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方法范文10篇

时间:2023-05-30 16:24:06

技术创新方法

技术创新方法范文篇1

关键词:岩土工程;技术创新;实践方法

我国岩土工程技术发展经历了70余年,近些年来,城市化步伐加快,高铁项目如火如荼,海底隧道终于实现,跨海大桥越来越多,这些都促使了岩土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其逐渐发展成人类开天辟地、征服自然的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岩土工程的实践方法主要有理论分析和大量实验及实践,先进的现代化科学与技术为岩土工程创新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但是无论如何发展,岩土工程技术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永远存在,这一矛盾也是岩土技术的发展瓶颈,岩土技术的实施能够对环境造成影响;除此之外,自然环境、资源短缺等也会严重影响岩土工程技术的创新,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积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岩土工程技术创新之路,寻求岩土工程技术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

1岩土工程技术的特点

1.1施工地点和环节隐蔽。岩土工程中有各种各样的施工技术,其中地下施工技术具有隐蔽性,这主要是指地下连续墙和桩基施工技术,在这两种施工技术中,不仅施工地点完全隐藏于地下,其中的施工环节和步骤也都具有隐蔽性。1.2施工人员和环境复杂。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影响施工人员施工的主要原因,岩土工程工种比较多、施工人员在工地比较密集、施工前相关人员的准备工作量很大。因此,施工人员和施工环境比较复杂。例如:在施工现场,为了方便技术人员勘察、作业,减轻工作量,所有仪器设备都要尽量轻便灵活,以便于技术人员具体分析技术与桩型的匹配度。1.3结构、材料、偏差控制严格。严格性是岩土工程施工中必须体现的特点,以施工灌注柱为例,不仅要严格要求柱身材料强度,还要严格要求柱身结构,细致要求偏差,体现岩土工程施工的严格性。

2岩土工程技术的现状

2.1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瓶颈。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技术简称(PCC桩)技术,其是柔性桩技术,虽然造价低、易普及,但是桩身强度比较低,能够加固深度受限,施工后不易控制沉降。刚性桩桩身强度虽然高,加固深度也足够大,但是费用成本高,不易大面积推广。2.2桩靴结构技术瓶颈。预制桩尖和活瓣桩尖是沉管灌注桩桩尖的两种形式,反复使用性、经济性和施工方便是其主要特点,但活瓣桩靴程三角形分布,在施工中,三角形钢片应力集中,活瓣闭合不严,并且具有容易变形或者卡住、打开不及时等缺点,最后导致水或泥砂泄漏进入桩管,造成无法成柱和低质量成柱的风险。另外,在套管沉入地基之前,一般需要用铅丝或草绳将活瓣临时绑扎。预制桩靴能够有效地控制开闭问题,但是体积大、施工运输不便、造价高,不可重复利用,不宜推广。2.3桩基抗液化排水困境。现在施工技术采用的碎石桩技术,通过碎石桩的大空隙实现快速排水,从而减轻或者快速消散地震等因素产生的超净孔隙水压力对地基的破坏。碎石桩抗液化效果好,但是本身柔性大,桩基承载力有限,桩体容易变形,对于房屋等上体较大负荷的建筑而言不适合。房屋建筑普遍采用刚性地基,刚性桩变形小、承载力高几乎不能排水,无法保护地基,使地基在收到液化冲击时受到严重破坏。2.4桥头跳车现象的困局。高速公路桥头跳车不仅仅是我国岩土工程技术的难题,也是一个困扰世界的施工难题。造成桥头跳车的原因有两点:其一,地基土具有很大的压缩性、土质软、承载力差;其二,在对较高路堤填土时,会导致土重度很大。这两种现象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过大的施工后沉降。另外,桥梁由于采用桩基础,几乎没有沉降,桥与路之间不均匀地沉降,造成桥头跳车的困局。

3具体实践岩土工程技术创新的方法

3.1桩技术创新突破3.1.1大直径混凝土空心桩技术。桩端阻力和侧摩阻力是桩基承载力的主要来源,增加桩基的承载力可以通过增加桩管的侧面积和桩端的面积来实现。因此,创新研制大面积空心管桩,既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用量,又可以提高管桩的承载力,通过将柔性桩与刚性桩的优势进行互补来克服两种桩的缺陷,建造加固效果和控制沉降效果好、费用低的新型桩。新型复合空心桩基由7个部分组成,即混凝土分流器、防水活瓣桩靴、沉模装置、底盘、成模造浆器、加压振动头、塔架和卷扬机。大直径混凝土空心桩技术的创新性在于:大胆地采用两个固定同心,即环形桩基沉模装置有两个大直径钢管,成模造浆器设置在沉模装置底端和内侧外侧,目的是减少沉桩阻力。混凝土分流器安装在沉模装置上端,负责均匀浇筑混凝土,活瓣桩装置内外钢管之间的桩端底部,沉模装置下沉地基时,桩靴关闭,防止管腔进入泥水,上拔时打开。新型桩技术便操作,自动化程度高。3.1.2石桩刚性抗液化桩基技术。这种新型桩基技术既具有碎石桩的抗液化能力,又具有刚性桩承载能力,将强大的排水效果和高承载性能合二为一。其的创新思路建立在对刚性桩改进的基础之上,主要目的是让刚性桩基拥有排水能力,解决办法是在刚性桩中设置一条排水通道。排水通道是在刚性桩壁上打造出的一条凹槽,在凹槽内放置高性能排水材料,这样就实现了刚性管柱具有排水抗液化功能的设想。这种技术的创新亮点是刚柔桩基优缺点互补,在细致分析两种桩型优缺点之后,得到复合型桩基技术。3.2桥头跳车装置创新技术。目前,桥头跳车装置存在只能沉降、无法上升、精度难以控制的弊端,桥头跳车装置要求提出高精度、全方位的技术,通过此项技术可以针对桥面标高进行准确的降低或升高,从而消除桥头跳车的现象。此项技术创新运用了不同于平常的凹槽技术,让螺栓的底座和隔振垫连接,隔振垫又与螺栓上端的固定件连接,凹槽就设置在固定件下端面上,下端的凹槽与活动螺母上端的凹槽互相对应,形成圆圈状,活动滚珠被设置在两个凹槽咬合处。这样的改进设计明显增加了桥面标高的准确性,桥面能降能升,可使桥面标高适应路基沉降的变化,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的桥梁结构,具有稳定的平衡性和协调性。3.3GPS定位测量技术创新。GPS定位测量技术主要是通过卫星群与地面接收站来完成信息的传达,这样的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施工前,可以根据山地特征准备施工仪器与设备,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这项技术同时能保证施工中所有设备的正常运转,保证拥有准确的勘探结果。3.4计算机技术新应用。CAD软件能够通过工程提供的数据在计算机上对地质和地形进行描绘,也能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分析,因此这一功能被广泛采用。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岩土工程技术加大了创新力度,突破桩基技术难题,改进桥头装置技术,加强GPS定位测量技术的运用,增加计算机软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除了这些技术,还有很多技术可以创新,本文就不一一列举了,希望以上建议能对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提供一定的帮助,为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提供有利的条件。

作者:张雪峰 杨建利 单位: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0一队

参考文献

[1]刘豫.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J].中华民居,2013(36).

[2]郑宝荣.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4).

[3]冯莹.试析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5(4).

技术创新方法范文篇2

GPS定位测量技术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测量技术,并且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岩土工程项目中GPS定位测量技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我国使用这项技术要晚于国外发达国家,目前,通过接收终端系统与卫星之间的信息,并且传达将信息进行精准的传达还需要提高,在这个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空间。GPS在测量地形比较复杂的山区工程效果最为显著,在测试中的主要工作包括勘探、选点、布控、采录等。在选点前要对山地进行具体的勘探,为工程的拟定做出必要的依据。然后准备测试需要的设备和仪器,这些采集设备、通讯工具等都比较昂贵,需要注意对设备的保管。然后根据项目的勘探结果,对整个项目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调度,按照需求提前设计相关工程资料后,再进行选点,布置测控等工作。对于采集器所采集的时段号、卫星高度截止角等信息需要进行有效的记录和存档。

2物探技术

随着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电磁、波理论和电学方面的成就十分显著,工程物探技术也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的创新和提高。主要的工程物探技术包括折射波法、面波法、反射法、高密度电法等,这些新兴的技术在岩土工程的实际操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物探法可以提高勘测的效率,比传统的勘测方法更加准确。通常物探法对复杂的岩土进行研究,得出有效的数据和信息,保证岩土工程能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物探方法需要综合使用多种物探技术,物探技术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并不是各自独立工作。只有多种物探技术相互补充和验证才能够提高物探对象的适用性,对岩土工程勘探提出更好的方案措施,保证岩土工程勘测的全面进行。物探技术中比较常用的技术是弹性波技术,它是利用不同的介质对弹性波的传递进行测试和分析,主要用来揭示低下的物体界面,为工程提供各层土的有效数字,判定场地土类型,对场地类别进行划分。物探技术可以通过收集野外的样品进行分析和计算,为工程项目提供相应的数据和资料,这些数据和资料需要有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工程师也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资料和数据的分析是对数据库的准确性的检查,也是对项目工程的保障,专业的工程师不仅可以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还会提出自己对岩土工程项目的独到见解和科学分析。

3地基处理技术

地基处理技术是通过振动沉模的方式将土排出的,灌注混凝土制作管桩的一种技术。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结构的地基条件上,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这样大面积地基处理方面效果显著。地基处理技术需要注意施工前的场地清理工作,在场地内不能存在障碍物,需要保持场地的平整。如果出现坑洼不平的地方没有及时的处理,就会严重影响施工的进行。所以要求施工单位派专人对现场的施工环境进行查看,一旦发现不符合施工条件的情况及时汇报。装机安装到位之后,可以根据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装机的位置应该调整到完全符合设计标准。根据桩基设计要求,桩基的垂直度和装机的平衡度都需要达到标准水平。沉管到桩底位置时,要将沉管压入足够的深度,然后用振动锤进行打击,打击到理想的桩深即可。搅动混凝土时需要检查其质量是否合格,不允许检测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一定要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将符合标准的混凝土灌注桩身,根据地质报告资料来计算参数确定混凝土的投入量。如果发现灌注混凝土到达顶部位置与装顶距离很小时,应该采取拔管超注的方式进行。在拔管过程中需要注意不是将管全部拔出,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而定。等到管内混凝土量完全符合工程要求后,工作人员需要先振动拔管。注意的是拔管过程中控制好拔管的速度,一般来说,拔管的过程中应该分段加入混凝土,管内的混凝土不得低于地面,当混凝土超出桩上方2米的位置时,将管全部拔出。

4结束语

技术创新方法范文篇3

关键词:电梯限速器;检验技术;常见问题

近年来,高层建筑在城市环境建设中的数量逐渐增加,电梯数量也随之增多,从而导致城市环境中出现电梯故障的比重进一步加大,社会各界对电梯安全性的研究进一步增加。限速器是电梯运转阶段重要的设备之一,能够在电梯出现异常和故障时对其实施保护。一旦电梯高速坠落,限速器能够结合自身安全钳的联动功能,第一时间使电梯停止运行。虽然在电梯研发和安装阶段已经对限速器的性能和使用效果进行多次实验,基本能够确保限速器在使用阶段满足基本需求,但是此类安全事故依旧屡见不鲜。由此可见,电梯运行的安全性与设计、安装、监督监管、定期检查等都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尤其是针对城市建筑中的一些老旧电梯,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其日常检验维修工作的频率,使之能够获得理想的使用效果。

1限速器工作原理与要求

电梯限速器的工作原理有两种,分别是摆锤式和离心式。前者指的是借助绳轮上的轮子,与摆锤接触,二者互相接触碰撞的频率具有一定规律。当电梯的机械震动频率超过了预定的范畴,摆锤就会自动进入绳轮之中,直至接通限速器。此时,电梯便能够立即停止运行,从而避免长时间处于失控状态下而影响电梯乘客的安全。后者运转的主要形式是借助弹簧前置的离心快速旋转结构,随着电梯运行速度加快而逐渐缩小与电气开关之间的距离,当二者触碰在一起时能够立即断开电气开关,使制动器随即抱死,从而达到电梯停止运转的目的。若电梯运行阶段出现断绳现象,制动器难以第一时间使电梯停运,电梯在短时间内会出现急速下降的现象。此时限速器会加速甩开旋转中心,使其碰到限速器触板,增加自身与夹绳版块的摩擦,从而使电梯及时停止运转。离心式电梯限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目前,在电梯限速器检验工作中,我国已经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检验标准,主要是对限速器铭牌内容的要求、电气安全装置的要求、各调节部位封记的要求以及动作速度检验的要求[1]。

2电梯限速器检验中的常见问题

在电梯安装之前需要对各个环节的设备性能进行检测和检验,而且在使用阶段需要利用标准的限速器测试设备对其进行性能检验。然而,电梯使用时间越长,其中设备的性能降低速度越快,且极易出现磨损、老化等现象,从而诱发电梯系统参数变化,降低电梯的使用效果和性能,导致不同程度的电梯故障。结合文献研究和工作经验可知,限速器检验过程中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1)电梯限速器在长时间使用后,轴承会出现严重磨损,而后限速器的转动动能降低,使电梯在运行阶段极易出现安全事故。在轴承磨损严重的情况下,电梯限速器的运转稳定性也会不断下降[2]。这种电梯限速器运转稳定性下降的现象,会对电梯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只有做好定期的保养工作,才能够保障电梯的运行安全。(2)电梯运行阶段会出现动作机构腐蚀、运转压力大等现象,若电梯零部件之间的咬合强度不足(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咬合位置上存在大量杂物、油渍等),会导致弹簧的弹力降低,从而影响电梯性能。若电梯限速器上的油泥过多,很可能导致电梯钢丝绳绳槽上积累大量的油污。由于油泥填满了钢丝绳的摩擦纹路,会导致钢丝绳摩擦力减小,且电梯内的温度并非是始终统一的,一旦该位置的温度升高,这些油泥会使钢丝绳出现打滑现象,从而造成比较严重的电梯运行事故。另外,冬天机房内的整体温度下降,钢丝绳绳槽上积累的大量油污则会变得十分坚硬。这些硬化后的油泥整体附着在电梯的绳轮上,若不能及时进行处理,非常容易误触电气开关,从而导致限速器无法正常使用。(3)电梯限速器在使用阶段不可随意拆卸、整修,若在未得到技术人员支持和同意的情况下随意拆卸调整,极易影响电梯运转的整体质量。(4)电梯限速器在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校验,若在校验过程中发现运动部件出现卡阻问题,要及时进行上报处理。虽然这种卡阻并不影响电梯限速器的正常运行,但是若不能及时进行处理,依旧会造成比较大的安全隐患。一方面,限速器中所使用的弹簧材料性能下降,大多数是因为使用时间过长而导致装置老化。这种弹簧处于反复伸缩状态时,很可能产生大幅度的变化,从而导致限速器运行中失效。另一方面,由于相关人员对于限速器的养护工作并不重视,限速器没有得到及时润滑而造成运动部件卡顿。除此之外,若机械连接件出现腐蚀问题,也很可能导致这种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限速器无法运行。(5)大部分的电梯限速器张紧轮装置会设置在底坑位置。这些位置大多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很可能会影响张紧轮的正常使用。若相关人员对于张紧轮连接架并没有进行定期养护,很可能导致旋转连接件出现锈蚀问题,从而对电梯限速器的正常运行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应当注重电梯限速器中张紧轮连接架的养护工作,以避免因缺失养护工作而导致连接件发生锈蚀问题,避免转动部件出现卡阻现象,尽量保证各个部件能够灵活运动。若卡阻现象持续发生,在重力的作用下很可能导致张紧装置无法将限速器的钢丝绳拉紧。在这种情况下,限速器绳会在轮槽上打滑,从而导致限速器失去运行的效果。张紧装置的保养工作是电梯运维保养工作中非主要的工作项目之一,非常容易被相关人员忽视,但这种装置长期处在潮湿的环境中非常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应当重视这项工作,并制定全面的装置维保方案,以便于相关人员根据方案严格地对张紧装置进行养护,以保证限速器的正常运行。

3电梯限速器问题的解决办法

3.1定期检查限速器

电梯检验与维修工作中,每星期都需要检查张紧装置的轮轴、轴套和旋转轴销,并对其进行润滑处理,以避免运转阶段零部件的摩擦力较大而导致设备出现质量问题。另外,为了确保电梯限速器零部件内部的张力不发生变化,每星期都需要对旋转轴进行润滑,且每年都要对以上零部件和设备进行大型检验,并注重清理其中附着的油污、杂物等,同时注意在检验阶段不可随意拆卸,需要保证电梯与零部件之间的整体性。正在接受检查的电梯限速器如图2所示。一些电梯在限速绳设置中,绳子的长度远远超过了电梯限速器的既定要求,需要在检验中将超过标准的绳子进行切割处理。同时,相关部门需要对高层建筑中电梯的限速器速度进行检测,确保其能够在正常情况下稳定运转,不可与国家规定的运转速度存在较大误差,从而影响电梯的运行质量。

3.2加强对安全钳的检修和维护

安全钳的检修和维护频率约为每月一次。检修过程中,需要对电梯中的连杆机构、安全钳进行润滑处理,并对设备中的零部件进行拧紧加固,以保障设备运转的力量能够稳定传递到不同的结构中,同时需注意拧紧强度和力量流转形式[3]。另外,在检验阶段中,当发现松动的螺丝钉、弹簧、销轴时,应当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并进行润滑。处理之后需清理其中存在的杂物和油污,以确保设备能够稳定、有效工作。

3.3修正数据误差

限速器运转时的速度测量需要以《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的规定上限值为准。若在检测过程中出现数值不合格的情况,需要借助X系列仪器来测量误差,以避免上述测量结果中存在问题而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3.4由厂方专业人士维修在电梯安装过程中,厂方的技术人员在调整限速器阶段需要确保各项性能能够稳定发挥,在电梯未出现安全风险的基础上进行铅封,且后续的维修人员在检验和维修阶段不可随意调整,以避免影响电梯限速器的使用效果。

3.5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

在检验和养护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对电梯运行的各个阶段进行详细研究,并记录检验的真实数据。这样既能够为后续的检验和维修工作提供准确、翔实的数据支持,又能够保证自身工作的规范性。另外,在发现问题时,短时间内不可以偏概全,认为整体区域内的设备性能均存在问题,而应该层层渗透、逐一分析,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电梯限速器检验中的注意事项

4.1高层高速电梯的校验

现阶段,高层建筑中使用的电梯设备体积较大,且运转动作强度较高,在检验阶段设备承担的压力和强度较大,需要强化检验的深度和广度,且校验时需要驱动能力高的驱动装置。此时,应重视高速摆锤式限速器检验阶段其转动的速度和强度,以及摆锤自身的体积和质量,避免电梯运行阶段因驱动装置动力不足而导致问题出现后难以在第一时间得到理想的处理效果,从而威胁居民和技术人员的生命安全。

4.2无机房电梯的校验

无机房位于电梯井道内部,检验难度较大,且操作危险系数较高,检验过程中需要结合限速器的位置进行有效处理。上置式限速器的校验需要将轿厢以检修速度开到检修能达到的最高位置,并利用大力钳将轿厢侧限速绳夹紧在导轨上,然后在底坑支起重砣。使用拉钩提拉限速器绳时,绳脱离绳槽,然后用大力钳将限速绳固定在限速器支架上[4],之后便可以结合既定的检验维护标准开展工作,从而降低检验阶段出现的风险与威胁。

4.3校验中应注意的技术

驱动装置多采用无极调速,转速与限速器的动作成正比例关系。速度过快时会出现测试数据的差异过大,此时速度的调节需要根据机械动作速度的缓慢转变实现。测试结果的数据略微超过铭牌上和行业标准规定的数据时,要根据测量的不确定度进行关联数据的检测,以判断测量结果的正确性或准确度[5]。在测量与检验阶段,需要对出现异常现象的区域进行多次测量,并进行深度分析,以避免存在的隐患问题和潜在问题被忽视而导致更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4.4梯限速器校验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随着电梯使用时间的延长,其中大量零部件都会出现老化、磨损等现象,或者是电梯中的零部件缺少必要保养,从而导致电梯限速器出现绝缘降低和损坏等现象。这对建筑中居民的人身安全、技术人员的生命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开展校验之前,需要借助科学的检验仪器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测,以判断其中的钢丝绳和钳夹性能是否稳定,并做好准备工作、预防工作[6]。

5结语

根据上文研究可知,限速器是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关键装置,也是电梯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保障之一。为了提升电梯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定期检验,从而及时发现电梯内部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并对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检验和维护,这样才能够保证限速器灵活、稳定运转,确保电梯能够在日常使用阶段安全、可靠运行,保障用户和技术人员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陈海林,黄曦煜.电梯限速器-安全钳系统常见故障解析与检验方法探讨[J].西部特种设备,2021(3):43-48.

[2]叶陈勇.电梯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失败的案例分析[J].机电信息,2020(29):64-65.

[3]谭凯,徐义.电梯限速器常见问题及校验技术创新[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6):148-149.

[4]彭著海,李佳,刘浩.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J].西部特种设备,2020(1):66-68.

[5]薛宇.电梯检验中安全钳和限速器常见问题解析[J].装备维修技术,2019(3):181.

技术创新方法范文篇4

关键词:岩土工程;技术;特点;创新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岩土工程属于囊括多种学科的交叉学科,主要涉及岩体力学、基础工程学以及地质工程学等[1]。具体来说,岩土工程是借助多种勘探仪器设备对岩土实施科学整治以及改造,其研究主体是岩体和土体。目前,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为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提供了较强的技术支持,有助于促进岩土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一、岩土工程技术的特点分析

(一)复杂性。现阶段,人为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属于影响建筑施工人员的重要因素,此外,由于岩土工程工种相对较多,则施工人员所在的工地相对密集,相关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量就会很大,最终造成施工人员与施工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比如,为便于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勘察工作,尽量减轻工作量,相关仪器设备应最大限度做到轻便灵活,增强技术人员相关分析技术以及桩型之间的匹配度[2]。

(二)严格性。岩土工程技术的严格性主要表现在岩土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以灌注柱施工为例进行阐述,不仅应对柱身材料强度进行严格要求,还必须要严格要求相应的柱身结构,做到偏差的最小化,体现出岩土施工期间所具有的严格性要求。

(三)隐蔽性。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是多种多样的,而其中的地下施工技术就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具体包括地下连续墙技术与桩基技术,以上技术施工地点隐藏在地下,而且施工环节以及步骤也存在隐蔽性。

二、岩土工程技术的创新应用

(一)GPS定位技术创新。岩土工程技术中的GPS定位技术主要是利用空间卫星群以及地面接收站实现信息的传达,该技术有助于施工效率的不断提高。具体来说,工作人员在施工之前必须要按照相应的山地特征进行施工准备,然后制定出科学化的施工计划,之后再在计划方案需求的前提下准备施工仪器和施工设备。整个准备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保障施工设备、交通设备以及通讯工具的正常使用,确保勘探结果能够准确无误[3]。如果监控点已经布置完毕,工作人员应及时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记录,以备不时之需。

(二)物探技术创新。物探技术研发的依据是电磁理论以及电学理论,其主要应用目的在于提升勘探效率,保证数据准确性。一般情况下,物探技术方法能够就复杂岩土的内在结构提供出真实可靠的数据,有助于工程的施工应用。此外,物探技术方法并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项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要与多项技术相互融合,从而使技术得到有效验证与补充,增强岩土工程探测的可靠性与完整性。现阶段,弹性波技术属于物探技术实际应用中比较常见的技术形式,主要是借助多种不同介质对弹性波的传递有效揭示地下物质的实际情况,进而为相应的岩土工程提供相对充分与准确的土层切波速值,然后再按照速值判定场地上的土质类型[4]。此外,当扈昕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61工作人员对场地覆盖层厚度进行明确的时候,若地下发生相对细微的变化,则弹性波也可以相对准确的按照力学知识与运动学知识实施判断。而工程物探一般是借助收集野外的地质样品,使用仪器设备实施详细分析,进而为岩土工程的施工提供相应的探测数据和探测资料。

(三)桩技术创新。岩土工程中的桩技术创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具体来说,一方面是大直径的混凝土空心桩技术创新。从某种程度上讲,桩基承载力来源于桩端阻力以及侧摩阻力,当我们想对桩基承载力进行增加的时候,可以借助增加桩端面积或者是桩管侧面积实现。所以,相关人员对大面积的空心管桩进行探索创新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混凝土实际用量,还能够提升管桩承载力,实现柔性桩以及刚性桩在优势上的互补,最大限度克服两种桩所存在的缺陷,最终建造出具有较好加固效果以及控制沉降效果,且费用成本相对较低的新型桩。从专业化角度出发,新型复合空心桩基主要是由七个部分组合而成的,也就是混凝土分流器、卷扬机、防水活瓣桩靴、塔架、沉模装置、加压振动头、底盘以及成模造浆器。其创新性在于采用两个相对固定的同心,也就是说在相应的环形桩基沉模上装置两个大直径的钢管,同时把成模造浆器有效设置到沉模装置的底端以及内侧外侧,最终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减少沉桩阻力。而混凝土分流器则安装到沉模装置的上端,主要负责对混凝土进行均匀浇筑,沉模装置下沉地基过程中,应确保桩靴关闭,避免管腔进入泥水。当工作人员进行上拔操作的过程中,就会轻易打开新型桩技术,操作相对便捷,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另一方面是石桩刚性抗液化桩基技术。该技术不仅有碎石桩、抗液化能力,还存在刚性桩承载能力,可以把较好的排水效果以及高承载性能进行合二为一。创新目的是使刚性桩基具有较强的排水能力,具体创新方法是将刚性桩中有效设置排水通道,并在排水通道上放置高性能的排水材料,实现刚性管柱的排水抗液化功能,该创新技术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操作性,效果显著,有助于岩土工程的顺利施工。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岩土工程技术已经得到不断创新,而且在地质勘探期间也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岩土工程技术的创新具备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创新过程中必须要与岩土工程条件进行科学选配,从而发挥岩土工程技术创新的高效率,通过GPS定位技术创新、物探技术创新以及桩技术创新等手段,从根本上提升岩土工程的健康发展。

作者:扈昕 单位: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汉龙.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J].岩土工程学报,2013,01:34-58.

[2]何旭东.论述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J].低碳世界,2014,07:106-107.

技术创新方法范文篇5

进十强”和推进区域化特大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

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是职工技协发挥优势、服务大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市职工技协以职工创新成果奖评选为契机,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要求,不断夯实基层职工技协组织基础、扩

大组织规模、整合组织资源,充分发挥党员职工骨干在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及职工技协组织优势,引领广大职工积极开展职工科技创新活动,不断提升职工技能素质及创新能力。

一是以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为平台,积极引导基层职工技协组织开展技能大赛、技术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职工乐意、企业欢迎的技能竞赛活动。

二是以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为目标,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协作、发明创造等技术创新活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力求在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实现“新跨越、进

十强”中发挥作用。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市全市共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协作3962项;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515项;技术开发63项;技术转让36项;技术咨询879项;技术服务1657项。

三是积极配合市总经济技术部组织实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表彰工作。自2010年以来,先后组织了两届职工创新奖评选表彰工作。共有672项职工创新成果参加评选,先后有160项成果获得市政府表彰

。其中,波林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两个职工创新成果还荣获了第六届“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金奖,充分彰显了职工一流的创新能力。

四是注重“三个结合”(把普遍提高职工技术素质与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相结合、把集中培训与岗位练兵相结合、把职工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以提升职工科技创新能力和学习新知识、新技

术、新工艺、新方法为主要内容,通过“名师带高徒”、“比学赶帮超”等创先争优等活动,努力培养一批适应技术进步要求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2011年,全市各级职工技协组织共

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91期,培训职工4882人次,153人取得不同等级职业资格技能证书。

技术创新方法范文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重要性;创新方法

1.建筑工程管理中所面临的现状分析

为了促使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建设部颁布了一些条例和通知,这就促使建筑工程企业快速发展起来。从全国来看,当前由建设部审批的建筑企业单位数百家,由各省或者自治区以及直辖市审批的乙级和丙级单位有千余家。这些单位是建筑企业发展的主心骨,他们是适应经济发展,直接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匹配和接轨国际,走向市场化的重要环节。工程建筑企业将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的重要力量。但是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的工程管理行业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1)管理人员不重视管理当前,由于管理人员不重视管理,致使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只留存于表面。尽管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一些管理人员比较用心,但他们的重心只放在工程承包上,未能对工作进行合理地安排,致使管理工作存在不到位等现象。更加严重的是,一些建筑企业为了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开支,在施工过程中,购买一些材质恶劣的建筑材料,进而使建筑工程质量未能得到确保。(2)造价咨询出现系列问题①较多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工作内容仅仅是预结算和标底的报价和审核。造价咨询单位的职能并未完全发挥出来。另外,从营销学上来讲,我国的造价咨询公司在市场营销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上有所欠缺。②我国的工程造价咨询业起步相对较晚,而政府部门经常主抓资质审核这一项工作,在规范市场的管理上还有所欠缺。另外,当前的公平竞争机制还没形成,出现了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一些人员交叉执业以及没有资质的咨询类单位还在承担业务等现象。③当前的工程造价咨询人员大都欠缺工程经济、法律以及金融与贸易等方面知识,精通计算机和外语的人才更少。(3)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涉及面较广,牵涉到各个部门的数据交换。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应创建属于自己单位的数据库,并在管理过程中引入计算机技术。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应用率不高,信息化管理程度不够,进而影响建筑工程管理效率。(4)建筑能源消耗量增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能源消耗量的持续增加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从当前情况来看,我们应该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采用节能和环保型的施工材料,进而创建出绿色建筑,节约能源。

2.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建筑企业也获得较好的发展机遇。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建筑项目的建设。一般来说,建筑数量与建筑业前景呈正相关关系,建筑数量越多,建筑业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建筑质量如何保障等问题。在当前的竞争情况下,建筑企业要想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应创建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施工效率的提高和施工建筑质量的保障。

3.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创新方法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创新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降低成本,实现建筑企业服务最优化的目标。

3.1招聘观念创新

众所周知,招聘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故应重视招聘管理工作。应规范招聘流程,企业在招聘前做好相应的需求分析,对本单位所缺的人才素质明确出来,将其作为招聘依据。同时,招聘人员在招聘的过程中追求相互的认同和共同的价值观,改变以往的凭经验和重学历的招聘观念,而更应注重应聘者的道德素质,对企业文化的认可程度等等。

3.2企业的文化建设创新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核心内容,其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人力资源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根据企业本身的特点,制定属于企业自身的文化。同时,领导者应亲身力行,和员工一起维护本企业的价值观。另外,应将企业文化用于企业的制度建设和流程化建设中。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的价值观,进而巩固企业的文化。

3.3人才队伍的培养方式创新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发展的好坏与人才素质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较高的人才素质促进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业的良好发展。因此,应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人才队伍的培养应从两方面把关,一方面,应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着重培养出一批水平较高的人才队伍,且这批队伍精业务、懂管理;另一方面应定期地进行培训,及时巩固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3.4技术创新

工程管理类企业应注重品牌效应,进而使工程服务的价值得到较好发挥。好的服务才能够使用户有所放心。在服务的过程中,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或者BIM等软件,使服务更加贴近实际,给业主一个直观形象的展示。

3.5科学化的信息管理方式

当前,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对建筑工程的发展提出更高的挑战。故为了提高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的质量和效率,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应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这种信息化的手段往往指的是,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借助于电子信息网络系统来全面的开展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及时地获取各方面的数据和信息,并利用该平台将信息有效地发送出去。通过这种方式,不仅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成本,还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3.6组织结构的创新

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可以得出,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并未得到有效的落实,其仍然和当前的市场不相符合,故应该加强工程管理组织结构的创新。在组织结构创新的过程中,应注意如下的问题。首先,在签完相应的项目施工合同后,项目经理应对相应的人员和材料做出科学的安排,加强材料与人员的管理。这方面的工作将会增加项目经理的工作量,致使其管理能力的重点有所分散,项目管理工作效率有所降低。其次,在组织结构创新的过程中,应创建相应的部门,对项目管理中的人员作出相应的安排,例如项目经理的统筹计划、监督管理的系列工作等等。

3.7管理理念的创新

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应引进一些高素质管理人才,且应加大管理工作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强管理人员对工作创新的认识。此外,还应采取一种全新的工作管理方式去落实管理工作。

4结语

总而言之,在面临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环境下,建筑企业要想获取立足之地,提高自己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应从人才管理模式、技术以及组织结构等方面加强创新,从而为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进而确保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笔者的亲身体会,首先从管理人员不重视管理、造价咨询出现系列问题、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以及建筑能源消耗量增大四方面阐述了建筑工程管理所面临的现状;其次,探讨了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最后,从招聘观念创新、企业的文化建设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方式创新、技术创新、组织结构的创新以及管理理念的创新七方面提出了提出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创新方法。本文的研究只是结合了笔者的经验进行了建筑工程管理重要性和创新方法的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不仅能够给研究该领域的学者们提供理论上的支撑,还能够给实践在建筑工程行业的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作者:刘光启 马增良 陶玉峰 单位:山东省安丘市房屋征收与补偿办公室 山东省安丘市建筑企业养老保险金管理站 山东省安丘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

参考文献:

[1]陈黎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创新管理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5(46):142-143.

[2]刘立新,米延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6(5):108.

[3]李永华.分析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75-76.

[4]戚国森.新时期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以及创新发展[J].江西建材,2016(21):256.

[5]杨桂安.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与创新方法研究[J].江西建材,2016(22):271.

[6]李仁波.浅析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及其创新工作的重要性[J].中国建材科技,2014(S2):117-118.

[7]崔兆辉.新时期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的策略构建[J].四川水泥,2015(2):71.

[8]龙江.试分析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门窗,2015(4):78+80.

[9]李晨阳.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江西建材,2015(22):293+299.

[10]王文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现状和创新方法探析[J].黑龙江科学,2014(7):55.

[11]秦超.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管理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4):255.

[12]徐连江.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3(31):186.

技术创新方法范文篇7

[关键词]光纤化改造;技术创新;光纤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正全面替代铜缆。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为响应国家和黑龙江省的宽带提速要求,信息技术公司通过自主光改、合作光改方式大面积推广居住小区光纤入户改造。随着主干光缆数量的不断增加,小区光缆网络不断建设,用户GPON设备不断割接使用,在工程施工和后期维护中出现了某些技术不适应光改工作需求的情况,但国内没有可借鉴的技术经验,通过摸索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创新,可以满足大庆油田信息技术公司的光改工程需求和日常维护需求。笔者在光改工作中摸索出一些技术创新的思路、方法,并进行技术创新,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1光改中的技术创新思路

在公司整个光改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工作人员或多或少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通过管理手段可以解决,有些必须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然而现有的技术设备或方法不能很好地满足工作需求,有必要考虑采用技术创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1.1光改工作的技术创新点。光改工作有很多,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光改的工程施工,第二个方面是光改后期的日常维护。光改工程施工方面细分为室内设备安装调试、数据配置等,室外光改工作地点见图1,光缆铺设、楼宇分纤箱安装、光纤铺设、入户光纤安放和光纤熔接等,在每个工作都有许多需要技术创新问题,根据自己工作情况可以找到不同的创新点。例如,从事网管数据配置的工作人员,可以在GPON数据配置脚本制作方法上找到技术创新点;在用户家中的光纤尾纤布放是否美观的问题上找到墙壁盒改造的技术创新点;针对光纤后期的验收工作需要光纤对纤也可以提出技术创新点。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光改中存在的问题只要进行积极思考,都可以找到技术创新点。1.2技术创新的步骤。技术创新的步骤总结见图2,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实验阶段,根据需求通过实验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问题;第二个阶段是形成成果,包括申请专利、、形成科技成果报告;第三个阶段是应用推广,这个阶段要解决批量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然后生产出产品,将成果应用在实际生产中并转化为效益。本文重点讨论技术创新的第一阶段,在光改生产工作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个人或者工作室的集体力量找出解决方案,具体实施技术方案,并在一线工作岗位进行检验,在检验中还会发现问题,再经过多次改进,使技术创新成果达到满意的效果。1.3技术创新的选题。技术创新选题很重要,具有实用价值和效益。技术创新选题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第一方面,选择光改中影响面大、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第二方面,选择现有设备技术手段落后,不适应特定环境下工作或使用效果差,并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实力改变问题;第三方面,从光改工程和光改后日常维护入手,从符合公司发展需求且维护人员急需的方面选题。1.4技术创新的方法。掌握一定的技术创新方法可以加快技术创新的速度,提高创新效果,常用技术创新方法有大庆油田的“283工作法”、国内“和田十二法”、国际上的“TRZI理论”等,灵活应用熟悉的几种技术创新方法,加上相关技术知识能够解决企业光改中面临的各种问题。1.5突破关键技术。每项技术创新都有技术难点,只有攻破关键技术,才能完成技术创新。而寻找关键技术的突破点需要企业工作人员具有相关技术知识储备、具有创新思维,并要经过大量实验,有时还需要极其关键的灵感。

2ONT语音测试器的创新思路

笔者所在单位居住小区光纤入户改造已经完成,几十万用户将改造使用ONT(又叫GPON或者光猫),使外线人员的维护工作量大大增加,因此,企业需要针对日后ONT的维护工作提出技术创新。2.1提出问题。外线工需要到楼区各家各户安装调试及处理故障,反复上下楼,工具包携带的测试工具多且比较沉。现在出现的问题是ONT语音测试使用测试话机操作步骤多、效率低,再加上测试话机体积笨重会增加工人负重。2.2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企业有必要研制一种测试步骤简便、测试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易携带的ONT语音测试工具。对ONT故障进行分析得到ONT故障分布图见图3,通过ONT故障分析,去掉测试话机10%不常用的来电显示、振铃、拨号功能,抓住主要功能,研制一款小巧的“ONT语音测试器”。2.3实施。根据方案做出的第一代ONT语音测试器,由测试器、测试线、耳机组成,采用单片机自动操作。关键技术是解决单片机识别交换机的信号音技术和开发采用特殊程序并配合少量电路代替了DTMF集成电路,精简电路缩小体积。将ONT测试器接到ONT语音端口后,无须人工操作,可自动完成ONT设备语音馈电、蜂音、拨号、报号等功能测试。2.4检验。拿着制作出的第一代ONT语音测试器来到现场,给外线人员使用,他们对ONT语音测试器给予了肯定,大大方便了外线工携带和操作简便,但是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耳机不方便携带,测试线长不方便携带,测试线针的接头多方便携带。2.5改进。针对一线工人提出的要求,改进后的第二代ONT语音测试器与原测试话机对比,测试效率提高了2倍,重量是原来的1/10,体积是原来的1/40,还可以应用可以满足ONU和AG的语音测试。2.6加工和推广。ONT测试器申请了技术专利保护,由于成本低便于找工厂加工成产品,能够满足大庆油田所有ONT设备的语音端口工程测试和日常设备障碍定位需求,还可以满足全国通信行业NGN网络中的语音终端设备语音信号测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3楼宇光纤对纤器的创新思路

在光纤化改造的建设和后期维护中,光纤对纤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保证光纤连接的准确性,才能确保系统投产及用户业务畅通。然而现在的对纤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针对这种技术的创新主要在工程施工方面应用比较多。3.1提出问题。现有光纤对纤方式存在多纤查找难度大、光线较强不易观察、弯曲尾纤易损伤光纤、易造成人眼伤害的问题。3.2解决方案。设计出楼宇光纤对纤器主要由光纤连接部件、红光散射器件及外壳组成,提供16路光纤对纤功能。3.3实施。楼宇光纤对纤器关键技术是寻找一种红光散射器件,经过大量的筛选实验找到一种满足要求的材料,做出第一代楼宇光纤对纤器。3.4检验。拿着制作出的第一代楼宇光纤对纤器来到光改现场,给外线人员使用,他们对楼宇光纤对纤器给予了肯定,大大提高了对纤效率,但是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体积需要减少,还需要连接LC光纤的接头,方便操作。3.5改进。针对一线工人提出的要求,改进后第二代对纤器,体积是第一代的1/4,可以吸附在铁箱上,解放了外线人员的手。3.6加工和推广楼宇光纤对纤器申请了技术专利,不但可以应用在油田通信中,还可以广泛应用在国内任何涉及光纤对纤的行业,如通信、电视、视频监控等行业,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4结语

技术创新方法范文篇8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社会到来,科技创新已成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与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从定量定性分析可见,我国必须激励并增加研发投资、重视与强化专利发展策略、积极推进产学研的改革、积极鼓励原创性研发、协调投资与保护社会生态化发展的关系,实现社会真正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技术创新国际竞争力经济效益

一、技术创新的概念

创新经济学的创始人熊彼特(J.A.Schumpeter)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以获取潜在利润。具体来说,创新包括: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另外,熊彼特还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学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发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创新则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实施。发明往往是创新的一个环节,创新并不一定需要发明,发明只有应用到经济之中并带来利润才算是创新。伊诺思(J.L.Enos)认为: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工用人和开辟市场等。英国经济学家斯通曼(P.Stoneman)认为:技术创新是首次将科学发明输入生产系统,并通过研究与开发,努力形成商业交易的完整过程。澳大利亚学者唐纳德·瓦茨(Donald.Watts)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对发明和研究成果进行开发并通过销售而创造利润的过程。

二、实现信息化发展目标主要靠技术创新

十六大提出要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应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信息化之路。强调科技兴国,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是为实现经济目标做出的重大举措。信息化的道路是把握当今经济需求,总结经济建设经验,走出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之路。科技含量是新型的专业化道路的一个重要体现。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不能从单纯的产值来判断,如一个企业产值有l0多个亿,但不能以此断定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创新能力,是科技含量。这是企业竞争力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因此,无论是传统产品,还是高新技术产品,关键要有技术含量。现在,有些企业遇到困难,就说行业选择得不对。这存在片面的认识。一个产品科技含量的高低要看它是不是符合当今科技发展的潮流。要谋求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以企业技术创新为基础。这几年,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规模利润达到5300亿,连续4年保持较高的增长。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技术方面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尤其当企业要面对国际竞争,就必须把技术创新放在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这要靠科技进步和成熟技术的推广。人力资源开发,则需要培养一批适合技术创新的科技人员。就我国人力资源状况而言,一方面,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全国有600多万的下岗职工,每年还要增加800多万的新就业人员。另一方面,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尤其是企业的高级技工,在全国范围内只有60多万,供给远小于需求,其他技工的缺口总计达上千万。所以,人力资源要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就要和现状结合在一起。工业园区作为信息化的一个载体,更应该在科技上下工夫,走出一个高起点高效益的道路。

三、“十五”期间技术创新的目标和任务

“十五”期间,国家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要求。技术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企业,研究技术创新就要从企业入手。“十五”期间,创新目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本形成三大体系就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企业创新服务的社会化体系和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建立一个政府、企业、社会互动的三个环节紧密联系的体系。二是建立三大机制,包括围绕产业的经济发展调整的开发机制、观念开发机制和前瞻性开发机制。三是建立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技术开发机构的建设,主要目的在于形成一个多渠道的投资机制,尤其是在大型企业,从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入手,注重技术人员的培养,尤其应将技术人员的分配制度和一般技术管理员的分配区分开来,成立一套新的激励机制。科技人员的分配机制体现他们的共性化,现在国家正准备试点,鼓励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技术创新的合理股份体现,大力推动企业专利技术保护制度的实施。通过企业专利试点,促进企业专利意识、专利战略、专利发明,并利用和保护专利。

四、技术创新的重点和主要政策。

1、加大企业创新体制的建设。社会技术服务体系建立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力争在“十五”期间,在全国建立100个技术创新服务的中介机构,形成面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专业性的服务中心。

2、逐步形成技术创新规律,开发服务创新的体系,提高区域经济的创新能力。加大技术信息网络建设,实现相关科研院校、中介机构、科研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加大信息服务,及时通过公开招标技术信息,进一步完善规范技术市场。

3、建立以法律手段、经济手段为主的市场调控技术调整体系。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政府要为技术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包括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加强技术部门的推广应用、保护知识产权、加强国际合作等。政府要做的主要是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技术开发环境,而不是限定企业的研究方向,因为相比而言企业更了解自己的发展需求,知道开发什么样的技术,应该怎样开发。与此同时国内外的一些大型企业应参与这一环境的构建,在与技术开发直接相关的立法、执法对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等方面,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加速产业化发展进程,通过加大技术开发投入,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销售模式。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逐步代替传统产业,特别是加大电子信息新产品的开发,重点开发数字化医疗、大众专用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和提高生活水平相关的大众消费品质量,提高国外市场占有率,真正成为具有创新力的企业竞争实体。以信息技术为指导,提高传统产业的自动化,控制职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以重大技术装备和科研设备为重点,提高行业专业制造水平;以节水、节能、综合利用和环保为重点,提高传统产业效益和发展,提高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鼓励发展能源技术、环保技术,大大减少工业环境的污染。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推动工业发展更重要的位置。

4、企业建设应具备一个具体的信息化建设方案,重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政府机关,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一个信息化发展的平台,使企业技术创新能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二是实行体制创新战略,浙江地区市场经济发展比较完善,没有太多的计划经济影响。但是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企业普遍带有家族化、封闭化的倾向,因为企业大多由家庭分工开始,家族化、封闭化是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企业创新应按现代企业制度法人结构去改造。三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工业园区的发展,必须考

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从节水、节油、降低消耗、降低污染等方面统筹考虑。

五、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我国技术创新的各个主体还没有充分感受到市场的压力,受计划经济残留影响,企业还没有充分觉察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外在压力,因而导致技术创新缺乏市场激励。以下是对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1、企业应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在技术创新中居于主导地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主要依赖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以生产低技术含量的数量型产品来求得生存与发展,还没有对技术的创新投入足够的重视,市场难以发挥对技术创新的激励功能。

2、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科研院所至今主要由政府投资,其员工由国家发放工资,项目由国家计划立项审批,成果由国家审定。在此情况下,创新主体的生存与发展依赖的是政府而不是市场,其人员的投入依赖的是财政而不是市场。由于没有进入市场,因而市场的规律、规则与机制无法对技术创新产生激励作用,技术创新对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也就难以发挥。

3、有效投融资机制梗阻。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不足仍是阻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最大障碍,加上我国风险投资体系不发达、证券市场的发展尚未完善等原因,当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

4、现行企业人才机制不完善,阻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创新效果如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和企业家。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并不缺乏技术创新人才,而是缺乏激励技术创新人才成长的机制,无法刺激创新人才进行创新的积极性。因此,我国企业应形成完备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傅家骥、仝允桓、高建: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技术创新方法范文篇9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社会到来,科技创新已成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与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从定量定性分析可见,我国必须激励并增加研发投资、重视与强化专利发展策略、积极推进产学研的改革、积极鼓励原创性研发、协调投资与保护社会生态化发展的关系,实现社会真正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技术创新国际竞争力经济效益

一、技术创新的概念

创新经济学的创始人熊彼特(J.A.Schumpeter)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以获取潜在利润。具体来说,创新包括: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另外,熊彼特还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学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发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创新则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实施。发明往往是创新的一个环节,创新并不一定需要发明,发明只有应用到经济之中并带来利润才算是创新。伊诺思(J.L.Enos)认为: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工用人和开辟市场等。英国经济学家斯通曼(P.Stoneman)认为:技术创新是首次将科学发明输入生产系统,并通过研究与开发,努力形成商业交易的完整过程。澳大利亚学者唐纳德·瓦茨(Donald.Watts)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对发明和研究成果进行开发并通过销售而创造利润的过程。

二、实现信息化发展目标主要靠技术创新

十六大提出要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应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信息化之路。强调科技兴国,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是为实现经济目标做出的重大举措。信息化的道路是把握当今经济需求,总结经济建设经验,走出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之路。科技含量是新型的专业化道路的一个重要体现。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不能从单纯的产值来判断,如一个企业产值有l0多个亿,但不能以此断定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创新能力,是科技含量。这是企业竞争力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因此,无论是传统产品,还是高新技术产品,关键要有技术含量。现在,有些企业遇到困难,就说行业选择得不对。这存在片面的认识。一个产品科技含量的高低要看它是不是符合当今科技发展的潮流。要谋求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以企业技术创新为基础。这几年,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规模利润达到5300亿,连续4年保持较高的增长。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技术方面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尤其当企业要面对国际竞争,就必须把技术创新放在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这要靠科技进步和成熟技术的推广。人力资源开发,则需要培养一批适合技术创新的科技人员。就我国人力资源状况而言,一方面,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全国有600多万的下岗职工,每年还要增加800多万的新就业人员。另一方面,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尤其是企业的高级技工,在全国范围内只有60多万,供给远小于需求,其他技工的缺口总计达上千万。所以,人力资源要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就要和现状结合在一起。工业园区作为信息化的一个载体,更应该在科技上下工夫,走出一个高起点高效益的道路。

三、“十五”期间技术创新的目标和任务

“十五”期间,国家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要求。技术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企业,研究技术创新就要从企业入手。“十五”期间,创新目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本形成三大体系就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企业创新服务的社会化体系和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建立一个政府、企业、社会互动的三个环节紧密联系的体系。二是建立三大机制,包括围绕产业的经济发展调整的开发机制、观念开发机制和前瞻性开发机制。三是建立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技术开发机构的建设,主要目的在于形成一个多渠道的投资机制,尤其是在大型企业,从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入手,注重技术人员的培养,尤其应将技术人员的分配制度和一般技术管理员的分配区分开来,成立一套新的激励机制。科技人员的分配机制体现他们的共性化,现在国家正准备试点,鼓励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技术创新的合理股份体现,大力推动企业专利技术保护制度的实施。通过企业专利试点,促进企业专利意识、专利战略、专利发明,并利用和保护专利。

四、技术创新的重点和主要政策。

1、加大企业创新体制的建设。社会技术服务体系建立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力争在“十五”期间,在全国建立100个技术创新服务的中介机构,形成面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专业性的服务中心。

2、逐步形成技术创新规律,开发服务创新的体系,提高区域经济的创新能力。加大技术信息网络建设,实现相关科研院校、中介机构、科研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加大信息服务,及时通过公开招标技术信息,进一步完善规范技术市场。

3、建立以法律手段、经济手段为主的市场调控技术调整体系。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政府要为技术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包括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加强技术部门的推广应用、保护知识产权、加强国际合作等。政府要做的主要是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技术开发环境,而不是限定企业的研究方向,因为相比而言企业更了解自己的发展需求,知道开发什么样的技术,应该怎样开发。与此同时国内外的一些大型企业应参与这一环境的构建,在与技术开发直接相关的立法、执法对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等方面,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加速产业化发展进程,通过加大技术开发投入,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销售模式。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逐步代替传统产业,特别是加大电子信息新产品的开发,重点开发数字化医疗、大众专用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和提高生活水平相关的大众消费品质量,提高国外市场占有率,真正成为具有创新力的企业竞争实体。以信息技术为指导,提高传统产业的自动化,控制职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以重大技术装备和科研设备为重点,提高行业专业制造水平;以节水、节能、综合利用和环保为重点,提高传统产业效益和发展,提高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鼓励发展能源技术、环保技术,大大减少工业环境的污染。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推动工业发展更重要的位置。

4、企业建设应具备一个具体的信息化建设方案,重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政府机关,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一个信息化发展的平台,使企业技术创新能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二是实行体制创新战略,浙江地区市场经济发展比较完善,没有太多的计划经济影响。但是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企业普遍带有家族化、封闭化的倾向,因为企业大多由家庭分工开始,家族化、封闭化是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企业创新应按现代企业制度法人结构去改造。三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工业园区的发展,必须考

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从节水、节油、降低消耗、降低污染等方面统筹考虑。

五、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我国技术创新的各个主体还没有充分感受到市场的压力,受计划经济残留影响,企业还没有充分觉察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外在压力,因而导致技术创新缺乏市场激励。以下是对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1、企业应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在技术创新中居于主导地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主要依赖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以生产低技术含量的数量型产品来求得生存与发展,还没有对技术的创新投入足够的重视,市场难以发挥对技术创新的激励功能。

2、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科研院所至今主要由政府投资,其员工由国家发放工资,项目由国家计划立项审批,成果由国家审定。在此情况下,创新主体的生存与发展依赖的是政府而不是市场,其人员的投入依赖的是财政而不是市场。由于没有进入市场,因而市场的规律、规则与机制无法对技术创新产生激励作用,技术创新对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也就难以发挥。

3、有效投融资机制梗阻。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不足仍是阻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最大障碍,加上我国风险投资体系不发达、证券市场的发展尚未完善等原因,当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

4、现行企业人才机制不完善,阻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创新效果如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和企业家。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并不缺乏技术创新人才,而是缺乏激励技术创新人才成长的机制,无法刺激创新人才进行创新的积极性。因此,我国企业应形成完备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傅家骥、仝允桓、高建: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技术创新方法范文篇10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社会到来,科技创新已成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与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从定量定性分析可见,我国必须激励并增加研发投资、重视与强化专利发展策略、积极推进产学研的改革、积极鼓励原创性研发、协调投资与保护社会生态化发展的关系,实现社会真正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技术创新国际竞争力经济效益

一、技术创新的概念

创新经济学的创始人熊彼特(J.A.Schumpeter)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以获取潜在利润。具体来说,创新包括: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另外,熊彼特还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学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发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创新则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实施。发明往往是创新的一个环节,创新并不一定需要发明,发明只有应用到经济之中并带来利润才算是创新。伊诺思(J.L.Enos)认为: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工用人和开辟市场等。英国经济学家斯通曼(P.Stoneman)认为:技术创新是首次将科学发明输入生产系统,并通过研究与开发,努力形成商业交易的完整过程。澳大利亚学者唐纳德·瓦茨(Donald.Watts)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对发明和研究成果进行开发并通过销售而创造利润的过程。

二、实现信息化发展目标主要靠技术创新

十六大提出要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应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信息化之路。强调科技兴国,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是为实现经济目标做出的重大举措。信息化的道路是把握当今经济需求,总结经济建设经验,走出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之路。科技含量是新型的专业化道路的一个重要体现。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不能从单纯的产值来判断,如一个企业产值有l0多个亿,但不能以此断定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创新能力,是科技含量。这是企业竞争力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因此,无论是传统产品,还是高新技术产品,关键要有技术含量。现在,有些企业遇到困难,就说行业选择得不对。这存在片面的认识。一个产品科技含量的高低要看它是不是符合当今科技发展的潮流。要谋求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以企业技术创新为基础。这几年,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规模利润达到5300亿,连续4年保持较高的增长。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技术方面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尤其当企业要面对国际竞争,就必须把技术创新放在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这要靠科技进步和成熟技术的推广。人力资源开发,则需要培养一批适合技术创新的科技人员。就我国人力资源状况而言,一方面,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全国有600多万的下岗职工,每年还要增加800多万的新就业人员。另一方面,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尤其是企业的高级技工,在全国范围内只有60多万,供给远小于需求,其他技工的缺口总计达上千万。所以,人力资源要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就要和现状结合在一起。工业园区作为信息化的一个载体,更应该在科技上下工夫,走出一个高起点高效益的道路。

三、“十五”期间技术创新的目标和任务

“十五”期间,国家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要求。技术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企业,研究技术创新就要从企业入手。“十五”期间,创新目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本形成三大体系就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企业创新服务的社会化体系和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建立一个政府、企业、社会互动的三个环节紧密联系的体系。二是建立三大机制,包括围绕产业的经济发展调整的开发机制、观念开发机制和前瞻性开发机制。三是建立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技术开发机构的建设,主要目的在于形成一个多渠道的投资机制,尤其是在大型企业,从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入手,注重技术人员的培养,尤其应将技术人员的分配制度和一般技术管理员的分配区分开来,成立一套新的激励机制。科技人员的分配机制体现他们的共性化,现在国家正准备试点,鼓励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技术创新的合理股份体现,大力推动企业专利技术保护制度的实施。通过企业专利试点,促进企业专利意识、专利战略、专利发明,并利用和保护专利。

四、技术创新的重点和主要政策。

1、加大企业创新体制的建设。社会技术服务体系建立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力争在“十五”期间,在全国建立100个技术创新服务的中介机构,形成面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专业性的服务中心。

2、逐步形成技术创新规律,开发服务创新的体系,提高区域经济的创新能力。加大技术信息网络建设,实现相关科研院校、中介机构、科研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加大信息服务,及时通过公开招标技术信息,进一步完善规范技术市场。

3、建立以法律手段、经济手段为主的市场调控技术调整体系。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政府要为技术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包括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加强技术部门的推广应用、保护知识产权、加强国际合作等。政府要做的主要是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技术开发环境,而不是限定企业的研究方向,因为相比而言企业更了解自己的发展需求,知道开发什么样的技术,应该怎样开发。与此同时国内外的一些大型企业应参与这一环境的构建,在与技术开发直接相关的立法、执法对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等方面,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加速产业化发展进程,通过加大技术开发投入,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销售模式。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逐步代替传统产业,特别是加大电子信息新产品的开发,重点开发数字化医疗、大众专用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和提高生活水平相关的大众消费品质量,提高国外市场占有率,真正成为具有创新力的企业竞争实体。以信息技术为指导,提高传统产业的自动化,控制职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以重大技术装备和科研设备为重点,提高行业专业制造水平;以节水、节能、综合利用和环保为重点,提高传统产业效益和发展,提高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鼓励发展能源技术、环保技术,大大减少工业环境的污染。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推动工业发展更重要的位置。

4、企业建设应具备一个具体的信息化建设方案,重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政府机关,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一个信息化发展的平台,使企业技术创新能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二是实行体制创新战略,浙江地区市场经济发展比较完善,没有太多的计划经济影响。但是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企业普遍带有家族化、封闭化的倾向,因为企业大多由家庭分工开始,家族化、封闭化是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企业创新应按现代企业制度法人结构去改造。三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工业园区的发展,必须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从节水、节油、降低消耗、降低污染等方面统筹考虑。

五、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我国技术创新的各个主体还没有充分感受到市场的压力,受计划经济残留影响,企业还没有充分觉察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外在压力,因而导致技术创新缺乏市场激励。以下是对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1、企业应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在技术创新中居于主导地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主要依赖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以生产低技术含量的数量型产品来求得生存与发展,还没有对技术的创新投入足够的重视,市场难以发挥对技术创新的激励功能。

2、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科研院所至今主要由政府投资,其员工由国家发放工资,项目由国家计划立项审批,成果由国家审定。在此情况下,创新主体的生存与发展依赖的是政府而不是市场,其人员的投入依赖的是财政而不是市场。由于没有进入市场,因而市场的规律、规则与机制无法对技术创新产生激励作用,技术创新对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也就难以发挥。

3、有效投融资机制梗阻。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不足仍是阻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最大障碍,加上我国风险投资体系不发达、证券市场的发展尚未完善等原因,当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

4、现行企业人才机制不完善,阻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创新效果如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和企业家。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并不缺乏技术创新人才,而是缺乏激励技术创新人才成长的机制,无法刺激创新人才进行创新的积极性。因此,我国企业应形成完备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傅家骥、仝允桓、高建: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