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过程的建筑设计教学方法研究

时间:2022-05-09 02:49:48

思维过程的建筑设计教学方法研究

毋庸置疑,这对于我们传统技艺的继承曾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从我们今天的学科教育角度来看,这种方式对于技巧的培训有余而出于理性的总结的创新则不足。中国近现代建筑教育脱胎于法国巴黎美术学院(Beaux-Art),这种学院派教育体系中的形式主义与复古主义观点在强调了基本功及审美能力等共性培养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创造力以及建筑学作为一个工科学科所应具备的理性思考能力。而此后国际建筑思潮的冲击、教指委专业评估以及注册建筑师考试也对我国的建筑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体来看,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教育形成一些比较鲜明的特点。

建筑学到底应该重技还是重艺一直是个被讨论的话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无疑是艺在技先。这首先表现在形式主义的摹仿教学,通过临摹、抄绘等初步训练来为学生提供形式造型的基础本身无可厚非,但是过分依赖摹写,甚至“以临摹养设计”则阻碍了学生主动创造的发挥。其次是教学中过分注重设计的形式,以形式或造型作为评判作业优劣的主要标准,而常常忽略了环境、功能、结构等一系列其他重要问题,忽视了建筑设计作为一个系统设计对学生所提出的综合能力的要求。

传统的建筑学教学课堂环节以教师讲、学生听为基本特征,在讲解课题、辅导设计、成绩评定这三大环节中,绝大部分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而展开。从建筑设计是一门偏重经验积累的学科来看,直接的讲授有助于学生掌握一些设计技巧,从而少走弯路。但是过于封闭、单向的知识传授,只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而缺乏主动的信息摄取和参与。事实证明,片面强调老师讲授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及面对困难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而容易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困惑,进而失去学习兴趣。这既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妨害了学生素质的培养,因而越来越不适应未来设计行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

在我国当下的教育体制中,分数仍旧是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就建筑设计教学而言,最终的图面表现是学生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图纸的构图、版面、色彩,方案的平立剖、效果图等直接决定着分数的高低,换句话说,最终图纸的“艺术表现”在长达1个~2个月的设计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过分注重图面表达而轻视思考过程的做法其实否定了设计方案作为一个逻辑思维过程的有机性,而片面加大了结果的比重。其后果往往会影响到那部分有想法但图面表达不佳的同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淡化了理性思维在方案构思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有关建筑师社会职能的全面培养。

基于思维过程的建筑设计教学方法

建筑设计是一种基于经验同时又带有创新的独特的思维活动,对于不同的设计任务而言,其方法既不同、又相同。所谓不同,是指每个具体设计所面临的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千差万别。所谓相同,是指经验积累所延续和传承下来的诸如调研、构思和表现等理性思维过程相对固定。以上分析的教学方法中所共同缺失的是对于学生理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想象能力的培养。目前,这一点业已成为国内不少建筑院系的共识,也做出了不少有益的尝试。苏州大学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作为一个年轻的建筑院系,在其建筑专业制订教学计划之初便吸取了国内外不少同类院校的宝贵教学经验,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旨在强化理性思维过程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建筑设计教学方法,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以本科二年级综合设计课程中的小住宅、幼儿园和邻里中心设计为例,三个课程设计长度均为8周72课时。教研组通过分析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具体设计过程,提炼出一般方案设计都具备的几个典型阶段,即现场调研、案例分析、草图构思和成果表现,并与教学计划相结合。在教案的设计中,将整个设计周期划分为上述四个阶段,并在每一阶段设定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衔接,让学生借助由简而繁、由浅入深的这三个设计课题,来反复的体会和理解一个设计方案的理性思维过程。具体而言,四个阶段主要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现场调研该环节位于布置课题之后,学生通过接触真实的场地来获得一种“现场感”。同时,借助教师课堂中提示的诸如交通、人流、环境、功能等场地设计的要点,辅以必要的访问、测量、拍照和观察等手段,来获取关于设计基地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的总图及深化设计提供设计基础。有必要指出的是,现场调研其实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教师鼓励学生在设计前期、总图布局、设计深化等各阶段勤于走访,通过不断的调研、思考来积累关于场地的理性和感性认识。

2案例分析该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现场参观和文献阅读。学院联系了与设计课题相对应的企事业单位作为课堂教学的实习基地,组织学生统一参观调研。教师在参观中既讲述一些建筑设计的共性问题,如场地、环境、通风、日照;也强调一些该类型建筑的个性特征,如住宅设计中的尺度、私隐、效率,幼儿园设计中的流线、功能、行为,邻里中心设计中的商业、空间、消防。通过参观使学生对于设计对象有一个感性的认知和理性的判断。与此同时,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文献阅读,包括设计案例和规范资料两部分。此阶段的成果形成分组的汇报文件,学生在专门的课堂环节评述案例、互通有无。通过这一阶段的调研,使学生对于所要设计的建筑类型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为下一阶段的方案构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草图构思该阶段为课堂环节,是整个教学计划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学生对各自的构思或方案进行分析和讲解,教师鼓励学生对不同方案提出自己的异议或见解,并在最后对所有方案进行归纳和点评。草图环节着眼于学生理性思维的训练和表达、创作理念的提炼和生成,既提倡唇枪舌战、畅所欲言的激辩,也重视草图表现、图示语言的训练。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方案的特点或亮点,有依据的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并尽可能的与学生取得共识。根据设计的进展程度,草图阶段又分为一草、二草和三草,以保证设计深度、表达程度的不断深入。

成果表现该阶段侧重于设计思维在成果表现上的延续。亦即除了图纸的细致和模型的精美,还讲求设计构思或主题在成果中的烘托和表现。如图纸中充分的分析、个性的表达,以及模型上氛围的营造和主题的渲染。在成绩评定中,摒弃以往“一纸定胜负”的做法。以三方面的成果作为评判的依据:从现场调研开始的全过程草图集;方案构思阶段的全过程草模;最终的正图和正模。通过分数这一终极指标,来提醒学生对于每一阶段训练的重视、强化教学效果。这一教学方法的目的,除了锻炼学生的观察、理解、分析、动手、表达等综合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设计方法,从而达到较之技能层面的“授之以鱼”更为根本和有效的“授之以渔”。

结语

建筑师在创作中的思维方式和过程的不同,是形成丰富多彩的建筑创作成果的最根本原因。从这一点来看,有必要充分重视建筑创作中的理性思维过程。以此为目标,首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阶段给以正确的引导和训练,使他们能够准确认识并掌握完整的建筑创作思维过程,并在设计实践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发现和运用这一思维规律,这将有助于激发更为理性、更富创建的优秀设计,以减少不必要的低效和错误,从而达到提升建筑创作能力的目的。

作者:戴叶子单位: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