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故事十篇

时间:2023-03-21 17:50:35

科学小故事

科学小故事篇1

关键词:有效科学教学;科学小故事;教学策略及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3-0119-03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渐次提高,国民对教育改善的欲望越来越强,尤其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而近几年由于素质教育的推进以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如何利用科学小故事在科学教学中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也吸引了大批教育研究者的青睐。文献研究表明,学者们从多角度、多层次来解读有效教学的相关知识,丰富了教育理论也拓宽了教育实践,为本文的理论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石。本文以有效教学为切点,以科学小故事为抓手对如何促进有效的科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以及有效科学教学的衡量标准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期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当时也受到了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引起了各国教育学者们的关注和好奇。从近几年的文献看,对有效教学的阐述主要分为四个维度:教师的实践,学生的发展,师生双方的配合以及有效教学内在的结构等。从相关的资料中了解到,对于有效教学的内涵,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这与他们的知识背景、研究兴趣和思维方式等因素有着直接的联系。而目前普遍认为有效教学可以从四个层面去理解:首先,从教学目标的层面来讲,它是有效果的,也就是能实现预期目的的;其次,从教学的投入与产出的层面来讲,它是有效率的。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第三,从主体发展的层面来讲,它是有效益的,即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也就是注重社会性,体现个人的主体价值;第四,从教学的实用层面来讲,它是有效用的,即知识的迁移能够达到学以致用,为个人自身发展带来益处。无论从哪个层面上解读,有效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点都着眼于教学的有效性,并凸显出教学的本质和价值应用性。

基于有效教学的理解和把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显示目前有效教学主要有五个评价标准:

1.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目标,以促进学习。

2.语言发展――通过课程发展学习者的语言与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3.学习背景化――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创造学习的意义。

4.挑战性的活动――教学生复杂的思维技能。

5.教学对话――通过对话进行教学。虽然在学术界达成了共识,但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准则,在科学教学中除遵循以上五个基本的标准外,还有它自己领域的规律和特征,因为科学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充分彰显科学本质的学科。因此科学教学是否能够达到有效性主要体现在: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最值得关注的一点是科学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活动,强调科学探究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因此,对于有效科学教学的衡量标准,不仅要从横向和纵向方面上分析,还要从它的宏观和微观层面上解读,尽量全面、客观、公平地诠释它。

二、科学小故事的解读及其应用

1.科学小故事及教育功能。科学小故事是指经过精心选取,符合逻辑,合乎史实,约3~5分钟的小故事。故事内容可以是涉及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事件或事件的片段。例如“牛顿眼中的苹果”、“好奇的瓦特”、“爱迪生与电灯”、“阿基米德浮力奥秘”等等。也可以是与生活和科技密切相关的具有一定教育意义和蕴含教学知识的事件。如凸透镜成像与照相机的原理,再如杠杆原理与金字塔的建造等。科学小故事不仅能清晰地展现科学家的精神和灵魂,还能使学生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和历史背景。因此,科学小故事所具有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故事内容必须富有哲理,且与现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以便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深刻而完整的了解;二是必须以人性化的、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呈现,以便使学生体会、感受和领悟科学的本质;三能够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

科学小故事在科学课堂上的运用,正顺应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体现了科学课程四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STSE”的落实,起到了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的作用,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教学质量趋向最佳化。具体表现在:改善教学中的师生人际关系,营造科学课堂中愉快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欲望,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利于德育的贯彻,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情操;拓展和普及科学知识,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引导学生关注科技、人文、社会、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

整体上来说,学生可以从科学小故事中学到很多科学知识,又能体会到科学家为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继而使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受到洗礼。正是因为科学小故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深深地引导和教育着每一个学生。

2.科学小故事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故事是学生百听不厌的一种表达形式,在科学教学中,巧妙地将科学小故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增进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为使科学小故事在教学中发挥最好的功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科学教师必须掌握技巧把握好分寸,否则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悲剧。

(1)故事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故事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讲述方法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导入时要及时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带入一个新的知识环境中,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

(2)要有启迪开智的效果。故事的引用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讲述时应从学生的知识经验等实际出发,运用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或制造悬念等方法,让学生能由此到彼、由因到果、由表到里,进而达到开发智力的效果。

(3)要有科学性和趣味性。故事的引用要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语言的趣味性。科学与否要看它是否从学生的实际激发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语言上讲究生动性和幽默性才能够扣紧学生的心弦。

(4)把握恰当时机,灵活运用。导入时故事的引用要有弹性,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既要保证故事的有效性,又能对时间的把握比较到位,谨防学生只图一时的热度。

总之,不是每一节科学课都适用故事情境,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适用故事,故事的引用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经验知识来安排,所以故事的引用要注重合理性、科学性、启发性和趣味性。

三、利用科学小故事促进有效教学的策略及评价

1.有效教学的策略。

(1)将科学小故事作为学习新知识的背景材料。

一是问题情境故事化。在科学教学中,通过营造故事化的问题情境,把学生视为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构造者,让学生自己在感受故事的氛围中发现问题,并主动获取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从而有效掌握相关的学习目标。

二是概念情景故事化。科学概念往往是抽象的、理性的,通过创设故事化的概念情景,可以让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更贴近生活,且形象、生动而富有生命力。

三是应用情景故事化。学了会用,学以致用是科学学习的最高境界,通过创设故事化的应用情景,引导学生寻找知识内部的生长点,培养其在生活中的知识再生能力,从而提高他们观察、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生存适应能力。

(2)将科学小故事作为相关科学资料。科学发展史中蕴含着由科学探索、科学应用而积累起来的教学思想、科学认识观、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史实,从而使学生能受到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乃至科学论理方面的教育。同时,科学发展史本身又是现代科学发展、变革的源泉,是现代科学知识体系扩充的基因。因此,教学中可以收集有关科学史,科学知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等内容,以故事形式充实课堂。

(3)将科学中的励志故事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在科学发展史上出现了一批杰出又有名的科学家,他们的身上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学生在听故事或阅读故事时,自然而然地被他们的精神而吸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毅力。

(4)将科学小故事作为课外的扩展性阅读材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加强科学知识的积累,利用课后的时间推荐几本富有科学寓意的书,丰富他们的大脑,提高科学认识。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为学生介绍国内外最新相关科技信息,使之切身感受到科学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且直接影响着人类文明进程,从而培养其良好的科技意识。

笔者认为,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通过阅读科学小故事,了解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并且勇于提出问题。对此可借助科学小故事中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训,转变传统的科学课的教学观念,通过科学小故事的学习,让同学体验到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2.有效教学的评价。科学课程目标明确指出:“科学课程应在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以及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基于科学小故事的有效教学评价也是以这四个维度为基线。

在科学探究方面,教师要通过提问和交流的形式,检验学生是否能对小故事中所体现的科学探究的本质有清楚的理解和掌握,如是否能够对周边的某个自然现象提出问题,通过思考大胆进行猜想和假设,基于条件设计实验,并检验实验,进而得出结论。

在科学知识与技能方面,科学小故事中蕴含了很多的科学概念和事实,在评价时,更加侧重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习得,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单纯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衡量标准,而更看重综合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在阿基米德原理故事中,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浮力的科学概念,也可用来评价学生对科学概念“浮力”以及音响因素的理解和计算浮力的技能。

在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根据学生对故事的关注程度和具体表现,如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活跃了课堂气氛,是否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否加深了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对学生的表现主要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对学生的观摩等多元进行。

在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认识方面,有效科学教学中,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具体要结合典型的科学史问题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评价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的看待科学的发展,如何联系生活实际,是否领悟到科学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的理念。

总之,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追求教学的效益。科学小故事运用的最终目标和有效教学的追求是不谋而合的。任何教学都是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的,因此,科学小故事的运用效果的体现和评价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改善。

参考文献:

[1]赖华荣.有效教学“六部曲”[J].中国学校体育,2008,(9).

科学小故事篇2

1、鲁班接受了一项任务,建筑一座宫殿。这需要很多木料,但是工程限期很紧,鲁班的徒弟们每天都上山砍伐木材,效率很低,徒弟们累得精疲力竭,可是木料还是远远不够,耽误了工程的进度。鲁班非常着急,上山察看。上山的时候,他偶尔拉了一把长在山上的一种野草,一下子手就被划破了。鲁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他把草折下来细心观察,发现草的两边都长有许多小细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鲁班做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锯,一把带有许多小齿的铁条。他用这个简陋的锯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

2、鲁班做木工活,用墨斗放线的时候,原来是由他母亲拉住墨线头的。后来经过多次实验,母子俩在墨线头上拴了一个小钩,放线的时候,用小钩钩住木料的一端,可以代替用手拉线,一个人操作便可以。弹墨线不用再请母亲帮忙。后世木工便把这个小钩取名为班母。

(来源:文章屋网 )

科学小故事篇3

一、教师编写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

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学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故事情境中,在其头脑中形成“为什么”,求知的欲望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实现了学生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换,引导他们在下一过程进行观察、实验和思考。研究表明,用学生喜爱的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浅显平淡、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为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融知识教学于情趣之中,把课上得有声有色,饶有趣味,使学生百上不厌。

如七年级上第三章的《太阳和月球》,内容非常枯燥乏味,全是需要记忆的。于是笔者编了一个故事:

从前,地球上有三兄弟,虔诚修炼,终于成了神仙,分别被封为光神、色神和冕神。但是天宫神满,于是玉帝把太阳分给了他们。他们开始奔向太阳,可是太阳离地球有1.5亿千米,如果你每天步行50千米,需要多少天?可是这三兄弟是以光速前进的,即每秒30万千米,那他们到太阳要几分钟?到了太阳上以后,他们发现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就达到了6000摄氏度,太阳的中心――日核,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是一颗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于是在日核外,光神先建造了一所气体宫殿,命名为光球层;接着色神在光球层外建造了一所气体宫殿,命名为色球层;冕神在色球层外又建造了一所气体宫殿,命名为日冕层。他们在太阳上呆着,无聊的很,所以有时就发发脾气。各个神仙发脾气就出现了各种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了各种影响。

笔者把知识融入到了故事当中,本来抱着试试的态度,没想到一堂课下来效果却相当不错,很多知识在课堂上都掌握了。学生都表示非常喜欢,不用再在课后花很多时间,而且作业也做得相当好,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学生自编有趣的故事情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不能每堂课都由教师来讲故事,时间一长,学生丧失了新鲜感。学生都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可以由学生先预习,自己来编写小故事,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有了这个想法以后,在《观测太空》这堂课中,就用了这种方法。有个学生在故事中写到:仙后戴着M形的王冠,拿着大小两只取名为大熊、小熊的勺子,满世界捕捉十字架形的天鹅。全班都捧腹大笑,但其实他写得很形象,更使大家在笑声中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

可是,事后我又觉得绝大多数学生的劳动成果没有办法跟大家一起分享,明显看到有些同学的脸上有些失落。于是我在班级中留了一块空间,取名为《我们的科学故事世界》。让学生分成四小组,把写的故事贴在墙上,然后每组评一个最优秀的,上课的时候师生一起来分享。

三、在讲评中多用学生编的故事情境,加强学生的成就感

分析作业和试卷,也是一件很让人头痛的事。特别是有些记忆性的知识,虽然讲过了但学生还错,不由火往上蹿。但静下来想想,自己何尝不是呢。为此,在分析作业时往往就把题目跟故事结合起来,使知识形象化、生动化,从而让学生很难忘记。

面对七年级的《科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智慧,把科学概念转化成了一个个虚拟故事”,而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利用自己和学生共同设计的虚拟故事中凸现出科学概念。从教学理论上看,这两个过程就是两个不同的思维形式过程,也是不同的知识建构过程:“把科学概念转化为虚拟故事”是思维的演绎过程,而“在虚拟故事中凸现出科学知识”则是思维的归纳过程。课堂教学从某种意义上就是让学生在形式的虚拟故事中寻找、归纳、总结、凸显科学概念。

四、切忌随意乱用故事情境,导致事倍功半

科学小故事篇4

一、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  楼朝辉

副组长:姚荣金     郑可章

组员:  金文滏     张宝莲        赵理水

        朱柏烽     虞霞芳        各班主任

二、指导思想:

在进一步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基础上,坚持把安全工作的重点由事后处理转移到预防为主的轨道,不断加大安全工作制度建设。对确应不可抗力而致发生或非正常发生的各类事故,采取果断有效的抢救或补救措施,尽可能减轻事故所造成的伤害。

三、应急工作目标

1.  建立和完善安全工作基础设施,完善安全工作制度,逐步实现科学化管理,使学校的安全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施。

2.  杜绝责任性事故,把一般事故发生率控制到最低限度;不发生学生伤害事故。

3.  对发生的安全事故尽可能减轻对师生所造成的伤害,减少因此引起的各种附带损失。

四、事故应急处理办法:

1、建立安全工作监督管理网络,加强安全工作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学校、年级组、班级三级学校安全监督网络,实现一体化安全工作监督管理,逐步实现从事后处理为主向事前预防为主的转变。

2、凡在校园内或学校组织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了学生伤害事故、各种交通和消防安全事故、食物和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等,即启动本应急处理预案。

3、事故发生启报人:一旦发生各类安全事故,与事故第一接触的学校所有教职员工,均为事故启报人。

4、事故启报人应当在发现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立即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汇报事故情况,并及时设法保存事故现场,对交通安全、疫病疑案事例等必须进行现场隔离,拉起隔离带,建立临时隔离区。

如是在野外或校外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各种交通和消防安全事故、食物和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等的,在报告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同时,事故启报人还必须同时向有关的急救中心报警。

5、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事故处理领导小组在接到事故启报人的报告后,必须同时实行报告措施和处理措施,即向上级有关领导汇报,并在第一时间内赶赴事故发生现场实行抢救,进一步保护事故现场。

报告措施:

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事故:拨打交通安全报警电话122或消防火灾报警电话119,并向教育局普教科和教育局领导汇报。

食物和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食物和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事故领导小组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向教育局普教科和教育局领导汇报,同时向县防疫部门报警。

学生伤害事故:对造成一定学生伤害事故的,事故领导小组在向教育局普教科和教育局领导报告的同时,紧急呼叫急救中心。

处理措施:

交通安全事故:事故领导小组在赶赴事故发生现场后,立即保护事故现成,对不能自行组织受伤学生赶赴医院救治的,原地等待急救中心救护车,同时做好受伤学生的应急处理工作如止血、简单包扎、稳定受伤学生的情绪等。对可以组织受伤学生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的,必须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将受伤学生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如发生火灾事故,必须立即组织人员有秩序地疏散有关师生,并协助消防部门做好消防救火工作。绝对禁止学生参加救火活动。

食物和食品卫生安全事故:事故领导小组在赶赴现场后,组织校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救治,如输液、口服用药等,并保存与事故发生相关的食物和食品,有关的餐饮用具、消毒器材、清洗用具等,供防疫部门检查化验用。同时,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将事故涉及人员送往医院实行抢救。

对事故中的学生排泄物(如呕吐物)由校医取样保存。

学校食堂师生用餐食物,必须由食堂保存样品一份,保存时间一天。

对一些已离开学校,但有可能涉及食物和食品卫生安全的学生,必须由班主任老师在第一时间内向家长通报有关情况,并建议家长及时将学生送往医院检查治疗。

本措施中所指的有关人员指与事故发生的接触人、学生所属各班正副班主任、事故责任人和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成员等。

6、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科学小故事篇5

【关键词】 思维;数学阅读;理性

小学阶段是每一个孩子的思维开始成长的阶段,许多发展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孩子在童年时期的发展对整个人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对于一个人的思维来说,在小学阶段便树立理性的思维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在这个时期,发挥数学阅读在思维构造能力上的巨大作用,可以让孩子们的思维摆脱幼儿时期的幼稚,从而走向科学理性的思维. 但在当前的一些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对数学阅读的忽视,或者说缺乏数学阅读的引导,导致了数学阅读几乎没有发挥出其在构造思维、促使人的思维走向理性上的作用.

一、在小学一二年级通过数学家的生平故事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

当孩子们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过程中,最初的一二年级还处在幼儿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刚刚开始学会识字,也只掌握了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例如10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货币等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常识. 在这个时候,应该通过数学家生平的有趣故事吸引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数学阅读.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数学家生平的书籍,或者数学家的一些传记,例如《高斯传》《希尔伯特传》等,让孩子们在这些伟大数学家的童年故事中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在推荐孩子们的数学阅读完毕之后,可以在班级举办几次数学故事大赛,以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孩子们在数学阅读上走向更加理性的思维阅读上去.

在数学家生平故事的阅读上,教师可以在孩子们读完《高斯传》之后,讲述高斯在小学阶段发明的“1 + 2 + 3 + 4 + … + 99 + 100”的计算方法,并在高斯的童年故事中让孩子们对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数学家生平的故事,让孩子们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产生一定的阅读兴趣,并在接下来的三四年级中引导孩子们进入数学故事的阅读打好相应的基础.

二、在小学三四年级通过数学故事初步训练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理性思维

三四年级的小学阶段,孩子们已经摆脱了幼儿时期的一些思维方式,而从三年级便正式开始的英语学科的学习,也表明了孩子的智力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水平. 这个时候的数学阅读,应该从故事的阅读转向思维的阅读,但数学思维的阅读依然可以通过数学故事来展现,只不过这个时候的数学故事应该从数学家的生平故事转向数学学科本身的故事. 例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鸡兔同笼”的数学故事,让学生们在阅读这些数学故事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知识是可以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实践当中去的,这正是理性思维对人们认知能力的要求.

三、在小学五六年级通过数学思维的阅读引导小学生理性思维的初步形成

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大致完成了小学阶段的学习,孩子们正在从儿童时期进入青少年时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师在这个阶段应该引导学生们进入更深的数学阅读上去. 例如,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科普性质的数学书籍,特别是有关数学思想和数学素养方面的. 在学生们阅读完毕以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让孩子们谈谈数学阅读与语文阅读的差异,并进一步地在这些差异中体会数学阅读与语文阅读所带来的不同思考,总结出这两者在思维能力培养上所起到的不同作用. 这最后两个学年的数学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们在进入初中阶段之后的数学学习状态,因此,在这个阶段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这是在数学思维阅读之后,把相应的数学思维能力运用到数学解题能力上的关键一步. 这在学生理性思维的形成过程中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因为理性思维要求学生们能够从问题出发,去解决实际生活和学习的具体问题,在小学学习阶段,解题能力的高低便是这一能力最好的体现.

小 结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思维的形成阶段,通过阅读,尤其是数学阅读,让孩子们形成一定的理性思维,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 针对孩子们在小学中各个阶段的成长特点,需要用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孩子们的数学阅读. 例如,在小学一二年级,可以通过数学家的生平故事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这个阶段的数学阅读基础打好之后,在三四年级,可以通过数学故事初步训练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理性思维;而在小学最后的五六年级,针对小学生从儿童阶段到青少年阶段的过渡特点,可以通过数学思维的阅读引导小学生理性思维的初步形成. 只有在这一步步的引导中,按照小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规律,逐步深入层次地安排小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才可以让小学生在数学阅读中走向理性,从而为更高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徐万军.思维让数学阅读走向理性――浅谈小学数学阅读中积极思维策略[J].辽宁教育,2011(03):45-46.

科学小故事篇6

一、建立“小人书”阅读资源库

为了便于儿童阅读,我对自己家收藏的一万本小人书进行了分类。根据题材的不同分为: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童谣、歌谣、哲理性故事、科普知识、科幻故事、古今中外经典名篇等几大类;根据教育意义的不同又可分为:亲情关系、友谊关系、生命教育、知识教育、环境教育、人格发展、特殊关怀、两性议题、创意想象等多种,从出版时间上或者从出版社的不同也可进行不同的分类。我采用图书管理系统软件进行整理,对一万本小人书作了整体归类,并建立小人书专题阅读网站,开辟了阅读论坛。

二、构建儿童分学段“小人书”阅读标准

1.建立分学段“小人书”阅读内容的基本标准

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的心理发展特征,遵循科学的指导,按照循序渐进原则,我从一万本小人书中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阅读内容,参照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各学段阅读量的要求,遵循教育和趣味并重,传统经典作品和现代美文并举,名家和新人、名作和新作兼顾的原则,选择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的儿童分学段课外阅读的小人书读物。

第一学段(1~2年级)

A.选择内容丰富、形象具体、文字少、故事趣味性强的童话、寓言小人书。逐步从读图为主向阅读文字为主过渡,让儿童在有趣的图像和文字的结合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B.选择更多具有现实性、体验性、思考性的童话故事、寓言、神话传说、卡通、漫画、童谣、歌谣、诗配画等,使儿童的阅读情趣更加浓厚,吸引他们能独立阅读完一本书。

C.选择带有具体感知的动植物知识的启蒙读物类小人书,激励儿童产生更多的科学兴趣。

第二学段(3~4年级)

A.选择浅显的具有哲理性故事的小人书,帮助儿童区别现实与幻想的差异,分辨美丑是非善恶,初步认识人类社会。

B.增加不同体裁的小人书读物,满足儿童日益增长的求知欲和阅读的需求。

C.增加科普知识类小人书,扩大儿童的视野。

D.选择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具有传统文化精髓的故事小人书,激发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怀。

第三学段(5~6年级)

A.选择具有奇幻色彩、侦探冒险精神、节奏感强和趣味性浓的小人书读物,保护儿童珍贵的想象力和自主探索的愿望。

B.选择古今中外名家名篇、经典名著小人书读物,以其感染和激励儿童,提高他们的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水平。

C.选择更多的科普类小人书读物,为儿童的科学探索精神提供汲取的养分。

D.选择有利于引导儿童认识世界与人生的励志故事小人书读物,使其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

2.建立分学段小人书阅读水平的评价体系

有了小人书阅读内容的各学段基本标准,经过阅读后还要进行适当的评价。通过评价,了解掌握儿童阅读的状况,评估儿童的阅读水平。

评价内容:主要评价儿童课外阅读的数量、课外阅读的技能、课外阅读的习惯。

第一学段(1~2年级)

(1)阅读数量

A.本学段读完小人书套书《知识童话(彩版)》小人书11本,《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小人书20本,《卡通连环画选》小人书4本,及科学童话、寓言、神话、民间故事、漫画等小人书10本。当然也可以在小人书资源库中选择喜欢的其他读本的同类小人书阅读。B.本学段完成不少于5万字的阅读量。

(2)阅读习惯

A.喜欢阅读小人书,对阅读有兴趣。B.对部分书目百读不厌。C.能专心阅读。D.爱护小人书。E.乐于把自己的阅读内容转告他人。

(3)阅读能力

A.能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阅读。B.能借助小人书中的图画理解作品内容。C.能读一个完整的故事。D.能有序观察图画,看懂图画的意思,有条理地说出小人书的主要内容。

第二学段(3~4年级)

(1)阅读数量

A.本学段读完小人书套书《世界著名童话画库》小人书48本,连环画《成语故事选》、《中国成语故事》40本,科学幻想类《猎狗侦探》小人书10本和爱国主义连环画丛书小人书30本及古今中外人物故事小人书50本等。B.本学段完成10~15篇(段)的摘抄笔记。C.本学段完成不少于40万字的阅读量。

(2)阅读习惯

A.阅读时能集中注意力。B.乐于和小伙伴们交流分享阅读后的感受。C.逐步养成每天写日记、画日记画的好习惯,每天的课外阅读不少于30分钟。D.请家长帮助购买适合阅读的读物并与小伙伴们互相传阅。E.具有稳定的课外阅读兴趣,有自己爱读的图书主题。F.学做读书卡片,积累作品中的优美词语、精彩片段。

(3)阅读能力

A.能使用《新华字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B.能联系前后内容或借助图画内容理解词句段的意思,体会词句段的情感色彩。C.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边读边思考边品味词句的含义。D.能把内容联系紧密的多幅画归成一个段落,分清小人书的段落层次。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题,并找出表现主题的重要内容或篇幅。

第三学段(5~6年级)

(1)阅读数量

A.本学段阅读《西游记》、《三国演义》、《东周列国故事》、《水浒故事》、《红楼梦》等5~10套名著、经典小人书,继续阅读古今中外人物故事小人书等。B.本学段完成读书笔记20~30篇。C.本学段完成不少于100万字的阅读量。

(2)阅读习惯

A.有广泛阅读的习惯,包括各种内容和不同题材的作品。有较明确的个人阅读倾向。B.养成每天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每天坚持课外阅读35分钟。C.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广泛阅读。D.养成摘录和写读后感、书评的习惯,爱上阅读。

(3)阅读能力

A.联系前后文或借助画面能够推断小人书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其中的情感。B.掌握不同体裁类的小人书的基本阅读方法。C.能理解性概括小人书的重要内容和中心思想。D.提高默读的速度。E.长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并能对小人书的某个部分或某幅画面作出简单评价。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的多元主体评价。评价形式多样化。读书笔记展示、阅读知识测试、阅读调查及举行的“讲故事、演故事、绘故事”比赛等,在专题网站上并跟帖点评。

科学小故事篇7

1故事主题教育模式概述

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故事主题教育模式应运而生。所谓的故事主题教育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结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故事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故事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并独立自主的构建知识框架。故事主题教育模式的开展,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一些原本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化。素质教育改革之下,教学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故事主题教育模式的出现,已经逐渐的引起了教育工作人员的强烈重视,也在英语学科、历史学科、语文学科等学科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教学效果显著。

故事主题教学模式在各个学科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中主要是针对小学阶段的英语学科展开了研究和分析。通过故事主题教育模式的开展,为小学生营造了一个很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也更加有利于学生了解英语交流过程中的语言技巧和情感,促进了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故事教育模式的开展,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风俗,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也更加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通过故事教育模式,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让学生逐渐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故事主题教育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2.1借助黑板,开展故事主题教育模式

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简单的点、面、线勾画出相应的故事情节,这是一种生动、简练的绘画形式。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深入,教师就可以利用黑板擦擦去一部分内容,如果故事情节需要,教师还可以增加一些内容,总之,所有的流程都是为了保证故事能够更加顺利的展开,通过这种方式也更加方便教师控制故事情节,随机的增设悬念,给学生预留出想象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还可以进行有趣的互动,更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before”这一个单词时,由于这个词汇比较的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黑板绘画的方式来讲解,创设一个“猫和老鼠”的游戏。首先,教师需要在黑板上画一个房间,在这个房间中,有很多学生们比较熟悉的物品,包括bag、book、pencil-case、TV...等,然后在画出一只小猫在追逐老鼠的情形,这只老鼠十分的狡猾,在房间中四处躲藏,一会出现在书包的后面,一会出现在茶几的后面,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试着用“before”来描述老鼠的具体位置,有的同学说“The mouse is before the TV”然后教师可以随机的更换老鼠的位置让同学们继续进行描述,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被带动了起来,争先恐后的告诉老师老鼠的位置,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也更好的理解了“before”这个词汇。

2.2充分利用媒体资源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网络并不陌生,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故事主题教学模式应用在小学的英语教学中,就可以充分的运用现代的先进技术。网络上资源十分的丰富,五花八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寻找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小故事,供课堂教学使用。网络不仅可以提供很多课本上需要掌握的知识,同时,还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故事资源,有效的实现了课外延伸。通过网络还能搜索到很多课堂教学需要用到的图片资源,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加工做成简单的课件,再开展英语教学。例如,在学习“color”一课的内容时,为了巩固学生们对于各种那个颜色的认识,就可以利用网络开展教学,寻找一些彩虹的图片,同时,还可以结合“animals”一课的学习内容,找到各种动物的图片,然后把彩虹和动物进行有效的结合,变成一个小故事,通过这个小故事的学习,让学生对于各种颜色都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复习了学生们之前学过的知识,一举两得。通过故事教学的方式,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的牢靠。

2.3控制与自由相结合

故事主体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很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还需要具有很好的课堂掌控能力,这种故事教学法的课堂氛围一般都比较活跃,一旦教师掌握不好课堂尺度,就会出现课堂失控的问题,学生们全身心的投入到讨论当中,根本不会在意教师的讲话,这样的课堂氛围反而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采取一种自由与控制相结合的故事教学法。

例如,教师可以以“我最喜?g的食物”为题目,设置一个小故事,学生们在听完故事之后,可以结合自己学过的词汇阐述自己的观点,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食物,有的同学说“bread”;还有的同学说“French fries”在原本的故事框架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教师一定要把故事的结构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为学生提供发挥空间的同时,还要控制好课堂的活跃程度。

科学小故事篇8

科学家故事100个,你一猜就知道里面写的是科学家的故事,有些科学家每天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不知疲倦地工作,有的科学家甚至在实验室里呆上一两天不出来,有的科学家还为了维护真理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中,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科学家读后感,请您阅读。

科学家读后感1本书主要讲了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一百多位重要人物。他们几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专业精神又持久毅力。如果真的存在天赋的话,他们的天赋在于能够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存在的价值。即使牺牲生命的其它乐趣甚或遭受苦难也无怨无悔。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那些科学家们大追求、大精彩的人生道路。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被科学家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这本书使我明白了,原来人生的成才之路靠的是自觉自悟,那些有成就的人都不是在妈妈爸爸的威逼之下苦读出来的,他们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和悟性。他们的成功除了拥有梦想之外又与他们对理想的执著程度和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密切相关的。爱迪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生于1847年2月11日,死于1931年10月18日 ,享年84岁8个月零7天。他一生凭靠高度的智慧和惊人的勤奋,创造了-x-种发明,也就是平均15天就有一种。正是这些发明,给当今世界增添了异彩,使我们享受到了它的智慧和福音。像爱迪生那样无私奉献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不达目的不罢休、不怕困难的精神。他们虽然经历了上百次的失败,但是他们仍然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继续努力。因为,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换来的。再看看现在的我们吧,有一些同学做事做到一半就不做了,总是半途而废;有些同学总觉得现在的生活很好了,没有对生活的渴望性和积极奋斗的目标;有些同学没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虽然学习倒是还不错,但只会读书简直就是个“书呆子”其它的事情都是由爸爸妈妈做,自理能力实在是差强人意。

让我们对照前人的优点改正自身的缺点,为人类的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吧。

科学家读后感2《未来科学家》的一系列杂志后,让我十分着迷,原来我们生活的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从书中我了解了在野外野营时要注意的问题;还了解了人类脑袋、脊椎的一些知识;并学习到自然界中的许多的知识。

《未来科学家》里有一个“尺子穿过砖块”的故事:程小真要量一量从一块砖的一个顶点到和隔着砖的中心对称的另一个顶点有多长?结果用3快砖头摆出了一个东西:两块砖并排着,其中一块砖上还另外叠加着一块。可是怎么让尺子伸进砖头里去量呢?我思索了好长时间,终于弄明白了是怎么量的:原来是从上面的一块砖的靠近内侧的上面的顶点,量到没有叠加砖的外侧的对称的顶点,相当于是把3块砖空下的位置当做了一块砖,真是可以直接用尺子量出了砖头,不是要真的用尺子来穿过砖块。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让你大受启发?

《未来科学家》里有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和知识。我仿照“自制小喷泉”的故事,自己还制作了一个小喷泉,用一个饮料瓶,第一步是往瓶子里吹气,使瓶子里气压增加,把水“挤”出来;第二步是在外面倒开水,使瓶内的空气体积受热膨胀,把水“挤”出来。《未来科学家》还通过漫画的形式告诉了我们鼻子的作用、毛毛虫的防身术….

《未来科学家》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知识也增加了。我觉得《未来科学家》是值得阅读的好杂志,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科学家读后感3读了这本《科学家故事100个》,我了解到许多科学家的身世:

“发明大王”爱迪生。谁不知道爱迪生啊!对呀,他一生的发明有1000多项专利呢。但令人惊讶的是,爱迪生一生只上过3个月学!他先后在火车上当报童,在车站当报务员。但这都因为他做实验引起爆炸而被开除。发明电灯时,他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才试验出适合做电灯灯芯的材料。不愧是“发明大王”啊!

还有“炸不死的人”诺贝尔。他一生都在研究炸药,不止一次,而是几十次差点被炸死。诺贝尔为什么不怕炸死,而要冒着生命危险去研究炸药呢?这是因为他曾到过矿山,到过修筑道路的地方,看到工人们用铁铲吃力地一下一下挖着,坚硬的岩石一点也不肯示弱,累得工人们满头大汗,也只能刨下一点点......于是,诺贝尔决心从事炸药研究工作。和诺贝尔合作研究的人接二连三地落入死神的魔掌,但他毫不退缩。终于,在偶然之中,诺贝尔不小心把硝化甘油(一种烈性炸药)误放入泥土中,制出了炸药。诺贝尔死后,他把所有遗产每年分设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和平奖金,这就是诺贝尔奖金的由来。

读了这本书,我发现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点:为了科学不怕牺牲。只要为人类未来事业贡献点什么,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建造美好的明天!

科学家读后感4《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书中写了李时珍、达尔文、牛顿、爱迪生等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读完之后,觉得他们真是伟大,很厉害,特别是李时珍,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李时珍三四岁就开始学习观察植物,红的、黄的、白的,五颜六色的植物他都要弄清楚,等李时珍长大发现,旧本草术里有许多错误,于是他下定决心把本草重新整理,把错误的地方改过去,于是,李时珍翻山越岭,到深山采集药物,虽不是一帆风顺,但他并没有灰心,继续做了下去。

正是这种精神,让他又尝试各种草药上千种。经过了很多次的试验,李时珍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的修订,记载的药物有1892种,还附有1160幅插图,还增补了374种新药草。

从李时珍的身上,我感到古人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应该感谢古人,感谢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它真是一部伟大的巨著啊。

李时珍为了重新编写《本草纲目》,吃尽了千辛万苦,还亲自实验,不怕困难,不怕死亡,我们要学习他这种精神,在学习上不退缩,不怕苦,不怕累,要多向其他的同学学习,要有细心,要有信心,这样我们的学习才会有进步。

科学家读后感5这周五,我们班主任让我们搜集科学家的故事,我很快就完成了。我又读了我抄写 的科学家故事后,有感而发。就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这些故事都是描写牛顿的糗事。第一个故事是牛顿与一个姑娘约会,但牛顿与那姑

娘都准时的赴约后,牛顿的脑子又开了小差,在他的脑子里只有无穷的二项式定理了。他抓起姑娘的手,错把他当成了烟斗放进点火器,痛的姑娘大叫,就离开了他。

第二个故事是牛顿煮鸡蛋,但由于他脑子又开了小差,结果煮完鸡蛋后发现住的是自己的怀表。

第三个故事讲的是牛顿请了一个朋友来吃饭,但他先回屋去研究了一个问题,朋友见他不出来就把所有的饭菜都给吃了,牛顿出来后,以为自己吃过饭了,于是他就回屋研究他的问题去了。

这个故事可以当做一个搞笑的故事,但它给我留下的思考却并不是搞笑那么简单的,这说明了科学家们对科学的痴迷甚至都对平常的小事都会犯傻,甚至把一切都会用于思考。以至于这些故事都会让我们发笑。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正是由于他们的这种精神,我们的科学才会有巨大的发展。

因此,我们在发笑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在各方面都要集中精力,这样才会有巨大的成就。

读了《爱因斯坦》小时侯的故事感想

读了科学家的故事,我知道在人类历史上的长河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熠熠闪光的人物,其中最灿烂、最耀眼的是科学家.。爱因斯坦也不离外,他从小认真学习,长大了刻苦钻研,成了物理学家。我要向爱因斯坦学习,上课认真听讲,碰到不懂得地方就问老师和同学,以优异的成绩向老师汇报。

科学家读后感6居里夫人原名叫玛丽.居里,祖籍波兰。出生在1867年11月7日夜里。

她从小就有非凡的记忆力。上学以后,她的成绩在班上总是第一。法文、算术、历史等每一样功课都比别的学生优秀得多。当她看书的时候,周围不管多么吵闹,都不会分心。

玛丽上学的时候,波兰人已经成为亡国奴。玛丽所在的华沙被并入俄国领土,由一个残酷的总督统治着。总督规定在学校不准讲波兰国语,但热爱祖国的波兰教师们却在私底下教受波兰文。

因为玛丽小时侯学习很好,长大后就成为了一名科学家,她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科学研究中,为祖国效力。

我通过这本书知道了居里夫人是一名非常爱学习的科学家。她从小就有着非凡的记忆力,但这非凡的记忆力,是她怀着为祖国效力的决心所取得的成果。作为一名科学家,她不为优厚的物质条件所诱惑,毅然为国效力。这是多么令人敬佩呀!现在我必须好好学习,多动脑筋,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老师留下的每一项作业,少看电视,多看书。长大了也争取当一名科学家,为祖国效力

科学家读后感7寒假里,我读完《激发创造力的66个科学家的故事》,它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心灵上的震撼、精神上的鼓舞和学习上的动力,更多的是折服于他们那种为人类、为科学不惜一切的自我牺牲精神。

就拿我国明朝的李时珍来说吧!如果他没有那种吃苦耐劳、为民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可能今天早已谈不上《本草纲目》一书了。在他早年行医时,发现了许多医书中的药性的记载错误,便花了27年的时间到各地采集药物,记录其药性,画药草图;遇到不知其药性的药物向当地人请教,从不乱记其药性;为了了解药草是否有毒,他甚至还不惜生命代价,勇尝百草……要换作今天,这样受罪、危险的活有多少人愿意做?可他——李时珍,为了纠正传统医术的错误,用尽了毕生的心血,最终所著的《本草纲目》成了我国医学史上的巨著,如今已传遍世界各地,李时珍也正因如此成了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民族的自豪!

科学小故事篇9

【关键词】故事 幼儿 教育活动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7-0127-02

故事是人们喜爱的文学形式。幼儿也在故事的浸染中不断成熟与成长。故事通过错综复杂的情节以及广泛涉猎的领域,充满神奇和梦幻色彩,对幼儿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尤其是童话故事,其营造的精神世界与具体情境,与幼儿的心灵世界非常和谐统一。故事创设的意境可以满足幼儿好奇、天真与探究的心理诉求,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故事本身的情感、审美、道德等因素的渗透,可以促进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 故事对于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

幼儿喜欢听故事,并且在故事情节的感染下乐于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对幼儿以故事的方式进行教育,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幼儿的心灵是纯真的,幼儿的心灵世界又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探究事物真相的心理诉求。通过故事教育活动,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满足幼儿猎奇的心理。在故事教育活动中,他们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树立审美观念,增强审美意识,培养道德素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与发展。

二 故事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1.开展故事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是通过故事教育活动,培养幼儿正确发音的习惯。教师在给幼儿讲故事时,要坚持使用普通话,要注意利用体态语言来表情达意,让幼儿通过视听理解故事的意义。教师也可以借助图片、实物以及动作的配合,向幼儿展示发音的基本要领,让幼儿反复模仿与体验。因为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比较短的,所以一味地讲故事,会使幼儿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可以采取动静结合的策略,根据故事情节改编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语言交际,教师要认真倾听幼儿的发音,对发音准确的幼儿进行肯定与鼓励,对于发音不到位的幼儿进行反馈与矫正。这样坚持进行,就会促进幼儿养成正确发音的习惯,为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奠定基础。

二是通过故事教育活动,可以丰富幼儿的词汇量。教师给幼儿讲故事,要力求做到直观与形象。教师可以借助手势、表情来解释一些词汇的含义,帮助幼儿正确理解词义。例如像“悲伤、愁眉不展、哭泣”等词可以用表情来辅助诠释它们的含义,像“捡拾、手舞足蹈、飘落”等词可以辅以动作来解释这些词的意思。也可以通过视频对话、图片展示帮助幼儿理解词义。这样,幼儿在听故事、讲故事中,可以不断积累词汇,提升表情达意的能力。

三是在故事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用精彩的故事情节感染幼儿,激发其讲故事的欲望。让幼儿复述故事是故事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故事的复述训练中,教师要精心安排词语、句子与段落,让幼儿在复述中能够语言连贯、叙述完整。

2.通过故事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怀

毋庸置疑,故事具有陶冶幼儿性情、激发审美情感的功能。教师可以通过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故事,利用现代多媒体的呈现引领孩子进入一个唯美的童话世界,让孩子感受到大自然与生活的美好,激发其热爱生活与自然的感情。例如,教师在故事教育活动中选取了《小云朵》这一富有童真童趣的诗歌故事,引领幼儿吟诵与体味,并且配以轻柔的背景音乐。孩子们沉浸在优美的音乐氛围中反复吟诵,多媒体视频不断呈现天空云朵变幻多姿的梦幻情景,孩子们视听结合,边欣赏边体味。之后,让幼儿根据自己平日观察的飘有云彩的天空,发挥自己的想象,模仿诗歌的语言来表述。这样孩子的想象更加丰富,有的说云可以变幻成一匹匹野马,忽而又变幻成一只只公鸡,后来变幻成熊猫、小猴等等。故事为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跟随蔚蓝天空下的云朵自由飞翔。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交流与训练的机会,教师让孩子在同伴间互相交流,把自己的想象说给同伴听。幼儿怀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畅所欲言。在交流过程中也锻炼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故事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动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幼儿开始,让故事在幼儿的心灵深处播下创新的种子,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大量的童话故事,都渗透着创新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深入挖掘故事中的创新因素,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教师在讲述此类故事时,可以根据幼儿好奇的心理创设疑问情境,启发幼儿思考,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讲述故事《司马光砸缸》时,教师可以先创设疑问情境:当小伙伴在玩耍过程中掉进水缸,我们应该怎么办?可以先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让幼儿展开充分讨论,以启发他们的想象。最后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了解司马光急中生智解决问题的办法。幼儿必然会受到启发,对司马光机智解救小伙伴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再如,在讲述《曹冲称象》这则故事时,可以先让幼儿通过多媒体展示感受象的庞大,启发幼儿思考:在没有计量器具可以称出大象重量的情况下,应该采取怎样的办法来称出大象多重呢,由此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还要处在形象思维的阶段,只是通过听故事,只能在思想上有肤浅的感受。因此,教师还要适时地进行模拟实验,加深幼儿的理解。如可以让幼儿观看视频后,通过教师的引领模拟实验,让幼儿切身感受到曹冲称象的智慧。通过这种类型的故事,可以点燃孩子内心深处创新思维的火花,从小渗透创新意识,为他们将来以创新的思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4.通过故事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团结合作意识

现在的幼儿多为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备受父母及长辈的宠爱,缺乏合作的环境与意识。而团结与合作能力只能在集体环境中才能形成。部分幼儿在园中常常表现出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遇到问题不喜欢与伙伴共同解决,甚至与小伙伴发生冲突。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团结与合作意识势在必行。例如,教师在故事教育活动中给学生讲《蚂蚁搬家》的故事,让孩子认识到蚂蚁虽然弱小,但是只要团结协作,仍然会战胜体形比自己大很多倍的庞然大物,给幼儿的心灵以深刻的启迪。在讲述《三个和尚》这个故事的时候,教师播放动画故事片,让孩子带着问题观看并思考:“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吃?怎样才能有水吃?”看过故事片后,让孩子们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幼儿自然会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教师要结合现实中部分幼儿缺乏与小伙伴合作的意识,说说以后应该如何做。当幼儿在游戏中发生冲突时,教师也可以运用团结合作为主题的故事给幼儿以启示,使游戏在合作中顺利完成。

5.通过故事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

从小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是幼儿教育阶段的重要教育目标,也是全面提升幼儿素质的关键环节。幼儿故事中有许多可以向幼儿渗透科学意识的素材。例如《小蝌蚪找妈妈》较为曲折的故事情节,可以使孩子明确由蝌蚪演变为青蛙的过程;给孩子讲《蚯蚓的故事》,让幼儿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惊叹于蚯蚓在地下的默默“耕耘精神”,激发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积极性;让幼儿了解科学家及宇航员的故事,激发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勇气。生动有趣的童话科学故事,很容易吸引幼儿。利用故事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可以引导幼儿对故事中涉及的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使幼儿能够利用已有的生活常识建立与新知识的联系,培养良好的科学意识。

6.通过故事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习惯

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使幼儿从小懂礼貌,学会处事、学会文明待人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礼仪传统,形成了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礼仪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应该从幼儿开始传承与发扬。例如,教师结合《孔融让梨》的故事,使幼儿懂得礼让的道理;通过讲述长辈的故事,让幼儿产生尊重老人、热爱父母的情感;通过讲述《三个小熊的故事》,使幼儿产生对熊宝宝的同情,从而让孩子懂得不经允许是不能乱动别人东西的道理。让幼儿领悟故事的道理之后,教师还必须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加以落实与强化,将故事精神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把故事精神落实到日常实践中,才能强化幼儿的文明礼仪意识,养成尊老爱幼的传统文明习惯。

总之,教师在故事教育活动中,要认真挖掘故事本身的教育因素,确定明确的教育活动目标,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科学意识、文明礼仪等教育。同时,要注意把故事教育活动与游戏及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强化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科学小故事篇10

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发挥故事资源的作用,或偏离目标,教育价值错位;或平铺直叙,情感缺失;或蜻蜓点水,缺少剖析。这样简单的处理故事资源,使品德教学浮于表面,无法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因此,教师只有致力于课前故事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并在课堂上加以巧妙的利用,才能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情感,心灵受到教育,获得真正的发展。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故事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中的运用。

一、利用教材中的绘本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这一特点,教师应该采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来培养他们的有意注意。学生最喜欢的课余活动分别是:看故事书、看电视和其他。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里“故事屋”或“记录故事”中有许多绘本故事并配置相应的插图加以文本说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故事中的意境,用童眼观察文本中的故事或场景,让学生全面领会图意,他们的内心情感也受到激发。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问号”之歌》这一课时,笔者先给学生讲了“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投入到课堂中,讲完后发现学生对于故事听得津津有味。过后笔者又开始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笔者事先预设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这个故事的整个内容,并要求学生自己会把故事复述下来。这样从故事中去揣摩学生的内心世界、情感轨迹,从而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让孩子感受快乐,在故事中让孩子领悟、感染某种道德,这种道德的获取比灌输式来得更直接有效。

二、引用其他学科的文本故事,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品德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可以与语文、音乐、美术、班队活动等其他课程紧密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德育的渗透功能,挖掘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故事要素,把握品德教材和其他学科内容的关系,以广阔的视角和思维来组织与处理教材,与其他学科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努力做到合理、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教学时可适时引用其他学科的故事资源,拓展课程空间,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让教育浸润在欢声笑语中。如:三年级上册《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一课,教师可以引用二年级语文中《一分钟》的故事,圆圆多睡了一分钟,却迟到了二十分钟。在语文课堂上已经明理的事情,教师引领填空:你们还记得二年级语文中《一分钟》的故事吗?圆圆只多睡了( )分钟,却迟到了( )分钟。为什么只多睡了一分钟,却迟到了二十分钟呢?孩子自然回忆起故事中的情节,对“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感悟自然深刻。像这样,各科整合引用一个故事,从语文书中走出来,变成一个鲜活生动的画面走进品德课堂上学生的内心世界,可以使教学目标轻松达成,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善用孩子身边的生活故事,震撼学生的懵懂心灵

为了让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师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点燃课堂的激情,丰富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震撼学生的懵懂心灵,在孩子心灵的品德课堂上留下深深的印迹,成为孩子生活中最有效的教育渠道。

生活故事在每个孩子身上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我们善于点拨,善于煽情,让孩子说出身边的故事,倾听伙伴的故事,就能让孩子从生活故事中发现自身的缺点,学习他人的优点。以《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播放深情的乐曲,用低沉的言语引导,“当下雨时,父母撑着伞在学校门口焦急等待;冬天到了,寒风呼呼地刮着,夏天到了,烈日炎炎,为了我的学习,父母几年来,一天都不断,坚持每天接送我上下学。当我感冒了,父母……”深情的音乐继续着,孩子们沉浸于往日与父母相处的每一个生活细节中,此时父母的身影就在他们的眼前,父母的爱就在他们的心里。“孩子们,说出父母和你之间的故事吧!”一个孩子说出的故事,其他孩子也感同身受,一个孩子的故事就是其他孩子共有的故事,一个孩子流出的泪水,就是大家的泪水。此时,整个课堂已情意浓浓,感恩父母之心也早已在孩子内心深处烙下了印记。

四、活用有价值的社会故事,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品德与社会标准》指出: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教师要挖掘有价值的社会故事资源,让孩子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教学中,教师或是学生总会通过网络或书籍等途径获取大量的社会新闻等信息资料,而很多是鲜活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我们如果将这些信息还原成有血有肉的社会故事,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其内在的情感意义。曾听一位教师在执教浙教版三下《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这篇课文时,教材以香港、澳门和台湾这祖国领土上三颗璀璨的明珠为主线,让学生“感受香港”“走进澳门”“遥望台湾”。这位教师把活动重点放在“遥望台湾”这一板块,增加了“两岸互助,升华感情”的环节:大陆女孩小霞因为患了白血病而失去应有的灿烂笑容和蓬勃朝气,中华骨髓库里不仅库存少而且配对率也极低,此时海峡对岸的一位台湾男孩愿意把骨髓捐献给这位女孩。教师引用这个真实又感人的故事,让孩子们在交流中体会到虽然两岸人民隔海相望,但心却始终紧紧地连在一起,他们用真情搭起了一座跨越时间的生命桥,帮助孩子们理解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统一的心情。而这些新认知、新情感体验就是源于学生对这些社会故事的深刻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