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建设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5:58:18

电网建设论文

电网建设论文范文篇1

1.1概述。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智能电力),也被称为“电网2.0”,与现有电网相比,智能电网体现出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高度融合的显著特点,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1.2特点。1.2.1环保性。当前我国在大力主张经济发展并同时注重空气质量的政策影响下,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注重环保性是十分重要的。1.2.2电网架构牢固。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所以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相对较高,而这些灾害会对电网体系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智能电网在构建时应该注重架构的牢固、稳定,保证电力系统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1.2.3自动化由于电网体系。较为复杂,而且涉及的人员、环节众多。所以如果电网体系具备自动修复或者自动诊断功能的话,不仅能够节约时间,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1.2.4经济收益。智能电网除了需要保障电能的品质之外,还需要提升经济效益,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尽量降低建造成本。

2电力市场发展中智能电网建设的影响

2.1智能电网建设增加电力网络的可靠性。智能电网运用了新的电力技术,弥补了现有电网技术的漏洞,对电网的运作运行能够进行准确的监督,从而减少设备的故障机率,也就降低了效能损失。因此,智能电网的应用对电力市场的发展是一种强有力的支撑,对电力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智能电网的建设对当下电力市场的革新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促进了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2.2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力市场改革效益。通过智能电网信息的实时传递,能及时地反馈给电力市场中的各方,对维护市场各方的利益有着积极的作用。智能电网系统能实时监控电力系统内用电量的“峰、平、谷”各个时期,电量控制更加便捷,从而合理安排各时段的用电量。智能电网利用新型可再生资源进行发电,在电能传输方面又能降低能耗,因此,在环保节能方面智能电网更胜一筹。2.3智能电网建设增进电力市场的产业化进程。智能电网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电力行业的模式,同时也集合了不同的行业。智能电网的建设是需要各方的积极参与的,智能电网集合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新型设备”等,不论技术方面,还是电网所用的设施设备,都需要其他行业的支持,使电力市场的产业链逐渐向其他方向延伸和拓展。智能电网的建设,使电网内的电能从输送到入户,形成了高效快捷的产业链。链条上整合了“互联网产业”“新能源产业”“家电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使电力市场在纵深上进行发展,促进了智能电网产业的发展进程,促进电力市场逐步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

3基于电力市场发展背景的智能电网建设

3.1加强信息化建设。基于智能电网建设对电力市场发展的影响,各地区需要不断地加强智能电网建设。电力企业将电网信息化建设,作为新时期的重点,加大通信支撑网与信息平台的投资建设力度,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企业业务与流程中,为企业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实现跨业务数据应用。除此之外,不断地完善业务应用系统,将云管理与云服务应用到企业业务管理中,以推动智能电网发展,为电力市场的发展,提供助力作用。电力公司不断强化电网规划顶层设计,加大电网投入力度,精简用电报装程序,实行“一证受理”,仅今年以来,业扩办理环节就成功“瘦身”50%,制造业客户平均接电报装时间缩短8.5d。3.2加强自动化建设。智能电网建设工作中,自动化建设是重点内容,以输电、变配电、电力调度为主要方向,建设输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与防灾减灾预警系统等,加强直升机与无人机等的推广,以提高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除此之外,还不断地加强智能变电站建设,对老旧智能设备进行改进。逐步的提高区域配电自动化程度,以实现供电区域范围内配电自动化目标。3.3加强互动化建设。智能电网规划发展,将不断地朝向新型能源方向,而智能电网建设也将以常规电源并网以及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等,作为主要内容。智能电网建设,将持续推广新能源接入技术,包括光电或者光伏功率预测技术,力求不断地提升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的精准度,加快资源监测网络的建设以及调度技术的推广。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基础材料核心技术的研发,积极推广与应用国产材料,比如安全控制芯片与电子器件等,以全面带动电力市场的发展,扩大电力市场范围。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市场始于传统的电力行业,智能电网的产生为电力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随着智能电网的普及应用,电力市场也逐步走向市场化,电力市场的改革随之稳步向前。

作者:韩笑 姚宇 秦若珊 单位: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朝阳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陈涛.智能电网建设及电力市场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5):38-39.

[2]徐军.浅析智能电网建设对电力市场发展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4,1232:77.

电网建设论文范文篇2

智能配网能够提高智能电网配电效率,实现了配网的高效运行并能分段提取各段数据进行分析,增加了供电的科学性并有效提高了供电可靠性。运用智能电网,能够在出现电网故障时有效地缩小停电范围,提高用电客户端的满意度并减轻了基层运维人员的负担。智能电网的设计施工科学性能提高配电可靠性,从而更稳定地为社会创造显著经济效益,同时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规范智能电网中自动化配电技术的设计施工,能够促进中国电力事业进一步发展。同时为自动化配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促进中国的电力实业稳健发展。

2中国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2.1智能电网总体结构设计缺乏严谨性

智能电网设计缺乏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来对电网建设进行规划调整,在进行智能电网设计时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电力分析,导致了部分智能电力电网的设计不严谨,实用性上存在不足,从而对电力负载的运行转供有了误差影响,降低了智能电网运行的稳定性。

2.2智能电网分布不均衡

在中国的中部、西部地区,智能电网的分布较不平衡,妨碍了整体电力电网事业的发智能配电网建设中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探讨文/邓雄在智能配电网的建设中,配电自动化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控制整个智能配电网稳定运行的技术基础。因此,加强对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力度能有效加强中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发展。结合我国电力信息技术系统的发展形势,从创新性的角度对智能配电网建设中配电的自动化技术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摘要展进步。智能电网的分散建设造成了光纤覆盖率不均衡等情况。

2.3自动化配电技术发展不完善

从技术角度出发来看,中国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尤其是自动配电装置的研发尚不具备自主独立的技术基础,造成了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不能对电力大小的调配进行及时准确的控制,造成了智能电网运行共组的不稳定性。

3对于中国智能配电网建设中自动配电技术发展建议

目前中国的智能配电网建设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需要相关电力技术人员加强对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力度,在政策的鼓励以及相关设备得到及时财政支持的同时,加速推进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通过研究分析,笔者对加强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的自动化配电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3.1建立电力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统一管理

首先要建立起电力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统一管理,以便于各个分部之间能够更好更快的进行交流。提升配电自动化中的自动化策略中电力信息技术的比重,提升配电自动化中电力信息技术的比重,更好更有效的发展电力系统和配电自动化中的自动化策略。更好更有效的发展电力系统和配电自动化中的自动化策略。实现了统一管理,各部门的行为判断会得到高度的统一,从而实现在智能电网的运行中能够起到集中管理。及时对电网的运行做出科学化指示,统筹主计算机端的计算数据对电网运行进行控制。

3.2分配好电力系统各部门间的信息自动化领域

让部门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问题成功解决,提高电力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统一管理能有效地提高配电自动化中的自动化策略的稳定性,并将电网的运行环境进行合理科学的调控,从而确保配电自动化中的自动化策略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实现电力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统一管理也让数据的传递速度有所提升,信息失真的问题也会有所减少和降低,继而进一步的让配电自动化中的自动化策略的安全度在整体上面得以提升,让电路系统的优质运行得到保证。此外,电力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统一管理也使得浪费成本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3.3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

运用互联网技术使得智能电力系统趋以完善,真正实现低投资,高收益。对互联网进行有效利用的使用和构建,对电力系统以及相关网络的安全性有保证,并使得安全性有所加强,以此会让配电自动化中的自动化策略中电力信息技术的应用收效更加显著。同时必须要让网络的漏洞可以得到组织,否则有可能会受到严重的损失。此外,以互联网为前提,能够让每个片区以及部门的管理者,都可以对整个电网和整条线路实时了解,因此集成网络技术系统的应用,还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的纳入使得整个电网信息的集中度得到有效提升。

4智能电网中的自动化配电技术应用实例分析

现以贵州省贵阳市某智能电网建设中心为例,贵州省的智能电网行业发展落后于国内平均水平,技术层面上存在着一些缺陷,不能满足贵州人民对于智能电网的需求,因此需要加强自动化配电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分析其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对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贵州省目前该电力企业首先明确了配电自动化在智能电网的运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引进了一批较为先进的自动配电装置,以及与之配套的安全保护装置。其中安全自动装置是在智能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的情况时,用于快速切除故障,消除不正常状况的重要自动化技术和设备,以保证智能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的一种装置。贵州省该电力企业成立了专门的自动化配电技术控制中心研究小组,致力于研究继电系统能以最短时限将故障或异常从系统中切除的可能性,实现配电自动化中的自动化策略的高度安全和可靠性。因此该电力公司的智能电网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其引进的安全保护装置能及时对智能电网进行故障监控。同时该企业引进的自动化配电装置能对输出电压进行敏锐感知,智能调整电压值,从而确保电能不会被过多损耗。

5结语

电网建设论文范文篇3

电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日益发展的电力需求。传统的电网投建主要针对既定集中式电源开展的电网投资、建设、检修及运营等工作,按照统一的电网投资和建设管理流程、技术规范及建设标准将电力大规模安全、稳定、可靠地传输到负荷中心。与传统的电网建设相比,无电地区电网建设主要是指通过延伸电网,构建微网,推广分布式发电等举措实现无电地区用电从无到有的电网建设过程,通常用于解决无电地区居民的基本用电问题。具体来说,传统电网与无电地区电网在不同阶段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区别。(1)规划阶段。传统电网投建规划中考虑的因素较为固定,需按照电源和负荷的位置进行专业化统一规划;而无电地区电网投建则受外部条件影响,在进行规划时考虑的因素较多,包括负荷大小、经济、环境等因素,通常没有固定的规划模式。(2)投资阶段。资金是否充分是影响电网建设的关键因素。传统电网投资一般是由电网公司独立承担;无电地区电网投建由于收益性差,难以保证回收投资,通常需要政府提供部分投资补贴,尤其是用户侧分布式发电,更需要政府乃至第三方投资商的资金或技术支持。(3)建设及运营阶段。传统电网投建可按照一定的建设管理流程、技术规范和建设标准予以实施,建设进度较易控制,运行中也可通过大电网进行集中监控、调度和控制;无电地区由于自身地理环境因素使得建设难度较大,建设进度较难控制,而运行中也需根据前期建设情况,分别考虑电网延伸与用户侧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的不同情况进行管理。(4)营销阶段。由于传统电网是基于并网运行统一运营,通过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即可提高售电收益;而无电地区电网通常售电量较小,且电网维护成本较大,用户对电力营销的感知主要在用电服务方面,营销策略较少且难以带来明显的售电收益。通过以上4个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出,无电地区电网投资通常耗资大、投资回收期长,甚至无法回收投资。单纯的依靠电网公司进行投资,从长远来看,会影响电网公司的整体收益,难以激励其对无电地区进行持续的、大范围的电网建设投资。因此,研究无电地区电网投资建设问题时,需考虑在投资力度能够满足无电地区电网建设需求的前提下,可能的投资模式有哪些,投资主体能否获益等问题。

2无电地区电网投资风险识别

2.1项目风险

稳定、可靠的网架结构和联网工程是电网延伸的技术支撑和保障,通常无电地区周边城乡电网网架结构薄弱,供电可靠性差;并且由于自然环境复杂,经济状况差,无电地区电网建设成本、后期运行维护成本较高。同时,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解决无电地区用电问题,也因无电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而使得后期运维难度较大。因而,无论电网延伸方式还是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方式,从项目投资建设到运营维护整个过程受到外部影响较多,无电地区电网建设项目将面临较多风险,包括项目决策风险、项目设计风险、项目运维风险等。不同投资建设阶段无电地区电网投建项目的主要风险及风险来源如图1所示。在决策阶段,既需要安全的自然环境,也需要稳定的市场环境。因而对勘探设计风险防范、电力需求预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成勘探设计风险及市场风险。在计划与设计阶段,传统单一的投融资主体已较难满足无电地区电网建设项目,容易引起融资成本高、融资可获得性不强,从项目角度来看,具有一定融资风险。建设中巨大的资金投入常常需要向银行贷款,如果利率上涨,会导致还贷资金的增加,带来利率风险及还贷资金不足风险。除了资金方面的风险,项目招标工作最终选择的参建单位若不能满足建设要求,将发生招标风险。而项目合同一般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合同的签订直接确定了工程的进度、质量要求等,因而存在合同风险。有些项目规划选址期间有可能破坏生态环境,或者靠近珍稀动植物保护区,将造成环境破坏风险。此外,可再生能源发电属于新兴产业,政策风险对其投资阶段的影响不可忽视。在项目实施阶段,业主需要对项目进行严格管理,如果因管理不善导致项目进度或质量与原设计方案发生偏差,将产生项目管理风险,直接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5]。若施工单位没有按照原定计划完成,工期延迟;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技术不适用或与在建项目不匹配,则会分别产生施工进度延迟风险、工程质量风险、技术风险,从而增加整个项目的成本,推迟投资收益期的来临,甚至导致项目投资失败。此外,由于无电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大幅度地增加了建设的技术难度,增加了项目成本,给电网建设项目的实施造成困难,给投资带来巨大风险[6]。在项目运营维护阶段,由于前期投资巨大、建设成本高,电网企业的投资通常无法通过一般居民电价完全回收,若无相应电价补贴,则严重影响电网投资的可靠回收,发生电价风险。而无电人口通常分布较广,电费回收管理存在客观困难,并且传统的“先用电,后付费”的用电结算方式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容易造成电费回收风险。

2.2政策风险

2.2.1现有政策

(1)宏观经济政策。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对无电地区电力及经济建设高度重视和支持,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7-11]。这些政策为解决边民、农牧民、无电人口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特殊困难和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为推进边远地区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提供了政策保障。

(2)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在总结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借鉴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我国依据《可再生能源法》制定了一系列指导可再生能源发展和项目建设的规划文件[12-13]。此外,国内各省也纷纷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政策[14]。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产业实力明显提升,我国可再生能源已步入全面、快速、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3)无电地区电网发展扶持政策。农村电网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是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务院相关政策精神,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将主要通过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农网还贷资金管理,深化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得到实现。在此基础上,各省、自治区纷纷出台配套政策[15-17],加大投资力度,通过多种电网建设方式完善无电地区电力供应体系,解决无电地区人口用电问题。

2.2.2存在问题

很多情况下,无电地区电网建设获益性较小,投资主体较为单一,需要相关政策的引导,适时提供资金扶持或财政补贴。以上相关政策的出台与落实,无疑将对建立市场导向的电网投建项目的商业化运行机制及无电地区电网投资模式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然而面对电力体制改革环境,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进行电网建设这一新领域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政府的政策到具体项目的实施都存在一定的空白和发展空间。首先,已出台的政策法规中许多实施细则有待制定。例如,已有的《可再生能源法》属于纲领性的法律文件,困难在于实施细节。而现有政策法规仍欠缺诸如并网定价机制、费用分摊措施、编写可再生能源发展说明、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估、并网以及其他国家标准等内容。其次,投融资环境及市场化运作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目前我国电网建设投资主体相对单一,社会资金投资通道一直未能打通,市场化运作模式尚未形成。一方面,无电地区的电网建设最主要的是体现社会效益,就这一层面而言,其投资应尽可能多地由国家承担。然而,国家财政资金有限,可以考虑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例如尽快出台无电地区电网建设的还贷政策等,让无电地区电网建设这一项农村公益事业的主要责任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另一方面,虽然在我国电网的建设经营中已经允许引入外资,却没有进一步的实施细则出台,缺乏电网投融资体制、运营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特别是针对无电地区的电网建设投资,由于其成本高、收益少等特点,若无切实有效的政策引导及配套制度建设,电网多元化投资运营将无法实现。此外,需要尽快出台针对无电地区电网建设的科学、合理的电价政策。由于投资巨大、建设成本高,加之投资环境并不完善,对于投资方而言,一是还本付息缺口大,二是同网同价后高于常规电网建设的那部分供电成本没有消化渠道。从全国各地区已经开展的电网建设项目情况来看,无电地区的电网建设普遍亏损,并且无法通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扭亏为盈,亏损的长期存在,很难实现无电地区电力的可持续发展。

3无电地区电网投资模式分析

3.1相关利益主体分析

为拓宽无电地区电网投资渠道,广泛引入社会投资,本文提出的无电地区电网投资模式中可能涉及到的利益主体有:政府、电网企业、第三方机构(五大发电集团、专业新能源公司)、用户等。从市场角度来看,各利益主体所处的市场地位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各异,准确地识别和分析无电地区投资模式中的相关利益主体,并明确各利益主体的权责,对扩大电网融资渠道,实现多元化投资和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1)政府。政府是外部环境的制定者和监管者,制定相关法律规章和政策制度以维持电网投资市场的秩序,出台一些鼓励投资、促进电力及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协调和规范其他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同时,在无电地区电网建设中,政府也是重要的投资者。

(2)电网企业。电网企业是电网建设项目的主要投建方[18],在无电地区电网建设中其主要职责是通过投资电网延伸项目并承担后期运维来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此外,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规划和实施,电网企业可凭借已掌握的技术以及所具备的空间资源优势,在保证原有业务不受损,原有服务质量有所保证的条件下考虑适时拓展新的业务,参与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投资及后期维护。

(3)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机构主要指五大发电集团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可能投资方,以及当地新能源公司等项目后期运行管理的可能运维方。特别是在无电地区离网集中供电系统的管理中,第三方机构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它们都是电网投资建设项目直接利益相关者。

(4)用户。无电地区居民享受供电服务的同时,需要缴纳的电费将对家庭收入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合理的电费定价政策和在用户中广泛宣传促进其了解电费的用途和意义,提高节能意识,使得终端用户对电网建设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可以看出,政府、电网企业、第三方机构以及用户在无电地区电网投资建设过程中作用不同,其权责在不同投资建设模式和阶段中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各方积极配合,寻求风险低、效益明显、可行性高的投资建设模式,共同协作完成无电地区电网投资建设工作。

3.2无电地区电网投资模式

3.2.1电网延伸项目投资模式

结合无电地区电网延伸项目及政策风险分析,根据电网延伸项目中各利益主体自身特点和优势,提出以下3类投资模式。(1)政府全额投资。政府全额承担项目建设资金筹集,电网企业承担项目的建设、运行及维护工作。项目运行初期,考虑对电网企业实行电价补贴。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挥政府的资金渠道优势,减少企业的资金压力,规避了企业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有助于企业集中精力在其他业务上。然而该模式需要国家有充足的财政空间保障,并且中央与地方配套资金都需及时到位,同时,政府还需加强项目监管力度,落实资金使用情况。由于投资主体单一,在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渠道优势的同时,也容易造成融资风险。(2)政府与电网企业联合投资。政府与电网企业共同承担资金筹集,电网企业承担项目的建设、运行及维护工作。项目运行初期,考虑对电网企业实行电价补贴。该模式也有利于减少企业的资金压力,有助于企业集中更多精力在其他业务上。能够同时发挥多方的投资及管理优势,有利于分散和转移投资风险。然而,也要求国家具备一定的财政空间,企业有充足的投资资金或较强的投融资能力。(3)电网企业全额投资。电网企业全额承担资金筹集,并承担项目的建设、运行及维护工作。运行初期或整个项目寿命期,对电网企业实行电价补贴。该模式要求电网企业必须具备很强的投融资能力,具备独立承担融资、利率等风险的准备和能力。一方面,企业自筹资金,在缓解国家财政压力的同时使得企业独立性更强,能够充分重视项目管理,有利于提高投资的运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自有资金有限,还贷压力大,有加剧亏损的可能性,并且投资主体单一,也容易造成融资风险。

3.2.2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投资模式

结合无电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及政策风险分析,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中各利益主体自身特点和优势,针对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提出以下投资模式。(1)建设阶段。1)政府全额投资:该模式运作过程及特点与电网延伸项目投资模式(1)类似。2)政府与企业(电网企业、第三方机构)联合投资:该模式运作过程及特点与电网延伸项目投资模式(2)类似。此外,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超出电网企业原有业务范围,导致电网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同时,国家还需出台相关补贴政策,以充分激励电网企业或第三方机构参与投资的积极性。(2)运行阶段。1)运行维护资金通过不同标准的电费及政府共同筹集:根据不同项目、不同地区制定电费标准,依靠业主向用户收取的电费解决前期投资及后期运维费用,超出的成本由国家拨款解决。该模式使得运行维护资金能够通过项目初期制定的电费标准得以筹集,投资者能回收成本,提高其投资积极性。然而,用户需有足够的家庭收入承担电费,同时国家需有充足的财政空间予以补贴。2)运行维护资金通过同网同价电费及可再生能源附加费筹集:实施可再生能源法,按照电网内居民用电的平均电价,依靠业主向用户收取电费解决前期投资及后期运维费用,超出成本通过加收可再生能源附加费向全国电力用户分摊,附加费由电网公司代收[19-20]。该模式同样使得投资者能回收成本,提高其投资积极性,同时通过可再生能源附加费向全国电力用户分摊,缓解了国家财政压力。然而要求用户需有足够的家庭收入承担电费,并且需要出台合理的电价政策,以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建设,具体的分摊工作也有待进一步细化及落实。3)用户不缴电费,承担设备维修更换费用:主要是针对户用光伏发电系统而言,一次性投资建设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资产归用户所有,甚至可推广鼓励用户根据需要自由购买户用光伏电源,政府按比例补贴。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无须收取电费,后期设备维修更换费用由用户缴纳。对用户而言,该模式有助于减轻电费负担,培养其自觉维护电力设备的意识。然而,要求用户需有长期的用电需求及足够的家庭收入以承担设备维修更换费用。对投资运营方而言,用户的用电需求以及对项目的认知、接受程度影响着项目投资与回收。

4结语

电网建设论文范文篇4

电网建设合同管理贯穿于电网的规划、前期准备、施工、监理等全过程,通过界定参建双方的权利义务,明确项目内容、范围、金额、工期和质量等内容,在合同的约束和规范下,有关双方履行各自职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主要包括合同审查与签订,履行监督和结算管理以及违约纠纷的处理等内容。由于电网建设具有施工周期长、投资金额大、技术含量高、涉及环节多等特点,使得电网建设合同管理具有周期长、跨度大、效益影响显著、潜在风险大等特点。

2电网建设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1)合同承办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建设合同作为参建双方必须遵守是“工程宪法”,参建双方必须依法签订履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随意性较强,重工程建设,轻合同管理,合同承办人员严重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不认真审查对方资质,合同内容不规范,工程已开工但合同未签的现象普遍。

(2)合同文本存在缺陷。合同文本用词不严谨,尤其对责任划分不清,缺乏对双方权利与义务,违约责任的具体可操作的内容描述,往往出现按照《合同法》规定执行等模糊字眼,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将不利于责任的划分与承担。

(3)合同履约过程缺乏监管。合同一旦签订,最重要及风险频发的环节为履约阶段,合同内容是否能够正常进行,是否需要变更内容,是否出现履约瑕疵等内容目前缺乏监管。

(4)缺乏合同管理专业人员。电网企业合同管理涉及专业广,内容多,合同管理人员既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法律、工程造价等领域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合同管理被简单的视为事务性工作,缺乏专业的人员配备。

3电网建设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电网建设合同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从合同签约前准备、合同签订以及合同履行三个维度制定相应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3.1签约前准备阶段

(1)完成各类行政许可手续办理。电网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前,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备齐签约需要的各类档案资料,办理齐全各类行政许可手续,做到依法合规。

(2)加强参建单位筛选审查。建立覆盖企业基本情况、从业资质、从业人员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市场履约信誉情况以及签约代表人资格等方面的评价机制,通过审查将不具备施工资质的单位排除,从源头上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防止为合同的实际履行带来不必要的风险纠纷。

3.2签约阶段

(1)在合同内容上,要严格、明确界定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电网建设的合同文本应当做到内容完整、科学规范、方便操作,才能更好地定纷止争,防范风险。可以参照国家电网公司出台的建设工程合同范本,再根据本地区的具体、特殊实际情况作适当修订,制定完善的合同文本,以保证合同文本在内容上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务实性。对于合同中诸如造价、安全、工期、质量、验收、违约责任条款等关键性的重要条款,尤其要做出明确约定,防止合同中模糊、意义不清的词汇出现。比如,在实践中开工日期有“破土之日”、“进场之日”之说,竣工日期有“申请验收之日”、“验收合格之日”、“交付使用之日”之说,无论采用何种说法,电网企业、施工单位都应在合同中予以明确,并详细约定开工、竣工应办理哪些手续、签署何种文件,对中间交工的工程也应按上述方法做出约定。

(2)在合同签订程序上,要做到周密论证、广泛讨论和专业人员参与。为防范合同签订中的法律风险,减少法律纠纷的出现,电网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从程序上为合同签订把关,具体为区别两种情形:一是如果合同对方出具的协议范本,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电网企业内部的合同审查制度和审查程序,及时送交技术部门、审计部门和法律部门审核,提出修改意见,对于分歧重大、影响重要的关键性条款,可以通过召开讨论会、座谈会形式,重视专业人员的参与、分析和研讨,以有效降低签约法律风险;二是如果我方出具的合同文本,业务部门人员应当严格依据国家、行业或者国家电网公司、网省公司制定的合同范本为基础,修改、拟定出更贴近实际、更科学规范的合同文本(草稿),再送交法律、技术部门和公司领导审核,确保从合同审查程序和流程上防范法律风险,避免误入法律盲区。

3.3合同履行实施阶段

合同在实际履行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各种情况变动,例如价格的变动、工期的顺延等,这是合同履行中的常见现象。为防止酿成法律纠纷,影响建设工程正常运行,可以采取两种解决方式:一是合同双方将出现变更的情况和解决措施提前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以防患于未然;二是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的,则双方可以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签订合同变更协议或者合同补充协议,重新对变更事项进行约定。特别说明的是,对变更事项的约定如果以合同附件的形式存在,其法律效力上将等同于原合同。

电网建设论文范文篇5

一是缺少长远的科学规划设计,未充分考虑农村经济发展、用电特点和地域环境的差异性,电能质量不高、电网“卡脖子”、低电压现象较为普遍,无法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二是农村电网装备水平不高,设备运行年限较长,设备老化严重,存在安全隐患;三是建设管理不规范,施工工艺较差,设备标识不全,入网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农村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国网山东高密市供电公司心系“三农”,在硬件方面致力于农村电网治理、优化。

2优化配电网建设的做法

2.1深入调研分析,确定指导思想和目标

为深入掌握农村电网现状,该公司组织专题调研,成立工作小组对15个乡镇的450个用电村开展深入调查,针对不同类型的村庄,不同的人群,调研农村电网状况,征求农村客户对电力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将其作为深入研究农村电网现状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全市农村供电现状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梳理分析出了农村供电存在的问题,并剖析问题根源,确定了农村配电网建设的指导思想,即:深化农村配电网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升农村电网装备水平,彻底解决农村用电的矛盾和压力,使农村生活、生产用电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实现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双提升。对应指标而言,提高农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农村供电可靠率和农村客户满意率,降低农村低压线损率。

2.2开展“拉网式”排查,确定农村电网建设发展重点

为全面掌握了解农村电网运行状况,利用运行的信息化支撑系统,由工作小组对线路、配电变压器、配电盘、开关柜等各类农村配电设施的基本信息和运行数据进行普查、分析,与当地农村经济、地域条件相结合,分类梳理建档,查出问题,作为明确农村电网建设思路的主要依据和项目立项的决策依据。经过梳理分析,明确3个方面为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重点:在用电安全方面,主要是解决设备老化破损、绝缘性能差、“三线混拉”等影响居民用电和农灌用电安全的问题;在供电能力方面,主要是消除网架薄弱、配电变压器重载超载运行、电网“卡脖子”现象等;在电能质量方面,主要是改善低压线路迂回供电、末端电压低、负荷三相不平衡等。针对这3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分别制定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和措施,落实责任单位,针对问题的紧急程度,按照轻重缓急安排时间进度,并与综合计划和投资计划相结合,落实项目和资金。

2.3超前规划,创新优化,促进农村电网协调发展

(1)前瞻性规划农村电网。

为避免重复投资、过度建设,明确了农村电网规划“适度超前、统筹协调”的原则。“适度超前”以5年前景为参照,主要包括:一是容量适度超前,引入“户均容量”“户均用电能量”指标量化核定,确保满足农村发展需求;二是技术适度超前,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确保优质供电、节能降损。“统筹协调”分电网内、外部协调,其中外部协调即农网规划与当地发展规划、建设规划相结合,以配套地方建设与发展,如高密东北乡的大栏地方,市政府规划建设莫言文学民俗村,该公司迅速与政府接洽,共商建设事宜,做好电力保障;内部协调即兼顾高、中、低压三级电网协调发展,提高网架灵活性,逐步构建联络化的安全可靠电网。

(2)突破性优化农村电网布局。

在以往农村电网布局中,受技术、人员等多种因素制约,在决策农网建设与改造时往往仅考虑“容量对比负荷”这一参数,造成电网灵活性差、电源点偏离负荷中心,从而导致损耗大、电压不合格等问题。综合农村负荷分布零散、覆盖区域大的实际情况,该公司严格按照“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绝缘化”的农村供电模式进行配电网建设,使农村台区电源点“化整为零”,以配电台区小容量、多布点的形式,缩短供电半径,减少线路迂回,提高末端电压合格率;同时绝缘化措施有效杜绝触电隐患,从而保证了农村电网的安全、可靠、灵活供电。

(3)创新性分类细化供电模式。

农村电网具有地域分布广、范围大、负荷分散的特点,且农民居住和农业生产活动分布广泛,受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产业结构、地理条件多样化影响,用电需求存在较大差异。该公司根据农村电网“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绝缘化”的建设原则,因地制宜,根据经济发展、用电需求、地域环境、户均电能量等参数,将农村分A,B,C,D四类区域,探讨确立了分类供电模式,从电源布置、容量配置等方面科学指导农村电网规划设计。

(4)针对性提升农村电网装备水平。

农村电网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存在问题多,该公司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思路,提出重建、技改、维修3个层次,对农村电网进行分级建设与改造,最终建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适用、供电能力强、电能质量高、电能损耗低的新型农网。

首先,重新建设消除安全隐患。在农村电网现状的普查和分析中,发现部分地区特别是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地域环境相对恶劣的地区,农村电网还存在台区变压器年久失修且线路绝缘老化、“三线混拉”现象严重、电力设施存在触电危险等安全隐患问题。针对这类问题,该公司将这部分农村电网的重新建设优先纳入电网建设规划和计划,旨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农村安全用电问题,提高农村电网健康运行水平。

其次,技术改造破解布局难点。由于历史因素和资金制约,农村电网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网架薄弱、配电变压器重载超载运行、“卡脖子”线路制约、故障时负荷转供能力不足、线路迂回供电、末端电压低、负荷三相不平衡、台区出口电压不合格等现象普遍存在。如何解决好这类问题是农村电网技术改造的重点。对此,该公司根据农村电网状况和资金投入情况,对技术改造确立了以下原则:“大改”高标准,考虑适度超前,改造建成新台区、新线路,满足5年内用电需求;“小改”重协调,综合分析区域内原有电网设施的可用价值,参照新标准要求,进行主要设备或局部线路改造,满足3年内用电需求。

电网建设论文范文篇6

国网湖北公司围绕依法治企能力的提升,积极推进审计工作创新,探索构建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内部审计新模式,建机制、抓执行、控风险、增价值,认真履行审计监督的确认和咨询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保障公司健康运营的“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的双重功效。国网湖北公司构建了“省—市州—县”三级公司“三位一体”的电网建设项目内审价值增值体系。2012年—2013年,该公司电网建设项目投资过百亿元,完成数以千计的内部审计项目,内审增值价值增收占比2.48%。国网湖北公司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全面贯彻于电网建设项目体系中,通过企业资源系统(ERP)可靠对接、电网建设项目信息共享、内审资源集约配置、技术专业集成内审,突出了内部审计在电网建设项目领域的价值增值功能。内部审计在提升企业依法治理能力、推进管理价值增值、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电网建设项目内审增值是对电网建设项目的投资方向、目的进行确认和咨询,以ERP信息系统的内审子系统和基建工程子系统的实时对接为平台,系统化、规范化地审查和评价电网建设项目投资的业务活动,有利于保证信息的质量,深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升和完善电网建设项目的治理能力,增加投资价值和实现投资目标,确保投资人的权益和投资安全。电网建设项目内审增值的特色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电网建设项目包括电网特高压、超高压输变电工程(简称主网工程);城市电网输变和配电工程(简称城网工程);农村电网输变电和配电工程(简称农网工程);专项技术改造工程(简称技改工程)、工业土木建筑(简称小型基建)。国网湖北公司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对电网建设项目的经济意义,把握电网建设项目内审的规模和范围,以受托责任理论和系统管理理论为基础,分类实施工程项目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演进,以受托责任支配内部审计向电网建设项目价值增值方向发展。内审行动主体即公司治理决策当事人的预期治理目标是内审增值能力演化推进的重要驱动力。该公司以确保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个增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国有电网资产、电网建设投资等“三个安全”为电网建设项目内审风险管理的治理目标。

(一)以人为本的政治安全是内审定量确认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受托人行为是否合法合规最直接的人性关怀,是对公司无形资产最直接的增值方式。国网湖北公司通过增值型内审为公司各级领导直至最基层农村供电所负责人在电网建设项目领域的政治安全服务。(二)在企业面临风险普遍增大的外部政治经济环境压力下,企业多样化发展的战略拉长了控制链。对内部审计而言,明确内审增值目标,必须关注风险主要方向,帮助企业管控风险,实现内审增值。该公司内审从制度基础审计转向风险导向审计,主要的审计职能是提供确认和咨询双重服务。(三)该公司通过治理目标激励,完善内部审计的治理环境,发挥内审在公司治理模式中的基础作用。内部审计部门从企业管理管控的视角审视内审的组织结构、人员素质结构和服务实施的效果,不断优化内审服务,确保公司内部良好的监督管理和层级间的有效沟通,并且为外部审计提供必要的咨询帮助,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该公司拓展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突出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全面落实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以风险管控为基础,做到内审增值制度建设的“三个结合”:风险管控的战术动作与依法治理的战略发展紧密结合;经济责任内审的确认服务与咨询服务的防疫功能紧密结合;内审定量确认的科学工具与制度改进的定性导向紧密结合。

(一)高度认识制度体系化建设2012年8月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审议通过《国家电网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建设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任务。11月,国网湖北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实施细化方案出台,并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和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和各专业内部控制项目推进小组。该公司遵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规定,以整合提升为主要手段,梳理分析现状,对比查找管理差异,整合各业务内部控制建设成果,健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推进内部控制由多标准多形式管理向统一规范管理转变,建立覆盖公司省、市、县三级的全业务、全流程的内部控制体系。(二)创新建设推进机制化运作通过紧抓“组织保障、工作协同、质量检查、监督考核”等关键环节,构建涵盖财务、物资、营销、电网投资、工程、科研、信息、电力交易、合同等9个专业的内部控制标准流程。一方面,领导带动、项目组推动、业务组联动,强化组织管控。内部控制建设启动后,在成立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和各专业内部控制项目推进小组的同时,按业务横向分工,按专业纵向拆解,无缝对接,为全面深入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另一方面,通过集中办公、集中质检、集中培训的方式有效地保障了办公、质检和培训的高效协同运行。实行国网湖北公司本部和地市公司各专业部门骨干力量在线集中办公,强化跨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整体“一盘棋”的格局。(三)注重制度执行实效化应用突出制度执行实效,加深对内部控制建设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2013年底,全面开展内部控制标准流程执行自查工作,省、市、县共收集6995个流程样本,运用穿透测试等手段检验标准流程的执行情况,针对发现的缺陷逐一整改落实。2014年,风险管控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内部控制执行在线评价,为检验执行效果提供了信息化支撑。

(一)创新资源配置,聘用外部专家辅助内审国网湖北公司将外部审计专家的聘请与公司内部优秀专家人才管理相结合,印发《湖北省电力公司内部审计外聘专家管理办法》,形成内外结合开展内审增值的常态工作机制,拓展电网建设项目内审服务领域,有效缓解内审资源“结构性”缺员的瓶颈制约。2012年聘请专家参与大修项目及农网技改工程交叉内审,确认资金13.9亿元,内审覆盖面63%,查出21类共性问题,下达14份审计整改意见书,增收节支效果显著。(二)确认行为定责,促进内审工程项目增值国网湖北公司下属某公司审计部全面统筹任期审计行为责任定责与基建工程行为责任定责相结合的工作方式。该公司通过同步开展任期审计与集体企业经营管理专项督察审计,帮助集体企业解决了当前经营运作过程中存在的近30项管理问题,促进了公司全方位依法经营。截至2013年底,开展城网工程审计项目32个,促进增收节支效果显著,审计发现问题全部整改落实。(三)利用协同平台,推进落实审计成果运用国网湖北公司下属某公司充分利用监察审计融合优势,通过协同监督平台督促审计成果处理和整改,提高了审计成果落实的效果和效率,实现了威慑增值。该公司内审增值联动,实施多个部门协同机制,联合人力资源部、发展策划部、财务资产部等部门,按照归口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联合履行监管职能,充分体现了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四)定量确认风险,及时管控关键控制点国网湖北公司运用内部控制标准流程对容易出现的高风险点进行梳理确认,对关键控制点进行严格管控。审计部对新建住宅供电配套工程流程进行全面诊断,找出断层和难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同时,积极完善相关工程结算和物资招标资料,降低了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资金真正用于工程建设和生产维护。(五)创新网络模式,强化工程项目内审增值能力国网湖北公司下属某公司通过创新审计资源集约化管理机制,优选内审专、兼职人才队伍建设路径,创新地市级电网企业内审队伍模式,将内审资源管理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贯穿始终,创新构建跨单位、跨部门、跨专业的6名专职、11名兼职内审队伍网络模式,实现从传统的纵向直线型内审结构向内审队伍网络型转变,强化电网企业的治理和增值能力,体现“整体设计、分层布点、业务囊括、专业分类、科学编组、在线内审、协同行动、有机融合、依法治企、增加价值”的实践特色。(六)构建内部审计“三化”,支撑工程项目内审增值能力建设该公司推进落实审计工作标准化、审计手段信息化、审计资源集约化建设。内审信息网络模式以ERP审计业务系统和审计综合管理系统为审计手段信息化的两大抓手,对接“三集五大”体系SAP各专业集成模块,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实现审计项目数据库与基建工程ERP、人力资源HR、财务FICO、物资MM、营销SG186、生产PMS(设备PM、大修项目PS)管理系统各内审资源分库线内审信息共享。

作者:汪安民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

电网建设论文范文篇7

1.1电网工程项目的建设技术

电网建设项目的科技水平主要是指技术装备、建筑标准、配套工程等方面的标准。这些标准也是电网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和投资预算的重要依据,在电网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依据的检测标准是否合理,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具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标准定得太高,就可能大大地增加造价,造成投资的浪费,而标准定的较低,达不到高效运行的目的,反而不利于技术的进步。因此,当前进行电网项目建设时,应该适当地选用安全可靠、经济稳定的标准,既要考虑目前的资金投入,又要考虑企业发展的长远效益,充分应用技术经济原理和价值工程理论,分析其投入产出,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1.1项目建设环境

电网项目建设的环境和建设地点,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决定电网公司将来发展的命运。另外,电网建设项目地点的选择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和今后经营状况的影响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立项的建设地点既要考虑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又要对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进行合理的评估,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气象和水文条件,遵从工业项目和其他相关项目比较集中的原则。

2电网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多头管理,项目审批不完善

对电网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直接有关的单位包括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项目的建设单位,如果不能有效的管理和协调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就容易造成多头管理和电网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混乱。工程造价的高低与这些单位利益挂钩的程度不同,因此这些与造价相关的单位对造价高低反映也就大不相同。目前有很多电网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都缺乏一个权威性的部门进行统筹管理,在实际过程中是谁都可以管,但是到关键时刻又没人来管,因此,大部分的工程造价管理一般都处于实报实销状态,这非常容易导致项目审批出现漏洞,例如有的单位为了顺利达到审批目的,就会故意的少算投资,减少审批资金额度,一旦项目审批通过,就会通过审批机关追加更多的项目预算。

2.2与国外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差距

目前我国的电网工程建设管理人员仍然比较习惯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方式,还没有真正地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管理模式相对接的管理方式,例如在国外,电网项目工程的造价一般有专门的咨询服务机构完成评估,这些咨询服务机构可以提供全过程的咨询服务,包括项目管理、招标、项目的合同管理和支付索赔工作,这些专业的公司非常熟悉国际惯例,也受到诸多建设方和合资方的信任,而我国的电网工程造价服务机构仅仅停留在对工程项目的预算和结算方面,而且他们进行预算和结算的方式还仍然按照地方和行业标准进行审核,并对国际惯例没有太深入的了解,服务范围也比境外相应的专业机构小,如果不能尽快地改变这种局面,我国在电网项目管理方面的服务竞争力将会越来越低。

3电网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3.1建设前合理评估

在电网项目建设投资之前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决策,对建设用地、整个电网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和建设后经济效益的发展进行充分的评估,而这些评估工作不仅仅在于办公室的桌面上,而应该在电网项目建设评估前期,项目负责人要深入到实地做好相应的调查工作,充分落实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外部条件,例如充分考虑工程项目与当地的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评估完成后要认真完成电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中,要涉及不同的电网项目建设方案,通过审核和讨论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相对合理的建设方案,在完成建设方案选择的基础上,本着相信科学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电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进行投资预算,预算过程全面准确,对于实际的电网工程建设项目既不能高估也不能低算,据有关资料表明: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达到80%~90%;在技术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35%~75%;而到了施工阶段,影响的可能性只有10%。

3.2加强对电网建设工程建设的控制能力,合理进行工程设计

电网建设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科技创新农村电网建设

编者按:国家电力公司农电科技工作会议已于2001年6月召开。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对于今后农网应用"四新",提高农网建设水平,加快农网建设,加快实现农村电气化,将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本刊将大力宣传这次会议精神。本期摘编了国电公司副总经理刘振亚的讲话、经验交流材料和农电工作部李振生主任的大会总结。其它内容将在今后的期刊中陆续进行报道。

1、我国农村电网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基本情况

1998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农电"两改一同价"的重大部署。经过三年来的建设和改造,农村电网发展规模、装备水平、管理基础和服务能力都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全系统共完成投资1227亿元,占下达计划的93.72%。建设和改造35kV、66kV和110kV变电所4618座,主变容量4399万kVA,线路5.2万km,10kV线路64.1万km,低压线路210.3万km,累计更换高耗能配电变压器56万台,改造农村台区75.5万个,已有1867个县实施了农网改造工程,累计完成竣工县1237个。

到2000年底,全国农村电网共建成110kV变电所4017座,平均每县1.63座,主变压器6416台,容量17693万kVA。35kV变电所16395座,平均每县6.65座,主变压器26865台,容量11820万kVA,10kV配电变压器324万台,容量34458万kVA,110kV线路13万km,35~66kV线路31万km,3~10kV线路275万km,低压线路716万km。全国县及县以下总用电量为5669亿kW·h,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42.75%。乡、村和农户通电率分别为98.45%、98.23%和98.03%。山东省、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吉林省等5个省市实现户户通电;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广东、宁夏等14个省(市、区)实现村村通电。

在我国农村电网发展过程中,科技进步发挥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农村办电初期,由于受缺少规划、缺乏资金等历史条件所限,农村电网比较简陋,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比较差。"六五"期间,国家提出对农网进行恢复性改造,重点改造了设备陈旧和危及安全的供电设施。"七五"期间,农网改造工作开始从恢复性改造,逐步转为以调整电网布局、进行设备完善化、实施标准化建设管理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开始探讨农网建设模式和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农村变电所小型化近期模式和远期模式。随着农村电力网络的发展和规模不断扩大,农电系统提出了调度自动化建设的要求,强化了对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工作的管理,并开始尝试采用载波、无线为通道,进行具有"两遥"功能的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研发与试点工作。"八五"期间,强调对农村电网的科学化管理,注重电网改造以安全为中心,以节能为重点。为提高农网装备水平,制定了农网新设备开发计划,并在较短的时间内研制了重合器、分段器和熔断器等21项产品,及时在农网中推广;县级电网调度被正式列为国家五级调度组成部分,调度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逐步达到了实用化要求,在县级电网调度实现科学化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网推广新型节能设备取得了显著成果,建成10个节电示范县。"九五"期间,农网技术进步工作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和实施了《全国农村电网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九五''''计划要点》,重点解决了农网电能损耗高、供电可靠率低、电压质量差的问题,全面推进了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农网节电工作。

2、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农网改造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1998年,国家提出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以后,各地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促进了技术进步工作。到2000年底,全系统已经建设成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805座,35(66)kV无人值班变电所2295座,调度自动化实用化达标县507个,已有743个县建立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有近1000个县建有电力专用通信网络,配网自动化和MIS系统也不同程度地得到应用。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建成网架比较坚实、布局比较合理的农村电网,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供电质量都有较大提高,损耗明显降低。同时,积极推行变电所无人值班、配网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等,有效地提高了电网的整体装备水平和电网的自动化管理水平。

为保证农网改造工程的建设质量,国家计委和国家电力公司制定了《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各省电力公司在工程的组织实施中,坚持"科技兴网"的思想,认真贯彻工程技术标准,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将一批成熟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应用在农网中,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农网改造工程中,各单位推广应用"四新"项目达60余项。主要表现为五个特点:一是变电所无人值班开始普及。从"九五"开始的农村变电所无人值班建设,已经发展有常规式、小型化和箱式三种方式,每种方式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与特点。经过多年实践,户外式、小型化、无人值班模式已经体现出应有的优越性。目前农网工程建设改造的变电所大多采用无人值班模式或过渡性方案。二是开关设备逐步实现智能化和无油化。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油断路器已被新型带有自具功能的重合器、分段器所替代,灭弧介质也从多油到少油,并逐渐变成SF6或真空式。既减少了运行维护工作量,又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三是自动化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电力企业管理水平和对电网的控制能力。调度自动化从"两遥"逐步扩展到"四遥",从简单的变电所监控发展到可以对电网运行进行远方控制和在线管理;县级城网配电自动化的建设,实现了对故障段的隔离,提高了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企业MIS系统的建立,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四是建设符合我国农村负荷特点的低压配电台区。随着农村配电变压器更新换代周期的缩短,多年来影响农网线损的64和73系列配电变压器已经被逐步淘汰,由S7型发展为S9型,现在S11型卷铁芯变压器也已开始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此外,非晶态合金变、干式变和全密封变压器,以其节能、免维护等特点,逐渐在一些地区挂网运行;农村供电方式形成了单相三线和三相四线混合供电方式,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五是新材料、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新型绝缘集束导线具有线路绝缘化,架设方便、施工造价低等特点,在三相入户尽可能从末端保证三相负荷平衡、降低线损和保证供电安全等方面,与常规建设方案比较,有明显的优势。通过辽宁、山东、河南等地的使用,其降损、节能、扩容、安全、防窃电等方面呈现良好效果。此外,紧凑型综合配电箱、复合绝缘子、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新型防雷技术和接地体技术、绝缘线架设工艺、箱体架构的防腐、防锈处理技术的推广使用,也为提高农网改造和建设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3、坚持科技创新,进一步提高农网建设水平

作为在电力基础产业领域起主导作用的国有企业,国家电力公司已经明确提出了建设"控股型、经营型、现代化、集团化管理的国际一流电力公司"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改造传统技术为起点,以研究、开发高新技术项目为方向,以建设开放型、高水平的技术队伍为基础,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带动战略。

农村电网作为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面临的建设和发展任务还十分艰巨。在新的形势下,加快农电技术创新步伐,不断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是今后农电工作的重要任务。

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在农网建设与发展中要高度重视技术进步。这次农网改造工程,由于国家投入巨资,解决了多年来农网发展中的一些紧迫问题,提高了电网的整体实力。各单位一定要提高认识,在制定计划,确定方案,安排资金,以及工程组织建设等方面,把技术进步与创新放到突出位置。

第二,加快制定和实施农网"十五"科技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国家电力公司制定了"十五"发展规划。在这个规划指导下,有关部门还组织制定了《农村电网"十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五"农网科技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各公司要按照国家电力公司的总体规划和思路,认真制定本地区农电"十五"科技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切实抓好落实。

电网建设论文范文篇9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电网基建档案的整理,主要是指从项目立项,到施工建设,再到最后的竣工应用,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需整理立卷,而且具有保存价值的图纸、文字和声像等文件材料。基建档案作为档案组成的重要内容,其反映的是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真实情况,并且为单位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基础条件。电网建设基建工程建设是一项不断发展的基础工作,根据基建工程建设规律收集、整理以及保存起来的齐全、准确以及完整的基建档案资料,成为基建工程管理、技术人员的知识成果,并且对提高电力企业的发展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电网建设基建档案中记录了电网工程建设全过程;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电网工程项目管理的真实面貌,而且基建档案比电网工程实体更长的寿命,准确、规范的基建档案成为电网工程运维、管理以及应用和改扩建的重要凭证与依据。

2电网建设基建档案整理中的问题

2.1基建档案管理意识差,对电网建设基建档案重要性缺乏认知

在实践中可以看到,对电网建设基建档案整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加之基建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的人员流动性非常大,人员结构不稳定,导致基建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甚至因基建档案资料整理不全面、流向不明确而导致电网工程参建部门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对于电网建设基建档案整理工作而言,其专业性要求比较高,档案管理人员因不了解专业技术知识、实践能力差,而导致电网建设基建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归档不完整、不及时。

2.2档案收集不完整、系统性不高

在电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人们的视线总是集中在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安全可靠性方面,严重忽视了基建档案材料的收集与归档。对于电网建设工程而言,通常其施工工期比较长,而且工程量也非常大,频繁的人员调整,使施工工期、施工质量以及生产安全成为重点,严重忽略了施工单位的文件资料收集和归档问题,导致部分施工单位为了应用方便而不移交。同时,由于电网工程施工单位存在着交叉作业的方式,负责文件、收集档案材料的人员多为兼职性质,综合素质、业务技能参差不齐,因其所移交的档案材料不规范、不齐全而导致电网工程档案成套性原则被分割。因此,也就无法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

3电网建设基建档案整理策略

3.1加强领导重视,提高员工对档案整理工作重要性的认知

在电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应当制定相关文件、档案材料的收集与管理机制,并且制定领导责任制度。在电网建设过程中,一旦领导调整,均需严格按照档案法、档案管理条例以及档案整理规范等,及时呈送档案资料,及时交接档案工作。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如可以邀请专家对兼职档案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使他们掌握收集电网建设中的相关文件材料,使电网建设基建档案的成套性不被人为破坏,并且保持单项工程项目档案之间的联系性;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实地培训、实地交流,采取取长补短的方式,使他们互相促进,提高整体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

3.2建立和完善基建档案整理和管理制度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电网建设基建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直接关系着建设单位的发展,单位领导、管理人员以及档案管理人员,应当重视档案资料工作,与施工、监理单位签订合同时,将形成和积累的档案资料在竣工后按时移交档案资料,并将其写进合同之中,对双方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在此过程中,可采取相应的经济措施,比如决算财务会签等,来确保电网建设基建档案质量。

3.3查缺补漏、以点带面

电网建设论文范文篇10

1.1控制电网建设成本的意义

成本控制是对成本的管理,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措施,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在保证电网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实现资本的有效利用,提高电网的经济效益。在电网建设的项目中,对成本进行控制,要坚持一定的原则,比如:①全员控制的原则,即项目的各个部门和全体的员工都要进行成本的控制,形成一个管理系统,将项目成本与员工的个人利益联系起来,做到成本控制人人有责;②全过程控制原则,即成本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对每个环节和工序实行严格的成本核算,进而降低成本和消耗;③动态控制的原则,即成本控制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对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保证控制措施和成本目标的实现。④最低成本控制的原则,即制定最低的成本目标,并通过主观努力优化施工的方案,减少浪费,进而提高效率。

1.2控制电网建设成本的重要性

随着电网建设的规范化和严谨化,其建设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成本控制不是停留于表面空话,而是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的,实用价值非常大。我国有些电网建设当中,其决策设计、招投标与施工等阶段的成本控制忽视严重,工程成本造价长期处于超估算、预算及决算的情况,对电网建设的投资效益产生很大影响。采取合理工程成本控制规范、系统与合理化,已是大势所趋。在市场经济下,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电网建设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性,不能有得过且过思想,否则就会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下的激烈竞争局面的。同时,管理者还应明白电网建设成本管理应贯穿在整个电网建设项目全过程,不论哪一环节出现问题,其损失均是无法挽回的。建设成本管理重要性主要表现于对超限额投资的控制预防,让建设项目现有的人财物资源,均能得到充分运用,以获得良好经济与社会效益。

2.控制电网建设成本的现状

成本控制在电网工程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成本控制,可以降低消耗,节约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当前的电网工程建设中的成本控制还存在的诸多问题,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完善体系。

2.1缺乏对项目建设的全程控制

成本控制必须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全过程,部分电力企业未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只是进行简单的施工前的预算工作,缺乏相应的调查和分析,对整个施工项目的指导作用不大。同时,部分企业认为预算的完成标志着成本控制工作的完成,对施工过程和竣工以后的成本缺乏相应的分析和控制,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2.2未建立完善的考核奖惩制度

由于部分电力企业对成本控制没有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降低了员工进行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导致部分员工只是应付了事,单纯地分析一些简单的数据,缺乏深入的研究,致使成本控制工作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作用。同时,部分管理者的玩忽职守也阻碍了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责任心的缺乏和成本控制意识的淡薄是成本控制工作开展的最大障碍。

2.3分工不明确,出现推卸责任的现象

由于缺乏相应的成本控制部门专门负责成本控制工作,使成本控制的目标和责任不明确,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成本控制部门做完施工前期的预算工作以后,不对成本控制进行监督和分析。其他施工部门只是按成本控制提供的数据进行,没有树立大局意识,这样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3.控制电网建设成本的有效措施

3.1加强决策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电网建设中,应该选择合理成本计价方法,通过有关电网建设成本资料的收集,经过整理分析之后,对已建项目与拟建项目的结构、特点、工艺及地形条件等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合理成本计价方法。同时还应做好投资估算方面的工作,加强市场调研,对电力需求状况进行充分了解,综合考虑各动态因素,对商品价格与收入进行落实,加强经济技术评价,分析测算建设投资效益与费用,估算获利能力。在设计阶段,可采用标准设计、价值分析与典型造价等方面,实施成本控制。在典型造价方面,应该根据优质、安全及性价合理等原则,对各方案造价进行规定,电网建设目的是通过最低总成本满足用户要求功能,并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

3.2强化招投标与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电网建设中,对招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控制是很重要的,对电网建设项目进行合理划分,有益于竞争状态形成,在分标的时候,要合理控制工程量,保持各标段独立性,依据专项技术进行分标,降低干扰性,确保电网建设的整体优化性。标底要合理确定,对招标工程的财务尺度进行明确,这是业主电网建设的预期价格,是造价控制的目标,标底应认真编写,并兼顾建设工程质量与工期要求,对招标工程与自然条件进行充分考虑。投标报价也要给予分析,通过各投标报价的全方面分析评价。可初步判断报价合理性。通过报价亏损与盈余分析,可选择最合理技术经济报价。尽量采取低成本施工方案。强化设计变更与现场签证审查,在施工前,要加强图纸审查,降低变更。对于设计变更要尽可能提前,变更发生越早,其损失就会越小。同时,还应做好结算审查环节,在竣工计算的时候,对成本审核人员进行合理确定,加强定额套用与工程量等审查,有效控制建设工行的造价,全面实施成本的有效控制,以确保电网建设的安全经济性。

3.3强化电网人员成本意识,改善预算管理

要做好电网建设成本控制,离不开电网管理者与员工的大力支持,企业成本管理决策掌握在管理层当中,管理者首先应该具有较强的成本管理意识,运用科学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同时,电网企业员工的成本意识也应加强,尽管决策权掌握在管理层当中,但基层员工是成本管理的具体执行者,落实成本管理的执行力,可有效强化成本管理,要提高电网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同时,还应构建归口控制与分级控制的责任制,以强化合理的成本控制机制。加强预算管理系统的合理性,可有效减少成本与财务风险。

3.4考核监督机制的完善

在电网建设成本执行管理中,需要对电网建设全过程实施事前、中、后的监督管理,对工作当中的问题与偏差及时发现,对发生原因进行查明,并认真分析实际情况,以提出合理改进措施,全面贯彻执行,防止大问题出现,对成本管理效果产生影响。同时,还应将成本控制归入到员工绩效考核当中,成本管理与绩效考核相挂钩,成本管理考核机制完善后,应严格执行,通过预算指标与实际执行状况的比较分析后,对成绩与不足进行原因查找,以强化成本的管理执行力,强化员工工作奖惩的公平性,增强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以确保组织目标实现,给企业带来良好经济社会效益。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