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企业预算管理实践探究

时间:2022-11-09 08:53:58

电网企业预算管理实践探究

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推进,通过提高供给质量,增强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电网企业必须主动适应日趋严格的成本监管要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管理体系,确保有限资源投入的精准有效。财政部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引导企业运用管理会计工具,促进经营管理转型升级。国家电力公司提出了战略管理目标,建设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财务部门担负着引领价值创造的职责,需要以高质量的资源配置提供坚强财力保障,支撑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实现。本文运用财政部颁布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分析电网企业内外部形势和现状的基础,建立预算精准管理模式,为推动电网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一、电网企业预算管理现状

(一)需求把握不准确。由于基于会计的财务语言与基于生产的业务语言固有的融通断点,导致业财双方无法同频对话,预算事前审查方式相对单一,财务部门往往难以聚焦战略导向,更无法精准识别有效的业务需求。(二)资源配置不充分。由于缺乏能够有效量化的管理工具,财务部门往往无法更为合理地实现从整体到单项投入上的边界管理与控制,可能导致预算投放不足或过量,容易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不充分。(三)业务响应不灵活。受增量配电市场放开和营商环境改善等政策变化,在传统模式下,集中实施预算调整往往受制于时间和精力,对财务资源快速响应业务变动速度和高质量审查提出更高要求,亟需对目前相对固化的支出预算调整方式进行优化。(四)投入绩效难评价。由于电网资产本身网状联结的特殊性,对单个项目投入绩效的评价开展较少,或是未基于事前目标评价,成本类支出的投入评价实施更少,造成投入资源与投后绩效、考核激励等无法有效挂钩,无法达到对后续资源配置的闭环指导。

二、电网企业预算管理实践探索

(一)构建预算管理体系。电网企业坚持“供需有效匹配”的核心思想,运用管理会计方法,聚焦战略导向,识别有效需求,配置有效供给,科学评价绩效,实现从“战略—业务、业务—资源、资源—绩效”的精准匹配,并通过构建一体化的信息平台支撑管理机制的流程化、管理手段数字化。形成“以一种匹配理念为导向、一项储备机制为手段、三环精准匹配为目标、一套信息平台为载体”的“1131”预算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二)树立供需精准匹配理念。基于国网公司战略体系中关于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电网企业坚决贯彻落实,通过引入和树立预算“供需精准匹配”的供给侧改革理念,在预算管理与控制中培育精准思维习惯,实现对支出预算管理的精益管理,精准施策,达到以下目的:一是以理念引领战略预算目标。积极践行央企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使命,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通过企业降本增效,助力高质量发展,释放管理红利,促进社会用能成本减负。二是以理念重塑预算管理过程。将匹配理念贯穿支出预算管理的始终,以精准思维着力突出对业务需求的有效识别、对资源配置的有效供给、对投入绩效的科学评价。三是以理念厚植管理会计文化。将精准匹配理念根植于制度标准,落实于岗位职责,运用现代管理会计理论思想,培育员工“花钱要办事、办事才花钱”的精准思维,化“要我精益”为“我要精益”。(三)构建预算储备机制。1.摸清有效需求,精准匹配战略部署(1)构建战略地图,实现战略可视。电网企业以管理会计预算融合战略原则为出发点,紧扣国网公司新时代战略目标,运用战略地图工具,形成“促进营收增长”“打造成本优势”两层战略主题,分解图确定八项战略投入重点,构建适用于电网企业自身城市电网特点的“1+2+8+N”战略地图,明确预算支出安排重点,实现“战略可视”目标。(2)转换业财语言,实现同频对话。以战略地图为指引新增业务事项维度,突破传统的预算科目和工程类型单一维度限制申报预算需求,针对电网支出同质性强、阶段性目标明确等固有特点,聚焦投入重点,梳理建立多项标准事项库,与多个预算科目实现关联匹配,创新确立“业务报事项,财务定科目,共同编预算”的支出预算融合编制模式,成功实现业财语言的“同频对话”,促进财务资源投入与公司战略发展的有机统一。(3)突出事前审查,实现多维管理。一是突破传统审查局限,将财务审查作为业务事项储备入库的前置环节,明确实行“无审查不入库,无储备不预算”。二是聚焦战略目标匹配重点,融合输配电成本监管规则和业务属性特点,围绕“必要性、经济性、合规性”开展支出预算多维度、差异化财务审查,建立分项指标库设置单个需求的审查得分。对监管类业务,基于“投入、过程、产出、结果”四个维度全面审查业务需求投入目标,合理判断事项储备与战略目标的匹配度;对竞争类业务,重点聚焦业务发展与效益回报,将投入产出平衡作为财务审查的核心要素,如表(1)所示。2.配置有效供给,精准匹配战略边界(1)应用标准成本,设定投入均线。电网企业融合应用管理会计指引中的标准成本、作业成本等工具,突破传统定额管理中成本与业务相分离的弊端,按照“统一标准、分类核定、动态优化”的原则,将标准制订与业务活动相匹配,为每项业务活动设定投入均线。一是以作业成本管理电网检修运维支出,梳理8类共3026项标准作业,依次测算形成作业成本标准、项目成本标准和单位输配电资产年均消耗标准。二是以标准成本管理其他运营费用,按照动因分析法将费用划分为人员、资产、营业规模、管理行为、政策等五类共36项动因,参照历史数据并依照各项业务活动特点和政策法规确定参数的取值规则与成本标准。三是以“一事一议”的零基预算覆盖新业务、新业态,化特殊活动为标准业务事项,持续丰富标准成本覆盖范围。四是以“逐一编码”实行全程管理与控制,对比预算数据开展进行分析,动态修正标准成本的动因设置或参数取值偏差。(2)建立量化模型,确定投入上限。基于输配电改革中两个监管周期的空间与维度,采用多目标优化、敏感性分析等技术,搭建输配电价、投资能力、经营预测三联动仿真模型。以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等关键考核目标为约束,基于输配电价监管规则约束以及预测的实际用电需求,采用优化算法自动规划,得出公司当期资本性和成本性支出预算投入的上限,并对当期的材料、修理、其他费用等输配电成本支出的结构安排设定相应的分类投入上限。基于量化的支出预算投入规模边界管理,充分、合理配置预算资源,实现战略到行动的对接。(3)引入滚动预算,突破时空盲点。电网企业打破传统预算编制或调整受制于固定时间窗口的固有限制,依托储备机制,采用“面向业务、按需储备、动态匹配”的支出预算滚动管控模式,并按照“申报一批、审查一批、储备一批”的方式,实现预算管理工作本身的平均。同时,电网企业为适应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接入或市场竞争类用电项目等业务支出需求,在常规事项储备的基础上,增设“项目管理包”和“绿色通道”等弹性措施,进一步提高预算资源配置对业务需求的匹配速度。3.开展产出评价,精准匹配战略目标(1)构建绩效评价机制,聚焦目标效果匹配。电网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指引中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要求,积极响应国家强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突破以往电网企业预算评价偏重于区域、整体的模式,坚持以始为终,实现“点—线—面”的四维目标立体评价。聚焦单个项目为对象的预算绩效评价、事前目标设定开展事后绩效评价,科学评判资源投入是否匹配投后绩效,进一步适应输配电价改革后监管部门不断强化电网企业投入产出考评的要求。电网企业预算投入绩效评价特点如表(2)所示。5(2)优化绩效评价方法,实现预算全程跟踪。电网企业在机制建设的基础上,广泛借鉴、主动调整,持续优化绩效评价方法。一是强调目标先行,依托多维绩效目标审查模型,对应建立预算投入绩效评价指标库,分类别、差异化设定考评权重,确保执行有的放矢。二是强调全程跟踪,既有实时的过程性绩效评价,也有事后的长期性绩效评价,贯穿支出投入全过程。三是强调主体意识,明确由费用责任主体分年度实施绩效跟踪自评,电网企业组织专家力量抽查复核。四是强调结果可测,会同业务主管部门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执行结果采集规则,促进评价信息自动采集,使评价结果真实可信。(3)应用绩效评价结果,推动管理持续改进。电网企业始终突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严格落实“低效须问责”的要求,基于评价结果,采用倾斜或核减方式、典型经验推广或通报批评等方式,全方位开展激励和问责;综合利用评价成果,持续完善事前目标审查与事后绩效评价的评价标准、指标设置与权重安排,促进管理要求与执行效果的动态匹配。(四)构建预算管理信息平台电网企业以《管理会计指引第802号——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模块的思路要求为指导,在管理理念、机制变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固化“1311”体系的管理与控制要求。成功构建以“系统架构一体化,数据集成自动化,场景设计柔性化、功能应用灵活化”为特征的支出预算一体化管理控制平台,全面覆盖“业务事项储备、支出需求评价、投入能力测算、预算储备形成、日常应急调整、绩效结果评价”六大业务场景,实现战略储备、标准储备、滚动储备、绩效储备等管理特色的集中融合。业务层:在平台中嵌入基于战略匹配可视、储备贯穿始终的业务支出预算管理全流程,固化四个业务预算应用场景的流程流转设计,实现“战略—业务—资源—绩效管理流程的可视化、系统化”。工具层:应用语义识别、智能评价等人工智能技术,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实现战略业务自动匹配、需求目标多维审查、投入资源标准配置、量化模型边界管理、标准成本动态调整、绩效评价聚焦战略等全链条、全程闭环管理,消除管理断点与盲点,保证“业务操作的自动化”和“工具应用智能化”。数据层:运用大数据技术,高效梳理全业务海量数据,充分调用外部数据更新标准测算参数,贯穿执行结果比对投入目标与标准水平,构建丰富的数据仓库,用业务流支撑形成数据信息流,保障平台运作的安全、高效和协同。“1311”支出预算一体化管理控制平台如图(2)所示。三、结语本文介绍了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围绕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践行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契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要求,引入精准思维和匹配理念,瞄准资源投入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创新应用储备机制,贯通支出预算管理控制全过程创新实践,推动财力资源既能精准保障公司战略发展落地、又能规范适应改革监管要求。既是行业和专业的创新实践,又是彰显央企社会责任的担当。电网企业需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新技术、新方向,融合数字化、多元化、智能化、互动化等会计变革特点,主动创新支出预算管理的实用化工具,进一步深化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管理体系建设,引领管理会计变革和理论在电网行业的更多成功实践。

作者:葛巍 沈海蓉 单位: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