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肺炎危险要素及监护措施

时间:2022-07-18 02:55:07

呼吸机肺炎危险要素及监护措施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主要由于机械通气引起的院内感染,具体指患者机械通气48h以后、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h以内或原有肺部感染用呼吸机48h后又发生的肺实质感染性炎症。机械通气的患者均有发生VAP的危险,有研究称每增加一个机械通气天,则提高呼吸相关肺炎的风险为1%~3%[1]。因此,了解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以及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非常重要。本研究对我院2009年以来呼吸机相关肺炎情况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

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行机械通气治疗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1月~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0.8岁。其中,年龄在1月~1岁间者18例(51.4%),1~3岁者9例(25.7%),>3岁者8例(22.9%)。其中,男23例,女12例。

1.2诊断标准

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所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有关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1]。①经机械通气48h后进行患儿胸部X线片检查显示有新的或进行性肺浸润;②肺部有湿啰音;③体温37.5℃以上;④白细胞>10×109/L;⑤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⑥支气管分泌物中可分离出病原菌或新的病原菌。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查找并记录有关的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留置胃管与否、是否定期翻身、是否应用抗生素以及抗生素的种类、患儿母亲有无肺疾病、原发病情况、机械通气的时间等。

1.4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时检验水准为0.1;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同时纳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ICU住院行机械通气的患儿共120例,其中35例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29.2%。

2.2影响因素分析

将35例有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患儿做观察组,将同期ICU住院行机械通气但没有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8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病例回顾收集的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留置胃管与否、是否定期翻身、是否应用抗生素、原发病情况、机械通气的时间等6个因素与呼吸机相关肺炎有关。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6个因素,同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结果年龄、留置胃管、应用抗生素、机械通气时间等是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因素,其中年龄、定期翻身是保护因素,留置胃管、机械通气时间危险因素。

3讨论

本研究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年龄、定期翻身是保护因素,留置胃管、机械通气时间危险因素。表明,患儿年龄越大、定期翻身越不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而留置胃管、机械通气时间越长患儿越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这与相关研究结果是一致的[2]。可能由于年龄越小患儿抵抗力低、自身防御机制差;定期翻身能防止长期一个卧姿以及局部的压迫;留置胃管为微生物生长和繁殖创造了条件;而通气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因此,应针对影响VAP的因素采用对应的护理措施。如加强监测,做好室内的消毒和胃管的消毒处理,定期对患者进行口腔清洁和护理;经常改变患者体位,尽量防止患者平卧位时间过长,尽量半卧位以减少反流,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做好呼吸道的护理,吸痰时严格佩戴无菌手套和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并采用旋转方式退出吸痰管,防止对气管黏膜的损伤。此外,应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和营养支持,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防治各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