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农村公共管理实践与困境

时间:2022-11-01 02:57:11

扶贫开发农村公共管理实践与困境

【摘要】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且有针对性地展开扶贫开发行动,但是在新时代中,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形式依然严峻,使得农村公共管理面临着一定的困境。本文将对扶贫开发中的农村公共管理的实践与困境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公共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扶贫开发;农村;公共管理;困境;实践

扶贫开发中的农村公共管理所包含的范围较为广泛,涉及到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安全、科技文化等方面。在公共管理工作实践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困境,影响了扶贫开发工作。面对公共管理工作的困境,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以促进公共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一、扶贫开发中的农村公共管理困境

1、主体层面的困境。第一,部门整合方面。由于扶贫开发中的农村收入较为单一,开发项目实施主要依靠的是中央及升级的支持,政府放权步伐较为缓慢,审批层级较多,使得部门整合难度过大,不仅影响了扶贫行动的顺利展开,同时也对公共管理的效率产生负面影响。第二,人员配置方面。一些地方领导不重视扶贫开发中的公共管理工作,对相应的扶贫任务的实施、资金的使用、各环节的管理、职责的承担都抱着松懈的态度,机构配置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不仅浪费资源,同时也影响了公共管理工作。2、管理内容的困境。第一,过分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我国提倡扶贫开发注重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以及政治建设等方面统筹发展,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地区都走了样,基本都是用来修建道路、治理农村脏乱差的生活环境,导致资金不能够有效利用,同时也让公共管理工作出现了混乱、无从下手的状态。第二,过分注重“政绩化”。在扶贫开发项目中,很多政府都想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总是将扶贫开发用在交通较好、基础相对较好的地区,而一些偏远闭塞的地区却很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政策,导致一个地区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使得公共管理工作出现了更大的偏差,失去了原本存在的意义。3、管理对象的困境。第一,客观条件下的农村公共管理。以扶贫资金的使用为例,扶贫资金与贫困人口之间的比例并不协调,扶贫对象的标准出现了偏差,导致“多维度指向扶贫对象”成为了一纸空谈,扶贫也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由此可见,客观条件下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开展并不理想,导致公共管理工作出现了整体性的偏差。第二,主观条件下的农村公共管理。在扶贫相关惠民政策中,很多项目都是在农民可以承担的范围内展开的,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于每年交的费用较少,且惠民效果明显,因此,在该项扶贫政策中的公共管理工作执行效果非常好。但是一些项目较大、需要农民自筹资金的扶贫项目很难进行,如:修建沼气池项目、修建安居房项目、修建牲畜圈项目等,由于农民无法积极配合,因此,管理效果十分低下。4、管理目标考核的困境。第一,管理目标不明确。各层级目标复杂且不具体,下达不及时、无法得到管理团队的认可等情况是当下公共管理工作的现状,导致管理工作松散、怠慢、混乱的现象。第二,公共管理部门上级没有对下级进行充分授权,导致下级无礼之刑。第三,缺乏控制和监督手段,若是出现管理偏差,则会导致结果无法及时传达,影响管理效率。第四,缺乏量化考核。同层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缺乏,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管理工作得过且过。

二、扶贫开发中的农村公共管理实践创新

面对上述扶贫开发过程中农村公共管理的困境,需要采取适当的实践措施予以解决,相关单位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建议: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公共管理价值导向。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公共管理价值导向,需要各级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领头人”,发挥真正的管理职能。第一,在扶贫开发的过程中,基层政府不仅要贯彻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也要树立终身服务的理念,提高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和效果,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将精力从单纯地注重经济发展转向全方位注重经济、文化、生态、社会以及政治的发展,不断强化公共部门的服务意识。第二,在对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公益性较强的公共服务项目,政府应当要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一味地将其推向市场化,如公共医疗卫生。而对于一些市场可以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政府应当要加强监督,保证能够满足公众对基本公共项目及服务的需求,如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提高公共管理的整体效率。2、完善动员机制,强化农村公共管理资源整合。第一,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大资源的整合力度能够让公共服务“更上一层楼”。完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通过“参与式”的方式来聚集各部门的资源,政府作为主导力量,在整合各部门之间资源的同时加快对公共管理的宏观调控和掌握,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让各个部门联合起来共同为扶贫工作做出贡献。第二,建立扶贫资源动员长效机制。在编制扶贫措施的时候,应当要考虑我我国相关宏观发展战略及政策,同时也要关注贫困群体的基本特征,站在中间且中立的角度来进行全面管理。此外,建立长效受益机制,大力支持和倡导密集型产业向贫困农村地区转移,在最大限度整合部门资源的过程中重视农民主体的参与作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3、完善扶贫政策执行机制,提升公共管理的实践效果。第一,建立基层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一方面,建立全面开扶贫开发机构,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扶贫开发队伍中,避免“小马拉大车”的情况发生,同时也充实公共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提高其综合素质,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同时也让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化。另一方面,为了加强公共管理的实际效率,需要对管理机构进行规范,捋顺不同层级的权责,严格控制部门承担的人物,涉及到跨部门的时间,需要有主办部门进行协调和管理,对整个公共管理事物进行全流程管理。第二,强化监督和管理工作。首先,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从根本上实现监督机构的独立监督权,让扶贫开发中的公共管理工作更加透明化、公正化,避免暗箱操作的现象出现。其次,建立全民监督机制,扶贫开发工作与农民息息相关,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全民监督,并鼓励新闻敏体进行监督,及时纠正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及相应的管理工作所出现的偏差。最后,注重过程监督,特别是对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过程进行监督,避免资金使用不当,为扶贫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阻碍了公共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4、完善扶贫考核机制,加强公共管理全过程的监控。第一,建立以绩效评估为主的扶贫责任制度,将各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量化,并对扶贫工作进行精准化管理,或是进行分期管理,在限制时间节点的同时对具体扶贫和管理工作进行考核。第二,建立奖惩机制,对相关公共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人员采取适当的奖惩机制,进行物质或是精神方面的奖励。对于出现违反纪律、严重错误的行为,给予相应惩罚。第三,积极探索扶贫考核机制,引导扶贫开发中的地区领导班子将重点工作放在扶贫开发和公共管理上,并根据《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文件中相关内容来完善自身工作,为扶贫开发及相应的公共管理工作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扶贫开发是我国经济进步的必经之路,对于扶贫开发中的农村来说,扶贫政策科学合理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公共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是非常重要的。各级政府部门应当要及时意识到农村公共管理工作所处的困境,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公共管理问题,促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全面发展,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好的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撒招领.扶贫开发中的农村公共管理实践与困境[D].云南财经大学,2017

[2]刘杰.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困境与出路[J].知音励志,2016(16)

[3]李思逸.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困境与出路探索[J].科技展望,2016(23)

[4]杨娜,罗文宝.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的困境与出路研究[J].现代商业,2016(16)

作者:袁朝 单位:中共巫溪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