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体系评价系统建立应用对策

时间:2022-08-09 11:36:28

煤矿安全体系评价系统建立应用对策

摘要:煤矿安全管理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以往煤矿企业大多采用事后管理措施,无法由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对此,应基于风险预控模式,制定安全管理评价体系,根据危险源发生风险大小分类管理,并确定具体的预控措施,实现动态预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风险预控模式下,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系统的建立情况,为此后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风险预控;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系统

煤矿安全事故问题不但会影响正常的开采流程,还会为国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煤矿企业应制定合理的风险预防机制,建立安全管理评价系统,有效辨别危险源,完成监测预警,并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大程度的消除安全隐患,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内容

一是风险管理,在事故发生前及时便是危险源,根据风险大小进行监测、预警,最终消除,避免发生安全问题。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煤矿日常系统辨识危险源,或根据事故发生原理辨认,确保科学全面。二是确定安全管理要素,制定解决措施,当完成危险源辨识工作后,还应合成提炼,形成管理要素,制定消除标准。三是煤矿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人员操作不当极易引发安全隐患问题,因此应分析工作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理与规律,在分类管理的前提下,确定可行的控制措施。四是安全保障措施,为日常风险预控工作提供保障,包括设立管理机构、制定奖惩制度等方面。煤矿企业应明确各岗位职责,确定监督机制,在企业内形成安全管理文化。五是安全辅助环节,煤矿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建立环境管理标准、事故救援体系以及职工健康保障制度等。

2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技术体系建立

2.1框架结构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属于过程管理方法,在辨识安全事故因素的基础上,结合隐患大小分类,明确预控措施与信息监测方法,评价隐患信息并制定动态预控模式,以防出现事故问题。煤矿风险安全管控包括设计、建设、生产以及改扩建等生命周期,尤其应预先辨识生产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消除自身隐患,控制风险,在科学配置人员、设备及生产环境的前提下,保证安全生产。

2.2风险预控要求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便是辨识安全风险,可以根据事故产生机理辨识,也可以结合日常生产经验,辨识期间应实施风险预控模式,实现全方位监控管理,以此制定高效的风险预控组织方案。

3煤矿安全风险预控评估方法

3.1辨识危险源与评估风险

煤矿企业应成立专门的风险评估小组,做好培训工作,使其可以针对性收集安全信息,确定风险监管对象,制定可行的风险管理标准,明确工作人员职责范围。基层企业每年还应辨识全矿井生产系统与辅助生产系统的危险源,分类分级进行合理评估。每年年底,矿长制定风险辨别要求,业务科室、相关负责人执行,重点识别水火、瓦斯等危险因素,编制年度风险辨识评估表,列成风险清单,确定合理的管理方案。管理人员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下一年的生产计划与灾害预防方案,提前制定处理计划。

3.2通过监控系统评估煤矿安全风险

煤矿生产风险评估时主要借助监控系统完成,根据数理统计与回归分析方法,确定数据变化规律,合理评估与判断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利用安全动态监控系统,动态监督整个生产流程,评价整个矿井、基层单位、职工个人及作业点的风险大小,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当超出风险承受能力时,还应及时发出风险预警,及时预控。

4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指标体系构建

4.1构建目的与设计原则

4.1.1构建目的相关工作人员结合煤矿实际工作条件设置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保证持续健康运转,可以以此为依据了解煤矿企业的安全状态,为有效计量安全风险预控体系提供基础,提出合理可行的改进方案。评价包括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其中定性评价受人因素的影响较大,定量评价则以客人客观数据为基础,具备科学性与规范性。对此,在构建指标体系时还应设定衡量原则。4.1.2设计原则风险指标体系设立应遵循一定原则,以全面分析评价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学性原则,应遵循科学依据构建指标,保证代表意义,反应事物的客观变化情况,保证有据可循。选择指标时应秉承科学态度,获得真实客观信息,作出正确决策。二是系统性原则,煤矿属于复杂运行体系,指标系统的构建应涵盖各个方面,保证层次分明,简洁明确的表达问题,准确反映当前企业的安全风险管控现状。三是稳定性与动态性结合原则,煤矿本身具备复杂性,应建立长期稳定的指标体系,且还应保证生产的变化性。四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煤矿生产涉及较多的安全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比较复杂,在构建时不但应体现定量化还应保证定性化,通过两者结合全面评价风险预控评估效果。五是适用性原则,煤矿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根据国家最新规划评估体系的运行情况与安全级别,将指标聚焦于安全管理方面。六是易评价原则,工作人员应保证指标设计的明确性与清晰性,收集量化数据,保证可信性,并可以通过现在技术进行改进。指标设计时应保证强代表性,全面反映煤矿安全状态,以便各级安监人员系统分析矿井的运行状态。4.1.3指标体系构建步骤煤矿安全人员以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为基础,严格遵循构建原则,设计具体步骤。一是确定研究目标,分析目标的达成方法,制定相应的方案措施。二是确定研究途径,逐步分析煤矿生产事故问题,确定事故类型及发生原因,通过理论与文献研究制定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出更多安全风险的评价影响因素,记录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提取全部影响因素,初步确定指标系统。三是筛选指标,设计调查问卷与现场问卷方式,计算问卷的有效性确定指标,结合使用系数分析方法,统计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去除较大系数,即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4.1.4预控管理体系运行模式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呈螺旋式循环上升模式,由制定目标方案开始直至评审结束,通过每次循环产生新的管理经验,在循环过程中不断完善与改进,推进管理体系向更高层次发展。一是计划阶段,在体系初运营阶段先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划分工作重点,督促方案的顺利实行,并实时监控风险源。二是实施阶段,制定生产计划,并管理员工、环境及机器设备。三是检查阶段,为了保证实施作用,应不但检查计划,进行适当调整,通过内部审核最大程度的发挥指标体系的作用。四是改进阶段,根据检查、审核等阶段发现的不足,及时制定改进方案,不断解决新的问题,产生更多新的经验,保证整个指标体系适应煤矿企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创新性管理思路与管理经验,为下一个循环管理打下基础。PDCA循环可以保证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系统化与科学化发展,且其并非单纯的直线循环,而是呈现出螺旋上升的模式,每次循环会产生新的经验与新的问题,并为下一轮的循环提供新的设定目标,再次基础上不断完善解决,形成大环套小环的良性运作模式,保证管理目标始终朝向一个方向转动,通过持续不断的动态调整,螺旋式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准。

5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方法

煤矿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应有效分析评估事故隐患风险,制定可行的预警处理方案,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控制风险,制定标准化的处理程序。

5.1安全风险分级

Ι级风险:红色预警,必须整改;Ⅱ级风险:橙色预警,严格制定防控措施;Ⅲ级风险:黄色预警,需要控制整改;Ⅳ级风险:蓝色风险,可容许风险。

5.2整体评价煤矿生产安全

利用神经网络分析评价煤矿安全生产情况,结合我国煤矿事故数据详细分析,制定风险系统比例,确定预警方案。

5.3分析系统考核指标

煤矿安全评价体系包括五个层级,一是煤矿安全管理体系,也是最高层的管理模式。风险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要素管理以及辅助管理评价等模块属于后四个层级。工作人员应结合煤矿实际生产需求进行评价,详细罗列实际考核指标内容。先对最底层指标打分,严格根据煤矿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之后有效总结汇总第五层级指标,计算四级指标得分。并在汇总三级得分的基础上,计算对应权系数,计算第二层级得分,通过获得权系数,整体评价煤矿系统的运行安全性。

6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6.1增强风险预控意识

当前部分煤矿企业缺乏风险管控意识,对风险管理工作并不重视,增大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为了提高风险预控水平,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煤矿管理人员应不断强化自身风险管控意识,学习风险防范理论基础知识,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控机制。其次,为全体施工人员做好安全风险宣传与控制工作,健全风险管理培训时。大多煤矿生产者为农民工,认识水平有限,缺乏风险管控意识,施工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无法严格执行安全操作。此时应集中进行培训,扩大宣传面,通过实际案例提升重视。最后,应在煤炭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融入风险预控管理机制,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提高全员安全风险预控意识,构建科学可行的风险管控系统。

6.2建立健全的风险预控管理机制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关键因素便是健全的风险预控管理制度,为了提高企业风险管控水平,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成立风险预控管理小组,包括煤矿施工负责人员、管理人员以及风险预控专家等成员,根据煤矿生产特点,制定科学的预控方案。构建高效可行的风险预控管理制度。二是建立岗位责任制度,确保责任分工到人,以此强化风险预控管理工作。一旦生产期间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应及时要求负责人改善,形成风险管控的权威性。三是健全风险预控管理绩效考核制度,融合管理效果、薪酬、绩效成绩等因素,最大程度的发挥员工参与风险预控工作的积极性。四是重视形成安全隐患检查机制,全面收集风险信息,避免遗漏,由根本上保障风险预控效果。

6.3培育风险预控管理人才

风险预控工作任务量较大,专业性强,工作人员担负责任较大。因此,煤矿企业应引进更多参与风险管控工作的专项人才。首先,煤矿企业应充分重视专业人才引进工作,针对当前风险管理情况,制选拔与选聘制度,招聘更多专业能力强、素质水平高且符合煤矿企业项目要求的工作人员。其次,应注重开展新进人才的岗前培训工作,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常见的风险类型,不断提高煤矿工作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使其可以快速适应风险管控工作。再次,将风险预控方案及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重点奖励预控管理成绩显著的施工人员,给予升职加薪的机会,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对于风险预控管理成绩较差的工作人员,应给予批评教育,要求反思总结。最后,构建风险预控管理培训体系,受区域位置、水文地质情况以及设计要求等因素的硬下疳,不同煤矿企业的风险预控管理重点也存在区别,为了达到良好的管控效果,企业应结合自身实践情况,明确工作缺陷,制定针对性的风险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员工的风险预控管理水平。

7结束语

安全评价的重点在于找出不符合安全生产的行为、设备、制度等因素,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与科学性。因此,为了帮助煤矿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企业应建立安全管理评价体系,设定对应的管理机制,针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场所、设施等提出改进建议,进而将风险降低最低,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波.浅析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安全指数评价系统[J].企业技术开发.2019(03):121-22+128.

[2]孙海波.煤矿风险预控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01):131.

作者:潜利忠 单位:山西省长治经坊煤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