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人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06:45:58

煤矿工人

煤矿工人范文篇1

跨出学校的大门就得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为了能够在生活、工作过程中与同事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我始终坚持“干工作先做人”的原则,不断从老工人身上学习先进经验,戒骄戒躁、虚心谨慎,接受前辈的教导,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端正做人做事应有的正确态度,为自己各项业务工作开展做到铺垫。同时积极认真的学习公司的各项政策和会议精神于上级领导保持高度一致时刻保持共青团员先进性。

在矿期间,认真学习煤矿相关的规程措施,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我始终不忘“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作为一名煤矿工人,我坚决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一个共青团员的政治素质。时时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作为向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遵纪守法,勤勤恳恳,紧紧围绕我矿”全年安全事故为零“的安全生产目标,认真的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转眼已经两年了,回想起来,真的很不容易。从一个稚嫩的学生一下子转到了煤矿工人,刚来的时候真的有点挺不住,不过我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我坚信我一定会凭着自己的努力坚持走下去。在这两年多来我感觉自己的收获甚多,思想上成熟了,考虑事情不再那么简单了,言行上进步了,行为举止上不再那么草率了。

煤矿工人范文篇2

我们煤矿工人时常被称之为“采撷光明的使者”、“最可爱的人”。一直以来我们的矿工就是在这片“赞美”声中一代又一代的地在与大自然的顽强搏弈中为人类开采着光明,为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默默奉献着。然而和其它行业相比,高危行业的性质谁也无法改变,艰辛伴随着危险的作业环境是不争的事实。从前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的数次拍桌而起到总理与我局煤海骄子徐群贤的亲切拥抱,从小煤窑的狂开滥采到国有大矿瓦斯爆炸的一声巨响,我们的行业、我们的矿工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注、关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然而,我们不要忘了这是用多么惨痛的教训换来的,为了悲剧不在重演,为了唤醒人们对生命的珍视,让我们再一次去回想那条血泪汇成的记忆之河,仅去年以来,全国煤矿共发生重特大事故30余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就达10余起,死亡4000余人,继山西省去年8月、9月连续发生的两起重特大事故就夺去了306名矿工的生命。旧的血迹未干,新的哭声又起,今年2月22日,被称为“中国品牌煤矿”的西山煤电屯兰煤矿再次发生事故,78名矿工的生命瞬间不复存在。他们有的正值青春年华,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和未来;有的正值壮年,家庭美满妻贤子孝;有的即将退休,就要享受人间天伦。然而,无情的事故让这一切化为乌有,他们就这样带着牵挂、带着遗憾、带着留恋忽忽远去,我想他们在天堂一定十分惦念年老的父母和年轻的妻子,一定十分担心求学创业的儿女和尚在襁褓的婴儿,那个还未出世的宝宝啊!该到哪里去找寻未及谋面的爸爸,失子之痛,亡夫之痛,丧父之痛都聚集在那一刻,绝望的眼神、呆滞的目光、滴血的伤痛……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人的命运都与我们有关。”在此我想说:“矿井的深处,每位矿工的生命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我能想像我的矿工兄弟们遇难时无比眷恋的眼神,也能想像亲人痛苦无助的表情。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幅图片,是我局陈家山矿难后将全体遇难者名字刻在一块石碑上,作为对亡灵的纪念和刻骨铭心的教训,有一位遇难者家属用悲痛的手在自己亲人的名字上使劲的抹,想抹去上面的名字,能抹去吗?作为煤矿,每一次伤亡事故留给亲人的伤痛和阴影都是永远的,远到需要几代人用一生的时间去抚平、去疗伤。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内心深处长久的煎熬和对亲人逝者痛苦的记忆。而此情此景,使我更深切的感悟到活着是多么的美好,怀念遇难矿工应是我们每一位生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让每位矿工兄弟的生命安全得到最充分的保障、让每位矿工在和谐阳光照耀下快乐的工作、幸福的生活更是全社会所有人的责任。

我还曾亲眼目睹一位在煤矿瓦斯爆炸中幸存下来的矿工,经过全力抢救,六个月后他奇迹般的从植物人的状态苏醒,但因全身肌肉大面积萎缩,生活已不能自理,智商也降到只相当于三、四岁儿童的样子,家属需24小时陪伴照顾,但就是这样的结局,她的家属也对企业的全力抢救心存感激,她说:“和那些长眠井下的矿工相比,毕竟他还能吃饭,我们每天还能看到他。”这就是无情的事故为我们留下的悲伤和苦痛。遇难矿工远去了,那么我们现在的从业者,我们的各级管理人员,应该做些什么来告慰他们的英灵?至今我还记得山西屯兰矿难后那振聋发聩的四句话:“通风管理不到位,瓦斯治理不彻底,现场管理不严格,安全措施不落实”。我想只要每个人能都真正承担起安全生产的责任,从我做起,从每个环节开始,把安全工作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就没有控制不了的事故,不要等到事故发生了再追究责任,总结教训,吸取事故教训固然重要,但对生命个体来说,对遇难者家庭来说,这一切无易于亡羊补牢。

有位哲人说过:“历史的巨大破坏,必定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在此,我想说,矿工的生命已经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带着遗憾永远的走了,我们至今仍在从事井下工作的矿工师傅们、各级管理者、科技工作者,都有责任、有义务担负起各自对安全工作的职责,用责任筑起安全生产的铜墙铁壁,用责任为生命保驾护航。

煤矿工人范文篇3

百里煤海矿区,英雄不断辈出,从挖出第一锹乌金的老一代创业者,到勇猛善战特别能战斗的工人队伍;从安于奉献足智多谋的科技工作者,到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的西山公司各代各级领导群体;从五十年前这片荒漠贫疾的地方到如今全国榜上有名的特大型现代化煤炭集团的变化中,我们无不感到西山人这个英雄群体的丰功伟业,我们无不为此而骄傲、而自豪。

我们不会忘记,在西山各个矿井试生产之初,青年的矿工怀着一颗颗赤诚了心走到了一起,这些铁骨铮铮的硬汉子们,把满腔的热忱,化作工作中的动力,以坚毅的性格和对事业的忠诚,默默地奉献着在千尺井下。山西省劳模,东曲矿职工刘建虎,眉宇间透露出煤矿工人特有的坚韧和质朴。身为一班之长的他坚信着这样一个理:喊得响不如干得实,只有自己带头干,才有号召力,才能带好班。在千尺井下沸腾的掌子面,刘建虎干起活来总有一股拼劲。遇到最危险的活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一次,工作面出现了大面积掉顶,刘建虎与工友们迅速搭好架子后,便第一个冲上去处理掉顶。当时工友们拉住他说,队长,你都累了大半个班了,这回就让我们上去吧。刘建虎挣脱了工友们的手,“不行,这次很危险,干这样的活我有经验,还是我上”。此时此刻,上面的零碎还不时噼噼叭叭地往下掉,他何尝不知道当时危险的存在,可他心里更清楚,他是一队之长,又是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更需要自己。刘建虎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和沉稳的工作作风,担木梁,搭梁棚,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就这样,掉顶很快被刘建虎处理好了。自从队组组建之今,刘建虎全队没有发生一起轻伤以上人身事故。刘建虎也以他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着队里的每一个人,让这一群体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工作面接近收尾时,由于顶板压力大,底鼓严重,使支护棚的底梁弯曲变形严重,眼见着鼓起的底梁就快刮到了运输皮带。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他们要在不影响正常出煤的情况下,把变形的底梁一根一根的拽出来,并将多余的清除。这项工作说起来简单,可干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由于顶板的压力和底鼓的严重,使掌子面变得非常狭窄。全队的弟兄们面对如此艰苦的工作,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刘建虎更是冲锋在前,身先士卒。这些弟兄们就像铆钉牢牢的铆在了工作面上,扛梁的扛梁,攉货的攉货,这一干就是一个月,终于在全队的共同努力下,保证了工作面的顺利推进。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刘建虎队正是靠着这种团结向上,奋力拼搏的团队精神,从组队至今,把成吨的乌金从千尺井下输送上来。全国劳模—官地矿采煤机修理工的栗俊平,最初连26个英文字母也读不出来,但他常说,只要下功夫,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到检修班当上采煤机专职修理工后,他在学中干、干中学,缺什么,补什么。他东找西借,把所有能找到的资料全部找齐,下班后一有时间就一字一句地认真研读。为了更加系统地学习掌握采煤机检修专业理论,他省吃俭用,先后购买了《液压传动》、《机械基础》等8种100多本专业教材和书籍,26年来他始终坚持战斗在井下一线,承担着全矿采煤机维修和故障抢修工作,逐步掌握了全矿先后使用的10多种型号采煤机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性能,总结出了听声音、摸温度、看运行、量数据的故障判断法,很快就能准确找到故障的部位和原因,从而使常见故障的抢修效率较原来提高了60倍,抢修成功率达100%,职工们都称他为采煤机“神医”。.

全国煤炭行业模范班长—马兰矿综采一队的彭有生,一个矮胖墩实的南方汉子。1983年,马兰矿正值筹备投产。�在投产前紧张的生产中,他常常连轴转,上完白班,又连上晚班,在井下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一次,他左腿生了个疮,肿得象鸡蛋那么大,疮口火烧火燎的疼,引起腿根部的淋巴肿大,连行走也很困难,医生给他开了病假条,让他好好的休息治疗,他想到班里人手少,工作任务又重,自己休息很可能影响本班的生产,于是,�他带上医生给开的消炎止痛药又坚持下了井。下班时,伤口流出的血水已经与工作裤紧紧粘连,这位南方汉子硬是咬着牙撕开工作裤,匆匆洗刷后,一瘸一拐地回到家,�当爱人流着泪给他清洗伤口时,他靠着墙已经打起了呼噜。

“没有井下职工,就没有我们的矿山,井下职工最辛苦、最危险,我们作为家属,也是为了矿上安全生产、为了亲人平平安安,我们辛苦点,为井下职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也算是为矿里的安全生产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陈腊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说起陈腊英,在西山矿区广大职工家属中可谓是大名鼎鼎,特别是那些从事井下作业的单身职工,更是对她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亲切地称她为“陈阿姨”,并把陈阿姨视为自己的贴心人。

就是这个陈阿姨,她自己掏钱从商店里面买来针线和钮扣,为工人们缝衣钉扣。看着工人穿着自己亲手缝好工作服走进入井下,她觉得心里觉得踏实了许多。从那时起,陈腊英心里就萌发了一个念头:要用自己的双手,让井下工人体会的家的温暖;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温暖井下工人的心。就是这样一个信念,支撑着她风风雨雨走过了二十几年。

我们不会忘记,在马兰矿智能化刨煤机使用开始,由于地质条件差、液压系统配件质量不合格,再加上支架和刨体处于磨合阶段,同时刨煤机在不同采场也有不同的调试过程等等,这些都给生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面对困难,全队广大干部职工没有退缩,更没有等着靠着上边来解决。队长一句话:“只在我们齐心合力,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一句话鼓舞了队人的士气。在全队上下共同努力下,终于解决了生产上一个又一个难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刨煤机生产线在西山的成功应用与推广,不仅填补了我省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全自动化刨煤机开采技术的国家,而且这一成果的应用,开采效率十几倍的提高,大大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改善了井下安全生产环境,解放了过去普通综采设备难以逾越的薄煤层,开发了老煤矿更大的生产潜力和空间。可以说刨煤机的应用,为西山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不会忘记,为了刨煤机在西山的正常生产,从集团公司领导到矿区的每一名职工都浸注了大量的心血。集团公司领导多次视察,对此给予了很高的关注;矿领导经常深入井下跟班现场指挥生产;队长经常是几天几夜不回家。正是因为有这么一支“敢于吃苦,敢打硬仗”的刨煤队伍,我们西山的刨煤事业才会在国内乃至国际的煤炭企业中绽放奇葩。这支英雄的队伍,此时正迈着坚毅的步子,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煤矿工人范文篇4

提起“生命”这个词,人们首先会想到活力、璀璨、美好和希望,然而作为一名矿山子弟,每当把“生命”这个词和安全、隐患、事故、伤亡等词联系在一起,我的内心就会强烈的震颤,一种无法抗拒的沉重萦绕心头。

我们煤矿工人时常被称之为“采撷光明的使者”、“最可爱的人”。一直以来我们的矿工就是在这片“赞美”声中一代又一代的地在与大自然的顽强搏弈中为人类开采着光明,为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默默奉献着。然而和其它行业相比,高危行业的性质谁也无法改变,艰辛伴随着危险的作业环境是不争的事实。从前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的数次拍桌而起到总理与我局煤海骄子徐群贤的亲切拥抱,从小煤窑的狂开滥采到国有大矿瓦斯爆炸的一声巨响,我们的行业、我们的矿工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注、关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然而,我们不要忘了这是用多么惨痛的教训换来的,为了悲剧不在重演,为了唤醒人们对生命的珍视,让我们再一次去回想那条血泪汇成的记忆之河,仅去年以来,全国煤矿共发生重特大事故30余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就达10余起,死亡4000余人,继山西省去年8月、9月连续发生的两起重特大事故就夺去了306名矿工的生命。旧的血迹未干,新的哭声又起,今年2月22日,被称为“中国品牌煤矿”的西山煤电屯兰煤矿再次发生事故,78名矿工的生命瞬间不复存在。他们有的正值青春年华,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和未来;有的正值壮年,家庭美满妻贤子孝;有的即将退休,就要享受人间天伦。然而,无情的事故让这一切化为乌有,他们就这样带着牵挂、带着遗憾、带着留恋忽忽远去,我想他们在天堂一定十分惦念年老的父母和年轻的妻子,一定十分担心求学创业的儿女和尚在襁褓的婴儿,那个还未出世的宝宝啊!该到哪里去找寻未及谋面的爸爸,失子之痛,亡夫之痛,丧父之痛都聚集在那一刻,绝望的眼神、呆滞的目光、滴血的伤痛……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人的命运都与我们有关。”在此我想说:“矿井的深处,每位矿工的生命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我能想像我的矿工兄弟们遇难时无比眷恋的眼神,也能想像亲人痛苦无助的表情。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幅图片,是我局陈家山矿难后将全体遇难者名字刻在一块石碑上,作为对亡灵的纪念和刻骨铭心的教训,有一位遇难者家属用悲痛的手在自己亲人的名字上使劲的抹,想抹去上面的名字,能抹去吗?作为煤矿,每一次伤亡事故留给亲人的伤痛和阴影都是永远的,远到需要几代人用一生的时间去抚平、去疗伤。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内心深处长久的煎熬和对亲人逝者痛苦的记忆。而此情此景,使我更深切的感悟到活着是多么的美好,怀念遇难矿工应是我们每一位生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让每位矿工兄弟的生命安全得到最充分的保障、让每位矿工在和谐阳光照耀下快乐的工作、幸福的生活更是全社会所有人的责任。

我还曾亲眼目睹一位在煤矿瓦斯爆炸中幸存下来的矿工,经过全力抢救,六个月后他奇迹般的从植物人的状态苏醒,但因全身肌肉大面积萎缩,生活已不能自理,智商也降到只相当于三、四岁儿童的样子,家属需24小时陪伴照顾,但就是这样的结局,她的家属也对企业的全力抢救心存感激,她说:“和那些长眠井下的矿工相比,毕竟他还能吃饭,我们每天还能看到他。”这就是无情的事故为我们留下的悲伤和苦痛。遇难矿工远去了,那么我们现在的从业者,我们的各级管理人员,应该做些什么来告慰他们的英灵?至今我还记得山西屯兰矿难后那振聋发聩的四句话:“通风管理不到位,瓦斯治理不彻底,现场管理不严格,安全措施不落实”。我想只要每个人能都真正承担起安全生产的责任,从我做起,从每个环节开始,把安全工作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就没有控制不了的事故,不要等到事故发生了再追究责任,总结教训,吸取事故教训固然重要,但对生命个体来说,对遇难者家庭来说,这一切无易于亡羊补牢。

有位哲人说过:“历史的巨大破坏,必定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在此,我想说,矿工的生命已经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带着遗憾永远的走了,我们至今仍在从事井下工作的矿工师傅们、各级管理者、科技工作者,都有责任、有义务担负起各自对安全工作的职责,用责任筑起安全生产的铜墙铁壁,用责任为生命保驾护航。

煤矿工人范文篇5

提起“生命”这个词,人们首先会想到活力、璀璨、美好和希望,然而作为一名矿山子弟,每当把“生命”这个词和安全、隐患、事故、伤亡等词联系在一起,我的内心就会强烈的震颤,一种无法抗拒的沉重萦绕心头。

我们煤矿工人时常被称之为“采撷光明的使者”、“最可爱的人”。一直以来我们的矿工就是在这片“赞美”声中一代又一代的地在与大自然的顽强搏弈中为人类开采着光明,为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默默奉献着。然而和其它行业相比,高危行业的性质谁也无法改变,艰辛伴随着危险的作业环境是不争的事实。从前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的数次拍桌而起到总理与我局煤海骄子徐群贤的亲切拥抱,从小煤窑的狂开滥采到国有大矿瓦斯爆炸的一声巨响,我们的行业、我们的矿工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注、关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然而,我们不要忘了这是用多么惨痛的教训换来的,为了悲剧不在重演,为了唤醒人们对生命的珍视,让我们再一次去回想那条血泪汇成的记忆之河,仅去年以来,全国煤矿共发生重特大事故30余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就达10余起,死亡4000余人,继山西省去年8月、9月连续发生的两起重特大事故就夺去了306名矿工的生命。旧的血迹未干,新的哭声又起,今年2月22日,被称为“中国品牌煤矿”的西山煤电屯兰煤矿再次发生事故,78名矿工的生命瞬间不复存在。他们有的正值青春年华,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和未来;有的正值壮年,家庭美满妻贤子孝;有的即将退休,就要享受人间天伦。然而,无情的事故让这一切化为乌有,他们就这样带着牵挂、带着遗憾、带着留恋忽忽远去,我想他们在天堂一定十分惦念年老的父母和年轻的妻子,一定十分担心求学创业的儿女和尚在襁褓的婴儿,那个还未出世的宝宝啊!该到哪里去找寻未及谋面的爸爸,失子之痛,亡夫之痛,丧父之痛都聚集在那一刻,绝望的眼神、呆滞的目光、滴血的伤痛……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人的命运都与我们有关。”在此我想说:“矿井的深处,每位矿工的生命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我能想像我的矿工兄弟们遇难时无比眷恋的眼神,也能想像亲人痛苦无助的表情。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幅图片,是我局陈家山矿难后将全体遇难者名字刻在一块石碑上,作为对亡灵的纪念和刻骨铭心的教训,有一位遇难者家属用悲痛的手在自己亲人的名字上使劲的抹,想抹去上面的名字,能抹去吗?作为煤矿,每一次伤亡事故留给亲人的伤痛和阴影都是永远的,远到需要几代人用一生的时间去抚平、去疗伤。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内心深处长久的煎熬和对亲人逝者痛苦的记忆。而此情此景,使我更深切的感悟到活着是多么的美好,怀念遇难矿工应是我们每一位生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让每位矿工兄弟的生命安全得到最充分的保障、让每位矿工在和谐阳光照耀下快乐的工作、幸福的生活更是全社会所有人的责任。

我还曾亲眼目睹一位在煤矿瓦斯爆炸中幸存下来的矿工,经过全力抢救,六个月后他奇迹般的从植物人的状态苏醒,但因全身肌肉大面积萎缩,生活已不能自理,智商也降到只相当于三、四岁儿童的样子,家属需24小时陪伴照顾,但就是这样的结局,她的家属也对企业的全力抢救心存感激,她说:“和那些长眠井下的矿工相比,毕竟他还能吃饭,我们每天还能看到他。”这就是无情的事故为我们留下的悲伤和苦痛。遇难矿工远去了,那么我们现在的从业者,我们的各级管理人员,应该做些什么来告慰他们的英灵?至今我还记得山西屯兰矿难后那振聋发聩的四句话:“通风管理不到位,瓦斯治理不彻底,现场管理不严格,安全措施不落实”。我想只要每个人能都真正承担起安全生产的责任,从我做起,从每个环节开始,把安全工作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就没有控制不了的事故,不要等到事故发生了再追究责任,总结教训,吸取事故教训固然重要,但对生命个体来说,对遇难者家庭来说,这一切无易于亡羊补牢。

有位哲人说过:“历史的巨大破坏,必定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在此,我想说,矿工的生命已经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带着遗憾永远的走了,我们至今仍在从事井下工作的矿工师傅们、各级管理者、科技工作者,都有责任、有义务担负起各自对安全工作的职责,用责任筑起安全生产的铜墙铁壁,用责任为生命保驾护航。

煤矿工人范文篇6

百里煤海矿区,英雄不断辈出,从挖出第一锹乌金的老一代创业者,到勇猛善战特别能战斗的工人队伍;从安于奉献足智多谋的科技工作者,到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的西山公司各代各级领导群体;从五十年前这片荒漠贫疾的地方到如今全国榜上有名的特大型现代化煤炭集团的变化中,我们无不感到西山人这个英雄群体的丰功伟业,我们无不为此而骄傲、而自豪。

我们不会忘记,在西山各个矿井试生产之初,青年的矿工怀着一颗颗赤诚了心走到了一起,这些铁骨铮铮的硬汉子们,把满腔的热忱,化作工作中的动力,以坚毅的性格和对事业的忠诚,默默地奉献着在千尺井下。山西省劳模,东曲矿职工刘建虎,眉宇间透露出煤矿工人特有的坚韧和质朴。身为一班之长的他坚信着这样一个理:喊得响不如干得实,只有自己带头干,才有号召力,才能带好班。在千尺井下沸腾的掌子面,刘建虎干起活来总有一股拼劲。遇到最危险的活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一次,工作面出现了大面积掉顶,刘建虎与工友们迅速搭好架子后,便第一个冲上去处理掉顶。当时工友们拉住他说,队长,你都累了大半个班了,这回就让我们上去吧。刘建虎挣脱了工友们的手,“不行,这次很危险,干这样的活我有经验,还是我上”。此时此刻,上面的零碎还不时噼噼叭叭地往下掉,他何尝不知道当时危险的存在,可他心里更清楚,他是一队之长,又是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更需要自己。刘建虎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和沉稳的工作作风,担木梁,搭梁棚,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就这样,掉顶很快被刘建虎处理好了。自从队组组建之今,刘建虎全队没有发生一起轻伤以上人身事故。刘建虎也以他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着队里的每一个人,让这一群体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工作面接近收尾时,由于顶板压力大,底鼓严重,使支护棚的底梁弯曲变形严重,眼见着鼓起的底梁就快刮到了运输皮带。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他们要在不影响正常出煤的情况下,把变形的底梁一根一根的拽出来,并将多余的清除。这项工作说起来简单,可干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由于顶板的压力和底鼓的严重,使掌子面变得非常狭窄。全队的弟兄们面对如此艰苦的工作,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刘建虎更是冲锋在前,身先士卒。这些弟兄们就像铆钉牢牢的铆在了工作面上,扛梁的扛梁,攉货的攉货,这一干就是一个月,终于在全队的共同努力下,保证了工作面的顺利推进。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刘建虎队正是靠着这种团结向上,奋力拼搏的团队精神,从组队至今,把成吨的乌金从千尺井下输送上来。全国劳模—官地矿采煤机修理工的栗俊平,最初连26个英文字母也读不出来,但他常说,只要下功夫,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到检修班当上采煤机专职修理工后,他在学中干、干中学,缺什么,补什么。他东找西借,把所有能找到的资料全部找齐,下班后一有时间就一字一句地认真研读。为了更加系统地学习掌握采煤机检修专业理论,他省吃俭用,先后购买了《液压传动》、《机械基础》等8种100多本专业教材和书籍,26年来他始终坚持战斗在井下一线,承担着全矿采煤机维修和故障抢修工作,逐步掌握了全矿先后使用的10多种型号采煤机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性能,总结出了听声音、摸温度、看运行、量数据的故障判断法,很快就能准确找到故障的部位和原因,从而使常见故障的抢修效率较原来提高了60倍,抢修成功率达100%,职工们都称他为采煤机“神医”。.

全国煤炭行业模范班长—马兰矿综采一队的彭有生,一个矮胖墩实的南方汉子。1983年,马兰矿正值筹备投产。在投产前紧张的生产中,他常常连轴转,上完白班,又连上晚班,在井下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一次,他左腿生了个疮,肿得象鸡蛋那么大,疮口火烧火燎的疼,引起腿根部的淋巴肿大,连行走也很困难,医生给他开了病假条,让他好好的休息治疗,他想到班里人手少,工作任务又重,自己休息很可能影响本班的生产,于是,他带上医生给开的消炎止痛药又坚持下了井。下班时,伤口流出的血水已经与工作裤紧紧粘连,这位南方汉子硬是咬着牙撕开工作裤,匆匆洗刷后,一瘸一拐地回到家,当爱人流着泪给他清洗伤口时,他靠着墙已经打起了呼噜。

“没有井下职工,就没有我们的矿山,井下职工最辛苦、最危险,我们作为家属,也是为了矿上安全生产、为了亲人平平安安,我们辛苦点,为井下职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也算是为矿里的安全生产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陈腊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说起陈腊英,在西山矿区广大职工家属中可谓是大名鼎鼎,特别是那些从事井下作业的单身职工,更是对她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亲切地称她为“陈阿姨”,并把陈阿姨视为自己的贴心人。

就是这个陈阿姨,她自己掏钱从商店里面买来针线和钮扣,为工人们缝衣钉扣。看着工人穿着自己亲手缝好工作服走进入井下,她觉得心里觉得踏实了许多。从那时起,陈腊英心里就萌发了一个念头:要用自己的双手,让井下工人体会的家的温暖;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温暖井下工人的心。就是这样一个信念,支撑着她风风雨雨走过了二十几年。

我们不会忘记,在马兰矿智能化刨煤机使用开始,由于地质条件差、液压系统配件质量不合格,再加上支架和刨体处于磨合阶段,同时刨煤机在不同采场也有不同的调试过程等等,这些都给生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面对困难,全队广大干部职工没有退缩,更没有等着靠着上边来解决。队长一句话:“只在我们齐心合力,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一句话鼓舞了全队人的士气。在全队上下共同努力下,终于解决了生产上一个又一个难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刨煤机生产线在西山的成功应用与推广,不仅填补了我省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全自动化刨煤机开采技术的国家,而且这一成果的应用,开采效率十几倍的提高,大大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改善了井下安全生产环境,解放了过去普通综采设备难以逾越的薄煤层,开发了老煤矿更大的生产潜力和空间。可以说刨煤机的应用,为西山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不会忘记,为了刨煤机在西山的正常生产,从集团公司领导到矿区的每一名职工都浸注了大量的心血。集团公司领导多次视察,对此给予了很高的关注;矿领导经常深入井下跟班现场指挥生产;队长经常是几天几夜不回家。正是因为有这么一支“敢于吃苦,敢打硬仗”的刨煤队伍,我们西山的刨煤事业才会在国内乃至国际的煤炭企业中绽放奇葩。这支英雄的队伍,此时正迈着坚毅的步子,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煤矿工人范文篇7

一个平淡的名字

你不追太阳帽的时髦

不赶风雪帽的前卫

不图贵族帽的安逸

不慕乌纱帽的尊贵

平安是你求索的真谛

人们铭记你的名字安静平和

爱抚你的面庞温存圆润

理解你的禀性坚硬刚强

感激你的关爱平安吉祥

你是一位身着迷彩的老兵

春夏秋冬严寒酷暑

都是同样的装束

英雄本色朴素庄重

异彩纷呈的世界里

涌动的潮流中

你是一位勇猛的卫士

刀山火海的危急

你大义凛然临危不惧

山崩地裂的灾难

你冲锋陷阵奋不顾身

祸从天降时

你顶天立地舍己救人

平安无事时

你写满祝福祥和如意

你到过工厂车间

你走过铁路桥梁

你爬过高楼大厦

你登过山川高原

蓝天白云下你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矿山油井上你是一颗耀眼的明珠

现场工地里你是一个注目的启示

人们的心中你是一座平安的恒星

哪里有建设

哪里就有你的身影

你随检修队伍漂洋过海

你跟建设大军南征北战

保佑是你的祈祷

平安是你的祝福

安全帽

你蕴涵着平安

充满着祝愿

打造着幸福

爱你爱我爱大家

形影不离心心相印

你是人们的保护神

平安和幸福

从永远到永恒

==============================

煤矿工人的“打油诗”

“三违”者戒

顶板瓦斯凶如狼,三违引狼到身旁,

有朝一日狼开口,哭爹哭妈泪断肠。

“疲劳上岗”者戒

抓到双鬼好进财,还在想着那副牌,

通宵赌钱不睡觉,疲劳上岗祸事来。

“以罚代教”者戒

逮到违章扣资金,青红皂白不分清,

不帮不教不学习,起了咱的逆反心。

“忙抢”者戒

产量往上窜,事故不间断,

超产成大王,受伤进医院。

-----------------------------------------------------------------------

上线路,要记牢,

戴好你的安全帽。

别嫌烦,别闹俏,

保护生命最重要。

巡线检修十分忙,

跌跌落落少不了。

高空坠物有发生,

碰着脑袋不得了。

有人侥幸嫌麻烦,

拿着脑袋来戏耍。

古人云:

怕鬼偏有鬼上门,

事故专把马虎治。

叮当一声头砸破,

上哪再贴“后悔”膏?

有的上班如逛会,

穿的花哨又兜风。

干活不想穿工衣,

嫌那不好把份丢。

安全帽,拿手里,

就是不往头上戴。

一次两次算运气,

三次五次碰着了。

轻着头上砸破了,

留了一个“特别区”。

重者留发不留头,

从此再也无欢笑。

叫弟兄,你记牢,

这样教训真不少。

一时疏忽酿大祸,

就因没戴安全帽。

这一回,别忘了,

从此戴好安全帽。

事事处处要牢记,

想为企业作贡献。

首先把自己保护好,

时时刻刻讲安全。

煤矿工人范文篇8

百里煤海矿区,英雄不断辈出,从挖出第一锹乌金的老一代创业者,到勇猛善战特别能战斗的工人队伍;从安于奉献足智多谋的科技工作者,到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的西山公司各代各级领导群体;从五十年前这片荒漠贫疾的地方到如今全国榜上有名的特大型现代化煤炭集团的变化中,我们无不感到西山人这个英雄群体的丰功伟业,我们无不为此而骄傲、而自豪。

我们不会忘记,在西山各个矿井试生产之初,青年的矿工怀着一颗颗赤诚了心走到了一起,这些铁骨铮铮的硬汉子们,把满腔的热忱,化作工作中的动力,以坚毅的性格和对事业的忠诚,默默地奉献着在千尺井下。山西省劳模,东曲矿职工刘建虎,眉宇间透露出煤矿工人特有的坚韧和质朴。身为一班之长的他坚信着这样一个理:喊得响不如干得实,只有自己带头干,才有号召力,才能带好班。在千尺井下沸腾的掌子面,刘建虎干起活来总有一股拼劲。遇到最危险的活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一次,工作面出现了大面积掉顶,刘建虎与工友们迅速搭好架子后,便第一个冲上去处理掉顶。当时工友们拉住他说,队长,你都累了大半个班了,这回就让我们上去吧。刘建虎挣脱了工友们的手,“不行,这次很危险,干这样的活我有经验,还是我上”。此时此刻,上面的零碎还不时噼噼叭叭地往下掉,他何尝不知道当时危险的存在,可他心里更清楚,他是一队之长,又是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更需要自己。刘建虎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和沉稳的工作作风,担木梁,搭梁棚,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就这样,掉顶很快被刘建虎处理好了。自从队组组建之今,刘建虎全队没有发生一起轻伤以上人身事故。刘建虎也以他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着队里的每一个人,让这一群体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工作面接近收尾时,由于顶板压力大,底鼓严重,使支护棚的底梁弯曲变形严重,眼见着鼓起的底梁就快刮到了运输皮带。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他们要在不影响正常出煤的情况下,把变形的底梁一根一根的拽出来,并将多余的清除。这项工作说起来简单,可干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由于顶板的压力和底鼓的严重,使掌子面变得非常狭窄。全队的弟兄们面对如此艰苦的工作,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刘建虎更是冲锋在前,身先士卒。这些弟兄们就像铆钉牢牢的铆在了工作面上,扛梁的扛梁,攉货的攉货,这一干就是一个月,终于在全队的共同努力下,保证了工作面的顺利推进。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刘建虎队正是靠着这种团结向上,奋力拼搏的团队精神,从组队至今,把成吨的乌金从千尺井下输送上来。全国劳模—官地矿采煤机修理工的栗俊平,最初连26个英文字母也读不出来,但他常说,只要下功夫,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到检修班当上采煤机专职修理工后,他在学中干、干中学,缺什么,补什么。他东找西借,把所有能找到的资料全部找齐,下班后一有时间就一字一句地认真研读。为了更加系统地学习掌握采煤机检修专业理论,他省吃俭用,先后购买了《液压传动》、《机械基础》等8种100多本专业教材和书籍,26年来他始终坚持战斗在井下一线,承担着全矿采煤机维修和故障抢修工作,逐步掌握了全矿先后使用的10多种型号采煤机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性能,总结出了听声音、摸温度、看运行、量数据的故障判断法,很快就能准确找到故障的部位和原因,从而使常见故障的抢修效率较原来提高了60倍,抢修成功率达100%,职工们都称他为采煤机“神医”。小陈老师工作室版权所有

全国煤炭行业模范班长—马兰矿综采一队的彭有生,一个矮胖墩实的南方汉子。1983年,马兰矿正值筹备投产。在投产前紧张的生产中,他常常连轴转,上完白班,又连上晚班,在井下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一次,他左腿生了个疮,肿得象鸡蛋那么大,疮口火烧火燎的疼,引起腿根部的淋巴肿大,连行走也很困难,医生给他开了病假条,让他好好的休息治疗,他想到班里人手少,工作任务又重,自己休息很可能影响本班的生产,于是,他带上医生给开的消炎止痛药又坚持下了井。下班时,伤口流出的血水已经与工作裤紧紧粘连,这位南方汉子硬是咬着牙撕开工作裤,匆匆洗刷后,一瘸一拐地回到家,当爱人流着泪给他清洗伤口时,他靠着墙已经打起了呼噜。

“没有井下职工,就没有我们的矿山,井下职工最辛苦、最危险,我们作为家属,也是为了矿上安全生产、为了亲人平平安安,我们辛苦点,为井下职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也算是为矿里的安全生产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陈腊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说起陈腊英,在西山矿区广大职工家属中可谓是大名鼎鼎,特别是那些从事井下作业的单身职工,更是对她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亲切地称她为“陈阿姨”,并把陈阿姨视为自己的贴心人。

就是这个陈阿姨,她自己掏钱从商店里面买来针线和钮扣,为工人们缝衣钉扣。看着工人穿着自己亲手缝好工作服走进入井下,她觉得心里觉得踏实了许多。从那时起,陈腊英心里就萌发了一个念头:要用自己的双手,让井下工人体会的家的温暖;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温暖井下工人的心。就是这样一个信念,支撑着她风风雨雨走过了二十几年。

我们不会忘记,在马兰矿智能化刨煤机使用开始,由于地质条件差、液压系统配件质量不合格,再加上支架和刨体处于磨合阶段,同时刨煤机在不同采场也有不同的调试过程等等,这些都给生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面对困难,全队广大干部职工没有退缩,更没有等着靠着上边来解决。队长一句话:“只在我们齐心合力,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一句话鼓舞了全队人的士气。在全队上下共同努力下,终于解决了生产上一个又一个难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刨煤机生产线在西山的成功应用与推广,不仅填补了我省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全自动化刨煤机开采技术的国家,而且这一成果的应用,开采效率十几倍的提高,大大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改善了井下安全生产环境,解放了过去普通综采设备难以逾越的薄煤层,开发了老煤矿更大的生产潜力和空间。可以说刨煤机的应用,为西山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不会忘记,为了刨煤机在西山的正常生产,从集团公司领导到矿区的每一名职工都浸注了大量的心血。集团公司领导多次视察,对此给予了很高的关注;矿领导经常深入井下跟班现场指挥生产;队长经常是几天几夜不回家。正是因为有这么一支“敢于吃苦,敢打硬仗”的刨煤队伍,我们西山的刨煤事业才会在国内乃至国际的煤炭企业中绽放奇葩。这支英雄的队伍,此时正迈着坚毅的步子,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煤矿工人范文篇9

铁法百里矿区,英雄不断辈出,从挖出第一锹乌金的老一代创业者,到勇猛善战特别能战斗的工人队伍;从安于奉献足智多谋的科技工作者,到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的铁煤集团各代各级领导群体;从四十几年前这片荒漠贫疾的地方到如今全国榜上有名的特大型现代化煤炭集团的变化中,我们无不感到铁煤人这个英雄群体的丰功伟业,我们无不为此而骄傲、而自豪。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公元2003年10月29日,国际采矿设备展览会在首都北京农业展览馆隆重举行,这次展览会汇集了全世界最先进、最精华的采矿设备,可以说这是一次世界采矿业顶级水平的设备大汇萃。

早上8:00刚刚开馆,来自于世界各国、全国各地的参观人群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的涌进了各个展区,只见展览馆三号大厅内更是人声鼎沸,人头攒动,大家不约而同拥挤在一台设备和大屏幕前,原来这里展出的是当今世界上用于薄煤层开采、具有世界先进技术的全自动刨煤机。刨煤机卧在那里,光彩夺目,十发耀眼,然而人们更关注的是立于刨煤机旁边的投影大屏幕,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屏幕上的影像出现。5、4、3、2、1。8:30分展览会负责人一声令下“传输信号开始”,稍过了一会儿,大屏幕出现了一幅令人振奋的图像,一台刨煤机欢快地在井下工作面运动着,破煤、运煤、自动推运输机、自动拉架,无一人在现场操作,当镜头转向顺槽操作室时,人们才发现只有一个工人在启动着按钮,运用自如的操作着。人们震惊了,人们感叹了,人们焦急地问:“这信号是从哪传来的,是在国内吗?”这时,这台设备的制造商DPT国际采矿设备公司德国销售负责人马丁、马里、利欧等高兴的解释说:“这台设备目前在辽宁铁法煤业集团晓南矿生产,信号是从他们那里传过来的。”并顺手一指站立于大屏幕前的几位领导说:“就是他们的工人队伍在那里作业。”此时参加展览会的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明元、总工程师刘东才、晓南矿矿长王继波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刨煤机生产线在铁煤集团的成功应用与推广,不仅填补了我国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全自动化刨煤机开采技术的国家,而且这一成果的应用,开采效率十几倍的提高,大大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改善了井下安全生产环境,解放了过去普通综采设备难以逾越的薄煤层,开发了老煤矿更大的生产潜力和空间。全矿区如按现在1500万吨生产规模计算,可使矿区延筹41年。可以说刨煤机的应用,为铁煤集团做大做强垫定了坚实的基础。小陈老师工作室版权所有

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德国专家所指的这支工人队伍就是我们晓南矿的刨煤队,这是一支敢于攀登世界采煤技术最高峰,英勇降伏了具有最先进薄煤层采煤技术的英雄队伍。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展览会的成功,极大的鼓舞着刨煤队的每一个职工,曾经的汗水与泪水,都被此时成功的喜悦激荡得荡然无存。我们不会忘记,在队伍组建之初,面对世界顶级采煤技术的即将上马,51名青年技工主动请缨,组建晓南矿刨煤队,这支平均年龄30岁的年轻化、知识化的队伍,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掌握新技术,贡献晓南矿”就与刨煤队职工融为一体,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凯歌,多少天为掌握全新的技术,在书山中奋勇攀登,多少天与小青矿刨煤队职工一起摸爬滚打,练就一身实战本领,多少次在试运转过程中不拘一格,大胆革新。2002年9月12日,第一套刨煤机在井下试生产,一次成功。

我们不会忘记,第二套刨煤机生产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差、液压系统配件质量不合格,再加上支架和刨体处于磨合阶段,同时刨煤机在不同采场也有不同的调试过程等等,这些都给生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面对困难,刨煤队广大干部职工没有退缩,更没有等着靠着上边来解决。队长一句话:“只在我们齐心合力,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一句话鼓舞了全队人的士气。在全队上下共同努力下,终于解决了生产上一个又一个难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底板软,就研究制作了“铁鞋”,我们都这么叫它,实际上是一个垫高装置。运输机尾和转载机搭连接槽设计不合理,我们就自制加工溜子眼;支架出现顶梁连接位置开焊,我们就在地面车间进行拆装分析,制定出加固方法,仅刨煤机生产程序,就与德国专家共同探讨,前后修改了五次,从1.03版一直到1.08版。当看到刨煤机在轨道上欢快的穿梭时,那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刻。2003年,我们创造出了最高月产165567吨、日产9126吨的国际国内最高记录。

煤矿工人范文篇10

铁法百里矿区,英雄不断辈出,从挖出第一锹乌金的老一代创业者,到勇猛善战特别能战斗的工人队伍;从安于奉献足智多谋的科技工作者,到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的铁煤集团各代各级领导群体;从四十几年前这片荒漠贫疾的地方到如今全国榜上有名的特大型现代化煤炭集团的变化中,我们无不感到铁煤人这个英雄群体的丰功伟业,我们无不为此而骄傲、而自豪。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公元20*年10月29日,国际采矿设备展览会在首都北京农业展览馆隆重举行,这次展览会汇集了全世界最先进、最精华的采矿设备,可以说这是一次世界采矿业顶级水平的设备大汇萃。

早上8:00刚刚开馆,来自于世界各国、全国各地的参观人群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的涌进了各个展区,只见展览馆三号大厅内更是人声鼎沸,人头攒动,大家不约而同拥挤在一台设备和大屏幕前,原来这里展出的是当今世界上用于薄煤层开采、具有世界先进技术的全自动刨煤机。刨煤机卧在那里,光彩夺目,十发耀眼,然而人们更关注的是立于刨煤机旁边的投影大屏幕,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屏幕上的影像出现。5、4、3、2、1。8:30分展览会负责人一声令下“传输信号开始”,稍过了一会儿,大屏幕出现了一幅令人振奋的图像,一台刨煤机欢快地在井下工作面运动着,破煤、运煤、自动推运输机、自动拉架,无一人在现场操作,当镜头转向顺槽操作室时,人们才发现只有一个工人在启动着按钮,运用自如的操作着。

人们震惊了,人们感叹了,人们焦急地问:“这信号是从哪传来的,是在国内吗?”这时,这台设备的制造商DPT国际采矿设备公司德国销售负责人马丁、马里、利欧等高兴的解释说:“这台设备目前在辽宁铁法煤业集团晓南矿生产,信号是从他们那里传过来的。”并顺手一指站立于大屏幕前的几位领导说:“就是他们的工人队伍在那里作业。”此时参加展览会的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明元、总工程师刘东才、晓南矿矿长王继波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刨煤机生产线在铁煤集团的成功应用与推广,不仅填补了我国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全自动化刨煤机开采技术的国家,而且这一成果的应用,开采效率十几倍的提高,大大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改善了井下安全生产环境,解放了过去普通综采设备难以逾越的薄煤层,开发了老煤矿更大的生产潜力和空间。全矿区如按现在1500万吨生产规模计算,可使矿区延筹41年。可以说刨煤机的应用,为铁煤集团做大做强垫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德国专家所指的这支工人队伍就是我们晓南矿的刨煤队,这是一支敢于攀登世界采煤技术最高峰,英勇降伏了具有最先进薄煤层采煤技术的英雄队伍。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展览会的成功,极大的鼓舞着刨煤队的每一个职工,曾经的汗水与泪水,都被此时成功的喜悦激荡得荡然无存。我们不会忘记,在队伍组建之初,面对世界顶级采煤技术的即将上马,51名青年技工主动请缨,组建晓南矿刨煤队,这支平均年龄30岁的年轻化、知识化的队伍,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掌握新技术,贡献晓南矿”就与刨煤队职工融为一体,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凯歌,多少天为掌握全新的技术,在书山中奋勇攀登,多少天与小青矿刨煤队职工一起摸爬滚打,练就一身实战本领,多少次在试运转过程中不拘一格,大胆革新。20*年9月12日,第一套刨煤机在井下试生产,一次成功。

我们不会忘记,第二套刨煤机生产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差、液压系统配件质量不合格,再加上支架和刨体处于磨合阶段,同时刨煤机在不同采场也有不同的调试过程等等,这些都给生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面对困难,刨煤队广大干部职工没有退缩,更没有等着靠着上边来解决。队长一句话:“只在我们齐心合力,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一句话鼓舞了全队人的士气。在全队上下共同努力下,终于解决了生产上一个又一个难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底板软,就研究制作了“铁鞋”,我们都这么叫它,实际上是一个垫高装置。运输机尾和转载机搭连接槽设计不合理,我们就自制加工溜子眼;支架出现顶梁连接位置开焊,我们就在地面车间进行拆装分析,制定出加固方法,仅刨煤机生产程序,就与德国专家共同探讨,前后修改了五次,从1.*版一直到1.08版。当看到刨煤机在轨道上欢快的穿梭时,那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刻。

20*年,我们创造出了最高月产165567吨、日产9126吨的国际国内最高记录。我们不会忘记,为了刨煤机的正常生产,从集团公司领导到刨煤队的每一个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