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并发肠梗阻护理探讨

时间:2022-08-06 02:49:31

呼吸内科并发肠梗阻护理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并发肠梗阻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在62~81岁。疾病类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5例,哮喘者20例,支气管溃疡患者8例,胃食管反流致咳者2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在61~83岁,疾病类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例,哮喘者18例,支气管溃疡患者10例,胃食管反流致咳者5例,纳入研究标准为:经本院确诊为肠梗阻并行手术治疗患者;年龄≧60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恶心等症状。对本研究知情并自动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患者意识不清,存在认知障碍及其他症状不能配合调查者。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5h~20天,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病程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即患者服用药物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心理护理。因老年患者入院时主要治疗呼吸内科疾病,然后入院后,忽然出现外科疾病,尤其肠梗阻,发病较急,此时患者很容易出现紧张、恐惧、焦虑及害怕等不良负面情绪,基于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临床治疗目的和预后等一系列相关情况,告知患者胃肠减压的重要性,同时做好健康宣教工作,让患者明白临床护理以及治疗的重要性,从来而取得患者信任,消除患者心中顾虑。对老年患者护理时态度和蔼,尤其对患者表现出一些行为应给予高度理解,鼓励并安慰患者,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最大限度的稳定患者及其家属的负面情绪,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2)病情护理。由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组织愈合能力差,多合并各种慢性疾病等特点,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监测其血压、心率、尿量的变化,认真观察切口敷料是否出现渗液、渗血等问题,如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与此同时应随时密切关注患者面部表情和体温变化,在胃肠道减压操作前,应告知患者有效的胃肠减压能够吸引出胃肠中的积液与积气,缓解胃肠腔内压力,进一步改善肠壁血液循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肠功能的恢复,让患者和家属收获更多的疾病知识。另外,应详细记录患者引流液的颜色及其性质等。如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为了维持患者电解质、酸碱的平衡,应给予全静脉的营养支持。同时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给予口服抗菌药物。除此之外,针对部分老年患者害怕活动导致跌倒,担心术后活动会导致伤口裂开等因素,应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与科学活动指导,患者上下床时应提供帮助,指导患者避免因用力过度、咳嗽等增加腹压,术后使用腹带保护患者腹部,以防伤口裂开。(3)解除肠道梗阻。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患者液体石蜡每日30~60mL。部分患者可在此基础上给予泻下导滞中药,如大承气汤等,或者给患者灌入适量的大黄煎液,每日以9~15g为宜。针对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适量给予促进消化道蠕动的药物。对便秘较严重的患者,可给予推拿、针炙等,帮助患者缓解便秘症状。(4)防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术后存在心肺功能差以及营养不良者,应严格遵照医嘱控制静脉滴速,并指导陪护24小时床边照看,帮助患者术后24小时床上进行肢体活动,并协助患者翻身,肢体按摩、拍背等,待病情好转后,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逐渐增加运动量,防止出现肠粘连现象。1.3疗效评定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设为临床症状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未缓解三个标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消化道功能恢复正常为完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消化道功能部分通畅,为部分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为不缓解。釆用自制调查问卷发放形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设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标准。

2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1。

3讨论

肠梗阻的病理生理过程属于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由于老年人身体各机能不断下降,呼吸功能减退,再加上老年人肠胃功能的减弱、术后卧床休息及饮食不当等因素的存在,往往会间接诱发肠梗阻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对老年并肠梗阻病患者来说,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最佳手术时机、完善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耐心细致的护理是降低老年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手段。因此,作为医护人员,除了积极配合术前准备外,应做好患者术后的综合护理。有研究显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肠梗阻患者出现紧张、焦虑,害怕等不良心理,所以说积极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通过与患者和陪护进行健康知识指导,并要求陪护共同参与到患者教育、沟通和关怀护理中,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向患者耐心讲解相关疾病知识,以此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术后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愿望等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和生活质量,对老年高龄患者的护理重点放在支持愈后的细心观察与护理中,这利于及早发现并处理术后再发肠梗阻疾病。与此同时,对观察组患者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是否出现渗血、渗液等现象,如有污染状况及时给予更换。在观察患者病情时,鼓励家属共同参与,关注患者面部表情,询问患者有无腹痛、腹胀等症状,如发现患者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症状时,应立即告知医生。如确诊患者为早期炎性肠梗阻症状时,应釆取合理的干预措施给予重点护理。对于老年高龄患者容易发生切口感染者,重点观察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确保引流管畅通。此外,出院时,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健康指导手册,征求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填写护理满意调查表,出院后定期回访,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生活方式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良好的饮食习惯等。综上所述,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并发肠梗阻的护理中,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给予系统的综合护理,能够有效减少老年肠梗阻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建立良好的护患、医患关系,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徐东兰.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并发肠梗阻的护理探讨[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020(001):69-70.

[2]肖慧.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并发肠梗阻的护理探讨[J].养生保健指南,2017,000(027):119.

[3]曹红.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并发消化道肠梗阻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02):117-118.

作者:李金花 单位:上海市大场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