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节能环保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11 16:56:54

煤矿节能环保工作计划

煤矿节能环保工作计划篇1

(一)美国的煤炭资源法律制度

美国的煤炭资源管理偏重于采用市场化的手段,但是这并不否认美国煤炭资源利用政策所具有的一些计划管理属性。在煤炭资源计划立法管理方面,主要涉及到美国的资源价格机制,煤炭建设项目的审批机制,以及作为能源政策和战略组成部分的煤炭资源利用规划等。

根据《矿物租借法》,美国从1920年开始出租联邦政府拥有的埋藏煤炭资源的土地,联邦政府通过一系列法规对煤炭资源实施管理,主要有《联邦土地政策和管理法》(1976)、《矿物租借法》(1920)、《联邦煤矿租赁修正法》(1976)、《露天采矿控制与复田法》(1977)和《国家环境政策法》等。联邦煤炭资源的租借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对煤炭资源已勘探清楚并进行了资源评价的矿区,采用招标方式确定开采者;二是对煤炭资源尚未探明及未进行资源评价的矿区,实行勘探和开发优先的办法,即由最早申请者进行勘探和开采。煤炭资源价格的确定是在煤炭资源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煤炭资源开采前,由联邦政府对勘探出的煤炭资源进行评估,大致经过技术评估、经济评估和确定资源价格三个阶段。在美国,无论联邦政府的还是私人的煤炭资源,都是实施有偿使用。美国煤炭公司开采煤炭需交纳三种费用:一是土地使用费,即土地的出租费;二是权利金,即矿产资源费,无论资源好坏都要交,可称为绝对资源地租,按净收入的百分比缴纳。其中,露天矿和井工矿的缴纳比例是不一样的,露天矿的缴纳比例要稍高一些。三是红利,可称为相对资源地租,各矿缴纳的数量不同。资源较好的多交一些,资源差的少交或不交。

在美国,煤炭建设项目的审批相当严格。审批煤炭资源建设项目的权力机关主要是美国内政部露天开采局,其权限包括露天矿和井工矿的勘探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的发放。美国联邦政府根据法律法规对资源开采企业进行环境影响监督和管理。《露天开采控制与复田法》和《洁净空气法修正案》是对美国煤炭资源开采影响最大的环保法规。《露天开采控制和复田法》对凡没有按法规要求编制复田设计的矿区不准开采作了严格的规定。露天煤矿开采后要恢复原来的地貌,如地形、表土层、水源、动植物生态环境等。对精工煤矿的开采要求是:防止地面下沉;不再使用的井口要封闭;矸石尽量回填井下;矸石山保持稳定等。该法规还规定:煤矿主在开采前要交纳复田保证金,保证金数额须交足预计的全部复田费用,具体由州环保局确定。复田保证金待复田后按一定程序归还矿业主。对不按计划复田者给予罚款或刑事处罚。在煤炭利用方面,为加强对环境的保护,美国于1963年颁布实施了《洁净空气法》,后经过三次修改。美国联邦政府对煤炭工业的扶持突出表现在,为煤炭的研究和开发提供资金和为环保提供资助。在煤炭研究和开发方面,联邦政府主要是加强对洁净煤技术的扶持力度。通过拨款和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煤炭企业研发煤炭洁净技术并付诸实用。在环保的资助方面,美国通过建立废弃矿山复田基金帮助采后煤矿复田。这项基金来自于长期征收的复田税。各州所征税款至少有50%用于复田工作中。

新世纪美国的煤炭能源政策继续体现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思路。2001年,布什政府了《国家能源政策》,这项政策显示了布什政府对传统能源工业的重视,也体现出经济决策的新思路,布什政府能源政策主要涉及到对能源需求状况的总体判断、各类能源在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中的作用和地位、再生能源政策、环境保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节能政策等。关于煤炭资源政策方面,《国家能源政策》提出,美国现有煤炭储量可供开采250年;放宽对煤炭火力发电的环境限制;增设发电厂;增加1.5亿美元的自动清洁煤设备;对于减少煤炭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排放的研究给予税收优惠。

2003年下半年,美国政府又出台了《能源部战略计划》。该计划明确了其在未来25年内的核心任务和战略目标是促进美国的国家、经济、能源安全,推进为实现上述任务所需的科技创新,提出了实现这些战略目标的中期具体目标和措施。

2005年8月8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能源法案,标志着近十几年来第一个综合性的能源法完成了立法程序,正式成为新的法律。这项新的能源法主要以减税等鼓励性立法措施,刺激企业及家庭、个人更多地使用节能、洁能产品。该能源法规定,在未来10年内,美国政府将向全美能源企业提供146亿美元的减税额度,以鼓励石油、天然气、煤气和电力企业等采取节能、洁能措施。新能源法的重点则是鼓励企业使用再生能源和无污染能源。在个人消费方面,新的能源法案也推出了重要的节能、洁能方案。

(二)英国煤炭资源计划法律制度

英国法在近现代的发展中表现出矿产资源国有化趋势,逐渐具有了矿产资源所有权的色彩,这一趋势最早与金矿和银矿有关,根据普通法和成文法,所有金矿和银矿中的黄金和白银都属于国家所有。后来煤矿资源也被国有化。英国1938年的《煤炭法》,对土地所有权人给予补偿并将所有对煤炭的利益都被授予煤炭委员会。这些利益(包括产生于煤矿租约的利益)后来先后被授予国家煤炭委员会、英国煤炭公司。在煤炭工业私有化之后,现在由煤炭局享有。现英国新建立的煤炭权力机构将对煤炭开发的许可权负责。

新世纪之初,英国政府把能源政策的取向确定为“能源安全、能源多样化、能源效率和有竞争力价格的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低碳经济”以及与之相关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随后陆续出台的诸多相关法律和政策,搭建了发展可再生能源所必需的法律框架及政策平台。

在煤炭法律制度方面,为提高能源效率,英国政府始从2004年开始征收气候变化税。该税种是对工业、农业、商业和公共部门使用能源征收的税收,适用于天然气、电力、液化石油气和煤,作为能源费的一部分,所有英国企业和公共部门都必须支付此项税款。征税的目的就是将税收作为一个经济上的刺激因素,促使商业和公共部门提高能源效率并鼓励这些部门实施最佳的能源使用方法, 由此得来的税收收入将通过降低雇主缴纳的国家保险(雇主在雇员薪水中支付的税款)返还,税款收入还为提高企业能源效率提供了资金来源。但是,生活能源用户,慈善事业和极小型企业并不一定要支付此税款。

(三)印度的煤炭资源计划法律制度

印度煤炭资源储量非常丰富,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在印度,政府对煤炭勘探和煤炭开采实施管理,其法律依据主要有:《1952年矿山法》、《1957年矿山和矿物(管理和开发)法》、《1973年煤炭法》、《1980年森林法》和《1986年环境(保护)法》等。新煤矿的开工建设必须得到印度政府煤炭主管部门和矿山安全管理总局的法定允许。在进行采矿作业前,必须获得允许煤炭资源勘探和煤炭开发的采矿租地。采矿租地在由印度政府根据《1957年矿山与矿物(管理和开发)法》批准后,由政府颁发勘探和开发许可证。关于矿区租用费(包括煤矿区租用费)的征收,在印度的《1957年矿山与矿物(管理和开发)法》中有相应的法律条款,但法律中没有对矿区租用费率(包括煤矿区租用费率)的提高或修改周期作出固定规定。

为了更合理的勘探和开发煤炭资源,印度实施竞争招标的方法,并组建了独立的招标管理机构,负责煤炭开采项目的招标工作。对煤炭开采项目,印度要求在其设计和开采活动中实施环境影响与评估计划,以保证采后复田。在新项目立项前,必须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送交政府有关部门审查,审查通过后报呈国家环境委员会审批。为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印度新近又出台了“环境行动计划”(ERP)、“复垦行动计划”(RAP)和“当地居民的发展计划”(IPD)三个法律性文件,要求煤炭开采项目在实施中必须贯彻执行。

二、国外先进煤炭资源计划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借鉴

尽管不同国家具体的国情有差异,但各国煤炭法律制度仍有很多相同之处:通过制定法律加强对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强调煤炭利用中长期规划的执行;综合运用税收、计划、价格等方式进行调控;保证能源安全;加强对环境的保护等等。外国的煤炭资源法律制度由以下三项支柱构成:注重能源安全,保障能源的稳定供给;尽一切努力保护环境;牵制油价上涨,维持产业竞争力。通过对国外先进煤炭资源计划法律制度的梳理,可以获得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虽然各国煤炭生产市场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他们仍然非常重视能源安全,能源危机意识非常强。各国面临着同样严峻的能源短缺问题,煤炭在各国能源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被重新认识。在各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当中,煤炭是重要的一环。

第二,各国均奉行“开发”和“节能”并重的原则,并把节约能源作为一项长期国策,通过制定法律、法规、长远规划等方式保障能源的可持续稳定供应。由于包括煤炭在内的化石燃料日益短缺,各国都采取税收优惠、补贴等方式鼓励用能单位和个人非技术节约能源,同时积极开发新能源和节能技术。

第三,各国都建立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煤炭法律制度,运用法律制度管理煤炭资源。在具体法律制度层面,外国先进的煤炭法律制度也有许多可资借鉴的地方。如在煤炭资源开采收费方面,外国的煤炭资源开采费中综合考虑:矿业权(包括勘探权和采矿权)的取得;对环境的治理和生态的恢复成本。而且在煤炭企业取得开采许可之前,必须向有关的管理部门提交环境影响评价书及环境治理方案,并在开采过程中严格执行,由政府根据法律、法规对资源开采企业进行环境影响监督和管理。

第四,许多产煤国家制定了煤炭开采权的招投标制度,通过煤炭开采权的招投标制度优化资源配置,而且在投招标制度中甚至加入了对各投标方环境治理方案及安全生产方案的考虑。招投标制度的运行规律是“需要―竞争―优胜劣汰―成交”,竞争贯穿了招投标的全过程。几十年的经验表明,开采权的招投标制度,一方面防止了煤炭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煤矿事故的发生,促进了矿区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和谐。招投标机制寓于市场机制中,并受市场机制的调节,招标投标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通过“公开、公平、公正”优胜劣汰的竞争完成了交易。目前,我国正在尝试采取煤炭开采权的招投标制度,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不够成熟,主要采取的还是煤炭资源的审批制度,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取得制度,即通过公平竞争取得煤炭资源开采权的制度。

总之,国外包括煤炭立法在内的可持续能源政策及循环经济政策的立法和研究都比较成熟,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的成熟法律制度,这对完善煤炭资源管理体制具有很大启示作用。■

煤矿节能环保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煤矿企业 供应管理 物资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需求不断增长,煤炭企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关键在于企业的产品是否具有价低质优的优势,而对于国有煤矿企业来说,物资供应成本在企业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物资供应管理作为生产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其在降低采购成本、控制物资消耗、优化储备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物资供应管理有利于降低煤矿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利润,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本文拟对国有煤矿企业物资供应管理进行相关的探讨,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保障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加强国有煤矿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意义

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是企业管理职能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从计划、采购、验收、付款、供应、保管、输送等计划实施情况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设计,并与企业的生产、财务、人事、计划、技术等活动共同组成完整的企业管理体系,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加强煤矿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可以优化企业库存物资储备结构,降低库存占用的资金比例,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第二,可以提高企业全员的物资节约意识,提高企业对各项物资的监控能力,杜绝物资浪费行为,降低企业成本,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在保证物资质量的前提下,加强物资供应管理一方面可以确保煤矿企业各项业务环节物资资源的充分利用,煤矿企业可以借助物资供应管理提高自身的仓储能力、运输能力等,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另外,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商业信用带来的优惠,如采购价格、交货方式和付款条件等。

二 国有煤矿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现存主要问题

1.物资供应缺乏计划性

目前,我国国有煤矿企业物资供应缺乏总体的规划,计划过于随意,准确率较低。部分煤矿企业存在“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想法,单纯追求储备物资品种上的齐全以及数量上的充足,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造成负面影响。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煤矿企业需求的物资品种多、批量大,不少品种不储备不行,储备少了也不行,储备了也可能不用,进而导致计划多变、准确率低,增加物资供应管理的难度。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完善的物资供应管理规章制度,制度执行流于形式,采购不规范,采购成本及流通成本高,储备不合理,易形成库存积压,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存在多头采购现象,大部分国有煤矿企业都设有专门的采购部门,但其二级单位也可以自行采购,导致出现重复采购、盲目进货、分散管理等现象,造成煤矿企业资金失控超储严重。

2.缺乏科学的采购方式

目前煤矿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时主要采用比价和招标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使企业积累大量的供应商资源,但由于大多数煤矿企业缺乏长远规划性,长远来看采购成本居高不下,随着现代煤矿企业的快速发展,这两种采购方式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如,部门国有煤矿企业在采用这两种方式进行设备采购时,常出现中标厂商、供应商的不同,即采购的设备型号不

尽相同,致使设备之间的零部件无法通用,企业需要对不同设备的零部件进行分别采购,大大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

3.物资供应管理手段落后

部分国有煤矿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手段落后,缺乏完善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一些煤矿企业物资管理手段仍停留在手工作业阶段,物资供应中各基本资料数据的采集获取多数来自手工的输入编制和维护,容易导致库存、采购、供应商之间的物流信息交换不及时、不准确,进而导致计划失实、供应不及时等问题。尤其是对大型的集团化煤矿企业,由于下属单位多,分布不集中,且没能建立统一的物资编码体系,容易导致物资管理不规范、不统一,进一步影响煤矿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4.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部分国有煤矿企业内部制约机制不明确,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越权、侵权、滥用权力等现象。近年来,随着物资市场由卖方向买方的转变,国有煤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不能适应物资供应环境变革的需要,物资采购环节缺乏完善的价格监督、质量监督等机制,且没有良好的激励考核机制,工作的好坏与经济效益不挂钩,容易导致无合同采购,越权采购,重复采购,物资质次价高,管理混乱等问题。同时,缺乏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容易使物资采购人员不从为企业节约采购资金的角度出发,而是购“关系货”、“人情货”,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 提高国有煤矿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提供市场竞争意识

国有煤矿企业应转变过去的行政管理方式,摆脱过去依赖指令性计划的思想,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环境下加强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需要,摆脱等、靠、要思想,积极应对市场竞争。同时,企业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好带头作用,在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内部管理体系的同时,做好技术进步建设,搞好技术的革新改造,提高物资供应环节的经济效益。

2.完善物资供应管理体制

对物资计划、采购、供应方式以及货款结算等制定合理的管理程序和规章制度,使企业物资管理工作有章可依。完善煤矿企业招标采购和比质比价采购制度,同时与兄弟单位合作,进行联合采购,降低采购成本。针对当前国有煤矿企业物资供应现存主要问题,企业应实行计划提报权、市场采购权、货款结算权相分离,同时加强计划管理、采购管理、付款管理和质量检验管理,实现各职能各尽其职,相互监督,并构建以物质供应链为基础的统一指挥、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的供应体制。

3.加强物资供应基础管理工作

第一,加强物资计划管理。加强物资采购计划管理是控制盲目采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合理编制物资采购计划是降低企业材料采购成本的关键。因此,国有煤矿企业一方面,要推行预算管理,构建内部市场化预算体系,在掌握企业物资消耗状况的基础上,根据采掘衔接和生产作业计划,编制物资需求计划,严格按照预算审批材料,避免物资重复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实现成本控制从事后算账到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的转变;另一方面,建立物资计划预算监督机制,确保物资供应计划的顺利执行,降低计划员的计划随意性,提高计划的严肃性,尽量使库存物资数量趋于合理,对不合理的储备应尽快调节,避免大量货物的积压,形成不必要的浪费,造成成本增加。

第二,加强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一方面煤矿企业应加强供应商管理,从品质、价格、交货期、服务等方面把好供应商调查关,选择优秀的供应商,形成规范的资源市场,并主动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合作关系,稳定企业物资供应渠道,既保证企业物资采购质量,又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加强采购价格管理,采购人员在采购前应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物资采购价格问题,通过比质比价、择优采购等,在保证物资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采购价格,降低采购成本。

第三,实行零库存管理。物资供应零库存是指在有充分社会储备的前提下,物资不以仓储形式存在,而是始终处于周转状态,零库存可以免去仓储费用,减少企业资金占用。煤炭企业推行零库存管理时应注重物资供应制度体系的建设,努力掌握煤矿物资消耗特点、规律,坚持做到生产正常储备,季节、应急、工程储备随时调整,并加强物资在计划、采购、验收、审批、发放、领取、使用、修理、报废等环节的过程控制。

第四,完善物资供应管理物流体系建设。国有煤矿企业应完善物资配送管理体制,充分利用现有物资供应队伍和管理网络,完善物资配送体系建设,建立连锁供应配送网络。例如,建立大型一级物资配送中心,重视供应链物流管理;利用二级单位,建立二级物资连锁配送中心,负责所在地区各单位物资供应任务,同时收集物资需求、回收信息,实现服务增值;加强物资配送环节的服务工作,与供应商建立严密的售后服务保障体系。

4.建立物资供应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管理手段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来提高物资供应管理水平是目前国有煤矿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手段。加强煤矿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一是为了实现统一的采购模式,根据生产计划和物资消耗定额,对物资的采购和使用进行过程跟踪,控制物资消耗成本,并不断优化物料定额指标,使需求计划逐渐趋于合理;二是控制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国有煤矿企业应该利用信息化平台对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成本管理和资金管理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以物资供应链为基础的企业业务管理系统,并统一采购、统一储备、统一配拨、统一结算等,对企业物资流进行全面监控,实现降低企业采购和储备成本,减少资金占用,避免暗箱操作等现象。

5.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物资供应管理监督力度

国有煤矿企业应不断完善自身内部控制机制,确保内部控制的全面规范有效执行,加大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例如,建立物资计划预算监督机制,加强煤矿企业物资计划管理的执行力度,对物资采购和领用过程进行严格审核,同时,落实物资供应管理责任,严格考核、奖罚分明,并与工资奖金挂钩,建立节约有赏,浪费必罚的企业新机制。另外,煤矿企业可以成立物资稽查小组,每月对各部门的物资使用情况进行稽查,重点查处公料私用、套用盗卖生产物资等行为,坚决堵塞物资流失漏洞,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四 结语

总之,物资供应管理是国有煤矿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物资供应管理作为生产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其在降低采购成本、控制物资消耗、优化储备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国有煤矿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发展过程中物资供应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物资供应管理水平,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刘鹏、高庆.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问题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1(23)

煤矿节能环保工作计划篇3

一、2004 年节能工作总结 (一)主要指标 根据新调整的煤炭工业能源消费管理规定统计,2004 年集团公司总能耗40.95 万吨标煤,环比下降2.79%;产值综合能耗0.62吨标准煤,环比下降32.61%;万元产值电耗1077.85 千瓦·时,环比下降29.90%;万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132 吨标准煤,环比下降0.72%;吨原煤生产电耗28.49 千瓦·时,环比上升3.37%。与去年相比,全年累计节约11749 吨标准煤。 (二)主要特点 1、健全完善管理体系,确保各项指标完成。2004 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强节能管理工作,各单位相继调整了节能管理领导小组,组建了节能管理机构,配备了专兼职管理人员,形成齐抓共管的节能管理体系。同时,制定一系列节能管理考核指标和技改措施,狠抓制度落实和奖惩兑现,为节能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某某矿年初重新调整了节能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以开展全面管理体系认证为契机,完善节能管理制度,实行精细化管理,把基础管理与考核奖惩有机结合起来,将能耗指标与工资、奖金挂钩,按月考核,对等奖罚,使各项能耗指标得到有效控制;某某煤矿自实行“三线分离”以来,三方积极配合,年初分别制定煤、电、油、水定额指标,按月下达,纳入工资结算,节奖超罚。专门成立用电管理办公室,按照《峰谷分时用电考核规定》,尽量避开峰期用电,年节电60 万千瓦·时,折合电费26.88 万元;某某矿建立健全节能管理机构和网络,调整充实了四个节能专业组,配备专兼职节能管理人员53 人。先后修订了《某某煤矿能源管理规定及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对全矿各单位能源消耗进行统一考核管理,形成节能工作依法管理机制。 2、强化监督管理,量化考核指标,促进节能降耗。某某煤矿制定了《2004 年吨煤指标考核办法》和《加强自制加工、修旧利废的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全年自制加工、修旧利废产值847 万元,节约资金277 万元;某某煤矿针对峰谷电价规定,切实做好避峰填谷用电管理,中央水泵房、洗煤厂、多经企业生产尽量安排在谷期,工作面检修安排在峰期,定期组织人员对全矿供电、采暖、供水等耗能设备进行检查,全年违章用电罚款近万元;某某煤矿根据矿井停产实际,制定下达用电计划,严格考核,奖罚兑现,全年用电计划考核扣款达1.2 万元;按月下达自用煤计划,季度结算,超耗部分从工资中扣除,节能意识明显提高。用水管理方面,供水由四次改为三次,压缩供水时间,取得良好效果。 3、立足内部控潜,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术改造。某某煤矿克服经济困难,积极筹措资金2 万元用于节能技改,浴室热水泵电机变频改造项目,总节电1.47 万度,节电量达30%;某某煤矿投资68 万元对副井绞车房电控装置进行改造,由低频电控改为PLC 控制,节约电量1.68 • 万千瓦时/月。投资6 万元更换软启动开关,减少了皮带空转现象,节约电量0.4 万千瓦 • 时/月。投资2 万元对井下主排水泵进行变频改造,节约电量0.41 • 万千瓦时/月;某厂调节峰谷用电,更换峰谷电度表,加强钢炉、厢式电炉、压风机等高能耗设备的峰期管控,铸造车间实行峰谷用电考核,月节约电费10 余万元。投资71 万元对宿舍区740 余户居民用水进行户表出户改造,现已全部完成并交某某区自来水公司管理,年节约用水3.5 万立方米。投资65.6 万元对宿舍区用电进行切转改造,每年可节约线路、变压器、表计消耗以及供用电设备维护检修等费用10 余万元;某某煤矿为减少自用煤消耗量,保护环境,降低费用支出,采用市焦化厂蒸气代替燃煤,比自供蒸气节约费用近20 万元(注:含煤、电、水),年节电12 • 万千瓦时,有效杜绝了环境污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化工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先后对冷冻机、空压机、水泵安装了变频调速节电装置,节电率达20%。针对原宿舍区偷电现象,开展专项检查,对户表逐一校验,将计量不准的电表一律更换为电子表且加封管理,使生活用电每月下降4 万余度,成效显著;地堪处加强钻机柴油的使用管理,钻机材料消耗定额严格按进尺考核。白集注浆工程,投资2.7 万元,对4 台注浆泵电动机安装了变频调速器,自10 月份使用以来,节电效果显著。公共场所安装节能感应灯26 个,杜绝长明灯等浪费现象。对213位住户进行水阀、水表的出户改造,年节水近50%。 4、推广清洁生产及持续改进工作,努力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2004 年,集团公司共有15 家单位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及持续改进工作,各单位将清洁生产与生产经营、技术进步等工作紧密结合,全年共产生清洁生产方案121 个,实施80 多项,减少废水排放56 万吨,减少SS200 吨,减少CODcr120 吨,减少固体废物45 万吨,煤矸石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产生经济效益620 多万元,实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某某矿、某某矿、某某厂等单位通过清洁生产推动技术进步,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清洁生产。夹河矿完成了压滤机生产循环自动控制系统、铁路道岔自动化、原煤二次筛分进仓落地双向运转、压滤机生产循环自动计算系统技术创新;某某矿完成了负330 水平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并通过“省环保科技计划项目”验收;机械厂完成了镍磷化学镀项目。另外,某某矿矿井水净化工程、某某矿固体废物贮存处理场(煤矸石)处理工程两个清洁生产项目分别获市2004 年度市级环保工程专用补助资金20 万元;某某矿“-330 水平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获省补助资金5 万元。 5、大力开展节能宣传,营造矿区节能氛围6 月6 日至11 日是矿集团自1983 年起开展的第21 个“节能宣传周”。公司机关和华丽商厦率先悬挂醒目的节能宣传横幅,《某某矿工报》、公司电视台连续刊登播放节约能源、保护资源等 方面的宣传报道;举办由集团公司领导和千余名机关干部参加的声势浩大的“节约用电”签名活动,组织126 人(次)参加分别由省、市经贸委举办的“节能宣传周”知识竞赛;围绕“节约用电,缓解瓶颈制约”主题,举办“节约用电、降低成本”的节电宣传竞赛和有奖征文活动;24 块宣传牌板连续在矿区巡展5 天,收到较好的效果。诧城煤矿、旗山煤矿、夹河煤矿等单位专门成立由矿领导任组长的节能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除进行集中宣传外,还举办声势浩大的“环保与节能宣传服务一条街”活动;成立专项检查小组,对污染源、环保设

煤矿节能环保工作计划篇4

1.1煤炭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

在煤炭开采和加工洗选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矸石、矿井水、瓦斯等伴生资源。这些伴生资源具有很高的自身价值,合理利用煤炭伴生资源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能极大提高社会效益。2010年我国矿井水综合利用率59%、煤矸石综合利用率61%、瓦斯综合抽采利用率38.5%,远低于其它先进产煤国家。我国每年无偿排放矿井水21亿m3,处理后可以满足9000万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或66万hm2农田灌溉用水;年排放煤矸石2.4亿t,相当于6000万t标准煤发热量,可满足3500万kW的电力装机需求。在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节能减排任务异常严峻的背景下,提高煤炭伴生资源的利用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2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煤炭大量开采造成矿井采空区地表塌陷和地下水破坏,威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栖息环境。针对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我国长期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和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造成企业在煤炭开发过程中重生产、轻治理,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据统计,我国煤炭开采万吨煤造成土地塌陷面积平均0.20~0.33hm2,每年因采煤破坏土地以3~4万hm2递增,至2010年底,全国采煤塌陷面积能源技术与管理累计达55~60万hm2,由土地塌陷诱发滑坡、水土流失、建筑物塌陷和迁村移民等一系列生态与社会问题。另一方面,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破坏地下水资源,打乱地下水秩序,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恶化水系生态环境,使矿区干旱缺水局面更加严重,加剧土地荒漠化。据统计,山西省吨煤开采排放矿井水0.87t,每年因采煤破坏地下水4.2亿m3,而全国采煤破坏排放地下水约60亿m3/a。

1.3安全生产事故频发

我国是世界最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矿安全生产问题是长期制约我国煤炭行业健康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近几年我国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大幅下降,百万吨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约20%。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由2000年的5.71下降到2011年的0.564,下降了90%,但仍远远大于其他主要产煤国家。据统计,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42.2倍,南非的14.8倍,印度的7.7倍、波兰的7.0倍、俄罗斯的6.2倍。我国煤矿安全问题突出既有煤炭产量大、煤炭地质条件和自然禀赋差、高瓦斯矿井多等客观因素,也有管理体制上的因素和技术上的因素,但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不足和安全生产意识的淡薄。切实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企业安全意识,加大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是今后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

2转型方向

未来,我国煤炭企业将改变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深度高效开发为主线,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统筹区域经济与煤炭发展,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煤炭开发,统筹煤炭生产、转化与输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概括为“:安全高效、优质集约、循环发展、环境友好”。安全高效:建立健全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企业员工安全生产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素质和水平;加大企业安全生产投入,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科学确定建井规模,推进煤炭规模化开发;合理布置采煤工作面,优化采煤工艺和方法;依靠科技创新,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煤矿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构建安全、高产、高效矿井。优质集约: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煤炭洗选比例,优化煤炭产品结构;根据煤种煤质,宜电则电,宜化则化,进行煤炭深度转化,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加强资源管理,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强化节能管理,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降低企业生产综合能耗。循环发展:坚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目标,加大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力度,提高瓦斯抽采利用率,培育煤层气产业;提高煤炭洗选比率,以洗选副产品为主要燃料发展煤矸石发电,利用掘进矸石、粉煤灰和炉渣发展建材,构建煤-电-材产业链;加大矿井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力度,提高污水重复利用率;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环境友好:以清洁生产、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为重点,加强矿区环境保护,促进矿区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矿区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积极引进和推广煤炭的绿色开采和清洁利用技术,在煤炭生产和利用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加强矿区三废治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余热的梯级利用水平,不断改善矿区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积极制定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方案,对煤炭开采造成的环境破坏及时进行治理。

3评价指标体系设

科学设计评价煤炭企业转型成效的指标体系,实现对企业发展的动态跟踪和考核,从而发现企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保障我国煤炭企业发展方式顺利转型至关重

3.1设计原则

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必须对我国煤炭企业转型发展内涵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反映,包括经济效益、生产效率、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民生改善、生态文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维度,从而从不同角度对煤炭企业转型发展成效进行全面、综合地考核和评价。系统性原则———煤炭企业通过生产活动向环境获取能源,又通过生产和消费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而资源和环境质量状况又影响着人们的获取与排放,这些活动构成了煤炭企业发展的四大系统即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指标体系设计必须将四个系统看作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设立一系列指标,考察煤炭企业是否达到四个系统的相互协调,衡量协调发展的程度,从而综合反映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成效。代表性原则———评价指标的选取不仅需要反映企业转型发展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针对企业转型发展的某一纬度,拥有若干可以选取的表征指标构成,但其具有的重要性和代表性不同,要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认可度和说服力较强的表征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可测性原则———指标体系指标含义明确,计算指标所需的数据资料便于收集、计算方法简便、易于掌握。对于既可用定量指标又可用定性指标表征的情况尽可能选择定量指标,对于难以量化的定性指标,需通过专家综合评价确定指标取值。可比性原则———指标的确定应该满足可比性的原则,即具有相同的计量范围、计量口径和计量方法,指标取值宜采用相对值,尽可能不采用绝对值;指标评价标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地区的条件,设置客观、公平的评判标准。

3.2指标体系设计

3.2.1建立指标项系统根据煤炭企业发展转型方向,设置了4个一级指标(Ai),每个一级指标又分解为若干二级指标(aij)。最终形成评价指标项系统如表1所示。3.2.2确定权重系数根据每个指标项在评价指标系统中的重要程度,设置相应的权重系数(Wij、Mi)。它表示在其它指标项不变的情况下,这一指标项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每个指标项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各指标项的权重系数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规定。3.2.3划分等级与标准评价过程中,需要采用等级划分的方法对指标进行量化。而等级的划分就必须设计一个比较基准———评价标准(Tij)。文章采用数值计算和文字描述两种方式对煤炭企业转型指标评价标准进行设置。对于可以进行测算的定量数值指标,可以设置一值域,凡进入该值域则可归属到某一等级之中,并赋给每个等级的分值;对于非数据性的描述指标,可采用文字描述对每个不同要素进行等级划分,并赋给每个等级的分值。

4说明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得分判断煤炭企业的转型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企业发展需要关注和改善的重点。值得说明的是,该评价体系的指标及指标判断标准的设置并非绝对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可以增加或减少指标数量,修改指标判定标准。例如内蒙古地质条件好,适合采用自动化机械装备,所以相对于南方地质条件差的地方,“机械化水平”指标的评价标准就应该高一些。

5政策建议

企业是市场主体中最基本单位,以逐利为基本动机,任由发展,企业会只关心内部成本,而忽视外部成本,只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对于煤炭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型,需要制定针对性的产业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一种良好的外部环境,规范、引导企业转型发展,使之由外部被动型变为企业内在的发展要求,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5.1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改革完善矿业权出让方式,采用“招拍挂”的市场方式直接出让采矿权。对于以前靠行政划拨无偿取得的矿业权的企业,按照有偿使用原则,一律补缴矿业权价款[4]。

5.2提高煤炭企业办矿标准

新井建设将以大型现代化煤矿为主,优先建设露天煤矿、特大型矿井,采用先进技术装备,设计和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对具备条件的老矿井,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推进现有矿井的技术改造和升级;结合各地实际,完善小煤矿退出机制,继续淘汰落后产能。

5.3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提高煤矿企业安全投入标准,加强对安全费用的足额提取与使用监管力度;奖优罚劣,把安全生产指标作为考核企业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监管,加大对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追究力度。

5.4鼓励企业加强节能管理

制定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鼓励节能技术、工艺的创新研究,鼓励企业加强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投入,鼓励企业节能技术和设备的运用及改造;制定具体的节能考核指标,把节能指标完成情况纳入企业业绩考核和行业评先树优的基本条件,将节能降耗指标纳入企业目标责任和干部考核体系。

5.5推进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

鼓励支持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积极配套建设相关服务设施,使矿区循环经济融入到城市大循环之中;在项目审批、融资信贷、产品价格、财政补贴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支持煤炭企业提高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发展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根据煤炭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矿井水、煤矸石、瓦斯等伴生资源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考核指标。

5.6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按照“谁开发谁收益,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和受益主体;提高对煤炭开采中环保基金的征收比例,保证提取足额的环保治理资金,加强对环保基金支出和使用的监管,确保基金使用落到实处,保证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理和修复;加强“三废”排放管理,推动矿区内锅炉脱硫技术改造,实现矿区污水集中处理,全部达标排放,对未利用的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采取保护措施,避免造成周边环境污染。

5.7积极探索建立职工利益和企业效益的联动机制

煤矿节能环保工作计划篇5

电煤运输全过程管理

加强冬季铁路电煤运输全过程管理,从装车、运输、卸车各环节全面采取防冻措施。装车环节在装车环节中,煤炭的湿度是关键因素。洗煤厂和发运科为控制煤炭的湿度,在装车安排和调掺品种时应注意以下环节。(1)确保煤源,提高装车速度。冬季煤炭装车最忌车等煤,等待装车时间越长,冻车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在煤源不足1列时,坚决不能装车。(2)控制洗混煤的湿度。洗混煤装车时,要调掺其他湿度较小的煤种,或者经过地面晾晒后再返仓装车。(3)控制装车时机。气温在-9℃以下时,对距离邹城电厂较远的矿区在0:00点后暂停装车,只完成车辆对位作业,待气温回升后再进行装车作业。(4)压缩待编时间。由于放仓与返煤装车方式的装车速度不同,安排车辆对位时,注意两者的同步。以东滩矿区为例,K18型车对位时,对车数量应有所区别,放仓装车方式的装车速度快,可对车位24辆;返煤装车方式的装车速度慢,可对车位19辆,力求同时装完,减少等待编组时间。(5)及时发车。车站值班员提前通知列车押运员到岗,待列车编组完毕,具备发车条件后,应及时发车,尽量减少等待时间。运输环节运输环节不单纯指中间环节,还包括卸车站、装车站的作业组织和机车运用,以及装车计划的协调优化,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加强卸车站的作业管理。推行作业写实法,每日早班会分析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安排兖矿专用铁路的车务段、车辆段设驻站工作组,现场监督调车和列检作业。加强与邹城电厂燃料管理办公室的协调,提前了解卸车计划;通过与调度部门沟通,了解后续到达列车和机车运用安排,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优化接发车和调车计划,减少转线作业。(2)合理安排装车计划。在安排装车任务时,优先安排距邹城电厂较远的矿区装车。行车调度接班后,要主动与运销计划调度联系,协商本班装车计划,优先安排挂运空车下矿,做到1台机车跟1个车底,加快周转速度。(3)机车及时完成对位作业。在机车运用上,向邹城电厂倾斜,保证卸车时的及时对位和转线。机车牵引列车到邹城电厂后,必须完成对位作业,交班司机才能放单机回机务段,必要时可延迟交班。(4)对各岗位实行量化考核。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对机务段考核列车区间运行时间,对邹城电厂按对位批数考核各班调车作业量,对装车站按解编调车作业批数考核。通过量化考核,增加了竞争力,提高了职工积极性,效果非常明显。(5)加强协调,优化装车计划。由于各矿产量、煤种的不同和国铁车流的集中到达,经常会出现列车装车完毕后等待机车或后续列车的情况。为了避免冬季出现冻车情况,兖矿专用铁路的行车调度应主动与运销调度联系,根据现场需要,可以安排单机取车,以确保装车矿的车流接续,实现“送空取重”的运输方式。(6)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整运用车底。严寒时期,每个车底要相对固定1台机车,机车数量难以满足需要。为了既不减少运量,又不出现冻车情况,兖矿专用铁路专门安排空车停放在集配站,采取白天全部投入运用,夜间减少装车的方法,有效地保证了运输任务的完成,又避免了出现冻车。为保证K18型车满轴运用,可在孟楼站储备部分车辆,以备及时更换故障车。为增加运量,根据邹城电厂卸煤沟长度和卸车方式,将车底固定编组由42辆增至43辆,日均增加电煤运量超过500t。卸车环节邹城电厂有4条(1、2、5、6道)卸煤线,3条卸煤沟,每条卸煤沟的储煤量、长度、取煤速度不同。为了提高卸车速度,入冬前邹城电厂专门召开由卸车人员、车站作业人员共同参加的协调会,提出以下提高卸车作业效率的方法。

(1)调整优化卸车方式。充分利用邹城电厂三期、四期机组的5、6道卸煤沟具有“串糖葫芦”布局的特点,要求5、6道卸煤沟同时卸车。在低温天气,可采用三期、四期机组各两批同时卸车的方法。由于三期、四期机组耗煤量不同,平时作业或天气稍冷时,白天可采用“三期机组一批,四期机组三批”的方式卸车,夜间仍然采用三期、四期机组各两批的方式卸车。(2)调整调车作业方式。邹城电厂改变以往整列牵引卸车的方式,变煤炭占用车底,改为煤炭占用煤沟,将列车解体分解至一期、二期机组的1、2道各半列进行卸车作业,压缩了卸车时间,大幅提高了卸车速度。(3)保证卸煤沟具备卸车条件。兖矿专用铁路与邹城电厂协调,要求其压缩交接班时间,及时开机取煤。邹城电厂燃料管理办公室调度根据要求,综合考虑车站作业、机车交接班和运行车间取煤的时间,统筹安排卸车、取煤计划,加强与车站沟通,充分利用站内机车增加车辆对位,保证煤炭及时卸车。(4)随时增加卸车人员。根据以往作业经验,一旦出现车辆冻车情况,增加卸车人员是加快卸车速度,减少冻车数量的主要措施。为保证后续列车上的煤炭不被“冻死”,必须增派作业人员上车清理冻煤,每车至少安排4人,要求邹城电厂提前与当地村委会协商,保证作业人员能随时到位。

煤矿节能环保工作计划篇6

一、做好煤炭、焦化行业节能减排意义重大

长期以来,我省煤炭、焦化行业在资源与能源消耗方面,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一是煤炭综合回采率低,资源浪费严重;二是原煤入洗加工率低,回收率低;三是能耗高,煤炭、焦化行业能源消费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9.3%,焦炭是仅次于电力的第二大耗煤行业。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在合理适度开发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节约自身能源消耗,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高强度的生产和消耗给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和谐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突出问题。一是资源浪费问题更加突出。由于消费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资源回收率极低的小煤矿、独立小焦化厂产量快速增长,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同时也使资源的有效供应能力快速下降,煤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面临挑战。二是生态环境恶化,焦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煤气、焦油不能有效回收,污水、脱硫等设施达不到环保要求,严重污染环境。目前,我省生产矿井瓦斯、焦炉煤气、煤层气开发利用尚处起步阶段,全省生产矿井瓦斯排放总量9.7亿立方米,实际利用仅0.02亿立方米,相当于年损失120多万吨标煤。焦炉煤气直接排放,相当于年损失70万吨标准煤。抓好综合利用,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是煤炭、焦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指导原则、工作目标和重点

(一)指导原则

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加快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和生产能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产生和消费等环节,抓好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矿区。

(二)工作目标

煤炭行业。到“十一五”末,煤炭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5%;煤矸石和煤泥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矿井瓦斯抽放利用率、原煤入洗比重和矿井水利用率分别达70%、50%、40%和60%,煤炭行业实现节能150万吨标准煤。

焦化行业。到“十一五”末,吨焦耗洗精煤(干煤)≤1.33吨,焦炉煤气利用率达到95%以上,水循环利用率达到85%以上,焦化行业实现节能100万吨标准煤。

2007年,煤炭、焦化行业节能20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行业节能8万吨标准煤;焦化行业节能12万吨标准煤。

(三)工作重点

1.结构调整节能。通过上大压小,等量置换,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关停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减少资源浪费;运用先进的煤矿设计理念,科学合理划分井田范围,合理留设各类安全煤柱,减少煤矿设计损失。

2.技术进步节能。加大采煤方法和生产工艺改造力度,实施规模化集中生产,提高矿井综合回收率;发展先进的煤炭洗选加工技术工艺和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质量和煤炭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3.综合利用节能。改进煤层气矿业权管理,实施煤炭开采与煤层气抽采相结合、瓦斯综合整治与利用相结合。鼓励先采气、后采煤、煤气共采,大力发展煤矿瓦斯和焦炉煤气民用、发电、化工。扶持煤矸石、煤泥、低热值煤综合利用,发展煤矸石电厂、煤矸石建材,控制矿区废弃物排放和污染。

4.生产工序节能。合理安排矿井采掘、运输、通风、排水、提升、供电、供水、采暖等系统布局和运行衔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三、主要措施

(一)煤炭行业

1.落实关闭矿井名单,坚决关闭小煤矿。按照国家下达我省的关闭矿井任务,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好关闭煤矿名单,并抓紧实施。

2.制定煤炭节能专项规划,加快构建煤矿技术节能支撑体系,强化能耗计量、统计分析、定额考核等节能基础管理工作,实现煤炭节能规范化管理。

3.制定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指导意见,完善配套政策和鼓励措施。一是建立完善瓦斯抽采利用管理体系;二是加大安全及技改资金投入,优化瓦斯抽采系统,更新瓦斯抽采设备,提高抽采率和利用率;三是着重提高煤矿瓦斯抽采技术水平,扩大瓦斯抽采矿井数量,增加瓦斯抽采量;四是着力推进瓦斯治理与利用示范矿井建设,推广瓦斯抽采先进技术和装备;五是完善配套政策和鼓励措施。煤层气(煤矿瓦斯)电厂所发电量原则上应优先在本矿区内自用,需要上网的富裕电量,电网企业应当予以收购,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结算电费;煤层气(煤矿瓦斯)电厂不参与市场竞价,不承担电网调峰任务;电网企业应当为煤层气(煤矿瓦斯)电厂接入电网系统提供便利。

4.大力开展煤矸石综合利用。鼓励利用煤矸石作为燃料、原料和材料,兴办煤矸石电厂、矸石砖厂、水泥厂,力争煤矸石年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5.加快推进煤层气开发利用。采用地面钻井与井下瓦斯抽采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恩洪、老厂矿区煤层气资源进行勘探和商业性开发可研评价,实现我省煤层气开发技术突破。建设白龙山煤矿、雨旺煤矿和恩洪煤矿煤层气地面钻采、井下抽采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6.积极推广洁净煤技术。大力发展选煤、动力配煤、民用型煤和水煤浆等洁净煤技术,通过洗选加工、固硫配煤、配套脱硫和关闭高硫矿井等综合措施,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二)焦化行业

1.关停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独立小焦化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一是坚决取缔土焦,分步实施关停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独立小焦化厂。对土焦生产装置必须立即进行废毁处理,分步实施关停炭化室高度在4.3米以下(3.2米及以上捣固焦炉除外)独立小焦化厂。2007年关停生产能力在20万吨以下的焦化厂。通过上大压小、等量置换方式,到“十一五”末,全省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生产能力基本淘汰;焦炭产量控制在1200万吨;焦化企业必须全部达到焦化行业准入条件。对须关闭的小焦厂,水、电供应部门要中止供水、供电,运输部门不得安排运输计划。二是认真落实好各类关停小焦厂名单。采取先认定、后公告的办法,分步实施关停落后生产能力工作。按照进度目标,发展部门负责对以下焦厂进行认定,提请关闭:不符合经批准的煤炭工业发展规划,未履行建设项目核准手续、审批程序,违规越权审批的。经委对以下焦厂进行认定,提请关闭: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无化产回收系统的;擅自进入国家和省规定的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文化遗产保护区以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各地认定落实的关停名单提请省经委审核后向社会公告,关停工作由当地人民政府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2.严格控制焦炭生产总量。依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合理布局”的原则,2007年全省焦炭生产总量控制在1124万吨,压减产量110万吨。各产焦州(市)焦炭产量控制和压减目标分解为:

州(市)20****年产量2007年控制目标压减产量

(万吨)(万吨)(万吨)

昆明25223022

曲靖83077060

玉溪19154

楚雄5454

红河725022

丽江752

合计12341124110

3.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大环境监督和执法力度,建立焦炭企业污染物排放动态监测制度,对焦炭生产企业进行重点跟踪监控。对环保和综合利用设施不配套、超标排污的焦化厂要依法进行处罚,同时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企业需经省级行业主管部门会同环保等部门组成联合专家组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经整改后仍不能达到环保要求的企业要坚决予以关闭。

4.严格新建项目审批。对新建的焦炭建设项目,要按照等量置换原则,逐项查清项目审批、用地审批、环保审批、工商登记及给予信贷融资支持等方面情况,凡审批手续不健全或者违规审批的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重新进行审核,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不符合审批要求的项目要立即停止建设。

5.加强新建项目监管。对国家已明令淘汰、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焦炭建设项目,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受理用地申请;环保部门不予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核发排污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登记注册;金融机构不予提供信贷支持;铁路运输部门不予安排运输计划。

6.加快推进技术进步,进行焦炉节能环保改造。鼓励大型企业采用装入煤水分调节、煤捣固炼焦、配型煤炼焦、干法熄焦、导热油换热、炼焦装煤除尘、推焦除尘、废水处理、煤气脱硫脱氰等节能环保新技术,对现有焦炭企业进行改造,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大对煤焦油、粗轻苯的集中加工和深加工,降低能源消耗,改善环境。

7.抓好行业准入认证公告管理。贯彻国家焦化行业准入条件,加强新投产企业的行业准入认证公告管理。

煤矿节能环保工作计划篇7

一 煤矿企业生产中的网络应用整体规划

数字煤矿作为网络技术派生出的虚拟管理系统,是以煤矿企业日常作业为基础进行仿真的,在日常作业进行生产、物流以及信息的采集和传输过程中通过数字模拟系统进行处理,煤矿企业的网络规划管理是煤矿信息化管理的核心,煤矿生产的信息化规划系统是集合了因素分析、危险预防、安全监控以及应急工程的一体化系统工程,在进行日常管理中特别是在危险情况预防和事故突发应急处理中通过利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多种技术的共同结合以及网络整体规划提高了煤炭开采工作的质量。在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的同时也要坚持的网络整体规划并坚持可扩容和开放性原则,根据煤炭开采的实际发展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总体规划的制定。

目前计算机技术在煤矿企业的日常规划管理中十分普遍,计算机宏观管理技术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生产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我国很多煤矿企业在计算机管理上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瓦斯及通风检测系统、井下矿压检测系统和井下考勤系统等几个网络规划应用。瓦斯和通风检测系统一般是进行统一管理的,也有一些煤矿企业将两者分开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具有非常相似的系统结构。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的瓦斯通风检测系统类型十分繁杂,但是基本实现的功能差别不大。一般来说,瓦斯通风检测工作系统主要包括了瓦斯空气检测、井下控制站、信号传输设备以及地面控制站几个主要工作,分别进行井下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工作。传感器的主要包括了瓦斯传感设备、一氧化碳传感设备以及温度控制器等几个十分重要的工作部分。井下控制分站,通过井下传感器接受的信号通过转换器进行转换成为计算机所能接受的信号向地面进行接收,同时由地上总站对地下分站的进行控制。传输设备主要包括了通讯线路和调制解调设备。地面中心控制站主要包括了主机及显示器、打印机、大型模拟设备等相关设备,中心站的主要作用是对于井下各个分站的实时监测参数的变动进行随时的调用和查实,当环境的检测值超过了最大限度时进行自动控制到应急处理状态,如果无法控制会自动发出警报,从而实现对环境进行全时段自动监控的功能,为地面总站进行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随着网络整体规划的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规划系统在煤矿企业的管理中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 煤矿企业中计算机网络规划的具体应用

在煤矿企业的日常作业当中,计算机技术作为进行日常监测和提供执行参考的重要工具,主要进行数值计算、监测数据管理、作业模拟等工作。计算机网络规划在煤矿企业的日常生产中的最核心部分在于对整个煤矿开采系统的规划和决策以及工程计算参数的确定,特别是在这些工作中的一些计算方法比较复杂而且计算量相对较大,依靠人力无法完成和实现。煤矿企业在数值方面的计算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的一些比较高效的算法和数理模型进行计算,能够将各种复杂的算法进行综合运算,以此解决现实的问题。

(一)网络规划中的三维仿真应用

计算机网络规划还体现在采掘过程中模拟仿真技术,计算机通过将数值测算和多维度仿真绘图结合到一起建立了多种三维模拟模型。如矿床采矿模型、填充模型、露天边坡稳定性模型等等。此外,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如AutoCAD进行工程图及设备图的设计。随着煤矿企业的日常作业很多传统的露天矿池也已经转入到了深度开采的阶段,需要通过投入技术进行采掘和运输。所以需要通过研制新型技术和设备进行作业,由此可见,仿真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此外,高仿真度的图形分析技术也已经应用到了煤矿企业的日常生产中,通过利用CT探测成像技术获取井下工作的图像进行分析,从中取得具有一定特征的参数和作业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这些信息储存到日常应用系统中并进行实际应用。CAD作为一种成熟度较高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了机械设计和煤矿开采领域。这种技术主要利用三维技术进行实地仿真,通过较强的绘制功能和开放的结构体系不仅可以进行二次开发,还可以对原有的功能进行扩展,在国内外的煤矿企业中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的各大煤矿企业也加大了对这种规划技术的应用。

(二)信息数据库系统化管理

数据库信息化管理技术是煤矿企业最早的应用技术,也是最为成熟的技术之一,这种技术的研制和应用完成了大量信息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修改和加工。目前这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煤矿开采的地质勘查、开采设计和日常开采管理等多个工作环节中。在这些实际应用的工作环节中,有的工作环节是将信息库数据和其他方面的应用软件相结合进行信息化管理和网络规划。近几年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库也实现了智能化发展,智能化的信息数据库在对数据编排管理上进行了有效的革新,在原有数据库对信息进行录入的同时进行了自动化的组织管理,提高数据查询和管理的有效性。

(三)人工智能系统规划

人工智能系统规划主要包括了专家智能系统、信息传递网络以及算法遗传等智能类技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工智能系统规划在煤矿企业的日常生产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从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成果上来看人工智能的系统应用规划主要包括了数据智能化和计算机管理智能化两个主要方面。

在数据智能化上,智能化的数据和较高水平的人工化技术在日常作业中能够以常用的物理符号为基础进行知识研究、表示和推理,这也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认知类人工管理阶段。其中智能控制系统是网络规划管理中非常中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智能化在煤矿行业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信息使用效率的提高,其具体的应用主要在开采岩体分区和分级工作上、边坡的稳定性控制、边缘岩层支护以及采矿选矿方法等众多方面上,人工智能的数据智能规划几乎在煤矿企业日常作业当中的每个环节都有所体现。在数据的搜集过程中除了通过传统的数据网络进行学习之外还通过遗传学习和解释学习等知识发现功能进行系统的主观升级,以此实现数据的智能化获取。在智能化推理过程中还引入了模糊化处理的功能,通过对不确定因素的分析和范例推理的方法实现模糊数据的智能化处理。

计算机管理智能化是人工智能规划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部分主要的职能是将已有的智能规划管理方案转化成为可以直接进行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以此实现智能化决策,这个工作部分是一种能够将人脑进行决策转化为计算机语言的工作系统,目前在实际日常作业中的计算机智能化人工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了边坡稳定性规划分析、设备选取的智能化管理系统、矿山锚固设备选取系统等工作系统。计算机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对专家思维进行模拟,利用智能化程序的学习性、适应性和非联动性的方法进行智能化的决策和管理,并且逐渐从积累中获取可以进行智能化决策的知识,形成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网络。人工智能化管理网络可以解决煤矿开采中系统管理的识别、分类、映射等多种问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种智能化管理技术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地下巷道或采场顶板可能破坏模式的识别、机器状态模式识别与故障诊断、岩石分级、崩落矿岩流动性分级、矿石品位估算、矿山压力预测、泥化夹层错动带残余强度预测、矿山顶板初次或周期来压步距预测等多种智能管理技术。人工神经网络规划对于传统的规划发展主要是基于学习算法上的改进,这种算法上的改进和数学理论和先进的智能专家技术相结合并且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应用扩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目前这种智能化的整体规划管理技术在采矿识别和煤矿品相估计上得到了应用。此外,模糊化的智能管理系统也是智能化软件模拟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工作环节是以模糊理论作为基础,处理的主要对象就是在知识录入中比较模糊或者界定不是十分准确的知识和管理内容,管理规划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人脑的模糊化的和泛化的内容进行软件和数据化模拟,这种模糊化数据处理是在模糊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已录入的模糊知识来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的。这种规划方式的出现是因为煤矿企业在进行日常工作中有很多模糊无法进行准确界定的信息,有这样一部分信息在很多经验和推理方法的基础上都无法通过数理模型进行精确说明,模糊化智能计算机管理规划能够很有效地处理好这类问题,通过在管理规划系统中进行模糊理论的引进提高了这类问题的解决效率。这种模糊理论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能够通过数值进行量化的模糊运算,而后一种是无法进行量化的模糊推理,智能化的管理规划也主要指的是后一种应用,在煤矿企业进行实际运用当中,不确定的模糊化处理能够节省很多精细智能化解决问题耗费的很多时间,避免了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从整体上提高了计算机智能化网络管理规划效率。

煤矿节能环保工作计划篇8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将长期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科技水平低、安全事故多发、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治理滞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突出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煤炭需求总量不断增加,资源、环境和安全压力进一步加大。为促进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的煤炭工业发展道路。把煤矿安全生产始终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按照统筹煤炭工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统筹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筹矿山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实现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二)发展目标。从*5年起,用3—5年时间,建立规范的煤炭资源开发秩序,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煤矿安全基础条件有较大改善,煤矿瓦斯得到有效治理,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控制,煤炭法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再用5年左右时间,形成以合理保护、强化节约为重点的资源开发监管体系,以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的煤炭供给体系,以强化管理和投入为重点、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以煤炭加工转化、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山环境治理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为基础的法规政策调控体系。

(三)基本原则。坚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加快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促进中小型煤矿重组联合改造,另一方面继续依法关闭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煤矿。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着力解决影响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抓紧完善法规政策调控体系,提高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综合治理的原则,促使煤矿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等各项要素到位。坚持国家引导、扶持和企业自主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帮助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又要尊重企业的自主发展权。坚持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推进煤炭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保障安全生产和促进健康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坚持煤炭开发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促进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相关产业的联合和煤炭就地转化,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强化规划和管理,完善煤炭资源开发监管体系

(四)加强对煤炭资源的规划管理。煤炭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要改进管理方式,实现由粗放开发型管理向科学合理开发、保护节约型管理的转变。依法科学合理划定煤炭资源国家规划矿区和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严格按国家规划有序开发。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划定,由国土资源部研究提出,会同发展改革委共同审定并公布。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对特殊和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

(五)完善煤炭资源管理与生产开发的管理制度。各级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要综合运用煤炭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手段,加强对煤矿开发建设和煤炭生产的监督管理。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国务院行政法规,规范煤炭资源勘查、开采登记管理工作,纠正、制止一切越权审批和以招商引资为由越权配置煤炭资源的行为。煤炭开发规划和资源管理工作要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编制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矿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征求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作为批准规划的重要依据。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编制煤炭资源勘查规划、矿业权设置方案时,必须征求同级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作为批准煤炭资源勘查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重要依据。产煤地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落实煤炭行业管理职能部门,并充实和加强煤炭管理力量,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煤炭资源和生产开发管理。

(六)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力度。加大煤炭资源勘探资金支持力度,研究建立煤炭地质勘探周转资金,增强煤炭资源保障能力。由国家投资完成煤炭资源的找煤、普查和必要的详查,统一管理煤炭资源一级探矿权市场,在此基础上编制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依据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实行煤炭资源二级探矿权和采矿权市场化转让,转让收入要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用于煤炭资源勘探投入,实现滚动发展。健全煤炭地质勘查市场准入制度,培育精干高效、装备精良的煤田地质勘探队伍。严格执行勘查技术规程,进一步完善储量评估制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质勘探精度,保障地质勘查质量,为合理规划和开发煤炭资源奠定基础。

(七)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进一步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规范煤炭矿业权价款评估办法,逐步形成矿业权价款市场发现机制,实现矿业权资产化管理。煤炭矿业权资产化要与科学的生产规划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开发、一次置权、分期付款”的原则有序进行。严格矿业权审批,对国家规划矿区内的煤炭资源,凡未经国家批准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一律不得办理矿业权的设置。保障矿区井田的科学划分和合理开发,形成有利于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煤炭开发秩序。加快修订煤矿设计规范,严格开采顺序、开采方法和开发强度管理,禁止越层越界和私挖乱采。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开采难采煤层和极薄煤层。煤矿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必须按照隶属关系,依法取得同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审查批准,并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

(八)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修订煤炭生产矿井资源回采率标准和管理办法,凡设计回采率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煤炭开发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核准,不予颁发采矿许可证。建立严格的煤炭资源利用监管制度,对煤炭资源回采率实行年度核查、动态监管,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煤矿,要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依法予以处罚,直至吊销采矿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加快完善煤炭资源税费计征办法,研究将煤炭资源税费以产量和销售收入为基数计征,改为以资源储量为基数计征的方案,并在条件成熟时实施;同时,要积极探索多种激励约束机制,促使煤炭生产企业节约煤炭资源。健全煤炭生产企业资源储量管理机构,落实储量管理责任,完善煤炭储量管理档案和制度,严格执行生产技术和管理规程。

三、加快结构调整,加强煤炭供应体系

(九)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按照煤炭发展规划和开局,选择资源条件好、具有发展潜力的矿区,以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为依托,加快神东、陕北、晋中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形成稳定可靠的商品煤供应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出口煤基地。国家继续从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或国债资金)中安排资金,以资本金注入等方式,重点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应积极改进金融服务,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切实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煤炭开发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煤炭企业上市融资,按照国家规定发行企业债券,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建设和发展。

(十)促进煤炭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要与煤炭外运和水资源等条件相衔接,与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要加大投资力度,改革铁路和港口投资体制,鼓励企业法人、非公有资本参股建设和管理,抓紧建设和改造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出煤通道和北方煤炭下水港口,提高煤炭运输能力,从根本上缓解交通运输对煤炭供给的制约。按照政府引导和企业自愿的原则,鼓励煤电一体化发展,加快大型坑口电站建设,缓解煤炭运输压力。鼓励大型煤炭企业与冶金、化工、建材、交通运输企业联营。火力发电、煤焦化工、建材等产业发展布局,要优先安排依托煤炭矿区的项目,促进能源及相关产业布局的优化和煤炭产业与下游产业协调发展。

(十一)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加快培育和发展若干个亿吨级大型煤炭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优化煤炭工业结构、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平衡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和“走出去”开发国外煤炭、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资源开发由国有资本控股。鼓励发展煤炭、电力、铁路、港口等一体化经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到境外投资办矿,带动煤炭机械产品出口和技术、劳物输出,提高我国煤炭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十二)进一步改造整顿和规范小煤矿。各产煤地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中小型煤矿的整顿、改造和提高,整合煤炭资源,实行集约化开发经营。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改造中小型煤矿,鼓励资源储量可靠的中小型煤矿,通过资产重组实行联合改造。积极推进中小型煤矿采煤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规模以上煤矿必须做到壁式正规化开采。继续淘汰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标准、不符合环保要求和浪费资源的小煤矿,坚决取缔违法经营的小煤矿。

(十三)加快提升煤炭生产和设备制造技术水平。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与工艺,推动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大力推进中小型煤矿机械化,加快培育和发展面向小型煤矿的综合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通过关键技术引进、技贸结合、合作制造、市场换技术等多种方式,提高煤炭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促进重大装备制造国产化。加强企业、科研机构和各类院校的联合,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十四)规范煤炭市场秩序。深化煤炭流通体制改革,改革电煤价格形成机制,运用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法规,合理调整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的利益关系。继续推进煤炭订货方式改革,鼓励供需双方自主衔接、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加快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以区域市场为补充,以网络技术为平台,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自由交易的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严格煤炭经营企业资格审查,取缔无证非法经营活动,清理煤炭运销环节乱收费、乱罚款,依法打击掺杂使假和偷骗税款等不法行为。

四、坚持综合治理,强化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十五)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提高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强化煤矿安全执法检查。落实地方人民政府煤矿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地方人民政府领导分工联系本地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认真实行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强化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精简企业管理机构,加强一线管理力量;坚持煤炭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机构派驻制度,严格执行煤矿领导干部下井带班作业制度。严格外包工程队伍资质管理和现场管理。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

(十六)加大煤矿安全投入。按照企业负责、政府支持的原则,完善中央、地方和企业共同增加煤矿安全投入的机制。各类煤矿要按有关规定提取生产安全费用。国家继续从预算内基建投资(国债资金)中安排资金支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对国家支持的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地方财政要积极安排配套资金,专项列支,并与中央资金同时到位。各级财政、审计和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确保煤矿安全资金专款专用,安全改造项目顺利实施并发挥效用。

(十七)提高瓦斯防治技术水平。成立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设立国家瓦斯治理和利用(煤层气)工程研究中心,加强瓦斯防治科技攻关,立足于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从根本上扭转瓦斯事故多发的现状,加快瓦斯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瓦斯煤尘防爆、瓦斯抽采利用技术的研究。抓紧制订和实施全国煤矿瓦斯治理总体方案,尽快使煤矿瓦斯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财政、税务部门要尽快制订实施办法,对瓦斯(煤层气)抽采和利用实行税收优惠。煤炭企业要严格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的管理,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技术体系、瓦斯抽采和监测监控体系、灾害预警救援体系,切实防范重特大瓦斯事故的发生。

(十八)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素质。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组织和引导企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特别是采掘工人的素质和安全生产技能。对煤矿负责人和主要工种依法实行强制性安全培训,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纪律等现象。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煤矿采煤等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实行职业准入,持证上岗,严格技术岗位人员配备标准。教育部门要加强与煤炭行业的合作,将煤炭行业有关专业纳入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要与大型煤炭企业合作,尽快恢复或设立一批煤炭职业技术学校。要引导有关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煤炭行业市场需求培养懂安全、有技术、会管理的煤炭专业人才。要通过设立煤炭专业奖学金、减免学费等措施,鼓励学生报考煤炭专业。

五、加强综合利用与环境治理,构建煤炭循环经济体系

(十九)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发展。发展改革委要制定规划,完善政策,组织建设示范工程,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推动洁净煤技术和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洗煤、配煤和型煤技术,提高煤炭洗选加工程度。积极开展液化、气化等用煤的资源评价,稳步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工程。加快低品位、难采矿的地下气化等示范工程建设,带动以煤炭为基础的新型能源化工产业发展。采用先进的燃煤和环保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二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按照高效、清洁、充分利用的原则,开展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矿井排放水以及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鼓励瓦斯抽采利用,变害为利,促进煤层气产业化发展。按照就近利用的原则,发展与资源总量相匹配的低热值煤发电、建材等产品的生产。修改制定配套法规、标准和管理办法,落实和完善财税优惠政策,鼓励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在煤炭生产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申报中,必须提出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并将其作为核准项目的条件之一。

(二十一)保护和治理矿区环境。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要严格实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矿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废弃物和采煤沉陷区治理。研究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明确企业和政府的治理责任,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逐步使矿区环境治理步入良性循环。对原中央国有重点煤矿历史形成的采煤沉陷等环境治理欠账,要制订专项规划,继续实施综合治理,中央政府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煤炭企业按规定安排配套资金。

(二十二)大力开展煤炭节约和有效利用。积极引导合理用煤、节约用煤和有效用煤,努力缓解当前煤炭供求紧张状况,解决煤炭产需长期矛盾。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抓紧完善产业政策和产品能耗标准,限制高耗能工业的发展。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鼓励发展新能源,努力减少和替代煤炭使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广先进的节煤设备、工艺和技术。强化科学管理,减少煤炭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损失和浪费。制定有利于节约用煤的经济政策、技术标准和法规,利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煤措施,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煤和合理用煤的良好环境。

六、制订和完善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健全煤炭工业法规政策调控体系

(二十三)加强煤炭法制建设。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完善配套法规,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煤炭法规体系。尽快修订煤炭产业政策,完善办矿审核制度,严格准入标准。制订严格的煤炭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标准,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推动煤炭产业升级。加强煤炭执法队伍建设,依法规范煤炭市场秩序,为各类煤炭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煤炭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资源、环境、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技术政策和行业标准、规范,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技术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矿井设计、施工、技术改造、生产和加工利用等方面的行为,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二十四)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各地要根据国家关于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有关政策,加快分离煤炭企业办社会职能。严格按照*8年国务院关于改革国有重点煤矿管理体制的规定,切实落实原中央财政对国有重点煤矿增值税定额返还和所得税返还政策。加快增值税改革步伐,落实对已公布取消的各类基金和收费项目的清理、整顿措施,减轻煤炭企业负担。

(二十五)促进煤炭企业接续发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有关规定,研究建立煤炭产业积累煤矿衰老期转产资金制度,筹集资金专项用于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完善煤炭成本核算制度,保障煤炭企业增加接续资源,开展资源勘查,保护和治理环境,发展接续产业。重视煤炭合理开发与矿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促进矿业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支持资源枯竭矿区经济转型。

(二十六)提高矿工劳动保障水平。加强煤矿质量标准化基础工作,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减轻矿工劳动强度。改革煤矿工作制度,将矿工入井时间缩短到八小时以内,并尽快实行四班六小时工作制。加强煤矿劳动保护用品的研发,煤炭企业必须为井下工人发放必需的劳动保护用品,不断提高劳动保护水平。加强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监督检查,做好煤矿尘肺病等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保护矿工身心健康。全面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煤炭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办法。各类煤炭企业都应为矿工办理工伤保险,切实维护矿工的合法权益。

(二十七)提高矿工生活质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井下矿工的劳动强度和风险、生产环境等情况,制订或提高煤矿工人艰苦岗位津贴标准。各类煤炭企业应根据效益情况,逐步提高矿工收入水平。继续采取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的办法,解决历史形成的矿区危房、棚户改造问题。

煤矿节能环保工作计划篇9

前 言

十二矿为了瓦斯区域治理的需要,采用开采保护层方法治理瓦斯,于2008年开始开采己14保护层,开采保护层后,产生了大量矸石。矸石主要来源于三水平保护层开采和高、低抽巷岩石巷道的掘进。2019年每月产生矸石量约3.83万吨,年产生量共计约46万吨。2020计划开采保护层和瓦斯治理工程较多、矸石产量大,合计产生矸石量约32万吨。对煤质灰分影响较大。十二矿煤质急剧下降,入洗煤灰分由开采前的20%-25%上升到开采后的35-45%。为应对保护层开采造成灰分升高的局面,结合集团实施的矿井矸石三年减量规划,制定了《十二矿矸石减量化处理实施方案(2020年-2022年)》。通过矸石减量的实施,逐步提高十二矿煤炭质量,通过近一年来的实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矿井概况

1.1交通位置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十二矿(以下简称十二矿)位于平顶山市区东部,距市区7.5km,行政区划属平顶山市东高皇乡。井田地理坐标:东经113°21′21″~113°22′48″,北纬33°44′35″~33°47′54″。井田南北长约4km,东西宽约3km。十二矿距市区7.5km,交通便利。漯(河)宝(丰)铁路支线斜穿井田,东与京广铁路相接;西与焦枝铁路相连;平(顶山)舞(阳)支线与地方小铁路漯(河)南(阳)支线连接;矿区铁路专用线从十二矿主井、煤仓直达田庄集配站,并与漯宝铁路相接。矿井始建于1958年6月,于1960年7月简易投产,矿井原设计能力为30万吨/年,其后经过多次改扩建和技术改造,核定矿井综合生产能力130万吨/年。

1.2井田地质构造

东部边界:与八矿井田边界相邻。

西部边界:与十矿井田边界相邻。

南部边界:与二水平己七采区相邻。

北部边界:靠近李口向斜轴。

采区走向长2250m,倾斜宽1800m,面积为4.05Km2。适宜布置一个单一采区,开采已15、已16-17煤层。该采区煤层产状主要受李口向斜控制,位于李口向斜南翼,属于单斜构造,自南向北,煤层倾角由10°逐渐减小到2°,靠近向斜轴部近于水平。由于离李口向斜轴较近,受区域构造应力影响,中、小断层构造较为发育,而且同沉积断层与沉积岩石组合相关的构造也可能在一定部位出现。将对生产造成较大的影响。另外,局部地区可能会有次生小褶皱存在。

图1-1平煤集团十二矿位置图

1.3煤层赋存

井田范围内主要可采煤层和局部可采煤层8层,矿井只开采山西组(己组)和太原组(庚组)的煤层,现将矿井煤层自下而上叙述如下。

①庚20煤层

庚20煤层位于太原组的L5和L6灰岩之间,上距己16-17煤层64m左右。煤层厚度在0.45~1.10m之间,平均0.89m。顶底板均为泥岩和砂质泥岩互层,局部夹杂煤线,可采性指数为0.78,属不稳定煤层。

②己16-17煤层

己16-17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井田东北部煤厚1.7m左右,南部1.1m,西部与己15煤层合并,平均煤厚1.53m,可采性指数为1。

煤层上覆顶板为砂质泥岩或泥岩,直接顶平均厚3.3m,底板为灰色砂质泥岩。上距香炭砂岩(Sx)30m,砂锅窑砂岩(Ss)68m,上距戊9-10煤层175m,距己15煤层0~13.73m,一般2~5m。下距本溪组铝质泥岩84m,间距虽有一定变化,但层位清楚,全区可采,易于对比。

③己15煤层

己15煤层位于山西组中部偏下位置,煤厚在0.8~5.50m之间,一般厚度3.00~3.7m,平均厚度3.4m,简单结构,煤厚变异系数10.3%~23.6%,可采指数为1,属中厚可采煤层。己15煤层间接顶板为灰白色细粒砂岩和中粒砂岩,平均厚11m左右,全区发育。

④己14煤层

己14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下部,井田南部钻孔及井下工程偶见己14煤层,井田北部钻孔及井下工程均有见己14煤层,煤层厚度0~1.0m,平均厚0.6m,属薄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和细砂岩,平均厚度6m,间接顶板为浅灰白色细粒砂岩或中粒砂岩,平均厚17m左右,底板是灰白色细粒砂岩和中粒砂岩,平均厚11m;下距己15煤层8~17m,一般为10~12m。

1.4矿井开拓方式、开采方法和水平及采区划分

①开拓方式:矿井开拓方式采取斜、立井混合多水平上下山开拓全井田。

②开采方法:矿井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法采煤,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③开采煤层及顺序。矿井主采煤层为已15、已16-17煤层,先开采已15煤层,后开采已16-17煤层。

④水平、采区划分:十二矿共划分为三个水平,分别是一水平(-150m),二水平(-270m),三水平(-600m)。七个采区,分别为己一、己二、己三、己四、己五、己六、己七采区。其中一水平己一、己二、己四、己五采区已回采完毕,己三采区为三下充填开采,二水平己六采区已经封闭,三水平采区为目前的生产采区。三水平走向长2250m,倾斜宽1800m,布置为单一采区,双翼开采。

1.5 矿井排矸方式

十二矿根据平煤神马集团瓦斯综合治理的需要,为释放三水平瓦斯,确定了开采保护层,把东翼开采己14煤层作为己15煤层上保护层进行开采,西翼开采下保护层及高抽巷作为己15煤层上保护层进行开采释放瓦斯。在排矸路线上,自洗选硐室以下有独立的排矸和矸石回填系统,东翼保护层开采(如己14-31010、31050、31070、31090,31040下保护层工作面及其他瓦斯治理巷排放)的砟煤都经过洗选硐室筛分后,矸石进入矸石仓;西翼排矸路线是西翼 (如第二、第三、己15-31020)瓦斯治理巷的矸石经过西翼排矸巷直接进入三水平矸石仓。到达三水平矸石仓的矸石在经过170主运输皮带系统措施运到地面。

2.课题实施背景

平煤股份十二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素以煤质优良而著称。矿井主要开采己组煤,煤种为肥煤、焦煤、低灰、低硫、高热值,是优良的入洗原料煤,随着采掘工作面向下延伸,分布在一、二水平的主采面相继开采完毕,现在工作面全部分布在三水平的己14、己15、己16-17煤层。根据平煤集团瓦斯区域综合治理的需要,自2008年8月份开始进行保护层开采和高低抽巷释放瓦斯,从而造成煤质下降、运输压力增大、地面环境破坏等诸多问题,是十二矿前所未有的。

一方面,自2009年保护层开采和高低抽巷的掘进,对煤质的影响开始显现出来,以2009年保护层开采开始为界,入洗煤灰分前5年(2005-2009)年21.04-23.19%,至2020年(2010-2020)年36.06-43.53%,平均上升15-20个百分点,煤中之“味精”的美誉不复存在。

另一方面,环保压力增大,矿区矸石堆放成为矿区重大污染源,为彻底解决矿区矸石堆放对环境的影响,必须实施矸石减量化。

综上所述,为解决上述问题,实施矸石减量化已迫在眉睫。通过巷道设计优化、设备选型、矸石回填、源头控制、杜绝超掘超挖等措施,实现矸石不升井或少升井,既解决了环境问题,又节约了土地资源,达到绿色开采目的。

2.1确定矸石减量化目标

本着“减头减量化,存量零增长”的矸石管理要求,集团出台了《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煤矿矸石减量化处理指导意见》(中平〔2019〕228号)。根据集团要求,经过实施矸石减量化处理:到2020年底,实现矸石产生量在2019年底基础上减少15%。到2021年底,实现矸石产生量在2019年底基础上减少40%。到2022年底,实现矸石产生量在2019年底基础上减少50%的目标。

2.2十二矿矸石产量和矸石处理现状

2.2.1十二矿2020年矸石来源、产量情况

十二矿2020年计划开采保护层2个,分别为己14-31090采面和下保护层31040采面,共计开采495m,瓦斯治理工程2122m。其中保护层开采所产矸石量约24万吨,瓦斯治理工程产矸量约8万吨,合计产生矸石量32万吨。

2.2.2矸石处理现状

十二矿积极采取措施,对升井矸石进行有效合规处置,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2.2.1治理矿东矸石山

建立了1.1万m2的矸石转运场临时储矸大棚,对升井的矸石进行合规暂存,棚内设置有洒水降尘喷头、喷雾炮等抑尘设施,可以有效控制落矸、装车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在临时储矸棚门口建立洗车装置,严格运矸车辆冲洗、覆盖后出矿。对临时储矸棚周边的区域进行覆土绿化,绿化面积达到3万m2。

2.2.2.2实现综合利用

十二矿升井矸石与综合利用砖厂签订综合利用协议,所有升井矸石全部拉至砖厂做成砌块砖实现综合利用。

2.2.2.3绿化北山矸石堆放点

2017年完成绿化面积9500m2,2019年对剩余的部分除留有自由落矸区外,全部进行了覆土绿化和地面硬化,绿化面积达到7500 m2,硬化(铺设彩砖)面积4100 m2,另外对翻矸架进行了封闭,封闭面积300 m2,可以有效抑制粉尘飞扬。

2.3矸石减量的目的

2.3.1实现绿色开采目的

通过矸石减量课题的实施,使瓦斯治理巷道和保护层开采的渣煤经洗选硐室筛分后,筛上矸石直接充(回)填,一方面将减少井下运输系统的压力;另一方面减少了大量矸石排至地面后占用土地,不但有粉尘污染,而且若矸中有煤,堆积发热后产生SO2、CO2等对大气造成污染。最重要的是实现了矸石不升井,达到了绿色开采的目的。

2.3.2实现煤质增收目的

通过矸石减量实现煤质增收目的,2020年为了实现全年40%的煤质考核指标,通过采取矸石井下回填、优化巷道设计、设备选型、控制采面采高、掉(冒)顶、杜绝掘进工作面超掘超挖、严查违规排矸等措施,减少矸石产量,加大煤质增收、增加销售收入。

3.课题研究方向

坚持“以安全环保为前提,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理念,把《十二矿矸石源头减量方案》落到实处,把矸石减量融入到煤质管理工作中去,优化采面布置,优化系统设计,不断完善全岩掘进巷道排矸方式,实现煤矸分运,减少矸石产量,为提质增收创造条件,为净化矿区周边环境奠定基础。加大监督考核力度,严格考核兑现,确保各项制度措施执行到位,做到人人身上有责任,各个环节有保障,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矸石减量管理体系,力争完成矸石减量目标。

4.主要采取措施

4.1把矸石减量工作写进煤质管理办法中去

完善《十二矿煤炭质量管理办法》,使矸石减量作为降灰提质的重要手段。成立了以矿党委书记、矿长为组长的十二矿矸石减量领导小组,明确部门分工及责任,统一指挥协调矸石减量工作,研究解决相关问题。

落实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质量理念,就要把矸石减量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坚持从源头设计减少矸石量。采煤工作面设计前,应先进行矸石减量、经济效益论证。在满足矿井生产安全的前提下,考虑源头矸石减量,减少岩石巷道设计,合理设计巷道断面,从而提高煤质。

4.2 明确十二矿三年矸石减量规划指标

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关于煤矿矸石减量的管理要求,扎实开展矸石减量化处理的各项工作。结合十二矿目前的矸石生产状况,制定了《十二矿矸石减量化处理实施方案(2020年-2022年)》。

4.2.1 2020年计划

2020年,减少矸石产生量约7万吨,在2019年底基础上约减少15%。

(1)减少矸石产生量规划

①己15-31060进风巷低位瓦斯治理巷,计划施工457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8554吨。

②己14-31110进风巷,计划施工15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1404吨。

③己14-31220进风巷,计划施工63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11794吨。

④己14-31220回风巷,计划施工37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6926吨。

⑤己14-31110高抽巷,计划施工25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585吨。

⑥31040下保护层采高由1.8m优化为1.6m,计划开采370m,预计减少矸石23088吨。

⑦开拓工程根据计划调整施工,2020年暂不施工488m,预计减少矸石量17864吨。

综上,2020年预计减少矸石量共计69585吨,约为7万吨。

(2)矸石回填规划

2020年上半年由总办室组织,与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科研组进行合作,完成回填方案初步方案的设计、论证工作, 充分分析十二矿矸石回填的可行性与回填方案、设备选型等,确定回填总体规划方案。

2020年下半年,根据回填总体规划方案,开展巷道工程、设备设备配套等相关工程建设。

4.2.2 2021年计划

2021年,减少矸石产生量约6万吨,回填矸石量约12万吨,共计减量18万吨,在2019年底基础上约减少40%。

(1)减少矸石产生量规划

①31060下保护层回风巷,计划施工78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7301吨。

②己14-31110进风巷,计划施工928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8686吨。

③己14-31220进风巷,计划施工37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6926吨。

④己14-31220回风巷,计划施工63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11794吨。

⑤己14-31110高抽巷,计划施工50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1170吨。

⑥31040下保护层采高优化,计划开采343m,预计减少矸石21403吨。

综上,2020年预计减少矸石产生量共计57280吨,约为5.7万吨。

(2)矸石回填规划

2021年实施矸石回填,预计回填矸石量约1.8万吨。

4.2.3 2022年计划

2022年,减少矸石产生量6万吨,回填矸石量17万吨,共计减量23万吨,在2019年底基础上约减少50%。

(1)减少矸石产生量规划

①31060下保护层进风巷,计划施工80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7488吨。

②己15-31050里采面第一瓦斯治理巷,计划施工100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18720吨。

③31080下保护层进风巷,计划施工655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6131吨。

④己15-31050里采面第四瓦斯治理巷,计划施工130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24336吨。

⑤31080下保护层回风巷,计划施工80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7488吨。

综上,2022年预计减少矸石产生量共计64163吨,约为6.4万吨。

(2)矸石回填规划

2022年实施矸石回填,预计回填矸石量17万吨。

4.3从源头设计方面,减小岩石巷道断面

根据十二矿实际,在满足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对巷道断面进行优化设计,减小巷道断面。如在设计瓦斯治理巷道时,由原净宽×净高=4.6m×3.4m的矩形断面优化为净宽×净高=4.4m×3.2m的拱形断面。通过优化巷道设计断面、杜绝超掘超挖,2020年减少矸石产生量25044吨。

4.4巷道一次支护到位,减少扩修、维修量

改进支护方式,增加支护强度,提高巷道施工质量,争取巷道一次支护到位,减少巷道扩修、维修工作量。如三水平开拓巷道剩余下延工程施工时层位选择在己14顶板坚硬岩石里面,加强支护确保一次支护到位。

4.5优化采煤工作面设计,减少矸石量

新规划设计的采面按照“长走向、大采长、大储量”的原则进行设计,尽量减少区域瓦斯治理工程量。借鉴先进单位的采煤工艺,一次采全高,减少掘进巷道施工量,从而减少矸石量。

4.6 采煤工作面设计时避开较大的地质构造

根据地质情况,采煤工作面设计时合理避开较大的断层、褶区、薄煤带等地质构造。回采工作面根据受地质构造带影响程度,合理选取降低采高、跳眼等安全技术措施,减少矸石采出量。掘进工作面要严格按照设计断面施工,遇到构造带时,要加强顶板支护,杜绝顶板矸石冒落。

4.7 优先选择薄煤层综采设备

保护层工作面综采设备招标选型,优选采用采高范围控制更低的薄煤层综采设备。下保护层采面采用了ZY4000/10/20型液压支架,由设计采高2.0m,降低为1.7m。解决了多采岩石的问题。

4.8 积极组织矸石回填,减少矸石升井

矸石回填是减少矸石量的关键办法,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根据十二矿实际,生产采空区回填、现有巷道、废弃巷道等回填方式中,选取合适的充填方法,实现矸石不升井。2020年根据十二矿实际,选取了己14-31050上进风和己14-31040上进风进行了充填。其中:己14-31050上进风回填78m,回填量3144吨;己14-31040上进风回填474m,回填量11164吨;合计回填552m,回填矸石14308吨。

4.9 加强源头控制,控制采高,减少破岩量

己15采面根据煤厚情况沿顶、沿底回采,己16-17采面采高控制在2.0m以下,煤厚不足1.9m,采高控制在1.9m以下。上保护层工作面采高控制在2.0m;下保护层工作面控制在1.7m一下。掘进工作面严禁超掘超挖,超过设计尺寸0.2m,进行严厉处罚。

5.矸石减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5.1矸石减量的最大障碍

5.1.1保护层开采是矸石减量的最大障碍

以2020年为例,己14-31090采面及31040下保护层采面产矸量27万吨,占矿井矸石量的68.89%。现在还没有比开采保护层更好的治理瓦斯方案。只要开采保护层矸石就无法彻底减下来。

5.1.2瓦斯治理抽放巷道是矸石减量的第二大障碍

随着矿井采深增加瓦斯含量、瓦斯压力显著增加,开采保护层治理瓦斯需要施工必要的高、低位抽采巷道,产生不少矸石。以2020年为例,瓦斯治理巷道2122米,产生矸石6.3万吨,占矿井量的16.27%。

5.1.3开拓工程是矸石减量的第三大障碍

随着矿井的下延开掘工程(轨道、总回、运矸皮带、运煤皮带等)有增无减,每年至少需施工600~800m岩巷。产生矸石2.1吨,占矿井量的5.37%。

5.1.4随着环保形势严峻,矸石运输和处理难度增加

一是近几年矿区周边矸石砖厂由于环保要求纷纷关门或者外迁,造成矸石销路萎缩,远距离运输又成本较大,二是矸石带来的污染。矸石本身来自于井下,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在露天的状况下长期堆放对周围的环境有很大的影响。

5.2矸石回填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成本高问题,以巷道回填为例,回填一吨矸石成本达到70~80元;二是回填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由于没有先进的回填工艺,还是停留在用人工的方法进行回填。三是废旧巷道变形严重,回填量较小。四是废弃巷道由于存在瓦斯释放因素,安全管理难度较大,如己14-31040上进风回填时,多次出现瓦斯超标的现象。

6.经济效益分析

6.1矸石减量测算

以1-10月份矸石减量情况分析,己14-31050上进风巷和己14-31040上进风巷合计回填14308吨;设备选型、控制采高源头减量40933吨;优化巷道设计、杜绝超掘超挖25044吨,合计矸石减量80285吨。

6.2矸石减量前销售收入测算

原煤量为1597208吨(其中矸石量为80285吨),灰分为38.97%,对应售价为598.23元/吨(税后,下同)。销售收入为9.55亿元(598.23×1597208)。

6.3矸石减量后销售收入测算

1-10月销量1516923吨,灰分36.53%,售价642.08元/吨。销售收入9.74亿元(642.08*1516923)。

6.4矸石减量后提质增效测算

矸石减量后实现提质增收1900万元(9.74-9.55)。

6.5减少处理矸石的费用测算

如果矸石不减量进入流通环节的费用,洗选费用,环境生态修复费用共计903万元。其中减少流通费用27.52 元/吨,减少洗选费用 40元/吨,减少环保处理费用45元/吨。每吨矸石减少费用112.52元/吨。

其计算方法:(27.52+40+45)×80285=903万元

6.6矸石减量综合增收测算

其计算方法:1900+903=2803万元

6.7矸石减量净收益分析

根据核算,矸石回填月运行费用为133.52万元(含设备投入、折旧,人工工资,电费等)。那么净投资收益为:2803-133.52*10=1467.8万元。

综上所述,矸石减量直接净增加收入达到1467.8万元。

7.结论

《基于矿井矸石减量在煤质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科技项目在十二矿的成功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项目工程于2020年1月份进入正常工业性试验。1-10月通过利用废弃巷道回填矸石14308吨;设备选型、控制采高源头减量40933吨;优化巷道设计、杜绝超掘超挖25044吨;合计矸石减量80285吨。通过该科技项目的实施,对今后十二矿加强矸石源头控制,达到矸石不升井或少升井,实现绿色开采起到积极的推广作用,必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7.1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期周期内,合计矸石减量80285吨,净投资收益1467.8万元。

7.2社会效益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不再使80285吨矸石产生,以及不再混入煤中进入流通环节,将会大大降低流通成本和洗选成本,同时对提高洗煤厂的精煤产率,对减少洗选设备磨损率、延长洗选设备的使用寿命,都能起到积极的意义。

煤矿节能环保工作计划篇10

矿领导:

2020年企业管理科在矿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强化职能管理,深化内部挖潜,在材料管理、基建工程、节能环保、能源统计、绩效考核等方面均取得较好成绩。现将2010年来的工作及2011年的工作计划向矿领导作如下汇报:

一、2020年工作汇报

1、材料管理

(1)促进材料消耗规范合理计划工作先行

对各用料单位报来的下月度材料消耗计划进行认真汇总、核实,避免重报、漏报、错报。使物资计划的准确率、涵盖率、兑现率达95%以上,计划的领用率达到100%,临时计划控制在5%以下。及时上报临时计划,合理安排到货时间,并根据安全生产缓急,及时进货,确保生产用料。

(2)切实做好物资质检、验收工作

全面调查了解相关物资的价格、规格、质量等相关信息,对发现问题的物资,无论牵涉到哪个部门,哪个人,采取坚定的措施,该换的换,该退的退。一切为保障安全生产服务,一切以维护我矿的整体利益为标准,有效控制物资采购质量,实现安全生产。

(3)把好物资发放关

严格执行物资发放管理办法,从严从细,对各单位领用材料实行职能科室归口管理,实现批料、发料、用料三方协同作业,互相监督,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4)物资跟踪管理

为加强物资管理,明确领用、保管和使用环节的责任,制订了物资流向和使用跟踪管理办法,各单位对所领物资流向和使用实行登记管理,杜绝浪费、丢失等不合理使用现象,提高了物资使用效率。

(5)材料消耗管理

为加强企业材料消耗管理,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制定并严格执行材料消耗管理办法,把全矿材料消耗全部纳入管理考核范围,按照材料消耗过程和控制过程,对分管领导、职能部门、材料使用单位、材料直接使用的班组直至班属个人进行考核,有效地调动全矿干部职工节约降耗的积极性,截止到2010年11月份,全矿出库物资共6097.2295万元,较2009年同期(6960.2972万元)减少863.0676万元,下降14%。

2、基建工程管理

(1)合同管理

企业管理科负责全矿的基建等工程的合同的制订和监督执行,2010年签订各种合同共计19份,涉及金额近1500万元,是矿开支较多的一年。合同的制订关系到全矿的利益,责任重大而且敏感,因此在合同的制订过程中不敢有一丝的马虎大意,严格审核每一条约定,严格把握每一份细则,力争确保我方利益,不给对方任何可钻的空子。每一份合同都要求对方留取结算金额的10%作为质保金,质保期在双方商讨下尽可能的延长,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减少我方的维修费用。合同的签订更是慎之又慎,每一份合同的签订都是在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和预算预测的情况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签订,严格保证合同的合理合法性。并且每一份合同签订后都要在矿显要位置进行公示,要求全体员工进行监督检查。其中,职工周转房、生活污水处理过程等大型工程,按国家有关法律和规定要求,在相关建设和公正部门的监督下进行了公开的招投标,每一步都做到了合法合规,经得起任何考验。每一份合同签订后都及时分配到相关单位,保证合同的顺利执行,并及时存档,以备有关人员随时查询。

(2)工程验收及预结算

企业管理科是矿工程质量验收小组成员,对工程质量验收负有监督监管作用,并且负责全矿工程的预结算。工程验收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及矿有关规定,由矿基建工程验收小组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力争做到及时有序、实事求是、公正合理、不差毫厘。2010年全矿工程数量多而杂,工程验收出现了积压现象,而且出现许多工程几经反复施工以至无法断定勘验等情况,由于没有相关的施工联系书,验收小组的成员亦未亲临现场,在验收过程中出现异议和争议。这是需要改进之处,重新启用施工联系书,无论工程大小,都要以施工联系书为准,并且要求施工方严格按照联系书施工,以保施工的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跟踪管理和监督,只有深知现场具体情况,才能予以真实的量化验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现场的跟踪,以保证验收工作的真实可靠性。

作为井下工程质量标准化验收小组的成员,要进一步配合好其他相关科室,进一步搞好井下工程的质量标准化验收,多下井,多跟踪,多熟悉现场,以掌握工程进度,现场状况以及有关材料的使用情况。

工程的预结算是企业管理科重中之重的工作,牵扯到矿大量资金的投放,关乎全矿的利益,今年的预结算工作十分成功而且圆满,预算有度,决算合理。在决算过程中,严格按照定额管理办法科学合理的确定工程量,深入市场摸底,确保材料价格合理合情,力争为我方节省每一分钱。截止到2010年11月,累计审减工程款1778931.06元(部分工程结算进行中),为我矿成本节约做出巨大贡献。

(附表:2020年重大工程审结表)

2020年度各类工程审计结算情况汇总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审定日期

原报价

审定价

审减额

1

皮带栈桥改造

2010.04.28

255662.23

197994.87

57667.36

2

东院2#—6#楼室内改造

2010.05.26

439237.56

427996.36

11241.2

3

物料库拆除新建

2010.06.05

568946.53

456583.03

112363.5

4

水暖安装改造

2010.06.25

3538451.75

3059673.31

478778.44

5

有线电视工程

2010.05.15

235321.97

211041.53

24280.44

6

有线电视后期改造

2010.06.25

12142.97

9872.83

2270.14

7

男澡堂吊篮安装及室内改造

2010.07.06

3440580.71

2869438.99

571141.72

8

旧办公楼卫生间改造及洗衣房不锈钢制品

2010.10.26

330643.48

295099.01

35544.47

9

设备库及板房工程

2010.11.06

1118960.93

900201.98

218758.95

10

矿至充填站道路维修,堤坡混凝土路及围墙土建

2010.11.10

1530610.95

1263726.01

266884.94

合计

11470559.08

9691627.92

1778931.16

3、节能环保。

(1)清洁生产审核

我矿于今年1月份开始启动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我科室会同各相关单位参与组织了清洁生产的培训、考试、现场调查、协调各个科室上报相关数据和资料,提出了清洁生产方案20个,其中无/低费方案16个中/高费方案4个,并在山东国联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的指导下编写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已上报环保局等待上级领导和专家的审核。

(2)煤场喷雾降尘系统

我矿煤场采用高架皮带运输机将粉状煤运送到煤场露天堆放,从而导致扬尘的产生,造成现场粉尘浓度高、环境恶劣。为改善煤场环境以及保护工人身体健康,矿领导决定由企管科牵头对煤场进行喷雾降尘处理。我们首先对几家国内有一定声誉的环保设备公司进行了考察,要他们拿出了各自的设计方案以及报价,并对产品质量价格和可行性进行了认真的比较,最终选定有山东净化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进行施工,方案为在输煤皮带上部设高压喷枪,以污水处理站过滤后的中水,利用高压喷枪旋转3600分别向皮带两侧约40m的宽度范围进行喷淋降尘,此外利用原有水泵和管道作为盲区喷嘴喷淋继续使用。

(3)污水处理站的升级改造

根据邹城市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指挥部办公室《 关于转发济宁市工业污染防治项目考核方案》的通知,我矿被列入《济宁市2010年水污染防治迎检工作方案》的重点项目。参照考核方案具体标准自查,生活污水处理不达标,回水利用率低。根据我矿实际,特作2000m3/D生活污水处理设计方案,并使处理水满足回用水水质要求。现土建已经开始施工,设备也正在考察之中。

4、工业生产统计和能源消费统计工作

(1)工业生产统计

产量数据分别上报,向煤炭工业局上报调整产量,向统计局上报实际产量。按照煤炭行业有关规定,每月产量浮动范围上下不能超过10%,生产技术科每月对上报产量都做了调整,60万吨核定产量平均分配到每个月5万吨,技术科每月调整产量4.5—5.5万吨,我们均按此上报。截至10月份,上报煤炭工业局产量506143吨,上报统计局产量513163吨。其他指标均按实际发生上报,掘进进尺:6811.4米,掘进工效0.13米/工,回采工效4.06吨/工,原煤生产全员工效 1.43吨/工,销售价格累计602.69元/吨,销售量513145吨,销售收入30926.5万元,产销基本平衡。

(2)能源消费统计

在矿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上半年我们顺利通过了地方政府、节能办和统计局关于节能减排的联合检查,年终节能降耗及“十一五”节能责任目标检查考核工作将在12月上旬开始。

2010年1—10月共消耗各种能源折标准煤2714.42吨,其中消耗原煤1313吨,折标准煤1313*0.7143=937.88吨标煤,消耗柴油225.28吨,折标准煤225.28*1.4571=328.25吨标煤,消耗电力1178.43万千瓦时,折标准煤1178.43*1.229=1448.29吨标煤。

1—10月综合能耗总量为:937.88+328.25+1448.29=2714.42吨标煤。

1—10月原煤产量513163吨,1—10月能耗消耗总量为2714.42吨标煤,电力消耗总量为1178.43万千瓦时。

故企业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为:2714.42÷513163*1000=5.29千克标准煤/吨

根据2010年节能目标责任书要求:按照单位能耗计算,完成节能量0.041万吨标准煤(比2008年),分摊到1—10月为342吨标准煤。2008年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6.01千克标准煤/吨,计算1—10月节能量为(5.29-6.01)*51.3163/1000=-0.0369万吨标准煤(负为节能,正为超能),节能369吨标准煤。超额完成节能目标,预计全年可以完成节能目标,而且在完成节能目标的基础上积极地为我矿争取能够得到的荣誉。

5、绩效考核

自9月份起,在矿试行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已历时三个月,虽然只限于机关后勤,但从整体上看,绩效考核制度在加强各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工作责任,工作质量,文明卫生,组织、劳动纪律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加强绩效考核在具体工作和中的促进鞭策作用,在综合考量各种具体情况后,下达了绩效考核补充规定,要求各单位制定本单位相关考核细则并严格考核,相关人员的工作作风和面貌焕然一新,绩效考核效果更加明显。

二、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受国内通胀影响,我矿成本控制压力进一步加大,在生产能力不能有效增加的情况下,只有向管理要效益。我科一定进一步强化职能,深入挖掘内部潜力,做好各项工作,向矿领导及全矿职工交一份合格的答卷。现就2011年度的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1、制定更加严格的材料管理办法,对全矿所有入矿物资进行全覆盖考核,在2010年的材料控制的基础上再下降10%。

2、结合2010年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工作目标:本着节约降耗,增加企业效益的思想,根据各单位现场生产生产、用料进度,超前规划,与各工区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我矿物资管理制度的优势。 以满足生产一线需要为中心,全面加强服务意识。2010年度将推行优质服务承诺,为生产一线着想,尽力降低各类管理环节的漏洞,完善物资管理体系,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建立高效、节约型企业。

3、随着明年矿井延伸、设备老化、地质条件变化等不可控因素影响,结合工作实际合理制定2011年材料消耗管理办法,加大力度监督检查区队内部材料消耗考核办法的制定及执行情况,

4、2011年度将严抓反浪费工作,抓反浪费典型,成立“反浪费检查小组”,制定行之有效的反浪费制度,提高干部职工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节约意识。

5、为杜绝材料消耗过程出现漏洞,严格认真审核物资的使用范围,控制生产用料,减少非生产用料。切实做好对各单位领用物资从计划、审批、发放、使用、库存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工作,现场落实使用去向,建立健全各类物资管理台帐,提高物资使用效率。

6、制订回收物资奖罚制度,合理安排调换闲置、废旧物资,避免重复投入。每年对全矿各工区展开物资清查工作,对回收废旧、闲置物品要组织有关单位进行改造、维修,提高物资再利用价值。

7、加强与关系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工作。明年通货膨胀压力巨大,直接影响我矿生产成本增加,协调供应科和审计科做好物质供应价格审计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成本。

8、同时组织宣传科利用广播、宣传栏、矿报等多样化的宣传载体向全体员工大力宣传节约理念,提高职工对节能降耗工作的认识,增强职工参与节能降耗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讲节约反浪费的浓厚氛围。

9、加大对于节能减排方面的关注力度。由能源消费统计延伸的“节能减排”工作,在全社会来说,从中央到地方,从地方到县市,从县市到企业和镇街,政府层面已经紧张到完不成目标任务者“提帽来见”的程度,政策和制度也都制定了不,此项工作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我矿也已经引起重视。“十一五”即将结束,目前新闻媒体所关注披露的首先是国内生产总值,其次就是节能减排,可见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性已经非同一般。

10、绩效考核方面。我们也要看到试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些部门不能正确理解绩效考核的意义,不能正确发挥出绩效考核制度在日常管理中的作用,不把绩效考核制度当成一种管理方法,而是为完成任务而考核,敷衍了事,完全失去了考核的效能。针对这一点,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监督和引导,使其充分认识绩效考核的意义和作用,充分发挥出绩效考核的激励奖惩和监督管理作用,以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状态、工作效能和业务水平。

11、制定外委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严格按文件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