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

时间:2022-10-19 03:22:36

新媒体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

摘要: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核心要素,但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和新媒体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范畴,对青少年群体也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带来了全新广阔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考验。积极探索创新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和途径,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是新时代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从部分概念解读出发,谈到互联网和新媒体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学习、生活等的影响,再提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从阵地意识、网站建设、网络监管、法律法规、新旧媒体融合等方面展开了讨论并提出创新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新媒体;青少年;思想道德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概念与目的

青少年主要是指13周岁到20周岁之间的群体。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主要指针对青少年群体的思想意识形态、政治观点、道德素养等方面进行的有目的的指引和教导,它占据青少年教育的主导地位,同时也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核心。祖国的未来属于下一代,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现在正走在完成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光明大道上,就现阶段来看,要想完成第二个一百年目标,未来的主力军当然是现在的青少年群体。青少年是未来祖国的花朵,做好对他们思想的引领、道德的建设能够极大地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对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互联网与新媒体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学习、生活等的影响

据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为6.49亿,占全球总数的21.6%。[1]截至2015年底,我国仅手机网民规模就达到6亿。[2]青少年群体是里面的“主力军”且比例逐渐增大。手机的广泛使用已让其获得“第六器官”的称号,互联网与新媒体的普及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表现出典型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由于互联网与新媒体本身的优点,在青少年学习生活、思想建设中充当了得力助手;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与新媒体平台上亚文化、娱乐化等征象的加剧,给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积极影响

1、获取信息渠道多样性、便捷性。2、虚拟的互动平台,拓宽了青少年的人脉圈。3、平等观念的增强,对自我发展的追求。4、主客体意识的转换,探索新的教育形式。

(二)消极影响

1、互联网与新媒体容易让青少年上瘾,影响他们的学业与身心健康,并容易产生现实人际交往的障碍。2、网络语境的泛众化容易滋生亚文化,影响主流文化的发展态势,影响青少年正确思想的发展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目前一些自媒体或者其他别有用心的媒体借助这些平台大肆虚假信息,影响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特别是现在一些西方思想的渗透,滋生了亚文化现象,这在青少年群体中尤其突出,有学者认为青少年亚文化有可能逐渐取代主流文化中的重要部分。[3]无论怎样,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化传播方式无疑是青少年亚文化手中的一把利器,既是对主流文化权威的一种挑战,也是对自己本身生命力的一种考验。[4]3、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商业化与社会化催生了青少年新的消费观,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服务平台提出挑战。

三、互联网与新媒体给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面临的机遇

1、平台内容丰富化、形式多样化;2、传播载体多元化,传播效率提高。

(二)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面临的挑战

1、各种文化的冲击,网络风气的复杂化使得教育环境也日趋复杂;2、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者的新媒体素质的培养。

四、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创新

“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团结教育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对于具体实施办法,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强化阵地意识,加强红色网站的构建与宣传,强化工作者的素养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5]在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各级党政部门包括教育、宣传、网信、文化、共青团等部门要积极争取并抓牢网络主动权,抓牢网络教育的制高点,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宣传,校园网站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层面、校外思想道德教育主题网站的建设与宣传,其内容与形式要体现大众性、民族性、先进性、创新性与特色性,要切合青少年的心理、贴近青少年的生活、引起青少年的关注,还要提升相关教育者的新媒体素养。具体来说,可以将网站内容分页处理,实现年龄差异化教育,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推送不同的内容,内容多结合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还可以结合一些活动比赛,比如知识竞答比赛、演讲比赛等;还可以加强对BBS、SNS、手机报的建设与推广;对教育者可以进行按期培训,并反馈学习效果。

(二)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建立青少年网络档案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6]要想打造一个风气优良的网络环境,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出台配套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或者《青少年互联网保护法》,并在高校建立青少年网络档案,定期排查出现网络上瘾或者网络涉黄涉暴的学生,与学校教务处、心理中心等联合搭建相应帮扶机制,加上辅导员以及朋辈的开导,帮助青少年摆脱困境;针对中学生主要是学校与家庭的双重监督机制,做好问题的反馈,配以相应的惩罚,也可以建立相应档案,做好记录。

(三)推进新媒体+的创新理念,强化互联网和新媒体工作的影响力

“以坚持党性原则为内容建设的根本,以先进技术为内容建设的支撑”。[1]这深刻揭露了当今互联网与新媒体时代媒体工作的准则与责任。各级党政部门以及媒体应该顺应我国主流文化,正确引领舆论的方向。给予传统媒体一定的优惠政策,高度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实现新媒体+,让言论有自由之光的同时,引领青少年走在思想道德建设的康庄大道上,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作者:姚鑫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人民网.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J].新闻记者,2015,7(389):69.

[2]王子晖.亲密接触新媒体释放了什么信号[DB/OL].1961.9.

[4]乔丽华.论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亚文化及其价值意义[D].河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29.

[5]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DB/OL].

[6]邱观史.: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D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