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与教学改革策略

时间:2022-03-05 03:09:50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与教学改革策略

【摘要】随着法制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具有越来越高的法律意识,提高了社会整体的法律认知,然而现阶段,大学生自身具备的法律意识并不是很高,依然存在法律观念淡薄的现象。为此本文将对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教学的改革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关工作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法律教学

现阶段,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致使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教育也在不断地创新更新,面对非专业的法律教育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产生这样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学生自身意识不够和院校教育不足。为此,需要院方积极加大学校法律教育的力度,从教育方式和内容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推进大学生法律教育的良好发展。

一、大学生法律认知的培养具有的重要意义

就目前而言,大学生对法律的认知不仅仅有使人欣慰的方面,还有使人担忧的部分,多数学生对法律基本知识有所了解,都能具备一些宪法、民法等主要的相关基础知识,但是并没有更深入的对每一条法律条文进行研究,使学生掌握的法律知识只是停留在最根本的基础中,甚至只是清楚一些法律的表面意思,在实际中运用不到任何法律知识。同时,还有部分学生在遭遇突发问题时,缺少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在受到侵害的时候,并不能够及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此外,当代社会比较复杂,大学生受到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说明高效法律教育缺乏相应的实用性。正是因为存在这种情况,强化大学生法律知识势在必行。对于学生而言,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知程度,能够为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有效的保障;对于院校而言,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助于和谐校园的发展,实现校园管理法制化;对国家而言,加强学生法律认知,可以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为依法治国提供支持。由此可知,培养大学生法律知识,不仅是高校的责任,也是学生的职责,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联系。为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重视此项工作的建设,优化高校法律教学方案。

二、高校培养学生法律教育改革的策略

(一)提高法律教育的地位。所谓提高法律教育地位指的是给予法律教育高度的重视,是法律教育改革的前提,同时也是法律教育能否取得实际效率的关键之处,现阶段,多数高校进行法律教育时,对于一些非法律专业学生选用的教材通常是“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在这套教材中,法律基础知识只是占据了20%的内容,由此可知,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时,基本内容都是思想政治,法律内容涉及的较少,这也是导致学生法律知识不高的原因之一。虽然对学生实行思想政治教育必然重要,但是政治与法律是两种不同的学科,有的人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但是依然会触及法律,反之,有些人并没有受到高等教育,但是确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为此法律不能够用思想道德来替代,当然二者之间是需要共同发展的。若想使高校的法律教育得到有效的改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将法律教育剥离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现单独的法律教育课程,选用专业的教学教材、加设法律教育课节等一系列的措施强化法律教学在大学课程中的比重,完善对法律教育的考核制度,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法律的意识,进而促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运用法律知识来保护自身权益。(二)建设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教学内容。就目前而言,许多高校对非法律专业的学生进行法律教学时,存在着注重现行法律法规、刑法、公法等相关法律,轻视法理学、民法、司法等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教学内容并不全面,只是对法律层面上的掌握,实际性的内容掌握度不高,主要表现是学生只了解一些通用的法律知识,缺乏对法律条文更深入的了解,导致学生对一些新修订的法律条文或者是被代替的条文比较陌生,更加不会应用这些变动的条文,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对条文产生错误的认知,进而严重影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为此,需要在开展法律教学的基础上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课堂,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专业建设相关的法律课程以及法律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使学生掌握各项法律的同时能够应用到实际当中,促使学生可以预见未来法律的发展方向。(三)实际法律教学的改革。针对法律教学在实际中应用进行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一,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加大案例在教学中的使用比例,目前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实施法律教学通常情况下采用的方式是对法律条文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枯燥、乏味,还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法律新条文以及学习的自主性。在进行实际法律教学中,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的教育方式。比如,学生在掌握了根本法律的基础上,构建出法和自身发展的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以后,此时教师就可以介绍一些典型的案例,例如,某大学生张某多次偷偷使用室友王某的电话,被王某发现,在查询话费清单之前遭受到了张某的伤害,张某携带菜刀、尼龙绳、水果刀骗王某到寝室的楼顶,趁其不备将室友王某的头、肩部砍伤数十刀以后逃离现场。之后,有同学发现王某并且送到医院进行抢救。事后,法医鉴定,王某6级伤残。此时教师对该案例进行层层分析,运用法律知识实行分解讲解,逐步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进而使学生清楚明了法律知识的用途。在讲解以后教师还可以提供类似的案例,指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会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对日常生活中某个事件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来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法律的能力,同时也强化了学生自觉守法的意识,对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供积极作用。其二,在开展实际教学的工作中,应当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位置,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上文中的案例,在王某和张某的诉讼中,分别由学生扮演律师和法官,扮演律师的学生需要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法官对此进行判断,结束后转换角色再次进行。在学生建设多种角色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角色对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做出决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运用法律相关知识来做决定。虽然学生所学的法律条文是固定的,但是实际发生事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为此,需要对固定的法律条文进行灵活运用。即使这些固定法律在生活中可以灵活性运用,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是需要将固定的条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方可使固定的法律条文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对法律应用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加强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能力,这也是高校教师和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将学生组成不同小组,分别对不同的当事人进行模拟,然后应用到各个案件当中,使学生能够将相关的法律知识应用到其中。这样一来,大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以及互换,促使学生了解在某种案件中都涉及到哪些法律知识,并且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阶段保持充足的热情和精力。其三,教师在进行教学期间,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相关秩序,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法制意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和法律意识以及教学水平,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法律教育改革以及学生法律知识的培养,需要院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培养大学生的法律认知有利于学生本身、社会、院校的和谐发展,优化院校的法律教学制度,改革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供良好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的教学内容,以此来推动高校法律教育的发展,同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守权.加强高校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途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9(32):199-200.

[2]闫翠芳.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困境与路径探寻[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4):110-111.

[3]薛峰.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与法律教学改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9(21):97-98.

[4]章凯.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与高校法律教学改革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2):92-94.

作者:张邦 单位: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