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德育教育评价体系研究

时间:2022-07-18 08:31:36

民办高校德育教育评价体系研究

德育话题是长盛不衰的,任何时期都少不了育人工作,德育是一项教育活动,其整个活动是围绕“育人”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着“育何种人”“如何育人”“效果评价”等问题,特别是德育效果评价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品德评价体系、品德评价标准的科学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德育工作的成效。因此,构建起现代人品德评价的体系是德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诸多高校早已构建起德育评价体系,研究了种种德育评价方法,在德育评价工作道路上开辟了一番新天地。但是,结合当今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传统的德育评价体系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创新德育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是当前德育工作者的责任。

一、民办高校传统德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评价方式简单系统,无法真正体现学生道德品质。中国以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方式治国理政,在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的同时,没有放松对全民进行德育教育,特别是对高校学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更是非常重视其德育状况。目前,我国各高校在德育理论教育上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全面系统地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并以期末测试成绩评定本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而评价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另外,高校还经常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测评,学生在作答问卷时往往出现不耐烦、厌恶的状态,以一种敷衍的态度答卷,无论是课程测验还是调查问卷,这样流于形式的评价过于简单系统,难以真正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质。2.评价标准不科学,不能体现公平公正原则。一名大学生的道德水平究竟怎样来评价?参照标准是什么?优与差怎样来界定?这是值得德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道德品质不是单一的行为表现,而是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的统一。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评定学生道德水平时,往往只停留在行为表现的表层,对评价内容设计的科学性、内在的逻辑性不予充分考虑,通过德育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道德认知,并以道德认知作为道德水平,或以学生平时的某次德育行为表现作为道德水平的高低。这部分高校将个人品德的心理倾向和行为习惯进行了分离,仅评价了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评价标准不科学,评价内容不全面,导致评价结果不合理、不公平。高校德育评价工作者应认识品德本质,从心理认知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综合查察学生的道德水平,特别是对学生行为动机方面多进行考查分析,从而做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3.评价主体不专业,评价结果存在“掺水”现象,导向激励作用不明显。关于高校学生的德育评价问题,无论在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都存在着评价结果掺水现象,因为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的主体大部分是该班级的辅导员或者是该班级的学生干部,并且学生干部本身也要被评价,这样学生干部就兼裁判与运动员于一身了,从评价主体上讲,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合理的评价行为。另外,由辅导员和学生干部作为评价主体还会出现“关系户”的现象,高校等于半个社会,人际关系的好坏对大学生的综合成绩高低是有很大影响的,德育成绩包括在综合成绩中,而学生和辅导员处理好个人关系往往会在非课程成绩的其他成绩(德育成绩、社会实践成绩)上有所帮助,这就导致了成绩靠关系的现象,评价结果存在水分,难以服众,导致想通过德育评价起到导向激励作用变得有气无力。

二、民办高校德育评价体系设计及评价方法的创新研究

1.制定德育评价标准,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高校学生进行德育评价,不是仅仅停留在学习德育课程的单一方式上,在评价标准上,它是一个综合体系,既包括德育课程的理论学习、也包括德育实践的社会考评,都可以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实现德育目的。⑴德育理论学习是德育评价模式构建的基础保障。虽然德育评价者不可以单一地凭借德育理论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但是可以作为参考成绩来进行定量评价。德育理论学习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等课程,这些课程有对应的学分,获得相应学分即成绩合格。德育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可以丰富多样,包括试卷测验、课堂讨论、论文撰写、演讲比赛等形式,该分数可以作为德育评价的定量参考标准之一。⑵学生自主德育实践是德育评价模教育论丛式构建的实施主体。民办高校学生特点活泼好动,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很难做到自控,理论成绩往往很差;相反,他们的实操能力很强,更热衷于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动手操作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德育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大学生发起的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如街头义卖、交通协管、环境维护、敬老院帮扶、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等,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学校制定相应的实践任务,定时定量,完成者可以由学校相关部门给予记录,根据完成的质量进行成绩登记。该成绩也是对高校学生进行德育评价的定量参考标准之一。⑶定量评价结果决定定性评价结果,两者相互结合。根据学生的德育理论学习与德育实践活动的综合成绩,德育评价者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定性评价,划分出优、良、差3个等级,评价结果可以作为班委的评选、学生会干部的选任以及优秀大学毕业生的评选的参考。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德育理论知识,鼓励学生参加道德践履,按照学校制定的评分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成绩的评定。通过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作出对高校学生的德育评价,是客观公正的。2.过程性评价。⑴教师评价(30分)。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更为透彻。学生课堂行为表现最能体现其道德品质的因素就是师生互动。教师课堂上进行授课必然会有与学生的互动环节,比如,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动手操作、开展小组讨论等活动。有的学生对老师提出的互动内容无动于衷,甚至被提问时还表现出不屑的态度。而有些学生则非常积极配合,马上准备老师要求的问题,并能积极发言。这样的差别非常直观明显,任课老师可以做到对每位同学的实际课堂表现进行打分记录,教师评价得分可以定30分的上限,得分结果全班同学为证。因为高校中的任课教师几乎和学生没有过多的私人感情,在评价过程中不掺杂主观情感。所以,教师评价也是客观有效的,可以作为高校学生德育评价的参考方法。⑵学年评价及毕业评价(50分)。以本学年两个学期德育评价的平均值作为学生个人的学年评价总分可以设定为20分;以学生两个学期课上课下道德行为表现为依据,可以进行学年末的综合评价,取平均值作为学年评价。同样,以大学三年6个学期德育评价的平均值作为学生个人的毕业评价,此项可以设定30分。学生学期评价和毕业评价均可作为对该生进行德育评价的参考标准。

三、创新民办高校德育评价体系设计及评价方法的现实意义

1.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提升和道德水平的发展。由于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学籍层次较多,五年一贯制、统招大专和统招本科,不同层次的学生年龄也不一样,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道德水平也因受教育程度不同而不同。对民办高校各类别学生的道德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有助于他们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能够对其他同学的言语表现和行为表现结合制定的道德标准认真判断,划出优劣等级,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也随之提升。同时,在对同学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也进行自我反省,能够不断提高自律意识,从而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2.促进学生内化道德观念外化道德行为的效率。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道德评价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大学生快速消化道德理论知识,提高外化道德行为的效率。量化的德育理论知识的学习,虽是枯燥的,但它易于理解便于接受,大学生能够较容易地将这部分量化分拿到手,另外,道德实践活动吸引大学生,他们愿意走出校外参加道德公益活动,当代大学生的热情洋溢更在于课堂外,将理轮付诸实践是激情满怀的“95后”大学生最得意的课程。3.创新德育评价体系和方式方法,可以切实增强民办高校德育实效性。德育评价是德育工作的航标,引领整个德育工作的方向。德育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德育评价效果,进而影响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构建基于学生成长过程的民办高校德育评价体系,即树立以学生为德育评价主体的全新理念,能够顺利推进德育评价工作开展,并能以客观有效的评价结果激励大学生提高道德素养,从而增强德育效果。随着国家教育部对高校学生德育要求的不断提高,结合当今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呈现出来的新特征,大学生的德育评价工作的道路还很漫长,对德育评价体系设计和评价方法的研究还需要德育工作者继续努力,以期在新时代下找到更加符合现代大学生特征的评价体系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朱爱胜.新常态下高职德育检视与反思[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0):18-19.

[2]阎兵,李莉.高职院校德育实效性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45-51.

[3]连璐,张爱萍.普通高校学生德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J].中国知网.

[4]郑礼平,朱珂.教育现代化条件下高校德育评价体系的改革[J].中国知网.

[5]李江,石红,黎卫.构建高校德育评价的新体系[J].中国知网.

[6]李兵.关于高职院校“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8):78-80.

[7]吴文浩,潘燕,林敏.高职院校德育评价体系创新探析[J].中国知网.

[8]戴春平.校企合作与高职院校德育社会化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5(17):111-114.

[9]李永红,方颖军.基于成长过程的高职生德育评价方式创新研究———以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知网.

作者:樊悦宁 冯春艳 单位:山东现代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