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育安全问题探讨

时间:2022-07-20 04:10:54

高校英语教育安全问题探讨

1高校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

文化安全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一样,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保护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不受外来文化的渗透和侵蚀。其内涵可总结为本国的文化形态和本国文化固有的继承性与民族性不受别国不良文化的影响与伤害[1]。作为文化安全的一个重要分支,高校文化安全是指在文化交流过程中,高校大学生所坚守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不因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而继续保持创新与发展本国文化的好势头[2]。高校聚集了各个领域的精英和人才,如果高校文化安全没有保障,就意味着国家安全失去了前沿阵地。因此,高校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意识形态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民族和国家的兴衰成败。意识形态安全主要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受来自外部或内部因素的威胁,侵蚀以至于通化,并能保持稳定存在和健康发展[3]。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对维护高校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4]。

2高校英语教育中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下,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们确实感受到了“地球村”的节奏。客观地看,国与国之间日益密切的交往一方面为我国更好地学习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保障,另一方面也使我国传统文化发展面临西方文化资本、文化产品和意识形态的严峻挑战,给我国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英语在我国高校中的重要地位,试图对大学生进行“西化”,以此进行文化渗透和政治渗透。高校作为培养青年一代的重要阵地,其根本任务决定了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高校英语教育由于其教育内容和环境的特殊性更易受到文化帝国主义的渗透和侵蚀,英语在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和重要程度已经在某些方面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2.1西方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渗透

英语在我国高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很多就业单位将大学毕业生的英语四、六级成绩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因此很多大学生从入学之日起就将英语作为重点,甚至于比专业课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多。众所周知,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期,其所接触到的信息与文化对他们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这门语言时,势必会受到西方国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影响,有时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面对英语带来的“新鲜感”,很多学生对其文化顶礼膜拜,照单全收,认为只要是西方的就是先进的,西方文化与意识形态不费吹灰之力进入大学校园,很多人称此为“没有硝烟的战争”。

2.2中华文化失语症

很多中国人在与西方人交往过程中,往往不能做到用英语准确流利地阐述中国文化,甚至于词不达意,只能被动接受别国文化信息的输入,而无法做到母语的文化输出,这种现象称之为中华文化失语症。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高校英语教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的内容偏少,偏向于系统全面的介绍西方文化而忽略中国文化,学生缺少此方向的文化输入,导致其表达能力受到影响。其次,现代社会科技的发达带来的信息大爆炸使得当今大学生对于西方文化耳濡目染,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使得他们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向往西方文化,而对本国文化视而不见。每到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传统节日,校园里总是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气氛,而商家一系列的推销活动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年轻的大学生已过“洋节”为荣,以看“美剧”为荣,以崇拜“洋明星”为荣,以穿戴“洋名牌”为荣,这已经成为部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相反,他们觉得本国文化“土里土气”,不时髦。另外,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发展滞后,学生普遍重视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但大学语文却远远未得到重视。大学生不知道四书五经,没读过四大名著,不会写毛笔字,这些老祖宗留下的财富被西方人视为经典,但在当代大学生眼里却可有可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离当代大学生越来越远。长此以往,其价值观势必会发生改变,民族观念也会淡化,及其不利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高校的文化安全建设。

2.3英语教师自身意识形态安全意识的淡化

人们对于英语教师的期望是一口流利的英语,满腹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和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则认为是汉语老师的工作。因此,英语教师形成了课堂上只重视西方文化的教学理念。由于其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重视和不了解,就难以培养学生课堂上用英语学习本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能力,助长了中华文化失语症。一些英语教师自身对西方文化没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向同学介绍西方文化时存在“打包式”导入的现象:即对一些文化现象不分良莠,不做客观分析和评价,“原汁原味”地讲授给学生;在教学中较少进行中西文化的对比与分析,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没有同时跟进获涉及,使中西文化导入存在不平衡,不对称的现象[5]。甚至于有的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肆意夸大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为学生灌输一些负面信息,对其错误引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英语教师不能仅仅传授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还应加强自身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问题,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合格的英语教师。由此可见,我国的高校英语教育就像一把“双刃剑”,虽然提升了我们在国际大舞台上的竞争力,但也使部分在校大学生被西方文化“劫持”,甚至动摇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根基”,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高校英语教育中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应对

3.1文化自信

在2016年5月17日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中华文化优势,在于有生生不息、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命脉,是给予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中国人更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保护文化的独立性,在“百家争鸣”的大背景下独树一帜。文化自信不同于文化自负,对待东西方文化差异应采取客观态度,取长补短,使各自文化都能持续地繁荣发展下去。高校是精英聚集的大舞台,高校的教育者和学习者更应认同本民族的文化价值,形成共同的文化自觉理念,在本民族文化中寻找精气神。

3.2高校英语课堂中的意识形态培养

单纯的介绍英语及其文化的英语课堂,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英语课堂,高校英语课堂更应在客观的基础上讲解西方文化及其意识形态,既要取其精华,更要弃其糟粕。要及时跟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与讲解,引导学生跨文化学习与研究,促进学生对文化并存及文化多样性的理解,树立多元文化理念。将民族文化贯穿于英语课堂教学中,强化跨文化的对比学习,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民族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以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综合英语教程2》为例,Unit14NewYorkCity以纽约城为主题,主要介绍了纽约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让学生对纽约这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教师的课堂讲解可以补充我们的历史名城北京的英文介绍,让学生具备用英语表述北京传统历史文化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本民族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让学生体会到每个城市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特色必然不同。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再以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英语泛读教程2》为例,Unit7NumbersandOmens(数字与吉凶)讲述了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文中曾多次提到《易经》,这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源头。学生对于这部远古先民哲学著作的认识是模糊和零散的,只知道“阴阳”“八卦”等一些基本概念,不知道18世纪著名的德国数理哲学大师莱布尼茨曾认为《易经》的阴爻和阳爻,曾是世界上数学进制中最先进的。学生也很少知道耳熟能详的句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易传•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易传•坤•象》。英语教师应利用此次学习机会,向学生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经典的魅力。《易经》被人称为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智慧中之智慧,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性,也是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这部中国古老的哲学典籍,深刻的影响着历代中国人的文化和日常生活。西方早在17世纪就掀起了一股“易经热”。它所表达的人生智慧和思维方式对于我们当今人类把握现实与面向未来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这些知识的导入会大大提升学生对于经典的兴趣和关注。英语课堂对于民族文化经典的这种深入学习模式势必会提高当代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说”的能力,提升其文化自信,为传统文化的延续与传播做出贡献。

3.3第二课堂中的意识形态培养

课堂对于英语教学具有引导作用,但课外的巩固与实践是提高英语能力的关键环节。与其它学科相比,英语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英语角、影视剧、英文演讲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第二课堂。但这些教学辅助手段也要加强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引导。例如学生在欣赏西方影视作品时,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看到西方社会的先进性,也要警惕西方价值观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资本主义毒瘤腐蚀学生思想,让他们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并对比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加强学校社团的建设。众所周知,学生社团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但一般来说,英文系的社团以提升大学生英语的提说读写译能力为宗旨,相对而言比较受欢迎,而中文系的一些社团例如唐诗宋词社团则相对冷清,学生一般兴趣不高。高校可以加强两大系社团之间的互动,开展“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说”一类的校级演讲比赛,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传统文化,形成高校的传统文化氛围,让社团“接地气”,充分发挥其弘扬本民族价值观的平台作用。另外,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信、QQ等学生喜爱的网络媒体,传播正能量,将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寓教于乐,事半功倍。微信是当代大学生喜爱的交流平台,很多班级都建有微信群。对于英语专业大学生来讲,语言学是一门专业必修课,英语教师可以将微信公众号“语言学午餐Ling-Lunch”推荐给大家,语言学午餐是语言学爱好者的学术交流平台,每日午间推送语言学入门知识、语言学家介绍、研究进展、以及讲座、会议和招聘信息。由于将语言学深奥的理论与大学生感兴趣的时事新闻和热点相联系,该平台是大学生学习语言学专业知识的有力帮手。在2016年8月16日的微信文章中,该平台介绍了三个拯救语言的动人故事,其中就讲到了新一代的语言保护工作者参与的白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推广。文章让大家了解了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及传承的情况,激发了读者保护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爱国情感。此外,《中国日报》英文版和《二十一世纪报》既是学生学习英文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意识形态的好方法。这些报刊从中国人的角度观察世界,内容包罗万象,涵盖国内外重大事件,报道有深度,稿件更新及时,既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让学生拥有了国际视野平台。互联网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以上各种形式的英语语言学习模式都已经成为大学生课外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第二课堂的重要性,紧跟时代潮流,充分认识到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并利用好第二课堂。

3.4高校英语教师的意识形态培养

要应对高校英语教育中存在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英语教师的意识形态培养是关键。只有教师合格了,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作为教育关键因素的教师,在英语教育中引领着主流文化与意识形态及核心价值观的导向。教师的情感底色、思维方式,以及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是文化安全工作的关键之一。英语教师要严格要求自我,不仅要掌握西方文化知识,更应精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用英语地道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认识到自身文化修养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意义;尊重文化差异,树立正确的文化立场,平等客观的对待不同文化;通过参加相关教师培训及研修,开阔眼界,不断提升自身跨文化交际素养。

3.5高校英语考核方式的科学设计

高校英语考核方式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近几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专业英语四、八级考试都逐渐加入了中国文化的元素,获得一致好评,这也明确了高校英语培养目标是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有效地文化交流。以2016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翻译考题为例,三篇汉译英的原文分别围绕“乌镇”“功夫”和“风筝”展开,考查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翻译能力,如果平时没有这一领域的知识输入,学生很难准确得翻译原文。高校英语平时的期中期末考试也应借鉴此模式,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加入传统文化知识和家乡文化知识的考核,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命题的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和沉淀,养成文化对比的英语学习模式,提升文化自信。

4结语

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我国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高校英语教育由于其自身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和教育对象的重要性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英语教学应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英语教师自身及英语考核方式等各个方面入手,最终提升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为高校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筑起一道坚固的长城。

作者:陈勇 单位:济宁学院

参考文献:

[1]子彬.国家的选择与安全[M].上海:三联书店,2005.

[2]邓超.高校文化安全的内外挑战及其体系建设[J].党史文苑,2013,(6):74-75.

[3]袁三标.从文化软实力看当代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3):152-155.

[4]邓国林.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3(10):26.

[5]杨维东.外语教育中存在的文化与意识形态问题及应对[J]外语教学,2015(9):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