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衔接问题探析

时间:2022-12-18 03:41:29

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衔接问题探析

【摘要】在当前时期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对中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德育教育作为中学阶段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则更加需要予以一定的重视,提出将成都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进行有效衔接更加符合现阶段培养“四有”新人的要求。因此,本文将针对成都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的衔接问题展开研究,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此问题并且提出几点有效的衔接策略,以期能够通过成都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的合理衔接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更多有效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成都中学德育;大学德育;衔接

在以往的中学教育体系当中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力度还是较为薄弱的,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始终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德育教育则更是如此。中学德育教育对大学德育教育的茫然性使得极大多数的中学思想道德教育与大学德育教育脱轨,这样也便难以构成相应的系统化教育链条,无法更为有效的发挥出德育教育的教学价值。因此,对于此方面问题还需予以更多的重视,以便能解决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衔接过程中存在的漏洞。

一、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衔接的意义

1、德育客观规律的要求。提出将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进行合理衔接属于德育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而德育客观规律具体则是指无论各级各类的学校在展开德育工作时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全面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主构建德育教学模式。在展开德育教学实践的过程当中既要充分地考虑到本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又要考虑到关于不同学段学生的德育教育共性。一方面,中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蕴含着极强的渐进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学段的增长,所需要展开的德育教育也要呈现着递进的方式进行,这也便需要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进行有效的衔接才能达到更为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尽管中学阶段的学生和大学阶段的学生对思想道德的需求以及思想道德理论素养都存在着诸多差异,但是这并不妨碍二者之间所存在的共同性,中学德育和大学德育也不能只是处在一个单独、相互独立的状态下,也可以这样理解,中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德育水平,而中学生的德育水平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展开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在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所蕴含着的整体性要求中学德育教育必须要和大学德育教育进行合理衔接。在展开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会应对各种各样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教育方法以及德育教育途径,并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行德育教育,从浅到深、由表及里,帮助学生从感性认知逐步上升为理性认知,而这样的过程则需要中学德育教育和大学德育教育做好更为合理地衔接,以便能保证德育教育过程中的整体性。2、培养“四有”新人的要求。做好中学德育教育与大学德育教育的衔接工作充分体现了响应当前时期我国教育体系中培养“四有”新人的要求。在2005年3月,我国教育部便颁布了《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而在《意见》当中也明确的指出了关于我国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建设方向,要充分地保证大、中、小学德育能够实现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达到螺旋上升的效果。并且,在展开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将德育教育模式变得极具感染力和具有吸引力,从而促使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出其教育价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更为有效的推进作用。通过此《意见》我们更可以清晰地发现构建出中学德育和大学德育向衔接的有效德育教育体系更加符合当前时期的教育方针,也能够达到培养人才的教育要求,对于更好地实现培养“四有”新人的德育教育目标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假如在此过程中忽视了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的有效衔接工作,那么便很难达到培养“四有”新人的德育目标,对学生的成长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3、符合学生德育需求。根据我国教育部所颁布的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可以清晰地发现,在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对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予以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并且德育教育也极为广泛的应用到了大中小学各个学段当中,这样的举措无疑是为我国青少年的健康学习和发展有着极大帮助作用的。而将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进行有效衔接则更能充分地体现出德育教育的价值,符合学生的德育需求,将中学德育和大学德育进行合理地衔接也更加符合中学生的德育学习习惯、德育知识接受能力,这也便意味着在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能够收到更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德育教育当中并且配合教师展开德育学习活动。学生在这样的氛围当中也便能够逐步达到理想的德育学习效果,渐进式的衔接方式也能够使学生在今后步入大学阶段的学习活动中更加适应大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来讲,这样的教育举措无疑是十分重要且关键的。

二、成都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衔接的现状

1、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衔接重视度不够。在当前时期,随着德育教育的推行与落实,在各个学段中都开展了相应的德育教育工作,而在成都中学中将德育与大学德育进行衔接也成为了德育教师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但是在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衔接的有效性,最为明显的问题之一便是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衔接重视力度不够。这样的问题出现在部分中学当中,但是还是急需解决的,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部分中学对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衔接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传统的教育理念使中学将教学的侧重点多是放在文化教育上而忽视了综合素质教育的价值,因此,在开展德育教育时未能与大学教育进行合理衔接。与此同时,部分中学在将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衔接的过程中工作行为不一致,经常使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的衔接工作只流于形式未得到落实,从而抑制了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衔接的宝贵价值。其次,受应式教育的影响导致德育教育工作遭到弱化,在以往的应试教育当中对德育教育的侧重点不是很大,很多中学都将文化课、应试教育课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使得部分中学的德育工作受到一定的打击。最后,中学德育和大学德育之间经常存在着脱节现象,这也便导致着德育教育的整体效果受到了影响。中学德育教育工作过于封闭,对大学德育教育的了解也不是十分透彻,从而导致中学德育教育与大学德育教育极易出现断层现象,这也导致了在开展中学德育教育和大学德育教育的衔接工作时难以达到理想的衔接效果。2、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衔接制度不完善。在现阶段对成都中学德育教育和大学德育教育衔接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后发现,成都中学德育教育和大学德育教育的衔接制度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由于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衔接制度都不完善,从而导致二者的衔接工作难以有效执行,衔接效果也未能达到理想化的状态。近年来,我国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愈发的重视起来,但是与文化课程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而在中学德育和大学德育衔接的实践活动中也可以清晰地发现无论是德育大纲、德育课程还是德育目标、德育工作系统都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性,从而导致大学德育与中学德育的衔接工作存在着极大的差距。中学学校和大学学校之间的德育工作合作与德育工作交流也存在着明显的缺失现象,在德育教育方面大学显然是有着明显的优势的,这也便意味着中学德育和大学德育的衔接带来了一定的实际困难。与此同时,大学德育教育理论研究者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大学德育研究上,这样留给中学德育的研究时间也便大大缩减,不仅如此,大学德育理论研究者的研究工作经常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下进行,很难适应广大学校的德育教育实践工作,更加难以顺应中学德育工作的实践需要。而很多中学德育工作者在展开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也积累和探索到了不少的德育工作经验,但是仅是处于理论研究水平要想升华到理论高度还是存在着一定困难的,也便难以更为有效的将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进行合理衔接,逐渐也就难以达到二者衔接的有效效果,形成了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存在缝隙的问题,在衔接时也难以找到合理的切合点。3、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衔接内容单一。成都中学德育在与大学德育衔接的过程中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衔接内容的单一性也使得衔接工作的开展遭到瓶颈,首先,从课程方面来讲,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的德育教育目标与教育任务都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在我国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课程与大学阶段的德育教育课程都有各自的课程标准或者是德育教育大纲,而在修订课程时又未能明确中学德育教育和大学德育教育之间的衔接性,从而导致了中学德育教育和大学德育教育在进行衔接时出现了各自为政的封闭局面,很难达到理想的衔接效果,这样也便使得德育教育的整体功能未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其次,在德育教材的建设上中学德育教育与大学德育教育对于德育教材的需求也各不相同。近年来,成都中学德育教材一直处于建设的状态,在不断探究的过程当中。而大学德育教材则层出不穷、经常性的推陈出新,德育教材的质量也良莠不齐。不仅如此,中学德育教材与大学德育教材很难切实从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身心发展需求出发,德育内容也存在着较大的出入,这也便意味着中学德育教材和大学德育教材内容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性,在二者进行衔接的过程中也会受到这样不稳定性的影响,很难充分发挥出大学德育和中学德育衔接的实际效果。

三、成都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衔接的思路

1、确立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的衔接目标。为了充分地实现成都中学德育教育与大学德育教育的衔接价值、将二者的衔接工作做到更高的质量,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更多有效的积极影响作用。在展开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的衔接工作之前首先便要确立好一个明确的衔接目标,只有确立好中学德育教育和大学德育教育的衔接目标才能在接下来顺利展开德育教育工作带来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在设计德育衔接目标之前,首先便要切实地考虑到学生在思想政治、心理健康、道德品质以及审美情趣等多个方面的综合需求,以此为中学德育教育和大学德育教育衔接工作开发的落脚点和切入点。成都中学德育教育和大学德育教育的发展分别处于不同的两个阶段当中,所设计的德育教育目标也要因此具有一定的层次区别,首先,在对我国大学德育教育目标进行观察来看存在着明显的倒挂现象,而成都中学的德育教育目标则普遍出现了拔高现象。例如,成都中学德育教育目标在确立时经常过于理想化,这也便导致德育教育难以充分发挥出实际的教育效果,影响着整体的德育教育质量。很多德育教师为了达到更为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经常会设立较高的教育目标,而这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则很难完全的吸收和消化,只能从浅层阶段进行理解,难以达到高质量的学习效果,这样的教育目标也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同,更加容易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而大学德育教育则多出现倒挂现象,德育教育起点较低,在进行衔接时也要重视此类问题。因此,在设立成都中学德育和大学德育教育衔接工作时要切实地从学生的个体需求出发,在展开成都中学德育教育工作时要侧重于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自尊自爱等良好的品德;而大学德育则是要充分地发挥出个人发展性功能以及响应性功能,引导学生自主追求自我育德。简单来讲,也便是初中打基础、高中促成长、大学求发展,以此来分层次的设计德育衔接目标,从而保证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的衔接效果。2、设计中学德育和大学德育的衔接内容。在展开中学德育和大学德育衔接工作时,做好中学德育和大学德育的衔接内容设计也由为关键,从根本上来讲德育的主要目的便是提升和激发人类的情感需求,通过有效的德育教育来发展人的情感能力、使人类的情感体验得到健全和激发。而不同阶段的德育教育内容则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成都中学中德育教育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为实际导向,在德育内容的设计上则更加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但是如上文所述,由于中学德育教育内容与大学德育教育内容的设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中学德育教育内容和大学德育教育内容在衔接的过程中极易出现脱节现象,并且这类现象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在进行衔接工作的过程中也会反复性的出现。因此,要想使中学德育和大学德育的衔接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相关负责人员便要彻底地消除这一问题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在设计课程时更应该注重将中学德育教育内容和大学德育教育内容进行有效衔接。而德育教育内容设计者则要充分地发挥出其主观能动性,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发掘德育教育素材,有效的弥补中学德育教育内容和大学德育教育内容衔接过程中所存在的缝隙,以便于为落实衔接有效性发展德育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作用,也可以这样理解,中学德育教育的内容要着重注意现实化、日常化和行为化,而大学德育教育内容则要重视知识化、行为化、价值化。3、合理构建健全的德育评价体系。在成都中学德育教育和大学德育教育衔接的过程中,合理的构建已出一个健全的德育评价体系是十分关键的,在整个德育衔接工作和德育教育工作当中,德育评价体系的有效性也直接影响着最终结果的理想化。因此,对于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性以及概念也要从以往的传统认知当中脱离出来,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到健全的德育评价体系不仅是为了证明,更是为了做好接下来的改进工作。在以往传统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当中对学生的德育水平进行评价通常是考察德育教材中的知识,而在这样的评价体系当中显然是要更加注重智育、忽视德育的,这也便违背了以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当前时期,成都中学德育教育和大学德育教育当中也起到了严重的羁绊性和制约性,这样也会使学生认为德育教育本身具有极强的功利化,德育学习也只是为了参加高考、获得及格而所必须要做的一项功课内容,德育教育的实际价值也便难以充分地发挥出来。德育教育的方法和德育教育目标也存在着极大的背离现象,因此,要做好成都中学德育教育和大学德育教育的衔接工作便要构建一个崭新、先进、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这也是尤为关键的,而具体则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要保证评价主体具有极强的多元化。其次,评价的方式要保证多样化。最后,评价的向度要具有充分的科学化。在以往的德育评价体系当中,德育评价的主体多为教育行政部门而选择运用的评价方式,也以笔试为主要的评价方式,评价的向度则更是指向德育的结果。而对德育评价体系进行重构则需要从被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三位一体构建起立体的评价模式,打破以往一纸定论的评价方法,从而使评价体系更加符合学生的德育需求,也能为教师改进接下来的德育教育工作提供有利的思路。总体来说,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要更加的务实,从实际出发来展开评价活动,而在大学阶段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则要虚实结合,这样更易达到理想的评价效果;中学阶段要注重形,而大学阶段则要注重知行合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成都中学德育和大学德育衔接的过程中运用有效的评价体系来促使学生积极健康的进行成长。4、选用有效的德育衔接方式展开衔接活动。在成都中学德育和大学德育衔接的工作当中运用何种衔接方式展开衔接活动也是十分关键的,而为了保证衔接工作的质量达到新的高度,德育工作者便要选择使用有效的德育衔接方式来进行衔接,以此为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支点方能达到更为理想的衔接效果。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和大学阶段的德育教育理应根据阶段性的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做好分工和协作的工作,这也是实现成都中学德育和大学德育衔接目标的基本和前提,值得注意的是中学德育和大学德育在德育的教育途径上是缺乏着一定的衔接性的。出现这样现象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中学德育和大学德育的教育内容和阶段性目标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展开德育教育工作时所选择的德育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而这对于中学德育先河大学德育衔接工作都有效性则是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的,而中学德育和大学德育在展开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都将课堂作为教育的主阵地,但是也并不是唯一的阵地,这也便形成了中学德育教育和大学德育教育教学途径之间的差别性。因此,要做好中学德育和大学德育的衔接工作便要对二者的德育教育途径进行合理设计,中学德育教育当中应该予以学生更多的体验性、实践性机会;而大学德育教育则要为学生提供一些研究自主学习的实践机会,与此同时,也要确立一个大德育观通过创建出利于各学段学生的德育环境系统,从而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于一体的立体德育空间,帮助学生形成更为完善的思想道德教育体机制。

四、结语

成都中学德育与高校德育进行合理衔接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来说也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因此,中学方面还需将中学德育与与大学德育进行合理衔接,以便于帮助中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德育知识体系,对塑造学生人格、帮助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进行发展贡献出更多有利的支持与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韩毅,景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5(1).

[2]赵振寰.构建中学现代化的德育课程——论德育课程设置的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1(12).

[3]王小琴.从学校德育教育的衔接与深化看德育体系和构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2).

[4]周双娥.中学德育盛须有前瞻性[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5).

[5]周双娥.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必须从实际出发[J].娄底师专学报,2001(3).

[6]牛芳.浅谈中学与高校德育课教学的衔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10期.

[7]景志明,陈家才.论中学德育与高校德育之衔接[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作者:向丽娟 单位:成都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