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心理学教育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3-14 11:29:49

浅谈高校心理学教育的策略研究

摘要:对于新型人才,高校教育在保证专业素养的基础上,要加强其身心健康教育。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开展适合当下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本文从高校教育的地位、高校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学措施等方面对心理教育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心理学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

自古我国就有“穷什么不能穷教育”的思想。由此可见我国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学生是冉冉升起的新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大学生是否受到良好教育决定了国家的发展程度。教育模式必须与时俱进,适应当前社会下的大学生。本文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出发,分析了心理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研究了近年来大学生的犯罪率及犯罪原因,从而阐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高校教育的地位和任务

高等教育是基于九年义务教育之外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方式,大学生肩负着发展祖国未来的重任,方方面面的进步都需要优质的大学生在将来为之做出贡献。因此,大学生是全社会都投以关注的人群,是需要确保能够在各方面都在正确的路上行走的人群。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不仅仅是知识与专业素养上的,还包括素质、道德、心理健康等,旨在培养出品德优良的拔尖人才。因此对于大学生教育,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方针,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素质,结合学生的成长环境,以人为本,制定出最适合当下大学生的教育方式。不能再以知识教育为重心而忽略了心理教育。在新的教育理念中,我们认为一个健康的人格应该摆在教育的第一位,作为一个高素质的大学生,无论专业知识是否完全掌握,都应该有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用善良的心面对世界,对社会尽全力做出贡献。新型教育方式应该首先明确用怎样的教育方式去教导大学生,引导大学生成为一个三观健全,专业过硬的优秀人才。大学生正处在形成自我人格,确定三观的重要时期,高校的指导方式和方向在这个时候显得尤为重要,应认真对待。

2加强高校心理学教育的必要性

2.1大学生发生恶性犯罪的原因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事件频发,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究。首先,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大幅增加,但教师人数却不能及时跟上,这之中的空白使得大学生的教育出现了部分停滞,不能照顾到每个人的每个方面,同时也造成了社会上一种不良风气。其次,在大学生曾经的学习生涯中,通常都是以知识教育为主,很少接触到法律方面,导致大学生的法制观念薄弱,冲动时未能用法律约束自己,走了一条错误的道理,事后才后悔不已。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由于大学生的三观尚未完全建立,或者由于成长过程中的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建立了错误的三观,形成了不健康的人格或心理缺陷。这样的大学生在面对逆境时往往不能妥善处理,无法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也难以找到平衡自身心理和现实环境之间矛盾的方法,巨大的心理落差和慌乱的心态使他们选择了错误的处理方式,造成犯罪事实,更有甚者几乎完全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有问题,对于这种大学生,拥有再多知识也无法好好约束自己,无法对家庭、对社会做出应做的贡献。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高校要做的就是要根据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在学生复杂的成长环境中找到最能影响他们的一种或几种,制定出最适合他们的心理教育方案。

2.2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是一个十分自由、放松的环境,在紧张的高考战争中高度约束自己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感受到了不同于过去所有教育经历中的高自由度,这时候的他们离开了父母,开始随心所欲地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与人生。但是此时的大学生还是尚未从父母羽翼中完全走出来的孩子,并且还没有与社会有太多接触,不具有成熟的判断能力和强大的自我控制能力。没有了父母的保护,他们在遇到自己没有想象过的挫折时往往会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产生较强的心理波动并无处发泄。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绝大多数高校都不具备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和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学生的心理情绪无法得到正确的疏导与缓解,往往意识到了自己有心理问题也无处解决,后果要么是任其发展变得更严重,要么是找到了一个不正确的发泄方式,害人害己。大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不仅是针对于心理教育方面的,但是心理教育是最应该也最亟待加强的一项内容。只有一个身心健全的大学生才能将自己的所学全数奉献给社会,才能保证在一生中不犯会影响自己和他人生活的大错。新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已经和老一辈有了较大的不同,但同样的是他们也需要得到认可,而不是用陈旧的眼光去审视他们,批评他们,改变他们。我们的高校教育应该随着他们的变化随之变化,社会变了,21世纪的中国不再是过去贫穷、受欺负的中国了,在温暖富足的环境下长大的年轻人会有与老一辈不同的价值观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给予他们肯定和支持,让他们也充分肯定自己。心理教育就是顺应大学生的改变,帮助他们肯定自己,排解不良情绪和不良心理,保证心理健康,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才。

3加强高校心理学教育的措施

3.1高校心理学教育的相关机构设置模式

除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高校还应开设心理课堂,对学生进行集体的心理教育,防止有些学生因为内向,不好意思,而不敢去心理咨询室。同时设立课后心理追踪系统,通过不定期的问卷调查、老师上门答疑等方式来监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对于心理咨询室,除了当面咨询,还可开展在线咨询的模式,建立相关网站,让学生在寝室就能找到心理老师,及时排解心理问题。对于以上三个部门的老师,都应聘请相关专业人员,任职老师要保证专业素养过硬,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不敷衍学生。不采用同时担任任课任务的兼职教师,要保证该项工作畅通无阻的进行。

3.2高校心理学课程设置模式

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心理教育几乎全都是采用公共选修课的方式,能修习这门课的人数有限,课时有限,教师也不一定专业,并且还有其他例如电影鉴赏等在学生看来更有意思的课程的存在,让学生对心理教育相关课程的兴趣大大降低,开设心理教育课程的初衷完全没有达到。因此,我们应该转换观点,首先,要开设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课程,并且将课时适度延长,加强心理教育的强度。其次,将心理教育与公共必修课,即诸如思修等全校每个人都会上的课结合在一起,在上课时将心理教育的观点融入课程专业知识中,无时不刻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让心理教育不知不觉渗入学生的脑海,将心理教育彻底落实,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心理教育,具备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能够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从此将心理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中。

3.3高校心理学教学内容模式

在各种高校学生犯罪事件发生之后,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就这种现象,从原因分析到解决方法的讨论已经发表的一定数量的论文,但仅仅是纸上谈兵是无法改变这种现象的,唯有将之落实到实际中。这些论文是很好的理论依据,可以将其中涉及到的方法有选择性的实施,再根据学生的反应,筛选出有效的方式后大范围应用。大学生都是年轻人,因此可以采用多样的方式,通过主题班会、集体活动等来通过边玩耍变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愿的接受心理教育。心理教育不像知识教育那样教育内容固定,没有变化,对于心理教育,只要结果是好的,教育方式,教育过程可以是各种各样,不拘束的,所有方式都可以不受到学生反感的情况下采用。

3.4高校心理学教学形式模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并不适合心理教育,由于心理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性质的特殊性,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能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因为我们要寻找更适合心理教育的新型教育方式。心理教育的地点不应局限于教室内,草坪、操场、走廊甚至网络,都可以是进行心理教育的地方,教学方式也要采用游戏等学生真正感兴趣的方式。总而言之,就是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不产生反感情绪,真正接受心理教育并且从中获取相关的心理知识。

3.5高校心理学教学考核与心理档案建设模式

心理档案对所有高校来说都是一个空白的领域,然而心理档案在心理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心理档案的建立是对每个学生的动态心理变化的记录,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考核,掌握各个时期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有异常者要及时联系该学生并用适当的方法温和的进行处理。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理档案资料,不遗漏任何一个人。并且对学生的心理档案严格保密,不以任何方式泄露给任何人,增强学生对心理档案的信任,这样才能更好的得到学生真实的心理状况。辅导员和班主任要承担起帮助建立心理档案的任务,减轻档案室老师的重担,同时也能拉近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方便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

4结语

心理教育应得到充分的重视,保证其顺利开展,在发展初期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只有坚持并将其普及,才能保证心理教育起到它该有的作用,保证大学生都能成为社会栋梁,成为三观健全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肖冬梅 单位: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

参考文献:

[1]任呈强.论加强高校心理学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2,(4):77-79.

[2]李必发.高校心理学教育的多元化分析[J].科教文汇,2013,(36):180-181.

[3]李必发.“人性化”“民主化”“专业化”的高校心理学教育改革[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1):29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