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现状与策略

时间:2022-11-02 09:45:02

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现状与策略

[摘要]目前高校模式仍是医护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护理人员获得较高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高校为护理专业设置相关实验室,以确保高校能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实践能力提供条件。实验室管理是确保实验室能正常使用的必要手段,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存在问题,使实验室正常使用受到影响,这不仅不利于高校医护人才的培养,同时还会造成高校教学资源地浪费,因此如何有效、合理对实验室进行管理得到高校相关领导的关注。该文通过对目前实验室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解决策略,旨在为提高护理实验室使用效率提供依据

[关键词]现状;管理;实验室;应对策略

近些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文化程度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医疗卫生方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同时对医护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的发展造成市场需求变化,传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无法适用现今社会,因此医护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变[1]。高校不仅仅需要注重护理人才理论知识的培养,同时还应重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医护人才综合能力以满足现今市场需求,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护理实验室是护理相关人才在校内开展实践的场所,其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实验室学生能规范、熟练掌握医疗方面各种操作技能,从而避免其在今后工作中出现较大问题[2]。

1护理实验室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①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实验室管理责任制度不够完善,导致管理人员对自身责任认识不清,在设备管理等工作中出现较多问题,且无法主动承担相应责任,在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最终造成严重损失。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部分学生在开展实验操作时,不注重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操作,或在实验结束后未按规定对实验室内器皿及实验台进行清理,导致实验室环境受到污染,轻者造成高校教学资料浪费,致使设备出现损坏,严重着可引发安全问题,危及学生、教师等相关人员生命安全。②管理人员无专业管理、设备维修经验,当实验室内设备出现故障时未能及时发现,也无法对设备给予必要、有效的检查、修理及处理。无法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室内出现的错误操作,无法及时指出并给予相应操作指导。其次管理人员素质不一,在一定程度上给管理队伍思想稳定造成了影响,继而使整体工作效率降低,同时高校对实验室管理的不重视导致管理人员在校内福利待遇明显低于其他授课教师等,导致管理者职业认同感低,在工作上无法全身心投入激情与努力[3]。③管理模式较为陈旧,虽然近几年高校教育、实验室均得到发展,然而高校在对实验室管理时未做到与时俱进,仍采用陈旧的管理模式,未根据实际情况对自身工作模式不断调整,如在文件归档、设备登记、实验排课等方面均还是以人工操作为主,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手段仍未被广泛应用到实验室管理中,导致护理实验室管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较低。④设备数量与质量不足,受多种因素影响高校对护理实验室内设备难以及时更新、维护,造成部分设备出现老旧状态无法使用。同时由于近几年社会对医护人员的需求增加,导致高校对医护学生扩招,导致相关专业学生数量上升,为确保每名学生在实验室内都能亲自动手进行实践,实验室设备数量需根据专业学生数量给予增加。但部分高校对此未重视,造成校内虽设有护理实验室,但相关实验设备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不仅给教师实践授课增加难度,同时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4]。

2应对策略

2.1建立新的管理制度。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完善实验室一系列规章制度:学生守则、实验室应急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守则、安全防护制度等通过建立规范化管理制度,使今后护理实践教学中有规章制度依据,从而促进实践教学能顺利有序进行,有效避免实验室安全隐患发生[5]。2.2提升管理队伍素质。实验室管理人员在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早期由于院校对管理者重视度不够,管理人员素质不一,不仅给实验室建设、管理造成不利,还会影响管理制度执行效果,因此为提高实验室管理效果,高校需要加大对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从而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继而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6]。高校可为实验室管理人员提供进修、培训机会,使管理人员的能力能满足实验室需求,并在培训、进修后对其进行考核,只有在考核通过后才能上岗。通过培训提升实验室人员思想上的认知,明确自身责任,要求其不断丰富、更新自身知识,鼓励管理人员学习其他院校护理实验室先进的管理方法、理念,并结合学校情况参与实验室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高校应当提升管理人员待遇,予以关怀,让管理人员能感受到学校的认同与尊重,从而提升其工作激情,愿意投入更多努力在工作中,同时高校还应针对管理人员工作情况制定奖惩机制,对于负责认真者予以适当奖励,若管理人员工作无责任心、失误较多就给予相应惩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责任意识。2.3加强设备管理工作。高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在实验室管理中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从而使实验室管理工作逐渐由早期人工操作转变为信息化、数字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管理者工作质量、效率,将文件归档、设备登记、实验排课等内容制成电子档,不仅便于相关信息完整保存,同时还利于后期信息查询、管理。为确保实验室内设备数量、质量能够满足课堂教学需求,管理人员需定期对设备行维护与检查,同时在实验课前再次对仪器、设备等进行检测,对出现损坏的设备及时做好上报、维修等工作。实验课结束后,由管理人员将实验杂物清理,检查实验室内设备状态,并给予相应记录,按规定完成设备回收与发放等工作交接,做好全面记录。2.4加强实验室管理宣传。医护专业学生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学习时,由于对实验室内环境、仪器操作不熟悉,或不爱护器械物品、模型等,给实验室管理造成不利影响,故高校因针对学生在护理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验课前由管理人员对学生全面介绍实验室环境、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相关仪表着装等方面要求,在实验课中由管理人员监督学生实验操作工作,对错误、不规范操作及时给予指出,促学生能规范化使用仪器设备,对于故意破坏仪器、设备,上报学校根据严重程度给予相关处罚。

[参考文献]

[1]黄坤,李彦启.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280-283.

[2]李旭伟,郑倩,唐建平,等.数字化医学机能实验室的建设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488-3490.

[3]孙瑜嬬,李涛.中医类院校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及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3):1819-1820.

[4]王鸿梅.医学院校实验室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相关问题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4,17(1):62-64.

[5]段斯亮,于声.某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认知情况调查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4):515,522.

[6]李蓉.“学生自我管理”的开放式护理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J].河北中医,2013,35(7):1073-1074.

作者:刘海英 王波 单位: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