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生态位理论研究

时间:2022-05-16 02:36:49

知识管理生态位理论研究

1引言

持续竞争优势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基础,因此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分析日益成为企业制定未来竞争战略的主要依据之一【5-6】。通过实施知识管理,可有效提升组织知识创新能力,积累独特性的核心知识,创造一种隔离机制限制其他竞争性企业对竞争优势的侵蚀,使本组织的竞争优势得以持续【7】。然而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国内外对知识管理与可持续竞争优势之间关系的专门研究还很少,如何通过实施知识管理实现企业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至今尚未得以清晰的揭示。因此,研究知识管理与可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作用机理,无论对完善知识管理理论体系还是指导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企业知识管理生态位的内涵

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生态位思想逐渐向经济管理领域渗透融合,把生态位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趋势。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中研究物体之间的竞争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等问题的重要范畴【8】。企业间相互关系的本质是企业生态位的相互关系,体现企业的生存状态及竞争地位。Baum【9】认为企业生态位是企业在资源需求和发展能力方面的特性,是企业与环境互动匹配后所处的状态;颜爱民【11】界定企业生态位包括态和势两方面:“态”指企业的状态,是企业过去创建、发展过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积累的资源控制及其它无形影响力之和,“势”指企业对环境的现实和潜在影响能力,它决定企业的未来走向;万伦来【11】认为生态位体现了组织的生存、发展、竞争能力,用“态”表示生存维,“态”和“势”的界面表示发展维,“势”表示竞争维。薛晓芳【12】将知识生态位划分为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合作能力和竞争能力等四个维度。参考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将知识管理生态位界定为:组织以一定的知识基础、资源基础为支撑,通过组织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共享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而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活动。其中知识资源基础反映的是知识管理生态位的“态”属性,描述企业内部知识积累的程度和技术基础设施的完整性,是企业有效开展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能力反映的是知识管理生态位的“势”属性,描述企业通过有效的评估、使用和配置知识资源而形成的知识管理能力。

(1)知识资源基础。知识资源基础体现在扩大知识存量、更新技术资源基础设施和完善组织环境三个方面。具备充分的知识资源是进行知识管理的前提条件,通过内部积累和与外部知识源的合作是扩大知识存量的有效途径。完善网络数据基础平台、系统功能程序平台、组织业务管理平台,升级组织的技术基础设施是实施知识管理的保障。设计良好的政策、管理、激励系统及部门分工等,形成促使员工高度参与的企业文化是推动知识管理的重要因素。

(2)知识管理能力。知识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知识获取、共享、应用和创新等四个方面能力的增强和提升。知识获取能力体现在组织员工通过智能检索,多途径、多模式、多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知识共享能力既包括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共享知识的能力,也包括与供应商、客户、战略联盟成员之间共享知识的能力。知识应用能力是指组织员工对获取、吸收的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应用到工作流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创新能力是组织创造竞争优势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通过整合内外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以提升整个组织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3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分析

对于企业如何获得竞争优势特别是可持续竞争优势,有着不同的理论解释,其中产业结构学派和资源基础学派影响较大。以Porter【13】为代表的产业结构学派坚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外生性,尤其强调市场结构不完全性的决定作用。但学者Lippman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内企业长期利润率的分散程度比产业间的分散程度要大得多,这说明企业表现为超额利润的竞争优势并非来自外部市场力量,而是来自企业自身的某种因素。于是出现了以Bar⁃ney【14】和Teece【15】为代表的资源基础学派,该学派坚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内生性,提出异质性资源和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真正基础。资源基础学派尽管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但是经过众多学者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已在以下方面达成共识,即: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长期积累的异质性资源和能力,现有和潜在的竞争者在短期内无法形成,有些资源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形成,并与其他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甚至不可分离,因此难以模仿,从而形成可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因此,本文认为,可持续竞争优势是企业因其独特的资源、知识和技能而在市场上持续获得高于平均盈利水平的市场表现。可持续竞争优势并不是特指或局限于企业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某种优势,而是指在动态环境下企业能够适应组织系统的演化,持续突破优势发展中的均衡态,并能够适时地实施相应的创造高度顾客价值的战略,而其他任何现有和潜在竞争者都无法同时成功的实施这些战略,而且也缺乏进行模仿或复制这些战略所带来的全部收益,就可以认为该企业具有可持续竞争优势。该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①价值创造能力。通过持续获得高于市场平均盈利水平的表现为股东和客户创造现实和潜在的价值。②构筑模仿障碍的能力。构筑竞争优势的隔离机制是企业长期保持核心竞争优势的基础,企业因其异质性资源和能力形成高度专业化和差异化,增加了模仿的复杂性和障碍。③持续创新能力。主要体现了在动态环境下企业竞争优势的可扩展性,而且创新的速度要快于或者同步于技术和市场环境变化的速度。

4知识管理生态位与可持续竞争

优势的内在关系模型当知识要素从其他生产要素中独立出来,并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时,企业的竞争优势本质上就体现为企业的知识竞争优势。知识竞争优势来源于知识资源基础的积累和知识管理能力两个维度。知识资源基础是从知识和资源支撑的实体性角度来说明企业知识、技术与技能的独特性和价值性;知识管理能力是从知识的过程性方面显示企业转移、共享、应用和创新知识从而使其物化成能为客户提供特定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两者的协调匹配和有机统一才有可能成为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4.1知识管理生态位中“态”与“势”的关系

企业实行知识管理首先要了解自己现有的知识状况,建立知识库并对其进行维护更新以扩大知识存量,知识存量的增加来源于两个方面:挖掘内部知识的潜能和获取外部知识的合作。知识存量的扩大使知识产生作用的范围增大,而在内外部知识转化为知识存量的过程中,知识共享和创新能力发挥着关键作用。技术资源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支撑平台和物质载体。主要由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网络以及共享的技术平台和数据库等组成。良好的技术基础设施能在各个层面上与知识管理过程有机结合,形成开放式的体系结构和知识管理能力。包含了流程、组织结构、培训教育和激励在内的管理体系,是实施知识管理的组织载体,如果组织管理体系与知识管理的精神相违背,即使具备充分的知识资源和较强的技术条件,也难以有效的推进知识管理。因此,组织内尊重知识、鼓励知识共享的环境氛围,员工团队精神、企业荣誉感和职业道德等有利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也是有效推动知识管理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从生态位理论的角度可以看出,反映“态”属性的知识管理基础平台和反映“势”属性的知识管理能力是相互依存并相互促进的。它们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①知识管理基础平台是知识管理能力形成的前提和载体。只有拥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技术基础设施,并且具备良好的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后,才有可能形成知识管理能力。没有知识储备和技术基础设施的支撑,知识管理能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②知识管理能力对知识体系的快速更新和技术基础设施的高效利用又起着促进作用。知识管理能力越强,组织知识沉淀和扩散的速度越快,技术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越高;反之,知识管理能力越弱,获得的知识越有限,技术基础设施的功能就越难以发挥。

4.2知识管理生态位对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作用路径

在企业已有知识转化为企业价值的过程中,隐性知识显性化和显性知识内部化尤为重要,只有当隐性知识显性化,继而显性知识内部化之后,即组织将从内外部所获取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存量的时候,才能为组织成员所共享并运用这些知识到实际工作中去,知识才能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但是知识具有相对不易流动和“粘滞性”的特点,在知识扩散过程中很容易形成粘滞知识,使知识得不到充分的转移和共享,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不断提高组织的知识管理能力,完善企业所建立的组织记忆系统和传播网络等基础设施,才能使组织通过学习所吸收、积累的知识在组织成员间得到有效的激活和使用,使组织知识存量增加,知识产生作用的范围扩大,从而实现持续不断的为客户创造新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当已有的知识存量为客户提供了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那么这种价值创造能力随着增量知识的产生得以保持和增强,从而也使得企业的竞争优势得以持续或扩大。熊彼特认为,任何市场中都存在相对静止的阶段,此时具有优势产品、技术或组织能力的企业将获得正利润。当旧的优势源泉被破坏并代之以新源泉时,这种相对静止阶段将由于基础性“冲击”或“不连续”而发生中断。只有利用冲击创造机会,在下一个相对静止的时期继续获得正利润,才能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即企业应该在前一个竞争优势开始衰退之前,就着手构建另一个新的竞争优势,这就要求企业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企业的创新过程开始于解决问题的新思想的出现,这种新思想往往来自于创新人员以外的信息或知识交流带来的启示,企业通过知识获取和辨识机制的筛选后,形成分类知识沉淀于组织之中,进而创新人员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获得来自于企业知识库的知识,并通过自身的选择、吸收与集成,有意识地寻找将新思想转化为创新目标的途径,在与创新团队成员经过思想、智慧的碰撞达成共识后,将新知识成功用于解决创新中遇到的问题,至此完成了整个创新过程。创新成果通过知识管理机制沉淀于组织之中,强化了知识创新能力。随着创新过程的反复,基于技术基础平台和知识管理能力的持续创新能力就可为企业构建起相互连接或继起的持续竞争优势。企业知识基础论认为企业的知识积累是企业获取超额收益和维持竞争优势的源泉,知识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赚取“李嘉图租金”和“张伯伦租金”,而且还可以通过不断知识创新,为企业创造出“熊彼特租金”。但是该观点依赖于一个关键的假设,即企业能够保护它的知识不被盗用或者被竞争者所模仿,显然积累具有难以模仿和排他性的知识就成为赚取租金、维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而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则可以创造一种隔离机制和较高的模仿壁垒以限制其他竞争性企业对竞争优势的侵蚀。知识管理能力形成的过程通常涉及到核心知识、信息技术基础、管理方法和组织成员洞察力的高度集成,促使个人和团队的隐性知识得以群化,使组织整体思维变得越来越默契,从而形成组织独特的知识结构体系。这种知识结构体系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和过程的复杂性增加了“原因模糊(causalambiguity)”,形成一种有效地隔离机制来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不被竞争对手模仿或盗用,从而使组织的竞争优势得以持续。

5结语

可持续竞争优势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基础,如何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制定战略的主要依据之一。知识管理被认为是企业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此,本文基于生态位理论,提出了知识管理与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内在逻辑关系模型。首先,从生态位理论的角度,对反映“态”属性的知识管理基础平台和反映“势”属性的知识管理能力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进而详细阐述了知识管理对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一方面通过知识管理可以使组织的知识存量增大,知识产生作用的范围扩大,从而增强组织的价值创造能力,实现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知识管理可以提升组织的持续创新能力,在一个竞争优势尚未衰退之前,创造出另一个新的竞争优势,实现竞争优势的连续性;另外,通过实施知识管理更容易使组织形成独特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从而创造一种隔离机制来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不被竞争对手模仿或盗用,实现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本文通过厘清知识管理与可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揭示了知识管理对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指导企业通过知识管理实现持续成长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作者:李正锋叶金福蔡建峰工作单位: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