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工科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刍议论文

时间:2022-09-13 09:56:00

地方工科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刍议论文

论文关键词: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论文摘要: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为地方经济建设事业培养高、中级工程专业技术人才为主的一般地方工科院校,肩负着为地方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一线人才的光荣重任。在就业指导的工作中,应当根据一般地方工科院校的特征做好思想开导、政策引导、信息指导和应聘技术的培训环节;做到对公布信息、用人单位资料及服务模式和就业手续办理的规范;做好学生择业道德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就业指导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就业能力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就业指导与大学四年的教育相结合。

一般地方工科院校肩负着为地方大、中、小型企业,地方建设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部门,培养合格的高级工程专业人才的任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一般地方工科院校的大部分毕业生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能够“自主择业”、“把握机遇”、“适应市场”。但经济飞速发展,改革日渐深入,竞争日益强烈,也对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在就业指导的内容上认真抓好“四个环节”

首先是思想开导。一般工科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问题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迫切的任务。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帮助毕业生从社会需要和个人实际出发,确定择业标准。一般地方工科院校的办学宗旨紧密贴近地方经济建设,因此要正面引导,使他们能够立足中小城市,服务地方经济,投身乡镇企业的改革建设的浪潮之中。其次是政策引导。地方企业经济需要的不是研究开发型人才,主要是第一线掌管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而工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也应是应用型人才。如果毕业生对用人政策和用人单位的情况不甚了解,在择业中就会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信息指导。目前我国地方经济急需大量的一线人才,这是新形势下地方工科院校的一个发展机遇,同时,也是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所以我们要通过信息传播沟通,让学生了解需求情况,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并经过整理、归纳和分析处理,传递给毕业生。建立与用人单位之间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为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架桥铺路。这是帮助引导学生正确择业必不可少的环节。四是应聘技术的培训。通过技术的培训使毕业生了解适合具体的应聘程序、考核方式,为求职做好准备;掌握应试技巧、礼仪规范等,以提高竞争能力。

二、在就业指导的工作中努力做到“四个规范”

1、规范公布信息。一般地方工科院校教育主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新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基层,毕业生的专业口径较宽,因此我们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对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尽可能作全面和细致的了解,并且通过规范的要求及时地向学生信息。通过企业单位信息报告会、用人单位情况资料查询、学生关于就业政策的咨询等活动详细向学生公布。

2、规范用人单位资料。目前各高校就业部门在了解用人单位和宣传介绍方面尚有差距。毕业生除了要知道哪些单位要人,更重要的是要详细地了解用人单位的各类情况,从某种程度上讲,同一学生到不同单位可能会影响到他一生的前途和发展。为了尽量让毕业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也为了让地方经济建设留住人才,就业职能部门要注意收集有关用人单位情况的详细资料,逐步建立用人单位资料库,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另外,还可以组织用人单位召开信息会,开展面对面的咨询,以利于学生作出正确选择。

3、规范对用人单位提供招聘、洽谈、签约一条龙服务的模式。一方面,针对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中的弄虚作假或不诚实守信等情况应加以规范,学校可有效地制定《用人单位来校招聘规则》,增强保护自己的毕业生权益的思想。另一方面,对违约或反悔的毕业生,必须严肃对待,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最重要的是诚实、讲信誉。高校要做到既维护用人单位的权益,又无损学校和毕业生的声誉,规范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聘任行为。

4、规范办理就业手续。办理就业手续主要指办理应届高校毕业生户籍申报手续;受理、整理、查阅、传递毕业生档案等。近年来,一般地方工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出现了两个新的流向,即流向沿海地区和非公有制经济,该流向必然会带来户籍和档案委托保管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学校对流向非公有制单位学生的档案、户籍制度,发挥就业指导中心在人才交流方面的功能。

三、在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做好“四个结合”

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几节就业指导课或作几次讲座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把就业指导工作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诸层面。公务员之家

1、学生择业道德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把个人志愿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立足中小城市,服务地方经济,投身乡镇企业的改革建设,培养学生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为地方做奉献,为国家做贡献。

2、就业指导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学校向社会提供的工程专业技术人才,需要经受市场优胜劣汰的检验。我们通过对一部分工科大学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反馈,那些在大学期间,知识面较宽,各种能力都比较强,文化素质比较高的学生,适应工作环境快,思路开阔、协调能力强,成了“香饽饽”,这说明市场需求更注重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竞争说到底是创新人才的竞争,是创新周期和效率的竞争。专业技能是工科方面的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但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陈旧的周期缩短,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应该重视和拓展工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渠道,从而提高工科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了的市场需求。

3、就业能力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培养合格的地方工程专业技术建设人才是工科院校的主要任务,如果学校的教学与学生的就业脱节,那么学生在就业中就会失去竞争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地方经济,找准位置,确立自己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在培养目标上,地方工科院校主要面对中小型企业,培养的学生大部分从事技术应用工作和少量的技术改造、研究开发工作。同时,我们还要坚持学生文化素质与就业能力的培养并重,注重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应变能力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努力办出一般工科院校特色。从工科院校培养人才的特征出发,把培养大学生的“三创”,即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创业素质作为工科院校素质教育的方向势在必行。

4、就业指导与大学四年的分段教育相结合。就一般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来说,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与教育,分层次安排教育内容和形式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认为,一年级着重就业的认知和规划,二年级着重基本能力的培养,三年级着重就业定向指导,四年级着重择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四个阶段相互贯通,有机连接,形成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

针对一般地方工科院校学生的特点,在一年级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以技术应用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来构建理论和实践教育体系,帮助他们尽早适应地方一线建设人才的教育要求;并且使他们在这个阶段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在二年级学生当中,开展就业实践的活动。一方面,鼓励二年级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参与社会实践,感受社会对工科人才的严峻挑战;另一方面,利用寒暑假,由学生自己和用人单位联络,宣传学校、推荐自己,直观地体会求职过程中的得失和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同时,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剩余二年的时间中,调整和完善自身,有利于学生形成主动就业的基本能力。

在毕业生中,由于创新型、创业型、复合型、应用型、职业技能型人才不足,不少毕业生就业后,模仿能力比较强,但对高新技术的挑战,对外资企业高层研发人才的需求,则力不从心,难以适应。所以到大三阶段,应在强调进行素质教育同时,还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制订个人的人才培养目标,贴紧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将来的就业定向服务。在大四阶段,学校的就业部门应当及时提出人才需求预测方案和人才专业知识结构调整建议,并向毕业生人才需求信息。可针对毕业班学生普遍存在的关于就业方面的问题,开展如“怎样写自荐材料”、“择业技巧漫谈”、“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预测”、“地方工科人才与知识经济”等讲座。教导学生如何“识业”、“择业”、“就业”和“创业”,力争成功地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创造型高级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