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领域腐败原因及策略研讨论文

时间:2022-05-11 11:31:00

教育领域腐败原因及策略研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导致教育腐败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教育腐败的危害性;对策及实施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教育是一种垄断行业、教育历来是掌握在国家机器手中的、我国人口众多,教育的资源相对紧张、教育经费短缺、政府不能拨付足够的教育经费给学校、教育法制不健全、对于教育腐败的监管力度不够,法制不够健全、教育产业化的恶果、动摇了国家发展的根基、损害了教育的公平性、平等性原则、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监督机制,促进教育的公平、公开、民主,用法治代替人治、加重惩治力度、教育决策的理性化、科学化、促进办学主体多样化、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等,具体请详见。

教育一旦失去纯洁的外衣,就会失去它应有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就会成为阻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前进的绊脚石。曾几何时,教育与公检法、国地税一起成为老百姓公推的六大权力腐败部门。教育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已经变了颜色,褪去了纯洁的外衣。当前,教育腐败已经成为腐败的一个新的热点,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已经成为教育界腐败现象的高发期。

教育腐败的形式主要表现为升学考试、招生过程中的腐败现象、教育乱收费、学校后勤、财务管理中的腐败行为以及学术腐败等几大方面。

一、导致教育腐败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第一,教育是一种垄断行业。

作为一种专政的工具,教育历来是掌握在国家机器手中的,教育应当国立还是私有现在仍是教育界争论的焦点。但是不可否认,在当今中国,教育是一个如同电信、电力一样的国家集中控制的行业,我们说它是一个垄断行业不为过分。国际信息研究所专家李晓宁先生指出,教育是一个高度垄断性行业,教育领域腐败当然具有垄断行业的腐败特征。凡是有权力的地方就有可能有腐败问题,而垄断行业的权力更大,腐败也就比非垄断行业严重。

我国人口众多,教育的资源相对紧张,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接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也普遍意识到教育的积极作用,无论是否富有,大多数的家长都舍得将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再穷不能穷孩子”成为大多数人的普遍共识。

第二,教育经费短缺。

政府不能拨付足够的教育经费给学校,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学校的为了要发展就必须想办法筹集到更多的资金,于是一些学校,特别是一些重点校、名牌校开始利用自己所掌握优势教育资源作为资本,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以外进行额外的收费,比如赞助费或者建设费等,名目繁多,通过权钱交易,让一些不符合录取条件的学生进入学校,腐败之风日盛。

此外教师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教师也会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教育资源进行腐败。

第三,教育法制不健全。

对于教育腐败的监管力度不够,法制不够健全。还没有明确的监督教育腐败的相关法律政策出台。对于教育腐败的分类和惩治没有明确的规定。中国没有透明的群众监督机制,特别是在学校里,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对于学校的行为是弱者和强者的关系,在权钱交易面前,更多的人没有知情权,也没有参与权,导致教育界腐败滋生,教育腐败案件层出不穷。

第四,教育产业化的恶果。

市场经济对教育产生巨大冲击,不少人把教育完全当作经济产业,教育产业化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我们暂且不去评说教育产业化的功过是非,就目前的现实来看,学校的办学经费由过去的单一财政拨款转变为多渠道、多方位筹资,这固然解决了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缓解了学校和政府的压力,但是不可否认,一些学校逐渐演变成营利性机构,但是学校却没有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健全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学校对法规、纪律执行不严,财务管理方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设置账外账、私设小金库,为腐败提供了机会。

二、教育腐败的危害性

第一,动摇了国家发展的根基。教育腐败造成了劣质的教育资源进入了国家教育机构,损害了教育基础。学历教育不够规范,管理不严,没有严格的课时要求和规范的考试监测作保证,导致教育水平降低,质量下降,歪曲和降低了人才价值标准。在平等竞争条件下应该能够进入教育机构的学生因为个别人的腐败行为而失去了机会,而一些本来不能进入相应教育机构的学生,不合格的材料进入加工机构,肯定会导致整个教育质量的下降,教育质量的整体下滑不可避免。长此以往,中国教育中的虚伪成分越来越多,会导致整个社会对于国家教育失去了应有的信任和信心。不仅会降低广大家庭对教育下一代的信心和希望,而且可能通过受教育者、受教育者的家庭、朋友等多个层次和环节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传播腐败的影响。教育失去了它的社会感召力,那么它的积极作用也就无从发挥,必然导致整个国家人才输送体系瘫痪,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第二,损害了教育的公平性、平等性原则。教育腐败导致了现有的考试制度形同虚设,更多的人情代替了法制,那些凭借自己努力想要得到应有的教育的人在平等的条件下输给了那些通过非法途径进入相应的教育机构,剥夺了更多人法律赋予的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少数人利用手里掌握的国家教育资源进行权钱交易,严重损害了国家教育的平等性、公平性原则。

三、对策及实施

针对于此,笔者提出四点对策,希望能够对中国的反教育腐败产生积极作用。

第一,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监督机制,促进教育的公平、公开、民主,用法治代替人治。

以前人们对于教育领域的腐败现象没有过多重视,人们忽视了教育腐败的产生。教育法制体制的不完善给了腐败分子可乘之机。法治与人治的转变在中国一直是一个艰巨而长远的任务,中国的法治建设正在逐渐的完善和进步,但是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育的法律法规虽然在不断的制定和修改,但是教育界的人治仍很严重,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比比皆是。我们必须完善教育界相关法律的制定,完善教育界的法律监督机制,使教育资源的分配、使用更佳的合理、透明,是中国的教育真正走上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化道路。这样才能有效的遏制教育腐败的发生,才能真正让教育资源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能真正促进中国教育走上良性化发展的轨道。

第二,加重惩治力度。

一些腐败分子总是心存侥幸,或者由于处罚力度不够,不足以引起人们对于教育腐败的重视。对于腐败,我们决不能姑息迁就,必须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必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一起惩治一起,真正做到给腐败分子的当头棒喝,让腐败分子不敢轻易以身试法,也唯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放心,让国家放心,让腐败分子寒心。

第三,教育决策的理性化、科学化。

一些教育制度本来有着良好的目的,可是在实践中却往往走了样,变成了腐败分子收敛钱财的手段,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往往是因为教育决策存在着漏洞和不足。教育是关乎国家发展的重要社会事业,教育决策必须理性化、科学化,必须经得起推敲和考验,必须真正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促进教育良好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人才的积极作用,否则必将为腐败分子所利用,趁机为自己谋私利,让腐败分子有机可乘。

第四,促进办学主体多样化。

教育资源的匮乏是我国的现实国情,政府单一拨款导致国民渴望教育与教育资源匮乏的矛盾日渐突出。要努力改变政府单一拨款的形势,提倡教育的办学主体多样化,重点要做到大力扶持民办教育的发展,让更多的人能上学,有学上,上好学,这样才能够平衡需求化解矛盾。

第五,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归根到底,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才是最关键的措施,让更广大的国民都能够受到平等的教育,这样才能扭转教育资源稀缺而被少数人垄断的局面,才能够切断腐败滋生的源头,彻底铲除腐败,还教育界纯洁的空间。

虽然有人否认教育腐败是教育公平理论研究的范畴,但是说到底,我觉得讨论教育腐败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落到他损害了教育天赋的公平性和平等性原则,他是在众目睽睽下公然挑战公平理念的赤裸裸的行为。所以坚决的遏制教育腐败才会使教育还以本来面目,也才会让教育工作者能够安然面对自己的良心和灵魂。对于教育腐败我们坚决不能手软,必须以痛打落水狗的态度对待腐败分子,维护教育的纯洁,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长乐:《教育腐败:不得不说的沉重话题》,《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10月。

[2]陈如春:《反思高考:教育腐败的堤坝口》,《检察日报》2000年12月14日第7版。

[3]杨东平:《试论教育腐败》,《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4月。

[4]柳希春、龙平川:《阻遏“净土”的污染》,《检察日报》2003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