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疗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9-18 17:42:54

口腔医疗专业

口腔医疗专业范文篇1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一般情况:本研究按职称将150名临床医师按职称分为住院医师组;主治医师组和高级职称组各50名,其中男性86名,女性64名,平均年龄39.5岁。通过问卷和测试的方法进行调查。

2.调查内容:①口腔医疗知识和临床技能;②急救医学知识和CPR(心肺复苏)操作技能;③急救医学再教育的现状。

二、结果

1.口腔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优秀率:住院医师组92%,主治医师组96%。高级职称组100%。

2.急救医学知识和技能优秀率:急救知识优秀率:住院医师组为11%;主治医师组为13%。高级职称组15%;CPR(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技能优秀率:住院医师组为5%,主治医师组为4%,高级职称组为3%。

三、讨论

1.急救医学教育的现状

急救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各临床科室的急、危、重症的诊治都属于急救医学范畴。对于所有急、危、重症的处置是以维持患者生命为首要措施,也是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1]。急救医学在内科、外科、儿科及妇产科等学科领域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而对于口腔医学领域急救医学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临床口腔医生虽然在高等医学教育和临床资格考试中进行过学习和培训,但是随着口腔医学专业的局限性而逐渐淡忘了急救医学知识和技能。因此,虽然在处理口腔专科急症方面都具有足够能力,而遇到并发和继发的全身性急、危、重症时,处理措施和能力常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延误了急救的最佳时机。这种现状在我国口腔医学领域也具有普遍性,甚至影响了口腔医学的发展。因此,加强临床口腔医生急救医学知识和技能再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2]。

2.口腔医疗中并发的生命危象

(1)心脏骤停的诊断:①意识突然消失;②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心音消失;③呼吸停止或呈叹息样呼吸;④瞳孔散大。如果出现以上征象,可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操作[3]。

(2)休克(SHOCK)的诊断:系肌体微循环障碍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症候群,其重要的临床表现为意识淡漠,动、静脉压降低,脉压差缩小,尿量明显减少(每小时<30ml)。口腔医学所涉及的休克病因多为疼痛、出血、过敏、感染等因素。治疗的主要原则是控制导致休克的病因,维持有效的血压,迅速治愈专科疾病[3]。

(3)昏迷:是由于大脑皮层即皮层下网状结构发生高度抑制而造成的最严重的意识障碍,即意识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最高级神经活动的高度抑制表现。临床上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两种。其病因可为创伤、颅脑疾病、感染、中毒等因素引发。

(4)晕厥:是人体大脑一时性缺血而产生的症候群,临床表现为意识淡漠;呼吸急促;脉搏细速;面色苍白。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危象。处理原则:采取头低足高体位,阿莫尼亚、氨水等药物刺激呼吸中枢,同时进行心理支持[3]。

3.口腔临床医师急救医学再教育的措施

既然口腔医疗的特点是危及生命的疾病很少,对曾经所学过的急救医学知识和技能逐渐淡忘。那么口腔医疗机构就应该定期的对口腔临床医师进行急救医学的再教育,并列入临床“三基”考核内容。各级别的口腔医师都应进行心肺复苏的实战演练,对操作不合格的医师要重复演练多次,直到合格为止,以确保临床口腔医疗的安全。另外口腔专科医院各临床科室应建立急救小组,小组成员应与省市级和部级急救医学学术组织保持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急救医学的动态。及时更换和购进较先进的急救医疗仪器,并有专人熟练掌握和保管,定期维护并长期处于工作状态。急救药品要专人保管并且每天进行清点数量和查验有效期,药品摆放要固定数量、固定位置,并使每一名医护人员知晓。口腔医疗中生命救治的流程:①迅速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②建立静脉通道;③氧气吸入;④及时向上级医师和领导汇报;⑤及时进行心肺复苏、休克的抢救;⑥对生命危象的进一步检测观察。

四、口腔医疗机构必备的急救药品和器械

口腔医疗专业范文篇2

关键词:口腔临床医学;研究生;

医患沟通能力医患沟通是在医疗、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疾病诊疗、健康及相关因素,通过多种信息交流,由医方科学地指引诊疗患者的病情,使医患双方达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以保证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有效的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基础,然而目前我国的医患关系却依然严峻。2013年中国医院协会和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共同完成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导致暴力伤医事件的直接原因之一就是医患沟通不到位。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医患沟通能力与专业技术能力同等重要,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惧焦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同时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对疾病的控制感及战胜疾病的信心。随着社会对医学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口腔临床医学研究生是未来口腔医疗工作的骨干力量。目前本院有大量口腔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在临床学习,对其调查发现存在较明显的医患沟通不足,分析存在以下原因。

1课程设置欠合理

口腔临床研究生培养包括理论基础学习和临床实践学习两部分,理论基础学习由研究生院负责组织完成,医患沟通也属研究生院统一开设课程,由综合医院的教师承担,课时少,仅有十几个学时,教学基本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多为概念性知识为主,列举的临床案例以综合医院病例为主,很少涉及口腔临床方面案例,对提高口腔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效果不佳。

2研究生自身问题

口腔临床专业研究生在完成研究生院负责组织完成的理论基础学习后,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身份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按照培训要求轮转33个月。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他们每天在临床上直接面对数量众多的患者,研究生在问诊过程普遍存在思路不清、时间长,交代病情、解释治疗方案欠全面、专业技术不成熟、操作时间过长,而口腔疾病治疗具有独立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多数治疗过程中存在就诊时间长、复诊次数多,操作空间有限、器械复杂且多锐利、对患者配合度要求高等特点,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口腔临床医学研究生在临床实习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尤为重要。邹晓昭等[1]对首都医科大学在校医学生临床沟通技能水平进行调查发现,我国医学生沟通技能明显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其原因与我国医学生得不到系统培养有关,提出医院及医学院校管理者要着重加强此方面的教育。周海燕等[2]对某三甲专科教学医院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包括:医疗法律法规解析,沟通的知识和技巧等方面临床沟通培训,提出学生在临床训练阶段接受医患沟通技巧培训后沟通能力有一定提高。针对本院口腔临床专业研究生在临床学习期间出现的医患沟通共同问题,认识到医患沟通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为目的,既需要理论基础,更需要在实践中熟练应用理论知识,口腔临床研究生只有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才能逐渐提升医患沟通能力。因此,本院特增加口腔医院医患沟通教育包括医院小讲座、临床实践和自我评价等方面入手,以期使本院口腔临床专业研究生不仅具有良好的医患通沟通理论基础,还在临床实践中反复训练、强化,使之形成一种行为本能。

3以提升医患沟通能力为中心的系列讲座

医院组织以实用性为主的医患沟通系列讲座,讲座涉及医疗法律法规学习、各临床科室医患沟通特点和注意事项。选取口腔临床各科室具备丰富口腔临床专业知识、多年临床带教经验以及良好医患关系的高级职称医师承担。授课中一方面引入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另一方面由临床各科室教师重点介绍各科室接诊特点,同时对医疗行业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多方面、多层次为口腔临床专业研究生提供有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更强的医患沟通的理论知识。

4以提升医患沟通能力为中心的临床教学

以提升医患沟通能力为中心的临床教学分临床病例观摩和情景模拟教学。临床病例观摩,本院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实行远程临床病例观摩,选择口腔临床专业知识、医患关系良好的教师作为临床案例,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带教老师在教室内有意识地引导研究生注意观摩老师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的技巧和策略、与患者进行病情沟通、诊疗计划沟通,处理临床诊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局面及话题,和研究生讨论观摩案例中沟通要点,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和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或潜在原因,对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有较大帮助。朱明欣等[3]提出PBL联合手术观摩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掌握神经外科重要知识点,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情景模拟教学,将学员安排在选取不良沟通案例中,由研究生扮演患者和医生,学员身临其境,通过对话练习、角色扮演,仿真模拟演习体验诊疗过程、切身体会患者关心问题、患者的担心和期望;分析评价出现不良沟通的原因,引导学生制定改进计划,有意识地进行正确的沟通交流、学会关心、尊重和同情患者,树立尊重生命的思想。王金妹[4]提出有效的沟通利于增加患者对医师的信任,减少冲突,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丁荣晶等[5-6]认为情景模拟教学结合案例教学能更好的帮助医师掌握沟通技巧,提高沟通能力。

5以提升医患沟通能力为中心的自我评价

以提升医患沟通能力为中心的自我评价是以学生为中心,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新教育方法。我们在临床上选取患者对诊疗评价良好和不良的研究生与患者治疗过程摄像,以自身作为观摩对象,进行自我评价,邀请相应科室老师分析在研究生在接诊过程中医患沟通技能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策略,引导学生在学习人际沟通方式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临床工作经验、性格特点、谈话技巧,总结出操作性更强、适合自身的临床沟通技巧。以提升医患沟通能力为中心的讲座、临床教学和研究生的自我评价系列措施开展,使研究生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口腔临床诊疗过程的特殊性、医患沟通的薄弱环节,引导研究生在学习医患沟通方式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专科特点和自身的性格特征,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个性化临床沟通技巧,确实提高研究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邹晓昭,赵铁夫.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现况调查[J].卫生职业教,2017,35(8):101-103.

[2]周海燕,周彩虹.医学研究生临床沟通培训效果分析研究[J].中国医院,2017,21(8):29-30.

[3]朱明欣,徐钰,张华楸,等.PBL联合手术观摩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8):20-21.

[4]王金妹.情景教学方法在医患沟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6):14-15.

[5]丁荣晶,陈江天,夏昆.医学生心血管科临床见习情景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4):64-65.

口腔医疗专业范文篇3

1.1口腔舒适门诊成立背景。基于我院信息平台提供的患者基本信息,各临床科室护士和呼叫中心工作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统计患者对诊疗的满意度时发现,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就诊焦虑和恐惧。我国龋病发生率较高,但国民口腔就诊次数低,患者在未解决口腔疾病的同时又被牙科焦虑症所困扰,在衡量口腔疾病带来的痛苦与就诊时的疼痛后,迫使部分患者无法正常就诊[1]。针对这种状况,本院从2006年起,提出了“舒适化口腔医疗”理念,并从改善就诊环境、屏蔽治疗噪音、开展口腔无痛治疗、采用微创治疗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取得良好的效果[2]。1.2口腔舒适门诊运营方式。由麻醉科主管,建立舒适门诊及工作模式,麻醉科安排固定人员和设备,提供各种检查和治疗的舒适化技术。与口腔专业医生实行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提高了诊治效率和医疗质量,规避了医疗风险。医院层面出台相应工作制度、就诊流程及应急机制;职能管理部门负责相应的培训及监督管理工作[3]。

2构建口腔舒适门诊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构建口腔舒适门诊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以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保证患者安全,持续改进,满足患者需求。熟知口腔舒适门诊质量管理体系各环节及其运行模式;确定各环节顺序和相互作用;制定为确保各环节有效运行的准则和方法;确保可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各环节的运行;监督、测量和分析各环节;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各环节及其产生结果的持续改进。2.1管理组织框架。在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下,麻醉科(舒适门诊)主任负责全面工作,主任担任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组长,是本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科室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2.2舒适门诊医疗质量管理方案。为切实有效地开展医疗质量管理,需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方案。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小组组织讨论和确定方案的具体内容,提交质量与安全控制办公室审核后,方可实施。2.3医生准入管理。舒适门诊作为平台科室,必须建立医生准入标准并严格管理。符合标准的医生方可进入平台开展诊疗活动。2.4风险防控管理。舒适化口腔医疗在我院已开展十几年,相关技术和运行模式日趋成熟,但医疗环境、镇静药物、技术操作者、患者个体差异、医疗设备等因素仍可能造成医疗风险,尤其是针对特殊群体,舒适化医疗面临的风险更高。因此,做好风险防控是舒适门诊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4]。2.4.1成熟的技术团队。口腔舒适门诊技术团队由麻醉科专业医生、儿童口腔科专业医生、颌面外科专业医生、牙体牙髓科专业医生及护理人员等组成。团队成员紧密协作、各司其职,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并要求具备实施各种镇静技术、选用合适监护手段、诊治口腔疑难疾病、处理麻醉或口腔治疗并发症、运用基本生命支持技术的能力等。2.4.2术前评估。术前评估是舒适门诊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麻醉医生和口腔医生根据镇静镇痛的禁忌证和适应证,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共同进行术前评估,确定患者适合的诊疗方式及可能存在的医疗风险,确保患者安全。2.4.3知情同意。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要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支持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医疗决策,遵守告知程序,保障患者及家属能充分获得有关患者病情、诊断、治疗、服务等相关信息并行使知情同意决定。医务人员应提供的信息至少包括患者的病情、推荐治疗、医生姓名、可能的治疗效果、可能的替代方案、成功的可能性、恢复期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相应的处理措施、不进行治疗和检查可能产生的后果等,医患双方沟通达成一致后,签署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书包含上述医务人员提供的信息外,还需特别强调对治疗牙位和(或)手术部位的核对;同时需由患者、主治医生和护理人员三方核对签字后才能进行治疗。2.4.4应急处置能力。任何医疗行为都有风险,医务人员具有及时发现潜在医疗风险、准确及时处理应急情况的能力是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中度及以上程度的镇静通常需要利用不同给药途径给予至少1种镇静药物,其对患者意识、指令性动作、呼吸道保护性反射及循环系统功能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呼吸道事件仍是口腔舒适化治疗中造成安全(不良)事件最常见的原因。因此,医务人员需具有呼吸道并发症等的应急处置能力,才可能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后果,保证患者安全。2.4.5设备管理。严格按照《口腔治疗中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技术应用操作指南(试行)》规定配备监护设备和抢救设备,根据口腔专业技术要求配备口腔治疗专科器械。医学装备科负责对设备器械进行定期维护监管,重点是对生命支持类设备的管理,以确保医疗正常运行,保证患者安全。2.5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按照医院的《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进行安全(不良)事件上报。针对发生的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级分类汇总,专题会议上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制定改进计划,逐项落实。针对误吞误吸、治疗牙位和(或)手术部位错误、麻醉意外等安全(不良)事件要重点关注,组织相关科室及医务人员共同参与讨论,加强沟通与协作,不断完善诊疗流程,尽量减少或避免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2.6数据收集和分析。科室每月统计分析医疗运行数据和质控指标,科室质控会议通报并报送质量与安全控制办公室。主要统计内容:就诊人次、各类门诊手术人次、每椅位日均接诊人次、椅位使用率、均次费用等;麻醉总例数、镇痛治疗例数、门诊全麻例数、无痛笑气吸入麻醉例数、门诊全麻下口腔治疗危重抢救例数等。2.7考核与评价。2.7.1医疗目标管理考核。医疗目标管理考核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MBO)的概念是由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的,德鲁克认为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为达到管理目标,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基于HIS信息系统的可查可追溯的数据制定舒适门诊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围绕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建立月度、季度、年度医疗目标管理考核表[5]。月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主要通过HIS信息系统进行各项质控数据的监控,同时对患者就诊的全过程(检查、治疗、治疗效果、病历书写、物价收费)进行全面的监控,并对监控的结果进行考核。医疗安全考核主要是以医疗制度执行情况、医疗投诉情况、患者参与情况为主的各项进行考核。季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主要是现场检查临床医技科室基础质量与安全管理、应急管理等工作,以及医生临床技术操作、医护配合等。检查的人员主要是院级督导组和医政管理人员,检查的手段主要是现场提问,检查科室资料、现场观摩医生治疗全过程等。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主要是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重点对本年度科室医疗规模总体水平、临床诊治能力、医疗服务能力、医疗质量和安全状况进行考核。医疗目标管理考核的结果与科室、个人的效益工资、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劳动聘用等挂钩,与干部选拔及任用结合。2.7.2满意度评价。患者满意度评价:科室护士和呼叫中心工作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和现场问卷调查,专业人员负责统计患者的回访率、患者对诊疗的满意度,评价结果纳入科室考核指标,同时将收集的患者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科室,科室根据患者意见和建议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科室满意度评价:医院OA系统设置舒适门诊满意评价项目,要求相关临床科室对舒适门诊进行满意度评价,评价结果纳入科室考核指标。2.8质量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安全改进遵循PDCA循环(戴明环)工作原则,每个质量改进项目均要求按四个步骤循环完成;医院设计统一的质量改进项目计划简档和报告模版,要求在监控活动中采用品管圈、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脆弱性分析、根因分析、鱼骨图、直方图、趋势图等工具[6]。

3思考和展望

随着药物与监测手段的进步,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对舒适化口腔医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保证治疗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除了治疗理念和技术的革新,探索构建口腔舒适门诊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也是保证患者安全、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品质的重要举措。目前,口腔舒适门诊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尚处于初步实践阶段,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还处于摸索阶段。质量监控的手段比较单一,仅简单地利用HIS系统的数据统计,其采用人工的方式,耗费较大的人力和精力,质量管理循环周期亦较长,收集的数据存在误差,不能客观真实的反应实际的医疗状况。因此,接下来要思考的是如何在数据集成平台建立的基础上,利用知识库实现决策支持服务,提供数据挖掘功能;各个医疗业务项目均实现过程数据采集、记录与共享功能;在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关键节点等实施精准质量控制,实现全流程医疗数据闭环管理;基于前期确定的医疗质量安全服务管理指标和标准,全面利用医疗信息进行医疗安全与质量管控[7]。

参考文献

[1]SeligmanLD,HoveyJD,ChaconK,etal.Dentalanxiety:Anun⁃derstudiedprobleminyouth[J].ClinPsycholRev,2017,55:25-40.

[2]邓锋,郁葱.“舒适化口腔医疗”理念与规范化管理[J].重庆医学,2012,41(26):2681-2682.

[3]郁葱.口腔门诊无痛治疗的策略及规范化管理[C].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口腔器材展览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1.

[4]李思思,郁葱.儿童口腔舒适化治疗的医疗安全考量[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8,11(2):65-69.

[5]王惠新.浅议目标管理在公立医院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8):151-153.

[6]赵海滨.质量管理工具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22):64-66.

口腔医疗专业范文篇4

1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特点

1.1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复杂性。一方面,口腔临床医生对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了解程度较低,对高质量临床试验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另一方面,2015年以来,在国家对创新医疗器械的众多鼓励政策支持下,医疗器械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产品,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需求急剧增加,表现出供需不平衡的局面[3]。在现行法规的要求下,越来越多的口腔医疗器械需要通过临床试验获得有效临床证据,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参与到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中。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临床试验机构近3年项目中口腔医疗器械占75%~85%,其中又以Ⅲ类医疗器械为主。口腔医疗器械种类众多,包括Ⅲ类植入材料:牙种植体、钛钉钛板、牙充填材料、骨再生材料、颌面部美容充填材料等;Ⅰ、Ⅱ类非植入材料:牙颌骨矫形器、粘接材料等,覆盖治疗、诊断、检测、参考诊断、预防等研究领域,具有多学科前沿研究复合的特性[4]。然而口腔医疗器械产品研发过程多集中在材料学、生物学、工程力学等领域,临床医生对GCP要求比较陌生,从而导致临床试验过程质量把控能力较弱。申办方对医疗器械临床治疗口腔相关的疾病流程不熟悉,且有些缺乏合规意识的申办方将临床试验完全委托给合同外包服务机构(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CRO)开展,还易导致真实性合规性问题发生[5]。1.2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的科学性。器械临床试验的质量首先来自于试验本身的设计,一个合理的试验设计是得到科学可靠的数据和保护受试者安全的关键[6]。口腔医疗器械本身的多样性,临床试验的设计难度大于药物临床试验。但口腔医疗器械的申办方对GCP陌生程度高于药物临床试验申办方,造成临床试验设计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差于药物临床试验[7]。这就对器械临床机构和主要研究者审核试验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在选择项目时要充分考虑项目的临床需求,对试验设计的安全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全面审核。由于口腔医疗器械多学科交叉前沿的特性,创新初代产品的临床预期结果往往具有高度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在试验开始前通过科学的设计和试验中严格的执行来确保临床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就Ⅲ类器械口腔植入材料而言,在临床试验安全性设计中需考量植入局部和全身的反应,而有效性的考量不仅要短期还需要考虑中长期稳定性等因素。如口腔牙种植体的临床试验设计就需要充分考虑到植体的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植入位点、骨结合时间、检测评估手段合理性、植入后可能发生的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并体现在临床试验方案、知情同意书和病例报告表中[8]。1.3国内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控的特殊性。欧美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规范起步于40年前,逐步形成了系统、完善、全面的管控体系。相较美国医疗器械通用性临床试验指南50项原则而言,我国的药品临床试验相关的11项通用性指导原则主要针对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和审评工作,不涉及过程指导[9]。这些技术指导原则覆盖范围较窄,数量不够,不能全面指导器械临床试验开展,这就要求临床试验机构和实施项目的临床医生进一步强化管理、严格控制临床试验过程的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取决于临床试验设计、过程监管、试验数据评价以及多方协调等多个方面,细节多、参与方多,从申办者提出研究需求到实施结束诸多环节(图1),每一环节的质量都决定了临床试验最终质量[10]。基于此,本机构建立了符合口腔器械临床试验的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控制方案,对器械临床试验的源头、过程和末端控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实现了较高的质量管理。

2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关键管控点

2.1源头控制。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周期相对较短,监管过程中往往发现问题时临床试验已经完成。因此项目前期立项审查对整个临床试验结果至关重要。为保证器械临床试验的源头控制,在临床实验前对参研项目严格做好立项审查,对企业及监查员资质、试验产品自测报告、型检报告、产品说明、产品的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产品使用的特殊要求、供货链完整可靠性、手术辅助器械、筛选成功到手术时间等器械管理细节进行全面考量。对开展临床试验科室及研究者资质进行审核,综合评价项目的可行性以及递交资料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试验启动前召集申办方和主要研究者、统计学家开展多次方案讨论会,对研究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审核,主要关注研究方案是否具备GCP基本要素、研究者手册是否充分告知前期的研究信息,知情同意书内容是否全面、规范易懂并保障受试者权益,原始病历和病例报告表设计是否与方案保持一致等最终确定临床试验方案。项目开始前组织召开项目启动会,要求所有试验组成员、质控人员必须参加启动培训,进一步规范参与人员GCP意识。2.2过程控制。临床试验管理具有动态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只有严格把好过程质控关才能确保临床试验高质量完成。本机构根据口腔器械临床试验的特点制定的质量管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2.2.1明确工作责任根据项目周期,确定质控频率;在试验开始前项目负责人及各级质控人员需进行书面承诺,签署承诺书。2.2.2严格器械使用管理。建立器械临床试验中心器械室,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operativeprocedure,SOP),对器械使用进行严格管理;由申办方、机构管理员和器械管理员3方共同对试验产品进行查验、核对,同时记录试验产品数量、批号、型号、生产日期等信息。2.2.3保障受试者权益。规范受试者参与流程,充分知情同意,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所有方案违背、不良事件(adverseeffect,AE)、严重不良事件(se⁃vereadverseeffect,SAE)进行准确、充分、详细记录。2.2.4加强质量控制管理。各级质控人员严把质控关,按照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详细记录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及时反馈主要研究者和机构,提出整改要求并跟进整改落实情况和进展。试验负责人员应参照上述原则设计及开展相关试验,由于口腔医疗器械的特殊性,试验设计及统计方案的选择存在众多差异,临床工作者应根据临床经验或借鉴国外试验模式设计,顺利通过各项质控检查。2.3末端控制。试验结题时的核查是末端控制的主要方式。机构临床试验结束后开展自查,包括核查全部知情同意书,抽查病例报告表并对检验检查结果进行溯源[11]。试验总结报告评审是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末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此外,研究者应与发生AE和SAE的受试者保持紧密联系,及时获知并记录不良时间转归及器械使用缺陷等信息。对出现的非正常情况要及时组织研究和纠正,研究者和质控员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优化质控方案,不断提升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

3口腔器械临床试验管理的对策创新

新时代口腔专科特色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必须建立在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基础之上。通过识别质量管理风险点、把握质量管理关键点,提出基于全过程质控的口腔器械高质量管理模型(whole⁃processquality⁃controlmodelforgoodclinicalpractice,WQGCP,图2)。模型以全过程质量控制为中心,提出通过组建高规格临床试验规范化设计协助组和培养专业队伍,开展高标准试验设计和管理实践;以与临床相关的全过程风险管控、质量管理协同、评价与后评价为着力点,实行综合评判,共同实现全过程高质量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该模型可用于建立安全稳定、规范高效的口腔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典型范式,有利于提升口腔临床医生参与口腔新型医疗器械研发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高质量发展。3.1制定高标准临床试验规范化设计方案。由于口腔医疗器械的特殊性,临床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选择存在较大差异[12]。试验方案是临床试验实施中应遵守的根本所在,制订严谨科学的研究方案,能有效提高研究者和审办方的设计能力。临床试验方案应遵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2018年颁布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同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和《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道德指南》的道德原则,制定既符合科学性和伦理要求,又具备很强操作性的临床试验方案[11]。同时,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多为纵向前瞻性多中心试验,试验方案需遵守随机、对照、盲法原则。统计方法除了选择常用的卡方检验、t检验、线性回归等,还应考虑秩和检验、Bland⁃Altman分析、误差分析等更有说服力的统计方法。数据统计时需进行基线情况和脱落情况分析,按照填补规则分别进行全分析集、安全性分析集和符合方案集统计[13]。为应对特定口腔医疗器械的功效,机构可组建高水平口腔器械临床试验设计协助组,由机构相关人员和具有丰富临床试验设计经验的研究者组成[14]。协助组可根据特定产品的临床特点,在试验实施前明确研究目的,结合研究设计类型和资料特征进行选择科学规范的临床试验方案。研究者也应主动寻求协作组帮助,对临床试验方案反复质疑修改,增强试验方案实施的科学性与合理性。3.2强化高精度临床试验全过程风险管控。针对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过程存在的多种风险因素,近年来风险管理策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试验领域,国内各临床机构也在不断做着管理模式的探索[15]。质量控制作为质量管理体系中关键的措施,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应加强制度建设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组建专业质控团队,基于临床试验前对试验项目做出评估,在试验过程中针对风险点进行重点监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6]。机构质控人员应制定严格细致的质控计划,定期对在研项目进行质控,重点对新启动的项目前几例入组受试者核查,对各方的问题反馈,对风险高、问题较多的项目或专业增加质控频度,同时采取不同专业组质控员交叉互查模式,提高质量控制的综合水平。3.3建立高效率的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协同机制。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大多采取多中心合作的方式,在过程管控方面,传统的人工管理、纸质记录方式往往不利于项目进程实时跟踪与质控。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推动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向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必须注重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安全、稳定、高效的临床试验监管与信息服务云平台,实现多中心医疗器械试验数据实时收集、多元分析、及时处理,实现管理部门的远程监控和协同处理,提升研究内容的可信度和信息的可溯源。同时,临床试验机构、申办方、伦理委员会、研究者都可以在同一平台下实现协同管理、相互促进[17]。研究者参与临床试验的平台数字化管理不仅便于记录收集数据,也增强了研究结果的实时性与有效性[18]。3.4完善高要求临床实验评价与后评价机制。建立试验过程中、试验结束时及试验后评估评价机制。试验过程中的评估评价,能帮助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有助于后期调整与改进[19]。试验结束时,对最终试验数据报告的评价,是对临床试验结果的综合判断,决定是否通过试验的关键环节[20]。开展试验后评价,全面梳理临床试验全过程质量控制效果,接收研究者、受试者继续反馈有效试验信息,帮助改进和改善同类临床试验设计,推动建立高效的质量管理机制,同时对发生的严重不良事件及时处理、报告和随访[21]。3.5加快高水平临床试验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临床试验机构更趋服务专业化的形势下,加快临床试验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推动实现科学合理高质量的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重要部分。同时,建立多支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储备的高质量研究团队,广泛应用临床研究协调员,完善考核培训制度,是保证每一个器械临床试验高质量完成的人才关键[22]。

4小结

口腔医疗专业范文篇5

关键词:职业教育口腔医学就业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迄今在学校数量、招生及毕业生规模方面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1]。2004年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2]。现就桂林医学院口腔医学高职生2006—2008年的首次就业情况作初步分析,以发现相关问题,思考相应对策,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桂林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口腔高职班毕业生,全部来自广西区内,高中应届毕业生源,学制3年(2+1)。2006届39人,男22人,女17人;2007届61人,男35人,女26人;2008届59人,男22人,女37人。三届共计159人,男79人,女80人。

2、方法

按桂林医学院招生就业处登记信息(截止毕业当年年底),含学生来源、性别、就业单位等,对三届毕业生的首次就业情况作整体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百分率和卡方分析。

二、结果

1、三届学生总人数159,就业人数148,就业率为93.1%(含专升本)。

2、按性别统计,就业率男生87.3%,女生98.8%。男、女生比较P<0.01,表明男、女生的首次就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就业单位情况(表1)。根据单位性质分为公有医疗机构(含综合医院、口腔专科医院、公立医院派出门诊部、社区医疗机构)、私有医疗机构(私立口腔医院、口腔诊所、企事业单位口腔门诊)、其他医药行业(含医药、医疗器械营销机构)、非医药行业机构(指与医学行业无关的单位)四种;根据用人单位所在地分为市、县和乡镇三类。表1就业单位情况分析(n,%)从表1看,现就业单位以城市为主,以私有医疗机构为主。

4、148人中在广西就业142人,占95.9%;外省就业6人,占4.1%。

三、讨论

1、就业情况分析

据广西政府网站信息,广西高职高专就业率(截止当年9月1日)在2008年为91.64%[3],2007年为90.75%[4],2006年为85.51%[5]。三年均数为89.3%,在全国位于前列。桂林医学院口腔医学高职生就业率统计至当年底,三年均数为93.1%,可见二者是相近的,也从一个方面提示专业符合社会需求。对男、女生就业率的显著性差异,推测原因为男生的期望值可能高于女生,特别在广西薪酬较低的大环境下更明显;用人单位以私人诊所为主,女生可能有易于管理的优势。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后另文探讨。

对就业单位情况分析(表1)可见,毕业生以在城市机构工作为主,占76.3%,乡镇最低,占6.1%,一方面与我国目前医疗资源分布状况相关。城市拥有相对丰富的医疗资源,各级别、各种所有制的医疗机构较多,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乡镇及农村医疗机构数量偏少,专业划分较粗,多不配置口腔专科。据了解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多需要另行进修眼科和耳鼻喉科,以便适应乡镇卫生院中五官科的医疗工作。这些现实情况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到乡镇和农村工作是有明显阻碍的。虽然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基层就业,但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而言可能存在更大的困难。在新的医疗改革政策下,农村和基层卫生机构可能得到大力加强,估计界时毕业生流向会有良性改变。另一方面毕业生在考量专业发展、经济收入、未来子女教育、家长及朋友期望、生活环境等方面后,可能作出倾向于城市的选择。在国家缩小城乡差距的工作见效后,上述因素将会削弱。此外如有城市医疗资源过饱和、国家行政性再分配医疗资源等情况则有利于毕业生流向改变。

从表1的数据还可见口腔医学高职生首次就业基本在医疗和医药相关行业,非医疗行业仅占2.7%。最多的是私有医疗机构(50.7%),其次为公有医疗机构(43.9%),这两类共计为94.6%,说明口腔医学高职生在就业专业性方面较稳定,表明专业设置合理,合乎社会需求。数据提示高职学历较易为诊所等私有医疗机构接受。如果除外专升本10人,在公有医疗机构的就业率仅为37.2%,表明随着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公有医疗机构招聘在学历门槛上逐步提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对提高医学高职教育质量增加了压力和动力。

2、该专业教学现状和思考

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为目标[1]。现在以私人诊所为主体的私有医疗机构得到了规范和发展。这些口腔医学高职生的主要招聘机构提出的用人标准多具有共同点:首先是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其次是合格的技术水平。这与我国目前的医学生培养模式是有出入的。据了解目前全国医学院校极少有开设医患沟通的专门课程,既使有也是课时很少的任意选修课程。相对的,欧美国家的口腔医学课程很重视医患沟通能力,以美国哈佛大学牙医学院为例,在其四年医学教育期间,1~3年级必须分别完成《病人与医师》Ⅰ、Ⅱ、Ⅲ阶段的课程内容,学习接待、观察、询问、检查患者的程序和技巧,探讨医师在社会、伦理、心理学等方面应承担的义务[6]。又如法国口腔医学教育法令规定了多门心理学、伦理学方面的必修课程,选修课安排了人种学、人类学与社会学、表达技巧和沟通技巧等相关课程,还规定学生必须在医院参加为期4周的全日制护理见习,目的是学习护理技能,学习与患者、护理人员及科室人员的人际沟通技巧[7]。目前桂林医学院口腔医学高职未设置医患沟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今后有必要予以改进。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人际交往能力,它是事业成功的充分因素,也是必要因素。除了以课程形式外,还可以通过讲座、班级和小组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意识和能力。

课程设置的其余不足之处:仍存在过多强调学科性的倾向。除外第三年的毕业实践,一、二年级实践课时:理论课时为0.47∶1,需要进一步提高比例,以符合国家“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对学生技能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的指导思想。德育课程在第3学期后未再安排。可以考虑以讲座、社会调查、讨论等形式继续培养学生以患者为中心的职业态度,培养符合社会进步的人生价值观和人文观念。现行德育课程也应在教材、教学内容上加强与现实和职业的关联性,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达成课程目标。③法律法规课程薄弱。目前仅有18学时的一门任意选修课程,还可能面临学分制和学生个人兴趣的矛盾,而学生毕业后的资格考试、执业、医疗事故、防疫等事务涉及了较多的法律法规,因此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是必要的。

口腔医学高职人才的培养关键时期是第三年的毕业实习。它是学生德育、人际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操作技能等的初步成型期,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由于学生分散到各附属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实习点,在实习管理、师资、设施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仍需要各级部门较长期的努力,对口腔医师数量、医师教学能力、技能操作考试等方面进行大力改善,才能提高培养质量,完成口腔医学高技能专业人才的教育任务。

参考文献:

1.吴启迪.职业教育:面向人人的教育[EB/OL].[2009??11??30].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

3.广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全国排名前列.

4.广西壮族自治区2007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5.广西壮族自治区2006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口腔医疗专业范文篇6

〔关键词〕口腔医疗器械;维护保养;临床管理;重要性

医疗器械是医师开展临床诊疗工作所使用的重要工具,在诊疗过程中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若管理不当,则会严重影响医疗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引发医疗纠纷[1]。在治疗口腔疾病的过程中,口腔医疗器械必不可少,若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则会影响疾病治疗,甚至影响患者的健康[2]。为了保障口腔医疗器械的有效运行,采取合理的维护保养措施尤为重要。本研究对口腔医疗器械管理与维护保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管理及维护保养现状

1.1缺乏系统、完善的口腔器械管理与维护保养制度。口腔医疗器械具有结构复杂、品种多样及周转频繁的特点,且进口器械较多,但是,多数医疗机构并未针对器械管理与维护保养建立系统、完善的器械资质审核、安全事件日常管理及器械管理与维护保养等制度,导致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1.2口腔器械预防性维护工作不到位口腔医疗器械预防性维护是通过对口腔医疗器械实施科学的周期性维护保养,使器械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最大限度地降低使用风险,确保临床治疗的安全性。目前,针对口腔医疗器械的维护工作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部分医疗机构甚至并未建立专项的器械科,器械的维护保养工作通常由厂家依据合同定期进行,在器械出现问题后,再采取针对性的维修措施[3],导致预防性维护工作不到位,增加了器械的故障风险。1.3口腔器械维护保养经验不足,技术落后。在实际的口腔医疗器械维护保养过程中,针对口腔器械的使用与维护保养信息记录不够详细,导致部分器械并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维护保养。部分医疗机构的器械维护保养人员的实际工作经验不足,从国外引进的口腔医疗器械通常仅附带使用说明书,而针对器械的相关维护保养资料及配件资料则相对较少,在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时,由于缺少资料和维护保养经验不足,很难制定合理的维护保养方案,当口腔医疗器械出现故障时,由于工作人员缺乏对口腔器械结构的了解而难以针对故障类型进行维修,导致器械的正常使用受到严重影响[4]。同时,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对口腔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开展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器械的正确使用,针对器械维护保养的培训相对较少,不利于提高维护保养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专业知识技能掌握不足、缺乏实践经验,单纯依靠现有的检测手段及维护保养技术很难满足高、精、尖口腔器械的维护保养需求,难以保障维修质量。

2管理策略

2.1建立完善的口腔器械管理制度。为了有效控制口腔医疗器械所造成的风险,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建立完善的器械管理制度。(1)针对引进的国外口腔医疗器械,需要建立资质证件管理制度、技术验收制度及规范使用操作规程等,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落实,保证器械引进质量,为后期维护保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2)建立三级维护保养管理制度:一级维护保养管理工作是对口腔医疗器械的日常维护,即拆开,清除内部的灰尘、污垢,并对零部件适当添加润滑剂,查看螺钉的松紧度、机械原件的完整度及是否出现变形、松动等情况,检查器械内部配件性能是否存在异常、电源线有无破损、器械参数与相关规定是否相符以及运行状态等;二级维护保养管理工作是在做好一级维护保养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测试矫正口腔医疗器械的灵敏度及精度,计量检定操作控制系统,检测及校准电路中的测试点参考值等;三级维护保养管理工作是在开展一二级维护保养管理工作的同时,如有必要可对器械进行整机拆除后的检修清洗,及时更换达到使用期限的相应元器件,全面调试,保证其工作精度及性能,针对高、精、尖器械的维护保养,如有必要可邀请厂家技术人员进行协助检修,保证维护保养工作质量[5]。(3)指派专人负责口腔医疗器械的临床管理工作,主要负责相关资料(如分析论证报告、产品介绍、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意见及报价单等申购资料,验收报告、产品合格证书、使用说明及保修卡等技术资料,操作过程、使用记录及维修保养记录等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档案管理资料,报废申请、审批手续及技术鉴定意见等报废资料)的保存工作,同时督促维护保养人员主动与厂家联系、查阅相关资料,系统全面地了解器械,明确掌握其工作原理、常见故障类型、产生原因及针对性解决方法。2.2加强口腔器械的预防性维护管理。在对口腔医疗器械进行预防性维护管理时,注意电子、信息等先进技术的使用情况,强化责任意识,且周期性与科室器械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预防性维护管理理念,树立预防性维护保养意识,重视积累保养方法及经验;针对不同的口腔医疗器械选择合理的维护保养方法,并在日常工作中重视了解其结构特点及使用方法,清楚掌握易受损的部位,进而便于开展重点维护保养工作,减少损坏,保证其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年限。口腔医疗器械需要放置在通风、避光及温室度适宜的房间内,且禁止与携带化学气味的药品存放在一起,其摆放应遵循定柜、定层及定位的原则[6]。2.3提升口腔器械管理与维护保养人员的专业素质。定期组织口腔医疗器械维护保养人员接受专业性培训,系统学习维护保养知识,并邀请专家、厂家技术人员针对性讲解器械的使用性能、操作流程及维护保养注意事项等内容,使维护保养人员能够扎实掌握相关的维护保养知识与技能,提升维护保养意识;同时,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维护保养人员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巩固理论知识,在培训结束后,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保证培训质量;此外,需要重视更新器械的维护保养技术,以满足先进器械的维护保养需求,重点总结器械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制定预防应对措施,尽量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危险因素时即进行解决,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降低处理难度,实现提高器械运行效率及延长器械使用寿命的目的[7-8]。

3维护保养方法

在使用口腔医疗器械时,口腔科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避免其遭受不必要的损坏;同时,应当加强对器械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的重视,确保其正常使用。3.1电动牙科椅的维护保养方法。(1)每天更换1次升降运动丝杆、椅背仰卧运动丝杆及滚珠导轨的油;(2)在使用电动牙科椅一段时间后,涡轮箱内的皮带有可能出现松动的情况,因此,需要定期拆下钢杆轴上可调节皮带的轮螺钉,取下适量垫片后重新安装,再次检查皮带松紧度,避免松动;(3)每天清洗1次高速涡轮牙钻车头,每2周清洗1次微型轴承,每周放水1次空气过滤器[9];(4)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若减压阀在平衡状态下出现漏气的情况,则需要检查气阀和溢流口,查看溢流阀是否存在灰尘,若发现灰尘,则需要及时清洗,在调节压力的过程中,若出现无法顺利调节的情况,则需要检查弹簧是否存在破裂,并及时更换;(5)在使用关灯片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开启次数,每月至少使用水过滤器清洗1次,着重清洗沉淀坑,防止出现回水不畅的情况。3.2种植手术器械的维护保养方法。(1)在每完成1次牙科手术后,可使用清水清理手术器械表面,保证手术残留物被洗掉(需要注意的是,清理人员必须掌握种植手术器械的结构,并且在清理过程中严格遵循机械关节的规律进行拆卸和清洗处理,保证细微处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冲洗,而器械的腔体应使用高速喷水工具进行冲刷处理,保证污渍能够在高速水流的作用下被冲洗干净);(2)在做好相关的清理工作后,需要进一步进行微观卫生的清洁工作,确保器械中残留的微生物及有害病毒被杀死。

4小结

现代化口腔医疗器械能否正常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器械的维护保养措施,虽然以往的器械维护保养措施不够完善,但通过采取一定的管理策略,可保障器械维护保养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10-11]。本研究列举了几种针对口腔医疗器械的管理策略与维护保养方法,为同行器械管理与维护保养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参考依据,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更注重对口腔医疗器械维护保养方法、流程等内容的探索,为进一步提升器械管理与维护保养水平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宏军.我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认知度调查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10):167-169.

[2]胡佩俊.质量环循环法对口腔科可复用器械清洗消毒质量管理效果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7):839-842.

[3]胡绍海.口腔医疗器械的临床管理意义与维修保养方法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7,15(3):13-14.

[4]吕海霞.探索口腔医疗器械临床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维护保养的方式[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6):7-8.

[5]李金军.口腔医疗设备仪器的保养与维修[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4):103-104.

[6]王海涛.临床医疗器械的管理与维修保养方法分析[J].医疗装备,2017,30(8):59-60.

[7]路海云,温春良,蒙丽婵.佛山市69所医疗机构口腔科复用器械管理现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8,33(21):53-55.

[8]刘培玲,李超英,朱小琴.基层医院供应室统一管理口腔科再生医疗器械的体会[J].现代医院,2012,12(11):103-104.

[9]司雨立,王佳蕾.口腔医院医疗器械临床使用风险管理问题与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10):157-158.

[10]李勇.口腔医疗器械临床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维护保养的方式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25):26-27.

口腔医疗专业范文篇7

1.口腔医疗器械临床使用风险管理现状

口腔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贯穿于医疗器械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是医疗器械、使用者、使用环境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包含管理制度、日常操作、维修维护以及不良事件的管控,管理现状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完善的口腔器械管理制度由于口腔医疗器械品种多样、结构复杂、周转频繁,因此,建立完善的口腔器械管理制度尤为重要。目前,口腔医疗器械进口与国产占比约为7:3,进口口腔医疗器械的采购在论证以及相关资质的审核和确认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此外,部分医疗机构缺乏针对口腔医疗器械的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的日常管理制度,使得口腔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缺乏保障。(2)缺乏口腔医疗器械的操作标准本院在用口腔医疗器械种类繁多,由于缺乏统一规范化的口腔医疗器械操作标准,在诊疗过程中存在操作风险。以本院光固化灯的使用为例,由于不同品牌型号的光固化灯的光源和光强不同,不同的光固化树脂的敏感波长也不尽相同,因口腔光固化灯尚未建立完善的操作使用标准,如果错误使用将会严重影响光固化效果。此外,缺乏专业性的培训,仅凭使用者有限的操作知识以及经验会出现使用错误,在多数情况下,非常容易使设备出现故障。(3)缺乏预防性维护工作医疗仪器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Maintenance)简称PM,是周期性地对仪器进行一系列科学的维护工作,以确保仪器安全地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最大限度降低使用风险。目前,大部分医院的医疗设备维护工作是被动进行,有的医疗机构自身并没有建立专门的器械科,而是由厂家根据合同进行设备的定期维护。在这种情况下,在用医疗器械就存在着非常大的管理风险,一旦设备发生故障,就会给医务人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4)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不完善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起步晚、基础薄弱,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监测体系的构建尚需改善。部分基层医院没有相应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部门及监管制度,不具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条件。导致不良事件的漏报、少报。没有足够数据信息收集,相关监督部门就很难清晰地掌握医疗器械在临床上的使用情况,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及管理应纳入医院医疗器械应用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2.口腔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策略

口腔医疗器械临床使用风险管理是医疗设备质量管理的关键内容,设备使用管理者要有风险感知力,通过认识风险从而控制风险、防范风险,采取措施将医疗设备使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结合医院医疗器械临床使用风险管理现状,提出以下管理策略[3,4]。(1)建立完善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为了更好的控制临床医疗器械带来的风险,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如:招标采购组织流程、论证、技术验收、资质证件管理制度,规范使用操作规程,使用人员的培训制度;根据应用风险分析、评估结果,制定风险分级制度等。(2)对口腔医疗器械操作进行规范对口腔医疗器械操作的规范也是控制口腔医疗器械临床使用风险的有效措施。口腔医疗行业有必要对常用口腔医疗器械制定统一规范化的操作指南,包含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安全风险提示、适用症或应用范围、禁忌症、开机前的检查程序等,以确保医护人员能够合理使用。此外,要加强对医护人员设备操作技能的培训,增强医护人员医疗器械风险防范意识,严格规范器械操作,从而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频率,进而更加有效的降低医疗设备使用风险,提高诊疗效率。(3)加强医疗器械的预防性维护和检测医疗机构应当对在用医疗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通过及时了解和掌握在用医疗设备的性能状况,确保仪器处于安全、最佳的工作状态,使其对患者伤害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预防性维护方案的内容与程序、技术与方法、时间间隔与频率,应按照相关规范和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订。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①通用的要求:如通用电气安全检查。如每年进行一次漏电流测试和接地阻抗检查,以确保设备的绝缘性能和接地特性没有受到影响;②个性化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医疗设备的不同要求,列出个性化的预防性维护的工作表:如:呼吸机作为一种生命支持的医疗器械,具有很高的应用风险。要求定期开展预防性维护(PM)和按呼吸机的特点做维护、性能检测;③按照生产厂家使用操作说明,及有关的规范、规程、标准要求,制定PM工作表。(4)建立完善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本院自建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委员会以来,各部门分工建立联络机制,做好日常监测、定期总结等监督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临床风险评估、使用评价等,并写入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制定突发、群发不良事件的应急预案;制定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流程图。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本院通过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有效减少了同类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重复发生,降低患者、医务人员使用医疗器械的风险。

3.总结

通过加强对口腔医疗器械临床使用风险的管理,不仅可以对医院医疗设备运行提供更好的保障,还可以降低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给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带来的安全威胁[5]。所以,我国各大医院乃至基层医院都应认识到强化临床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且结合自身问题进行分析,从而采用更加合理的对策来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以此来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欧阳昭连,池慧,杨国忠.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四)[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8,14(3):59-69..

[2]欧阳昭连,池慧,杨国忠.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三)[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8,14(2):51-59.

[3]欧阳昭连,池慧,杨国忠.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二)[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8,14(1):55-57.

[4]欧阳昭连,池慧,杨国忠.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一)[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7,13(12):43-47,4.

口腔医疗专业范文篇8

关键词:口腔科;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维护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各类先进医疗设备在医学检查、诊断、治疗领域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医疗设备普遍价格昂贵、使用率高,这也就导致设备的故障和损坏率明显增加,如何有效提高设备使用率,减少故障对工作的影响,最大限度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当前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就口腔科工作而言,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对医疗设备的依赖性也更强,相应的管理维护制度的重要性也进一步被凸显。本文就口腔科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革建议。

1口腔科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1设备维护工作不被重视

现代医学技术发展迅速,医疗技术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疗设备的进步。然而管理层对医疗设备的重视程度不足,往往只重视设备购入方面的问题,对于设备购入后后期维护的力度不强,对于如何减少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利用率方面的管理制度趋近空白。医院没有专门的设备维护管理部门,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往往交由后勤或采购部门负责,甚至合并到水电维修范畴内,导致此类工作更加边缘化,不受重视,这就导致医疗设备很难得到有效维护,影响了使用效果。

1.2设备维护维修队伍专业性不强

由于医院并未成立专门的设备维护管理部门,设备的维护及管理工作往往是由其他部门的兼职管理,其队伍组成主要包括电工、管道工及其他机械维修工,对医疗设备维护维修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在功能定位上也被归为后勤人员,普遍待遇不高,发展前景较差,队伍构成不稳定,严重影响了设备维护及管理效果。此外,管理层的不重视也导致部分真正有专业技术的工程人员不满现状,跳槽到其他大型医疗器械公司,这就导致设备维护维修队伍人才流失,进一步影响了设备管理质量,形成恶性循环。

1.3设备相关技术受制于厂家

医疗设备购入后的维护维修也是影响设备使用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技术有限的情况下,医疗设备的维修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厂家,一些设备出厂时厂家配送的资料十分有限,甚至一些设备只有简单的说明书,没有内部的详细电路原理图及基本工作原理图,这导致医院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基础资源,之后才能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增加了维修的难度,当发生一些小故障时,厂家的售后处理不及时,而医院技术人员又不能有效维修时,就会影响医疗工作效率。此外,一些医疗设备的维修配件厂家不提供,市场上也很难买到配套配件,这就导致一些小故障也需要更换价值数千数万的部件,大大增加了设备维修成本。

2口腔科医疗设备管理改革建议

2.1加强医疗维护管理队伍建设

要重视医疗维护管理队伍的重要性,建立专门的医疗维护管理队伍。

(1)构建医疗设备管理部门:按照卫生部关于口腔卫生评审标准及三级医院口腔科的管理标准,建立具体的管理岗位,明确职责和工作制度,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作为专项工作来重视,迈出促进医疗设备合理管理的第一步。

(2)提供充足的人员配备:卫生部《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了口腔医院及口腔科的设备及人员配备要求,应当按照这个要求执行,确保工程技术人员不低于口腔卫生技术人员的1%,应当聘请专业的工程人员,而不是将设备管理人员与水电维修人员混为一谈。

(3)建立完善的考核和培训制度:要重视设备维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即使科班出身的口腔设备维修人员也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因此设备维护管理队伍的构建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应当逐步做好管理安排,打好基础,帮助工程人员逐渐完成知识和经验积累,加强技术支持,完善人员准入制度,确保引入专业人才,同时管理层要重视队伍建设,要与其他卫生技术人员一样构建完善的晋升体制,加强工程技术人员的归属感,避免人才流失。

(4)完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提升工作人员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考虑到绝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都属于固定薪酬,因此,建立激励机制可有效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充分体现员工的真实劳动价值,在管理制度设置上可适当参考卫生技术人员管理制度,确保多劳多得,但也应注意体现工程技术的特性。

2.2完善口腔科设备管理体系要制定合理、科学的设备维护维修制度,结合医院工程技术队伍资源状况,提高工作效率。

(1)明确岗位职责:口腔医疗设备种类较多,工程技术人员很难具备全面的维修技术,因此应当按照设备特点进行归类,可根据工作原理或技术特点进行分类,包括综合手术台、放射设备、义齿加工设备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一步将工程技术队伍进行细化,不同小组负责不同类型设备的维护,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也能提高工作效率。

(2)明确维护为主、维修为辅的管理策略:由于医疗设备的特殊性,工程技术队伍很难做到全面维修的程度,加上综合医院的口腔设备工程技术队伍资源更是有限,因此应当准确定位,将设备维护和检查作为主要工作内容,重视设备的日常保养,减少故障发生率,提高设备使用周期,将工程技术队伍作为与厂家技术队伍沟通的桥梁,双方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做好技术信息交流和互通,针对医院设备的需求构建知识体系,在设备故障时也能第一时间反映问题,寻求解决办法。

(3)建立设备管理档案:从设备验收起就应为设备建立管理档案,内容包括设备购买合同、品牌型号、产品类型、购买价格、启用时间及各时期的维护维修记录等,便于发生问题时查阅,同时也便于工程技术人员经验的积累。

(4)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评价制度:对口腔科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有效利用率、返修率、维修周期、维修成本进行统计,重视医疗设备管理的成本,提升经济价值。

2.3加强与厂家技术合作并适当约束

医疗卫生单位与医疗设备厂家属于良好的协作关系,加强双方的交流合作是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基础。但医疗设备的维修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厂家,这就导致医疗卫生单位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在加强合作的基础上,适当应用现行法律对厂家的行为进行约束,确保医疗单位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1)利用竞争机制,降低设备成本:在设备购入时应当多方对比,综合衡量,充分考虑设备购入后的问题,通过招标、谈判的形式来降低费用,选择评价好、实力强的厂家合作,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完好率,减少设备后期维护维修费用。

(2)充分考虑售后问题:把售后问题放在购置阶段考虑,除设备的性能及价格考量外,还要求厂家提供基本的技术资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医院工程技术队伍进行技术培训,包括设备的使用、维护、调试、检测等,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维修费用。

3结语

充分重视口腔医疗设备管理是减少设备故障、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基础,同时也是提升医疗工作质量的基础条件,明确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管理策略调整,可有效改善口腔科医疗设备管理质量,提升设备利用率,减少设备故障率,促进口腔科医疗工作质量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胡敏,周建学,杨继庆,等.如何正确使用口腔综合治疗机[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2):30.

[2]刘文,朱芸革.浅谈口腔设备的管理及口腔综合治疗机的日常维护[J].北方药学,2010,7(5):58-59.

[3]朱波.口腔综合治疗机原理分析及常见故障排除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22):744-745.

口腔医疗专业范文篇9

关键词:口腔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人文教育

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在带动整个社会经济发生深刻变革的同时,也悄然开启了一种新医学模式-“健康医学模式”。以“治疗疾病”为中心的传统医学(生物医学模式)正逐渐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健康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并逐渐得到普遍认可。健康医学模式提出,医师除了需要具备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品德外,还要对患者充满人性的关怀,这体现了当前医学发展趋势。然而,与之不协调的是我国传统医学教育长期忽视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与此不无关系,医学人文教育回归医学教育的基础与核心地位的呼声急切而强烈。为此,国家多部委多次联合下发文件,将医学人文教育提到“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的高度,提出了在医学生培养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指导意见。但这些政策只是顶层设计,推进医学人文教育的路径和具体方案仍处于探索阶段。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作为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住院医师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也需要在临床医学人文框架内,探索适合口腔临床医学特点和有利于提高口腔住院医师人文执业能力的人文教育途径和方案。

1我国当前口腔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在我国,口腔医学是在临床医学根基上发展、建立的,口腔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教育一脉相承,临床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折射在口腔人文教育的各个方面。例如医师重临床技能提高,轻人文素养提升,人文意识淡薄,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等,这与我国医学教育中医学人文教育长期缺失有关,其形成有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的因素,也有教育本身的因素。剖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将有助于探索和解决当前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教育的难题,使医学人文教育在口腔临床实践中落地。

1.1口腔医学生培养模式缺乏人文教育

我国医学生的来源是高中理科生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入学考试且志愿填报医学院校,符合医学相关专业的要求即被录取,直接进入医学教育阶段。这些高中生多数对医学没有清晰的认识和定位,对社会医学、医患关系、人文科学、医学哲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知之甚少,且心智发展不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不甚清晰,人文精神相对缺乏。另一方面,口腔医学学科很长一段时间都存在于医学专科院校内或是医学院校的一个专业,口腔医学师资力量匮乏。口腔医学生需要完成几乎全部临床医学课程后才开始口腔专业知识学习,在学制不变的情况下,口腔医学生课程多、时间紧、任务重,无暇投入精力学习医学人文知识。再者,在各大医学院校中口腔医学生人数较少,多数单独上课,缺乏多学科交叉互补的优势和多元化的学术环境,与其他医学及非医学专业学生交流和学习机会也相对较少,因而人文教育缺失的现象更为严重。反观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完成4年的文理学院课程,具有学士学位,心智发展较为成熟,有明确学医志向和良好沟通技巧并修过医学预科教育课程的生源,经教授推荐,通过全国统一的医学院入学考试才能成为医学生,取得学士学位后经选拔开始4年的牙医学教育,毕业后还要经考核开始学制不同的口腔全科或专科医师前训练。因此,美国牙科医师普遍积淀了深厚的人文素养。

1.2口腔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设置比例低

目前,我国84所医学院校中人文社会课程种类偏少,课时约占总学时的8.85%,课程种类占总数的10%~15%,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中意识教育类课程占人文社科总数的86.21%[5]。尤其是口腔医学生5年内要进行大部分临床医学课程的系统学习,主修有关口腔医学的所有课程,并完成部分临床以及所有口腔医学见习实习,课业负担过重、课程体系失衡,对于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严重不足。而欧美国家的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种类占课程总数的比例约为20%~40%,这些国家大部分医学院医学教育课程设置注重文、理、医相互渗透和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如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必修课主要有医学道德与职业精神、医患关系以及职业导论等医学人文相关课程;选修课则包括医患沟通、医学伦理学等14类40多门课程。

1.3口腔医学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我国曾在相当长的时期甚至在当下,很多地方的教育管理者对人文教育的认识仍很模糊,将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混淆,以意识形态教育替代人文内涵教育,这造成我国的医学人文师资队伍多数是思想政治理论专业队伍的现状,限制了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相比而言,欧美等国家从事医德或医学人文教育的教师中大部分都是有医学背景的医学博士或具有临床经验的医师、护士等医务工作者,如哈佛医学院医学伦理学部,专职教师10人中7人有医学博士学位,其余3人也都从事过医学相关研究或临床医务工作。尽管我国各大口腔医学院校也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进行教学改革,开设了医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人文教育课程,但既有医学专业背景又有人文专业知识的师资力量仍然薄弱,人文素质教育资源短缺,师资结构整体配置不合理,教学方式以“多班授课”的输灌方法为主,内容缺乏实用性。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医学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

2口腔住培中的医学人文教育路径初探

口腔住培是现阶段口腔医学生成长为口腔医师的重要环节和必经之路。口腔专业具有自身的特点:操作技能要求高、交叉学科多、治疗过程中需要医患共同决策,这就需要医师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并且,口腔治疗除了功能的恢复,对美观要求也很高,还需要具备更高的人文素养。口腔专业分科多,自成体系,对医师的综合处置能力要求高,而每个椅位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医疗单元,独立开展口腔诊疗活动,标准化和规范化尤为重要。因而,口腔医学规范化培训中人文教育问题更为突出,例如怎样弥补住院医师缺失或欠缺的医学伦理、心理、卫生管理、医患沟通艺术等人文主干课程及与口腔医学密切相关的美学、绘画、摄影、雕塑等通识教育;如何提高住院医师学习能力和兴趣,提升人文修养,让知识技能与人文关怀融入对患者诊疗的全过程;如何让医学人文教育成为住院医师的终身教育和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带着这些思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医学教学组将医学人文教育贯穿于口腔临床实践中,探讨口腔医学人文教育的临床路径和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017被评为北京市“优秀规范化培训基地”,现梳理经验报道如下。

2.1转变观念,强化医学人文教育意识口腔住院

医师大多数是刚从医学院校本科或研究生毕业,或从事口腔临床时间很短的从业医师。这些医师进入临床的普遍心理是:急于独立接诊,急于掌握高技术、新技术;过分关注高收入、高附加值的技术,对基础治疗不够重视;临床经验不足,缺乏医患沟通意识和技巧;医学人文素养参差不齐,人文观念淡薄,医学伦理、法学意识不足。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取了集中理论学习、临床实例解读、内涵自我提升的3步教学思路,使住院医师切实认识到当今医学模式变化对医师人文素养和工作方式要求已经改变,树立人文精神贯穿于医师生涯全过程的理念。

首先,在每周定期组织的学习中,加入了有关人文知识成果的学习内容。如国际医学教育委员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明确了在任何国家培养的医师都应达到在医学知识、技能、职业态度、交流与沟通技巧、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最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刘德培院士提出的:“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理念,医学的使命就是对人从生到死全过程的关爱和尊重”及《促进临床医学人性化的十点倡议》《走进临床,融入临床,促进临床医学人性化-关于改进医学人文教学的建议》等内容,强化临床医师的医学人文意识。

其次,抓住医学人文教育实践性特征,结合口腔不同专业特点,对临床医疗过程中每一步涉及的医学人文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如口腔临床操作中人文关怀的细节,口腔诊疗过程中医学心理学问题,治疗方案制订中的医患双方沟通,新技术开展的医学伦理学问题,口腔功能修复中涉及的医学美学、摄影、色彩艺术等的通识教育,以及过度医疗的经济学、法学及职业精神问题等,使他们认识到做一名优秀的口腔医师,除了处理医疗技术外,更需要强大的人文精神支持和人文素养积淀。最后,组织他们参加交叉学科学术会议、新技术学习班,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所学所感汇报、演讲等,使他们掌握口腔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异同,理解美学、摄影、绘画、雕塑等通识教育在口腔医学中的作用,了解数字化、人工智能、大数据、新媒体对口腔医学的影响,开阔视野,培养其创造性。培养他们树立做卓越口腔医师的信念,那就是将精湛的医疗技术与深厚的医学人文素养相结合,融入新时代创新发展的熔炉中淬炼和提升,让知识技能与人文关怀融入对患者整个医护过程。树立医学人文教育是临床医师的终身教育理念,成为提升自身内涵的内在动力和追求。

2.2推进准入机制,培育高素养的口腔医学人文师资队伍

在医学人文教育中,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和指导者,无疑起主导和示范作用。口腔医学是注重临床实践操作的学科,口腔医师对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绝大部分在椅旁完成,独立操作性更强,从诊断疾病、制订诊疗计划到完成治疗,每一步都需要医护之间、医患之间、医技之间进行良好沟通与密切配合。这就要求带教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精神,而且在传授诊断、治疗方法和操作技巧的同时,以身试教,为学生做好示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过程,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思想碰撞的过程。当带教老师以良好的人文素养、求实的态度去真切关爱患者、采集病史、沟通、确定治疗方案直至完美地完成治疗时,学生在现场感受到医学的人文素养、学识技能、职业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这种示范效应对塑造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职业精神、临床技能和责任心、创造性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拥有高素质的医学人文教育的教师队伍是口腔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保障。

各个住培基地的教师来自于一定资历的临床医师,然而,这些医师的情况千差万别,水平参差不齐,如何将优秀的临床医师充实到规范化培训的教师队伍中,则需要教育管理者和教学组、临床医师三方的共同努力。我们采取教师准入机制、培训机制和定期考核制,建立了一支具有高级职称、有志于医学人文教育的口腔科住培教师队伍,确保了教学质量。

(1)在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协调下,参照研究生导师遴选机制,结合口腔各专业特点,制定严格的口腔住培导师遴选机制,将真正具有良好人文素养、文化底蕴深厚、专业技能强的复合型优秀临床专家遴选到住培教师岗位上来,使其起到“榜样”作用。

(2)采用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分层培训与分批培训相结合,通识人文教育与专科知识技能教育相结合,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引进、培养、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业务水平,挖掘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医学人文师资队伍。

(3)将带教老师执教能力综合考评作为重要指标与晋升调级、评功评奖挂钩。通过自评、学生测评、同行环评建立公平公正及优上庸下合理流动的教育人才考评机制。督促带教教师不仅要不断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和临床技能,而且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加强师生沟通,培养学生沟通、合作、独立思考能力,增加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尤其对于复杂病例,善于利用医院多学科协作平台,请相关学科会诊和开展病例讨论,引导学生参与病例讨论、寻找问题、拓宽思维,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我们对住院医师建立了“一对一导师负责制”,明确了教师的责任和教学目标、标准,这些举措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努力提升自身人文素养的主动性和投身口腔医学教育事业的使命感与荣誉感。

3借力平台资源,构建人文教育保障体系

医院是住院医师成长的摇篮,是他们从医学生成长为医师的关键环节和必经之路。医院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医院优美的环境、医务人员精湛的技术、规范的规章制度、医务人员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住院医师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受到了医学人文精神的熏陶,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人文素养[14-15]。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是全国最大的综合医院之一,具有丰富的平台教育资源和独特的医院文化,对口腔临床医师医学人文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首先,充分利用医院文化熏陶及平台资源的策略和多层次、全方位视角打造卓越口腔医师培养基地。一方面,我们将口腔住院医师视为本科室“准员工”,使他们具有归属感和同理心,自觉融入医院和科室文化建设中,积极参加科室、医院文化体育活动,了解院徽、院歌、院史馆,感受浓郁独特的医院文化;另一方面,带领他们熟悉科室和医院规章制度、医疗规范,理解自身形象、服务和综合素质代表着医院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医院对广大患者的服务质量,也是医院文化的践行者和建设者,树立责任意识和规矩意识。另外,通过身边的感人事迹熏陶住院医师的从医情怀和职业精神。如感动国人、全国宣讲的“百岁军医”-周继林,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的奠基人之一,她“大医有情”的事迹是最生动的医学人文教材,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无数口腔人树立“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人生信念。其次,利用全院76个医学科室每天不同场次,涵盖医疗技术和人文教育各方面的学术讲座和线上24小时开放的医学相关交叉学科如医学美学、医患沟通、医学法学的精品课程资源,弥补和扩充住院医师人文教育的不足,使他们学会解答临床中人文相关的两难问题。利用医院定期举办的医学人文讲坛,零距离聆听国内各行业精英讲述的奋斗故事,对话他们的人生感悟。帮助协调住院医师利用医院图书馆资料,激励他们充实知识结构,增加知识的丰满度,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最后,以创建人文科室为抓手,制定符合本科室特点的科室文化、人文建设目标和具体措施,使全科形成重视医学人文建设的氛围,建立人人参与、负责人为落点的人文教育组织保障体系。

4拓展培养途径,建立人文执业能力和临床技能综合考评机制

尽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对各专业提出了细则,但却较少涉及医学人文教育目标、内容和具体要求。而建立针对住院医师的人文教育考核激励机制则不仅能促进医学人文教育落到实处,而且为医学人文教育质量提供保障,有利于维护医学人文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化。对此,我们利用医院和科室两个讲堂,线下和线上两个平台,吸纳各种资源、拓宽多种途径开展医学相关人文教育教学工作,并全程、综合考评教学效果,建立考核奖励机制。

(1)聘请专业老师讲解口腔医学人文

相关主要课程,包括《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技巧》《口腔医学美学设计》《口腔摄影技术》《口腔医疗风险管控与医疗法规》等,通过读书报告、知识竞赛、论文撰写等方式引导学生加强技能提高和人文素养积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学习掌握程度列入考核指标。

(2)采取口腔椅旁

情景教学、典型临床案例分析、义诊、培训班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诊疗活动,丰富专业知识和人文技巧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提升,学习结束后提交一定数量完整病例汇报和各级学术演讲作为考核内容进行考核评价,并予以适度奖励。

(3)利用互联网、信息

化拓宽口腔住院医师的培养渠道。利用多媒体、慕课、动漫、微信平台等医学人文教育的新型工具,鼓励教师采用视频、音频资料、VCR等新媒体手段教学,通过精心设计的口腔临床技能和人文情景计算机考试,助力住院医师巩固知识,提高临床技能和人文素质,将考试成绩纳入综合评价。如从病史采集、病例分析、医患沟通能力、职业素养、临床综合处理能力等环节评价住院医师培训效果和执业能力。通过以上措施使学生评价的手段多样化、评价过程全程化、评价的内容全面化,力争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口腔医师。重拾医学人文教育,反映了医学本质的回归,是医学发展模式变革的内在需求,也是当前医患矛盾解决的有效途径之一。据中国医师协会的调查发现:90%以上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患沟通不当或不够而导致的,尤其是刚进入临床的医师难以适应新的复杂的医患关系状况和患者日益增加的医疗服务需求,常因医学人文意识缺乏而引发矛盾和纠纷,因而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探索医学人文教育的路径和方法尤为重要和紧迫。口腔医学人文教育建构在临床医学人文教育框架内,又具有本专业的特点,分阶段、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培养口腔住院医师的人文执业能力无疑对提高口腔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与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EngelGL.Theneedforanewmedicalmodel:Achallengeforbiomedicine[J].Science,1977,196(3):129-136.

[2]张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医师临床胜任力研究及教育探索[D].长春:吉林大学,2017:25-38.

[3]张威,谢长勇,潘晨,等.中美高等医学教育比较与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1-2,69.

[4]孙莹炜,刘芳,胡正娟,等.中美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模式比较与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3):377-380.

口腔医疗专业范文篇10

1.1资料。收集贵州省各类别医学院校及其专业结构设置、2011-2015年贵州省各类医学院校不同专业招生及毕业生就业情况。1.2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贵州省所有医学教育院校进行调查,主要研究指标包括:2011-2015年贵州省各类医学教育院校各专业招生数量及其构成比、毕业人数、各专业不同就业方向人数及其构成比、各专业未就业人数以及就业率。

2结果

2.1贵州省医学院校及其专业结构设置基本情况贵州省共有12所医学教育院校,其中3所医学本科院校、3所医学专科院校及6所医学职业技术院校,医学本科院校的培养层次为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医学专科院校和医学职业技术院校的培养层次为专科和中专。硕士、本科以及专科的专业设置较为全面,博士学历的专业较少,仅有药学、中药学、医学检验、基础医学专业,中专学历的专业亦较少、主要有农村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药学等7个专业。见表1。2.2贵州省各类医学院校不同专业招生情况2.2.12011-2015年贵州省医学本科院校不同专业招生情况医学本科院校5年共招生43086人,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所占比重最大(27.71%),其次为护理学(11.18%),而招生人数较少的专业分别为精神医学、儿科学、康复治疗及卫生检验,所占比例均在1%以下。除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护理学、口腔医学等传统专业,还新开设了精神医学、卫生检疫、康复治疗等专业。从各专业招生的年度变化情况看,精神医学、康复治疗及卫生管理专业招生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大多数专业的招生人数在2013年或2014年达到最高,如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护理学、药学等专业。见表2。2.2.22011-2015年贵州省医学专科院校不同专业招生情况医学专科院校5年共招生38720人,其中,护理学专业所占比重最大(47.90%),其次为临床医学(21.09%),而卫生检验、医药营销、医学营养等专业所占比重较少(1%以下),医学专科院校新开设的专业包括口腔医学、卫生检验和医药营销等。从各专业招生的年度变化分析,护理学专业的招生人数每年均在3000人以上,其中2011年最高为4269人;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中药学等专业招生人数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卫生检验等其他一些专业在2014年和2015年没有招生。见表3。2.2.32011-2015年贵州省医学专科院校不同专业招生情况5年医学职业院校共招生81925人,其中,护理学专业所占比重最大(49.82%),其次分别为药学占9.08%、助产占8.53%、农村医学占7.38%,而口腔医学、卫生检验、医药营销、卫生管理、医学营养、医疗美容等专业占比较小(1%以下)。2011-2015年职业医学院校取消的招生专业有口腔医学和医疗美容专业,而护理、医学检验专业招生人数呈上升趋势,口腔医学专业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招生人数变化较小的专业有农村医学、卫生检验、卫生管理、医学营养等。见表4。2.32011-2015年贵州省各类医学院校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2.3.12011-2015年贵州省医学本科院校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医学本科院校毕业生中,临床医学专业占比最大(33.65%),其次为护理学(10.84%)。从就业情况来看,各专业就业率均达90%以上,其中,全科医学、精神医学、康复治疗专业的就业率均达100.00%,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为卫生管理(91.88%)。从毕业生流向情况分析,大多数专业的学生首要选择省内卫生机构就业,例如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医学、护理学、公共卫生等专业;精神科学、儿科学、康复治疗、医学影像等在省外卫生机构就业的也占较大比例;在其他机构就业是中药学、医学检验、法医学等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选择提升学历的学生中,基础医学所占比例较多(27.59%),而全科医学、儿科学、护理学、康复治疗、法医学、卫生管理等专业所占比例较小(0%~7%)。见表5。2.3.22011-2015年贵州省医学专科院校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医学专科院校毕业生中,护理学专业人数共974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228%,其次为临床医学(25.64%)。从就业情况来看,就业率居前三位的专业分别为农村医学(10000%)、卫生检验(9762%)、医学影像(9749%),就业率低于85%的专业为医学营养(8433%)和口腔医学(8065%)。从毕业生流向情况分析,除中药学、药学、医学营养等专业外,其余专业毕业生就业首选均是省内卫生机构就业,占比均超过各专业毕业生人数的50%,其中农村医学专业达100.00%;在省外卫生机构就业,只有助产专业的学生达到10%以上,其他专业占比均较低;中药学和药学专业在其他机构就业的人数占到本专业毕业生的50%以上;而提升学历的学生中,占比前三位的专业分别为卫生管理(26.49%)、医学营养(17.86%)、药学(8.04%)。见表6。2.3.32011-2015年贵州省医学职业院校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医学职业院校毕业生中,护理学专业人数最多,超过毕业生总数的50%。从就业情况看,各专业就业率均在90%以上,其中卫生检验、卫生管理、医学营养、医疗美容、口腔专业,就业率均达100.00%,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为中医学(91.62%)。从毕业生流向情况分析,除医学营养、医疗美容外,其余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省内卫生机构,占比均在50%以上,其中,占比最高的为医药营销(85.66%);在省外卫生机构就业占比居前三位的专业分别为医学营养(55.21%)、卫生检验(39.75%)、卫生管理(29.91%),而占比较小的为农村医学(0.54%)、口腔医学(0.96%);在其他机构就业方面,占比较高的专业为医疗美容(100.00%)、中药学(28.57%)、口腔医学(22.36%),而没有在其他机构就业的专业为卫生检验、医药营销、卫生管理、医学营养;而提升学历方面,占比超过10%的专业为农村医学(20.44%)、护理学(11.14%)、助产(11.47%)、医学检验(10.49%),而医疗美容、医学营养、医药营销专业的学生没有选择提升学历。见表7。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