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购售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09:17:14

电网购售

电网购售范文篇1

[论文摘要]本文对近年来我国电网发生的一般电网事故情况进行了概述,分析了这些一般电网事故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同时对遏制和减少电网事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电网事故具有停电范围大、影响面广,甚至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灾难性影响的显著特征。因此,长期以来电网经营企业一直把防范电网事故,特别是防止大面积停电和电网瓦解事故,作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全国各地电网的一般电网事故发生率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降低和减少,极大地影响了电网的运行和地区经济的正常发展。为了探求事故的规律和特点,采取防范措施,有效地遏制和减少一般电网事故,避免发生重大及以上电网事故,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在此笔者对近年来发生的一般电网事故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自己关于减少一般事故发生的一点意见和对策。

1、近年来一般电网事故类型分析

1.1、按原因分类:从发生电网事故的原因来看,引发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因素有:继电保护、恶劣天气、外力破坏、误操作、质量不良、人员责任及其他原因。

1.2、按责任分类:一般电网事故按责任分类可分为:自然灾害、制造质量、外力破坏、运行人员、施工设计、人员责任和其他。据统计,自然灾害(雷击、雾闪、覆冰舞动等)、人员责任(运行人员和其他人员责任)、外力破坏和制造质量依次是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责任原因。

1.3、按技术分类:一般电网事故按技术分类则可分为:继电保护、雷击、接地短路、恶性误操作、误碰误动、设备故障和其他。其中,接地短路(外力破坏、对地放电)、继电保护(保护误动、保护拒动、二次回路故障等)和雷击是构成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技术原因。

1.4、按设备分类:一般电网事故按设备分类一般可分为:输电线路、继电保护、其他电器、开关、刀闸、组合电器等。实践表明,输电线路、继电保护依次是造成电网事故的主要设备原因。

2、电网一般事故的特点

通过多年来对一般电网事故的成因的综合分析,特别是结合笔者所在的从南方电网的实际,认为一般电网事故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2.1、人员责任居高不下:例如,2001年至2003年间,整个华中电网149次一般电网事故中,由于人员责任造成的一般电网事故共53次,占全部一般电网事故的35.57%。统计分析表明,在人员责任中,以运行人员、继保人员、检修人员的责任最为突出,是人员责任的主体。其中,属运行人员责任的一般电网事故共27次,包括误操作9次恶性误操作,3次一般误操作,占全部人员责任的50%。

2.2、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外部运行环境日趋恶化:据统计,在2001年至2003南方电网的149次一般电网事故中,因输电线路故障造成的一般电网事故共70次,占全部一般电网事故的46.98%,是构成一般电网事故的首要因素。对70次线路故障按技术分类,由于自然灾害(恶劣天气、雷击、污闪、雾闪等)引发的线路故障共30次,占线路故障的42.86%;由于外力破坏造成的输电线路外力短路共21次,占线路故障的30%;由于维护处理不当(维护不当、处理不当、树障、巡视不到位等)造成的故障共11次,占线路故障的16%。线路故障按电压等级分布,220kV线路15次,占21.4%;110kV线路52次,占74.28%;35kV及以下线路3次,占4.28%。

2.3、电网结构薄弱,事故影响面大:长期以来,由于受“重发轻供”的影响,一些电网的电网建设一直相对滞后,电网结构薄弱,不能满足相关安全准则的要求;220kV及以下系统,特别是110kV系统中单电源供电或单回联络线供电方式较多,致使在1条线路或1个变电站故障时造成多个变电站失压。

2.4、继电保护问题突出:据统计,在2001—2003年南方电网一般电网事故中,按技术分类属继电保护因素的共39次,占全部一般电网事故的26.17%,是造成或扩大为电网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由继电保护技术分类可以看出,保护误动、误碰误动、保护拒动和二次回路故障是造成或扩大成电网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39次继电保护技术分类中,保护误动共19次,占48%,居各类技术原因之首;其次是误碰误动共8次,占21%。对39次继电保护问题进行责任分析,由于制造质量不佳共15次,占38%;继保人员6次,占15.3%;其他人员责任(运行、试验、检修、调试、管理等)共11次,占28.2%。继保人员和其他人员责任两者合计共17次,占43.59%。可见,保护误(拒)动和人员责任是继电保护造成或扩大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原因。

3、遏制和减少电网事故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一般电网事故,应该说我们各电力部门、单位都一直在努力改善。笔者认为,构成一般电网事故原因往往都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或管理问题。因此,要遏制和减少电网事故我认为必须是多管齐下。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电监会、国家电网公司关于电力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要求。在学习贯彻落实中进一步提高对电网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针对一般电网事故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克服疏于管理、安全隐患未及时消除、反事故措施执行不力和人员责任心不强等问题,从组织上、制度上、管理上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3.2、加强输变电设备运行管理,针对一般电网事故的特点和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加强运行维护,积极开展专项治理。(1)重点做好220kV及以下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和防雷、防污闪工作,加强输电线路巡视检查、定期清扫、零值检测、接地电阻摇测和地网检查等工作。对雷害事故较多的线路易击段和污秽严重的重污区应开展专项综合治理,提高输电线路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线路跳闸率。(2)根据季节特点,严密关注线路走廊的变化,加强线路“特巡”工作,防止树竹放电和大面积山火造成输电线路跳闸。(3)加强变电设备管理,重点做好变压器类设备的技术监督工作。对变电站、升压站的电气设备在加强电气性能检测的同时,还应做好其机械性能的检查。特别是对运行年久的刀闸及其引线接头要运用红外测温或无损探伤技术检查接触状况和机械强度;对管母开展变形观测;对支柱瓷瓶运用超声波探伤技术检测机械强度;对接地网根据运行时间和土壤情况,开挖检查地网腐蚀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4)针对近年来电力设施外力破坏事件不断上升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强化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和公安部门做好电力设施的保护宣传、打击盗窃和破坏电力设施的工作。充分发挥业余护线员的作用,建立群防群护的联防机制。及时掌握临近电力设施或线下施工作业情况,向施工作业单位通报有关安全要求,增设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加强作业监护,防止施工碰线、车辆撞杆等外力破坏。

3.3、加大电网建设和改造资金投入,优化完善电网结构,加快电网结构调整,提高电网技术装备水平。电网建设和电网结构调整受资金、通道与站所资源、建设周期以及投入产出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短期内不可能见成效。因此,当前应加快单电源供电的110kV及以上变电站的改造,且认真做好其供电线路的运行维护,重点做好线路的防雷、防污闪工作,降低线路的跳闸率;同时,应做好变电站的下一电压等级侧运行方式的管理,安排备用电源,并安装自投装置,以防止供电线路故障时变电站全站失压。

3.4、加强继电保护的运行管理和技术监督。(1)加强继电保护装置入网管理、整定计算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把继电保护“五查”工作作为强化继电保护管理和技术监督的常态机制。(2)严格执行二次设备与装置的定期检验、检测、试验标准,重点做好母差、主变、失灵等重要保护的检验工作,严格质量验收标准;重视二次回路管理;严格整组试验和带负荷检查等项目的检验,确保回路接线正确,装置动作可靠,防止一次设备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拒动和误动,扩大事故。(3)提高继电保护专业人员的技术素质,严防继电保护人员“三误”事故发生。

3.5、加强运行管理,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强化操作中的唱票复诵、核对、监护等过程管理。制定防范违章解锁、带地线合闸、误碰压板、误接线、误整定等电气误操作和误调度事故的措施,并严格执行与考核,杜绝误操作事故。

3.6、加强职工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岗位技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职工教育应面向生产实际,注重职工的岗位技能、异常情况分析判断和缺陷发展的预见评估等综合能力的培训。要通过实施标准化作业、规范职工的作业程序和作业行为,控制和减少生产作业的随意性、盲目性,杜绝人员责任事故。

结语

电网一般事故的预防和有效遏制对于保证电网正常运行,确保网内各地区生产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电网经营企业应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一般电网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参考文献:

[1]、肖红,绵竹地区电网事故分析及四川电网变压器中性点保护[J],四川电力技术,2005/06

[2]、杨志红,加强事故处理的应对能力[J],电力安全技术,2005/11

[3]、鲁宗相,电网复杂性及大停电事故的可靠性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12a摘要:电力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电价受到电网购售差价影响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在总结我国电力行业的改组格局和电价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对我国电网购售差价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用自然垄断理论对电力行业的垄断经营进行解释。

关键词:上网电价;自然垄断;政府规制

一、我国电力行业的“五加二”格局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改组,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原国家电力公司拥有的发电资产改组为规模大致相当的五个独立的发电企业、两家电网公司和四家辅业集团公司。五个发电企业分别是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两家电网公司分别是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原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电网资产出资人代表,按国有独资形式设置,管理除南方电网公司以外的原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所有电网资产。这就是所谓的“五加二”格局。五家发电公司的主要职能是从事电源的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组织电力的生产和销售。两家电网公司的经营范围主要是从事电力销售的业务,负责所管辖各区域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易和调度,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相关的跨区域输变电和联网工程等。之所以形成“五加二”的格局,其目的就是在五家发电公司之间和两家电网公司之间的业务形成竞争。

二、我国电价定价机制的形成和演变

1995年以来,受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和宏观调控政策双重的影响,一些地区在部分时间段出现了电力供大于求的情况。此时,以个别成本为基础定价的还本付息电价政策显示出了弊端。随着电力项目造价的不断提高,“八五”期间的发电机组平均造价比“七五”提高了约一倍。小火电盲目发展,劣化了资源配置。电价节节攀升,90年代中后期新投产机组的平均上网电价己超过每千瓦时0.4元。为改变成本无约束、价格无控制的状况,国家适时调整电价政策。

1996年国家计委规定对地方指导性电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并于1996年调整了各地的指令性目录电价和地方指导性电价,同时在推行统一销售电价制度和峰谷分时电价制度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1997年的电价调整方案中,燃运加价由按总量改为按单耗计算,并要求电力企业消化30%。新建电力项目的发电成本,由按个别成本改为按平均成本核定。继续推行统一销售电价制度,全国2/3的地区指令性与指导性电价并轨,执行统一的目录电价。取消了一切价外乱加价和乱收费,到目前为止只保留了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和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少数经过国务院批准的收费项目。1998年,以经营期电价政策取代还本付息电价政策。这一政策主要是将按电力项目还贷期还本付息需要定价,改为按社会平均先进成本定价,同时统一规范了电力企业的资本金收益率水平。这一政策实行后,原来的一厂一价、一机一价的定价方式逐步向按社会平均成本的定价方式过渡,新项目的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降低了5分钱左右。此举使电力项目还贷高峰期保持了电价水平的基本稳定,为保持我国经济竞争力创造了条件,同时,对促进电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步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中央层面上实现了厂网分开,建设竞争性电力市场的改革试点也正在稳步推进。原有的政府定价方式受到空前挑战,管理环节扩展为发、输、配、售四大环节,利益主体也由电力企业、用户扩展为电厂、电网和消费者等,电力市场竞价模式的研究也与原有的单一政府定价发生矛盾。进入2003年,电力供求形势也发生巨大变化,许多地区电力供应紧张,18个省区市采取拉闸限电措施。新形势要求尽快建立新的电价形成机制,既刺激供给,吸引电力长期投资,提高效率,又通过价格杠杆抑制不合理的需求,以达到电力供求的动态平衡。在2003年7月,国务院了《电价改革方案》,相继开展了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改革试点。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时出台了《上网电价管理暂行办法》、《输配电价管理暂行办法》和《销售电价管理暂行办法》,是对2003年国务院出台的《电价改革方案》进行了细化,这是近年来电力市场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新的电价管理办法确定了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的市场竞争机制,明确了输配电价格的成本决定机制,标志着作为电力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的电价改革己经从政策层面上开始破题。

目前,我国的现行电价是一种以企业个别成本为基础的成本推进型价格形成机制,由于投产时间、筹资条件、造价成本不同,出现了一厂一价、一机一价,在同一电网内,定价水平会相差一倍以上,甚至几倍,造成小火电建设失控和电站建设造价失控,各类电厂上网电价水平悬殊不公平的复杂状况。据国电公司1999年的统计,国有电厂、集体电厂、联营电厂、股份制电厂、中外合资电厂、中外合作电厂、外资电厂的平均上网电价之比为1:l.27:l.56:l.46:1.94:l.54:4.17。这些不合理现象的存在必然导致发电环节的效率下降和上网电价水平的急剧上升,对于国家提出的“同网同质同价”目标的实现从一开始就增大了难度。

由于物价管理部门制定或调整电力价格,基本上是以企业上报的成本为主要依据,但是这种成本是在一定范围内垄断的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的个别成本,而不是社会平均成本。按企业的个别成本定价,会导致成本越高,价格也就越高,企业因此没有降低成本的动力和压力。虽然物价部门会对企业上报的成本资料进行审核,但由于没有向企业那样了解真实成本,就主要审核其合法性,而其合理性却难以审核。通常凭主观判断对企业的调价幅度“砍一刀”,难以避免主观随意性而且这也会刺激企业虚报成本缺乏努力降低成本的动力。转三、电网差价形成的原因

电网公司的职能主要是从事电力销售的业务,负责所管辖各区域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易和调度,因此对电网差价的理解应该从上网差价和销售差价两个方面来分析。

1.上网差价形成的原因

上网电价是指独立核算的发电企业向电网经营企业提供上网电量时与电网经营企业之间的结算价格。我国现行的上网电价是执行政府定价,即政府根据各发电企业的实际发电成本、合理的发电利润、税金等确定发电企业的电价水平,实行一厂一价,甚至一机一价。造成上网差价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发电企业由于发电类型、建设时期、资金来源渠道、社会环境、设备的技术水平、地理位置的不同,使各发电企业的,每千瓦造价、还本付息的负担、人员的配备、燃料的运输价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形成了现行的上网电价在发电企业之间形成的较大差别。

2.销售差价形成的原因

我国现行销售电价制度由单一制电价和两部制电价两种构成,同时我国实行的是分类电价和分时电价,对不同类型的客户以及不同的用电方式和不同的用电时段,电价及计费方式不同,这就使得电费核算非常复杂。单一制电价不管用户用电设备容量的大小,只按供电企业安装在客户处的电能计量装置计量的客户用电量为计费依据。两部制电价把电价分成两部分:基本电价和电度电价。基本电价代表的是电力企业的容量成本,即固定费用部分,在计算基本电费时,是按客户用电设备的容量或最大需量乘上基本电价收费;电度电价代表的是电力企业的电能成本,即变动费用部分,是按客户的实际用电量乘上客户相应的分类电价收费。销售电价除大工业两部电价制外,其余用户实行单一电量电价制,未能反映对不同用户供电的成本差异,这样就造成了用户之间的不平等负担。由于不同的用户负荷率和供电电压对系统结构和运行所产生不同的影响,而按照现有的电力管制价格形成机制,用户的负荷率和用电电压造成的成本差别在电价中不能得到反映。这是导致电网差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四、自然垄断理论对电力行业垄断经营的解释

自然垄断理论长期以来一直被垄断势力当做为垄断行为进行辩护的工具,同时它也是政府制定相应管制政策的理论依据。早期的经济学家对认为,由于生产技术决定的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递增性,平均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从而最小的有效规模要求只有一家企业生产,由一个企业达规模生产比由几家较小规模的企业生产更能有效地利用经济资源。但后来的经济学家发现,对某些产业来讲,即使在平均成本递增的情况下,由一家企业生产或服务仍有可能是最经济的。对于电力这样的自然垄断行业,它的投资成本很大,并且投资专用性很强,沉没成本很大,在一定的产出范围内,该行业具有很大的规模经济性。这样的产业由一家或者极少数几家企业垄断能使成本效率最大化。另外,像电力这样的行业需要通过电网设施来为用户提供电能,对于电网设施就不宜重复投资。所以说对于自然垄断的企业,在经营上一般不会采用独占垄断形式,而是受到政府的严格规制。政府之所以采用规制措施,一方是避免其他企业的进入,造成重复建设。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垄断企业利用其垄断地位,制定高价或通过其他手段获取高额利润,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张安华:电力价格垄断问题探析,[J],企业经济,2003年第8期.

电网购售范文篇2

关键词:上网电价;自然垄断;政府规制

一、我国电力行业的“五加二”格局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改组,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原国家电力公司拥有的发电资产改组为规模大致相当的五个独立的发电企业、两家电网公司和四家辅业集团公司。五个发电企业分别是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两家电网公司分别是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原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电网资产出资人代表,按国有独资形式设置,管理除南方电网公司以外的原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所有电网资产。这就是所谓的“五加二”格局。五家发电公司的主要职能是从事电源的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组织电力的生产和销售。两家电网公司的经营范围主要是从事电力销售的业务,负责所管辖各区域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易和调度,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相关的跨区域输变电和联网工程等。之所以形成“五加二”的格局,其目的就是在五家发电公司之间和两家电网公司之间的业务形成竞争。

二、我国电价定价机制的形成和演变

1995年以来,受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和宏观调控政策双重的影响,一些地区在部分时间段出现了电力供大于求的情况。此时,以个别成本为基础定价的还本付息电价政策显示出了弊端。随着电力项目造价的不断提高,“八五”期间的发电机组平均造价比“七五”提高了约一倍。小火电盲目发展,劣化了资源配置。电价节节攀升,90年代中后期新投产机组的平均上网电价己超过每千瓦时0.4元。为改变成本无约束、价格无控制的状况,国家适时调整电价政策。

1996年国家计委规定对地方指导性电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并于1996年调整了各地的指令性目录电价和地方指导性电价,同时在推行统一销售电价制度和峰谷分时电价制度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1997年的电价调整方案中,燃运加价由按总量改为按单耗计算,并要求电力企业消化30%。新建电力项目的发电成本,由按个别成本改为按平均成本核定。继续推行统一销售电价制度,全国2/3的地区指令性与指导性电价并轨,执行统一的目录电价。取消了一切价外乱加价和乱收费,到目前为止只保留了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和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少数经过国务院批准的收费项目。1998年,以经营期电价政策取代还本付息电价政策。这一政策主要是将按电力项目还贷期还本付息需要定价,改为按社会平均先进成本定价,同时统一规范了电力企业的资本金收益率水平。这一政策实行后,原来的一厂一价、一机一价的定价方式逐步向按社会平均成本的定价方式过渡,新项目的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降低了5分钱左右。此举使电力项目还贷高峰期保持了电价水平的基本稳定,为保持我国经济竞争力创造了条件,同时,对促进电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步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中央层面上实现了厂网分开,建设竞争性电力市场的改革试点也正在稳步推进。原有的政府定价方式受到空前挑战,管理环节扩展为发、输、配、售四大环节,利益主体也由电力企业、用户扩展为电厂、电网和消费者等,电力市场竞价模式的研究也与原有的单一政府定价发生矛盾。进入2003年,电力供求形势也发生巨大变化,许多地区电力供应紧张,18个省区市采取拉闸限电措施。新形势要求尽快建立新的电价形成机制,既刺激供给,吸引电力长期投资,提高效率,又通过价格杠杆抑制不合理的需求,以达到电力供求的动态平衡。在2003年7月,国务院了《电价改革方案》,相继开展了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改革试点。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时出台了《上网电价管理暂行办法》、《输配电价管理暂行办法》和《销售电价管理暂行办法》,是对2003年国务院出台的《电价改革方案》进行了细化,这是近年来电力市场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新的电价管理办法确定了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的市场竞争机制,明确了输配电价格的成本决定机制,标志着作为电力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的电价改革己经从政策层面上开始破题。

目前,我国的现行电价是一种以企业个别成本为基础的成本推进型价格形成机制,由于投产时间、筹资条件、造价成本不同,出现了一厂一价、一机一价,在同一电网内,定价水平会相差一倍以上,甚至几倍,造成小火电建设失控和电站建设造价失控,各类电厂上网电价水平悬殊不公平的复杂状况。据国电公司1999年的统计,国有电厂、集体电厂、联营电厂、股份制电厂、中外合资电厂、中外合作电厂、外资电厂的平均上网电价之比为1:l.27:l.56:l.46:1.94:l.54:4.17。这些不合理现象的存在必然导致发电环节的效率下降和上网电价水平的急剧上升,对于国家提出的“同网同质同价”目标的实现从一开始就增大了难度。

由于物价管理部门制定或调整电力价格,基本上是以企业上报的成本为主要依据,但是这种成本是在一定范围内垄断的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的个别成本,而不是社会平均成本。按企业的个别成本定价,会导致成本越高,价格也就越高,企业因此没有降低成本的动力和压力。虽然物价部门会对企业上报的成本资料进行审核,但由于没有向企业那样了解真实成本,就主要审核其合法性,而其合理性却难以审核。通常凭主观判断对企业的调价幅度“砍一刀”,难以避免主观随意性而且这也会刺激企业虚报成本缺乏努力降低成本的动力。三、电网差价形成的原因

电网公司的职能主要是从事电力销售的业务,负责所管辖各区域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易和调度,因此对电网差价的理解应该从上网差价和销售差价两个方面来分析。

1.上网差价形成的原因

上网电价是指独立核算的发电企业向电网经营企业提供上网电量时与电网经营企业之间的结算价格。我国现行的上网电价是执行政府定价,即政府根据各发电企业的实际发电成本、合理的发电利润、税金等确定发电企业的电价水平,实行一厂一价,甚至一机一价。造成上网差价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发电企业由于发电类型、建设时期、资金来源渠道、社会环境、设备的技术水平、地理位置的不同,使各发电企业的,每千瓦造价、还本付息的负担、人员的配备、燃料的运输价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形成了现行的上网电价在发电企业之间形成的较大差别。

2.销售差价形成的原因

我国现行销售电价制度由单一制电价和两部制电价两种构成,同时我国实行的是分类电价和分时电价,对不同类型的客户以及不同的用电方式和不同的用电时段,电价及计费方式不同,这就使得电费核算非常复杂。单一制电价不管用户用电设备容量的大小,只按供电企业安装在客户处的电能计量装置计量的客户用电量为计费依据。两部制电价把电价分成两部分:基本电价和电度电价。基本电价代表的是电力企业的容量成本,即固定费用部分,在计算基本电费时,是按客户用电设备的容量或最大需量乘上基本电价收费;电度电价代表的是电力企业的电能成本,即变动费用部分,是按客户的实际用电量乘上客户相应的分类电价收费。销售电价除大工业两部电价制外,其余用户实行单一电量电价制,未能反映对不同用户供电的成本差异,这样就造成了用户之间的不平等负担。由于不同的用户负荷率和供电电压对系统结构和运行所产生不同的影响,而按照现有的电力管制价格形成机制,用户的负荷率和用电电压造成的成本差别在电价中不能得到反映。这是导致电网差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四、自然垄断理论对电力行业垄断经营的解释

自然垄断理论长期以来一直被垄断势力当做为垄断行为进行辩护的工具,同时它也是政府制定相应管制政策的理论依据。早期的经济学家对认为,由于生产技术决定的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递增性,平均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从而最小的有效规模要求只有一家企业生产,由一个企业达规模生产比由几家较小规模的企业生产更能有效地利用经济资源。但后来的经济学家发现,对某些产业来讲,即使在平均成本递增的情况下,由一家企业生产或服务仍有可能是最经济的。对于电力这样的自然垄断行业,它的投资成本很大,并且投资专用性很强,沉没成本很大,在一定的产出范围内,该行业具有很大的规模经济性。这样的产业由一家或者极少数几家企业垄断能使成本效率最大化。另外,像电力这样的行业需要通过电网设施来为用户提供电能,对于电网设施就不宜重复投资。所以说对于自然垄断的企业,在经营上一般不会采用独占垄断形式,而是受到政府的严格规制。政府之所以采用规制措施,一方是避免其他企业的进入,造成重复建设。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垄断企业利用其垄断地位,制定高价或通过其他手段获取高额利润,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张安华:电力价格垄断问题探析,[J],企业经济,2003年第8期.

电网购售范文篇3

第二条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之间进行电费结算应当遵循依法、诚信、公平、公正的原则。任何一方不得利用电费结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三条电费结算有关事项应当在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签订的《购售电合同》中予以约定。《购售电合同》包括长期、中短期、临时和跨省跨区购售电合同。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之间的电费结算。电网企业与其内部所属电厂电费结算,享有政府特许权的外资控股电厂的电费结算,发电企业与大用户直供的电费结算等参照本办法执行。

参与区域电力市场竞价的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电费结算,按照市场运行规则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电力监管机构依据《电力监管条例》和本办法对发电与电网企业之间电费结算行为进行监管。

第二章电费结算依据

第六条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量上网电量,确保计费电量真实、准确。

第七条发电企业、电网企业进行电费结算时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电价政策,国家价格主管部门批复的上网电价为双方进行电费结算的法律依据,未获国家正式批复电价的,按照国家规定由双方协商确定并执行。发电企业、电网企业不得自行变更上网电价进行电费结算。

第八条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应当依据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确定的上网电量、上网电价计算当期结算电费。电费结算以月为计算周期。

第三章电费结算程序和方式

第九条上网电量的抄录和确认,可以由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双方协商确定,但是应当在次月5日前完成上月上网电量的抄录和确认。

第十条上网电费的计算、核对、修正和确认,可以由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双方协商确定,但是应当在完成上网电量抄录和确认日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十—条发电企业应当根据结算双方确认的《电费结算单》开具增值税发票。

第十二条电网企业依据《电费结算单》及增值税专用发票支付上网电费。电网企业应当在上网电费确认日后的5个工作日内,支付不低于该期上网电费的50%;电网企业应当在上网电费确认日后的15个工作日内付清该期上网电费。

电网企业因故不能按照约定的期限付清上网电费,应当向发电企业支付违约金。

第十三条电费结算应当采取国家规定的结算方式。

汇票、本票结算比例比较高的,应当在购售电合同中予以约定。

第十四条上网电量的抄录和确认,上网电费的计算、核对、修正和确认,上网电费的支付方式以及违约金,都必须在双方签订的《购售电合同》中明确。

未签订《购售电合同》或者《购售电合同》中未明确的,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应当各自保存电费结算的原始资料与记录。

第十六条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在电费结算过程中发生争议,应当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电力监管机构申请调解,但是争议和调解不影响无争议电费的结算。

第四章电费结算监管

第十七条电力监管机构进行电费结算监管,可以采取信息统计、听取情况汇报、组织专项检查、调阅结算资料等方式。

第十八条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应当按照《电力企业信息报送规定》以季报形式于每季度第一个月30日前向电力监管机构报送上一季度的电费结算情况。

第十九条电力监管机构可以按照《电力监管信息公开办法》,以适当形式向社会电费结算监管报告。

第二十条电力监管机构依照《电力争议调解暂行办法》对电费结算争议进行调解。

第二十一条电力监管机构将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费结算记录纳入电力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系统。

第二十二条电网企业无正当理由未按合同约定付清上网电费的,电力监管机构责令改正;恶意拖欠电费的,按照《电力监管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罚,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

电网购售范文篇4

一、发电企业的基本情况

全县现拥有小水电站(车间)间,装机309台,总容量62252.5千瓦,占可开发资源量的93%。全县电站年发电量约1.842亿千瓦时,其中国有发电站年发电量约3436万千瓦时。从收集清理情况来看,证照齐全的发电站有17间;证照不全的有143间;具有工商营业执照的发电站有144间;具有税务登记证的发电站有122间;有89间发电站有取水许可证;有上级职能部门立项批文的有49间。我县小水电站大多数为径流式电站,无较大的库容,受气候影响大,调节能力比较差。

二、购售电合同签订的情况

全县共有上网发电站间,大部分发电站已办理相关证照(有一部分证照不齐),如营业执照等,具备发电上网的条件。所有电站没有签订购售电合同,但在2004年1月1日前己签订了《并网协议》的电站有161间,清理过程中提供有基本情况资料的发电站与我局签订了《并网协议》的有间。并网的发电企业基本上都能保持持续稳定的经营状态,与我局建立了长期有效的供需关系。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证照不全。有些发电企业未办理取水许可证,没有立项批文有的甚至没有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有些电站办理有相关证件,但由于历史时间较长,已遗失没有存档。

2、《并网协议》中的发电站名称与现有营业收费账本的发电站名称不符。电站改制或其它原因更名后,营业收费部门的营业收费账本仍延用原来站名。

3、有些电站改制前分别签订有《并网协议》,有各自的计量点,改制几个电站附在一块同一计量点,但《并网协议》并没有重新签订。

4、大部分电站属于径流式发电,受所在地区气候、天气、降雨量的变化影响,调节能力差。

5、《并网协议》没有根据发电的不确定因性合理滚动调整月度合同电量,也没有规定最低年度购销电量。这样会因为电力供应形势、上网线径及其他不可抗力的因素引起上网电量的波动情形的发生。

6、没有考虑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及当时电网的需求状况严格调度发电站,没有规定具体的惩奖措施,造成有些超发电站不按调度要求压负荷。

7、《并网协议》没有明确电价及电费结算具体的确定值(标的)及结算方式。

8、大部分发电站没有一定的发电备用容量,这样将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供电的可靠性。

四、风险处理及进展情况

1、要求证照不全的发电企业必须取得发电业务许可证。

2、要求营业部门及时更正发电站名称,确保营业收费账本与《并网协议》上发电站名称相符。

3、明确了长期电力平衡的责任主体,运用计划和市面上场两种手段,确保防范缺电风险。

4、严格界定发电与电网区域,认真清理了售电市场,对于又发又供电发电企业,要求限期整改,对于限定时间内拒不整改的,采取扣付电费、强制解网等方式进行处理。同时,要求发电企业建立适度比例的备用容量的保证措施和制度。

5、扭转电网建设滞后的局面,加大电网投入,完善各级输电网尽可能消除输电网络阻塞和制约,保证网络输电能力具有适度的裕度,从而实现电网与发电企业电量互补和备用容量互补。

6、规范发电企业与电网经营企业的供应关系,化解、释放电力市场价格风险。

7、拟出台相关办法,进一步强化自购电管理,监控好自购电的计量、电量考核和电费结算等各环节,规范自购电行为。

五、意见和建议

1.制订适合梅州地区实际的购售电合同管理办法,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法规,从而规范管理。同时,加强对发电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技改,政府部门要协调发电企业与电网经营企业之间的矛盾,平衡利益关系。

2.继续推进小水电输配电网络建设,增加输送电通道,实行跨区域交换电力电量,打破单一的电力市场格局,形成竞价上网,建立具有竞争条件的电力环境。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3.签订购售电合同前须经市场运营机构的安全校核予以确认,明确市场环境下电网对发电企业有什么样的要求,并以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

电网购售范文篇5

区域节能市场交易模式的构建

区域节能市场交易模式构建的整体思路所建的区域节能市场与现有省内节能市场的不同之一在于其交易主体中含省级电网售电单位。由于省级电网售电单位其网内各机组在不同时段参与跨省售电时可能存在多种组合,其能耗水平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由此,区域节能市场交易模式的建立将面临如下问题:1区域市场交易机构如何设计区域节能市场的交易流程,以满足省级电网跨省交易的能耗评估和节能需要。2在区域节能市场的交易中,各省级电网售电单位如何申报其能耗水平,以实现其省内省外能耗的分割。3区域市场交易机构如何确定跨省交易边际能耗水平限制值,以提高区域市场整体的经济与节能效益。4如何评估区域节能市场中省级电网跨省交易的能耗与节能效益。为此,本文重点对包含上述4个问题的区域节能市场交易模式展开研究。区域节能市场跨省交易的基本流程设计与省内节能市场将售电单位的能耗作为公开数据不同,本文将区域节能市场中各跨省售电省级电网申报的能耗水平在交易前作为保密数据可直接参与跨省交易的机组其能耗水平仍可作为公开数据),采取交易后再公开其能耗水平的思路。通过市场竞争实现能耗水平的优化,同时降低能耗水平的全部公开引起各售电单位投机性报价的可能性。为此,重点以跨省售电省级电网为例,对区域节能市场跨省交易基本流程设计如下:1首先,各省级电网根据自身网内剩余的可竞价交易发电能力某些高能耗机组具有剩余发电能力,但无竞价交易资格)、预测的区域市场负荷需求以及跨省交易能耗水平准入条件,各自独立组织本省具有富裕发电能力的机组参与跨省售电;然后,统一以模式作为区域市场的一个售电单位申报跨省交易的电价、电量以及能耗水平信息。2区域市场交易机构得到各售电单位申报的上述交易信息后,确定最低的能耗水平约束值作为区域市场跨省交易能耗水平准入条件,以确定具有跨省交易资格的售电单位。3区域市场交易机构在已确定的具有跨省售电资格的售电单位中,结合各购电单位的申报电价、电量信息,按照区域市场交易规则以及安全校核[11],确定交易成功的购售电方。4交易成功的购售电双方签订电能交易合同,评估计算出各交易合同中的能耗或节能效益,将售电方的能耗或节能效益折算到购电方。省级电网跨省售电能耗水平申报值的确定方法为实现省级电网跨省售电时省内省外能耗的合理分割和确定省级电网跨省售电的能耗水平,本文提出了各省级电网跨省售电时能耗考核“省内较省外优先满足”的思路。从区域市场的角度,各省级电网均是在满足自身负荷平衡之后,如果各统调机组还有富裕发电能力还需满足一定的跨省交易能耗水平准入条件),才能采取省级电网模式跨省售电[10]具有直接参与跨省交易资格的统调机组除外)。可见,电能交易计划具有省内较省外“优先满足”的特点。从节能降耗的角度,各省级电网均优先安排水电等绿色能源发电,再按能耗水平由高到低排序确定火电等机组发电,以最大化提高本省的能耗水平与节能效益[4-5]。综上分析,考虑节能降耗与区域市场的结合,本文提出能耗考核省内较省外“优先满足”的思路:各省级电网跨省售电时,根据节能调度排序的思路对自身所有具有竞价交易资格部分高能耗机组只具有计划分配电量资格,而不具有竞价交易资格)的发电机组按能耗水平排序[5],排在满足本省负荷需求之前的竞价机组就为各省省内交易计划的发电机组也就对应该省省内交易能耗水平考核对象);而排在本网负荷需求以外的竞价机组就为该省级电网跨省售电电能来源,该部分机组对应跨省交易电量的平均能耗水平就为该省级电网参与跨省交易的能耗申报水平。由此,为提高跨省交易的能耗水平竞争优势,跨省售电省级电网会在预测区域市场能耗水平约束值基础上,在省内理性设定能耗水平,以限制部分具有竞价资格的高能耗机组参与跨省售电,从而实现跨省交易能耗水平的整体提高。跨省交易边际能耗水平约束值的确定方法为提高区域节能市场跨省交易经济效益和节能效益的综合效益,本文在对区域市场跨省交易边际能耗水平约束值的确定时,提出了采取跨省交易各售电单位申报的总容量充足率指标[13]bidsufficiency,BS)达到125%时的边际能耗水平,在此基础上再将能耗惩罚的模式应用到所建的区域节能市场模式。现有文献在对市场交易中的能耗水平约束值进行选取时,多采用在无约束的能耗总量一定时期)或能耗率的基础上降低一个百分点[3]、政府下达的能耗水平[3-5,8]作为选取标准。这些能耗水平约束值的选取获得了较好的节能效益,但没有兼顾市场竞争的需要。根据美国加州电力市场多年运行经验,当市场中各售电单位申报的BS大于125%时,可认为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售电单位的市场投机行为概率较小[13]。为此,本文对申报参与区域节能市场交易的所有售电单位按照能耗水平由高到低排序,并依次统计总申报容量。为确保区域市场的安全运行,区域市场规定跨省交易电量与电力具有确定的函数关系[10],当售电单位申报的是电量信息时可转化为相应时段的容量信息。当申报总容量累计达到跨省交易需求容量的125%时,其对应的售电单位就可确定为跨省交易边际售电单位。该单位对应的能耗水平就为跨省交易边际能耗水平约束值,低于该能耗水平的售电申报单位,则不具有售电资格。所提的区域节能市场能耗水平约束取BS为125%时边际售电单位能耗水平具有一定经济上的合理性,但同时也可能给低价高能耗售电单位也满足BS为125%时能耗水平要求)创造较大的竞价空间,有可能造成区域市场节能效益不明显。为此,本文将能耗惩罚节能模式[8]应用到所提的区域节能市场中。具体如下:在市场结算时,由区域市场交易机构向各售电单位全电量加收其超标能耗的外部成本,使跨省交易售电单位在参与市场交易时其报价中包含交易电量超标能耗的外部成本。由此,在满足区域节能市场能耗水平约束值基础之上,在售电侧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竞争格局。该模式中超标能耗外部成本惩罚折价利用国际市场影子价格法[8]可表示如下:6ex,n,coalex,j10)kkcC1)式中:ex,n,kc表示跨省售电单位k超标能耗惩罚折价;表示当前时期人民币与美元汇率;coalC表示当前时期国际市场煤价;j表示区域市场社会基准供电煤耗率;ex,k表示跨省售电单位k申报能耗率省级电网跨省售电时该能耗水平值的确定见1.3节)。跨省交易节能效益评估指标的构建鉴于现有的省内节能市场一般忽略交易网损[3-8],而跨省交易中网损较大[9]。由此,以电量结算在售电关口构建购电单位在跨省交易时的节能效益评估指标如下:oex,in,bex,ex,1[1)]NkkkkJW2)式中:Wex,k、ex,k分别表示跨省售电单位k交易电量以及其对应网损率;No表示跨省售电单位个数;in,b表示若跨省交易电量由购电单位在省内购电完成时的平均能耗水平;in,b可取购电单位省内可用容量边际能耗水平,当省内可用容量不充裕时可取区域市场边际能耗水平。

考虑跨省交易能耗评估的随机规划购电模型

建模思路在构建的区域节能市场模式下,由于跨省交易的能耗由购电单位承担,参与跨省购电的省级电网在该市场模式下如何实现经济和节能效益的最大化就成为关注的焦点。由此,重点以省级电网月度典型负荷状态峰、平、谷)参与区域节能市场购电时的单购电方情形建模。在构建的区域节能市场模式下,由于其交易管理机构对各售电单位收取了超标能耗惩罚折价此时网内机组也需考虑超标能耗惩罚折价),各售电单位申报电价中自然包含了能耗水平的差异信息,且其超标能耗已折算到了内部成本的同一度量平台。由此,省级电网在参与区域市场交易的购电模型可理解为是经典的购电费用最小组合优化问题在区域节能市场中的延伸[14-15]。而模型还需重点考虑跨省交易电力电量函数关系约束以及跨省售电单位边际能耗水平约束。另外,现有节能市场模式下其购电模型均属确定性的节能模型[3-8]。而实际节能市场环境中市场电价、水电或风电)生产、负荷需求均具有一定随机性。对市场电价随机性带来的风险价值,鉴于半绝对离差semi-absolutedeviation)半方差风险向下的概念能够体现风险的本质[15],可选用半绝对离差来度量购电组合的风险价值。对水电生产与负荷需求的随机性,如果要保证所有随机状态对应的交易方案都满足购电单位的负荷供需平衡,购电方案会过于保守,可采用含随机变量的机会约束来描述负荷供需函数关系。由此,模型可在含机会约束的随机规划理论框架下建模。不失一般性,为突出重点模型还作如下简化:1市场电价、负荷需求均服从正态分布,水电生产服从均匀分布[9,14];2忽略网络安全问题与跨省交易输电费用;3年度购电计划在该月的分解计划已经完成,模型中不再单独表示。模型的建立1目标函数。在构建的区域节能市场环境下,省级电网的目标函数可为月购电费用尽可能小以及其面临的风险价值的期望尽可能小。具体如下:htoh,h,t,t,ex,,ex,111minNNNkkkkkkkkkcWcWcW3)h,h,,t,,t,t,11min)htNNkkmkmkkkkEcWccWoex,,ex,ex,1)NkmkkkccW4)式3)4)中:E[]表示期望算子;Wh,k,、Wh,k,m、h,kc分别表示省内水电机组k交易电量的期望值、随机值以及电价省内水电“以水定电”,且不参与市场竞价);Wt,k、t,k,mc、t,kc分别表示省内火电机组k交易电量、电价随机值及其期望值;Wex,k、ex,k,mc、cex,k分别表示跨省售电单位k交易电量、电价随机值及其期望值;Nh、Nt分别表示电网内水电、火电机组的台数。上述变量中t,k,mc、t,kc、ex,k,mc、ex,,kc、h,kc、h,k,mW均为已知量,t,kW、ex,kW为待求的优化变量。2约束条件。跨省售电单位边际能耗水平准入条件约束为ex,in,maxoex,=12,,1kkkN,5)式中in,max表示购电单位预测的跨省售电单位边际能耗水平约束值。网内交易竞价机组也须满足该能耗水平约束。该式以电量结算在售电关口,其网损由购电方承担的情形确定。跨省售电单位电力电量函数关系约束为ex,ex,o,12,,kkWPTDk,N6)式中:Pex,k表示售电单位售电功率;T表示一天中各典型负荷状态对应小时数;D表示购电月实际天数。该约束是跨省交易区别于省内交易的约束。省内市场电力与电量是弱耦合关系,即无确定函数关系[11]。另,若跨省售电单位的调度权在购电电网,则该售电单位可视为省内售电单位不受该约束限制。购电单位负荷电量供需机会约束为horh,,t,ex,d,max1111{}tNNNkmkkkkkPWWWW7)ord,minh,,t,ex,2111{}htNNNkmkkkkkPWWWW8)式7)8)中:Pr{}表示事件集合中成立的概率;d,maxW、d,minW分别表示购电单位负荷电量的最大、最小值;1、2分别表示各机会约束对应的置信水平。其他约束包括:各跨省售电单位可购电力或电量约束、网内火电各机组可交易电力或电量上下限约束、功率平衡约束等。限于篇幅在此省略。模型的求解方法针对所建的含机会约束的随机规划模型,因很难将机会约束式7)8)转化为确定的等价类,故可采用内嵌蒙特卡洛随机模拟技术的遗传算法求解[16]。为满足实际交易中购电单位对风险偏好的要求,可先将各目标函数处理成同一数量级后,再根据购电单位对风险价值的偏好程度采用线性加权和法将其转化为单目标[17]。

算例分析及讨论

电网购售范文篇6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可再生能源发电是指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海洋能发电和地热能发电。

前款所称生物质发电包括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气发电、沼气发电。

第三条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以下简称电力监管机构)依照本办法对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上网电量的情况实施监管。

第四条电力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从事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建设、生产和交易,并依法接受电力监管机构的监管。

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上网电量,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应当协助、配合。

第二章监管职责

第五条电力监管机构对电网企业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接入工程的情况实施监管。

省级以上电网企业应当制订可再生能源发电配套电网设施建设规划,经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后,报电力监管机构备案。

电网企业应当按照规划建设或者改造可再生能源发电配套电网设施,按期完成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接入工程的建设、调试、验收和投入使用,保证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机组电力送出的必要网络条件。

第六条电力监管机构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与电网并网的情况实施监管。

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并网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网技术标准,并通过电力监管机构组织的并网安全性评价。

电网企业应当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签订购售电合同和并网调度协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特点,制定并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购售电合同和并网调度协议的示范文本。

第七条电力监管机构对电网企业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及时提供上网服务的情况实施监管。

第八条电力监管机构对电力调度机构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情况实施监管。

电力调度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保证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上网的要求,编制发电调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电力调度机构进行日计划方式安排和实时调度,除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危及电网安全稳定的情形外,不得限制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本办法所称危及电网安全稳定的情形,由电力监管机构组织认定。

电力调度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符合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特性、保证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上网的具体操作规则,报电力监管机构备案。跨省跨区电力调度的具体操作规则,应当充分发挥跨流域调节和水火补偿错峰效益,跨省跨区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上网。

第九条电力监管机构对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安全运行的情况实施监管。

电网企业应当加强输电设备和技术支持系统的维护,加强电力可靠性管理,保障设备安全,避免或者减少因设备原因导致可再生能源发电不能全额上网。

电网企业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设备维护和保障设备安全的责任分界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国家有关规定未明确的,由双方协商确定。

第十条电力监管机构对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量的情况实施监管。

电网企业应当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危及电网安全稳定的情形,可再生能源发电未能全额上网的,电网企业应当及时将未能全额上网的持续时间、估计电量、具体原因等书面通知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应当将可再生能源发电未能全额上网的情况、原因、改进措施等报电力监管机构,电力监管机构应当监督电网企业落实改进措施。

第十一条电力监管机构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费结算的情况实施监管。

电网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核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补贴标准和购售电合同,及时、足额结算电费和补贴。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上网电价、电费结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电力监管机构对电力企业记载和保存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资料的情况实施监管。

电力企业应当真实、完整地记载和保存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有关资料。

第三章监管措施

第十三条省级电网企业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应当于每月20日前向所在地电力监管机构报送上一月度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量、上网电价和电费结算情况,省级电网企业应当同时报送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支情况和配额交易情况。

电力监管机构按照有关规定整理、使用电力企业报送的信息。

第十四条电网企业应当及时向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披露下列信息:

(一)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量、电价;

(二)可再生能源发电未能全额上网的持续时间、估计电量、具体原因和电网企业的改进措施。

第十五条电力监管机构对常规能源混合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燃料比例进行检查、认定,常规能源混合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和燃料供应等相关企业应当予以配合。

常规能源混合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应当做好常规能源混合可再生能源发电相关数据的计量和统计工作。

第十六条电力监管机构依法对电网企业、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电力调度机构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单位应当予以配合,提供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并如实回答有关问题。

电力监管机构对电网企业、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电力调度机构报送的统计数据和文件资料可以依法进行核查,对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责令限期改正。

第十七条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与电网并网,并网双方达不成协议,影响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正常进行的,电力监管机构应当进行协调;经协调仍不能达成协议的,由电力监管机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裁决。

电网企业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因履行合同发生争议,可以向电力监管机构申请调解。

第十八条电力监管机构对电力企业、电力调度机构违反国家有关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规定的行为及其处理情况,可以向社会公布。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电力监管机构工作人员未依照本办法履行监管职责的,依法追究其责任。

第二十条电网企业、电力调度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经济损失的,电网企业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并由电力监管机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电力监管机构可以处以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经济损失额一倍以下的罚款:

(一)违反规定未建设或者未及时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接入工程的;

(二)拒绝或者阻碍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签订购售电合同、并网调度协议的;

(三)未提供或者未及时提供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服务的;

(四)未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发电的;

(五)其它因电网企业或者电力调度机构原因造成未能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的情形。

电网购售范文篇7

一、现状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最南端,北接泉州东靠厦门南联汕头,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福建省重要的电力基地。漳州电业局控股(含代管)的县级供电企业有10个单位,担负着该市(县、区)供电区域电力用户的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年售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75%以上。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农村电网缺乏资金投入,电网电力设备陈旧老化已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电网电力设施急需进行更新改造或新建。1999年以来,漳州电业局投资10.86亿元进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农村电网技术装备和供电可靠性得到了根本性好转。农网改造后的“同网同价”,让广大农民的生活用电真正享受到了实惠。漳州电网实施“两改一同价”,累计减轻了农村农民的负担8亿多元,有力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被老百姓誉为“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农村电网改造后,农电综合售电价格的下调,特别是城乡的居民生活用电同价,购、售电价空间大幅度压缩,造成县级供电企业的经营状况相当困难;同时,县级供电企业运营资产的扩大,使企业资产折旧和维护的固定成本成倍增长,所有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县级供电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面对新形势,如何提升县级供电企业“为农业生产、为农民生活、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担当起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社会重任,已经摆在我们面前。

二、影响农电“三为”服务水平的成因

1、电网网架薄弱,使“三为”服务缺乏硬件条件

目前县级电网发展水平只是“温饱”水平,离“一流县级供电企业”电网标准差距甚大。县级供电企业供电范围广、供电线路长,现有各种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和输配电设备都很陈旧,县城供电电网大部份还没有进行改造。国家投入农网、城网改造,改善了农村电网结构,改造了农村电网基础设施,但因农网改造时间短暂、要求很高、投入资金有限,县级电网需更新改造的设备、设施太多,现有的110千伏变电站多为单线供电或单台的主变运行,无法满足电网安全稳定的(N-1)准则。要满足县级电网(N-1)的要求,就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资金的短缺使“三为”服务缺乏硬件条件。

2、安全风险凸现,使“三为”服务缺乏安全基础

农村电网改造中,农村用电设施集体资产的“无偿”移交,原只抄见变压器总表的工作扩展到台区的千家万户,使农电工作量增加数倍,日常维护量也成倍增加,相应带来的用电设施的安全责任风险,使县级供电企业规避安全风险难度加大。近年来,人身触电伤亡的诉讼案件一路飚升,索赔金额有的动辄百万,数量之多令人瞠目。究其原因,一是农村集体资产的“无偿”移交,带来安全责任移交;二是供电企业部门是管电的,只要因“电”造成的事故,管电的多少要承担些“无过错责任”;三是受部分媒体误导,许多电伤案件因没有设定最高限额赔偿标准,案件赔偿高达百万元之多。所以,农村电网改造后,供电企业安全工作更加艰难。

3、供电成本增加,使“三为”服务缺乏经济保障

首先,成本加大带来困境。农村电网“两改一同价”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县级供电企业的经营收入;在改善农村电网结构和改善农村电网基础设施同时,也增大了基层供电单位的管理成本。特别是“供电四到户”、电力服务承诺制的推行和农村统管电工工资费用,使县级供电企业电网维护费用、电力抢修费用、抄核收工作量等管理成本都是成倍的增加,造成经营收入减少、企业正常运营固定成本增加,经营利润下滑,电网发展后劲乏力。

其次,购售电价差严重压缩带来经营困难。县级供电企业收入的途径只有购、售电价差一项资金来源。农村电网改造后,购、售电价差的严重缩水和企业正常运营固定成本的增加,导致县级供电企业的生存、发展更加困难。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使10千伏的综合线损下降幅度有限,因为农村电网10千伏线损主要是在空载损耗上,在解决农村用电的同时,变压器配电台区的增多,增大了总体的空载损耗。农网改造后,线损降幅最大的是农村0.4千伏低压线损,平均下降幅度为一倍,即原来平均高达24%的低压线损降至12%左右。但是,农村同时下调的电价幅度也在1倍左右;农网改造后农村其它分类电价也逐步下调,而省级给县级企业的趸售电价这几年一直在上调,这样上下夹击,导致县级供电企业的综合购、售电价差越来越小。农村电网改造虽然降低了农村10千伏及以下的综合线损,但还不能补偿农村分类售电电价的降低和趸售电价提高的两面夹击损失。再一方面,农网改造后随着资产折旧的增加,县级供电企业的固定成本增加较大。

三、提高农电“三为”服务水平的对策

当前,如何促进漳州县级供电企业的改革发展,提升“三为”服务水平,推进“三新”工作顺利开展。笔者认为,县级供电企业要完善组织抓领导,超前规划建电网、严细实新抓安全、调整战略抓市场、规范管理抓服务,才能做好“三为”服务大文章。

1、完善组织抓领导,提供做好“三为”服务的组织保障

当前,供电企业改革与发展进程加快,供电企业的职能和角色发生了变化,要求各县级供电企业必须尽快适应当前改革发展形势需要,紧跟电力市场化改革发展的进程,尽快转变供电企业自身角色,优化自身组织机构,寻找一条与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的路子。组建运转高效、简明、科学的企业组织机构,适应市场、改革发展和做好服务的要求。

优化组织机构应该重视两个方面:

(1)超前规范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规范县级供电企业组织机构时,必须建立与当前工作职能相适应的机构设置。

(2)必须按照电力体制改革后的新机制、新任务、新职责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所有机构的设置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三为”服务水平,做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工作。

2、超前规划建电网,提高做好“三为”服务的硬件水平

要本着“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面向未来”原则,将电网做强、做大、做好,使电能购得进、送得出,更好地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发展。县级电网建设和规划要适当超前,使改革发展总体战略清晰、措施方案有力。要抓紧制定县级电网“五年规划”和年度滚动的电网建设规划,认真组织实施。超前策划、抓住机遇,争取政府相关部门和上级电力部门的有力支持,这是县级供电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

要积极争取政府、企业、社会、集团、个人等各方的融资,加大对县级区域内供电电网建设的投资。对重点用户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必须采取用户、个人和企业多方筹措资金,解决好县级供电网工程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

3、严细实新抓安全,夯实做好“三为”服务的安全基础

要在县级供电企业全面推行“农电系统标准化作业”,全面地宣贯企业“爱文化”。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抓紧全员安全培训,提高企业全员安全素质。开展“零违章”、“零事故”活动,减少习惯性违章,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责任事故,创建“无违章班组”、“无违章企业”。要把“供电系统标准化作业”工作经验全面推广到县级供电企业,促进县级供电企业现场标准化作业的实施。要认真编制审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35种涉及输、配、变电运行、检修等专业的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在县级供电企业全面实施现场标准化作业,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现场安全生产作业的动态管理,确保人身设备安全。

要坚决地贯彻“三铁反三违”精神,狠抓现场作业规范和文明施工。要严格地执行“两票合格率”的统计、考核和培训管理,千方百计提高两票合格率和正确执行率;要加快推进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规范化、输配电线路规范化管理工作,巩固和提高供电所规范化工作。要在全体员工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六不干”活动(即无工作票不干、工作没监护不干、工作前任务和安全不交底不干、没停电不干、没验电不干、没挂地线不干),积极地培养员工严谨作业行为习惯,努力营造“六不干”的氛围。群策群力、严格实施、标本兼治、不懈夯实安全基础工作。

4、调整战略抓市场,营造做好“三为”服务的外部环境

认真提升“三为”服务水平,以诚信开拓电力市场,力争获得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不断提高对用电客户的服务水平,在服务的方式、手段,理念、举措上不断创新管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以“用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为目标”,赢得用户的信任。作为电力销售企业,必须在划定的营业区域内认真执行电价政策,努力服务好现有用电客户,才能吸引更多用电客户到自己的供电区域用电,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县级供电企业必须调整战略抓市场,坚持与时俱进、稳中求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坚定地走股份制改革之路,围绕企业改革发展这个主题,着力抓管理,重点抓安全,突出抓效益,关键抓队伍,努力实现“主业生产求高效,多经产业寻突破”的目标。

电网购售范文篇8

一、节能经济调度原则

在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各发电企业发电机组上网发电顺序按以下原则进行排序:

(一)枯期,水电机组蓄水调峰,按来水情况确定发电量。

(二)枯期,火电机组根据容量、能耗、排污、煤种、电煤储备情况确定发电顺序和时间:

1.按机组容量大小安排发电,容量大的机组优先安排运行;

2.机组容量相同时,按是否装有脱硫装置安排发电,装有脱硫装置、脱硫效率高的优先安排运行;

3.脱硫效率相同时,按机组供电标煤耗高低安排发电,供电标煤耗低的机组优先安排运行;

4.供电标煤耗相同时,燃用劣质煤种的机组优先;

5.排序在前机组的发电能力已经充分发挥、电网负荷还有需要,再依次考虑其他机组上网发电;

6.出现缺煤停机时,机组发电顺序依次后推。

(三)汛期,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水电机组优先发电。

(四)为充分使用汛期低谷弃水资源,通过协调优化西电东送低谷负荷曲线,提高低谷时段外送能力。电网低谷时段应兼顾吸纳趸售的地方小水电富裕电量,火电调峰深度不足时停火电机组让电。

(五)火电机组停机让电顺序与发电排序相反。

(六)火电机组汛期调峰,调峰顺序以调峰深度排定,并按调峰率小的机组低谷时段先减,高峰时段后加原则调峰。

(七)火电机组的检修统一安排在汛期。

(八)火力发电企业机组供电标煤耗、脱硫效率实行考核管理。

二、发电指标转让原则

(一)发电指标转让必须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进行,所有发电企业必须服从电网调度。

(二)发电指标必须在购入方增量中转让,在保障基数电量的前提下进行。小容量高能耗火电机组转向30万千瓦及以上大容量、高效率、低能耗火电机组,火电机组转向水电机组,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三)20万千瓦及以下的火力发电机组不得作为购入方参与转让发电指标。

(四)20万千瓦及以下火电机组转让发电指标,不得超过与****电网公司每年签订的《购售电合同》电量基数。

(五)发电指标可以在发电企业内部、发电集团内部、不同发电企业之间协商转让,由****电网公司统一安排优化转让。

(六)全省发电指标转让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进行,各发电企业将转让电量指标统一报****电网公司,****电网公司按照发电指标转让办法和有关规定分解评定月度的转让发电方案,并报省经委核准执行。

(七)积极关停小火电机组、有偿转让发电指标的火电企业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

三、发电指标转让管理

(一)每年由省经委会同****电网公司按照“限火开水、限小开大、限高开低”的资源优化配置原则,核定全省各发电企业的年度发电量预期调控目标,****电网公司应根据年度调控目标,结合来水、存煤和负荷变化情况与各发电企业签订年度《购售电合同》,并将月度基数指标下达给各发电企业。

(二)关停机组在享受发电指标时限内,可以将发电指标全部转让给高效、环保大容量火电机组及符合转让发电要求的水电机组。

(三)转让发电指标应遵循上网电量不变的原则。

(四)发电企业内部满足转让条件的,优先在企业内部转让发电指标。企业内部不能满足转让条件的,可在发电集团内部或不同发电企业之间转让发电指标。企业之间协商转让须经****电网公司安全校核,通过校核后转让双方签订发电指标转让合同或协议,****电网公司按合同电量逐月进行分解,并报省经委核准后实施。

(五)转让发电指标企业也可将发电指标交由****电网公司统一安排优化转让。

(六)在****电网公司统一安排优化转让方式下,省内所有符合转让原则的发电企业均视为购入方,购入方以省经委和****电网公司分解下达的月度电量为基数,当月按调度指令完成的电量中,超过基数电量部分即作为当月电量。

(七)****电网公司负责全省统一发电指标转让平台的管理,并负责转让发电指标的安排分解以及电费结算。

(八)****电网公司应合理安排调度,保证基数发电量及转让电量指标的完成,并将执行情况按月报送省经委。

四、发电指标转让交易办法

(一)发电企业内部、发电集团内部、不同发电企业之间协商转让的交易管理。

1.转让发电指标企业的上网电价。关停机组按《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降低小火电机组上网电价促进小火电机组关停工作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703号)精神执行,非关停机组按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定的现行上网电价执行。

2.集团内部及企业之间的转让。购入方每月2日前,将上月本企业基数上网电量及购入上网电量报****电网公司核实,****电网公司在20日内,根据所核实的上网电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基数上网电量电费和上网电量电费给购入方。

3.收款方根据转让双方合同或协议约定的转让电价,在收到****电网公司支付电费的5日内,向另一方支付转让电量电费。

(二)由****电网公司统一安排优化转让的交易管理。

1.****电网公司每月按购入方的上网电价支付购入方基数电量电费。

2.购入方超发电量部分即作为转让方的上网电量,对购入方超发电量由****电网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收购。

3.购入方超发电量按每度电单位变动成本加上适当利润的电价原则支付电费,剩余电费作为转让发电指标企业的转让电费。

(三)建立发电指标交易平台。由购买、转让发电指标的发电企业将交易电量和价格报省经委、****电网公司,省经委和****电网公司通过电量指标交易系统及时市场供求信息,按照效率优先、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完成交易,并将交易情况反馈相关企业,并备案实施。

(四)建立交易信息公开制度。每月发电指标交易的有关信息将在****电网公司和省经委网站上公布。

电网购售范文篇9

关键词:电力市场营销策略模拟电力市场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随着宏观经济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国家采取优先发展能源等基础产业政策的推动下,电力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电力市场由过去供不应求一跃变为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电力企业的改革也步入了深层次的关键性阶段,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制度在不断完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观念普通地为人们所接受。电力市场营销工作成为思考研究的中心。请看现阶段电力市场状态。

一、现阶段电力市场的特点

1、发供电潜力巨大,促进需求增长成为关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电力工业发展迅猛,就东北电网而言,改革开放20年来电力建设投资781亿元,装机容量由908.55万千瓦增至3171.68万千瓦。而售电增长缓慢,近几年间售电量一直处于零增长和低增长。相当的机组和机组容量得不到发挥作用。开拓电力市场,促进电力需求增长成为电力企业寻求发展的关键。

2、用户对供电服务质量要求高

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法律意识增强,特别是《电力法》颁布实施后,用户对供用电双方的权力义务认识越来越清楚,加之电力市场的供需矛盾的转变,用户要求供电企业提供更多的优质的服务,同时对供电企业不规范的现象投诉增加,要求供电企业必须依法经营,规范优质服务,促进营销。

3、能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电价起了杠杆作用

在现行政策体制下,电力市场是独家垄断经营,市场占有率为100%,似乎不存在竞争。然而能源市场的竞争却一定程度地存在,而且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设备使得电能以外的能源设备(如燃煤、燃油、燃气设备)的可控性、方便性接近或赶上用电器的性能。在此基础上人们可以通过经济性分析比较选择使用能源,造成电力边界市场的日趋激烈的竞争,电价在这种竞争中起了杠杆的作用。

4、高耗能企业成为宠儿

高耗能企业是指成本中电费占30%及以上的产品生产企业。这类企业生产增减对电力销售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因而成为供电企业增供扶持的重点。如电熔镁、铁合金、工业硅等生产企业。电力企业给予这些企业优惠的政策,对促进电力销售非常必要和十分有效的。然而这种政策的不稳定性和区域间政策不统一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造成突发欠费和无序竞争,使局部受益,而对系统无益。

另外,电力的增长与国民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电力消费增长率与国民经济的增长率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着一定比值,即所谓电力弹性系数,说明电力消费量的增长依赖于国民经济的增长,电力供给量增大也对国民经济有促进作用,因此电力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为经济服务的方向。

二、内部模拟电力市场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电力企业改革的要求,我国各大网省公司相继都实行了内部模拟电力市场。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从1999年开始实行的内部模拟电力市场。

这是在不改变省公司下属发供电企业核算体制前提下,将所属全资发供电企业视为相对独立的企业实体,实行内部价格内部利润,工效挂钩等内部核算方式,使发供电企业实现内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内部模拟电力市场,实行内部厂网分开,将省公司内部分为电网本部、发电企业、供电企业三种经济实体,以电网经营企业即省电网经营公司为枢纽,是所辖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部门,对所属发供电企业实行零利润原则下测定的“一厂一价,一局一价”的内部购售电管理模式。同时对发供电企业实行“工资总额与内部利润总挂钩”的工资决定机制。所属发电企业是电力产品的生产企业,按照内部价格向省电网经营公司销售电力产品;所属的供电企业是电力产品的销售企业,按照内部购电价格向省网经营公司购电,并按照国家统一销售电价向用户销售电力产品。

内部模拟电力市场政策,对电力营销和体制改革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意义十分深远。

(一)内部模拟电力市场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1、打破了大锅饭

实现了内部厂、网分开,网供分离,引入了竞争机制,形成厂与厂的竞争,局与局的竞争,强化了市场意识,调动了基层企业的积极性,增加了职工的危机感。供电企业内供电公司与供电分公司之间形成一级购售市场,同时供电公司、供电分公司按电压等级分层管理,实行按线承包,按变压器台区承包,形成了责权利直接相关的激励机制。

2、增强了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观念

内部模拟电力市场模式,使电力企业职工建立了面向市场要效益思维,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效益与利益脱节,轻视效益的状况,强化了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实现了企业机制和职工思维的转轨变形,是企业体制改革的重大进展。

3、增强了市场营销意识

在内部模拟市场的办法中,对增供扩销给予鼓励政策,增加售电量给予0.06元/千瓦时的内部利润,促进了供电企业和职工增供扩销的积极性。也促使供电企业与职工重视营销工作和研究营销策略。但是,这一增供扩销的政策还不够完善,对低谷增供电量不鼓励,造成增供低谷电量供企业电亏损,发电企业受益的不合理现象。

(二)内部模拟电力市场存在的问题

虽然内部模拟电力市场加大了电力企业改革进展,但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主要问题是:

1、内部模拟电力市场具有局限性

内部模拟电力市场的实质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变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力市场,零利润电价原则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平均主义和效益平顶基础,不能真正地调动基层企业的积极性。使人们对电力市场的认识和营销工作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

2、“一局一价”不符合市场实际

内部模拟电力市场实行的“一厂一价”、“一局一价”是这样制定的:

电厂上网电价=+电厂单位附加税金

=电厂发电基数单位成本+电厂单位附加税金

注:电厂发电基数总成本包括:燃料费、水费、材料费、提取基数工资及附加费、修理费以及其它费用。

电厂的上网价格“一厂一价”基本适应电厂上网电价单一性。然而对供电企业购电价格“一局一价”情况就不同了。

内部模拟电力市场供电企业的购电价格:

供电企业的购电价格=(-)

×(1-基数线损率)-供电单位附加税金

=(基数售电平均单价-基数供电单位成本)×(1-基数线损率)-供电单位附加税金

注:基数供电总成本包括:水费、材料费、提取基数工资及附加费、修理费及其它费用供电企业“一局一价”存在以下问题:

1)单一的购电价格与售电价格脱节

单一的购电价格与销售电价多分类价格脱节,不利于灵活增供扩销。由于售电分类电价和用电类别不可调性,对于一些类别用电的售电价格按电力市场实际成本计算是盈利的,而按内部模拟电力市场的购电价格计算则可能是亏损的,因而挫伤供电企业增供低电价用电的积极性。如供电企业平均售电单价以下电价的类别用电,较为突出的是农电趸售电量。

2)峰谷平分时购电价格与峰谷平分时售电价矛盾

为了鼓励供电企业通过市场供需情况调节参与调峰均荷,购电价格执行峰谷平分时电价。平段购电价格即为供电企业的购电价格,谷段购电价格按平段购电价格的0.7倍计算,峰段购电价格按平段加上谷段扣减部分平均计算求得。

即:峰段购电价=平段购电价+0.3×平段购电价格×

由于谷段购电价是人为确定的与实际同口径谷段的售电价有差异,甚至差异很大。同时由于峰谷购电基数比例对不同供电企业而言大不相同,以此折算的峰段购电价可能更大地偏离实际同口径的峰段售电单价。从而造成供电企业虚亏损和虚盈利。对于调动基层企业的积极性很不利。

3)峰谷平购电量与售电量不一致

购电量的峰谷平构成与售电量中的峰谷平比例错位,售电量中峰段售电量和谷段售电量只是执行峰谷平分时电价的用户的对应电量(如大工业用户非工业、普通工业100kva及以上的用户),这些用户峰谷段用电量与峰谷购电量相对应。而一些不执行峰谷平分时电价的用户的用电量,与供电企业峰谷购电量无法对应,如农电趸售电量,居民照明、非居民照明电量和其他不执行峰谷平分时电价的用户的售电量,不管发生在什么时段都是按平段电价计费,而在购电关口计量记录中发生在峰段的不执行峰谷电价的电量记录在峰段,发生在谷段的电量就记录在谷段,这种电量购售时段不一致,导致有的电量峰价购平价售,有的电量则谷价购平价售。同样会出现不合理的政策性亏损和盈利,不利于发挥经营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4)内部模拟电力市场价格与营业统计价格不一致

内部模拟电力市场购电价格与营销统计效益分析脱节,使得购电成本、销售利润的分析变得复杂且难以准确。因为营销统计报表及经济效益分析时是以国家规定目录电价为依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数据与内部模拟电力市场的购电价格口径不一致。给营业管理工作和营销决策带来困难。

三、面向未来的电力营销策略

跨入21世纪,国家电力公司提出了“两型化国际一流”的战略目标和“四步走”的战略布署,加快电力营销工作市场化、法制化、现代化的改革步伐,在2010年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开拓、竞争、创新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电力营销管理体系,以合理的成本、优质的电能和高质量的服务满足全社会对电力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社会文明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认清未来电力体制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从目前的发展进程,结合每一阶段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是制定面向未来电力营销策略基本思路。今后电力营销工作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以市场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的观念

以市场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以政策法规为准则,走适应市场现状,适用市场经济规律,全新的市场竞争意识和经济效益观念。在目前电力市场的状况下,有多大用电市场就有多大的发(供、售)电量,市场发展扩大,发(供、售)电量就增长,电力企业效益就可增长,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就必须以稳定市场,开拓市场为前提。建立新的电力市场机制,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电力营销经验。

2、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营销机制

按市场经济规律对电厂发电量实行竞价上网和峰谷平分时上网电价,降低电能源头成本,发供电企业合理分配低成本带来的收益。提高电力能源的竞争力,稳定和发展电力已有市场份额,这对电力营销至关重要。尤其是大工业中的高耗能企业电费额度大,占成本比例高,这类用户对电价较为敏感,应就这类企业进行电力产品市场及电力外延产品市场的调研,采取灵活的电价政策,促进这些企业的产品的增长和市场竞争力,间接促进电力市场增长。贵州省遵义供电公司在市场营销有这样一个事例:营销部在市场调研中了解到某铁合金厂产品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即将停产的情况后与该厂一起分析研究成本,决定与该厂联合压低成本,并配合铁合金厂与客户谈判,供电公司将电价降低0.02元/千瓦时,该厂同时采取其它措施降低成本,使该厂的铁合金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增强了,该产品的市场扩大到贵州省外,该厂的用电量大幅度增长。

在现行体制政策下实行灵活电价促销措施,应有一个有指导性可操作的“电力市场营销导则”做为政策依据,并在体现以下几个效果情况下采用①稳定市场已有份额,小利润率,大市场。高于原有利润额度。②以边际成本分析为指导,实现利润最大化为原则。③长期可持续发展,增长利润为目标。

3、制定适应市场营销机制的价格体系

为促使电力市场快速发展,应建立制定科学的、多层结构的电价体系。适应发电企业、输电企业、供电企业间以及省网经营公司、供电公司、供电分公司间的成本分摊合理补偿,利润合理分配的市场机制。主要是适应省网经营公司对供电公司、供电公司对供电分公司多层购售市场行为需要的电价,使电力企业真正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

新的电价体系排除原电价的弊端。理顺不同用电类别间的电力价格关系,调整不同电压等级间的电价比例。在现行电价中(目录电价表)不满1千伏的居民照明电价为0.30元/千瓦时,而非普工业电价为0.376元,非居民照明为0.403元/千瓦时,后两者用电还要加议价电价差0.16元/千瓦时与居民照明电价之比分别是178%、188%。这样不同用电类别电价差异实在是太大。即同一成本的同质产品价格差距太悬殊,显然是不合理的。详见下面电价表

从上面电价表中可见:1-10千伏电压等级,35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都存在着不同类别用电价格相差太大的问题。这样可能使电能在高价行业失去竞争力,因其他能源无行业价格差异。另外在同一用电类别用电价格中不同电压等级电价相差太小,如居民照明用电不满1千伏电价0.30元/千瓦时,1-10千伏、35千伏及以上电价为0.290元/千瓦时,两者之比为96.7%。以10千伏电压供电与220伏供用电实际情况比较,由10千伏通过变压器变为220/380伏,再配送给居民用户,仅就变压器损失和线路损失就可达到百分之二十以上。按此计算两个电压等级的用电价格差应为大于20%,即0.06元/千瓦时,再考虑低压供电的设备投入及维护成本及抄表收费的管理成本。两个电压等级间电价差应调整得更大。同样电价表中其它类别用电的不同电压等级间的电价差都存在着差价太小。在选择不同电压等级供电方式时,电费和售电效益就显著不同,由此引发不少矛盾和投诉。这种电价背离成本基础的情况,显然是不合理的。

4、积极开拓市场,提高电力在能源消费市场占有率

充分利用国家实施治理大气污染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机遇,积极推进能源结构的调整。利用国家有关政策和市场机制,引导电力消费,刺激需求增长,支持新技术电器的开发。宣传推广新技术家用电器和使用电力能源的生产设备。电力在借助新技术电气产品以满足人们新的生产和消费电力需求,实施在边界市场与可替代能源的竞争,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积极推进电炊具、蓄热电锅炉、冰(水)蓄冷空调及其他有利于环保与节能的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建设,以高标准城乡电网,提高人民生活的电力消费水平。

5、大力开展需求侧管理,积极推进电能的有效利用

利用技术和经济手段,转移高峰电力引导低谷电力需求,充分利用季节性电能,提高电网经济运行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根据电力需求的多样性,策划鼓励用户科学利用电能,积极研究可供客户选择的电价机制,要利用负荷率电价,节日电价蓄热(冷)电价,可停电电价,季节性电价,居民低谷用电电价引导用户,提供客户自由选择用电时间和用电方式,不断提高电网均衡用电水平和电能的终端能源占有率。大力推进用电技术进步,提高全社会的电能终端用能效率,把需求侧管理的效果纳入综合资源规划,延缓或减少发电装机投入,提高资本资源的收益和利用率。

6、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建立营销服务管理系统

采用先进科技手段,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营销管理经验,建立营销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系统功能,实现营销业务流程电子化,包括业扩报装及流程管理、需求预测、合同管理、电费管理、电能表资产运行管理、报修投诉、划帐付费管理、负荷管理与需求侧管理等,将营销与服务有机结合,研究了解客户在用电方面可能出现的限制、困难,拓展为客户服务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对电力的需求,确立快捷、方便、高效、不扰民的服务标准。设立客户服务需求信息中心,及时反馈服务工作中的问题和客户的服务需求,向客户提供供用电技术及业务的电话咨询和社会化付费系统和电费查询系统。设立可供客户随时访问的因特网站和便于客户联系电子信箱。提供为客户定期或预约培训用电管理技术,如帮助用户掌握必要的控制电价的管理方法。因用户电价太高到就意味着这部分用电是不良的市场份额,不久即将消减,或造成欠电费,甚至呆死帐。要稳定这部分市场份额进而使之发展,就应对其电价攀升告警,指导帮助其解决。

电网购售范文篇10

(一)电力市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电力市场建设的经验,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电力工业发展规律,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为基础,以区域电力市场建设为重点,打破市场壁垒,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电力的需要。

(二)电力市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因地因网制宜。电力市场建设要有利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有利于促进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消除市场壁垒,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电力企业公平竞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三)电力市场建设的任务是:到十五末期,初步形成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南方六大区域电力市场,基本建立电力市场运营的法规体系和电力监管组织体系,全国大部分地区大部分发电企业实行竞价上网,符合条件的大用户(含独立配售电企业,下同)直接向发电企业购电。

二、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的基本目标和模式

(四)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的目标是:构筑政府监管下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区域电力市场包括统一市场和共同市场两种基本模式。统一市场是指在一个区域内设置一个电力市场运营机构,电能交易(包括合约交易和现货交易)和交易价格均在一个市场运营机构内形成。区域电力市场内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规则,统一管理,统一运作。共同市场是指在一个区域内设置一个区域市场运营机构若干个市场运营分支机构,电能交易(包括合约交易和现货交易)和交易价格在市场运营机构内分层形成。区域电力市场内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规则,统一管理,协调运作。

(五)在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初期,区域电力市场运营机构暂时不能覆盖或电网联系比较薄弱的地区,可设立相对独立的市场运营机构,实行与区域电力市场统一规划,统一规则,统一管理,在区域市场运营机构的指导下相对独立运作,条件成熟时,逐步向统一市场或共同市场过渡。

(六)选择区域电力市场模式,应根据区域内电力资源与用电负荷特点、电网技术条件、电力体制状况,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的客观情况综合考虑确定。

(七)无论选择何种市场模式,在同一区域内均应统一制定电力市场建设方案,统一考虑市场布局,统一市场运营规则和竞争模式,统一市场技术标准,统筹规划,配套建设,协调推进。

三、区域电力市场的主要交易方式

(八)区域电力市场的电能交易按照“合约交易为主,现货交易为辅”的原则组织。合约交易是指市场主体通过签订电能买卖合同进行的电能交易,现货交易是由发电企业竞价形成的次日(或未来24小时)电能交易以及为保证电力供需的即时平衡而组织的实时电能交易。

(九)合约交易可以按周、月、季、年或一年以上时段组织,合约交易原则上通过竞争的方式形成,竞争电量的比例由电力监管机构确定。随着电力市场的发育和改革的深化,应逐步扩大参加竞争的电量比例。

(十)现货交易可以采用全电量竞价和部分电量竞价的方式。全电量竞价指参与竞价上网机组的全部电量均在现货市场中竞价,其中大部分电量由购售电双方签订差价合同;部分电量竞价指参与竞价上网的发电机组按规定安排一定比例的电量参加现货市场竞价,大部分电量由购售电双方签订物理合同。

(十一)各区域电力市场应合理确定电费结算方式,按规定报批后执行。在国家电价制度改革之前,竞争电量部分按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结算,其余电量按国家批准的价格结算,或按购售电企业签订的差价合约结算。具备条件的可实行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两部制模式。在电力市场运行初期,为维护市场稳定,电力监管机构可以会同有关部门对竞争形成的电价实行最高和最低限价。

(十二)建立有利于促进电网健康发展的输配电价格机制。经核准的大用户向发电企业直接购电,其购售电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输配电价格按国家规定执行。

(十三)辅助服务分为基本辅助服务和有偿辅助服务,辅助服务的具体分类由区域电力监管机构根据区域电网的实际情况研究确定。电力市场主体应按规定向系统提供基本辅助服务。有偿辅助服务原则上通过市场有偿获得。在电力市场建设初期有偿辅助服务可暂不纳入交易范围,随着市场发育,辅助服务逐步实行市场竞争。

四、加快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的主要措施

(十四)深化厂网分开改革,培育和规范市场竞争主体。对集资建设或合作建设的发电企业,要抓紧明晰产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出资人权利,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独立发电公司;对跨省跨区经营的发电企业,要理顺发电企业参与电力市场的组织关系;在政府依法监管下,按照市场引导、企业自愿、优势互补、规模经营的原则,推动发电企业的联合、重组,并创造条件,逐步优化发电企业的产权结构。

(十五)按照国务院文件精神和电力改革的总体要求,重组电网经营企业。区域电网公司应按照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的需要,理顺组织关系,完善功能,加强区域电网规划,加快电网建设,加强对区域电力市场运营机构的管理,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十六)加快电力市场运营机构建设。在现有电力调度通信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电力交易、计量、结算等功能,合理确定电力调度交易机构的功能分工,逐步建成与市场运作相适应、综合配套的电力市场运营机构。

(十七)健全电力市场法规体系。加强电力市场法规建设,制定电力市场运营的基本规则、区域电力市场运营规则和有关细则,加强市场准入和退出管理,保证电力市场运营规范、有序。

(十八)加快建立电力市场监管体系,加强电力市场培育和市场运营监管。电力监管机构要与电力市场整体设计、同步建设,具备条件的,可根据需要先行建立电力监管机构,以加快电力市场的培育。

(十九)加强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建设。区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应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原则,由区域电网公司按规定商发电企业统一开发,各市场主体按规定配套建设。

五、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步骤及组织实施

(二十)电力市场建设要积极稳妥、因地制宜、试点先行、梯次推进。**年先选择部分地区进行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的试点,加强对其他区域电力市场研究的组织协调,20**、20**年再按条件依次启动其他区域电力市场,用三年的时间初步形成六大区域电力市场。在此基础上,结合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进程,进一步推进电力市场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