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学分对接教学改革的意义

时间:2022-03-14 11:09:37

浅谈德育学分对接教学改革的意义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武装的一门重要课程,担负着把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合格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基础”课模块化教学与德育学分对接实践研究,是对“基础”课的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全面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基础”课;模块化教学;德育学分;教学改革

2013版“基础”课教材包含七章内容,理论丰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使学生“知行统一”,真正达到思想政治课育人的目的。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基础”课模块化教学与德育学分对接的实践研究,有利于使“基础”课真正达到教学目标。以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从2011年来,我院对“基础”课进行了改革,实行“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与德育学分对接,取得了一些成绩。每个学期由德育学分核算小组(由系书记、辅导员老师、学生干部和“基础”课教师组成)核算学生的德育学分,对于每学期达不到合格标准的学生要求其进行重修,及至完成规定的义工学时才能重新获得相应的德育学分。到第5学期末,德育学分总分不足300分的学生,由公共基础教研部统一组织进行德育答辩。但在实践教学中,思想政治课老师没有积极地参与,对学生实训项目缺乏指导和监督,仅仅依托学院和系里的学生教育和学生活动获奖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德育学分的考核,实践性教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真正建立。

“德育学分”制是根据我国对大学生的德育要求和大学生活的实际特点,把学生应具备的德育素质与日常表现有机地结合成一体,通过“集体评议”,并且以学分评价为手段贯穿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是高校德育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基本制度。笔者所指的德育学分依据的是我院学生教育管理部出台的《学生德育学分的实施和操作办法》,此办法明确规定了德育学分分为基础分和奖励分,并且在基础分、奖励分扣分的每个方面制定了若干细则,以便于日常考核操作。其中基础分是根据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给定,及格分为60分,由个人记录、班级考评打分;奖励分是根据本人参加的活动和大赛的申请,由学生工作人员德育学分核算小组核实认定。德育学分中明确规定扣分细则,从上课表现到日常卫生和寝室管理,涉及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每一方面。每学期的德育学分=基础分+奖励分-扣分。德育学分考核贯穿高职学生在校的5个学期,是一种全程教育和全方位考核,德育学分合格者会被认定为获得“基础”课实践课程的相应学分。德育学分把学生日常行为的表现通过学分制的形式进行考核并与“基础”课相挂钩,把学生隐性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日常行为通过量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高职院校“基础”课模块化教学与德育学分对接的教学改革意义主要有:(1)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该教学改革不仅对高职学生道德素质和道德表现有量化的评价,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校内外各项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课堂出勤率明显增加,同时,学生也都为争取奖励学分积极参加各项学生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活动的参与率,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有利于实现理论课教学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优势互补。通过该教学改革把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表现通过量化的形式以学分的方式展现在“基础”课教师和学生工作者面前,既使“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也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抓手。“基础”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训项目和参与学生活动的指导策划考评的过程中,更能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学生工作人员通过德育学分的量化考评,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容易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3)有利于拓展“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内容,达到育人全程化。该教学改革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模块紧密结合。结合理论教学模块的具体内容,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在实践中运用,通过从第1学期到第5学期各专题的实训项目,实践深化理解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转化、提炼,再用知识指导实践,真正达到“基础”课的全程化育人作用。

作者:徐振 单位:鞍山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任永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模块化教学设计[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7).

[2]王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