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助推环境保护发展

时间:2022-01-04 09:27:13

供给侧助推环境保护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长期以来采取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带来了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扭转环境恶化趋势,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建议

党的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促进绿色发展、改善资源环境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环境保护工作也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原则下,通过对土地、资本、劳动力和创新等供给端要素的改革,提高要素生产率,从而达到扩大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环境保护的核心是处理好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化解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保证经济健康发展。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环境保护的支撑,生态环境则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改善,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之一。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正确处理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问题提高到了战略高度,就此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刚刚公布的中共十八届七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并再次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发展思路。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自然资源开发的强度和速度不断加剧,使得生态环境危机不断地深化和扩大,不仅破坏了生存环境,也约束了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变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之一。环境资源与土地、资本、劳动力等因素一样,都是供给端的生产要素,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如指出的那样“良好生态环境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评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重要的标准”。其次,环境保护可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体现在环境保护约束可以引导供给侧改革。环境保护在考虑环境承载容量的基础上,能够起到优化新增产能结构与布局的作用。通过科学制定环境保护准入标准,引导企业由传统的高污染行业向绿色、低碳的新型产业转型,打造提供高品质环保产品的新型企业,减少资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供给侧生产端的结构变革。另一方面体现在环境保护能够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行。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的主要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加强环境保护约束,可以在去产能、去库存、补短板三个层面上发挥积极作用。一是通过提高环境保护准入门槛,加强环境监管,可以加速淘汰产能落后的企业。二是通过推动绿色城镇化建设等手段,促进房地产等库存较大行业的绿色发展,进而加快企业去库存的进程。三是通过清洁技术、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新产业的创新型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扩大生态友好产品的供给,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而补齐生态环境保护的短板。此外,环境保护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长期以来,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方面,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必然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其实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是可以统一的。高污染、高消耗的工业生产方式,虽然能够使得一部分企业提高产出,获得利润,并带来短期经济增长的效果。但同时造成了其他企业和全社会更多的损失,带来经济长期增长潜力的下降。反之,加强环境保护,改变环境生态条件,可以催生新型产业,增加经济增长机会。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动力转向创新驱动,“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绿色发展要素对于我国经济的驱动作用迅速提高,绿色经济和环境因素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动能,从而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深入,促进经济的增长。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经济绿色化转型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一,淘汰“重污染产能”初见成效。我国的过剩产能大多集中在钢铁、水泥、煤炭等重污染行业。在供给侧改革中,去除过剩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成为重中之重。以央企为例,据国资委公开的信息显示:2016年中央企业化解钢铁过剩产能1019万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3497万吨。同时,2016年能源消费中清洁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了1.7%。淘汰落后的重污染产能,有效地推动了行业内部结构调整优化,促进了相关行业的提质增效。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的体现,传统产业的工业污染对环境保护造成的压力也有所减轻。第二,供给侧改革中,经济结构绿色化转型步伐加快。一方面体现在战略新兴产业及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据国家发改委最近数据表明,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创业投资已经占我国创业投资比例80%左右,产业创新和整体收益都有所提高,2017年1-5月,产业重点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5.3%。另一方面体现在我国居民消费绿色化程度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近年来,旅游、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持续火爆,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国内游突破了七亿人次,出境游客数超过600万人次。在交通工具的使用上,选择共享单车出行的人数明显增加,共享单车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城市交通压力,而且促进了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据统计,十一假期期间,累计减少碳排放7.8万吨。第三,重点行业污染减排效果明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注重培育节能环保的新兴产业,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量,控制相关行业的污染物排放,取得显著成效。以火电行业为例,2015年该行业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粉尘分别为528.1万吨、551.9万吨、165.2万吨,与2013年比较分别下降32.5%、42.8%、24.5%。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机组平均供电标准煤耗315克/千瓦时,较2013年降低6克/千瓦时;全国电力烟尘排放量约40万吨,较2013年下降71.8%;全国电力二氧化硫排放约为200万吨,较2013年下降约74.4%;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0.47克/千瓦时,较2013年下降74.6%。在供给侧改革促进环境保护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和水环境质量有所提高,土壤污染防治取得进展,生态服务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首次扭转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打下了基础。

3在供给侧改革中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政策建议

第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深化环保领域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建设。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还存在着中央和地方及各相关管理部门权责划分不清晰,政府与市场的责任边界模糊,责任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我们应抓住供给侧改革这个“窗口期”,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的要求,就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框架与顶层设计等进一步开展研究,在深入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相应改革路径和对策建议,完善环境保护的制度机制建设。同时明确政府、企业、社会的责任,形成全社会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共同推进环保基本管理制度的改革。第二,大力加强绿色环保产业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立足新旧动能转换,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构建绿色环保产业,正是“十三五”时期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我国节能环保市场潜力巨大,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环保产业的有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政策引导。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规范行业营商环境。加强监管,加强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机制,促进环境产业市场的形成。二是拓宽环保产业的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优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积极开展PPP模式下的环保模式探索,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环保领域。三是完善财税金融政策。改革财税制度,发挥财税政策的调节作用,充分利用政府引导基金、环境税收、政府补贴、政府采购等财税手段,促进财税体制的绿色化,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第三,完善环保科技创新体系。我国环保产业的科技创新要素供给不足。体现在环保产业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资金投入不足、研发能力欠缺,大部分核心技术是依靠进口再转化而来,急需提高环保科技供给水平。针对这些问题,在国家层面,应制定国家环保科技创新战略,以推动绿色发展为导向,明确国家环保科技创新的实施路径和发展方向,从整体上优化提升环保科技成果的供给结构和能力。还要加大对环保科技的资金投入和管理力度,加快搭建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服务的产业化和工程化平台,增强环保科技创新和基础支撑能力。在企业层面,企业既是供给侧改革的主体又是环保技术创新的主体。但是目前我国环保科技成果的主要供给源是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环保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建立。因此,在深化改革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中,企业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重视科技人员,强化优势研究方向,整合企业优势科技资源,同时加强与相关领域的其他企业及科研院校的资源共享,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运行共享机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推动力,环境保护是我国经济从消耗性增长转向绿色增长的动力源,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也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王小鲁.十三五时期需要怎样的结构调整[J].开放导报,2015,(06):7-12.

[2]任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环境保护若干战略问题[J].环境保护,2016,44(16):18-24.

[3]贾康.“十三五”时期的供给侧改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06):12-21.

[4]周国梅.环境保护支撑供给侧改革的建议[J].环境保护,2016,44(16):29-32.

作者:赵世萍 单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