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科室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3 13:46:00

呼吸内科科室工作总结

呼吸内科科室工作总结篇1

    按照创建三甲医院的工作要求,为提高全院护理队伍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处置能力、提高科室间工作配合能力、提升突发事件领导组的组织协调领导能力以及紧急救备队员的实践能力,特安排本次演练。

  一、应急演练目的

  演练目的:

  1、检验预案

  2、完善准备

  3、锻炼队伍

  4、磨合机制

  二、组织机构

  1、突发事件演练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演练活动全过程的组织领导。组长(总指挥)王淑彬副组长(副总指挥):王秀霞、谢灵芝成员:周卫华、刘萍

  2、策划协调组:总策划是演练准备、实施等阶段工作的主要组织者。由领导小组人员担任策划,负责应急演练策划、演练方案设计,演练实施的组织协调,负责协调人员,设备、协调电工班、维修组、维修,上报领导。组长:王秀霞成员:林逸轩、王晓丹

  3、信息组:负责科室演练的信息搜集、整理、并做好记录。组长:周卫华成员:张文瑜、王蓓蓓

  4、控制组:负责演练过程的具体实施,在总策划的直接指挥下,向演练人员传送各类控制信息,引导演练进程按计划落实。组长:邵兰真成员:康娜、张慧燕

  5、演练组:科室内各组相关人员

  三、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标:

  1、市一院重症医学科突然停电,科室内重症患者生命安全面临难以保障的危险。以《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重大意外伤害事故急救应急预案及程序》及《紧急状态下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应急预案及程序》为标准,要求科室值班人员及时到位,科室二线人员紧急集结、迅速组织、汇报及时、合理抢救、记录详细。

  2、科室所有人员做好停电紧急集合,迅速开展保障患者安全,保障科室内仪器的运转,科室内工作有序进行。要求抢救及时、保障患者安全、物资供应保障得力。

  3、演练领导小组现场统一指挥,及时协调各项工作、下达指令,使模拟演练有序进行。

  (二)、演练的过程

  总用时:30分钟(10:00—10:30)

  演练地点:重症医学科

  背景设置:

  上午10:00,重症医学科病房突然停电,科内有住院患者12人,其中上呼吸机患者6人,其中呼吸机有储电功能3台,科内UBS电源两个,需迅速做好人员调配工作,迅速展开对患者的急救工作,尤其是带呼吸机患者的安全。

  演练情景与实施步骤:

  1、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并授权总策划对演练全过程进行控制。信息组以录像、拍照等形式对演练过程进行记录。

  2、科内急救启动应急预案:

  1)科室内突然停电,科室内值班护理组长判断是否是全病区停电,并评估病区环境和患者情况,备好急救物品,立即向“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报告电修班。总策划决定实施方案,负责分工,统一指挥,调配人力、物力,急救物资的配合,以保证人员及物资的充足使用。

  2)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突发医疗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紧急状态下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应急预案及程序》,演练领导组立即通知护理部、后勤和保卫部门做好应急准备工作;通知外科系统科护士长和高年资护理人员到重症医学科待命,负责患者的急救工作;通知电工班,维修班人员做好检修电路的准备

  3、应急处置措施:

  1)指挥组(责任人:王淑彬)

  主要职责:统一指挥、分组配合、将待命的医生、护士按患者数量1:1比例分组,现场分类协调救治。

  2)协调组(责任人:王秀霞组员2人)

  主要职责:协调各小组、各部门、协调医疗应急资源和伤员收治、信息汇总、统计、上报工作。

  3)抢救组I:(责任人:刘萍、组员12人刘萍负责在1—6床、朱留勤负责7—12床患者的抢救),首先判断是否是全病区停电,评估病区环境,患者情况(明确哪些事UPS供电,哪些患者带呼吸机),由抢救组II备好急救物品,提供物资支援,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障各仪器的正常运转,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人员组成:相应管床医生,值班护士。

  主要职责:实施确定性治疗: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监测生命体征、备好抢救药品、物品,做好清醒患者的安抚工作等,等待电力恢复地点:重症医学科病房。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等仪器继续使用严密观察仪器正常运作情况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呼吸频率、面色、血氧饱和度等,清醒病人做好心理护理

  机械通气病人没有UPS供电情况下,继续以下工作:

  判断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

  无自主呼吸,使用呼吸囊人工辅助呼吸。

  有自主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立即通知医生。

  方法与人工呼吸囊辅助呼吸方法相同。

  严密检测病人生命体征(呼吸频率、面色、血氧饱和度)。

  随时处理紧急情况,遵医嘱用药紧急检修,尽快恢复供电。

  遵医嘱调整呼吸机参数。

  仪器恢复使用情况。

  整个过程准确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

  4)抢救组II:(责任人:李静组员4人)负责调配各种仪器,组织协调各种抢救、急救设备、物品,保障急救顺利有序进行。人员组成:科室内护士、医生。地点:重症医学科病房。

呼吸内科科室工作总结篇2

鏖战死神

2009年1月24日,还有一天即是除夕,处处张灯结彩,家家忙着购买年货、贴春联。在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里的医护人员却神情严峻,一名29岁的男青年被确诊为贵州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高烧至40.3摄氏度。此前,全球确诊的396例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中,已死亡253人,国内确诊的5笔禽流感患者,尚无一例救治成功。全国的目光都注视着贵州,卫生部紧急调派专家赶往贵州指导冶疗,省人民医院院长孙兆林、院党委书记赵莉亲自挂帅,成立特别医护治疗团队,将张湘燕抽调到一线。

五天后,患者的房颤消失了,成功地转为窦性心律,患者的肺部“白肺”逐步缩小,各项生命指标转向正常值。一直坚持在病房值班的张湘燕这才稍松一口气:“到初四这天,我才听到街头的鞭炮声,才想起这是春节。”

2月6日,在与死神历经了二十多天的较量后,患者康复出院,成为当年我国成功救冶的第一例成人禽流感患者,创造了贵州省呼吸疾病领域的奇迹,也成为张湘燕带领的高素质呼吸科团队的一场经典战役。

胜利的背后,是张湘燕数年默默耕耘的沉积。她从2002年担任呼吸科主任以来,专注于呼吸疾病的学术研究。2004年,借力“非典”后国内开始重视呼吸疾病防治的契机,她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积极奔走,促成了全省唯一的一家呼吸疾病专业研究机构――贵州省呼吸疾病研究所的成立。

她以开阔的视野着眼于省内外差距,以远见卓识领跑贵州呼吸疾病事业。2004年,她带领团队率先展开对前沿学科睡眠呼吸疾病的诊冶,填补了省内相关学术领域的空白。2011年又成功引进肺脏病最新成果支气管镜下介入技术,使呼吸病患者不出省就可以得到国内一流的诊治,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医者仁心

张湘燕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块精致的匾额,上面书有“医者仁心”四个大字,这是她的座右铭。“它随时提醒技,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更多的是需要有责任心和爱心,我们的任务是帮助每一个病人解除痛苦和降低花费。即使是绝症患者,我们都要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病人和家属得到应有的尊重。”张湘燕说,“病人没有富贵贫贱之分,我们绝不会因为患者是官员或是农民而区别对待。”

张湘燕领导的呼吸科,保持了不出一起医疗事故及医疗护理差错的记录。

2010年初,首例贵州本土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在--省医确诊。一个年仅17岁的女孩,出现呼吸、心血管、血液等七个系统器官的功能衰竭,看了病例的医生郁纷纷摇头。危急时刻,张湘燕主动请缨。她查阅典籍、虚心求教、组织多学科会诊、设计最佳治疗方案,依托于医院的群策群力,最终将女孩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正是每一次百分百的投入,张湘燕使一个个陷入绝望的家庭又看到希望,一个个濒临死亡的患者又燃起信心。她常常叮嘱下属要敬畏生命:“不要小看了我们的工作,医生所下的每一个决定,都关系到一个人的健康、生死,还会牵动着一个或几个家庭的心,更会导致几个、甚至更多人的喜悲。”

她提出三项要求:不论周末节假日,每天亲自查房,并以签到为监督,检查病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坚持疑难危重患者病例讨论,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情况;对治疗和护理方案认真研究推敲,提高治疗效果,以确保医患关系和谐。

查房时,她总是对病人笑颜以对、体贴劝慰,查体听诊总要先捂暖双手和听诊器。她说:“呼吸病属于慢性疾病,通常需要长时间的康复调养,这种调养不仅仅是在病房中治疗,还包括出院后的治愈休整。照顾患者的情绪及保护疗养环境是呼吸病康复过程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我们医护人员从细节上给予患者人文关怀。”

张湘燕率领的呼吸团队倾力为患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安全医疗氛围,病人反馈的满意度达到98.`5%以上,在2009-年的全国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中,受到了卫生部督导组的称赞。

做强团队

张湘燕深深懂得,一个人再优秀,也是“独木难成林”,要实现“杏林春满花千树”,需要事必躬亲地感染更多的医护人员。

采访过程中,张湘燕很少提及个人的成就,谈论得更多的是关于自己的医院、自己的团队。她说:“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是―专多能的。我们特别强调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反对自私自利的个人英雄主义。”科室里每―个人的特长她都如数家珍。

花香自引蜜蜂来。张湘燕认为,人才是一个医疗单位的脊柱,也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人才就没有技术的进步,更不会有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学科的发展。她特别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善于充分挖掘每位医护人员的工作潜力,凝聚了一大批专业过硬、医风良好、学历较高的业务尖子,形成了年龄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从2000年初的¨位医生中没有一名硕士以上人员,到现今40位医生硕士占到医生总数的70%,这在全省的医疗机构里面是少有的。

待遇留人、感情留心、事业留魂。张湘燕努力为青年医师学习进修开桥铺路,真诚的为团队素质的提升而努力。科室的刘维佳博士在张湘燕的推荐下以“西部之光”高访学者的身份到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进修并师从著名呼吸病学家王辰教授。刘维佳说:“科室就像―个大家庭一样,大家情同手足、彼此关心。”张湘燕将这位巳在山西工作的姑娘的心牢牢拴在了贵州,最终,刘维佳将原本在山西工作的丈夫也拉了过来,定居贵州。

张湘燕和她的团队有+名为“快乐呼吸科”的QQ群,她希望每+人都在快乐中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她说:“白天上班查阅资料的时间太少,只能晚上做,我们在群上相互讨论交流,做到资源共享,提高了学习效率。”她还利用QQ群给硕士生上课,这个QQ群经常活跃到凌晨一两点。

她在科室坚持开展每周一的英语学习和每周二的业务讲座,利用早上交班后的30-45分钟,安排科内博士和高级职称的医师向全科室医务人员讲课,提高大家的英语能力和技术水平,以期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呼吸内科科室工作总结篇3

医疗设备租赁中心自2008年3月1日-10月1日运行,检查情况如下:(1)设备购置情况见表2(2)设备使用情况如下:绝大多数呼吸机都放置在呼吸内科,使用呼吸机的科室也大多是呼吸内科,气垫床基本是老干病房使用,监护仪主要是肾内科使用,推泵基本摆放在心内科。(3)医院到处借用医疗设备情况部分缓解。

2总结

2.1实际效果

自医疗设备租赁中心成立并开始工作以来,有效缓解了医院抢救类设备使用不均衡的矛盾,科室之间借用设备明显下降,每个科室之间此类设备的投入明显减少,租赁中心的呼吸机使用率明显高于科室自购的呼吸机,有效降低了科室的运行成本,减轻了科室的经济负担,同时也降低了医院在设备方面的投入。

2.2存在问题

(1)设备的租赁没有详细的记录,何时租出,何时收回,哪些科室需要使用或已经使用没有登记,所以设备使用费难以计算准确。(2)设备使用过程中,损坏多,既有搬动过程中的不小心机械碰撞,也有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设备故障,还有由于设备疏于保养引起的设备故障。(3)设备使用科室少。如:呼吸机绝大多数仅限于呼吸内科使用,监护仪基本都在胸外科使用。

2.3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

(1)没有详细记录、搬迁造成的故障、设备使用少等问题都有由于租赁中心工作人员职责不到位的原因。(2)由于租赁中心工作人员没有医疗设备或电子设备专业基础,更没有医学基础相关知识,所以无法承担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临床科室的操作培训,因此导致设备故障和设备附件遗失等问题。(3)设备仅限于少数几个科室使用,尤其是呼吸机,这与科室业务的开展和诊疗水平直接相关。

3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检查和运行中的问题做以下改进:(1)鉴于由于租赁部门工作人员问题引起的一系列现象,至2009年4月1日起,医疗设备租赁中心归属设备采购部管理,医疗设备租赁中心为设备办下设班组之一,因为人员少的问题,暂归属于仪修室,由仪修室人员兼任。(2)责成仪修室制定严格的医疗设备租赁制度、交接班制度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严格遵照执行。

4具体制度

(一)医疗设备租赁制度

(1)租赁部实行24小时工作制,各科室需要使用租赁部仪器时,电话或当面通知。(2)凡科室需要租赁设备时,租赁部门工作人员需将设备送达科室,或在临床科室人员的协助下送达,并当场检测仪器各附件及各部分功能,确认仪器能正常使用后,由临床使用科室验收签字。(3)当临床科室使用人员不熟悉仪器的操作时,租赁部工作人员有义务对他们进行现场指导,并就仪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一并转告。(4)仪器使用完毕后,租赁部门人员必须在使用科室的配合下,检查仪器的附件及仪器功能,确认正常后,双方签字交接,由租赁部门人员收回。(5)仪器租用过程中,仪器的租用起始和结束时间,双方都需做好记录,并签字以备查。(6)各科室租用仪器时,须严格遵守仪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仪器,若发现有人为损坏仪器或因错误操作损坏仪器,租赁部有权要求使用科室全额赔偿由此产生的仪器维修费用。(7)租赁部所有设备均为医院所有,全院各科室均可以有偿使用,所有设备均不计使用科室折旧费、维修费,设备使用收入的50%上交医院,另50%算作科室收入;禁止各科室将仪器据为己有,否则租赁部有权按照仪器使用费的50%收取仪器占用费。

(二)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1)常用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

常用医疗设备实行三级保养制度一级保养:设备使用科室每天在设备使用开始前或使用完毕后,操作人员对所使用的设备,每天进行表面除尘、清洁、消毒和基本参数校正。发现问题及时与设备主管工程师交流沟通,及时维修,保障设备的正常使用。二级保养:设备使用科室操作人员配合,由设备主管工程师对设备,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设备内部清洁、蓄电池充放电和技术参数校正等。三级保养:设备主管工程师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更换易损件,机械部件,检查水路气路等,同时请设备厂商工程师对设备进行测量、校验、更新升级软件等

(2)急救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现将急救医疗设备作如下分类:治疗类:替代或有助于恢复人体器官功能的设备。如:呼吸机、除颤仪、萨博心肺复苏仪、洗胃机、吸引器、快速输液泵、微量泵、血液净化设备等。诊断类:血压计、脉氧仪、便携式B超、生化仪、便携式X光机等监护类:各种功能类型的监护设备。

5结束语

(1)自2007年,医院发现医疗设备使用不均衡性的问题,至2008年成立医疗设备租赁班组,我们严格遵循了PDCA循环管理理念。

(2)2009年底,通过检查发现,医疗设备租赁中心很好的执行了本部门的制度,很好的缓解了抢救类医疗设备使用不均衡方面的问题,也很好的扶持了临床科室业务的开展,同时也暴露出医疗设备租赁中心人员是电子类工程人员,无法对呼吸机管路进行消毒,也无法对使用呼吸机的病人的参数做设置和调整的问题,故成立了呼吸治疗组,将呼吸机的使用独立出来,使呼吸机的应用更加专业化,而且医院和加拿大汤姆逊大学合作,开展了每年一期的呼吸治疗师培训班,培训学员扩展到全国各地。很好的提升了医院甚至全国各地医院人员的呼吸治疗水平。

呼吸内科科室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 改良电休克;呼吸机;简易呼吸器;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

改良电休克又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MECT),因为 其起效快、疗效显著而逐渐被一些精神病医院被广泛采用。我院自推广使用改良电休克治疗 以来,住院患者的治愈率和满意度较以前有明显的提高;但是,MECT方案仍有一些不尽人意 的地方,比如存在一定的麻醉风险,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手部易受到伤害等,这些症状可 以应用“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WRFFQ)[1]用于评定疲劳程度。我院率先在全国 首次采用 呼吸机代替简易呼吸器,有效降低了麻醉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轻了科室工作人员的 劳动强度,实现了无抽搐电休克的2次改良。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病例来源于2006年2月27日~2006年3月25日在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 者,符合以下条件:①参与者均为精神病患者,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第3版(CCMD-3);②自愿使用MECT治疗,并签订知情同意书;③把MECT作为唯一的治疗手段 ,或者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④无心血管病史,心电图、肝肾功能无异常,无合并其它严 重的躯体疾病者;⑤治疗前1周停用锂盐、抗癫痫药、苯二氮卓类药物等影响ECT发作的药物 。⑥共77例,随机分为呼吸机组和简易呼吸器组。呼吸机组:男13例,女24例,平均年龄28 ±6.5岁,总病程3~28个月,平均7.5±1.3个月。简易呼吸器组: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 龄29±7.2岁,总病程3~30个月,平均8.1±1.4个月。两组人员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⑦参与“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WRFFQ)的被调查者为我院MECT室 的工作人员,共计6人。

1.2 方 法

1.2.1 观察指标 应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医护人员 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和意识恢复时间。正常值范围:血氧饱和度(SaO2)在90%~99%,心 率在60~100次/分。记录SaO2从低于80%开始辅助呼吸(应用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到恢复 至90%以上所需要的时间(秒),记录心率从高于100次/分到下降至100次/分以下所需要的 时间(分钟),记录呼吸恢复时间(分钟),意识恢复时间(分钟)。

1.2.2 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WRFFQ) 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The Newly DevelopedQuestionnaire for Work Relateted Fatigue Feeling, WRFFQ)由日本产业卫生学会疲劳 研究会撰。该量表有25个条目。分为困倦感、情绪不安感、不、怠倦感、视觉疲劳感5 个因子。每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每个因子分为5~25分;总分为5个因子总分之和除以5 ,范围是5~25分。

1.2.3 研究方法 记录观察指标前,先对护士进行培训,掌握统一的标准,充满责任心, 直至培训合格,后由他们严密观察并详细记录各种指标的时间:血氧饱和度和心率恢复正常 的时间、呼吸恢复和意识恢复的时间。做改良电休克治疗时每周一、三、五使用简易呼吸器 ,每周二、四、六使用呼吸机。每天做改良电休克治疗20人次后,治疗医师根据自己的切身 体会如实填写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WRFFQ)。

1.2.4 治疗设备和使用方法 呼吸机使用江苏凯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产品,型号为HVJ-8 80A,使用模式为“机控”,采用无创正压通气面罩给氧的方法,呼吸频率设定为18次/分, 潮气量设定为500ml/次;简易呼吸器采用上海医疗设备厂产品,型号为JH11,气囊1600ml, 频率为20~30次/分。

1.2.5 统计 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微机,用SPSS 12统计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

2 结 果

呼吸机组测定人数为37人,被测60次/周,4周共计240人次。简易呼吸器组测定人数40 人,同样60次/周,4周共计240人次。从表1可以看出,被测定的指标中,血氧饱和度指标在 应用时呼吸机为12.3±2.71秒,应用简易呼吸器为16.4±2.59秒,两者经统计分析有显著的 差别(P0.05),说明简易呼吸器与呼吸机一样有效。

治疗医师在应用呼吸机或者简易呼吸器做改良电休克治疗20人次后,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如 实填写“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WRFFQ)。结果从表2可以看到,使用简易呼吸器后医 师有明显的困倦感、情绪不安感、不、怠倦感和视觉疲劳感。项目中“手部或手指疼痛 、总想躺卧着休息以一下”均有深刻的体会,尤其双手的有明显的劳累、胀痛,感到周身疲 乏无力。而使用呼吸机者这些症状却不太明显,使用呼吸机与使用简易呼吸器的感受和体验 有着显著的不同,各因子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

表2 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WRFFQ)(±s)

3 讨 论

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开展已有数10年的时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休克治疗技术也不断 的发展和提高。由最初的交流治疗机发展到直流治疗机,又发展到脉冲直流治疗机;特别由 早先的有抽搐电休克进步到现代先进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使电休克治疗产生了质的飞跃和 提高。

改良电休克治疗范围广泛,改善精神障碍疗效显著。据报道,改良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有效率 达到100%[2]。随着电休克治疗效果日渐显现,人们最初对电休克治疗存在的恐惧 害怕心理 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家的广泛接受和认可。我院做改良电休克治疗的人次越来越多, 科室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每天治疗结束后,大家有明显的疲劳感,手指或手部肌 肉酸痛明显。治疗中有两名工作人员手部肌腱拉伤,其中1名工作人员因出现明显的功能障 碍而不得不手术治疗。

改良电休克治疗是在传统电休克治疗的基础上使了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从而使在通电治疗 时不致患者发生强直收缩,造成骨折、脱臼等意外。但是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可以造成呼吸 异常和呼吸暂停,必须使用辅助呼吸的手段保证患者正常的血氧浓度。我们想到可以应用呼 吸机代替简易呼吸器既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又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我们采用机控 模式和无创正压通气的方法,即经鼻/面罩行无创正压通气,无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简便 易行[3]。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我们发现效果明显。应用监护仪监测患者的心 率、血氧 饱和度,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意识恢复时间。对比发现,呼吸机相比简易呼吸器能迅速提高 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很快使之上升至90%以上,差别显著P0.05),同样有效。 我们采用“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WRFFQ)评价治疗师的疲劳状况,对照后发现,使用 呼吸机与使用简易呼吸器有显著的不同,使用简易呼吸器治疗师感到明显的困倦感、情绪不 安感、不、怠倦感和视觉疲劳感,尤其手指肌肉疼痛明显,治疗结束时全身酸困,周身 疲乏;而使用呼吸机后上述不舒适的感觉很轻,手部肌肉疼痛、肌腱拉伤现象未再发生,两 组对照各个因子分及总分差别显著P

本研究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样本偏小,科室员工的身体状况不尽相同感受当然会有不同 ,这些均会对结果造成一定的偏差。

呼吸内科科室工作总结篇5

1. 1不严格尊守科室的核心制度近几年来由于科室使用了电子医嘱, 办工护士为了节省时间, 总是忽略一些医嘱的查对, 这样总有一些治疗漏做、多做或做错现象。交接班不认真, 交人情班, 总觉得关系好就可以不进行床旁交按, 这样上班心中总是没有数, 觉得一切都很好, 等到患者家属按铃呼叫才到患者床旁, 病情变化或病情恶化未能及时发现, 失去了抢救时机。最后患者家属就会找医院科室问责, 这样就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 2没有主人翁责任感①个别护士上班并没有把患者放在第一位, 没有觉得这是一件多重要多神圣的工作, 护士长不督促就不会主动到患者身边询问患者的情况, 有什么需要, 关心体贴患者。②操作不熟练, 如有的护士吸痰总是不到位, 患者深部的痰不能吸出, 进而有窒息死亡的可能。③不能正确评估患者的风险, 对容易坠床跌倒、褥疮的患者没有采取必要的干予措施。④科室质控成员不得力, 对自己要求较严, 但对下面的护士不敢管、怕管, 没有一点担当的精神。

1. 3操作不规范①吸痰是呼吸科常见且很重要的一项操作, 个别护士操作时无菌观念不强, 口腔吸痰和鼻腔吸痰常常不分开, 吸痰管不分开, 吸痰水不分开, 甚至有的吸痰用物也没有按要求及时更换, 这样就容易产生呼吸道污染方面的危险。②手卫生执行力度不够, 科室主任、医生、护士不重视, 医生上班时戴手套查房, 但不同患者之间并没有进行更换。护士操作前进行了洗手, 但操作后没有洗手的情况较多。这也是导致院内感染的因素之一。

1. 4知识欠缺及灵活度不够①二级医院全日制本科毕业生较少, 由此大多护士学习能力不强, 有的护士应变能力较差, 个别护士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如本科一低年资护士在上夜班时, 一患者由于前列腺增生不能自行小便, 医生要求给患者导尿, 当晚该护士没有给患者导上, 第二天早上护士长查房后分析了原因, 很快就给患者导上了, 解除了患者的痛苦。②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不一致, 有的根本不是医学用语, 在班的变化情况不能正确的表达, 个别护士前一班记录的什么就完全照抄下来。③呼吸科患者做雾化治疗的较多, 一般患者都是做两次, 个别低年资护士根本不分析为什么要做两次, 两次间隔时间到底是多长。但有的患者由于要回家就要求两次雾化接着做, 有的护士就答应患者的要求, 记得有一次, 本科有一患者做的可比特, 护士也将两次雾化接着做(间隔时间很短, 可能只有一个小时), 晚上回家后患者自觉很不舒服(心慌、心悸), 后来找科室医生理论了很久, 说是护士的责任, 护士长和主任与患者沟通解释了很久才得到患者的理解。

1. 5心理护理形式化每天护理查房都在说心理护理, 但很多护士根本没有亲自到患者身边给予心理护理, 关心了解患者的情况, 要不有的护士就依靠学生去做, 由于学生没有临床经验, 沟通解释不到位, 观察能力不够, 患者的心理变化没有及时发现, 最后有的患者割腕自杀了都不知道。(本科近6年来有两名患者割腕自杀, 组长巡视病房及时发现, 避免了不良后果的发生)。

2减少呼吸内科安全隐患的措施

2. 1加强核心制度的学习, 强化安全意识及法律意识科室内把安全学习纳入培训计划内, 月月讲安全、天天查安全, 认真学习护士条例, 对科内及院内特殊案例进行分析学习, 增强法律意识, 保护患者安全、保护自身安全, 同时科内护士长不定期抽查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 每天检查危重患者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并且纳入科内绩效考核[2, 3]。

2. 2强化无菌观念的灌输及操作技能培训对科室的护理人员要进行分级培训, 对低年资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 晨间交接班时多提问、多讲解, 多问为什么, 全面提高技术操作能力, 强化理论水平, 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增强护士的无菌观念, 学习院感的相关要求, 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2. 3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科内成立了质控小组, 由几个有经验的老护士担任相应的工作负责科内护理质量, 组长由护士长担任, 如院感小组、技术操作小组、安全小组等。各小组每月不定期对所管工作进行检查, 对存在的问题由被查人员先分析原因, 其他护士发言补充, 提出一些新的整改措施, 最后由护士长进行总结。

呼吸内科科室工作总结篇6

新疆北屯农十师医院妇产科病房2007年12月先后有9名患者在住院期间并发呼吸道感染,院内感染办公室负责同志接到科室报告后,针对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消毒控制措施,使妇产科病房的医院感染及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对发生医院病房感染的患者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找出发生原因,彻底根治杜绝,严防类似情况在医院内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2月7日至2007年12月29日,妇产科相继向医院院内感染控制办公室报告了9例呼吸道感染病例,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专职工作人员立即深入科室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分析。

2 调查结果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同时,根据患者发病时间排序分别是:2007年12月7日上午下呼吸道感染2例,8日上午上呼吸道感染1例,12日上午上呼吸道感染2例,15及17日下呼吸道感染各1例,23日上呼吸道感染1例,29日下呼吸道感染1例。经过调查证实,9名患者均为手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分别为手术后2~7 d之间,其共同特点是:9名患者均先后住在相同的2个病房内。病床号为12、13、14、15床。为了及时杜绝和减少呼吸道感染病例的继续发生,医院感染办公室的专职人员在认真查阅病历,检查病房,问询患者,召开科室专题专项工作会议后,向主管院长进行了情况汇报,在由院领导主持参加,医务科、院内感染控制办、护理部相关负责人共同研究提出了具体防控措施。

3 控制措施

暂时这两间病房停止收住患者3 d。继续用84消毒液或过氧乙酸对两个病房进行加强消毒, 床头柜及地面分别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试,紫外线照射病房进行定时消毒,注意病房内空气流通。手术后的患者要注意保暖,术后回到病房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加盖棉被,病床上加放事先准备好的热水袋,保持病房内的温度适宜,加强陪护管理,减少探视时间,对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谢绝探望。医护人员在进行医护操作时要坚持无菌操作,并戴好口罩。向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增加自我保护意识。通过积极采取上述措施后,观察几日妇产科病房内未再发生医院内病房感染病例。

4 讨论

4.1 传播途径 从院内感染患者的发病例数和发病时间、间隔时间分析判断,凡院内感染病例发生分散,无短时间内突然增加或明显高峰现象,可呈间歇传播流行,属于空气传播类型。

4.2 传播方式和有关因素分析 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病例数,临床表现,发病时间,9名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均为手术后患者,发生在相同的2间病房内。分析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与患者受凉或手术后身体抵抗力下降有关;从发病季节与冬季寒冷,病房内空气流通欠佳;冬季是流感发生的时节,呼吸道感染疾病发病率高。

呼吸内科科室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呼吸内科疾病较多,患者常出现肺部疾病,患者病情进展较快,常需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侵入性操作,易导致患者出现感染、呼吸衰竭等多种并发症[1]。且呼吸内科中老年患者较多,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较差,对护理质量要求更高。因此,加强对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此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以期减少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效果。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我院护理内科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诊疗思维》中关于各类呼吸内科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均无严重肺部疾病;均无呼吸衰竭症状;重要器官无严重疾病;均无严重精神疾病,能与人正常沟通;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中男女比为35:33,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51.4±3.5)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病程(7.4±1.6)个月。按入院编号从68例患者中随机选取34例设为观察组,将另外34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一般资料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①科室护士长、专科护士、病区护士组成护理小组,对科室内常见护理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科室常见病护理培训。②针对科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③意外事故防范: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进行饮水实验,并根据患者实际吞咽功能制定针对性饮食计划,必要时采取鼻饲;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相关疾病基础知识宣教;及时指导患者痰,辅助患者更换,必要时给予患者雾化吸入辅助痰;及时检查患者引流管及相关插管状况,保证固定稳固;对于存在躁动患者,必要时可使用束肢带和床栏辅助治疗;对于存在窒息高风险患者,需进行严密监护,并准备吸引装置[2]。④操作规范,护理人员需不断提升自身护理水平,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实施护理过程,严密检测患者病情变化,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对患者给药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并注意用药方式的规范性,当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异常状况时,及时通知医生[3]。

1.3 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状况。在患者出院前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患者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上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正态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正态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93.5±3.2)分与对照组(80.3±4.6)分相比明显较高,t=13.736,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常存在一定的呼吸系统疾病,因而常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由于呼吸内科中老年患者较多,而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减退,肌肉组织及结缔组织功能减退,因而常出现吞咽困难症状,引起误吸,进而引起感染。且部分患者痰无力,常导致呼吸道堵塞,引起窒息。老年患者肢体控制能力下降,常出现行动不稳状况,导致患者易出现摔伤[4]。部分患者治疗期间易出现躁动,导致夜间坠床。呼吸内容患者病情较重,常需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侵入性操作辅助患者呼吸,留置尿道管、胃管等辅助患者日常生活,导管固定不当或患者动作不当,易导致脱管、导管堵塞等[5]。

此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采用针对性护理前,护理小组对科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患者实际状况制定针对性护理不良事件对策,从而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减少患者意外事故发生状况。且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前,实施护理培训,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视,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6]。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标准实施护理,有效保证了护理有效性和标准化,同时也减少了护理人员因操作不规范引起的患者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等,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此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更佳,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综上所述,临床上呼吸内科中安全隐患较多,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将其作为呼吸内科患者安全隐患防范的有效护理方法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金珠凤.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84-85.

[2]王玉梅.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02):778-779.

[3]王玉洁,曲红,王幕鹏,等.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及防范方法[J].吉林医学,2010,31(26):4587-4588.

[4]岳艳玲,殷波涛.湖北省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效果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4,27(09):30-32.

呼吸内科科室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呼吸机 使用 维护 管理

大家知道,呼吸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要素,当临床患者由于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暂时无法呼吸时,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呼吸机作为一种临床抢救、支持与维护患者生命的医院基础性医疗设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把呼吸机定义为安全等级最高的三类医疗设备,可见其临床使用风险性是很高的。同时,呼吸机又是一种精密设备,购置和维护成本都比较高,所以对其进行良好的维护与管理,既能够保障临床使用安全,做到风险可控,又可以保持呼吸机时刻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其运营成本。我院结合当前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医疗设备的使用质量与安全管理”为主题,逐步摸索出“人、事、物”呼吸机维护与管理的三维原则,借此与各位同道分享。所谓“人”,就是指以设备为焦点的各方角色共同参与,进行互补型合作。临床医务人员精通患者的救治,但不善于工程设备的理解;呼吸机厂家掌握呼吸机的工程技术与原理,但缺乏临床医学的基础;医院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做到及时地响应并理解临床诉求和厂家分析,但不如前两者学术专业。所以,三方面人员都不足以独立承担呼吸机的维护管理。一旦设备出现状况,可能会引来沟通的不畅和事情的扯皮,最终对各方都不利。因此,我们摒弃“把呼吸机扔到科室,出现了问题打电话找厂家”错误观念,在设备进入临床服务初始,我们便与临床科室负责人、使用代表、厂家工程师建立了呼吸机工作小组。形成了科室有专人负责呼吸机的使用管理、质控与简单维护保养;厂家工程师定期到医院进行设备调校、检修与使用培训;医院设备科及工程技术人员负责第一时间做好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修,并对设备实施有效使用风险控制,及时收录、处理设备不良使用信息,必要时反馈设备厂家共同解决。通过推行“人本”管理观念,围绕设备工作流程,建立相关人员的工作责任联系,为设备的良好运行提供了保障,我院有多台呼吸机参与临床使用工作,已成功救治数百名患者,无任何不良事故发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所谓“事”,就是指对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的事件、数据、典型问题进行记录与分析,并加以总结,使之成为“固定”的经验。

然后,再把这些经验和结论向每一个呼吸机工作小组进行宣传推广(我们比较喜欢用设备使用指导手册、技术培训会、设备操作考试以及定期质控考核的形式方法),使得全院所有呼吸机的使用部门都能够快速、全面的了解掌握该设备的使用操作知识要领,从而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行为步骤。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积累”与“分享”,它最大的好处就是降低不同人员对事物理解的片面性造成的错误结论。对于呼吸机管理来说,无论是专供医院I C U、麻醉科、急诊科、呼吸科使用的集中式管理,还是多科室公用式管理,都脱离不了设备使用中问题的产生、分析、处理与解决这一循环过程,但具有不同经验和能力的人看待同样问题,分析的原因是不同的,我们需要依靠“积累”形成的经验,分享给各个工作小组,提升整体认识水平。举一个例子,假如有一个医生在使用呼吸机时发现潮气量呼气监测值有时会大于设定值,且这个差值超过了20%。 怎么解释这个原因呢?最容易想到的,可能认为呼吸机需要校正了,于是就把设备进行重新校正。可后来病人恢复连接后还是出现同样的问题,于是就判定这台设备出现故障,准备予以报修处理。然而,经验和指导手册告诉我们,在你校正呼吸机之前,需要首先观察一下当前的呼吸模式。如果是SIMV(V C)+P S V模式,那么你要小心了,出现监测偏高的呼吸周期是发生在容量控制通气还是发生在压力支持通气。如果是压力支持通气的话,那就要比较吸气潮气量监测了。因为,此时的潮气量输出与呼吸机设定潮气量没有关系。像这种需要对呼吸机有比较深刻了解才能做出的分析,如果没有分享与积累,那么它可能会长期困扰着临床使用工作,浪费我们许多宝贵的工作时间,设备也有可能会被误校准。

呼吸内科科室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老年;呼吸内科;感染;预防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温室效应、药物感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老年患者由于感染而导致的死亡率和发病率都在日益增加,尤其是呼吸内科感染极为严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出线使得在老年患者中出现感染性疾病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再加上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下,并发多种慢性疾病,身体各种机能的衰老和退化,使得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患者的数量和比例日益提高。

2.老年呼吸内科感染因素分析

研究表明,在老年患者中主要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也存在其他感染情况,如消化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详见表2-1。

感染情况分类

例数

比例(%)

呼吸系统感染

82

68.33

消化系统感染

41

34.17

泌尿系统感染

23

19.17

其他

11

9.17

2.1心理因素

呼吸内科感染后,老年患者常会伴随反复咳痰、咳嗽、气促、胸痛、咯血等症状,长期饱受这种状态的折磨,多数老年人都会产生很多不良的情绪,如烦恼、焦虑、恐惧、失眠、紧张、情绪低落,在长期反复住院的过程中,老年患者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部分老年患者还会出现生活不能自理,这些都会造成老年患者抑郁情绪。在这种情绪下,老年患者会对临床的治疗和其预防工作产生抗拒心理,而不能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以至直接影响预防的效果,这也加大了呼吸内科感染发生的概率。

2.2生理因素

相关研究表明,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上呼吸道带真菌率在15%左右。由于老年患者大多年龄较大,体质虚弱且有多种疾病并存,极易反复发病,长期反复住院治疗,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功能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减退,相比其他人群,真菌更易侵入下呼吸道而引起肺部感染,同时许多患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使其体内的敏感菌株被抗生素杀死、抑制,并且存在直接促进真菌不断生长繁殖和毒性增加的作用,进一步诱发全身性真菌感染。

2.3环境因素

老年人住院患者探视多、陪护多,导致空气污染重,同时同一病房的患者室内飞沫间的传播也往往难以控制,造成反复感染;医护人员实施了不适当的医源性治疗,导致患者的气道失去了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使真菌定植感染的机会增加,护理措施和病房管理不到位,食物、呼吸器械污染、手的污染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引起呼吸道感染。

3. 老年呼吸内科感染预防措施

3.1完善质量管理

老年人住院陪护多、探视多,空气污染重,室内飞沫间的传播往往难以控制而造成反复感染,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呼吸道感染、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可能性。因此,要完善呼吸内科质量管理,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对病房出入人员要进行严格管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执行陪护制度,从而达到预防老年患者发生感染的目的,同时做好通风和空气消毒工作。

3.2严格控制抗菌素的应用

过多使用抗菌素是造成老年人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医院管理中必须严格控制抗菌素的应用范围和用量,防止和减少耐药菌感染,在感染疾病中,要严格按照病人的实际情况展开病原学检查并依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避免滥用抗生素所致菌群失调的现象;尽量缩短用药时间,避免扰乱和破坏患者的正常防御机制,以增强老年患者的免疫力。

3.3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力度

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主诉的任何不适都应关心,要能做到及时处理,还要注意对患者的态度。在日常治疗中注意操作细节,比如对反应迟钝者不能性急,对言语罗嗦者要有一定耐心,不要任意打断其话题,而应耐心静听,恰当地结束谈话。对于老年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要尊重患者,积极主动与这类患者交谈,耐心解答问题,并常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重新树立自信和自我价值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疾病与健康状况,这样可以方便对患者的治疗和感染的预防。

4.结语

总之,预防重于治疗,降低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内容。健全管理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监控力度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在临床工作中应首先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提高机体抵抗力;其次,要严格掌握各种侵袭性操作的适应征和禁忌征,坚持消毒隔离制度,提高对老年呼吸道医院感染危险性的认识,加强危险因素的控制,可减少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徐昕,许燕卿,左亚沙等.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内肺炎细菌性感染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

学杂志,2002,12 (5):329- 331.

[2] 王剑.抗菌药不合理使用导致继发真菌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07(6):102-104.

呼吸内科科室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医院中心供氧 方法 建议

引 言

由于中心供氧技术的实际应用,也带动了许多其他医疗服务系统的技术改革。如中心负压吸引及笑气、氮气、压缩空气的集中供应。同时,随着这些管道的引伸,医用信号系统,电源终端,照明等也随之扩展,送达床头。事实上,所谓中心供氧已成为一项多元组合的管线综合工程。

1、传统供氧方法的弊端,中心供氧的优势

传统供氧方法将被淘汰,它的弊端是多方面的。

①通常40 L的氧气瓶,重达60 kg,在房间 内靠人力搬运,耸立床头旁,是一项危险而笨重的劳动。

②影响病室清洁而有序的医疗环境 ,并有碍于床边各种医疗活动的进行。

③氧气瓶往往与病情危重程度相联系,它耸立于病人身旁,对病人心理产生不良的刺激作用。

④氧气瓶是一个高压容器,有一定的潜在危险,造成事故的事例屡有报道。

相比之下,中心供氧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是多方面的。

①上述弊端完全可以避免。

②在实施供氧工程后,病室加了一道新颖而庄重的装饰,给病员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

③使医护人员在供氧操作上变得简单快捷,有利于对病员的抢救,有利于氧气的充分利用,提高疾病的疗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④节省供氧人员,减少经费支出。

中心供氧比传统供氧一次性经费投入较大,但从长管道的分支后,可视情况决定是否加设流量计以及二次减压器。如果不设也不会影响正常供氧。

氧气输送管道可用紫铜管,也可用不锈钢管。用紫铜管较为经济,是国内大部分厂商首选材料(GB1527)。不锈钢管在性能上优于紫铜管,但工艺难度较大,对施工单位技术力量要求较高。

2、终端部分

氧气管进入病室后,即与终端板连接(也叫治疗带)。终端板是金属材料制成的,由三个平行空间构成的管线槽板。其中一个空间走氧气管和负压吸引管,一个空间走强电(床头电源、床头灯用电),另一个空间走弱电(如呼叫、对讲系统)。其外形尺寸、宽度、长度可任意选定,可与每间病室的长度一致,也可以1 m或1.5 m为一个单元。终端板材料,较豪华的有不锈钢加电镀,一般为铝合金,既美观又经济,适合中小医院安装。

终端板是各种管线的导槽,又是各种管线终端部件的组装体。导氧管终端的开关阀件,叫“快速密封插头”或叫“氧头”,其功能是当把氧气湿化器插咀插入时,即有氧气进入湿化器供氧。当把插咀拔出时,随即自动密封。此外,电源插座,照明灯也装在板面,构成独立部件。需设多少就设多少。

与终端板相匹配的氧气湿化器是单独设备。可以根据病员情况,在同一时间内可能有多少人吸氧,就配备适当数量的湿化器。通常估计大约需配备相当于终端数的1/3左右较为适当。

3、负压吸引系统的组成

负压吸引系统的组成也可分为三部分。

①负压产生设备。一般由两台真空泵,一个真空罐,一个控制柜及相应阀件及仪表组成。均设在吸引泵房,其总造价比汇流排要高。

②管道与终端。总管与分支管用镀锌管,进入病室后,以紫铜管与供氧管一起并入终端板,并连接气头。平时处于密封状态,当插入吸引器时,即自动打开,使产生负压。

③吸引是独立设备。设置数量,对中小医院来说,大致为终端数的十分之一即可。

医用信号(护理传呼)由呼叫台(主机)和终端呼叫器(分机)两部分组成。终端呼叫器是按扭式的,在呼叫台设数字显示或病员一览表显示呼位。有的终端还设有对讲器,在呼叫台设对讲机。后者较贵,且优越性不大。有的呼叫系统在走廊中间设数字报时器,同时兼有呼叫数码显示功能。医护人员可以在走廊得知呼叫的床位。这些附加设施是否设置,可视经济能力而定。

4、最佳方案选择的建议

中小型医院从自身需要和财力条件出发,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早实施早收益,选择适当可 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①中心供氧是医用管线综合工程的基础项目,可以单独上项,也可以考虑加设呼叫系统。可在1/3以上的病房和所有手术室、抢救室、专用特护室等特殊科室设置。吸引系统因使用频率较低,可随供氧系统在重症病房和特殊科室设置。

②从便于管理和节省费用考虑,某些科室要作适当调整,设置中心供氧的科室尽量相对集中 。

③也可以考虑在最需要的科室和病房单设中心供氧,设置数量不大的终端将供氧面貌基本改观,所需经费额则能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