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进一步提高我市科学民主决策水平

时间:2022-07-21 04:31:00

浅谈进一步提高我市科学民主决策水平

决策是党委政府工作的核心,决策的正确与否,是经济发展乃至事业成败的关键,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着占先,全盘皆活。”用这句话来形容决策的重要性最恰当不过。经过多年努力,我们的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如何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至关重要,这是事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

决策是指决策主体使用科学方法,在对决策对象获取足够信息的基础上,从若干方案中选择一个最具合理和可行的方案分析、判断和抉择的过程。其认识过程复杂,而个人智慧有限,单靠个人或少数人决策,势必很难取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因此,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就必须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增强决策民主意识,发扬民主作风,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

(一)提高行政机关的决策能力和水平。行政机关是行政决策主体,是行政决策的最终决定者。必须提高行政机关特别是各级行政首长的科学、民主决策能力和水平。决策前,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走群众路钱,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特别是基层的意见,进行反复比较、鉴别和论证。决策中,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民主,认真听取不同意见,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防止久拖不决。决策后,必须坚决执行,防止各行其是。因此,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必须建设一支合格的、素质较高的决策干部队伍,选拔那些德才兼备、为人民服务、有科学民主决策素质和能力的干部。一要注意提高政治思想素质。领导决策和参与决策的班子必须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做到不唯上,不唯书,不为名,不为利,只唯实。必须具备辩证的科学思想方法,打破旧框框、突破老经验,开辟新思路,奠定科学决策的坚实基础。二要注意提高决策能力。现在社会发展一日千里,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决策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建设,这对决策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必须在加强学习中提高决策能力。一方面要学习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熟悉和掌握现代决策理论、方法和技术,努力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坚持学以致用,定期安排各种知识和业务培训,鼓励干部参加党校学习,专门聘请专家授课,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磨炼意志、提高水平。二是必须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决策能力。正确的决策往往来自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同志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树立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成事之基”的意识,带动整个领导班子在决策中形成“先调查、再议事;先知实情、再谋对策”的工作作风。三是必须在注重创新中提高决策能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决策者必须善于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借鉴本身是一门学问,因而借鉴他人必须先要注意与客观实际相结合,一切“生搬硬套”或“依葫芦画瓢”都是不可取的。领导干部要以世界眼光、现代思维,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引进来”一手抓“走出去”,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和取经,要把人家的“神”学到家,包括正确决策的方法方略和有益做法,不要光停留在学人家的“形”;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和借鉴消化,把握好决策规律进行创新。

(二)强化专家在决策论证中的作用。专家具有比较超脱,专业性、技术性强的优点,比较容易得出较为符合实际的决策意见。决策必须依靠专家学者“智囊团”的力量,充分利用“外脑”的智慧,虚心请教。如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往往借助社会咨询机构帮助政府决策,各种官方非官方的咨询机构在政府的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值得参考借鉴。目前,在健全行政决策机制过程中,我国现行的法律已经作了一些规定。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加强研究咨询机构建设,充分发挥专业咨询机构在行政决策中的作用,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依据。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研究、咨询机构的专家力量,建立专家数据库,为行政决策提供“外脑系统”;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专门研究咨询机构建设,培养一大批决策咨询人才。一是建议成立专家决策智囊队伍,充分利用现有科技专业人才,组建一支“内部智囊队伍”,经常向征询他们对如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尤其是在重大决策作出之前,要请调研部门的同志注意收集这些专家和科技人员的意见,充分调动他们出谋献策的积极性,保证决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二是要发掘一批“外部智囊团”,可高薪聘请一批专家学者作为市委市政府和所属各企业的经济技术顾问,设立专家接待公寓,并与他们建立长期的联系,邀请他们常来讲学,为企业提供经济技术信息和合作项目。

(三)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决策。人民群众参与决策既是决策科学化的保障,也是决策民主化的体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既是决策者豁达胸怀的体现,更是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要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实际参与政府决策的机会和条件,完善人民群众参与政府决策的制度。各级政府领导班子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轻车简从,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直接听取群众意见,获取第一手信息;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路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如立法法规定,起草法律、法规、规章要采取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意见。行政许可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力之日起5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20日内组织听证。价格法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这些法律制度都为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健全制度,切实保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健全的行政决策机制是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健全行政决策机制的目标。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必须从决策机制的关键环节、关键部分入手,建立和完善各项决策制度,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政府应通过建立完善民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论证和评估制度、决策监督制度、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把决策过程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轨道。

(一)科学合理界定全市各级政府的行政决策机制。权力的合理配置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前提。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政府管着许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缺位的现象尚未从根本上解决,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政府职能交叉、重叠、上下一般粗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纠正。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必须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自律作用;才能克服官僚主义和决策失误的现象,确保政府集中力量,把政府该管的事管住、管好。对确需由政府承担的职责,要科学合理界定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的管理权和决策权,积极探索相对集中决策权的模式,打破过去政府部门职能重叠交叉、上下一般粗、力量分散的决策格局,做到一项事务或者相同相近的事务原则上由一个部门决策,防止政出多门。要进一步明确政府组成集体、行政首长的决策权力,规定哪些问题必须集体讨论决定,哪些问题实行分工决策,规范需要集体决策的重大事项范围(包括干部的任免奖惩、集体资产的出让、市重大基建项目工程、其它使用大额度资金的项目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使之制度化并严格执行。这样,既防止对重大问题个人说了算和行政首长搞“一言堂”,又防止议而不决,降低效率。凡是涉及上述范围的决策事项,都必须由集体进行决策,防止领导个人拍脑袋、独断专行。

(二)严格规范决策程序,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的行政决策程序是科学民主决策的实体保障。程序化是坚持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基本条件。决策是一个过程包括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在每个阶段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决策前,规定必须经过调查研究、综合论证、征求意见、法律审查四个程序。决策中,先由有关同志对要决策的事项进行说明,然后进行充分讨论,根据讨论情况,进行归纳集中,提出决策草案,最后按规定表决。决策后,要进行社会公示、决策信息反馈以及决策纠错改正、决策失误的追究问责等。在履行决策程序时,坚决做到不嫌麻烦、决不马虎。在执行过程中条条程序都要过,决不偷工减料,决不走过场、流于形式。

一要建立和完善行政决策公开制度。行政决策从性质上是一种行政行为(或者是抽象行政行为或者是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决策的公开是指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或者决策过程和结果的公开,其本质是对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保护。除依法应当保密外,决策事项、依据和结果要公开,公众有权查阅。

二要建立和完善行政决策专家论证制度。行政决策涉及面广、影响重大,决策方案的制定要做到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尽可能保持与先前决策的连续性,并充分考虑对经济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为了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涉及全市或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性事项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应当事先组织专家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

三要建立和完善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制度。行政决策的听取意见制度既是公开制度的要求,也是提高行政决策质量的保证。人民政府的行政决策必须也只能是人民意志的体现,这样的行政决策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同并普遍执行。必须设置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意的决策程序,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应当向社会公布或通过举行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

四要建立和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论证制度。所谓行政决策的合法性论证,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决策过程中,要对决策权限是否于法有据,决策程序是否依法进行,决策结果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等进行论证,防止违法决策。重大行政决策在决策过程中要进行合法性论证。政府和政府部门法制机构作为政府和政府部门的领导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也应当是政府和政府部门领导在行政决策方面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做好政府和政府部门领导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论证。政府和政府部门领导应当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在行政决策方面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作用,以保证行政决策的合法。

三、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

决策跟踪和责任追究制度是决策制度机制的延伸,也是保证决策科学民主的关键。为了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合法性,健全决策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非常必要。

(一)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制度。当行政决策作出后,决策活动并没有完结,还必须要有一个反馈、评价和调整的过程。这就要求建立决策跟踪反馈制度,对行政决策的社会效果进行跟踪、搜集社会对行政决策的评价,并根据实施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同时,经济社会变动不断,形势变化了,决策依据的前提改变了,决策也需要适时作出调整。行政机关应当确定机构和人员,定期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

(二)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是提高决策科学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后盾。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和责任追究,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当前,许多决策不能落实,许多决策者敢于轻率决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缺乏,一些重大决策失误得不到追究和只追究单位责任不追究决策人责任的现象。决策监督包括对决策主体以及对整个决策过程的监督。在决策时,决不能搞“一锤定音”;在具体的决策过程中,要将每个决策环节公开化,将每个决策细节置于监督之下,真正做到“阳光决策”。加强对行政决策活动的监督,严格责任追究,是堵塞决策漏洞,克服利用决策权力搞腐败的重要途径。只有人民群众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滥用手中的决策权力。只有加强监督,政府才能更好地聚民意、集民智、凝民心,提高决策水平和效率,减少和防止决策失误。因此,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贯彻这一规定,要建立健全具体的责任追究办法,明确每个决策者在决策中的作用和权限以及应当承担的相应责任,哪个环节发生决策失误就追究哪个环节的责任。对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决策行为,要严肃追究决策者的党纪责任、政纪责任和法律责任,保证行政机关清正廉洁。

四、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决策手段,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建立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目标。“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对决策创新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一是现代社会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交流越来越快,信息内容也不断变化。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要处理成千上万、变化万千的信息,解决各个领域的问题,已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经验决策手段和方法,那种根据一个人、一个小集体的直觉、经验、才识、情感来进行决策,出现失误在所难免。要深刻总结经验教训,注重运用现代决策理论和科学方法,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以及专家论证咨询等决策信息支持系统,不断提高决策水平。二是受传统的决策体制、机制和方法、观念的影响,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行政决策方面难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随意决策、滥用决策权、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现象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提高认识,加大决策工作力度,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