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和改善货币市场的必要性

时间:2022-09-04 11:50:06

规范和改善货币市场的必要性

市场续济体制要求资源配置要以市场为基础,一切围着市场转,因此市场活动的主体要有自主性,一切生产要素要市场化,国家宏观调按也要以市场为支点实现间接化.与此相适应金融体制的改革目标应该是:资金的商品化和融资的市场化,金融主体的企业化和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金融宏观调控间接化,调控手段的多样化.要实现这一改革目标,需从多方面人手,但本文认为目前最重要的一环是规范和完善货币市场,因为以上目标无一不和货币市场有关。

一、为什么要规范和完善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市场是实现资金融通的场所,按资金供应期限的长短,一般把金融市场划分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所谓资本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是指供应中长期资金的市场,一般包括中长期信贷和股票、债券等期限较长的证券买卖,长期资金主要用于资本形成方面;所谓货币市场又称短期资金市场,是指供应短期资金的市场,一般包括短期信贷、银行间同业拆放和各种期限较短的票据和证券的流通,短期资金主要用于政府部门、银行、企业和个人的短期周转方面.由于货币市场资金用途的特殊性,所以它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第‘,货币市场的信用工具具有高度的流通性,它们一般期限短、风险低、流动性很强,都有很活跃的次级市场,随时可以出售变成现金.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近似于货币,故称为货币市场.第二,货币市场的信用工具种类繁多,从发达国家看,主要有各种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短期国库券、同业拆放等.第三,利率的市场化程度高。货币市场的利率随着货币资金的供求状况灵活地波动,及时地反映了资金供求状况.正是货币市场的上述几个特点,使它具有以下几项功能,成为我们目前要规范和完善货币市场的重要依据.

1.成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支点,为其提供重要的市场工具.由于在货币市场上流通的金融工具流动性很强,极易变成现金.因此对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具有重要影响.种类繁多的金融工具又为调节货币供应量提供了多样化可操作的市场工具,如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在货币市场上大量买卖国库券,可调节基础货币,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此外在广泛使用票据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票据的买卖、贴现和再贴现,使中央银行又可通过调整对商业银行的票据再贴现率来影响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

2.为弥补财政短期赤李提供了一条重要渠道.国家财政日常的收支经常会出现不平衡。当出现赤字时,过去我们常采用的办法是向银行借款,在银行信贷规模不缩小的情况下,实际上是一种“透支”,“倒逼”中央银行增加基础货币的发行。长此以往,形成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难以控制.有了发达的货币市场,财政日常出现收支差额所需的短期融资则可通过货币市场上有规律地发行和交易短期国库券来实现.既为财政弥补短期赤字提供了渠道,也为闲散资金提供了投资的机会。

3.为解决企业资金短缺提供了一条正常的规范化渠道.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资金供求矛盾会长期存在,尤其是在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紧缩银根的时期,企业流动资金短缺更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突出的问题.由于我国信用制度尚不发达,信用工具很少,缺少正常的、广泛的和规范的筹资来源和筹资渠道,企业的资金短缺通常以互相拖欠的“三角债”及利用银行的拆借资金的形式出现,从而造成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由于三角债的制约而步履维艰,更造成了整个经济生活和金融秩序的棍乱。有了规范化的货币市场,就为企业、金融机构提供了稳定的短期资金融通的场所,也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4.为建立规范化的金融市场打下基础,创造条件.金融市场(包括长期和短期)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对于我国来说,过去的金融市场几乎是一个空白,则更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们金融意识的增强、金融知识的普及、金融机构的金融工具和金融形式的发展、金融业务技术的提高、整个信用制度的发达,都要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逐步实现。由于货币市场的信用工具种类多,流动性强,参与面广,给了人们极好的锻炼机会,使目前已经逐步发展起来的以口头协议、打白条、挂帐等形式表现的民间信用和商业信用逐步以票据形式代替,走向规范化,从而为整个金融市场的规范化打下基础。

二、怎样规范和完善货币市场?

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我国的货币市场已初具规模,但还很不完善、很不规范,比如市场上的金融形式和金融工具较单一,主要是银行间同业拆借,票据市场还很落后;信用工具不规范,没有普及采用票据的形式,流通受到限制;融资用途扭曲,不是用于日常周转,而是用于流动资金或固定资金贷款,有的甚至用于炒房地产、炒股票,等等.规范和完善货币市场,应从多方面人手,最根本的是市场主体的行为要规范,即建立起有效的行为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这还有赖于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有赖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现代金融制度的建立,从而解决企业和银行行为扭曲、融资用途扭曲的问题.除此之外,从货币市场本身的建设来说,笔者认为重点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增发短期国库券。西方发达国家货币市场上流通的最主要的信用工具是短期国库券,而且形成了国库券的定期发放制度和合理的期限结构.如美国3个月和6个月期的每周发行一次,9个月和1年期的则每月发行一次.这种制度使国库券成为财政调节日常收支和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有力手段.而我国虽然从1981年开始发行国债,但期限都较长,短期国库卷尚未成为货币市场上的资金来源,这对货币市场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限制。因此增加短期国库券的发行量,并建立短期国库券的定期发行制度势在必行。通过这一办法,使国库券既成为财政平衡日常收支的手段,又可作为中央银行的短期融资券,一举两得,这样中央银行就没有必要再另外发行短期融资券,既节省了费用,又少走了弯路,国库券(包括短期和长期)就可成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对象.同时,由于国库券属于国家信用,信用度最高,流动性最强,在国外称“金边债券”,成为企业和个人最可靠的短期投资对象,从而也成为短期资金融通的最好工具.

第二,扩大商业票据的使用.各种票据也是货币市场上的主要信用工具之一.而我国货币市场上的票据化程度却非常低.票据市场要规范,必须具有法律保障,所以目前急需尽快出台《票据法》,以规范票据种类、票据权利和义务及各种票据行为。有了票据法的保障,首先要求由于企业间的商品和劳务交易所发生的商业信用要以规范化的商业票据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为了给企业提供更多的短期资金融通机会,也应试行允许一些信誉比较好的大中企业单纯为了短期融资的目的而发行不以商品和劳务交易为背景的商业票据;当然为了防止出现信用危机和信用膨胀,对此应作出严格限定.从去年至今年,中央加强了宏观调控的力度,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短缺,笔者认为这正是推广票据使用、提高票据化程度的大好时机,要利用企业对资金的迫切要求,大面积推广票据的使用和贴现.只有票据得到广泛使用,才能发展票据的贴现和再贴现,货币市场才能进一步完善,也才能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提供又一个有力的工具—再贴现政策。第三、大力发展货币市场中介机构—短期资金融通公司.在金融市场上,各种中介机构对于扩大交易、活跃市场、调剂资金余缺起着重要作用.在货币市场上最主要的中介机构是短期资金融通公司,它们通过担任金融机构同业拆借的经纪,或买卖票据、买卖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业务实现对企业和金融机构资金余缺的调剂和融通。还可通过买卖政府短期国库券开展票据贴现等成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重要传导机制,它们是货币市场重要的参与者。我国目前的货币市场中介机构还很不发达,且业务也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必须认识到作为活跃货币市场的催化剂—短资公司的重要作用,尽快大办发展短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