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电影文化的交汇

时间:2022-01-10 10:35:44

中外电影文化的交汇

摘要:莫扎特的音乐作品极具内涵,被诸多导演选用为电影配乐,姜文对其尤为偏好。本文以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作品在姜文导演的两部电影中的配乐为例,通过音乐创作及音画结合等分析,探析中外文化在电影音乐中的完美交汇。

关键词:中外文化;交汇;电影音乐

电影诞生于19世纪的美国,最初只是可以连续播放的图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艺术家们的贡献,时至今日已经发展成为了“第七艺术”。早期的电影只有画面的变化没有声音,到后来有声电影出现时最先作为影片背景音乐的就是西方古典音乐,它的加入极大地丰富了影片的表现力,也增加了观众的观影体验。姜文作为我国少有的既能导演又可表演的全能型人物,特别喜爱在电影里加入古典音乐作为配乐,曾在媒体采访时表示特别偏爱莫扎特的音乐。莫扎特音乐的多样化和华丽感也为不少影片增加了色彩,本文以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作品在姜文导演的两部电影中的运用为例,通过音乐创作分析、音画结合等方面的分析,探析中外文化在电影音乐中的完美交汇。

一、单簧管协奏曲在影片《让子弹飞》配乐中的情感表达

众所周知,莫扎特从童年开始就展现出来不同于常人的早慧,他的一生都在进行音乐的创作和演奏,而在单簧管方面他也是当时少数为单簧管写出协奏曲和重奏曲的作曲家之一,其代表作有《单簧管五重奏k.581》《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等。《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在单簧管作品中的地位非同凡响,它为以后的单簧管协奏曲的格式定下了格式和范例。这首协奏曲写于莫扎特去世那年,素有天鹅之歌的美誉,在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电影中就运用了此部作品的第二章。电影《让子弹飞》取材于小说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一章,是姜文导演自己指导的第四部作品,曾在2012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上获得最佳影片的奖项。影片主要讲述了在北洋军阀割据时期,一个买官上任的县长在路上被麻匪劫持后,麻匪走马上任鹅城的故事。影片是在《送别》的曲调里开始的,画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县长的马拉火车,他们一行人在火车里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一片祥和的气氛被麻匪的枪声打破。他们被麻匪抢了官车,县长和夫人还被麻匪劫持,县长被审问的时候灵机一动把自己伪装成了师爷。随后麻匪头目张牧之决定随他们一起走马上任鹅城。在上任和刚开始上任的时间内介绍了主要的出场人物,张牧之作为县长和师爷讨论了怎么赚钱的问题,他想站着赚黄四郎的钱也不欺压穷人,这是影片的主要线索和故事线。在六子把前清时期的冤鼓拉出来的时候,躲避冤鼓的小贩和黄老爷的手下武举人发生了碰撞,张牧之借题发挥在公堂处理了这起案件,随后提出了他在鹅城的理念:公平。自此,影片开始了黄四郎与张牧之的较量。黄四郎在得知自己的手下被人欺负后,决定设局用借刀杀人的办法给张牧之颜色。与此同时六子和张牧之在县衙边听音乐边跟六子讲他以后的未来发展时,此时背景音乐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第二乐章主题缓缓进入。该主题为D大调,3/4拍,旋律缓慢而优雅,该主题从一开始就没有使用任何铺垫直接进入单簧管的独奏片段,随后进入乐队协奏的部分,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听众对独奏乐段的专注。在独奏和协奏的交替中又呈现出卡农的特点,即两个声部在一起追逐,伴奏声部模仿主声部的进行和曲调。该乐章出现的时候,六子正在和主角张牧之聊怎么让自己才能更有出息,张牧之告诉他:读书,多听这个。他们在音乐的背景下讨论了未来六子的出路,也好奇的问了他以后留学的时候要去哪找这个音乐的作者,张牧之摇摇头并没有告诉他具体答案,只告诉他在很远的地方。这段剧情结束以后随后六子便被黄四郎的阴谋害的自杀,这与莫扎特的经历有几分相似,两人都是英年早逝,都有远大的理想。在《让子弹飞》中这段音乐就暗示了六子的悲情结局和对他的哀婉叹息。六子被黄四郎的借刀杀人计谋害,自杀成仁。随后在六子的葬礼上,他身边的每个人都轮流悼念,张牧之也在此时改变了他的想法。他不仅要赚黄四郎的钱,也要将他这个恶势力连根拔除,以纪念六子之死,这是影片的次要线索和后续发展的动力。黄四郎继续着他的计划,设下了鸿门宴,张牧之将计就计,带上了自己的筹码一小队潜伏在黄四郎家附近的精兵,最终他平安归来。黄四郎派了六个人装扮成麻匪来斩首,结果全部被杀,夫人被偷袭而死。黄四郎前来吊念也派了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参加了他的葬礼,这次张牧之派他的麻匪手下把黄四郎和城里两大家族的人劫走了,并且索要巨额赎金,但是他不曾想到这个黄四郎是替身。之后张牧之又与黄四郎较量了几个回合,成功的拿到了出城剿匪的钱。他们带队出城剿匪,成功的消灭了黄四郎派人假扮的张麻子,但是师爷却被地雷炸死,他告诉张牧之一定不要回鹅城,凶多吉少。但是他为了六子和自己的承诺最终回到了鹅城,经过了三天的斗智斗勇,终于把黄四郎的碉楼攻陷了。在影片的结尾张牧之身边的人都离开了,一人孤身骑马回到山里,此时送别再次响起与开头遥相呼应。

二、电影《邪不压正》中单簧管协奏曲配乐的内涵

《邪不压正》是姜文导演民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发生在1937年七七事变以前的北平,改编自小说《侠隐》。影片讲述了少年李天然在他生日当天,遭遇叛变的师兄朱潜龙为讨好日本人和自己的利益杀害了师父全家,只有他一个人活着逃离,在路上被一位美国医生收养,在美国接受特工训练多年后被送回北平执行任务。而此时他的两个仇人在北平已经是实权派了,他的师兄甚至将故事反转成将李天然是背叛者四处散播。当他回到北平的时候养父向他介绍了房东蓝先生,也警告他最好不要复仇安安静静地在协和医院当一个大夫。蓝先生在私底下与朱潜龙也有秘密来往,他答应帮助朱潜龙,并且还找到了他太爷(朱元璋)的画像,代价是杀掉根本一郎。这期间李天然结识了两个女人,一个是北平第一裁缝关巧红,一个是朱潜龙的情人。在一次宴会上李天然故意在混乱中用冰块偷袭擦伤朱潜龙的眼睛,养父在酒后又因他与蓝先生发生了争执,蓝先生盛怒之下意外导致他养父坠墙身亡。随后在他的葬礼上,李天然意外从养父生前留下的录音中得知蓝先生才是他真正的养父,他要李天然向他效忠。蓝先生此时已被朱潜龙软禁。裁缝关巧红告诉了李天然消息,并指使他烧毁了日本人的鸦片仓库。没过多久七七事变爆发,蓝先生成功的引诱根本和朱潜龙,使得李天然得到了机会与根本面对面对决,将其打晕并送回家中。最终李天然和朱潜龙解决了多年的怨气,用他们刺杀师父的方式解决了根本和朱潜龙。在影片的第21分25秒处,蓝先生和朱潜龙在讨论反清复明时候的背景音乐,画面中出现的是朱元璋的画像和酷似这幅画像的朱潜龙。二人一起给朱元璋画像磕头,朱潜龙和画像照相的时候拒绝面向镜头,而选择和画像中的朱元璋看向一处,在这之后的情节里观众看到朱潜龙在自己的身上纹上了朱元璋的画像。这段剧情的整体基调是温馨而甜美的,这与莫扎特本人的创作风格相一致。画面中的人物朱潜龙他本身却是一个无恶不作、欺师灭祖的恶徒,这是他邪恶的一面,但他在和画像合影的时候选择和民族的英雄看向一处,也显示了他内心中向往“正义”的一瞬间。他最后的所作所为导致了他的灭亡,这与影片的主旨邪恶无法战胜正义相呼应。

三、结语

本文以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作品在姜文导演的两部电影中的运用为例,通过音乐创作以及电影音画结合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姜文导演在选用莫扎特音乐作品时,擅于选用与影片故事情节发展表现一致的音乐作品,借音乐来进一步的增加影片故事内涵,这也是其电影创作能够获得国内、国际观众认可的原因之一。未来随着中外文化的不断交汇,越来越多的西方古典音乐被广泛地运用到中国电影音乐配乐当中,必将进一步引发人们对艺术无国界的思考。

参考文献:

[1]赵去非.当代电影作品中巴赫音乐的艺术魅力———探索《哥德堡变奏曲》在《沉默的羔羊》中的运用[J].电影评介,2013,(20):40-42.

[2]赵去非,王颖.浅析西方古典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2017,(21):70.

作者:贾森 何方方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