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资源在学校德育的应用

时间:2022-05-18 11:01:16

乡土资源在学校德育的应用

一、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加强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是德育的一项基本内容,诚信是人类的美德,也是做人的根本。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诚信作为一种基本美德,应该得到发扬光大,成为每一个人的行为准则。由于当前学生的诚信素养有所欠缺,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各个学科的特点与优势,从本地寻找个案与实例,只要遇到可以作为范例的史实或人物,都要有意识地对学生指导和点拨,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以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以经常采用一些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诺千金等词语,来深化学生的诚信意识。

二、利用恰当的乡土资源,培养法治观念

法制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是我国加快法治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必要环节,更是进行法治社会建设的百年大计。随着学校周边网吧与游戏厅数量的增多,学生的正常课堂教育已经受到了影响,加之社会上很多不良现象的影响,致使很多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趋势逐年上升,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作为教师,要针对这一现象,加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教育,例如,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玉门市紧密结合地域优势,在铁人大道建成了十里法治宣传长廊,建成了“玉门市玉泽湖法治文化公园”“玉门市法治文化广场”“玉门市法治文化景观湖”,成为广大市民学习法律、接受法治文化熏陶的好去处,形成了玉门法治文化建设的新亮点。肃州区银达镇充分发挥文化底蕴深厚、群众文化活动积极性高的优势,把平安建设、综治维稳、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与普法教育融为一体,精心编排了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酒驾》《心声》《普法教育得民心》《平安建设促和谐》等优秀文艺节目,在重大节庆期间深入周边乡镇、村组、企业及社区巡回演出,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瓜州县创作了小品、快板、“三句半”、歌舞等法治类文艺作品,开展小型法治文艺巡演活动,取得良好社会普法效应。肃北县建成了“法治影院”,轮流在乡村和社区免费播放,并在成吉思汗广场建成了法治宣传长廊,着力打造了苏力德法治宣传广场,学校要统筹协调用好这些资源。

三、利用乡土历史,增强德育效果

地方历史文化贴近学生生活,地方历史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历史学科中的乡土教学,不仅拓展了文本知识,而且加深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奠定了基础。例如,西汉农学家汜胜之曾奉命监督长安一带的老百姓试种小麦成功,然后在关中平原推广,使这里小麦连年丰收。当时务农的人把他奉为尊师,虚心向他求教。后来,汜胜之做了御史,写成《农书》十八篇,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农学著作,专门探讨农作物的栽培管理、收获的科学方法,为我国农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此类本土性人文历史知识。对瓜州县来说,她既是玄奘文化的传播圣地,又是西路红军最后一战的地方,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辉煌而壮丽的篇章,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不仅造就了瓜州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更孕育了伟大的西征精神。我们可以充分发扬西征精神,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挖掘红色教育资源,使瓜州的红色文化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抓手,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学校德育实效。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尽量将本地的乡土知识穿插利用,让学生充分感受家乡的人文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借鉴乡土历史人物,深化学生思想教育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选择正面的人物,对其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介绍与点评,如玉门铁人王进喜在石油大会战中发出的钢铁誓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浓缩了铁人的终生实践和伟大人生;瓜州“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张芝等,都是当代青少年学习的榜样。笔者在讲解时,组织学生讨论,联系现实生活,谈历史人物的榜样作用,学生反应很热烈,学生表示要从周围的小事做起,节能减排,乐于助人,保卫我们的家园等。榜样可以长时间激励学生,不断完善自己,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唐安全 单位:瓜州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