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日语课程融入德育教学的方法

时间:2022-07-29 10:03:13

高中日语课程融入德育教学的方法

摘要: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提出,日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教学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实践。笔者认为,落实学科德育教学的根本在于使教学回归到育人的主路线上,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德育的统一。高中日语是一门工具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人文学科。高中日语课程中德育教学融入的实现,需要进一步提高一线教师学科育人的意识和能力;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包含的德育素材,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设计和活动;探索建立有效的学科德育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日语;德育教学

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日语课程的核心素养是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通过学科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反观现实,在课堂教学中,部分任课教师只是将德育教学的目标书写在黑板、教案的显眼位置,或者呈现于课件屏幕之上,认为“写上了”,就等于“重视了”“标注了”,就等于“落实了”,使得学科德育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实质内容,更难以取得实际的教学效果。日语教师应在高中日语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质而有效的德育教学融入,做到教学和德育的统一,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一、在高中日语课程中融入德育教学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日语课程德育教学的开展,顺应了国内、国际两大背景的要求,也是落实新课标中日语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同时也符合日语教学发展的现实需要。首先,国内方面,随着升学和就业压力的加大,一味追求分数的提高,而忽视学生品德树立、良好个性和习惯养成的现象普遍存在。在高考升学压力下,部分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不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甚至有部分学校将教学和德育割裂开来,使德育教学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完全变得没必要”的非必要存在,成了教学之外的附属行动。此外,有些一线教师认为面向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是政治教师的事情,与自己任教的学科并没有直接关系,自己只专注于完成学科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提高分数,顺利通过高考就足够了。另外,地方性普通高中的日语班多为高中零起点日语班,学生要在三年的高中时间里学完初中七、八、九年级全一册,高中必修、选择性选修,共计八本书的内容,还要进行高考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日语教师迫于高考的压力,忙于知识的传输,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无暇思考学科的德育教学,甚至直接放弃。上述认识和现象显然都是不正确的。《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2016年)》中明确指出:“将立德树人的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实践育人。”学科德育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参与到德育教学工作中,而不是将德育教学工作视为德育课或德育教师的专属任务。高中日语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思想道德性的人文学科,蕴含着大量有益的德育因素,为日语教师开展学科德育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参考,教师不能将教材的知识与德育因素割裂开来,也不应完全漠视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高中日语教学应注重智育与德育的结合,在传授日语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挖掘和开发德育素材,进行有效的德育教学融入。其次,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日语课程德育教学的开展,也顺应了国际背景的要求。国际环境方面,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信息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学生的成长环境已然发生变化。在此环境下,学生的思想更加独立,个性特点更加鲜明,价值追求日趋多样化。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多元文化环境下坚定立场,保持清醒理智的价值判断,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同时学会与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和谐有序相处显得尤为重要。高中日语课程恰恰是学生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其自身的工具性特点培养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其人文性特点使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开放包容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修养和审美能力。再者,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日语学习培养自身的文化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坚定文化自信,形成具有国家情怀、尊重和包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品质。最后,高中日语德育教学的开展也适应了教育实情。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普遍的偏科、成绩低的问题,如果只把语言知识的习得作为日语教学的任务,那么外语教育的开展将变得被动和艰难。因此,日语教师更应把德育教学作为教育的应有之义,开展学科德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能力,开阔国际化视野,使得日语课程的教学更具有实际意义。

二、在高中日语课程中融入德育教学的策略

关于如何更有效地开展高中日语课程德育教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努力。

(一)进一步提高教师学科育人的意识和能力

笔者认为,这其中包含两点要求。一方面,日语课程教师要提升育人意识,要认识到学科知识的学习只是引导学生走向善良与知性的基础和前提,“阅读、写作等语言学科,只有用来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得更有人性时,才显得重要”。因此,一线教育工作者要时刻有道德育人的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要具有引导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培养必备道德品质的能力。道德修养的提高需要高中日语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同时也要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对外国文化有理性冷静的认识,在“授业”的同时实现“传道”,润物于无声之间,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之间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道德教学能力是指“应对教学中道德伦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它包括敏感觉知道德问题的能力,善于道德推理与引领的能力,以及对不同道德观点宽容与信任的基本能力。”日语教师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提高对学生开展道德教学的能力,将其融入实际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作为一名高中日语教师,在提高学科德育意识、修养与能力的方面,笔者严格要求自己。笔者注重自身礼仪规范,引导学生时刻讲文明,习礼仪,懂礼貌。例如,课前课后,需要作揖问候,这既符合尊师重道的传统文化要求,又能规范学生的言行,引导学生做文明礼貌的人。另外,受历史因素影响,部分学生在对日本的认识上存在极端观点,然而,日本在战后恢复经济过程中表现出的认真和刻苦值得学习。很多时候,日语课堂上要面对历史与现实的情感冲突,面对学生的困惑,笔者应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日关系,养成理性评判意识和能力,学会辩证看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实践都进一步锻炼了笔者开展学科德育教学的能力。

(二)充分利用并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

教材是教育思想、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开展学科德育教学的素材。教师应注重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挖掘其中的德育教学因素,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进行学科德育教学。例如,在高中日语第十一课《漂洋过海的茶》的学习中,介绍了日本的茶历史和饮茶文化。笔者在向学生讲解语言知识的同时,采取图像展示、情境创设等形式使学生了解日本的茶道文化,习得茶道礼仪。另外,通过具体的史实资料向学生介绍我国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日本茶文化源于中国,使学生了解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中日友好交流。最后以小组讨论总结、演讲发表、黑板报等形式整理习得结果。德育素材的开发和设计,使得学生在欣赏日本文化的同时,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探索建立高中外语学科德育教学的评价体系

探索建立有效的德育教学评价体系是学科德育教学融入的重要保障。笔者认为评价体系的建立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建立教师德育教学工作评价体系;二是要开展课堂德育教学评价。首先,教师德育教学工作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在升学压力下,部分人把“能不能带出高分数的学生”作为评价一名教师的主要标准,因此产生了“教师考核主要看成绩”等错误认识。要想提高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学科德育教学意识和热情,需要完善目前的教师评价体系,将学科德育教学的开展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中。例如,开展学科德育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优秀德育公开课展示,对优秀学科德育教学工作者进行表彰等。从而提高教师的德育教学融入的意识,相互交流学科德育教学融入的心得,增强开展学科德育教学融入的能力。其次,进行学科德育教学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推动器,教师要丰富课堂评价模式,既要关注语言本身,又要时刻注意引导德育教学的开展。笔者在日语课堂上,除了日常的听说读写学习与检测,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教学引导与评价。例如,笔者会对班上主动礼貌问候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认真做值日、将黑板讲桌收拾得干净整洁的学生表达感谢,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卫生,爱护环境,同时也潜移默化中向学生传达一种尊重劳动,尊重他人工作成果的价值意识。将饱含正能量的德育教学价值观念传递在课堂中,而不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结语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学科德育教学融入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教师不仅是一名简单的授业解惑者,更应该是一个德育教学的引导者,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德育的统一,让教育回归到引导和教育人的主路线上。高中日语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要增强学科德育教学意识,探索有效多样的学科德育教学方式,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叶飞.学科德育的实践意蕴及其实现途径[J].课程·教材·教法,2009(8):48—51.

[2]徐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6(10):42.

[3]海姆·G.基诺特.冯杨译.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5.

[4]王凯.教学作为德性实践——价值多元背景下的思考[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高丛丛 单位:日照海曲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