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企业成本管理研讨论文

时间:2022-05-09 05:28:00

文化企业成本管理研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出版社应建构有效的出版成本管理体系;什么是有效的出版企业成本管理;如何建构有效的出版成本管理体系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市场经济中,企业追求的首要目标是经济效益、中国出版企业从严格意义上说没有完全市场化、国外早在20世纪的80年代就逐步兴起许多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迫使出版企业的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效的成本管理贯穿出版流程的全过程、有效的成本管理是出版管理的根本、设置专职的出版成本管理机构和人员,直至走向全员成本管理、规划和实施科学的高效率的出版成本管理运行程序、目标成本对出版各流程相关责任人的各项设计起决定性作用、成本专职管理机构应实施一系列成本最终核算的措施和手段等,具体请详见。

市场经济中,企业追求的首要目标是经济效益。面对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利润空间的不断被压缩,为了提高竞争力,增加企业的利润水平,很多企业不得不削减各项开支,加强各项预决算和投入产出比的分析工作,寻求支出和经济效益的最佳配置。出版企业作为一个文化企业,同样具有商业特性和经济利益的追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有效的成本管理是提高出版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一、出版社应建构有效的出版成本管理体系

中国出版企业从严格意义上说没有完全市场化,图书文化市场被审批制度下的国有出版企业所垄断;出版运行机制受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出版社竞争实力的增强。与其他行业的企业相比,出版企业成本管理的意识相对淡薄,成本管理还只停留在成本核算的初级阶段,即将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排版费、印刷费、编校费及管理费等各项费用按照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简单的汇总,即使有的出版社逐步认识到成本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成本管理也才刚刚起步,同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误区。比如,成本管理注重出版后的汇总,忽视出版前的控制和设计;注重具体图书成本的核算,忽视整体性、全程性、系统性的规划和预测;成本管理还只集中在财务及生产部门,缺乏全员成本管理的观念等等。

其实,针对成本管理模式的误区,国外早在20世纪的80年代就逐步兴起许多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这其中就以西方的作业成本法和日本的目标成本法为主要代表。前者的主要特点是溯本求源,从成本产生的源头出发,分析成本产生的所有原因,从生产制造过程的产品生产成本向产品销售过程的产品价值实现成本拓宽,并形成了相关成本决策法;后者的主要特点是目标成本先于产品设计,目标成本是产品全生产过程成本确定及未来市场目标确定的基础。这两种成本管理模式的思路虽然正好相反,但对国内企业特别是成本管理意识比较薄弱的出版企业很有借鉴作用。

随着文化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和出版行业内部竞争的日益激烈,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国外一些出版企业的逐步介入,迫使出版企业的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应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建立企业内部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控制制度,实施以争取和保持企业竞争力为中心的有效的成本管理。

二、什么是有效的出版企业成本管理

1.有效的成本管理贯穿出版流程的全过程

从选题策划、组稿到请作者撰稿,请专家审稿,从责任编辑的初审到出版社的复审和终审,从排版、印刷到图书的宣传、销售以及维护和修订,出版流程的每一步都会对图书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敏锐而富有创意的选题策划、高效而独特的编排、先进而精美的印刷、实际而细致的工价成本的核算、顺畅而成熟的销售渠道以及规范、守信的出版合同等等,都会直接降低成本,给出版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利润。相反,则会增加成本,降低效益。譬如,令出版业感到困惑的销售回款的萎缩、销售码洋增长的缓慢甚至下降,究其主要原因则是经营成本中建立和维护多元、分散和无序的销售渠道的成本过大,而较少根据图书和读者群的特点建立特殊的销售渠道,并对市场进行细分。

2.有效的成本管理是出版管理的根本

发展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管理是发展的依据和保障,而其中有效的成本管理则是根本。出版企业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沿袭计划经济时代旧的管理模式必然受到现代管理体制的挑战和冲击,为保证出版经营的不偏离市场目标,必须进行严格的内部管理,而内部管理的根本是建立以有效的成本管理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出版资源进行调整和重新配置,最终以最小的投入换来最大的收益。

有效的成本管理应包括三个层次:1.变革出版企业成本管理观念,培养成本管理意识;2.建立有效的出版成本管理体系;3.根据科学的成本结构,确定经营策略,保持较高的赢利水平和竞争实力。建立有效的出版成本管理体系是重点。

三、如何建构有效的出版成本管理体系

有效的出版成本管理体系应包括:出版成本管理的专职组织机构、出版成本管理的程序和过程及与出版成本管理相关的一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及信息资源等)三个方面。其中成本管理的具体程序和过程是工作重点,包括:出版资源成本管理(作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生产资源成本管理(排版、印刷的管理和控制)——销售成本管理(销售渠道和细分市场的建设和维护)——成本核算管理(提供有效的预测、决策和准确的核算结果)。出版社该如何建构这样有效的出版成本管理体系呢?

1.设置专职的出版成本管理机构和人员,直至走向全员成本管理

在成本管理的初期,企业成本管理意识还未真正获得全面的认可和理解,成本管理体系不够全面和成熟,企业可以设置专门的职能部门,对各部门的消耗和可能发生的预计消耗进行设计和核算,并将相关数据提供给各职能部门和社领导,作为制定和设计经营规模、策略的依据。例如在日本,各公司负责设计和核算成本的责任人对生产各流程有充分的了解,他们具有专家的眼光,并具有极强的创新能力,能发现控制成本的新办法。

和其他行业的企业不同的是,目前大多数出版社还没有专门设置成本设计和核算的机构和人员,成本核算还只限于财务部门“事后将每一环节的成本合计起来”,没有起到成本控制的作用,忙于应付计账的财务部门不能做到真正的成本管理。

出版社可以从加强出版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将成本管理的专门职能部门作为财务部门的一个分支机构进行建设,和财务的信息预测、信息分析、信息评估、财务统计核算职能紧密结合。该部门必须全程参与出版各流程,和相关各职能部门紧密配合,设计出合理的成本结构和效益目标,为社领导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最终达到合理分配资源的目的。

当然,出版社成本控制不单是专门的成本核算部门的职责,从办公室到财务科,从编辑室到出版科、印刷厂、发行科,直至储运部,都是成本形成和控制的参与者,每位成员都对成本的控制产生影响并负有责任,因此在出版社发展到一定阶段,应着重在全社树立和培养成本效益的观念,自上而下营造一种以成本效益为中心,以激励为手段的民主管理的企业文化。全员参与成本管理,是成本最低、最见成效的管理方式。

2.规划和实施科学的高效率的出版成本管理运行程序

减少成本不是目的,实施成本控制的有效运作才是取得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

在培养出版成本管理意识和能力,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的基础上,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模式,这种成本管理模式并不简单等同于降低成本,而是贯穿于出版活动的全过程,强调整体和全局的成本控制的分析和运行过程:

(1)在图书选题策划之前负责设计和核算成本的专职人员就必须全面了解该项目,并根据市场分析确定该项目的目标成本,这一目标成本是之后图书出版其他流程所有成本确定的基础,即设计和核算责任人根据目标成本分解估算从策划(指组稿整个过程)到编辑、排版、印刷、营销、反馈与修订等各个流程的成本。这些目标成本能指导各个流程相关责任人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基础上以最低成本设计图书,并激发他们改进工作,提高效率,最终控制成本,达到预期的利润目标。因为目标成本对出版各流程相关责任人的各项设计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核算成本的专职人员必须是出版行业的专家,对市场有极其敏锐的感觉。

这种成本倒推功能和目前大多数出版社成本核算的方法正好相反:之前没有目标成本,从图书的策划到图书的印刷,成本的80%已经产生,根据已产生的成本最后核定图书的定价,这时才考虑这个价格水平是否恰当,有时因为成本过高,市场价格被限制,即使是花费了大量精力的好选题也只有微薄的利润,甚至是亏损。要实施成本控制的有效运作,图书的定价就必须根据成本倒推来确定,应包括对内成本(生产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和对外成本(销售成本、损耗成本以及市场预期的加成成本),这样的定价才是合乎实际的。

(2)根据各流程的成本目标,各流程责任人应站在出版系统全局的角度,全面分析整个出版行业的竞争环境,知己知彼,以取得相应竞争优势为目的,不单纯只为“降低成本”。有时,为了占领市场的需要,为了取得某类图书品种领域的“早一步”的优势,图书新品种的开发、出版新技术的投资如出版网站的建立、印刷技术的改进等等,都会使出版成本略有上升,但最终会大大改进图书质量,取得经济效益的最佳配置,扩大出版社影响力,这是成本管理的效益观念。正如以日本东京为基地的麦金西咨询公司的一位管理者曾说过的,在每一家日本公司里,公司的高级经理并不能断定哪种产品能带来利润,这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是否占据领先地位,是否具有占有率,是否具有绝对竞争优势。

(3)在成本设计和有效控制的基础上,成本专职管理机构应实施一系列成本最终核算的措施和手段,检验成效,确定出版社资源的有效、合理的配置。

当然出版资源的核算还应包括定期对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进行财务分析和清理,比例是否合理,规模是否恰当,方向是否正确,利用是否有效等等,避免资源浪费。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企业不能等到陷入困境时才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不实施成本控制是一种自杀行为。这让我们知道,成本就是代价,有效的成本管理是提高出版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看来,在出版行业危机还没有真正到来之前思考出版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性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徐丽娅.浅论出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出版科学,2005(1):59~60

[2]徐迅,任延明.图书分销体系的构建和整合.出版参考,2004(4):9

[3]孙寿山.中国出版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框架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出版发行研究,2004(9):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