艺术院校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时间:2022-04-20 08:43:18

艺术院校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摘要】表演专业是地方艺术院校中的重点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表演人才,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在当前社会转型背景下,如果依旧沿用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将会导致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出现偏差,不利于院校竞争力的提升。为此,应该提升对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工作的重视,提高表演专业学生的实践素养。然而,在实践工作中也会遇到诸多阻碍,导致体系构建的效率与质量受到影响。本文将对地方艺术院校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地方艺术院校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转型背景;地方艺术院校;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措施

近年来,各高校艺术类专业逐渐增多,表演专业也受到众多学生的欢迎,报考人数逐年增长。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过于关注理论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阻碍。随着社会各领域的快速转型升级,地方艺术院校也应顺应时展潮流,重视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现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地方艺术院校表演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只有优化当前人才培养方案,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其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以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为基本目标,实现对当前课堂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有效改革,提高地方艺术院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从本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需求出发,制定针对性发展规划。

一、地方艺术院校表演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地方艺术院校对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这是当前的主要问题。在表演专业教学中以理论教学为主,未能为学生提供丰富而专业的实践支持,无法适应教育发展的潮流及要求。未能做好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有效衔接,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缺乏理论基础。教学体系构建的目标不清晰,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深入调查,无法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化利用,对于地方艺术院校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教学内容也相对较为滞后,教师缺乏对本专业前沿发展动态的研究,学生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不适用,削弱了其就业竞争力[1]。在教学管理上缺乏严格的制度体系,导致教学工作中出现混乱的情况。同时,对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无法为教学实践提供保障。

二、地方艺术院校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在当前社会转型背景下,对于表演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才能与市场需求做好衔接,从而为各个岗位输送高素质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真正体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避免了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整体教学成效受到影响。相较于其他专业而言,表演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除了要注重学生在舞台上的表演能力外,还要依靠理论教学使其个人人文素养得到提升[2]。在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应遵循特色性和实用性原则,既要为学生的表演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又要注重对学生组织能力、策划能力和编排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也能够实现舞蹈、音乐等多种表演艺术形式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三、转型背景下地方艺术院校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发展的措施

(一)明确建设目标

目标体系是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能够对教学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增强其内在驱动力。应根据当前社会转型的实际要求,对目标体系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在此过程中还应明确地方艺术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情况,通过重新定位加快教育改革的进程。在构建专业理论认知目标时,应帮助学生加深对表演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在专业技能目标方面,则应该以导演能力、表演能力、编创能力和艺术管理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适应不同的要求。此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目标还包括了综合职业能力目标[3]。尤其是在表演中通常需要多人合作,因此应该注重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的培养,加快学生的自我发展。始终遵循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为社会培养应用型表演专业人才。

(二)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质量也是决定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成效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体系构建中也应逐渐丰富教学内容,剔除其中落后的知识内容,培养应用型表演专业人才。应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等进行针对性设计。在公共基础课的体系建设中,应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为重点,通过文化扶贫、志愿者活动和社区服务等,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专业基础课当中,则应引导学生在社会调查、学术大讲堂和音乐、舞蹈编创中增强实践意识与能力。专业必修课的教学内容则应做好岗位见习、技能大赛和艺术展演之间的协调,使学生在丰富的活动当中提高表演水平。实践教学环节应更具自由性,实现对多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4]。增强地方艺术院校与当地文化部门、企业、社会组织机构之间的交流沟通,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创造良好的平台,通过实践报告的撰写进行系统化总结。在实习实训中也应该注重学生实践素养的培养,使其能够提前适应未来的岗位工作。

(三)优化管理体系

建设一个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关键,能够对整个教学流程加以优化,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使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更具实效性。同时,在实践教学计划的执行过程中,也应以完善的管理体系作为保障,促进各环节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加强对当前管理制度的优化,除了遵循课程标准外,还要结合当前地方艺术院校的发展现状及专业特点,提升制度的执行效果,防止出现流于形式的问题。对管理标准和规范进行细化,提高实践教学的专业性与规范性。教学质量监督需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现对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约束。以相关管理文件和制度为依据,及时对本阶段教学工作的质量作出科学评价,找到其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为后续教学提供保障[5]。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双向反馈机制的构建,及时获得多方主体的反馈意见,确保管理工作推进的顺畅性。还要注重档案建设,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训报告和技能证书的管理,使其在能力评定中更具参考价值。在信息化时代下,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也应该引进先进技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实现资源信息的快速共享。

(四)完善保障体系

地方艺术院校应该加大在实践和理论教学上的投入力度,在体系建设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为表演专业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尤其是应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为学生组织表演活动奠定基础。及时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在保障体系建设中还要注重教师素养的提升,构建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为实践教学工作保驾护航[6]。鼓励教师在社会实践当中明确本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实现对实践教学目标的合理调整,通过职业资格认定考核丰富知识体系、促进专业发展。教师也应该增强自身的终身学习意识,在企业和单位的实践工作当中进行锻炼,以便在教学中能够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满足“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求。建立完善的人才招聘机制,引进综合素养较高的人才,优化当前的师资队伍,促进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

(五)构建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实现对实践教学全过程的有效评估,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出现的原因,提高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成效,为教学质量的改善创造条件。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应该遵循科学、全面和客观的原则。加强对反馈信息的深入挖掘,对各个教学过程和环节进行优化,使其更加符合当前社会转型需求,防止教学方向及目标出现偏差[7]。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以发展性评价为主,消除传统唯结果论的弊端。评价内容应该包含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成绩等,并设置不同的比重。通过全方位的评价,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便于在今后的学习中予以针对性改进。在评价主体方面也应更具多元化,结合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社会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多种形式,培养表演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四、结语

地方艺术院校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提高教学水平和促进教育改革的关键,同时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使人才更加符合当前社会转型的需求。但是,由于缺乏清晰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落后和管理体系缺失等问题的影响,实践教学工作的推进遇到了阻碍。为此,应该通过明确建设目标、丰富教学内容、优化管理体系、完善保障体系和构建评价体系等途径,逐步提升教学体系构建的实效性,增强地方艺术院校的影响力,提高表演专业学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湛.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研究[J].戏剧之家,2019,(06):161.

[2]彭桂云.论地方综合性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舞台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音乐学院为例[J].戏剧之家,2020,(07):124-126.

[3]吴迪.舞蹈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J].戏剧之家,2018,(23):183.

[4]施志艳,赵莉,梁晴.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8,28(03):39-41.

[5]王艳.转型时期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规范化建设研究[J].智库时代,2017,(08):139-140.

[6]任伟,庞忠海,任慧丹.吉林艺术学院教科研课题质量管理及有效路径[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0,(01).

[7]李艳慧.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平顶山学院为例[J].戏剧之家,2017,(07):181-184.

作者:刘水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