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4-27 10:08:49

基础课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互联网时代,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新的挑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策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发挥合作学习的积极效应,达到深化和拓展课程学习的目的,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开展整合性的教学改革,以探寻一条具有本土特点并能发挥良好成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路径。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

小组合作学习又叫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最初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并很快传播到英国、法国、德国和加拿大等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有学者对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研究,并逐渐在中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体育、思想品德课等课程教学中运用。余家鹏[1]、钟雪生[2]、张斯妮[3]等都曾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并取得良好效果,但这些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方法论意义上的总结、归纳与提升,且远没有开发出小组合作学习在“基础”课中的良好效能。因此,把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基础”课教学中进行整体(内容与方法)、多维度(课内与课外等)的教学改革探索仍然必要,并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础”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特点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4](P4-5)这里强调的是成员间的互助与合作。从理论层面,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它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重视教育的主体性与合作性;从方法层面,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也是一种学习策略。从“教”的角度看,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发挥团体动力作用以激发学生思想和促进知识巩固,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评价依据的教学策略;从“学”的角度看,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共同探讨、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既体现教的过程,又体现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基础”课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它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和增进学生实际获益为目标,通过小组团体动力作用,实现学习效率最大化和学习效果最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学有收获和自我成长。“基础”课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如下特点。1.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性。“基础”课小组合作学习主要以小组为单位,以课外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线,通过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合作学习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起指导或引导作用,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它特别强调学习的合作性,不仅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索,共同获取知识和获得思想感悟,而且要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沟通交流以及合作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发挥学生群体的积极作用和集体效应。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在于合作,通过合作形成相互依存且具有团体动力的学习共同体,以发挥团体的积极作用和群体效应,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活力和创造性。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以进行广泛互动和深入交流,在思想碰撞中形成共识和产生共鸣,并在团体的影响和推动下主动把所学知识不断内化,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并逐渐外化为实际行动。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能发挥团体动力作用,促进朋辈间相互影响,从而获得个体学习无法达到的效果。3.课外合作学习与课内合作学习相结合。“基础”课小组合作学习以课外学习为主,课内学习为辅。课外合作学习通过布置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并在课堂上展示课外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课内合作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主题发言、问题讨论、小组竞答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二、“基础”课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的方案设计

“基础”课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制度总体设计、内容设计以及操作方案设计,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基础”课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目的。1.小组合作学习的总体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总体设计应克服以往教学方法改革的单一性和孤立性,将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予以整合,形成小组合作学习+专题讨论法(阅读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体验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模式,同时利用视频、录像、影视、新媒体等载体,以增加小组合作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最终总结出一套系统、优化、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新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如下图所示。2.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围绕课程内容和主题拓展内容,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通过不断拓宽和深化课程内容,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领悟。具体而言,就是根据小组合作学习要求,结合“基础”课教材内容,按章节或专题提出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方案。比如,关于教材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教师可以精选黄大年、黄文秀等模范人物的事迹,让学生讨论“如何看待和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等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观看《信仰》等视频,并以讨论形式畅谈观后感,让学生感知并充分理解信念的意义和信仰的力量。此外,还可以设计综合性、拓展性合作学习任务,如开展以爱国主义、中国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下载“学习强国”APP进行时政学习等,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并让他们主动地接近生活、走向社会。3.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设计。课外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可分为划分小组、布置任务、落实行动、反思总结和成绩评定等五个步骤。其中,落实行动和反思总结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反思总结更是合作学习的精髓。它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及时进行学结,分享学习体会和感受。这是学生思维的相互激发阶段,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触动与感悟,使学习内容更加入脑入心;同时在小组内产生同频共振,获得群体效应,增强学生的价值认同。

三、“基础”课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的困难与应对

把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基础”课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改革,但在其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方能真正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1.大班教学的组织困难与应对。目前,“基础”课基本上采取混合大班教学,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人数为100~130人。这给划分小组合作学习带来很多困难,也给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与监管带来难度。为此可以作如下应对:首先,合理配置小组成员人数。小组人员太多,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的责任分工和合作学习的开展,容易出现“搭便车”现象;小组人数少,则会导致一个教学班的小组数量过多,在指导和监管上有一定困难,课堂发言也会占用太多时间。因此,通常小组以8~10人为宜。其次,合理安排小组课堂发言。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要兼顾课堂讲授与小组发言的时间,小组发言过多,会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发言过少,又难以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因此,可以采取小组抢答发言和随机抽查等方式来组织课堂内的小组合作学习,既能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又可以增加小组之间的竞争性。2.任课教师的指导困难与应对。公共课教师每学期面对的学生有200~300人,可以划分为20~60个小组。在这种情况下,任课教师应予以有效的指导与监督。首先,选拔组长并做好培训工作。任课教师选拔出有责任心和组织能力的组长,同时开展培训,让组长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该如何运行才能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意蕴。其次,做好典范推介工作。任课教师要重点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最初的开展情况,有选择地参与一些小组的合作学习,不仅给予正确指导,而且要及时纠正不规范的做法和应付了事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发现优秀典型,向其他小组推介,以便发挥榜样力量和示范效应。再次,发挥助教的辅助作用。任课教师要做好助教的培训工作,让助教明白如何指导和监督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3.学生合作学习的困难与应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依据关系好坏进行分组的现象,这就会导致有些小组活跃而有些小组沉闷;由于学生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全程包办而有些同学全程照搬照抄。首先,教师要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合理分组,根据学生性格及能力组建合作小组,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其次,教师要事先讲好合作规则,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巧,以便在合作过程中促使每位同学认真聆听、独立思考和充分讨论,增强“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总之,把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基础”课是教学改革的新尝试,希望通过这一实践探索,找到一条具有本土特点、系统整合、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余家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合作学习运用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6).

[2]钟雪生.合作学习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的探究与运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6,(1).

[3]张斯妮,李莎.论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7,(9).

[4]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潘柳燕 叶茗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