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风险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5-30 16:24:06

纳税风险管理

纳税风险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财务报表;涉税风险;财务管理

1引言

一般情况下,企业涉税风险源于2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企业的纳税行为没有依据合理合法的原则,存在违反税务法律法规的行为,体现在应纳税情况下发生了没有依法纳税问题。在依据标准纳税时发生了漏税问题。此类行为的发生违反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此类违法问题,税务机关会针对纳税主体采用罚款、补交税款、补齐滞纳金等多种措施。二是部分企业没有全面掌握相关的涉税法律法规知识,在纳税中对于涉税方面的优惠政策没有合理利用,涉税风险缺少方法。企业在经营中,需要承担多方面的涉税风险,因此,企业有必要强化财务管理,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本文结合财务报表分析,提出了涉税风险管理措施。

2涉税风险范围

企业在执行税收筹划过程中会并发多种风险,因此会产生涉税风险。如果企业缺少科学合理的税收统筹,企业内部会发生经济损失。当前企业的涉税风险包括以下几种。2.1政策风险。税收法律制度体现出刚性,如果企业不能依据法律法规实施税收筹划,税务部门会借助执法来实现。税务部门可以采用相关监控手段,降低税收漏洞的发生,保护国家利益。另外,即使是部分合法税收筹划条款也会存在不确定性。税收筹划活动处于动态变化,它会涉及纳税人的利益,还会涉及税务机关的利益。2.2企业风险。如果企业难以准确评估产品的成本,会引发从税收筹划到具体的实施都要有大量的人力与财力投入,由于实施全过程会存在多方面的不可控因素,因此难以对投入成本加以测算。此外,企业如果无法有效规避风险,在税收统筹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虽然税收筹划采用的方法体现出很强的灵活性,但风险会同时并存。2.3合规性风险。企业作为纳税人如果对税法不能准确理解会导致多缴或少缴税款,如果多缴税款能依法在申请后退税,如果少缴税款需要面临补税引发的风险,如果情况严重会将被税务机关认定为有意偷逃税款,引发纳税争议。为避免争议的发生,要注意到法规问题,解决效力位阶问题以及合法性问题,明确税务机关的解释理由,企业对于政策法规要加强认知,必要时可以借助专业机构获得支持。

3针对涉税风险管理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3.1财务报表应用于税收确认。财务报表可以应用于税务确认中。税务识别作为涉税风险管理的基础,财务报表可以体现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情况。财务报表可以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包括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现金流变动等多种信息。基于财务报表分析,可以确定相关的指标,分析是否有税收风险存在。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可以表明企业的纳税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通过分析利润表,可以分析出企业销售额应纳税是否正常;分析现金流量表,能判断出现金流是否有税收风险存在。3.2财务报表应用于涉税风险评估与分析。针对涉税风险的评估,企业通常会对相关财务指标加以测算:一是针对应纳税额的变动情况。如果应纳税额有异常变动,与上期对比存在较大差异时,企业要分析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评估存在的税收风险。企业的纳税额差异率要与同行业的水平相近。二是针对应税销售额发生的变动。如果应税销售额发生异常变动率时,企业多数是由于少计收入或延期将收入入账。企业要结合销售收入评估存在的税收风险。三是针对销售利润率。如果销售利润率发生异常,多是由于对当期销售收入误算或对成本费用加以高估,因此,企业会存在潜在的税收方面的风险。企业会面临不同类别的税收风险,要结合财务报表分析涉税数据,结合税收风险的来源、类型、发生原因等分析存在的税收风险,并选择科学的方法消除税收风险。

4针对涉税风险管理分析财务指标

企业涉税风险的计量指标体现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企业涉税风险发生的计量指标可以反映在纳税申报中收入、销售额、期间费用等环境存在的问题,可能发生不合规纳税问题,导致企业产生涉税风险。为有效降低涉税风险,企业在税务申报前要加以自查。涉税风险的主要指标如表1所示。在税收风险分析中,通常采用比较法。可以将企业的指标与其他企业加以对比,如选择同期同类企业指标加以横向或纵向比较,还可以进行历史比较与趋势分析。指标是涨还是跌,如果不偏离基本趋势,可以视为正常。

5结论

当前税务机关掌握的财务信息多来自于企业提交,财务报表可以提供多方面的重要信息,这是税务机关检查企业纳税的直接依据。企业要结合财务报表分析相关的税收风险,依据计量指标对企业可能发生的税收风险加以检查,做好预警,将税收风险引发的损失控制在最低水平。基于财务报表的分析来看,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可以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①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会对税收风险产生直接影响。财务报表会影响到企业的税收,财务报表如果存在虚假信息,会引发少纳税问题,甚至发生偷税漏税的问题。针对税收风险的控制要规范财务会计管理,合法地实施会计核算,降低财务会计风险,对税务风险加以控制。②提高税务风险的主动管理意识,从源头上分析税务风险。税务风险管理既专业又复杂,企业要注重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特别要将税务风险防范渗透到财务员工的意识中,融入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企业不仅要有税务风险防范意识,还要将税务风险控制措施有效地融入企业战略管理中。企业分析税收风险时,要明确重点,采用精细化、综合化管理措施。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经营实际与战略目标,从财务管理做起。企业的生产部门要针对物资采购、库存管理、票据管理、往来账管理加强控制,以降低相关环节可能发生的税收风险。③推进税务风险全面管理,将被动应对风险转变为主动进行风险防范,企业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方法。企业要识别税务风险产生的领域,有选择地分析重点领域。另外,企业要结合经营状况定期分析指标的变化,结合税务机关的预警值加以比较。企业对于差异较大的指标要加以分析,明确风险发生的原因,从源头进行风险防控,采取多种措施将税收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内。④税收风险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企业要坚持引进税务人才,采取与企业相匹配的财务管理措施,明确税务风险标准,并保证实施效果。企业可以委托专业化风险评估机构对纳税申报加以审核,协助企业完成税收风险评估和对外援助控制。企业要重视税收风险,这样才能更好地经营,通过企业的税收可以反映财务的经营业绩,有利于争取到更多的融资。

【参考文献】

【1】王海双.试论基于财务报表的企业涉税风险管理[J].财讯,2019(20):51-52.

【2】李晓诚.基于财务报表的企业涉税风险管理———以房地产企业为例[J].税收,2018,20(18):94-96.

纳税风险管理范文篇2

1构建适合上市公司税务内控体系的重要意义

1.1上市公司纳税风险的来源

纳税风险来源于纳税人在计算和缴纳税款方面承担的各种风险,进一步讲则是纳税人因负担税款、违反税收法律规定等原因而可能遭致利益受损的可能性。企业因纳税风险而带来的利益损失更多是和税收政策遵从和纳税金额核算有关。主要包括交易风险和遵从风险:交易风险是指企业各种商业交易行为和交易模式因本身特点可能影响纳税准确性而导致未来交易收益损失的不确定因素。遵从风险是指企业的经营行为未能有效适用税收政策而导致未来利益损失的不确定因素。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发展以及税务征管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因对有关纳税事项进行了错误的处理给企业带来的信誉危机和经济损失愈加严重,纳税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变得越来越重要和急迫。

1.2上市公司构建税务内控体系的意义

(1)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在经营发展中涉税事项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也就是建立一个程序化、具有可操作性的内控手册,一旦控制住流程中的关键风险点,即使具体办事人员不懂税务知识,只要能按设计好的程序操作,同样能将涉税风险降到最低。

(2)随着交易内容、核算体系的改变,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税务内控制度。实践一段时间后,企业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对内控制度进行测评,根据业务的变化对内控进行优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交易风险和核算风险。

(3)有助于提高企业纳税意识,也有助于企业财务利益的最大化。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一定规模,企业会越来越重视纳税工作,纳税工作与纳税意识的加强一般具有客观一致性和同步性的关系。

(4)能加强企业与税务机关的工作联系,便于对办税人员进行税法和税务知识的培训。7大类23个税种的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和账务处理,都需要通过办税人员的计算付款。明确设置税务内控体系能加强征纳税主体之间的直接联系。

(5)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税务内控体系根据税法中税基与税率的差别,根据税收的各项优惠和鼓励政策,进行投资、筹资、企业制度改造、产品结构调整等决策,尽管在主观上是为了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但客观上却是在国家税收经济杠杆的作用下,逐步走向产业结构优化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道路,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促进资本的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2构建适合上市公司税务内控体系的方法

2.1建立税务内控体系的方法

第一,建立完善的税务内控制度,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设立专人专岗,收集各项财政税收政策的最新变化,对其整理、分析并确定与企业相关的有效收集涉税业务信息;

(2)构建良好的财税信息的沟通平台,及时将各项信息传递至有关人员有关岗位;

(3)根据企业业务特征、所在行业税负特点、所在地区的税务环境以及有关税法规定等制定企业纳税规划或计划(年、季度、月);

(4)分析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做好采购、生产、销售、工资方法、费用报销、资产处理、利润分配等企业存在(或潜在)的各种纳税环节的分析,并根据税法加以控制;

(5)及时申报纳税、缴纳税金;

(6)做好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企税关系;

(7)建立涉税档案,保管好各类涉税资料、凭证;

(8)建立纳税应急措施;

(9)定期对企业纳税情况进行自检,及时纠正错误。有条件的话,可以聘请有实力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税务中介机构)进行业务指导、监督;

(10)定期对有关领导、员工进行财税培训。

第二,按年度编制办税人员工作手册如表1所示。

第三,编制各税种流程图及风险控制矩阵,标注风险控制点,如上图所示,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流程。

第四,建立完善的税务审批程序。

(1)执行:它是整个办税工作体系正常运作的实际操作部分,主要指办税岗位上的办税人员依照税法和相关会计法规,从企业税收筹划的角度出发来处理税收相关工作。办税人员应当根据确立后的税收筹划方案的主要内容来进行相关的办税工作,具体包括办理税务登记(开业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统一购买账簿、凭证,负责发票(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发票)的领购和管理,负责本单位各种应交税款的计算和纳税申报,缴纳税款、滞纳金及罚款,办理减税、免税、退税事宜,报送会计报表和相关资料,协助税务机关进行税务清算、检查等。必要时还要办理税务行政复议、税务行政诉讼等。

(2)内部监督: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内部稽核制度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办税工作也离不开稽核,这样可以利用企业内部稽核制度建立一个监督体系来监督办税工作,全面防范企业涉税风险。

建立好税务内控体系,并不等于完成了税务内控工作,内控的真正建立,不仅需要单位高层领导的重视,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贯彻执行,还需要对各涉税岗位进行培训。培训要包括税收政策、内控制度和意识形态几个方面,从而加强领导和员工的法律遵从度,提升员工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税务内控体系的重要作用。

2.2建立税务内控体系后对涉税风险的管理

(1)建立风险控制环境:包括建立涉税风险控制策略和目标,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纳税文化和要求。企业管理层在建立书面涉税风险控制策略和目标时,应明确以下几点:企业应遵守国家税收政策规定,照章纳税;企业应积极争取和企业相关的税收优惠;企业和分支机构必须要设置税务负责人;企业涉税风险管理部门从交易开始时参与。

(2)评估涉税风险:就是企业具体经营行为涉及涉税风险进行识别和明确责任人,是企业纳税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要考虑以下几步:理清企业有哪些具体经营行为;分析哪些经营行为涉及纳税问题;这些经营行为分别涉及哪些涉税风险;所有涉税风险中,哪些是主要风险;和这些涉税风险相关的工作岗位有哪些;这些岗位的相关责任人是谁等。

(3)制定涉税风险控制策略、设计控制措施。涉税风险控制策略包括:避免涉税风险、保留涉税风险、降低涉税风险、利用涉税风险。上述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是在企业管理层批准或授权的前提下由企业涉税风险控制部门执行的。设计控制措施是指为完成涉税风险控制策略和目标,针对已识别的风险和相关责任人进行授权、调整以及责任的分配等。

(4)信息交流和沟通:加强与上市公司的沟通互动既是个性化服务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个性化服务的前提。上市公司对税法的高度认同和对税务机关的信任,也是影响其遵从行为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通过主动加强与税务机关的互动沟通,一方面深化上市公司对税收政策、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征管措施的认识和理解,交流双方感情、达成充分互信,排除合作障碍问题,共同营造和谐、共赢的征纳关系。加强对风险管理涉及部门和人员的培训和沟通。涉税风险控制策略和目标应让风险管理涉及部门和人员所熟知。涉税风险管理的流程和结果应被书面记录。

(5)监控实施效果:监控实施效果就是再检查涉税风险管理的效果,并对涉税风险管理效果进行总结的流程。涉税风险控制是一个过程,上述活动并没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上述活动是持续进行的,其目的是使企业保持对涉税风险连续的识别、分析、计量、控制及改进的能力,所以上述活动贯穿于企业内部日常经营行为中,以应对企业所处环境的快速变化。

纳税风险管理范文篇3

一、宿迁市区企业涉税风险和税务机关涉税风险现状

(一)涉税风险正在转化为税案,涉税案件频频发生。

(二)潜在企业涉税风险和税务机关涉税风险剧增。

1、企业总数增加,带来管理半径增加,进而风险增加。近年来,宿迁经济飞速发展,GDP和税收收入都快速增长。企业总数急剧增加,但税务人员受编制限制,没有随之增加,这样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潜在企业涉税风险和税务机关涉税风险增加。以宿豫区为例,2001年,一般纳税人数为180户,小规模企业210户,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为内资2户,外资8户;2007年,一般纳税人数为450户,小规模企业720户,企业所得税户纳税人内资为655户,外资36户。企业总数增加,在管理人员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必然带来管理幅度的增加。管理幅度的增加,在人员素质不变的情况下,必然带来管理质量的下降。2001年,宿豫区国税局税务人员总数为95人,管理半径为400/95=4.21,2007年为91人,管理半径为1861/91=20.45。管理半径增加了4倍。2006年,宿豫区国税局增值税企业的零申报、负申报比例为47%,2007年则为38%;2006年查账征收企业亏损面达63%,2007年则为52%。企业长期无增值、亏损意味着投资在“打水漂”,这样的投资人会多吗?潜在的答案就是肯定有企业存在涉税违法行为,税务机关自然也存在涉税风险。

2、企业的结构性变化,带来管理难度增加,进而风险增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企业的结构性变化在宿迁表现比较突出。以宿豫区为例,结构性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企业所有制性质多元化:2001年前,国有、集体等所有制性质企业占企业总数的50%左右,2007年,私有、股份等性质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5%。个人资本的逐利本性必然带来两套账、不建账、核算混乱等增加涉税风险的因素。

税制结构性因素企业大量增加: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和用废企业、享受其他税收优惠企业逐年增加,这些企业的税收控管难度大,问题多,危害性强。以宿豫区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和用废企业为例:2001年仅有1家回收公司,2007年最高峰时有24家回收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2001年仅有宿迁玻璃厂1家用废企业,且用废规模为年500万元,2007年有用废企业15家,其中2家钢厂用废钢在5000万元以上,2家铜厂用废铜在1.5亿元以上。

享受残疾人优惠政策企业(民政福利企业)退税激增:2001年,宿豫区民政福利企业退税规模不超过100万元,2006年民政福利企业退税超过500万元,2007年享受残疾人优惠政策企业退税则达到2000余万元。

外地客商投资企业增加: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外地客商大量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宿豫区每新办10户企业,就有9户是外地投资,外地人任法人代表,外地人负责日常管理,目前,“三外”企业已经超过本地企业总数,并呈加速增长趋势。外地人的纳税信誉、诚信程度对当地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而言是一片空白,管理难度是本地企业的倍数。

3、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迫切心情,出台的保护措施,带来税务机关执法难度增加,进而风险增加。

宿迁是江苏落后的地级市之一,没有很好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要想发展更快,只有靠上级制定和自己创造的政策优势。市委市政府和县区政府都制定了初衷是为保护企业快速发展、做大作强的若干规定,其中一些条款如检查准入、处罚报批等都增加了税务机关税收执法的难度,会使一些企业产生一些非分的想法,从侧面增加了企业涉税风险和税务机关的执法风险。

二、加强宿迁市企业涉税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强化企业涉税风险和税务机关涉税风险的宣传。加强对地方党委政府的宣传。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而不是阻碍经济发展,从税收是国家政权运行的命脉和基础,从税权是中央集权、税法不受干预等角度,多层次、多频率、多场合地向地方党委政府宣传。加强对企业的宣传。从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和利益,从化解企业风险而不是增加企业风险等角度,进行经常化、制度化、职责化宣传。加强对社会宣传。可以制定以县区局为单位的年度社会宣传计划,采取报刊、网络等现代信息手段,深入社区、农村、机关等进行宣传。力求取得社会各界对税收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有效化解税收执法风险。加强对税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教育。企业涉税风险和税务机关涉税风险都与税务人员有关,预防风险的意识和处理风险能力如何直接取决于税务干部,要通过教育,让他们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二)制定防范企业涉税风险和税务机关涉税风险制度。制度中要对风险企业进行分类,以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可以将存在潜在税收执法风险、符合纳税数额较大、销售数额较大、享受税收优惠数额较大、主要使用废旧物资进行工业生产、连续三年亏损或增值税连续零负申报、两年内受过两次以上(含两次)国税机关税务行政处罚、产品位于增值税抵扣上游环节等条件之一的企业列入风险企业管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税源结构等因素确定合理标准,既要防止管理半径过大,也要防止管理半径过小。

纳税风险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污水处理行业;税务风险;环境保护税;纳税筹划

一、污水处理行业税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导致的税务风险。1.现有税收法律体系有待完善。横向对比来看,近年来我国税法制度建设成果显著,并且补充、修订更加频繁,逐步填补了税法中的一些漏洞,让税收工作有章可依、有法可依,对于解决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之间的纠纷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当认识到,随着时代的进步、行业的发展,任何法律都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完善,必须要基于新形势、新问题,动态地进行补充和完善。现行税法中的一些空白地带、模糊地带,成为了双方发生税务纠纷和引起税务风险的重要原因。2.企业与税务机关联系不够密切。企业开展涉税工作时,不可避免要与税务机关产生联系。如果能够与税务机关建立友好关系,一有利于税务工作的高效开展,二也能够帮助污水处理企业在税务风险防范与控制上提供必要的支持。但是现阶段来看,许多企业与税务机关的信息交流偏少,由于双方所站立场的不同,对于同样的税法条款,双方对于税收的理解也能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纳税的方式、时间、数额,与税务机关的要求不一致,从而引发了税务风险。(二)内部环境导致的税务风险。1.企业纳税筹划不合理。污水处理企业每年缴纳的税费是一笔不小的支出,通过实行纳税筹划,在不违反现行法律制度的前提下,让企业通过合理避税,减少了一部分支出。因此,大多数污水处理企业都会选择这一方式间接的提升自己的经济效益。但是纳税筹划本身具有高风险的特点,除了要在前期科学编制避税方案外,后期还要根据税法变动进行灵活调整,才能始终发挥预期的效益。目前来看,部分污水处理企业在实行纳税筹划方案时,对相关税法的关注程度不足,没有根据税法变动及时的调整方案内容。在新的税法出台后,或是原有税法修订后,合理避税很容易变成偷税漏税,进而引发税务风险。2.环保税的实施导致纳税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环境保护税法》第10条规定了确定污染物排放量的4种方法和顺序,依次是:自动监控仪器监测的数据、监控机构的监控数据、排污系数物料衡算的计算、抽样测算法核定计算。第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依《环境保护法》必须安装重点监控设备的重点排污企业,其纳税申报数据只需抄报自动监控设备的数据即可,但也给纳税人带来了新的纳税申报法律风险,如监测设备没有按期进行强制检定、企业和环保部门抄取数据的时段或时点不一致等情况,都有可能导致纳税人申报的数据与环保部门向税务部门交换的数据不一致。

二、污水处理行业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减少企业涉税风险,维护企业经营效益。近年来,随着我国税法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在打击偷税漏税方面的力度进一步增强。对于污水处理企业来说,面临着较为激烈的行业竞争,如果发生涉税风险,一方面是因为面临数倍的罚款而造成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也会直接损害企业的信誉和形象,这对于今后的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因此,通过加强税务风险管理,既要做好提前预防,又要灵活应对,将涉税风险的发生率降至最低。在切实维护好污水处理企业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可以让企业逐步树立依法纳税的良好形象。(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强化内部控制力度。税务风险管理是污水处理企业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组成。由于税务风险本身具有隐蔽性、多发性等特点,因此对于税务风险的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污水处理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另外,在税务风险管理中,除了企业的税务人员发挥主导作用外,还需要企业其他部门的密切配合,例如财务部门、生产部门、市场部门等等。这样一来,无形中增加了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提升了默契程度。除了可以提高对税务风险的管控能力外,也为污水处理企业整体运营效率的提升,以及内部控制力度的增强起到了有利的支持。(三)积累风险管理经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随着国家对于污染治理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的不断上升,近年来污水治理行业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一个行业要想实现健康、规范、持续的发展,行业内配套的制度规范、法律法规必不可少。虽然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运行规范、管理制度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在税法制度建设上却存在诸多的缺陷。通过形成强烈的税务风险管控意识,以及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可以促使整个污水处理行业,逐渐积累起预防和应对各类税务风险的丰富经验。通过减少涉税风险,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对于整个行业,都可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三、污水处理行业税务风险管理优化策略

(一)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控制度。1.引进税务风险审查机制。税务风险具有隐蔽性的特征,要想从源头上防范此类问题的发生,要求污水处理企业应建立内部审查机制,确保税务风险能够早发现、早处理。首先,每月开展一次纳税分析,对企业涉税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审查,例如应纳税费是否定期、足额缴纳,现行税务筹划方案是否完全合法等,进行重点分析。若审查过程中发现了税务风险,需要剖析原因、制定对策,保证潜在的税务风险可以得到有效解决,避免给污水处理企业造成实质性的损害。其次,还要注重借鉴污水处理行业内的一些龙头企业,集团公司,借鉴他们在税务风险审查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也有助于自身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2.设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控机构。考虑到税务风险的成因多样、发生率高,以及危害后果严重,污水处理企业必须要认真对待,并且安排专人负责税务风险的识别、预防、控制等各项具体工作。基于这一需求,具有一定规模的污水处理企业,应当通过完善组织架构的方式,设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控部门。抽调一些对税法、财务、业务等相关工作有一定经验的骨干人员,组成税务风险管控小组,切实提升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共同为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结合污水处理企业的生产运营需要,确保能够对潜在的涉税风险进行超前识别,进而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预控措施,避免税务风险的发生,帮助污水处理企业避免法律纠纷。(二)强化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意识。1.纳税筹划中的税务风险管理。对于大多数污水处理企业来说,税务筹划能够创造客观的效益,如何在节税效益最大化和税务筹划合法性之间寻求平衡,是关系到税务风险管控成效的核心因素。为此,要熟悉与污水处理行业相关的税法制度,保证税务筹划方案本身的合法性。同时,污水处理企业的税务人员,还应当密切关注相关税法的变动情况。例如,随着国家对污染整治力度的增强,《环境保护税法》从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对污水处理行业的纳税产生了深刻影响。企业在这之前已经制定和实施的税务筹划方案,如果部分节税、避税措施与最新出台的《环境保护税法》产生了冲突,就需要尽快调整,防止引起涉税风险。2.涉税流程的优化与控制。加强税务相关工作流程的优化与管理,对规避涉税风险有显著作用。对于污水处理企业来说,可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首先,依托企业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提升税务办理的规范化、透明化程度。包括税务登记、税务核算、电子发票管理等,通过线上办理完成,可以有效杜绝人为操作不规范而引起的税务风险。其次,重视税务核算,在企业的税务部门,应当安排一名经验丰富的税务人员,负责税务核算工作,确保税务风险的及时发现、有效处理。最后,加强企业发票管理。发票领购应做好登记,发票归还时,应对发票的真伪进行辨别,检查发票填写是否规范,以及专用发票是否合理使用等。(三)完善税务信息的交流机制。1.企业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随着污水处理企业业务量的增加、经营范畴的扩大,税务压力和税务风险均有上升趋势。这种情况下,税务机关要注意做好与企业其他平行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例如,根据最近出台《环境保护税法》中相关规定,污水处理企业需要使用符合国家规定和监测规范的污染物自动检测设备。为了规避税务风险,企业的税务部门应当与生产部门做好沟通,严格按照《环境保护税法》采购和使用相关设备。同样,企业的税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也需要保持密切联系,避免因为所得税计算不准确而引发税务风险。因此,在污水处理企业内部建立起高效的信息传递渠道,成为新时期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2.企业税务部门与税务机关之间的联系。在污水处理行业快速发展和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相应的税法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结合上文分析可知,每一次税法的调整与修订,都会对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污水处理企业应当与本地的税务机关保持联系。这样一来,就可以第一时间知晓税法调整动向,然后由企业税务人员分析最新的调整内容,对于企业涉税工作产生的影响,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出现违反税法制度的情况。可以关注税务机关的官方网站,或是微信公众号等,通过这些互联网渠道,也能够第一时间掌握税法调整信息,对提高污水处理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也有积极的帮助。

四、结语

污水处理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并严格管理税务风险,不仅可以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且也能够通过减少税务纠纷,维护良好的市场形象,对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污水处理企业一方面要创设一种全员参与防范税务风险的氛围,另一方面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包括引进税务风险审查机制、设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控机构,以及密切关注税法调整信息等。通过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对涉税事项的管控能力,有效降低甚至是规避税务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婷,王政红,邹雪.“大数据”环境下电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19(22).

[2]孙燕芳,鲁东昌.污水处理BOT项目税收政策变动风险及应对措施[J].财会月刊,2017(4).

纳税风险管理范文篇5

1.1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

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一直存在,“营改增”后,税法又出现新的问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不断对其进行补充解释,不断调整、更新,使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更加复杂。在对财务、税收知识进行理解、认知、掌握和运用过程中,如何协调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给现代服务业的财务人员带来巨大考验,使企业税务风险进一步扩大。

1.2税收征管的消极影响

在新型税源管理模式下,我国税收征管按照“征收”“管理”“评估”和“稽查”相分离的原则展开,促进税收征收专业化程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精细化分工使税收征管活动纵向互动、横向联动不流畅,缺乏内在有机联系,使税务人员对本业务之外的业务流程缺乏足够了解。此外,不同税务执法机构和人员对同一企业的同一涉税行为的判断和裁定往往存在不同看法,尤其是我国现代服务业实行“营改增”时间较短,法规尚不完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大量解释补充文件,使纳税人和税务干部难以全面掌握,从而造成税企内外信息交流不对称。税务机关在涉税实务中具有的自由裁量权,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税务风险。

2“营改增”后现代服务业纳税风险控制措施

“营改增”后,现代服务业纳税风险增加。因此,有必要制定控制现代服务业纳税风险的相关措施。“营改增”后,现代服务业纳税风险控制应该融入全过程控制的思想,即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控制。

2.1建立预警机制

为提前将现代服务业的税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尽可能使税务风险带来的损失最小化,达到企业可接受范围,企业应该建立全面税务风险预警机制,积极预防和控制税务风险。

2.1.1树立全面税务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实行“营改增”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带头树立税务风险防范理念,营造良好的税务风险管理气氛;其次,要制定与企业风险一致的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将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深入到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明确责任,将涉税事项处理和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从而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2.1.2建立全面、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

部分现代服务业实行“营改增”后,由于增值税比营业税内容复杂,因此,税务风险提高。从内部来讲,应及时汇编“营改增”后的税法法规,并组织所有员工进行学习,建立并完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收集、更新系统,确保企业财务会计系统的更改设置与“营改增”的变化要求同步,保证会计信息输出能够反映“营改增”的最新变化,消除由于会计工作没有进行到位给税务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从外部来讲,企业应与当地税务机关及其他相关单位建立良好互动关系,保持有效、及时的沟通,主动咨询并快速了解“营改增”的最新政策,及时收集和反馈相关“营改增”的信息。因此,全面有效的沟通可以减少“营改增”变化带来的税务信息理解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防患于未然。

2.2监控与评估

由于部分现代服务业实行“营改增”后,计税方法、税收缴纳及税收优惠等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面对新变化,企业应对税务风险控制进行监控,并定期进行评估,以确保其被控制在企业能承受的最大限度内,使税务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

2.2.1税务风险监控

企业应设置税务风险管理机构或岗位,监控各个部门的设置及日常业务操作是否符合“营改增”变化的要求,监控各部门对“营改增”税收政策的理解是否出现偏差,从而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着重跟踪监控重大事项的税务风险,因为重大事项带来的风险较高,关乎企业的存亡与兴衰。因此,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应认真分析,采取措施,尽量避免税务风险。此外,企业还可发挥税务部门、审计部门、行政机关、社会媒体等各个方面的监督作用,最大限度地对税务风险进行监控。

2.2.2税务风险的评估机制

部分现代服务业很难避免“营改增”给其带来的税务风险,因此,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评定税务风险。分析税务风险发生对企业造成影响的大小,使税务风险水平合理控制在企业承受能力与可接受范围内,以便强化对风险控制。由于部分现代服务业实行“营改增”时间较短,税收政策还不完善,具有相当大的弹性空间,税务机关在对部分现代服务业的税收执法上拥有较大自由裁量权,为避免“营改增”后税务筹划给部分现代服务业带来税务风险,要对税务筹划方案进行合理评估,主动与主管税务机关进行联系和沟通,税务筹划方案经税务部门认可后,在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下,方可开展合法、合理的税务筹划活动。

2.3危机管理

受多方面影响,实行“营改增”的部分现代服务业并不是所有税务风险都是可控的,当税务风险转化为现实危机时,企业应该采取危机管理方法,及时解决这些风险。税务风险发生后,应在最短时间内采取适当补救措施,减少向税务机关可能支付的滞纳金和罚款,降低对企业声誉的负面影响。如果税务检查发现部分现代服务业会计核算部门因对“营改增”后的会计操作处理不当,导致偷漏税事实,其将面临高额罚款和滞纳金。因此,企业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税务风险,运用公关的方法说服税务机关,使税务机关相信企业的失误是“营改增”后,一下子难以适应造成的,而不是故意行为,尽量降低税务风险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此外,税务风险产生后,企业要及时查明原因,对于导致税务风险产生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据风险结果和性质,追究其责任,避免此类风险再次发生。

3结语

纳税风险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税务管理;纳税成本

一、引言

自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全面推行“营改增”。房地产行业作为最后一批次“营改增”的六大行业之一,由于项目本身开发特点及涉税种类多、金额大而备受关注。房地产企业必须摒弃传统的营业税管理模式,转而迎接增值税的新时代。如何有效进行“营改增”的过渡,增值税发票如何管理,哪些决策因为税种的变化而需重新进行纳税筹划及风险规避,等等的系列问题,都亟待解决。因此,行而有效的税务管理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意义重大。(1)税务管理不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加效益,还能促进产能优化,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2)税务管理的首要职能是决策职能。优秀的税务筹划可以甄别方案的优胜劣汰,有助于企业把有效的财务资源投资到产能高效益好的项目中达到方案的决策优选。(3)税务管理促进财务基础核算建设,提高管理会计水平。税务管理活动要求企业精打细算,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做到票、账、表、税一致。要求税务管理人员要有敏锐的纳税风险防范意识,统筹规划,提升管理会计水平。

二、房地产企业税务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企业税务管理是一种合理、合法、有效的管理行为,不是违法的偷税,是国家税收政策所允许的,是企业在遵守国家税负,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收法律法规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政策,达到少缴税或递延缴纳税款,从而降低税收成本,实现税收成本最小化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对企业纳税过程中涉及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主要内容包括纳税政策管理、纳税程序管理、纳税成本管理、纳税风险管理、纳税争讼管理、纳税信用管理。新形势下,由于房地产开发模式的不断转变及多元化,尤其是全面“营改增”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相关税收法律法规。部分房地产企业没有跟上政策的动态变化,未能在政策变动后及时调整税务筹划方案,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够,税务管理模式调整未能与时俱进,导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税务管理问题:1.税务管理人才短缺,知识匮乏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全面“营改增”之后,增值税较之营业税,在计算方法、征纳方式、税收政策把握、税务筹划风险点等诸多方面都更加复杂、更加全面、内容也更加广泛,发票管理也独具特色。增值税亦对土地增值税和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计算产生深远的影响。现状就是目前还存在相当一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未能跟上“营改增”步伐,其根本原因就是税务管理人才短缺,专业素质不高。税务管理人员往往处于信息链的末端,对信息者或信息本身缺乏控制力,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信息,纳税知识匮乏。而后续税务管理人才的培训、晋升等亦不受重视,人才的培养计划相对滞后。2.税务内控制度不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税务管理方面的内控制度不健全,风险评估和监督机制未到位,普遍存在对税务管理重视不足,危机驱动意识不强。房产开发企业在施工合同、材料合同等合同签订之前,合同风险评估流程往往只注重法务部门意见,而未经过财务、税务风险测评,导致后期合同执行出现了问题,增加了不必要的纳税成本,例如未考虑增值税税率的变化对施工成本的影响。纳税成本,不仅包括实体税款支出,还包括税收服务成本、税收处罚成本、额外税收负担、税务费用。房地产开发企业因其税负重,管理层往往过度追求实体税款降低而忽略了其他纳税成本支出。少交、缓交税款带来的税收处罚成本有时带来的名誉损失价值远超实体税款支出,且价值无法估量。3.税务沟通不充分,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存在政策解读偏差税务政策信息千变万化,政策补丁和解读与时俱进。而房地产开发企业未能及时收集更新纳税政策信息,未能积极与税务机关保持联系沟通,导致了征纳双方信息的不对称。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对政策的解读,不同人员不同部门有不同的解释,个别税种甚至存在地域性的解读。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不足又缺乏与当地税务机关的沟通联计中国乡镇企业系,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对税收政策把握不准,税务管理风险加大。与税务机关沟通不畅或是惧怕税企沟通,都有可能激化征纳双方矛盾,或是引起税务纠纷,使企业始终处于高税负水平,使企业经济利益受损,或使企业社会形象受损,品牌事件造成的后果极有可能是不可逆的。与税务机关缺乏紧密的联系,就无法掌握最新的税收政策及其发展趋势,就会错误地预判及评估税务风险,使得税务筹划方案跨越红线而“违法”,税收筹划方案失去执行意义。

三、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税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1.制定税务管理制度、流程,建立健全税务管理内控机制。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建立健全税务管理内控机制,制定税务管理标准化程序和流程,为各项涉税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依据、支持和保障。要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权责分工,完善汇报制度和监管制度。例如可出台相应的发票管理制度,对发票的合理合法取得加以规范,并制定相应的惩戒机制,对违规行为加以惩罚。2.税务部门脱离财务部门独立设置,创建税务“飞虎队”。第一,从成本效益出发,小型房地产公司以外部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指导税务工作为主,中型地产公司财务部门指导税务管理,并辅以外部中介机构、税务,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别是上市房地产公司,因涉税事项多而杂,涉及金额大,应将税务管理部门独立于财务部门单独设置。税务部门将日常税务管理工作常规化、制度化,标准化,并做好日常税务活动监督,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必要时创建税务“飞虎队”,以应对突发、紧急税务事件,应对各种税务检查、稽查、税务纠纷等。第二,税务部门要建立与主管税务机关的长效沟通机制,加强合作交流,维护良好纳税信用。某些大型集团的财务信息平台已与税务机关税务信息系统无缝对接,税务机关可以对企业不规范的涉税财务处理及其他涉税风险事件实时预警,企业可以根据预警信息及时采取相应风险应对措施,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或将风险值降至最低。3.强化纳税风险管理,降低纳税成本。首先,税务部门对日常税务活动的监督,对涉税风险区分轻重等级加以正视、评价、防范,并形成纳税风险管理制度。其次,税务部门应该定期或不定期收集分析涉税风险因素,构造风险管理的动态框架、分析预警系统,对税务风险频繁预警点要着重加以关注,实时监控,评估其累计影响,实现对风险的准确预判,并采取对应措施。再者,对重大投资或专门项目,设立专项筹划模式。比如人才公寓、公租房、拆迁房、棚改户,城中村改造项目,此类项目社会影响力大,投融资管理及其后续一系列税务管理活动必须专人负责,税务筹划工作专门专项化。4.管理会计与税务管理相结合。首先,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应按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合法、合理设置会计核算科目,特别是增值税二级科目及其下属核算专栏。避免因未取得合法凭证导致所得税汇算调增损失,避免混合经营行为因未分立账簿未分别核算导致从高适用税率导致的税负增加,避免房地产老项目因采取一般计税方式而导致不能享受简易计税的税收优惠。在税务筹划方案和税务核算相冲突时,要做到在遵守税法、会计法规的基础上做出合理抉择,协调两者矛盾冲突。其次,管理会计与税务管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分离。税务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降低税收成本,只有在全面、详细的了解财务真实财务状况的情况下,才能制定出合理合法的税务管理办法、制度与措施。而完善会计核算方法和体制的财务基础建设,是做好税收统计、分析的基础。企业税务管理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的综合性工作,只有恰当地运用管理技术,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反之则可能带来经济或名誉上的损失。5.加强发票管理、税务档案管理。税务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加强发票和税务档案的管理。首先,发票管理关键是对增值税发票进项税额抵扣的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尽量索求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又不能因过度索求发票导致虚开、委托他人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任何发票的取得都必须合法合规,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例如不能仅仅追求增值税专用发票而放弃房地产老项目简易计税的优惠政策。房地产开发企业应不断对加强工程施工单位及材料供应商管理,合同的签订要多渠道多方比对,建立黑白名单实录,选择优质供应商和施工单位,防止后期因合同纠纷造成进项税额的流失,加大工程成本或影响工程进度,同时加强材料的核销制度,杜绝虚增抵扣。其次,税务档案包括但不限于税收政策、政策解读、发票、合同、财务凭证、税务文书等。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关注税务档案的动态变化,定期整理、归档涉税档案,专人管理,分类别统计涉税风险点及其发生概率和频率,形成风险总结及分析评估报告制度。

总之,减降税费和放、管、服将是我国税制改革的主旋律,税务杠杆作用将越来越深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各项税种逐步立法化、税收新政及其政策补丁文件不断出台,房地产企业由于业务的复杂性,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惑不减反增。如何应付税制改革带来的税务风险,平衡税收收益最大化及税收损失最小化,运用税务管理有利于企业在战略管理中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税负水平,降本增效,实现企业利润与现金流的最大化,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再造。

参考文献:

[1]汤贡亮,谢新宏.税务管理与企业价值再造[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2-3.

纳税风险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营改增”;农村商业银行;路径分析

2016年5月1日起,银行金融领域开始实行“营改增”新政策。由原来营业税纳税人转变为增值税纳税人,且适用税率征收制度、减免税政策等发生较大变化。其中:金融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为6%;小规模纳税人提供金融服务以及特定金融机构中的一般纳税人提供的可选择简易计税方法的金融服务征收率为3%。农村商业银行做为特定机构做为一般纳税人选择简易计税,进行税额不能进行抵扣。“营改增”使得国家税制趋于完善、合理、科学。但对于银行业中小金融机构带来巨大挑战,同时也带来机遇。农村商业银行做为县域中小金融机构更应该熟悉掌握政策,逐渐由简易计税向一般纳税人正常计税过渡,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

一、“营改增”下涉税名词内涵

(一)营改增内涵

2016年5月全面推行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不单独是税种名称改变,是国家存税收制度层面为经济循环的顶层涉及。有效防止商品在流转过程中重复征税的问题,并使其具体保持税收中性、普遍征收、税收负担由最终消费者承担、实行税款抵扣制度、实行比例税率、实行价外税制度等特点。全面“营改增”后为平衡和减低税负。出现了扣额和扣税相结合计算增值税的方式,且有些规定的税法表述与会计处理方式存在差异。在营改增后,在商品流转的过程中,重复征税的问题大大降低,在营改增的过程中,通过实行一些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在营改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后,企业在纳税的时候减少了纳税的重复率,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党中央与国务院为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减轻企业的赋税而颁布的,在营改增颁布后,各大企业都被在发展过程中的激发了积极性,所纳税的钱也减少了,使得更多的企业在“营改增”的过程中,发展得越来越大,越来越迅速,在企业发展壮大后,农商行的工作可以更好地展开。

(二)日常税收风险管理内涵

“营改增”全面实施后,税收风险积聚。日常各经济事项涉税变化较大,需要对过程管理。对每一天发生的经济业务根据增值税不同的管理要求进行识别和管控。将积聚的风险因素分解为日常税收风险管理,强化涉税过程管理,强化税收风险管理意识。在进行日常税收风险管理时,也应当定时地对日常税收风险管理进行宣传与强化,在宣传时应当以增强人们对日常税收风险管理的意识为主要目的,进一步增大企业的日常税收风险管理,在进行强化时,一定要对各级机构的人力进行合理分配,保障日常税收风险管理的正常进行。在强化与宣传的同时,也应当进一步的完善日常税收风险管理的体制,进一步的推进日常税收风险的管理,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行,使企业的日常税收风险管理能够进一步地得到提升。

二、“营改增”下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一)增加税收成本

国家推行“营改增”是从顶层涉及税收制度,同时也是为经济正常有序发展打通最后一里路。为的是给企业降低企业税务。但是因行而异,有的行业整体税收成本降低,但有的行业税收成本增加。从金融业的角度来看,在“营改增”之后,金融业开始按照6%的征收率征收增值税,所购进的各项设备和货物发生的增值税不再计入成本,而是可以作为进项税额进行抵扣,这样就降低了企业成本负担。但是,与传统的营业税相比,增值税不计入利润表,从而增加了企业所得税负担,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业税收负担。

(二)增加税收管理难度

“营改增”实施以来明显增加了涉税管理管理男主。主要体现在:一是发票管理。实行增值税后增值税发票管理是税收管理的关键环节,面对不同业务涉及不同的发票,增值税专业发票和普通发票的区别,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提供的发票,以及不同事项取得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发票。可谓是涵盖各种经济事项的不同发票。且对于发票开具时间、开具要素、发票内容等齐全完整等系列,增加了涉税管理的难度。二是税收核算。对于不同经济事项,不同的纳税人、不同税率取得的涉税账务处理,各事项抵扣要求。明显不同于营业税管理,对财务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三是涉税风险[1]。“营改增”后对因管理造成税收缴纳不准确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带来风险明显高于营业税,且各种影响带来的法律风险加大。

(三)会计核算变化

在转变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后,日常会计核算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进行税额抵扣的核算。区分不同经济事项产生的各种进行税额需要计算抵扣、凭票抵扣、核定抵扣等。对于农村商业银行以上核算是原来没有的,直接带来核算难度和涉税风险。二是科目变化带来影响。会计科目变化及核算路径发生变化对利润的影响,新增设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下设进项、销项。同时下设诸多三级明细。根据相关业务类型确定适用明细进一步加大核算难度。三是价税分离,增值税做为价外税对其价税分离确定价格的分离过程核算不理解,导致在数据测算过程中考虑不全面。四是全面“营改增”后冲击波已波及房产税、契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税基确定,跨税种综合考虑的难度加大。

(四)利率定价影响

在“营改增”税收实施前,农村商业银行做为营业税纳税人,且营业税属于价内税,利润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核算年纳税金额,日常贷款利率定价无需考虑营业税的影响,做为利率定价一部分,营业税含在利率定价内。实行营改增后,增值税做为价外税,利润表部分去除了核算项目,转而反映在应交税金项下应交增值税。一线信贷从业人员对贷款产品进行利率定价时,未能考虑到增值税做为价外税对收入的影响,收入在进行价税分离后减少。因此在利率定价环节就需要考虑价税分离后的贷款产品利率定价,加大一线业务人员利率定价的科学、合理性。在利率定价的时,一定要考虑增值税作为价外税对收入的影响,避免出现收入在进入价税分离后而减少的情况。

三、农村商业银行“营改增”下日常税收风险识别管理路径分析

(一)加强全流程业务税收风险监控

农村商业银行针对税收风险监控需要加强业务全流程管理。一是当前中小金融机构涉税主业为贷款利息收入、债券投资、理财业务、资管产品、中间业务手续费等以上为主。针对数据庞大、工作量较大需要对以上业务通过完善的科技信息平台为支撑,每笔业务、每笔交易、每笔收入等操作需要完善业务操作系统和增值税管理系统进行直连,通过两项操作系统业务直接对接进行涉税处理。杜绝人为去对以上业务进行增值税计量。二是强化各项支出票据管控[2]。对于符合抵扣条件的各项列支项目,注重业务涉税的合规性审查,通过换人复核和计算机控制等手段设置全流程控制税收风险。三是做到定期监测反馈。农商行可以通过系统建设对涉税事项进行全流程监测和定期反馈报告,对一定周期纳税异常数据进行自动预警,同时可以考虑聘请外部专业人士定期对各项涉税业务进行鉴证,强化税收风险的管理。

(二)严格按识别步骤进行税收管理

农村商业银行应加大各项涉税业务的识别,通过系统管控对各项业务财务节点控制,对不同业务建立健全识别步骤。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识别进行税收管理。因此建立各项业务的识别管控系统至关重要,可是考虑将涉税步骤嵌入业务系统或者对单独建立业务识别系统,通过运用大数据管理工具,确定纳税识别步骤,定期进行信息读取与反馈,强化税收风险的过程控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科技进步得越来越快,在农村商业银行加大各项涉税业务的识别中,可以利用我国的互联网技术等,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升各个节点的识别系统,更好地健全整个银行识别系统,互联网技术在识别的同时,也应当确定纳税的识别步骤,定期的根据所读取的信息进行反馈,进一步的强化控制税收风险的能力。

(三)强化涉税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

“营改增”下日常税收风险识别主要路径及涉税人员专业素质。流程管理固然至关重要,但日常税收风险识别核心仍然是涉税人员。涉税人员自身职业判断和对业务数据涉税的把控是减低涉税风险的主要路径。因此涉税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至关重要,需要日常加强税收制度培训,强化理论实际相结合,强化自身对敏感数据的分析。税务人员在税务岗位中应当具有一定的思想道德规范,通过严格遵守思想道德规范来为税收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在“营增改”的过程中,应当从现状中找出所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在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品质时,应当着重加强税收人员的思想道德品质建设,税收人员在税收的过程中,应当干一行,爱一行,认真仔细,恪守税收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认真做事。

四、结语

“营改增”是挑战,更是机遇。如何有效利用税收政策,掌控涉税风险对农商人是考验。在利用税收政策进行掌控涉税风险时,农商人应当重视在实行当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的策划出解决策略,农商人应当通过加强全流程业务税收风险的监控、强化涉税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严格按识别步骤进行税收管理三个策略,来进一步地提升整体的税收风险管理。在进行税收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明确“营增改”政策的目的,通过利用国家所开放的政策,更好的规划税收风险的管理,由于日常经营税收风险加大,所以应该更加重视对涉税处理及日常风险识别的管理,进一步提升管理的效率。唯有不断学习,提升素质才能明晰政策,合理纳税,促进农商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仁权.“营改增”下商业银行日常税收风险识别管理[J].纳税,2019(10).

纳税风险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金税三期;管理系统;税务风险;防范措施

在企业日常经营运转中,税务风险会实时存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受到经济发展影响和市场经济特点的干预,在企业经营中应该通过加强管理系统的风险规避能力来解决企业运转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影响企业运转因素中税务风险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在企业经营发展中要想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应该通过加强影响因素的控制措施来避免在企业经营运转中出现风险,同时在管理系统上不但要重视外部市场竞争还要注重企业内部风险防控管理,加强企业在日常管理中风险防范意识。在税法不断调整的情况下,基于法律变革背景企业发展更加应该做好内部风险管控工作。

一、金三管理系统背景及功能定位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信息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发展和智能技术的进步,金三系统在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构建了起来,同时金三系统在数据分析和云计算中可以将税务系统中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统筹集中处理,在企业运营调查中,通过金三系统能够实现远程的办公。在大数据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状况下,金三系统依靠强大的网络信息平台,将税务征收工作中所有税的纳税操作,归集到国、地税各层的分级管理部门中,通过各级管理部门进行综合的税务预警分析处理,在金三系统中能够充分的利用和整合数据信息资源,加强在税务管理工作中相关环节的纳税服务水平提高,行政效率的增强,税收成本的充分降低以及在税务改革发展中推进依法治税改革进程的推进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金三系统的有效应用在数据处理方面包含了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有效融合,在金三系统中通过将各种税务信息分发到总局和分局进行集中统一处理,在系统中预警功能实现体现为信息数据的有效分析和数据语言的有效应用。

二、金三系统税务风险识别功能

在税务风险管理应用中,金三系统具备相当多的优势,在税务系统中传统的管理操作系统只能够识别发票上包含的基础类信息,例如发票的编码,税号,等的简单数据,在税务系统中引入金三系统,通过系统和大数据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使系统在实际的税务风险预警应用中发挥出了巨大的功能,通过金三系统人工智能的处理效果显现,将发票在采集过程中逐一的实现自动化储存、检验、以及发票信息要素准确性对比检查。通过强大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加强了税务管理中的工作效率。金三系统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具备“痕迹追踪”的功能,在企业开票信息管理中,只要开票信息录入到管理系统中,在智能化管理系统中就会自动生成企业资金的实施物流情况和资金流情况。

三、涉税风险分析

在企业税务管理方面通过金税三期系统工程的有效推进,使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的风险激增,对于企业税务管理来说要进一步的掌握金税三期系统下的详细税务风险才能够保证企业发展长远目标的实现。(一)税务定量指标风险分析。在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管理过程中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用量情况发生异常的变动,机会导致税务管理风险的发生,在企业纳税人进行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中,在增值税月份开具中没有做到充分的平衡,同时通过增值税发票用量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数量增长变动趋势,出现波动情况较大的现象。在企业税务管理中如果出现在某一个月增值税发票用量突然急剧增加,排除在增长过程中正常业务增长变化情况之外,在金三管理系统应用中可能会被智能化识别系统认为是出现了增值税发票虚开的现象。在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标准中,一般发票超过上月开具30%以上就会在自动化预警系统中有所显现。(二)存货大于实际收入风险。金三管理系统税务风险中,期末存货出现大于实际收入的情况就会造成税务风险情况的发生,在纳税实际情况中纳税人在期末存货额和实收收入进行比较,存货额超过实际收入的总和,就会被金三税务管理系统认定为企业经营出现了经营异常情况。

四、税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完善管理体系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从税务风险定性、定量分析中可以对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的问题进行有效的预见,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大小取决于在金税三期管理系统中管理体系的完善情况,和在税务风险防控中对风险的敏锐识别能力,在企业税务风险防范中对涉税风险源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进行布控,通过缜密措施的有效实施,最大程度的避免税务管理中遇到的风险。(二)建立涉税风险清单。在企业涉税风险管理问题中应该通过建立明确的风险清单,同时对金税三期的管理体系进行系统化的完善才能够在税务风险防范中取得良好的成果。在企业涉税风险管控问题上对外应该以“增值税抵扣链条”作为税务风险防控的主线,在涉税风险防控中以:资金流、票据流、实物流为工作的重心,“三流合一”开展涉税风险全流程全覆盖的涉税风险管控。对内应该在企业的成本管理方面,如水费、电费、燃料费即“三费”和人员的工资产出、场地面积即“人效”和“平效”与收入配比也是风险防控的很重要方面。在内部风险防控中应该定期开展内部外部的相关涉税风险信息,并且结合信息数据反映的实际情况,来充分识别税务风险。通过金税三期系统管理体系,对税务分析、税务风险评价步骤进行科学的规划,有效对企业经营中业务流程设计的税务风险进行预防,对于在企业经营中涉及到的风险问题进行重点集中的梳理,通过制定企业经营税务风险清单明确在税务风险防控中应该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和防范措施,从而在涉税风险管控问题上制定相关措施实施的有效步骤。(三)加强政策学习。在企业涉税风险管理中,应该不断提高涉税风险管控意识,并且通过加强政策的了解和学习未来在企业税务筹划中建立科学的税务筹划机制,在税务政策不断出台的情况下,应该加强对涉税风险筹划政策的有效学习,不断完善金税三期系统管理的体系完善。尤其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加强税务专业知识的学习,熟悉税务方面出台的新政策来更新发展税务风险防控方面的工作思维,对税务风险有很好的识别能力,从而在税务风险防控工作中有效规避风险,做好企业税务筹划工作的安排。

五、结束语

企业在税务管理过程中税收筹划风险和收益会同时存在,企业在税收筹划中不断追求利益最大化之下也应该重视对税务筹划工作中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在税务管理体系中如果只重视一时的税收筹划产生的经济收益而对潜在的风险置之不顾,就会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在企业涉税风险管理中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该站在企业发展的长远角度去思考,在税务风险防控中应该以科学的风险防控视角处理涉税问题中出现的风险,居安思危,通过有效的税务风险防控管理体系来有效防范风险,实现企业在税收筹划中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纳税风险管理范文篇9

(一)企业涉税风险显性化

税收是企业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企业税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与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同等重要。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税收没有发挥它调节经济的重要作用,企业无意间形成了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轻税务管理的局面。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和债权结构代替了政府投资一统天下的格局,这就要求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规、货币政策等手段来实现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在这一形势下,国家势必要加强税收征管,纳税人的涉税风险开始显现,这就要求企业会计人员需要具备财务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掌握纳税申报、税务筹划、纳税健康自查以及配合税务稽查的知识和能力,以应对税务风险。

(二)税务稽查形势严峻

随着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税收管理模式的实施,以及税收征、管、查分工的形成,税务稽查的作用日益凸显。2008年,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进行了重大改革,需要税务稽查为新税法的实施保驾护航。在这一形势下,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大。继2009年全国税务稽查风暴之后,2010年突出重点税源检查和大要案查处,未来几年还将继续进行专项整治工作,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企业面临的税务稽查形势异常严峻。我国税收政策变化频繁,往往超出了纳税人的接受能力;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又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渠道;纳税人难以充分理解税收政策法规的实质和办税规程,不能正确履行纳税义务的风险日益加大。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要积极配合税务稽查,加强企税沟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税务筹划意识不断增强

我国采用的是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复合税制,大部分企业涉税税种接近20种,如何在合法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纳税方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税收的无偿性意味着税款是纳税人经济利益的净流出,减轻税收负担等于直接增加纳税人的经济效益。税务筹划是国家所倡导的,是纳税人一项重要的权利,它可以增强企业纳税意识,从而有利于抑制偷税、漏税、逃税等违法行为的发生。正确的税务筹划能对可能触犯税法的经济行为加以防范和纠正,避免涉税风险。与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长期以来秉承的是“高税率、多优惠”的税收征管模式,各税种税率普遍较高,税收优惠政策涉及范围非常广泛。例如,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给予“三免三减半”的优惠。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可以按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因此,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税务筹划避开一些税费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就要求纳税人增强纳税筹划意识,在从事各类活动之前把税收作为影响最终财务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进行谋划和安排。为了加强税收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不同税种以及同一税种在税率、税收优惠政策等要素上存在诸多差异,这一特征为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对策选择

(一)加强内部控制,降低涉税风险

内部控制是税务风险防范的重要工具,企业可以在组织现有的内部控制框架中,引入税务风险元素,以建立具有税务风险管理内容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识别来自于组织内部(组织结构变化、业务活动内容变化)和外部(税收政策变化)的税务风险因素。企业要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制定适当的政策和程序,规范涉税业务流程和涉税业务会计处理,及时进行纳税健康检查,如果发现纳税申报存在异常,要及时进行税务风险预警,从而始终保持纳税健康状态,以避免被税务机关列为稽查的对象。企业还应当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建立和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监督本企业税收活动,依法和正确履行纳税义务,约束税务风险,避免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自身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以不断改进和优化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

(二)进行税务筹划,降低税收负担

成功的税务筹划既能降低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又能使国家税收政策意图得以实现。税务筹划必须坚持合法性、计划性和目的性等原则。合法性是指税务筹划只能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计划性是指税务筹划只能在业务活动发生之前进行;目的性是指税务筹划要帮助组织实现价值最大化,而不是税负最小化。税务筹划是一种专业性强、高风险的工作,这就要求企业对税务筹划进行专业化的管理,筹划人员必须透彻理解组织战略意图,需要综合考虑多个税种之间相互牵制和税负此消彼长的关系,尽可能顺法操作,避免筹划风险。企业要善于把握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对经营和财务活动的税收安排,降低税收负担。企业税务筹划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任何一个涉税方案都根植于业务活动当中,这就要求企业财务部门或者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一是与决策部门沟通,在经营和财务决策中考虑税收成本;二是与业务部门沟通,在业务活动中考虑节税问题。

(三)配合税务稽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税务稽查,是企业需要面对的一项涉税事项,企业要充分研究税务稽查形势,掌握税务稽查工作的重点,分析企业被税务稽查的原因、税务稽查工作的程序和内容,然后有针对性地组织税务自查,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积极配合税务稽查工作。应当以积极的心态,严格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认真组织税务自查,并及时纠正在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同时,税务会计师要合理解释,缩小税务争议的范围。税务会计师还应当以税务稽查为契机,检查税务风险管理缺陷,帮助本企业建立税务风险长效机制,提升税务风险管理能力。

(四)加强税企沟通,减少税务争议

纳税风险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税收政策;建安企业;风险

1税务风险管理定义及必要性

税务风险管理是指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事中控制、事后审阅和安排,免于或降低税务处罚,尽可能地规避纳税风险,并在不违反国家税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获取“节税”的收益,降低公司的税收负担。由此可见,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广泛存在于企业的各项活动中。它不仅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方面,更是现金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不好税务风险,轻则可能使企业遭受法律制裁、资金损失、和不必要的声誉损害,重则可能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而良好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则有利于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使其健康发展。

2建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缺陷分析

2.1行业特点给管理带来难度。建安企业具有经营分布点多、线长的特点,纳税环境复杂多变,给税务风险管理增加了难度。多数大型建安企业都跨省(市)经营,在实行总分机构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以来,许多单位纷纷注册成立了二级分支机构,加上招投标时为了满足当地建设部门要求而设立的经营机构,使企业面对较多的税务机关,而各地税务机关对税法的理解和执行差异很大,这增加了企业税务风险系数。

2.2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有待提高。由于税务风险广泛存在于企业的各项活动中,有些企业从投标决策阶段就没有或者很少思考税务因素,日常项目管理时税务风险意识淡漠,认为税务管理就是想方设法少纳税、晚纳税,殊不知这样可能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税务风险。建安业是完全市场竞争下的微利企业,如果因一时的小利益而被卷入日益严厉的税务稽查风暴,很可能会血本无归,还对企业声誉造成恶劣影响。

2.3忽视纳税风险控制。2006年国资委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及2008年五部委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重点关注的都是企业经营目标和财务报告方面的指标,税务风险控制方面的内容较为单薄,直到国税发【2009】90号文《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实行)》才在此方面作出补充。在这样的经营目标和经营环境下,许多建安企业忽视纳税风险控制,更缺少合理规范的税务管理流程和方法。

2.4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有些建安企业没有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往往采取兼任的方式。大型企业的财务人员日常管理和核算已经应接不暇,面对我国税法及其相关法规的不断变化更是力不从心,更说不上税法的精准把握了。如对于设备价款是否缴纳营业税的问题上,修订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从事建筑、修缮、装饰工程作业,无论与对方如何结算,其营业额均应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及其他物资和动力的价款在内。”,“纳税人从事安装工程作业,凡所安装的设备的价值作为安装工程产值的,其营业额应包括设备的价款在内。”;而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由此可见修订后的规定更加明确,如果不注重钻研这些细节的变化,就很可能会增加税收负担。

3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和完善税务内控体制。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方面,如前文所述,许多建安企业往往忽视纳税风险控制,内控体系并没有在此方面更好的发挥作用,因此建立和完善税务内控体制,有利于加强税务风险管理。企业应针对重大税务风险所涉及的管理职责和业务流程制定覆盖整个环节的控制措施,使税务日常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在考虑风险管理的成本和效益原则下,结合自身经营特点设立税务管理机构或岗位,明确职责权限,能够对税法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使管理环节前移,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和事中监督,提前发现和预防税务风险。如建安企业广泛设立的二级及其以下分支机构,需要规范的税务登记管理和日常纳税申报和缴纳工作,将其纳入税务内控体制,有利于控制整体的税务风险。

3.2提高税务素质,加强税收政策传递。企业应根据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采取培训等方面的措施,对税务管理及其相关财务人员进行知识的更新,以不断增强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并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如对于个人所得税,许多省(市)的税务机关往往对外来施工的建安企业采取核定征收的方式,按照营业额的一定比例(0.2%~1%不等)征收,该部分税金既不是企业所得税法下承认的成本,又不能向职工扣回,但实质上构成了企业的负担。面对这样的情况,财务人员应在规范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充分运用税收政策,积极申请查账征收,并确定在工程所在地或者机构所在地申报缴纳,而不是完全听由税务机关征收。

3.3合理的税务规划。税务规划应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法规定。税务管理活动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价值的体现,不止是单纯的少纳税、延迟纳税,而是着眼于总体的管理决策,以风险控制为前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税务管理方案,并保证得到有效的实施。如果对增值税部分进行盲目节税,以降低整体税负,则很可能会带来企业的高税务风险。因为从设计原理上思考,增值税和营业税这两个流转税的税负水平是相当的,只需经过简单的纳税评估,就会发现是否存在问题,所以一定要制定合理的税务规划,有效控制税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