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创新范文10篇

时间:2023-05-05 09:49:22

科学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创新范文篇1

主题词科学技术创新复杂性系统整体思维

科学技术创新是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而复杂性来自混沌与秩序的边缘。在圣塔菲研究所成立的时候,原来“混沌理论”一词已被宏大的“复杂性理论”所取代了。混沌理论对其范围有严格限制,仅限于对自然界系统的非线性动态行为的数学研究。相反,复杂性理论则被认为可以用于复杂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中随时间变化的行为层面。社会系统并不仅仅是由它们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固定规律所限定的“复杂适应性系统”(complexadaptivesystems)。相反,它们是可能随时间演化而改变其自身发展规律的“复杂演化系统”(complexevolvingsystems)。

科学技术系统创新运动是一个貌似无规则运动的有序性演化过程,具有典型的复杂系统特征。第一,多因素性。技术本身是各因素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技术不等于各因素简单相加。各技术要素在技术系统中也不再是原来的因素,因素自身在技术系统动力下也发生了相变,或者说,技术性因素、实体性因素与知识性因素都具有了技术所拥有的整体性。技术因素的作用方式要受技术系统运行模式和运行状态的制约。第二,多层次性。尽管技术的各因素受技术系统动力的作用发生了相变,但技术本身却生成了一种稳定模式。技术的稳定模式是由技术本身决定的,是由科学的技术应用与技术理论的层次性决定的。科学技术系统内有稳定的周期解,周期解内还有混沌区,这种结构无穷次重复着,具有各态历程和层次分明的特征,即存在有界性。第三,多变性。复杂非线性科学技术的创新过程本质就是经历混沌走向有序,因此具有混沌伸长和折叠的特性,这是形成敏感依赖于初始条件的主要机制。伸长是指系统内部局部不稳定所引起的点之间距离的扩大;折叠是指系统整体稳定所形成的点之间距离的限制。经过多次的伸长和折叠,轨道被搅乱了,形成了新对称结构或混沌。

由于科学技术创新系统具有典型的复杂非线性系统特征,因此,可对其运用复杂性理论进行管理。

1转变思考方式

牛顿力学是近代科学的典范,是近代科学建立的基础,牛顿力学是典型的决定性理论,是可测量和可预测的。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两次重大变革所创立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分别排除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和测量过程的完全可控性。混沌理论的诞生打破了拉普拉斯决定论,被视为20世纪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第三次革命。混沌理论认为,非线性系统运动具有无穷大周期且始终限于有限区域、轨道永不重复的、性态复杂的运动,不可能无限精确和无限长时间地测量和计算连续变量。混沌理论解决了困扰牛顿(Newton)力学的三体问题,创立了研究n维相空间的不确定解的理论,混沌理论使人们认识到非线性系统演化既是决定论的又是随机论的。决定论的可预测性,只适用于那些宏观的缓慢的周期或准周期的稳定运动,然而,这样的运动实在是太少了。

科学技术创新复杂系统倡导最重要的事情是改变固有的思考方式,放弃机械论和宿命论,学会欣赏并应付联系、物力论(Dynamism)和不可预测性。因为科学技术创新过程是多因素复杂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对确实存在的运行模式(即现实存在)进行领会,即正视多元化存在,并对不可预测的事件进行反应。为了使科学技术创新过程自我发展为“复杂演化系统”,有必要对学习、多样性和影子系统(Shadowsystem)观点的多元化进行鼓励。

2并不是对每件事都需要进行控制

科学技术对客观事物既进行决定论描述又进行概率统计论描述,这两种描述方法已经共存了几百年。决定论认为,任何一个力学系统只要知道现在的行为就可预测系统的未来行为。概率统计论认为,受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系统的未来状态并不完全确定,需要用概率统计方法来描述。

KAM定理很好地解决了决定论和概率论这对貌似矛盾的问题。KAM定理指出,保守系统有可积和不可积之分,可积系统的运动是规则的,遵循决定性规律,不可积系统表现出随机性,成为统计物理学的基础。对不可积系统,KAM环面包围着随机层,当不可积系统的自由度少和扰动不大时,KAM环面包围的随机层测度极小而可忽略不计,统计物理学就不适用了,而应该应用牛顿定律。当不可积系统的自由度和扰动很大时,根据“阿诺德扩散”,KAM环面逐渐减少而随机层迅速扩大,系统只具有极少数的规则运动,规则运动变为次要的,系统出现了大量的混沌运动,这时才能用统计物理学来研究该系统。

科学技术创新过程是一个近可积哈密顿系统,随机成分有限,导致不可积性的扰动项很小。在科学技术创新知识系统处于混沌性态时,确定论和概率论随机交替作用,但确定论占据主流位置,基本能朝向希望的途径发展。随机成分确实存在但有限,因此,在复杂的非线性技术创新过程中,不可能对每件事都进行控制。应该相信混沌性态是貌似不规则的有序,科学技术复杂演化系统不仅反作用于环境,还会反作用于自身,随着时间的发展,科学技术总会不断出现新的有序状态。

3与环境共同演化

复杂性理论借鉴湍流研究思路和方法,认为科学技术创新系统同时存在混沌子空间和对称子空间,两种性态此消彼长,不断和外界环境互动而发生转换。在湍流中规则运动包含有小尺度的混沌运动,在混沌运动中又包含着更小尺度的规则运动。这说明,科学技术创新系统是与外界环境紧密联系,并不断互动发展的耗散系统。

科学技术创新系统与环境相互影响、共同演化,这就需要时刻准备好对环境进行反应,凭直觉领会那些驱动科学技术创新变迁的环境模式,根据需要进行适应,而且随时准备抓住各种出现的机遇。科学技术创新系统的三种性态,稳定区域(墨守陈规)、不稳定区域(瓦解崩溃)和混沌边缘(变革栖息地)中,混沌边缘最适宜与环境共同演化。

在混沌边缘,在一种“有限不稳定状态”下,正统系统(主流文化、结构权力等级体制)和影子系统(蕴藏矛盾、变化潜力的非正式组织)能维持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张力。正统系统可以提供清楚的指导,对适当的结构和程序进行授权,以及抑制人员中的不安情绪。同时,影子系统可以激发观点的多样性,并且削弱正统系统的力量迫使它进行不断变革。这样,组织行为表征为耗散结构,组织在不断变化的现实面前能以新的方式执行基本任务或者追求崭新的基本任务,组织的创造性和创新方面的潜能都展现了出来。

4整体思考

技术创新系统的复杂非线性要求寻找整体模式来思考问题,并用整体的方式来控制创新过程,而不是试图控制每一个细节。整体思考是探索那些在不利的模式下能够产生最大影响的微小变化,并施加微扰改变系统运行轨道,避免蝴蝶效应。

4.1建立连接

在经典物理学中,时间是可逆的,事物的发展不存在演化;空间是平滑的、线性的;时间和空间不相关联,各自独立存在。复杂性理论认为,由于非线性的作用,时间的变化是单向的、不可逆的,既可以实现从有序到无序的变化,也可以通过自组织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空间也不是平滑的,不仅存在整数维也存在分数维,整数维是分数维的近似和抽象。此外,通过考察系统中某一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序列,可以重构相空间,得出奇怪吸引子的维数。这表明复杂性空间的形成也反映了事物发展在时间上的积累。因此,在复杂非线性系统运动中,时间和空间是相互关联的,应该将时间和空间看成一个统一体,系统地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科学技术创新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时空整体性的,任何因素在时间维度或者空间维度的变异都可能影响到其他因素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整个进程。而整个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复杂系统的动力机制下,似乎只能通过彼此之间以及与整体的关联来得到了解。因此,科学技术创新过程关注的焦点应该是各种因素的时空关联,正是时空关联的模式决定了一个系统的表现。整个系统处于密切关联之中,并与他们的环境不断进行交换,与之共同演化。

4.2适应复杂性

混沌理论是关于非线性的科学,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非线性的,线性只是非线性的特例。经典物理学的线性观,导致了事物发展的简单性、确定性和还原性。复杂理论的非线性观,是线性与非线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确定性与随机性、局部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对立而统一的,前者是事物发展的暂态,后者是事物发展的更基本的更普遍的本质特征。因此,研究问题时应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研究复杂性现象时,用复杂性方法来处理将会显得简洁而有效,反之,采用简单性的方法来研究将会显得繁杂而无效并且得不到事物发展的本质特点。例如,奇怪吸引子是很复杂的,它可以采用自相似和分数维来简单表示,但如果采用探究轨道的简单方法来研究将是得不到一条确定轨迹的。同样,在研究简单性事物时,如果采用复杂性的方法来研究也将是无效的。

将多元高阶方程化简以便求解,即将复杂现象简单化是我们的思维定势。然而在科学技术创新过程中,过于关注细节往往不能产生创新成果,在创造性思考时,复杂性思维是必要的。虽然复杂性思维可能不符合常规,甚至会引来混乱和困惑,那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受欢迎的。很多创新团队刻意追求工作环境、工作方式的不可思议,目的是激发人的创造性,而不是被惯常的生活习惯所泯灭。最好的想法不总是来自高层,而且组织内的人都想事业有成,控制只是一种幻想,如果给予适当的扶持,每个人都有可能做作出一番自己的事业。

4.3让过程成为进行时

物理学中的经典力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它们所揭示的是关于简单性事物的基本规律,事物的发展是线性的、可逆的,必然也是前因后果的。而关于非线性现象的复杂理论,由于存在奇怪吸引子,事物的发展结果必然会导入吸引子,呈现出目的性。由于生物学、社会学等是关于复杂性现象的科学,因而也就是目的性的科学。事物发展的因果性是基本的、暂态的,而事物发展的目的性是事物的最终结果,两者是不可分离的。事物发展的目的性要通过事物发展的因果性来保证,而事物的因果发展必将会导致一定的目的性。

物理系统,如天气预报是由有限的确定性定律来支配的,有可能观察到奇怪吸引子是怎样产生的。然而,科学技术创新是人类一项复杂的创造过程,受到无穷多个因素及大量随机因素的影响,奇怪吸引子似乎说明不了什么。由于人类表现出来的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科学技术创新的行为不可能用相同的方式进行解释。人类可以思考和学习,根据自身目的进行行动,而且能够反对及驳斥假定适用于他们行为的任何规则。因此,在方法论上要求我们做每一件事情时必须要制定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对于实际工作中的每一步则要实事求是地遵循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4.4复杂演化管理

逻辑思维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强大思维武器,科学研究中所揭示的规律性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来保证其正确性的。当然,知觉、灵感等非逻辑思维也是很重要的,它往往能导致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在研究科学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混沌迷蒙的境地。根据混沌现象的长期不可预测性和遍历性,我们将无法通过逻辑思维一步步地走出混沌。因此,这时就应该不拘泥于传统理论,而要大胆地猜测、冒险和创新,进行直接的下意识思维,然后再把中间过程联系起来进行逻辑思维来判断这种猜测的正确与否。所以说,逻辑思维是很重要的,知觉、灵感等非逻辑思维也是不可缺少的。

复杂性理论不是系统的,而是整体观的方法,它所强调的不是稳定性而是重视创造性与变革,追求的是“成为学习型组织”。当创新思维被非逻辑思维推向远离平衡态的时候,自组织过程会自然而然发生,它们可以产生更多的变异体并且对周围环境进行更加灵活反应。

参考文献

1AliOkasaoglu,TayfunAkgul.ChaoticMaskingSchemewithaLinearInverseSystem[J].PhysicalReviewLetters,1997(4)

2H-JStockmann,QuantumChaos:AnIntroduction[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3迈克尔·C·杰克逊著.高飞,李萌译.系统思考——适于管理者的创造性整体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黄润生,黄浩.混沌及其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5王兴元.复杂非线性系统中的混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6周守仁.复杂性研究与混沌控制及其哲学阐析[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7弗朗索瓦·吕尔萨著.马金章译.混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科学技术创新范文篇2

关键词: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发展

现代农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协调与融合。农业农村部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将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农战略、人才强农战略,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度。本文对曹县朱洪庙乡农业发展情况和未来规划进行了分析,为未来农业发展提供新靶点。

1发展现状

朱洪庙乡位于曹县南部,地处鲁豫两省交界、黄河故道上,全乡版图面积0.54万hm2,耕地面积0.25万hm2,辖18个行政村3.4万人,是菏泽市林果生产专业乡,全乡速生丰产林及果品面积0.13万hm2,森林覆盖率达40%,是全国绿化委员会命名的“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朱洪庙乡地处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利设施齐全,地质南沙北碱中间淤,具有果品、木材、畜牧等丰富资源。朱洪庙乡以推进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监管“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平台,积极探索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技术,建立并完善乡村农技服务网络。积极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顺利实施。农业科技发展服务除承担粮食作物技术推广任务外,还应开展经济作物、畜牧养殖方面的服务,引进先进的业务部门进行试验示范项目。

2存在的问题

2.1科技创新队伍亟待壮大。现有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且无待遇保障,造成新技术、新信息很难真正落实到田入户。技术人员很少接受最新的技术培训,从而导致相关的知识技能、组织服务能力低下,思想上存在知识老化、思路不宽、积极性不高等问题[1]。2.2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能力不强。第一,农技指导技术落后。在当前形势下,农技人员掌握的知识不足以指导生产。第二,农技人员工作范围太广。从事农技推广的农技人员往往从事多项工作,如招商引资、农业结构调整、农村议事、学习日活动、考核督查等,这都消耗了农技人员的精力,影响其从事农技工作的热情。此外,从事推广的如技术咨询通信费用、交通费用都由农技人员自己负担,加大了农技人员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其工作的积极性。2.3农业基础设施和互联网设施建设有待完善。由于乡村的财力有限,用于农业生产的水利设施等往往得不到维修保养。互联网光纤、4G信号、公共区域WLAN不完善,直接影响“互联网+农业”的发展。

3乡村科学技术创新的机制和路径

3.1注重农业科学技术组织体系建设。要不断提高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工作,并为农业技术人员到一线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争取吸引更多年轻的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加入,优化农业技术人员的队伍[2]。强化业务培训与宣传,确保关键的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再教育和技术培训。3.2完善相关的硬件设施。引用相关移动公司,确保互联网光纤接入达到标准、4G信号、公共区域WLAN热点等全面覆盖。建设集商品交易、仓储物流、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电子商务平台。与中通、顺丰等物流公司签约洽谈,在工作效率、资费标准等方面进行优中选优[3],创建高效流通体系。3.3创新发展,搞好未来规划。朱洪庙乡果品生产历史悠久、品种齐全,有优质苹果、梨、桃、杏等,可以为果品加工和食品深加工提供丰富的资源,同时也是木材产量和畜牧业发展大乡,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打造,更好地将特色农产品推介出去,增加农民收入[4]。培育以新型农业经营为主体,加强果品加工、木材加工、肉类加工品,并对其进行品牌定义,建立乡村农家乐和采摘园等观光旅游,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做好“互联网+电商+农业旅游”工作,将乡村特色资源融入电商创业体系,按照“强农、重工、兴旅”的思路发展现代农业,力促将朱洪庙乡发展成为以现代农业、电商服务和采摘观光旅游为主的特色乡镇。

参考文献:

[1]张俊杰,王志刚,王国辉,等.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4,33(02):11-13.

[2]王济民,张蕙杰,刘春芳,等.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研究[J].基层农技推广,2013(01):81,16.

[3]王广,郭翔宇.农业科技创新动力机制影响因素与创新[J].学术交流,2016,05(05):136-141.

科学技术创新范文篇3

第一条为有效使用科技创新基金(下称基金),提高基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我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技创新基金是人民政府设立的科技专项基金,主要扶持全范围内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扶持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扶持农牧业科技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新技术推广,奖励企事业单位(个人)科技创新创业。

第三条基金管理和使用遵循公开透明、公正评审、择优扶强、专款专用和无偿使用与有偿使用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基金来源

第四条基金来源

(一)财政预算专项拨款,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万元,并建立与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事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增长机制;

(二)科技三项费中划出的专款;

(三)企业筹集;

(四)基金的回收和增值;

(五)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

第三章基金管理

第五条设立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基金的管理和使用。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由政府长担任,副主任由分管副长担任,成员由政府办、科技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审计局、农牧业局、经贸局、环境保护局、林业局、农机局、水利局、科协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基金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

(一)负责基金的筹集;

(二)制定创新基金投放政策;

(三)决定基金投向;

(四)其他基金管理工作。

第六条基金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学技术局,负责基金的日常管理工作。

办公室主要职责:

(一)按照基金管理委员会的要求,建立、完善创新基金使用的有关制度;

(二)负责受理申请、组织评审、签订合同、项目实施验收以及基金的回收工作;

(三)其他基金管理日常工作。

第七条建立基金专用帐户,实行专户管理。建立基金预决算管理制度,在项目的立项和验收过程中,加强基金的预算、决算,规范化管理。

第八条基金增值部分全部纳入基金。财政根据基金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工作需要,安排专项业务经费。

第四章基金使用范围及方式

第九条基金使用方式:

(一)无偿投入;

(二)贷款贴息;

(三)有偿使用;

(四)科技创新创业奖励。

第十条基金的无偿投入,主要扶持以下八个方面:

(一)承担产、学、研相结合创新项目的技术研发中心在技术创新产品、工艺的研究开发中试阶段的必要补助;

(二)级科技研发中心的组建费用补助;

(三)承担国家、自治区、市级科技项目的配套资助;

(四)获得部级或自治区级资格的技术研发中心的资助;

(五)未获国家、自治区、市各有关部门资助,但科技含量较高,经济、社会效益较好,有望形成新兴产业的新技术成果及其转化项目的资助;

(六)引进、实施、利用专利的补助;

(七)农牧业科技研究、推广、服务平台(体系)和新技术推广补助;

(八)基金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无偿投入项目。

第十一条贷款贴息,主要用于具有一定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且银行贷款已经到位的技术创新产业化项目的资助。

贷款贴息按申请项目贷款年利息的30%—100%给予补助。

第十二条基金有偿使用,通过借款形式完成。借款对象为技术含量较高(在全区范围内进入前列),已产业化的项目和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或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的企业。

借用单位要提供必要的财产抵押或经济担保。

使用年限不超过3年,偿还可分年度偿还。

基金借用原则上无利息投入,但可本着低率、优惠的原则,收取资金占用费。占用费率应低于银行同类贷款的利息率。逾期不还的,可加收一定数额或比例的占用费。

收取的占用费,分季度或年终一次转作基金资本金。

借用基金时,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与项目单位签订借用基金合同书,明确使用年限、占用费及偿还计划。使用年限到期后由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回收借用基金以及占用费。

第十三条科技创新创业奖励,奖励对象为全企事业单位的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鉴定、专利申请和科技型企业认定(专利项目可以个人申报)。

第十四条获国家、自治区、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分别按等次再给予奖励:

(一)当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的再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3万元;

(二)当年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的再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2万元;

(三)当年获得市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的再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

第十五条申报国家、自治区、市科技成果鉴定并获科技成果鉴定奖的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

第十六条向专利主管机构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并获认定发证的每项分别奖励10000元、5000元、3000元。

第十七条获科技型企业认定奖,按不同等次给予奖励:

(一)认定为部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奖励15万元;

(二)认定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

(三)认定为市级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分别奖励3万元、1万元。

第五章基金项目审批

第十八条申报条件

(一)申报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场所和主体税源在境内,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的独立法人;

(二)必须有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引进、服务和推广业务,国家和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优先;

(三)申报企事业单位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职工总数的30%以上,有专业的研发队伍;

(四)有良好的经营业绩,资产负债率合理,每年用于科研投入不低于销售额的2%(事业单位业务经费的10%)。

第十九条申请创新基金项目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

(二)技术含量较高,技术创新性较强;

(三)项目产品有较大的市场容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四)无知识产权纠纷。

第二十条申报程序

(一)凡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向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申请,提交相关资料。包括:项目申请书或创新创业奖申请表,可行性研究报告,能够证明项目先进性、成熟性、可行性或获奖的相关材料(如鉴定证书、检测报告、资产报告、获奖证书)等。如申请贷款贴息项目应提供项目贷款合同,申请借款的提供抵押标的物证明。

(二)项目申报必须经企事业单位所在开发区管委会、苏木镇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申报工作一般在每年的月底前完成。

第二十一条项目审核

对申请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审查实行三级审核制度。

初审。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对申报基金项目进行初审,对申请条件进行全面审查,并实地调查核实,对达不到申请条件或不在扶持范围内的应退回项目单位。

复审。对已经初审通过的项目,由基金管理委员会组织相关技术、金融、科技专家对项目进行复审,包括:研究内容、关键技术开发能力、市场前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

终审。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将复审通过的备选基金项目材料和评审意见提交基金管理委员会,由基金管理委员会确定扶持项目、投资金额和投资方式(奖励)。

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基金管理委员会的审批意见,与基金使用单位签订《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合同书》,并办理拨款手续。

第六章项目服务及验收

第二十二条对决定扶持的项目由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实行跟踪服务与全方位监督,及时纠正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违反合同情况,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年度评估,将评估结果上报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根据评估情况,可取消项目扶持计划,回收扶持资金。

第二十三条项目承担单位每年应当向管理中心报告项目年度执行情况;由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综合验收,并向管理委员会提交项目验收报告、基金使用效益评估及今后管理建议书。

第七章基金监督

第二十四条财政部门是创新基金的监管部门,参与审议创新基金年度支持重点和工作指南,并根据创新基金年度工作计划,将创新基金拨入专用帐户,同时对基金运作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向社会创新基金支持的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名单,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六条加强基金使用的审计监督,对基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审计,对基金申请、运用和管理中弄虚作假、玩忽职守、以权谋私者,追究直接责任人员和有关负责人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科学技术创新范文篇4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州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和技术创新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九五”以来我县生物资源开发和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十五”期间生物资源开发和科技创新工作跨越式发展的措施和办法,切实解决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部署21世纪初生物资源开发和科技创新工作的目标任务,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县委、政府决定召开这次生物资源开发暨科学技术创新工作会议。

县委、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这次会议,曾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组织了调研组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形成了《XX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纲要》、《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和《XX苗族自治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试行)》,在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后,提交这次会议讨论。会议还将表彰奖励在科技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工人、农民先进分子。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战斗在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向长期关心、支持我县科技工作的省州科技部门的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这次会议上获奖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才,县委李书记就我县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加快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指导方针、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这对加快我县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和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要认真学习好、领会好、贯彻落实好。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开拓创新、成绩显著

多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认真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加快生物资源开发与创新,培植了新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经过历届县委、政府和全县各族人民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全县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科技推广与创新成效显著。

(一)生物资源产业发展迅速

我县由于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地处低纬带,受东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境内湿润多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合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多种动植物生长,造就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气候的多样性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为我县发展生物资源创新产业提供了雄厚的资源基础。早在1975年,我县就轰轰烈烈地开展了造林大会战,为我县生物资源开发拉开了序幕,为XX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九五”期间,县委、政府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又狠抓了热区水果、制糖、桑蚕和香蕉、菠萝等新兴生物资源的开发,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主要成就:一是林业产业发展迅速。2000年底,全县人工用材林已发展到34.73万亩,八角32311亩,肉桂3658亩,桑树3100亩,笋材两用竹1921亩,林业产值达到了2053万元,林产业走上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同步增长的良性发展道路,为加快脱贫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糖、茶两个产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2000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已达到20000余亩,产甘蔗35293吨。茶园种植面积20359亩,产茶78.73万公斤,糖、茶两个产业共创产值1548万元,在全县经济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三是热区开发形势良好。目前,全县已种植优质龙眼、荔枝、芒果21731亩,发展菠萝、香蕉、西瓜5万余亩,创产值771.6万元;四是畜牧、蔬菜、水产业稳步发展。2000年大牲畜存栏51624头,生猪存栏146904头,出栏率69.07%。种植蔬菜31983亩,解决了城乡居民吃菜靠外调的问题。水产养殖从无到有,养殖面积发展到4000余亩,水产品实现了自给有余。畜牧、蔬菜、水产业总产值达到8447万元;五是生物制药有了新发展,完成了人工繁殖黑熊技术研究和开发。县制药厂饲养黑熊最多时达到1000余头,2000年制药产业产值达到2041万元。据不完全统计,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产值已达15254万元。以林业为主的生物资源开发与创新产业的发展,是我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稳步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根本保证。可以说,没有历届党委、政府持之以恒地把以林业为主的生物资源开发作为XX支柱产业来抓,就没有XX的今天。

(二)科技推广取得明显成效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在各项工作中认真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以推广实用技术为重点,以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突破口,切实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全县科技进步,科技工作成效显著。一是科技培训力度加大,人民群众科技意识明显提高。几年来,共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4350期11.34万人次,各行各业相信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依靠科学的意识明显增强;二是科技兴农成效明显。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推广“两杂”作为解决12万农民吃饭问题的首要措施,通过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科技部门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2000年全县杂交玉米种植完成56700亩,杂交水稻种植完成62000亩,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推广完成17915亩,其中优质水稻种植完成2000亩,农民人均吃粮由1986年的184公斤增加到2000年的347公斤,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全县粮食从外调变为自给有余;三是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发展迅速。自1997年推广电脑农业专家系统以来,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已覆盖全县8个乡镇,70个村民委员会,455个村民小组,8720户农户,推广面积累计达15.4万亩,粮食增产573万公斤,增收824万元,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四是以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为核心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较快。自1983年以来,县高级职业技术中学共完成了54班2160名学生的招生任务,先后向社会输送各类技术人才1870人,为全县科学技术的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在生物资源开发和科技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单一,结构不合理;二是经营粗放,缺乏市场竞争力;三是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有待加强;四是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投入不足,规模小、层次低、效益差的问题仍然存在;五是创新体制有待改革,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六是科技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要加快我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步伐和推进科技全面进步,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狠抓落实、再创辉煌

提交这次会议讨论的《XX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纲要》和《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充分阐明了县委、县政府关于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十五”期间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作和科技进步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与会同志要站在21世纪发展的战略高度,站在全县的高度,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完善下发后,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并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努力加快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此,我就今后的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坚持正确的指导方针和原则,明确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

1.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我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次全会、州委四届七次全会以及县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改革开放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生物资源的区域化、规模化生产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龙头企业为载体,以产业化发展为目标,采取政府宏观调控同企业微观管理相结合的运作方式,力争通过十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建成一批新的支柱产业,形成XX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绿色经济强县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坚持的原则是:把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作为先导性、示范性的产业来抓,始终坚持“三有”(有市场、有较长产业链、有较高科技含量)、“三新”(利用新技术、引进和培育新品种、开辟新市场)、“三高”(高起点、高技术、高效益)的产业开发原则,实现发展思路、开发方式、开发技术、企业运行机制、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以及投融资机制的创新,保持产业开发的高水平,实现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和科技创新的总体发展目标

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总体要求是: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培植成为我县新兴支柱产业之一,把我县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生物资源产业强大、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的绿色经济县。

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的主要目标:一是充分利用我县资源和区位优势,建设加工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商品基地,带动XX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发展;二是运用高新技术,对林、畜牧、茶叶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品种结构,创立名牌产品,把传统产业培植成为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的支柱产业;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市场需求量大、附加值高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重点抓好中草药种植及加工、蔗糖、无公害蔬菜、水果、干果、桑蚕、珍贵用材林和生态养殖等产业,使之成为我县继杉木、茶叶之后的新的支柱产业;四是到2005年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总产值占全县GDP的50%,到2010年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总产值占GDP的70%,实现绿色经济强县的目标。

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是:紧紧围绕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发展科技事业,到2005年科技进步对全县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全州平均水平,到2010年略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城郊农村科技水平达到州内同类县市城郊农村科技水平,乡镇企业发展在州内达到中等水平,粮、菜、畜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率达95%以上,边远农村科技水平达到州内同类县市边远农村科技水平,主要粮、菜、畜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率达85%以上,基本形成科技产业化。“十五”期间,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有明显提高,依靠科技进步开发的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科技信息、咨询和服务业初具规模,综合科技实力达到全州中等水平,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的科技队伍,使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全县总人口的1%以上。

3.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要做到六个结合

——坚持产业开发同技术创新相结合。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产业开发的动力,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县是生物资源产业开发相对落后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只有依靠和加强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才能在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中乘势而上。

——坚持产业开发同对外开放相结合。我县地处边疆,由于地理、历史和战争的原因,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只有牢固树立开放意识,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参与生物资源创新产业的开发,才能解决在产业开发中缺资金、缺市场、缺技术、缺人才、缺管理经验、缺示范、缺竞争活力的问题。

——坚持产业开发同市场开拓相结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市场开拓能力将决定一个产业和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在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市场,高度重视市场开拓,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市场体系,牢固树立市场决定一切的观念,才能推进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发展。

——坚持创新产业开发同传统产业改造相结合。近年来,我县传统产业由于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低,效益不景气,严重影响了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努力培植新产业的同时,引进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坚持产业开发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决禁止毁林造林,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产业开发同扶贫开发相结合。要充分利用我县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树立靠山吃山、靠山养山、脱贫在山、希望在山的思想,把产业开发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做到产业培植与加快脱贫并举。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快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和科技全面进步

《XX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纲要》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的产业布局,突出了我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的重点,把加工园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和三大支柱产业发展作为全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重点。从规划的情况看,只要实现了加工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和三大支柱产业建设的目标,我们就可以实现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绿色经济强县。一是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必须走区域化的路子。我县各种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可开发建设的产业和项目很多,但生物资源分布较散,形不成规模,从我县的财力、人力、物力和技术开发能力来看,不允许我们齐头并进,遍地开花,盲目发展。我们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资源优势、技术水平、开发能力、产业基础以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确定重点培植的产业,实现产业的区域化布局。正是居于这样的考虑,县委、县政府决定按照区域经济的原则,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加工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三大支柱产业;二是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必须走科技化的路子。21世纪是以生物技术革命为主要标志的世纪,谁拥有了领先的生物创新技术,谁就占有了经济革命的制高点。实现我县生物产品向科技商品的转化,必须建立起生物资源产业开发的科技支撑体系。《发展纲要》中已提出了几项科技支撑体系的措施和办法,即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现有科技人员和科研单位的积极性,使之形成我县引进、吸收、开发科技成果的载体和桥梁;依托企业建立专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形成生产、科研、推广一体化的技术研究基地和产业核心;加强与省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建立产研一体化的技术开发基地;制定优惠政策,着眼长远利益,大力引进技术和人才,为XX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服务;三是生物资源创新产业开发必须走规模化生产的路子。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内现有的一些同类产业或者企业将面临着重新调整组合。严峻的现实就是,谁拥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谁就拥有抗冲击的能力。因此,建设三大支柱产业,必须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资源优势、开发潜力、开发基础和地区布局等多种因素,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和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出发点,实现三大产业规划的目标。农业产业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抓好水果、蔬菜、木薯、中草药和甘蔗的种植,重点建设好中草药、优质热果、木薯、甘蔗、无公害蔬菜、生态茶叶6个基地;林业产业要根据市场需求,抓好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业整体水平,大力发展八角、棕榈、笋竹两用材等经济林和秃杉、西南桦、山桂花等高价值用材林,重点建设好八角经济林、珍贵速生丰产林、棕榈、笋竹两用材4个基地;畜牧水产业要提高科技含量,增加投入,抓好生猪杂交化工程和稻田养鱼工程,重点建设好杂交仔猪、肥猪、桑蚕基地。

科学技术创新范文篇5

努力开创生物资源开发和科技事业发展新局面

同志们: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州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和技术创新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九五”以来我县生物资源开发和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十五”期间生物资源开发和科技创新工作跨越式发展的措施和办法,切实解决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部署21世纪初生物资源开发和科技创新工作的目标任务,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县委、政府决定召开这次生物资源开发暨科学技术创新工作会议。

县委、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这次会议,曾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组织了调研组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形成了《XX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纲要》、《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和《XX苗族自治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试行)》,在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后,提交这次会议讨论。会议还将表彰奖励在科技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工人、农民先进分子。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战斗在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向长期关心、支持我县科技工作的省州科技部门的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这次会议上获奖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才,县委李书记就我县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加快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指导方针、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这对加快我县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和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要认真学习好、领会好、贯彻落实好。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开拓创新、成绩显著

多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认真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加快生物资源开发与创新,培植了新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经过历届县委、政府和全县各族人民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全县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科技推广与创新成效显著。

(一)生物资源产业发展迅速

我县由于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地处低纬带,受东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境内湿润多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合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多种动植物生长,造就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气候的多样性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为我县发展生物资源创新产业提供了雄厚的资源基础。早在1975年,我县就轰轰烈烈地开展了造林大会战,为我县生物资源开发拉开了序幕,为XX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九五”期间,县委、政府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又狠抓了热区水果、制糖、桑蚕和香蕉、菠萝等新兴生物资源的开发,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主要成就:一是林业产业发展迅速。2000年底,全县人工用材林已发展到34.73万亩,八角32311亩,肉桂3658亩,桑树3100亩,笋材两用竹1921亩,林业产值达到了2053万元,林产业走上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同步增长的良性发展道路,为加快脱贫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糖、茶两个产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2000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已达到20000余亩,产甘蔗35293吨。茶园种植面积20359亩,产茶78.73万公斤,糖、茶两个产业共创产值1548万元,在全县经济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三是热区开发形势良好。目前,全县已种植优质龙眼、荔枝、芒果21731亩,发展菠萝、香蕉、西瓜5万余亩,创产值771.6万元;四是畜牧、蔬菜、水产业稳步发展。2000年大牲畜存栏51624头,生猪存栏146904头,出栏率69.07%。种植蔬菜31983亩,解决了城乡居民吃菜靠外调的问题。水产养殖从无到有,养殖面积发展到4000余亩,水产品实现了自给有余。畜牧、蔬菜、水产业总产值达到8447万元;五是生物制药有了新发展,完成了人工繁殖黑熊技术研究和开发。县制药厂饲养黑熊最多时达到1000余头,2000年制药产业产值达到2041万元。据不完全统计,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产值已达15254万元。以林业为主的生物资源开发与创新产业的发展,是我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稳步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根本保证。可以说,没有历届党委、政府持之以恒地把以林业为主的生物资源开发作为XX支柱产业来抓,就没有XX的今天。

(二)科技推广取得明显成效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在各项工作中认真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以推广实用技术为重点,以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突破口,切实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全县科技进步,科技工作成效显著。一是科技培训力度加大,人民群众科技意识明显提高。几年来,共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4350期11.34万人次,各行各业相信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依靠科学的意识明显增强;二是科技兴农成效明显。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推广“两杂”作为解决12万农民吃饭问题的首要措施,通过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科技部门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2000年全县杂交玉米种植完成56700亩,杂交水稻种植完成62000亩,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推广完成17915亩,其中优质水稻种植完成2000亩,农民人均吃粮由1986年的184公斤增加到2000年的347公斤,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全县粮食从外调变为自给有余;三是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发展迅速。自1997年推广电脑农业专家系统以来,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已覆盖全县8个乡镇,70个村民委员会,455个村民小组,8720户农户,推广面积累计达15.4万亩,粮食增产573万公斤,增收824万元,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四是以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为核心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较快。自1983年以来,县高级职业技术中学共完成了54班2160名学生的招生任务,先后向社会输送各类技术人才1870人,为全县科学技术的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在生物资源开发和科技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单一,结构不合理;二是经营粗放,缺乏市场竞争力;三是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有待加强;四是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投入不足,规模小、层次低、效益差的问题仍然存在;五是创新体制有待改革,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六是科技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要加快我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步伐和推进科技全面进步,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狠抓落实、再创辉煌

提交这次会议讨论的《XX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纲要》和《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充分阐明了县委、县政府关于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十五”期间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作和科技进步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与会同志要站在21世纪发展的战略高度,站在全县的高度,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完善下发后,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并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努力加快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此,我就今后的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坚持正确的指导方针和原则,明确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

1.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我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次全会、州委四届七次全会以及县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改革开放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生物资源的区域化、规模化生产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龙头企业为载体,以产业化发展为目标,采取政府宏观调控同企业微观管理相结合的运作方式,力争通过十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建成一批新的支柱产业,形成XX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绿色经济强县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坚持的原则是:把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作为先导性、示范性的产业来抓,始终坚持“三有”(有市场、有较长产业链、有较高科技含量)、“三新”(利用新技术、引进和培育新品种、开辟新市场)、“三高”(高起点、高技术、高效益)的产业开发原则,实现发展思路、开发方式、开发技术、企业运行机制、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以及投融资机制的创新,保持产业开发的高水平,实现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和科技创新的总体发展目标

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总体要求是: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培植成为我县新兴支柱产业之一,把我县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生物资源产业强大、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的绿色经济县。

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的主要目标:一是充分利用我县资源和区位优势,建设加工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商品基地,带动XX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发展;二是运用高新技术,对林、畜牧、茶叶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品种结构,创立名牌产品,把传统产业培植成为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的支柱产业;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市场需求量大、附加值高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重点抓好中草药种植及加工、蔗糖、无公害蔬菜、水果、干果、桑蚕、珍贵用材林和生态养殖等产业,使之成为我县继杉木、茶叶之后的新的支柱产业;四是到2005年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总产值占全县GDP的50%,到2010年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总产值占GDP的70%,实现绿色经济强县的目标。

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是:紧紧围绕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发展科技事业,到2005年科技进步对全县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全州平均水平,到2010年略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城郊农村科技水平达到州内同类县市城郊农村科技水平,乡镇企业发展在州内达到中等水平,粮、菜、畜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率达95%以上,边远农村科技水平达到州内同类县市边远农村科技水平,主要粮、菜、畜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率达85%以上,基本形成科技产业化。“十五”期间,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有明显提高,依靠科技进步开发的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科技信息、咨询和服务业初具规模,综合科技实力达到全州中等水平,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的科技队伍,使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全县总人口的1%以上。

3.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要做到六个结合

——坚持产业开发同技术创新相结合。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产业开发的动力,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县是生物资源产业开发相对落后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只有依靠和加强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才能在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中乘势而上。

——坚持产业开发同对外开放相结合。我县地处边疆,由于地理、历史和战争的原因,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只有牢固树立开放意识,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参与生物资源创新产业的开发,才能解决在产业开发中缺资金、缺市场、缺技术、缺人才、缺管理经验、缺示范、缺竞争活力的问题。

——坚持产业开发同市场开拓相结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市场开拓能力将决定一个产业和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在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市场,高度重视市场开拓,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市场体系,牢固树立市场决定一切的观念,才能推进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发展。

——坚持创新产业开发同传统产业改造相结合。近年来,我县传统产业由于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低,效益不景气,严重影响了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努力培植新产业的同时,引进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坚持产业开发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决禁止毁林造林,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产业开发同扶贫开发相结合。要充分利用我县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树立靠山吃山、靠山养山、脱贫在山、希望在山的思想,把产业开发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做到产业培植与加快脱贫并举。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快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和科技全面进步

《XX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纲要》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的产业布局,突出了我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的重点,把加工园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和三大支柱产业发展作为全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重点。从规划的情况看,只要实现了加工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和三大支柱产业建设的目标,我们就可以实现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绿色经济强县。一是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必须走区域化的路子。我县各种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可开发建设的产业和项目很多,但生物资源分布较散,形不成规模,从我县的财力、人力、物力和技术开发能力来看,不允许我们齐头并进,遍地开花,盲目发展。我们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资源优势、技术水平、开发能力、产业基础以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确定重点培植的产业,实现产业的区域化布局。正是居于这样的考虑,县委、县政府决定按照区域经济的原则,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加工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三大支柱产业;二是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必须走科技化的路子。21世纪是以生物技术革命为主要标志的世纪,谁拥有了领先的生物创新技术,谁就占有了经济革命的制高点。实现我县生物产品向科技商品的转化,必须建立起生物资源产业开发的科技支撑体系。《发展纲要》中已提出了几项科技支撑体系的措施和办法,即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现有科技人员和科研单位的积极性,使之形成我县引进、吸收、开发科技成果的载体和桥梁;依托企业建立专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形成生产、科研、推广一体化的技术研究基地和产业核心;加强与省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建立产研一体化的技术开发基地;制定优惠政策,着眼长远利益,大力引进技术和人才,为XX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服务;三是生物资源创新产业开发必须走规模化生产的路子。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内现有的一些同类产业或者企业将面临着重新调整组合。严峻的现实就是,谁拥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谁就拥有抗冲击的能力。因此,建设三大支柱产业,必须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资源优势、开发潜力、开发基础和地区布局等多种因素,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和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出发点,实现三大产业规划的目标。农业产业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抓好水果、蔬菜、木薯、中草药和甘蔗的种植,重点建设好中草药、优质热果、木薯、甘蔗、无公害蔬菜、生态茶叶6个基地;林业产业要根据市场需求,抓好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业整体水平,大力发展八角、棕榈、笋竹两用材等经济林和秃杉、西南桦、山桂花等高价值用材林,重点建设好八角经济林、珍贵速生丰产林、棕榈、笋竹两用材4个基地;畜牧水产业要提高科技含量,增加投入,抓好生猪杂交化工程和稻田养鱼工程,重点建设好杂交仔猪、肥猪、桑蚕基地。

科学技术创新范文篇6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州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和技术创新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九五”以来我县生物资源开发和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十五”期间生物资源开发和科技创新工作跨越式发展的措施和办法,切实解决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部署21世纪初生物资源开发和科技创新工作的目标任务,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县委、政府决定召开这次生物资源开发暨科学技术创新工作会议。

县委、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这次会议,曾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组织了调研组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形成了《XX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纲要》、《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和《XX苗族自治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试行)》,在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后,提交这次会议讨论。会议还将表彰奖励在科技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工人、农民先进分子。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战斗在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向长期关心、支持我县科技工作的省州科技部门的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这次会议上获奖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才,县委李书记就我县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加快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指导方针、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这对加快我县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和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要认真学习好、领会好、贯彻落实好。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开拓创新、成绩显著

多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认真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加快生物资源开发与创新,培植了新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经过历届县委、政府和全县各族人民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全县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科技推广与创新成效显著。

(一)生物资源产业发展迅速

我县由于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地处低纬带,受东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境内湿润多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合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多种动植物生长,造就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气候的多样性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为我县发展生物资源创新产业提供了雄厚的资源基础。早在1975年,我县就轰轰烈烈地开展了造林大会战,为我县生物资源开发拉开了序幕,为XX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九五”期间,县委、政府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又狠抓了热区水果、制糖、桑蚕和香蕉、菠萝等新兴生物资源的开发,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主要成就:一是林业产业发展迅速。2000年底,全县人工用材林已发展到34.73万亩,八角32311亩,肉桂3658亩,桑树3100亩,笋材两用竹1921亩,林业产值达到了2053万元,林产业走上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同步增长的良性发展道路,为加快脱贫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糖、茶两个产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2000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已达到20000余亩,产甘蔗35293吨。茶园种植面积20359亩,产茶78.73万公斤,糖、茶两个产业共创产值1548万元,在全县经济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三是热区开发形势良好。目前,全县已种植优质龙眼、荔枝、芒果21731亩,发展菠萝、香蕉、西瓜5万余亩,创产值771.6万元;四是畜牧、蔬菜、水产业稳步发展。2000年大牲畜存栏51624头,生猪存栏146904头,出栏率69.07%。种植蔬菜31983亩,解决了城乡居民吃菜靠外调的问题。水产养殖从无到有,养殖面积发展到4000余亩,水产品实现了自给有余。畜牧、蔬菜、水产业总产值达到8447万元;五是生物制药有了新发展,完成了人工繁殖黑熊技术研究和开发。县制药厂饲养黑熊最多时达到1000余头,2000年制药产业产值达到2041万元。据不完全统计,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产值已达15254万元。以林业为主的生物资源开发与创新产业的发展,是我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稳步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根本保证。可以说,没有历届党委、政府持之以恒地把以林业为主的生物资源开发作为XX支柱产业来抓,就没有XX的今天。

(二)科技推广取得明显成效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在各项工作中认真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以推广实用技术为重点,以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突破口,切实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全县科技进步,科技工作成效显著。一是科技培训力度加大,人民群众科技意识明显提高。几年来,共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4350期11.34万人次,各行各业相信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依靠科学的意识明显增强;二是科技兴农成效明显。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推广“两杂”作为解决12万农民吃饭问题的首要措施,通过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科技部门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2000年全县杂交玉米种植完成56700亩,杂交水稻种植完成62000亩,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推广完成17915亩,其中优质水稻种植完成2000亩,农民人均吃粮由1986年的184公斤增加到2000年的347公斤,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全县粮食从外调变为自给有余;三是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发展迅速。自1997年推广电脑农业专家系统以来,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已覆盖全县8个乡镇,70个村民委员会,455个村民小组,8720户农户,推广面积累计达15.4万亩,粮食增产573万公斤,增收824万元,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四是以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为核心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较快。自1983年以来,县高级职业技术中学共完成了54班2160名学生的招生任务,先后向社会输送各类技术人才1870人,为全县科学技术的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在生物资源开发和科技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单一,结构不合理;二是经营粗放,缺乏市场竞争力;三是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有待加强;四是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投入不足,规模小、层次低、效益差的问题仍然存在;五是创新体制有待改革,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六是科技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要加快我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步伐和推进科技全面进步,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狠抓落实、再创辉煌

提交这次会议讨论的《XX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纲要》和《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充分阐明了县委、县政府关于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十五”期间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作和科技进步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与会同志要站在21世纪发展的战略高度,站在全县的高度,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完善下发后,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并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努力加快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此,我就今后的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坚持正确的指导方针和原则,明确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

1.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我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次全会、州委四届七次全会以及县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改革开放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生物资源的区域化、规模化生产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龙头企业为载体,以产业化发展为目标,采取政府宏观调控同企业微观管理相结合的运作方式,力争通过十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建成一批新的支柱产业,形成XX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绿色经济强县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坚持的原则是:把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作为先导性、示范性的产业来抓,始终坚持“三有”(有市场、有较长产业链、有较高科技含量)、“三新”(利用新技术、引进和培育新品种、开辟新市场)、“三高”(高起点、高技术、高效益)的产业开发原则,实现发展思路、开发方式、开发技术、企业运行机制、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以及投融资机制的创新,保持产业开发的高水平,实现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和科技创新的总体发展目标

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总体要求是: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培植成为我县新兴支柱产业之一,把我县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生物资源产业强大、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的绿色经济县。

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的主要目标:一是充分利用我县资源和区位优势,建设加工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商品基地,带动XX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发展;二是运用高新技术,对林、畜牧、茶叶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品种结构,创立名牌产品,把传统产业培植成为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的支柱产业;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市场需求量大、附加值高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重点抓好中草药种植及加工、蔗糖、无公害蔬菜、水果、干果、桑蚕、珍贵用材林和生态养殖等产业,使之成为我县继杉木、茶叶之后的新的支柱产业;四是到2005年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总产值占全县GDP的50%,到2010年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总产值占GDP的70%,实现绿色经济强县的目标。

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是:紧紧围绕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发展科技事业,到2005年科技进步对全县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全州平均水平,到2010年略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城郊农村科技水平达到州内同类县市城郊农村科技水平,乡镇企业发展在州内达到中等水平,粮、菜、畜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率达95%以上,边远农村科技水平达到州内同类县市边远农村科技水平,主要粮、菜、畜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率达85%以上,基本形成科技产业化。“十五”期间,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有明显提高,依靠科技进步开发的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科技信息、咨询和服务业初具规模,综合科技实力达到全州中等水平,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的科技队伍,使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全县总人口的1%以上。

3.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要做到六个结合

——坚持产业开发同技术创新相结合。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产业开发的动力,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县是生物资源产业开发相对落后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只有依靠和加强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才能在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中乘势而上。

——坚持产业开发同对外开放相结合。我县地处边疆,由于地理、历史和战争的原因,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只有牢固树立开放意识,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参与生物资源创新产业的开发,才能解决在产业开发中缺资金、缺市场、缺技术、缺人才、缺管理经验、缺示范、缺竞争活力的问题。

——坚持产业开发同市场开拓相结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市场开拓能力将决定一个产业和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在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市场,高度重视市场开拓,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市场体系,牢固树立市场决定一切的观念,才能推进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发展。

——坚持创新产业开发同传统产业改造相结合。近年来,我县传统产业由于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低,效益不景气,严重影响了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努力培植新产业的同时,引进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坚持产业开发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决禁止毁林造林,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产业开发同扶贫开发相结合。要充分利用我县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树立靠山吃山、靠山养山、脱贫在山、希望在山的思想,把产业开发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做到产业培植与加快脱贫并举。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快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和科技全面进步

《XX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纲要》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的产业布局,突出了我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的重点,把加工园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和三大支柱产业发展作为全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重点。从规划的情况看,只要实现了加工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和三大支柱产业建设的目标,我们就可以实现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绿色经济强县。一是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必须走区域化的路子。我县各种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可开发建设的产业和项目很多,但生物资源分布较散,形不成规模,从我县的财力、人力、物力和技术开发能力来看,不允许我们齐头并进,遍地开花,盲目发展。我们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资源优势、技术水平、开发能力、产业基础以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确定重点培植的产业,实现产业的区域化布局。正是居于这样的考虑,县委、县政府决定按照区域经济的原则,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加工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三大支柱产业;二是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必须走科技化的路子。21世纪是以生物技术革命为主要标志的世纪,谁拥有了领先的生物创新技术,谁就占有了经济革命的制高点。实现我县生物产品向科技商品的转化,必须建立起生物资源产业开发的科技支撑体系。《发展纲要》中已提出了几项科技支撑体系的措施和办法,即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现有科技人员和科研单位的积极性,使之形成我县引进、吸收、开发科技成果的载体和桥梁;依托企业建立专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形成生产、科研、推广一体化的技术研究基地和产业核心;加强与省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建立产研一体化的技术开发基地;制定优惠政策,着眼长远利益,大力引进技术和人才,为XX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服务;三是生物资源创新产业开发必须走规模化生产的路子。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内现有的一些同类产业或者企业将面临着重新调整组合。严峻的现实就是,谁拥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谁就拥有抗冲击的能力。因此,建设三大支柱产业,必须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资源优势、开发潜力、开发基础和地区布局等多种因素,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和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出发点,实现三大产业规划的目标。农业产业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抓好水果、蔬菜、木薯、中草药和甘蔗的种植,重点建设好中草药、优质热果、木薯、甘蔗、无公害蔬菜、生态茶叶6个基地;林业产业要根据市场需求,抓好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业整体水平,大力发展八角、棕榈、笋竹两用材等经济林和秃杉、西南桦、山桂花等高价值用材林,重点建设好八角经济林、珍贵速生丰产林、棕榈、笋竹两用材4个基地;畜牧水产业要提高科技含量,增加投入,抓好生猪杂交化工程和稻田养鱼工程,重点建设好杂交仔猪、肥猪、桑蚕基地。

科学技术创新范文篇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基金")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创新基金使用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9]47号)以及国家财政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项资金。国家设立创新基金旨在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引导地方、企业、创业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

第三条创新基金来源于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创新基金的年度预算安排由财政部根据中央财政预算情况和创新基金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科学技术部会同财政部向国务院提交年度执行情况报告。

第四条创新基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科学管理、择优支持、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开支范围

第五条创新基金主要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所需的支出。具体开支范围包括项目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

第六条项目费是指用于支持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经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审批立项的项目经费。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项目的不同特点,分别以无偿资助、贷款贴息、资本金投入等方式给予支持。其中,创新基金对每个项目的无偿资助或贷款贴息数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个别重大项目不超过200万元人民币。

(一)无偿资助

主要用于技术创新项目研究开发及中试阶段的必要补助。包括人工费、仪器设备购置和安装费、商业软件购置费、租赁费、试制费、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鉴定验收费、培训费等与技术创新项目直接相关的支出。

(二)贷款贴息

主要用于支持产品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性、需要中试或扩大规模、形成小批量生产、银行已经贷款或有贷款意向的项目。项目立项后,根据项目承担企业提供的有效借款合同及项目执行期内的有效付息单据核拨贴息资金。

(三)资本金投入方式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七条管理费是指用于科学技术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从事创新基金项目的评审、评估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经费。包括基本支出(项目管理所需的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和项目支出两部分,具体按《中央本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财预[2002]355号)和《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财预[2004]84号)执行。

管理费实行预决算管理。管理中心年度管理费预算通过科学技术部报财政部审批后,列入创新基金预算。年度管理费决算经审计后,通过科学技术部报财政部。

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第八条其他费用是指经财政部批准开支的与创新基金有关的其他支出。

第三章项目审批和资金拨付

第九条企业依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申请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具体负责项目的受理、评审和监管。

第十条企业在申报项目时须经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出具推荐意见前,须征求同级财政部门对项目的意见,并将推荐项目名单抄送省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通过受理审查的项目,管理中心组织专家和评估机构进行评审、评估。根据评审、评估意见,管理中心本着"择优支持"的原则,提出创新基金支持的项目和金额建议,报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审批。经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审批的项目正式立项。

第十二条创新基金项目实行合同管理,正式立项的项目由管理中心与项目承担企业、推荐单位签订合同。

第十三条创新基金项目资金在合同签订后分两次拨付。

采用无偿资助方式支持的项目立项后拨付70%,项目验收合格后再拨付其余资金(第二次拨款);采用贷款贴息方式支持的项目立项后按企业有效借款合同及付息单据核定的应贴息数额拨付80%,项目验收合格后再拨付其余资金(第二次拨款)。

第十四条管理中心依据合同金额每年分批编制立项项目用款计划,报财政部审批。

第十五条管理中心每年根据项目验收情况分批编制二次拨款计划,报财政部审核。

第十六条财政部对管理中心报送的立项项目用款计划和二次拨款计划审核后,将创新基金项目资金指标下达到项目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并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办理资金支付。

第四章监督管理与检查

第十七条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负责当地创新基金项目的日常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对当地创新基金的运作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参与项目的验收工作;管理中心负责制订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的工作规范,组织实施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分析总结项目执行情况。

第十八条项目承担企业应按要求定期填报监理信息调查表(半年报、年报)。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可委托地市级科技主管部门或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理。管理中心根据企业监理信息调查表、省级科技主管部门的监理意见、省级财政部门的检查意见、实地检查情况等,提出项目执行情况分析报告,报送科学技术部、财政部。

第十九条省级财政部门、科技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创新基金项目的跟踪问效。科技主管部门应将本地区项目监理信息汇总情况抄送省级财政部门。省级财政部门要定期抽查项目执行情况,对于所辖地区创新基金使用管理情况提出年度执行情况报告,下一年度4月底前报送财政部,同时抄送管理中心。

第二十条项目承担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财务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合同,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创新基金拨款,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

第二十一条项目承担企业须对项目资金进行单独核算,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检查。无偿资助项目承担企业,在收到创新基金拨款后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其中:形成资产部分转入资本公积,消耗部分予以核销;贷款贴息项目承担企业,在收到创新基金拨款后作为冲减当期财务费用处理。

第二十二条省级财政部门、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对创新基金项目实行定期检查,管理中心实行重点检查。财政部、科学技术部采取委托有关监督检查部门抽查、社会中介机构检查以及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创新基金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力度。

第二十三条企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如有重大违约行为,将终止合同并采取通报、停止拨款、追回项目资金等相应处理措施。需追回项目资金的,由管理中心负责监督企业将未使用的扶持资金如数上缴国库,已形成资产的将资产变现后上缴国库。

凡违反创新基金有关管理办法及国家财经纪律、财务制度的行为,将视情节分别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五章附则

科学技术创新范文篇8

第一条为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基金")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创新基金使用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9]47号)以及国家财政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项资金。国家设立创新基金旨在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引导地方、企业、创业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

第三条创新基金来源于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创新基金的年度预算安排由财政部根据中央财政预算情况和创新基金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科学技术部会同财政部向国务院提交年度执行情况报告。

第四条创新基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科学管理、择优支持、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开支范围

第五条创新基金主要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所需的支出。具体开支范围包括项目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

第六条项目费是指用于支持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经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审批立项的项目经费。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项目的不同特点,分别以无偿资助、贷款贴息、资本金投入等方式给予支持。其中,创新基金对每个项目的无偿资助或贷款贴息数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个别重大项目不超过200万元人民币。

(一)无偿资助

主要用于技术创新项目研究开发及中试阶段的必要补助。包括人工费、仪器设备购置和安装费、商业软件购置费、租赁费、试制费、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鉴定验收费、培训费等与技术创新项目直接相关的支出。

(二)贷款贴息

主要用于支持产品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性、需要中试或扩大规模、形成小批量生产、银行已经贷款或有贷款意向的项目。项目立项后,根据项目承担企业提供的有效借款合同及项目执行期内的有效付息单据核拨贴息资金。

(三)资本金投入方式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七条管理费是指用于科学技术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从事创新基金项目的评审、评估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经费。包括基本支出(项目管理所需的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和项目支出两部分,具体按《中央本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财预[2002]355号)和《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财预[2004]84号)执行。

管理费实行预决算管理。管理中心年度管理费预算通过科学技术部报财政部审批后,列入创新基金预算。年度管理费决算经审计后,通过科学技术部报财政部。

第八条其他费用是指经财政部批准开支的与创新基金有关的其他支出。

第三章项目审批和资金拨付

第九条企业依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申请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具体负责项目的受理、评审和监管。

第十条企业在申报项目时须经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出具推荐意见前,须征求同级财政部门对项目的意见,并将推荐项目名单抄送省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通过受理审查的项目,管理中心组织专家和评估机构进行评审、评估。根据评审、评估意见,管理中心本着"择优支持"的原则,提出创新基金支持的项目和金额建议,报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审批。经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审批的项目正式立项。

第十二条创新基金项目实行合同管理,正式立项的项目由管理中心与项目承担企业、推荐单位签订合同。

第十三条创新基金项目资金在合同签订后分两次拨付。

采用无偿资助方式支持的项目立项后拨付70%,项目验收合格后再拨付其余资金(第二次拨款);采用贷款贴息方式支持的项目立项后按企业有效借款合同及付息单据核定的应贴息数额拨付80%,项目验收合格后再拨付其余资金(第二次拨款)。

第十四条管理中心依据合同金额每年分批编制立项项目用款计划,报财政部审批。

第十五条管理中心每年根据项目验收情况分批编制二次拨款计划,报财政部审核。

第十六条财政部对管理中心报送的立项项目用款计划和二次拨款计划审核后,将创新基金项目资金指标下达到项目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并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办理资金支付。

第四章监督管理与检查

第十七条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负责当地创新基金项目的日常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对当地创新基金的运作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参与项目的验收工作;管理中心负责制订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的工作规范,组织实施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分析总结项目执行情况。

第十八条项目承担企业应按要求定期填报监理信息调查表(半年报、年报)。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可委托地市级科技主管部门或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理。管理中心根据企业监理信息调查表、省级科技主管部门的监理意见、省级财政部门的检查意见、实地检查情况等,提出项目执行情况分析报告,报送科学技术部、财政部。

第十九条省级财政部门、科技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创新基金项目的跟踪问效。科技主管部门应将本地区项目监理信息汇总情况抄送省级财政部门。省级财政部门要定期抽查项目执行情况,对于所辖地区创新基金使用管理情况提出年度执行情况报告,下一年度4月底前报送财政部,同时抄送管理中心。

第二十条项目承担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财务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合同,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创新基金拨款,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

第二十一条项目承担企业须对项目资金进行单独核算,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检查。无偿资助项目承担企业,在收到创新基金拨款后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其中:形成资产部分转入资本公积,消耗部分予以核销;贷款贴息项目承担企业,在收到创新基金拨款后作为冲减当期财务费用处理。

第二十二条省级财政部门、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对创新基金项目实行定期检查,管理中心实行重点检查。财政部、科学技术部采取委托有关监督检查部门抽查、社会中介机构检查以及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创新基金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力度。

第二十三条企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如有重大违约行为,将终止合同并采取通报、停止拨款、追回项目资金等相应处理措施。需追回项目资金的,由管理中心负责监督企业将未使用的扶持资金如数上缴国库,已形成资产的将资产变现后上缴国库。

凡违反创新基金有关管理办法及国家财经纪律、财务制度的行为,将视情节分别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第五章附则

科学技术创新范文篇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基金")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创新基金使用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9]47号)以及国家财政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项资金。国家设立创新基金旨在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引导地方、企业、创业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

第三条创新基金来源于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创新基金的年度预算安排由财政部根据中央财政预算情况和创新基金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科学技术部会同财政部向国务院提交年度执行情况报告。

第四条创新基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科学管理、择优支持、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开支范围

第五条创新基金主要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所需的支出。具体开支范围包括项目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

第六条项目费是指用于支持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经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审批立项的项目经费。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项目的不同特点,分别以无偿资助、贷款贴息、资本金投入等方式给予支持。其中,创新基金对每个项目的无偿资助或贷款贴息数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个别重大项目不超过200万元人民币。

(一)无偿资助

主要用于技术创新项目研究开发及中试阶段的必要补助。包括人工费、仪器设备购置和安装费、商业软件购置费、租赁费、试制费、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鉴定验收费、培训费等与技术创新项目直接相关的支出。

(二)贷款贴息

主要用于支持产品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性、需要中试或扩大规模、形成小批量生产、银行已经贷款或有贷款意向的项目。项目立项后,根据项目承担企业提供的有效借款合同及项目执行期内的有效付息单据核拨贴息资金。

(三)资本金投入方式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七条管理费是指用于科学技术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从事创新基金项目的评审、评估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经费。包括基本支出(项目管理所需的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和项目支出两部分,具体按《中央本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财预[2002]355号)和《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财预[2004]84号)执行。

管理费实行预决算管理。管理中心年度管理费预算通过科学技术部报财政部审批后,列入创新基金预算。年度管理费决算经审计后,通过科学技术部报财政部。

第八条其他费用是指经财政部批准开支的与创新基金有关的其他支出。

第三章项目审批和资金拨付

第九条企业依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申请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具体负责项目的受理、评审和监管。

第十条企业在申报项目时须经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出具推荐意见前,须征求同级财政部门对项目的意见,并将推荐项目名单抄送省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通过受理审查的项目,管理中心组织专家和评估机构进行评审、评估。根据评审、评估意见,管理中心本着"择优支持"的原则,提出创新基金支持的项目和金额建议,报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审批。经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审批的项目正式立项。

第十二条创新基金项目实行合同管理,正式立项的项目由管理中心与项目承担企业、推荐单位签订合同。员之家版权所有

第十三条创新基金项目资金在合同签订后分两次拨付。

采用无偿资助方式支持的项目立项后拨付70%,项目验收合格后再拨付其余资金(第二次拨款);采用贷款贴息方式支持的项目立项后按企业有效借款合同及付息单据核定的应贴息数额拨付80%,项目验收合格后再拨付其余资金(第二次拨款)。

第十四条管理中心依据合同金额每年分批编制立项项目用款计划,报财政部审批。

第十五条管理中心每年根据项目验收情况分批编制二次拨款计划,报财政部审核。

第十六条财政部对管理中心报送的立项项目用款计划和二次拨款计划审核后,将创新基金项目资金指标下达到项目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并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办理资金支付。

第四章监督管理与检查

第十七条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负责当地创新基金项目的日常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对当地创新基金的运作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参与项目的验收工作;管理中心负责制订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的工作规范,组织实施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分析总结项目执行情况。

第十八条项目承担企业应按要求定期填报监理信息调查表(半年报、年报)。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可委托地市级科技主管部门或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理。管理中心根据企业监理信息调查表、省级科技主管部门的监理意见、省级财政部门的检查意见、实地检查情况等,提出项目执行情况分析报告,报送科学技术部、财政部。

第十九条省级财政部门、科技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创新基金项目的跟踪问效。科技主管部门应将本地区项目监理信息汇总情况抄送省级财政部门。省级财政部门要定期抽查项目执行情况,对于所辖地区创新基金使用管理情况提出年度执行情况报告,下一年度4月底前报送财政部,同时抄送管理中心。

第二十条项目承担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财务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合同,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创新基金拨款,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

第二十一条项目承担企业须对项目资金进行单独核算,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检查。无偿资助项目承担企业,在收到创新基金拨款后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其中:形成资产部分转入资本公积,消耗部分予以核销;贷款贴息项目承担企业,在收到创新基金拨款后作为冲减当期财务费用处理。

第二十二条省级财政部门、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对创新基金项目实行定期检查,管理中心实行重点检查。财政部、科学技术部采取委托有关监督检查部门抽查、社会中介机构检查以及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创新基金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力度。

第二十三条企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如有重大违约行为,将终止合同并采取通报、停止拨款、追回项目资金等相应处理措施。需追回项目资金的,由管理中心负责监督企业将未使用的扶持资金如数上缴国库,已形成资产的将资产变现后上缴国库。

凡违反创新基金有关管理办法及国家财经纪律、财务制度的行为,将视情节分别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五章附则

科学技术创新范文篇10

关键词: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耦合协调;熵值法;无锡试验区

技术创新是高品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来源,为促进市场经济高品质快速健康发展,需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发挥技术创新能力在社会高品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的重要支持带动功能。政府政策积极引导“万众创新”,支持技术创新平台构建,注重技术创新型企业领军人才选拔,进一步拓展技术创新型中小企业投融资途径。与此同时,全国各省纷纷以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无锡将技术创新视为经济引领发展的第一力量和构建中国现代化经济制度体系的重要战略基础,着力建设完整的省域技术创新网络体系。

1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协调性研究的重要性

研究技术创新和中国高品质蓬勃发展相互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确定技术创新对中国高品质蓬勃发展的驱动效应。杨明海利用泰尔指数、空气Markov链和空间杜宾模式,研究了中国八个综述经济社会区技术创新的地域差异,指出中国八个综述经济社会区的科技创新水平存在着空间结构异质化现象,从沿海地区到内陆地区呈逐步下降趋势;魏敏运用空气熵权TOPSIS法,对2016年的中国高品质开发技术水平进行分析,发现中国经济社会的高品质蓬勃发展综合水准总体而言呈现“东高、中平、西低”的空间结构分配格局;辜胜阻指出,创新驱动与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是经济社会高品质快速发展的基础,提高发展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有助于推进行业高品质快速发展,并根据当前中国创新驱动和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丁涛则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对无锡地区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高效发展间的联系程度展开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技术创新将对江苏绿色经济协调发展产生较强的促进效果。当前研究重点阐释了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高质量蓬勃发展之间的单向影响或直接关联,而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高质量蓬勃发展则是两个共同作用、交织的体系,具备整体、关系、层次结构化、时序性等共同特点。从系统视角出发考虑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健康发展耦合度,可以反映两者的双向或动态关联。“科教兴国”与“可继续经济发展”是中国制定的两个大国策略,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是我国依靠科学创新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示范基地。通过三十多年的研究,实验区在体制与机制创新、城市转型、城乡一体化建设等领域累积了大量宝贵经验,并获得了较好的示范作用。从现有研究基础出发,对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相互关联的研究,更多聚焦在中小尺度,主要研究二者的内在和互动关系;由于实验区的研究方法多侧重于理论与实务、衡量与评价等相关领域的研究,鲜见通过地级市层次研究实验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无锡实验区建立于2016年,共建目的主要是“资源型城市转变”和“生态保护”。通过几年实施,产业结构不合理、自然环境脆弱、资源约束趋紧等现实问题日趋突出,经济转型发展举步维艰,怎样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绿色经济转型发展是无锡实验区所面临的最大现实问题。

2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分析

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耦合关系。本项目的其他研究已证明,可继续经济发展策略的核心内容,是谋求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的和谐健康发展,而科学创新是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保证,唯有顺应可继续经济发展方向的科学技术创新,才能有效推动三个体系和谐有序发展。科学研究表明,持续发展过程包括经济、人类社会科技进步、环境三个重要子系统,各个重要子系统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可以促进经济社会成长,从而调节经济结构、改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科学技术创新研究成果运用到医学、交通、教学等领域,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运用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开展污染防治、提升环境资源效率、进行区域环境治理等,可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持续发展。

3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机理

耦合发展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系统,或两个运动形式之间通过作用与联系形成的协同放大效果,各子系统间整体协同效应等于子系统的相互独立作用。高质量蓬勃发展,是能很好地适应中国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的蓬勃发展,是集中体现创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第一动力、协同作为内生特点、绿化作为经济发展一般形态、对外开放作为必由之路、资源共享作为基本目的的蓬勃发展。本文从创新型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科技革新三个方面剖析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快速发展体系的耦合与协调机制。

3.1创新型经济发展以技术革新为重要驱动力,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环境

创新型经济发展反映了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要求,是以知识产权制度与人力资源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重要驱动力,以快速发展具有独立自主专利的新型科技与创新型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型产品为主要标志的经济蓬勃发展。技术创新驱动在全面技术创新中具有服务导向功能,可与生产性技术创新驱动、服务性技术创新驱动及其他各种类型的技术创新驱动结合在一起,突破了固有的科技进步模式。另外,技术创新还要有充分的资金、人员等生产要素支持,经济技术创新发展条件的形成也能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有利条件,以保障技术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

3.2技术创新将对社会各种主体的协同发展产生双重影响

在新兴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推动力,在国民经济地理分布、区域差异、收入不均衡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协同发展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投入消费结构等方面,其中,区域协同发展是最直观的表现。自主创新则大多出现于某些具有特殊条件的区域,这些支撑条件又通常趋向于在某个具体区域集中。

3.3科技革新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动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是科技革新的主要方面

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内涵主要分为以下六个方面:能源、绿色建筑、洁净交通运输、自然资源管理、废弃物管理、土地管理。利用科学技术革新,能够实现资源节能化、产品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社会消费健康化,从而达到资源经济效益、社会发展经济效益、环境经济效益,最终推进并完成了地区健康化。不过,随着科学技术革新所带来的若干资源、环保、生态问题,却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障碍。在开发新科技、创新产业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关注生态环保。生态文明创新必须与地球生态环境紧紧相连,因此创新需以绿色发展为引导,并持续推进绿色的科技革新。

4研究方法与过程

4.1指标体系构建

实验区旨在通过科学创新,深入探讨不同类型区域的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同发展的基本机理与模型,为不同类型区域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并进行示范。为研究试验区以科技创新驱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特点,以国家科技部对实验区所进行的二次创新监测调查指数为基准,按照系统化、科学化、可获取等原则,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

4.2指标权重及综合水平计算

通过对极大值和极小值加以规范化管理,对权重比例的决定用熵值赋权法加以运算,以减少主观原因影响,即得到最大权重比例,最后再用加权法统计综合水平。

4.3结果分析与评价

4.3.1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分析研究发现,2016—2021年度,无锡实验区的科学技术创新管理呈现震荡向上态势,但发展状况良好,2016年最低为0.1519,2021年最高为0.9345。发展管理虽总体落后于科学技术创新管理,但增长幅度仍然很大,除2011年有所降低外,总体上不断提升。2019年以后,随着无锡实验区的科学技术创新获得巨大发展,两者差异也有所扩大。对二者技术水平实行线性拟合,在拟合精度0.9201情形下,两者技术水平呈现正向相关性,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水准每增加一个单位,可持续发展水准也相应增加0.89个单位,表明实验区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技术水平存在着耦合互动关系。4.3.2耦合度分析在研究期内,无锡实验区耦合性出现了小幅波动,但基本维持在0.49左右,仍处在相对稳定的拮抗效应发展阶段。其中,2011年因为社会与环境子系统的下降直接使得可持续发展水平下降,从而使耦合性最低,仅为0.3809;2021年,则因为两个水平都较高且差异也较小导致耦合性最大,为0.50。

5无锡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以“数码发展赋能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主旨,近年来,无锡多次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如2020年“企业创新大家谈”第一期(无锡)活动等。当前统筹疫病防控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态势下,一要着力营建全民参与的“双创”健康气氛,构建健康良性的革新、创业环境;二要着力营建国际创新型市场主体的联合活动环境,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学技术中介联盟企业组成的国际创新链,共享建设科技中国的美好蓝图;三要着力营建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主体,全面激活中小企业经济社会的科学技术创新活性,以科学创新为发展赋能。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小企业则是创新的主要主体。2020年上半年,江苏省等11城市GDP正向增加,南京、无锡市等五个市高技术增加值强势上升,高新技术成为社会最活泼的基础生产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要借助“创新大家谈”这块富有“科协智力”的网络平台,凝聚政府部门、技术、金融机构、企业界的能力,围绕地区主导产业经济发展,行业创新的热门、困难提问,发扬“凝聚协同、锐意开拓进取”的斗争奉献精神,充分运用科协系统内人员荟萃、联络广阔的资源优势,着力搭建人员、项目、企业信息交换的快捷渠道,促进全区域的政府部门产学研大融合、大蓬勃发展。无锡成为中国领跑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先行军,无锡要把握中国工业全面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重大战略机会,深入推进工业新型信息化建设和制造业领域深入融入,推进制造商生产管理模式和企业发展形式实质性转变,形成独立可控的现代工业系统,构建面对未来的无锡制造业生产“智能版”,为高标准建成“智造名城”和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核心区、创新技术先导区建设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6结语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针对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性展开分析,基于无锡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运用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受社会经济发展体系的影响和制约,由此证明了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切实明晰了市场经济为科学技术创新提供资本保障,社会进步为科学技术创新提供制度环境和应用市场,制度环境为科学技术创新奠定物质基础和空间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婷婷,马斐,魏豪豪.基于税务大数据的河南省市场活力与科技创新的协调发展研究[J].科技和产业,2021(11):208-216.

[2]和佳慧,吴映梅,李婵.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2(1):46-52.

[3]刘港,李俊霖.我国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耦合测度分析[J].统计与咨询,2021(5):30-32.

[4]张旭,魏福丽,袁旭梅.县域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评价[J].统计与决策,2021(20):120-124.

[5]杨艳军.武汉市科技创新与金融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武汉金融,2021(10):62-68.

[6]陈凯旋,崔大树.区域经济、科技创新与新型工业化三系统的耦合协调: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29-35.

[7]谭建伟,王宇.生态文明、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2(1):9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