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课教学质量提升

时间:2022-01-04 09:32:34

中职德育课教学质量提升

摘要:中职德育课要按照教学大纲执行,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为目标开展德育教学。然而在培养过程中存在多重挑战,例如在《经济政治与社会》教与学中存在教师教学设计创新不够、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等诸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运用实践教学项目、增强信息化教学水平,并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质量;中职;德育课程教育现代化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一门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课程大纲的、属于国家课程范畴的德育必修课程。通过教师讲授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有关知识,来提高学生辨析经济、社会现象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并让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的德育课程。这门课程涉及大量的经济政治理论知识,这对师生均带来了教与学的挑战。对于如何改变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笔者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

一中职德育课教学质量的内涵

“教育界对教育质量的定义是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衡量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1]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就是教师课程教学水平的高低和学生学习效果优劣的评价。衡量中职德育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是看是否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执行和是否达到中职学校育人的培养目标。(一)德育课程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执行。“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文件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和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2]《政治经济与社会教学大纲》规定了课程教学总体目标为:“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3]“《经济政治和社会》课程的教学大纲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该课程的教学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开展。”[4]这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更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二)德育课程与学校育人目标。相统一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培养两大类学生。一是,培养为社会生产、服务和管理的第一线培养较高综合能力的实用性人才,二是,为更高一级学校,比如高等职业学校、大学本科高校输送合格的学生,比如中高贯通、中本贯通的学生。优质的教学质量一方面要求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课程相关知识点,学生掌握理解我国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等等;另一方面,任课教师要围绕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目标为目标开展教学,课程质量高低体现在是否能够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即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通过课堂主渠道要突出课程的德育功能。

二提升中职德育课教学质量的挑战

(一)学生学习需的求差异亟待满足。《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涉及诸多社会热点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关注热点,学生存在不同的困惑,不同学生在成长中存在不同的思想变化。德育教师通过教学答疑解惑,传播正确的价值观,诠释国家的政策与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前学生是在这个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作为网络中成长起来的学生,他们获得信息更丰富和复杂,是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需求的差异性。如何尊重学生需求的差异性,将每个学生困惑的问题导入课堂,“根据学生的需求入手开展教学,从而实现引导学生明事理、辨是非、辩证看、务实做的目标,德育教学比以往更具价值与挑战性。”[5](二)教学设计构建亟待创新。中职德育课程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课程大纲,《经济政治与社会》属于国家课程范畴。国家课程具有制定标准、总体规划,宏观指导的性质,而具体课程的实施要因地、因人、因需进行改造。这要求德育课堂教学设计就有很高的挑战性。如何既不脱离课本知识的教学,又能紧紧抓住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教学任务。只有转变教学理念,立足具体的教学对象、具体学校特点实施具有创新性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经济和职业就业、并在知识的讲授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三)德育内容的充实亟待增加。社会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作为讲授经济、政治、社会问题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该课程必然是不断发展性的课程,德育课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把握住专业动向,才能在课程教学中不偏离学科方向。在课程内容上,党的后经济发展理念发生了新变化,例如,我国当前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发展观念、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时事政策教育。所以《经济政治与社会》中的经济、政治、社会的知识点亟待教师们系统的填充新内容和与之对应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四)学生的学习兴趣亟待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不完全是知识的再现,不完全是职业技能的知识的传授,单纯以知识内容的课程讲授将导致学生对德育课产生不重要的认识偏差。《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一门对中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建设内容的常识教育。一方面,《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的政策理论内容较多。因为课程的知识点包括了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公民政治参与等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在实际教学与其它德育课相比,增加了教学困难,尤其在教学形式的创新方面,在实际的授课中多采用教师案例讲授形式。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多为未成年人,大多数学生并未真正参与经济与政治生活,学生必然兴趣不浓。当前校学生是“00”后,年级在16-17岁之间,“对新时期的中专生而言,这些内容虽然来自于生活,却远离他们现实生活”。[6]如何将基本的经济、政治、社会知识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存在困难与挑战,需要课程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三提升中职德育课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一)教学设计加入德育实践项目。曾经把人类认识运动的总过程科学地概括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别的程度。”德育课程的教学思路要向实践德育转变。教学设计为教学活动制定了蓝图。教学设计加入能激发学生感兴趣的实践项目,提升让学生在课程中的主动性。比如,《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开展家庭收入支出大调查、一天的纸币支付生活PK一天的移动支付生活、班级团学代表选举大会、互联网电子竞技发展看改革开放四十年调研等实践项目,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经济、政治、文化理论知识。(二)教学内容体现“三贴近”原则。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紧贴学生实际,教学内容要体现“三贴近”原则。[7]贴近学生的自身实际生活、贴近社会实践、贴近校园、贴近职业。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德育、德育即生活”。在德育课上,教师通过使用本校、本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在校学生梳理良好的劳动观。通过加入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实例、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时事、校园文化生活、学生自身职业和就业发展、世界技能大赛等事例,让学生对身边的事例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氛围。德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效果。教师通过综合运用视频、音乐、图片等资料强化的效果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同时,为学生提供能充分展示自我,能充分发挥的平台,让课堂充满活力,可以运用多人分组学习法、或两人的伙伴合作学习法,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开展演讲、辩论、情景设计等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课程参与度并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课堂成为一个快乐的德育团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四)加快德育课堂信息化的教学水平。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确立了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发展课堂的信息化教学水平。高质量的德育课堂教学离不开良好的师生互动,这就需要德育教师不断开发学习资源和选择合适的信息化工具,如教学资源库、慕课、微课。为保障师生和生生间的交流畅通。教师要建立课程网上课程学习交流专题论坛。德育教师要提升自身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技术工具,从而提升德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五)教师成为德育活动的组织者。德育教师要树立“三全育人”的课程观、育人观,在改变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努力成为改进德育课教学现状的先锋者和探索者。同时,德育教师也要积极投入的学校“全员育人”的活动中,发挥课堂以外的育人工作。德育老师要投入时间去关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践情况,并立足于学生实际有准对性的开展课程实践环节,并将课程实践延伸到课下,成为课堂知识的重要补充部分,将会有效提高课程质量。德育教师还可以与学校团委、专业课教师合作,德育老师在课下指导学生参与经济活动、校园活动、指导学生参与全国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文明风采大赛等活动,通过实践解决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知识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授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原理,通过分析经济现象、学习政治制度从而了解国情、社情。此门课有引导学生梳理正确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德育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思索教学方法、自觉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并在实践中探索,最终实现中职德育课教学质量的优化提升。

参考文献

[1]丛晓芳.关于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的基本思考[J].《辽宁经济》,2018(1):90-91.

[2]刘鸿飞.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现状、问题及改进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7.

[3]陈美容.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比较分析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5):49-52.

[4]黄丹峻.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探析——以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例[J].《广西教育》,2018(2):28-29.

[5]姚金荣.中职生德育课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

[6]庄金品.“一案到底”教学法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的运用[J].《江苏教育研究》,2015(9):49-50.

[7]衡起园.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中融入“三贴近”原则的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4(11):45.

作者:冯靖 顾长贵 单位: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 3.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