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德育具体与抽象行为教育融合研究

时间:2022-01-05 03:48:12

大学德育具体与抽象行为教育融合研究

一、具体行为教育与抽象行为教育的特点

(一)具体行为教育的定义及优点

具体行为教育,是指在高校德育工作中采取授课、讲座、报告会、网络传播等公开手段的方式所开展的有组织、有系统的德育教学方法。它在大学生德育教化方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对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以及道德标准的培养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也对于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具有重要的约束作用,其内涵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被明确提出,在高校的德育工作中占有较大比重。

1.明确性。通过讲授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将新常态下的社会风尚以及意识形态以比较明确、清楚地方式直接传达给青年学生,让他们以最直接的方式接受国家所倡导的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观等,这样往往能够使高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较快的接受社会主流思想、理念等,它所采用的往往是一些简单直接的方式,比如讲座、报告会等。

2.公开性。具体行为教育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彰显”的意思,它将自己的观点通过学校的各种手段,大张旗鼓地向青年学子进行阐释,以此来传达教育工作者的讲授意图,希望借此方式吸引青年学生的注意并受到他们的欢迎。

3.及时性。具体行为教育就好比是一种新闻媒介,它能够将所发生的事情以及学校所传达的各种信息,通过课堂讲解、网络传播等形式,及时传达给每一位同学,这也是具体行为教育的一大特征,具有很高的时效性。

(二)抽象行为教育的内涵及优点

抽象行为教育强调的是“隐藏性”,它没有具体行为教育那么简单直接,它往往隐含着多方面的信息,对某件事情的认知也是因人而异的,接受程度的不同,理解能力的偏差,都会使相同的事情出现不同的结果。对于具体行为教育来说,人们的接受可能是被动的接受,而抽象行为教育与之相反:它注重的是人们的接受程度,在此过程中人们的收获也会不同。它是一种使受教育者无意识的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在此过程中,不仅人们的思维得到了扩展,同时也增强了人们对待某件事情的兴趣。它具有以下鲜明的特征。

1.永久性。抽象行为教育是人们通过主动接受新知识,从而使自身的素质得到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认知是不同的,看待事情的深浅也因人而异,但在高校教学中,人们一旦接受了新知识并根据自身的理解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那它对人的影响就是永恒的,不能随时间消逝所磨灭。

2.隐藏性。抽象行为教育往往并不是通过公开性的方式、强迫性的方式来使学生接受相关信息,而是渗透于高校学生的课堂教授或者一些课余活动中,这样教育者所传达的信息就能在无形之中得到接受和理解。

二、具体教育与抽象教育整合的必要性

(一)具体教育与抽象教育的弊端所致

在高校的德育工作中,不论是具体行为教育还是抽象行为教育都有着自身的优点和缺陷,例如,在具体教育中,“填鸭式”的灌输方式有时使高校学生很难接受,并且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及信息的多样化,具体教育的传播方式已远远比不上网络的传播速度,而高校学生在网上浏览过程中往往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在这过程中就受到一定的影响。目前,在德育教学中,教育方式陈旧,模式单一,教育者的观念不能及时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变化,使得受教育者的思想变化跟不上时展的潮流。针对具体教育与抽象行为教育所显露的弊端,需要我们将两者进行整合,将两者的优势结合,取长补短,从而在高校德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与时代接轨的不二选择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抽象行为教育与具体行为教育两者相互融合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每天都在发展变化,时代在变,我们也应紧跟时展的潮流。近年来,我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各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这在显现我国综合国力、教育水平等的同时,也使得西方国家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有了较多的传入,进一步导致高校个别学生对所开设的思想课程授课模式、讲授内容等的排斥,从而使我国的德育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党和国家必须愈发重视大学生德育工作,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在高校思政工作中折射出的各种问题。因此将具体行为教育与抽象行为教育进行整合,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使高校学生得到重视,从而提升自身境界刻不容缓。

三、高校德育工作中具体教育与抽象教育整合的措施

(一)与时俱进,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德育教学方法中,尽管人们认识到两者同样都很重要,现实中却往往过分侧重具体教育与抽象教育中的某一方。再加上长久以来所形成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高校学生的思维大多被禁锢,长期传统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发散思维受到限制,看待某种问题的角度往往过于狭窄。另外,许多教育者往往将自身的思想方式强加于学生身上,使得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一味的倾听,而缺少了询问热情。这要求教师要在课堂教授、课余活动等方面进行改革,首先在课堂生活中,要把握利用好课堂、讲座、报告会以及一些其他的公开性方式,将具体教育的优点充分发挥,使高校学生及时掌握新思想、新变化,同时使教育主体的新思路及时得到传达。其次,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高校学生在此过程中将所学的理论付诸于实践,同时,高校学生也可利用假期时间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积极参加大中专暑期三下乡、调研山东等活动。高校所提供给学生的环境毕竟是有限的,而在校园中我们往往很难接触社会,因此,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利用,从而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如今就业形势如此严峻,而在企业的面试中,经验与实习经历变得尤为重要,高校学生也可在实践的过程中,锻炼自己待人接物以及应变的能力,这对适应社会的变化尤为重要。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环境

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不经意的,也是无时不在的,在拥有良好文化氛围的校园,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课余活动,使其在无形之中思想观念得到变化,受到德育思想的教化,这也是高校德育工作改革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大学中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这些都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作为强大的支持。步入大学,距离踏入社会更进了一大步,目前,国内的许多高校已经认识到高校德育工作方面的问题,格外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此外,校园文化的建设也代表着一所高校的精神风貌,彰显着高校学生的文化素养。在高校的德育改革中,需将校园文化建设摆在正确的位置上,利用好校园文化对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作用,为学生创造一片净土,不断深化具体行为教育与抽象行为教育在德育方面的作用,相信会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育者自身要从自身做起,加强道德修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作为大学期间与学生交往最密切的人、影响最大的人之一,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他们在高校学生思想观念的成熟发展以及价值观的确立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德育教学工作中,老师的作用可以说是巨大的,要想使德育工作更上一层楼,就必须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只有与时代接轨的教育者,才能更好地将具体与抽象行为教育进行整合,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多方面、多层次的解决在德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难题。因此,加强教育者自身的技能是不可或缺的,老师只有讲授亲身感悟,才能与学生更好地交流。而针对具体行为教育与抽象行为教育的整合,老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更类似“桥梁”的范畴。一方面老师的言行举止在无形之中,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教育者也能更加及时的将新思想、新观念与学生分享。另外,与人沟通交流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尤其在大学期间更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教育者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更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采用极端强势的方式,要循循善诱,因人而异。在学校交往中,往往关系亲密的,除了舍友及好友之外就是师长,尤其对于教育者来说,不论是生活阅历还是社会经验都相对成熟,他们不仅是学生的引路灯,还是学生成功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利刃。因此,在大学德育教学中,教育者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充分利用自身的号召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将他们带到抽象行为教育与具体行为教育的整合中来。

(四)借助网络载体,充分发掘具体与抽象行为教育的互补功能

网络及微信、微博等自媒体载体为我们提供了各种便利,也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这些社交软件也使我们更加方便的沟通与交流,网络的这一特性,为加强高校的德育教育又提供了一条途径。在现在的高校教育模式中,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授,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网络的不断发展,克服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使得学生可随时随地学习,不用担心因缺席课堂教授而耽误学业,与此同时,网络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得高校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发现乐趣。其次,网络及诸多自媒体、新媒体手段使得德育工作得以更好地开展,借助这些工具,高校教育者可以及时向学生传达信息,增强了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它以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播,无形之中增强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另外,借助网络社交工具,高校学生与教育者之间可实现及时的沟通,这不仅避免了与老师交谈时的尴尬,同时借助网络良好的交流氛围,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在相对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探讨问题,也可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结语

高校德育工作的变革是适应时展的要求,处理好具体行为教育与抽象行为教育的关系,立足于高校自身实际发展状况,将两者进行整合从而更好地为高校德育工作服务。

作者:袁庆远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