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保险业发展问题研究

时间:2022-03-05 04:11:09

供给侧改革保险业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在分析供给侧改革与保险业发展的关系基础上,以皖江城市带保险业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保费收入、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三个指标,分析皖江城市带保险业发展现状,找出了其存在着非车险业务发展缺乏活力、人身险产品重储蓄理财轻保障、保险服务能力尚显薄弱以及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等问题,提出了抓住供给侧改革的机遇,健全保险市场体系;顺应形势,注重保险产品创新;提升保险服务水平以及重视保险教育、加大保险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供给侧改革;保险业

供给侧改革能够有效改善我国保险业中存在的供给端与需求端不平衡的问题。保险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服务业,既要充分体现供给侧改革的基本要求,主动地做好自身的结构性改革和发展,又要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优质服务。本文从皖江城市带保险业发展现状入手,讨论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皖江城市带保险业的发展路径。

一、供给侧改革与商业保险发展的关系分析

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端、生产端入手,通过经济结构中供给端的改革,使其更加适应当前新常态下需求结构改变的需要。供给侧改革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我国出现了新经济、新兴产业,这些对保险行业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一是供给侧改革给保险业发展带来了挑战与压力。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像煤炭、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面临着去产能,这样就会导致这些企业对保险的需求缩减。例如,中煤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煤炭行业背景的保险公司,在去产能的过程中煤炭业有关保险的保费收入大大降低了。2014年由煤炭客户带来的保费收入为1.42亿元,占该公司非车险业务的62.3%;其中仅煤矿安全责任险这一项保费收入就高达9378.49万元;而2018年煤矿安全责任保险的保费收入却明显降低。可见,供给侧改革会对企业财产保险、责任保险的发展带来压力与挑战。二是供给侧改革给商业保险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出现了新经济、新兴产业,这样又给商业保险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需求。例如,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以及房地产去库存,为工程保险和人身保险中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相关险种发展带来了需求;随着科技型企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科技保险、物流保险、互联网保险的需求将提升;供给侧改革的降成本战略及其相关的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又为信用保证保险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供给侧改革的资金需求还带来了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拓宽和购买优质资产的新机遇;反之,有了保险行业提供的保障,可以让供给侧改革顺利进行,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总之,供给侧改革对保险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我们要意识到供给侧改革在短期内会影响传统险种特别是财产保险的需求,保费收入会下降;另一方面,这种影响对保险业来说也是动力,要求保险公司能够顺应形势,加快保险行业自身供给侧改革,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保险保障。

二、皖江城市带保险业发展现状

商业保险发展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保险业也是国民经济中最为重要的行业之一。近五年来,皖江城市带保险市场进一步完善,保险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从保费收入、保险密度以及保险深度三个方面出发,以期对皖江城市带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做出客观的评价。(一)现状描述。1.保费收入。2014—2018年皖江城市带各市保费收入如表1所示。从总体上来看,皖江城市带保费收入近五年来一直在稳定增长,保费收入从2014的304.38亿元,增长到2018的668.56亿元,成功实现翻番;安徽省总保费收入从2014年的572.30亿元,增长到2018的1209.7亿元,增长了2.11倍。从各市保费收入看,合肥市保费数量最大,铜陵市保费数量最小,各市保费收入数量差距较大。2018年合肥市保费304.45亿元,是铜陵市保费收入的10.39倍,其保费收入占皖江城市带总保费的45.54%。2.保险密度。2014—2018年皖江城市带各市保险密度如表2所示。总体上看,各市保险密度近五年来都有所增长。2018年合肥市保险密度达到4016.7元/人,高出安徽省的保险密度2082.7元,高出全国的1292.7元。2014年有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四市保险密度高于安徽省保险密度;2015年除了安庆和滁州两市保险密度低于安徽省保险密度,其他各市均高于安徽省的保险密度,而近两年除了合肥市的保险密度高于安徽省的情况,其他各市的保险密度均低于全省的保险密度。3.保险深度。2014—2018年皖江城市带各市保险深度如表3所示。总体上来看,皖江城市带保险深度在逐年提升,说明其保险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断增强。从各市情况来看,皖江城市带各市中保险深度达到全国水平的城市较少,2018年有安庆市和池州市高于全国的保险深度。从各市保险深度变化趋势中可以发现,芜湖市、铜陵市和马鞍山市排名倒数前三位,处在皖江城市带中较低的水平,而安庆市和池州市位居前两位。(二)主要问题。通过对皖江城市带商业保险发展现状的研究,可以看出,近五年来,皖江城市带保险业无论是从保险规模还是发展水平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伴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推进,皖江城市带保险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表现在保费收入增长放缓,保险险种结构发生变化,企业财产保险需求大大减少,出现亏损。下面将结合现状部分分析讨论皖江城市带保险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非车险业务发展缺乏活力。从2015年的财产保险发展情况来看,在财产保险产品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是车险,占据75.72%的份额。而相对于车险业务而言,非车险业务在近几年的发展显得缺乏活力。特别是2015年以来,企业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的市场份额下降较大,2017、2018年保费收入逐年下降,承保亏损严重。信用保证保险成为皖江城市带财险市场第二大险种,2018年市场占比6.75%,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主要是受国家政策影响,但实际上各地市的情况差距很大,2018年信用保证保险保费收入主要归功于合肥市,其保费收入占皖江城市带信用保证保险保费收入的68.95%。说明该险种目前为皖江城市带的企业能提供的保障和融资服务依然很有限。农业保险是皖江城市带财险市场第三大险种,2018年皖江城市带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为10.87亿元,占财产保险市场份额为4.37%,其中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是7.23亿元,[1]并且90%以上的政策性农险业务都是由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垄断。而随着供给侧改革的进行,皖江城市带各市企业财产保险业务进一步萎缩,非车险市场发展情况不容乐观。2.人身险产品重储蓄理财轻保障。从皖江城市带人身险各险种保费占比情况可知,在人身险中占比最高的是分红寿险。原因是人身险费率市场化全面落地,央行年内五次降准、五次降息带动货币基金、银行理财等投资产品收益下行,寿险产品收益优势凸显。在上述因素的推动下,2016年寿险业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普通寿险业务占寿险公司全部业务的比重达到42.62%,分红寿险业务占比达到44.42%。健康险保费占比仅为10.67%,从该比例也可以看出,皖江城市带人均健康保费、健康险保费在总保费中的占比、健康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都很低,健康险业务的发展与皖江城市带居民的医疗保障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3.保险服务能力尚显薄弱。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皖江城市带财产险中车险业务占比非常高,自2015年6月车险费改试点启动以来,无赔款优待系数被纳入续期保费费率的厘定当中,小额赔付案件减少,造成车险综合赔付率不断下滑,但是各保险公司并没有因为赔付率下降而实现盈利,相反各保险公司的销售成本变高,竞争更加激烈,各保险公司在车险业务中为了争夺客户不惜亏本抢生意,而不是利用车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改良传统的险种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上做文章。部分人身险公司依然延续了多年来形成的“重销售、轻服务”经营惯性,对保费规模、销售业绩过分看重,对后续回访、理赔服务重视不足、投入不够。这一经营模式带来了诸多弊端:一方面,公司销售的产品与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心理预期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销售误导行为屡禁不止、理赔纠纷不断,不仅损害了保险消费者利益,也降低了客户黏性、破坏了行业声誉;另一方面,公司间竞争依然是拼收益、拼费用为主,无形中推高了经营成本,也容易引发违规经营、扰乱市场秩序。[2]在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各保险公司的服务能力仍尚显薄弱,不能顺应形势,快速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4.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保险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业务,保险公司需要的不仅仅是哪一方面的人才,而是复合型的人才,是全方位的人才。从目前我国保险行业大数据运用的现状来看,已经建立专门的大数据研发团队的公司占比仅为20%左右,2/3的研发团队人数在10人以下,90%的团队成员来自公司信息技术部门。跨学科、跨领域的复合型大数据人才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却是对保险教育的不够重视,从相关开设保险专业的高校了解到,选择保险专业的学生非常少,毕业生选择保险公司就业的比例不高,这也进一步制约了保险人才的供给水平。从皖江城市带各保险公司的招聘要求来看,绝大多数是营销类的岗位,对于专业限制少,导致保险专业毕业生没有竞争优势。

三、建议

(一)抓住供给侧改革的机遇,健全保险市场体系。随着供给侧改革的进展,新的风险会出现,这样保险需求就会增加,而我国保险业的发展长期以来靠经济驱动,而非风险驱动,经济增长对保险需求的促进作用远远大于风险增加对保险需求的促进作用。[3]仔细分析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会给保险业带来更多的需求,需要更多的专业性保险公司、保险中介为之服务。保险公司的数量越多,其营业网点相应越多,企业和个人购买保险产品越便利。同时,保险公司间的竞争也越激烈,促销手段越多样化,越能刺激保险消费。建立健全保险市场体系需要增加保险公司的数量,各地方政府要鼓励国内外保险机构来本市设立分支机构或增设营业网点,支持民资成立区域性、专业性保险机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保险中介市场,根据相关研究,专业中介机构和营销服务部数量越多,保险市场的发展就越成熟,皖江城市带目前专业中介机构数量较少,保费收入主要来自营销员和兼业机构等渠道,下一步应努力扩大专业中介机构的规模,发挥保险中介的积极作用。(二)顺应形势,注重保险产品创新,提升保险服务水平。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保险公司应转变观念。例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保险需求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保险公司应注重产品的创新,主动适应消费者的需求。随着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的出现,保险公司要抓住机遇发展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保险与传统保险相比,具有“线上化、个性化以及智能化”等优势,可以满足年轻的消费者需求。比如随着人们对医疗的需求,很多公司看中了这个契机,推出了“百万医疗”保险,但这类产品不能保证续保,且存在随时下架停售的问题,这些还需要保险公司进一步研究。[4]其次,在企业财产保险业务受到影响的时候,要抓住机遇发展家庭财产保险,深入挖掘消费者的切实保障需求,减少供给侧改革给保险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保险公司还要深刻认识到依靠人海战术推销保险公司既定产品的时代已经结束,必须创新销售模式,尽快改变各市保险产品销售模式和销售组织结构趋同的现状,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各市经济和保险发展的层次建立起差异性的保险产品销售模式。具体地说,应不断深化保险市场的专业化分工,加快保险产品销售模式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的进程,即由保险营销员和兼业为主渠道的销售模式,逐步转向以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等为主渠道的销售模式,并积极扩展网络直销、电话销售、微信营销等新的销售模式。(三)重视保险教育,加大保险人才队伍建设。银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在首届保险业人才发展高峰会上明确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和以往相比,保险业越来越综合了知识、技术、智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人才对于保险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5]。不管是保险产品设计还是销售模式的创新以及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都离不开保险专业人才。皖江城市带保险业的发展,必须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既要提升现有员工的素质,还要注重引进培养精算、法律、财务、营销和管理等专业人才,不断提升行业的经营管理和优质服务能力。[6]具体来说,皖江城市带各大保险公司可以与开设有保险专业的高校进行密切合作,成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这样可以提前了解毕业生的能力,择优录取,既降低了招聘成本,又可以物色到合适的人才。其次,还要不惜高薪引进经验丰富、能力强的保险精算等专业人才,以及有创新专利背景的人才,利用其在保险精算、保险产品设计、保险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经验,为皖江城市带保险产品设计、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活动服务。最后,各保险公司应爱才惜才,在整个保险行业打造一种尊重和珍惜人才的良好氛围,建立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有效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皖江城市带保险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丁少群,檀革宇.供给侧改革给我国财产保险业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J].上海保险,2016(11):54-55.

[2]孙祁祥,郑伟.2018年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80.

[3]宋凡平,祁毓,徐娟.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保险业发展模式检验:经济驱动还是风险驱动———基于面板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17(10):16-17.

[4]阙川棋.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健康险产品创新困境研究[J].现代营销,2019(9):194.

[5]唐金成,王露浠.中国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研究[J].浙江金融,2016(10):58-64.

[6]袁序成.人身险行业的供给侧改革[J].中国金融,2016(12):61-63.

作者:刘琼 雷冬嫦 单位:铜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