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服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20:10:32

纳税服务

纳税服务范文篇1

大家好!我叫,是××地税局纳税服务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我演讲的题目是:纳税服务---需要我们来共同呵护

巍巍××山,如丰碑耸立,滚滚黄海潮,似赞歌不息。一座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海滨新城---岚山正在拔地而起,她以日新月异的建设速度和万众瞩目的迷人风姿,正从一个拥挤、笨重的落后渔镇走向开发、开放的新生,走向丰采闪烁的辉煌!××年××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区,原创:为我们地税局纳税服务中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跨越发展机遇期,你看,她正以矫健、挺拔的身姿,昂首挺胸,开始了自己崭新的征程!

我们纳税服务中心年轻,有干劲,奋斗的生命之树深系××这一方沃土,青春的路上,每一段都留下了坚实、闪光的足迹!对于纳税服务,我们有着自己的理解:纳税服务---需要我们来共同呵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已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商场如战场,时代让竞争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许多纳税人在重压之下,心理的河床日渐干涸,事业的艰辛让他们的心田日益荒芜,他们渴望眼前有一块有水有草的绿洲,他们渴望得到呵护、慰藉和滋润。

05年4月1日,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当问到“为什么有人不愿纳税时”,竟然有10%的纳税人回答:“缴税没有得到满意的服务,没有光荣感”。面对如此回答,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告诉我们:纳税人已开始理性分析义务与权利,开始关注纳税之后的光荣感,当纳税人的贡献不能得到社会尊重时,他们就有可能心寒、回避、甚至抗拒。

我以前曾在农村税务所工作,亲眼所见纳税人来办理纳税事宜,即使不是披星戴月,也是来去匆匆,看着他们额头上细密的汗水,我时常有着一种莫名的感怀和酸楚。有了纳税人的无私奉献才成就了国家的辉煌,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改革开放的经济桥梁,是民族振兴的希望!而对这些可亲可敬的纳税人,我们怎能不为他们付以真情,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呢?

西方国家在纳税服务方面的探索可以追溯到1919年,这一年,澳大利亚成立了纳税人维权组织,1921年瑞典成立了纳税人协会,至今已有会员18.7万人,这个数字超过了最大的政治党派,瑞典成为世界上税收最高,但是给予纳税人合法权益最多的国家。之后,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签署了“合法权益欧洲惯例”这份文件。

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开始了纳税服务的各种有益探索,内蒙古自治区已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纳税人维权组织,各省市均成立了税收研究会,北京地税部门的861纳税人网站,每月有近80万人浏览,各级税务机关相继成立了纳税服务中心,“12366”服务热线的开通进一步拉近了税务机关同纳税人的距离。

经济决定税源,管理增加税收。2006年,省局在全省地税系统深入开展了“管理年”活动,是税务机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当然,我们更愿意让纳税服务这个平台成为展现在纳税人眼前的绿洲,让纳税人从这里得到慰藉,得到滋润,得到呵护。我认为,只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她,至少,她带给纳税人的不啻于阳春三月的沥沥小雨,丝丝惬意,滴滴含情。

纳税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当务之急是从自我做起,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至江海”。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进步,在进步中提高纳税服务水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岚山地税局纳税服务中心设立了办税“体验基地”,让税务干部轮流到企业去当义务办税员,换位思考,体验纳税人的感受,从而提高他们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一声“请坐”,一声“稍等”,一声“慢走”,送给纳税人的不仅仅是温暖;一支钢笔,一杯热茶,一把雨伞,递给纳税人的不仅仅是关心,更是对纳税人心灵的呵护。

有位哲人说过:“如果你想散布阳光给别人,那么你心里首先应拥有和煦的阳光”。在纳税服务工作中,这样的素质我们是首先应该必须具备的。我认为,作为纳税服务中心的税务人员,我们的内心世界,应该是一个鲜花盛开的地方。在烂漫的花丛中,应有一束分外艳丽的花朵,这就是关爱。关爱中,让我们的心中永远绽放花朵,并散发出无限的芳香。

纳税人的心理是非常容易满足的,本来我们做了我们应该做的工作,纳税人仍然非常感动。曾记得××镇有位姓杨的纳税人,身体虚弱,每次到分局办税都见他额头上有细细的汉珠。碰上节假日,有时他要往返好几趟。鉴于这种情况,我向主任建议办税有困难纳税人可以上门服务。至今我还清楚记得,那位纳税人在家中接受我们的服务时眼中晶莹的泪花。

马克思说过:“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美。”对于我们一名基层人员来说,做好纳税服务工作,也就是管理呵护好了我们岚山地税品牌的“阳光办税”、分众服务和即将推出的“链式管理”。对于纳税人,对于我们税务机关,不仅仅体现双赢,而且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于民幸甚,于国幸甚,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原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过去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关怀培养、得益于社会各界的支持厚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地税局纳税服务中心的兄弟姐妹们,将继续坚持不懈的努力与追求,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以蓬勃的青春朝气,鼓荡着时代的长风,浸渍着春天的雨露阳光,走向更远更远的前方!

纳税服务范文篇2

关键字:纳税服务改进优化

一、纳税服务的内涵

纳税服务这个概念由来已久,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其基本含义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和行使权利的过程中,为纳税人提供规范、全面、便捷、经济的各项服务措施的总称。纳税服务主体是税务机关和税务工作人员,纳税服务的客体是纳税人。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并重新颁布了税收征管法,第一次将纳税服务确定为税务机关的法定职责,使过去属于职业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范畴的纳税服务上升到了法制化层面。

纳税服务源于对纳税人权利的保障和需求的满足,即“始于纳税人需求,终于纳税人满意”。它贯穿于税收工作全过程,延伸到税收征收、管理、稽查、行政复议等各个环节,体现到税收法制建设、税务机关职能转换、税收征管、税收信息化建设、部门形象建设、和谐税收建设、干部的素质与作风建设等各个方面。包括税前为纳税人提供宣传、咨询和辅导,税中为纳税人方便、快捷、准确地依法纳税创造便利条件,税后为纳税人实施法律救济等。纳税服务是以纳税人多样化需求为导向的,其内涵表现出多层性特征:以改善服务态度、优化办税环境等为主旨的微笑服务、文明服务是较浅层次的服务;以降低纳税成本为要求的便捷、高效、经济的各种服务措施是较高层次的服务;以引导纳税人自觉遵从税法、及时准确地申报纳税为目标的规范税收执法、促进公平公正是一种深层次服务。随着社会民主法制化程度日益提升和纳税人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纳税服务的重心逐渐由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

二、优化纳税服务的意义

(一)优化纳税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客观要求

政府的职责之一就是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创造充分且必要的外部条件。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职能范围大而全,市场个体基本没有自主决策的空间,客观上决定了政府只能是管理命令型的。市场经济的内涵要求政府是服务于市场、服务于纳税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目标。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税务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执法部门,是实现政府管理转型的前沿和窗口之一,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调整,促进各项税收政策的落实到位,为纳税人提供优质、便利、文明、高效的纳税服务,引导和保护市场主体公平、有序竞争,全力打造服务型税务机关,促进征纳双方良性互动,实现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双赢”。

(二)优化纳税服务是推进依法治税的必由之路

税务执法是维护纳税人的权益和国家税收权益的和谐统一,二者不可偏废。长期以来,由于受经济体制的束傅、社会发展的局限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征纳双方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当前,为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新《税收征管法》历史性地写入了大量的传统意义上的职业道德条款,大幅度提高了对税务机关干部行政规范和职业道德的标准。纳税服务已成为构建我国现代税收征管新格局的重要环节,它以对市场主体自觉承担纳税义务的信任为前提,以税收法律为行为规范,反映了民主政治的要求,体现了现代国家政治文明的时代特征。税务机关只有坚持法治、公平、文明、效率的新时期治税思想,让纳税人真正感受到优质服务,才能不断增强依法纳税意识,推进依法治税步伐。

(三)优化纳税服务是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重要手段

纳税人的权利保障得越好,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度才会越高,征纳关系才会越和谐。提供优质的税收服务是《征管法》规定的税务机关的义务,税务机关必须牢固树立税收经济观,增强为经济、社会服务意识,把提高纳税服务贯穿到税收工作的全过程,使税收服务职能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积极、主动、及时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和便捷的服务,全面推进纳税服务向深层次发展,为纳税人依法经营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使税收工作切实从“监督打击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才能把纳税人的利益实现好,把纳税人的权益维护好,以公正公平保障和谐,以优质服务促进和谐。

三、当前纳税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纳税服务建设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服务形式规范化、申报方式多样化、缴税方式简便化和咨询方式市场化。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纳税服务所取得的成效还是初步的,与国外相比,与整个税务管理事业大要求来对照,纳税服务的种类、深度和广度都还有着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当前税收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思想观念存在误区

一是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由于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税务机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官本位”意识,总是以执法者的身份出现在税务工作中,对征纳关系的认识局限于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层面。强调的是保护税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打击税收违法行为,而没有从法理的高度去认识为纳税人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从传统的管理者角色转变到管理服务者的角色上来,对纳税服务重要性认识不够,纳税服务的热情不高,把服务当成是一种任务和负担,存在态度生硬、完成任务、被动应付等现象,在为纳税人的服务工作中缺乏主动性、自觉性。二是对依法治税与纳税服务的关系认识模糊。不少同志对纳税服务认识初浅,不能将执法与服务有机统一,甚至把依法治税与纳税服务对立起来。把依法治税片面地理解为“整顿”、“治理”、“稽查”、“处罚”;把纳税服务简单的看作为“笑脸相迎”、“热情接待”。一提依法治税,就是“拉网检查”、“严罚”;一提优化服务,稽查工作就要暂停,调整税负也不能进行,甚至为优化服务而弱化了执法的刚性。

(二)税收执法与管理上存在错位

一是税收执法存在错位。在一段较长时间里,税务执法中对纳税人的“敌视”性大于服务性。如过去全国性财税大检查、税务机关的“收入型”或“打击型”的专项稽查,无不以纳税人存在偷税、漏税、骗税和抗税为假定前提,甚至下达查补税款和加处罚款指标。二是税收管理上存在错位。长期对纳税人实行的“保姆式”管理,把许多纳税人自身的事务大包大揽在手,以“管理”代替服务。正由于不放心、不放手,许多办税事务可以简化的不能简化,许多职权可以下放的却不愿层层下放,于是形成税务机关要求纳税人办理申请审批的事务多,审批的环节和手续多,甚至一项涉税事务涉及多个部门,使纳税人不得不到处“烧香”、“拜佛”。

(三)纳税服务体系存在盲点

一是纳税服务法律、组织体系尚不健全。目前,国家法律关于纳税服务的规定过于简略、粗疏,国家税务总局2005年10月印发的《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是目前仅有的一个权威性的纳税服务规范性文件,各地据此制定的纳税服务性文件级次更低、差异更大。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已经专门设立了纳税服务处,部分地方税务机关也相应设立了纳税服务部门,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组织体系,纳税服务各项职能还分散在各个业务科室和综合部门,纳税服务缺乏系统性、协调性。二是纳税服务被动性、表象化趋势明显。从本质上看,纳税服务的重点理应放在“公正”和“效率”两个方面。但全国税务系统至今仍没有统一、规范的纳税服务形式,各地纳税服务形式千差万别、各显神通。纳税服务也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只是一种口头上的、文件上的服务,以为纳税服务就是微笑服务,而不够重视服务措施落实与否,服务效果好坏,纳税服务流于形式,缺乏长效发展机制,疏于从宏观上准确把握税收经济政策,为全社会纳税人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投资和经营环境。三是纳税服务成效缺乏检验标准。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纳税服务考核机制,没有建立起纳税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健全的纳税服务?

柿科兰壑贫龋瞿伤胺竦目己嘶怪辉谥鞴坌云兰劢锥巍D伤胺裰柿亢没低耆【鲇谡魉爸魈宓淖跃跣形伤胺癯尚狈煅楹捅U稀?

(四)人员素质存在软肋

一是队伍新陈代谢速度缓慢。近年来,由于严把进人关,税务人员更新速度缓慢,年龄层次拉不开,30岁以下人员屈指可数,在岗人员连轴转,知识得不到系统的更新,加上受职数编制限制,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仅靠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难以调动现有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干部队伍缺少激情活力与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纳税服务工作的开展。二是人员素质亟待提高。有的税务人员对税收政策不学习、不钻研,满足于一知半解,对企业的纳税咨询要么不耐烦,要么一问三不知。少数税务人员不能将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对等起来,在日常税收管理中,存在“我管纳税人,纳税人服从我”的思想,个别素质低的税务人员甚至把纳税人作为“下属”来看待,纳税人的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四、优化纳税服务的对策建议

(一)牢固树立科学的税收服务观

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要认真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要求,全面更新服务理念,以纳税人的需求为导向,把税收服务贯穿税收工作的全过程牢固树立科学的税收服务观。具体而言,是要树立纳税服务是法定职责和义务的理念,树立纳税服务是税收征管重要基础的理念,树立以纳税人为本的理念,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树立公正执法是最根本的服务理念。同时,应在服务观念上完成三项转变:一是要完成由监督打击向管理服务的转变。改变以往注重对纳税人防范、检查和惩罚的观念,进一步简化办税程序和有关审批手续,强调税收公共服务功能,营造优良的办税环境,全面准确理解税收执法的内涵,公平、公正、公开地服务于纳税人。二是要完成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充分认识到搞好服务是提高征管水平的重要手段,始终把尊重纳税人、理解纳税人、关心纳税人贯穿在税收征管中,积极、主动、及时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经济的服务。三是要完成由片面注重形式向追求内容、形式、效果相统一的转变。改变轰轰烈烈抓一阵、抓一时,搞表面化、短期性的行为,从片面追求纳税服务形式的认识误区中解脱出来,通过持久和务实的工作,使纳税服务向长效发展,向实际深入,切实?

龅接猩猩⒂邪逵醒邸⒂行杏泄?

(二)努力实现执法管理与纳税服务的和谐共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把税收征管体系比作一座金字塔,其中为纳税人服务是整个金字塔的基础。税收执法与纳税服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纳税服务是促进依法行政、依法治税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严格管理、公正执法是惩治偷逃骗税行为,创造公平公正税收秩序的根本保证,也是对纳税人最根本的服务。一是要实现执法与服务的有机统一。要以服务促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即不能单独强调执法权,忽略对纳税人服务的义务,也不能只强调服务,忽视税法的严肃性,防止出现执法与服务“两张皮”。对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的守法者,税务机关要提供必要的服务;对于不愿履行纳税义务,又要享受公共服务的税务违法者,要进行监控和惩处。二是要实现征管流程与纳税服务的无缝对接。要抓流程管理,整合资源,建立征收、管理和稽查之间相互协调的快速反应机制,对各工作环节,应提出明确的服务标准及时限,建立科学、完善的征管流程,力求税收征管与纳税服务的“零缝隙”。三是要实现“退位”与“补位”的相互协调。纳税服务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与程序履行职责,既不能失职不作为,又不能越权乱作为。要在“缺位”的地方要“补位”,该由税务机关?

龅氖乱徽鄄豢鄣刈龊茫乐剐姓蛔魑灰印霸轿弧钡牡胤健巴宋弧保荒茉介愦摇⒋蟀罄浚糜赡伤叭俗龅氖戮陀赡伤叭俗觥?

(三)着力构建统一规范的纳税服务体系

一是构建纳税服务的法律体系。纳税服务的法律化是我国纳税服务健康、良性发展的必然途径。建设认真总结各地贯彻落实《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的实践经验,尽快修订完善并正式出台《纳税服务工作规范》,并在将来出台《税收基本法》中单设纳税服务章节,早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纳税服务法制体系,使我国的纳税服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建立需求分析与征纳沟通机制。及时了解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掌握纳税人需求,持续改进纳税服务的措施。通过走访纳税人、召开税企恳谈会、开展咨询辅导等形式,拓宽征纳沟通渠道,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实现征纳良性互动,减少信息不对称,引导纳税人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及时疏导和化解征纳矛盾。三是建立个性化服务机制。由于纳税人的情况千差万别,普遍服务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纳税人的需求。个性化服务是西方国家税务部门近年来兴起的热点,其特点是在普遍服务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纳税人的特点和需求,主动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的、交互式、有效的、及时的纳税服务,提升纳税服务质量,提高纳税人遵从度。四是建立纳税服务考评体系。要在明确纳税服务各个环节职责的基础上,从上到下建立起一

套科学、完善、以量化为主、可操作性强、内外结合的考核体系,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对纳税服务工作质量采取内部监督检查、模拟纳税人办税、组织特邀监察员明查暗访、接受纳税人投诉、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定期考查,严格实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相衔接的监督机制,确保纳税服务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纳税服务范文篇3

一、何为纳税服务体系?

纳税服务体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纳税服务体系,指税务机关和社会中介组织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即以税务机关的专业服务为主,以社会中介服务为辅,共同为纳税人提供各种纳税服务的系统;狭义纳税服务体系则单指税务机关的专业服务,即税务机关按照法律法规建立的无偿为纳税人提供有关纳税事宜的专业服务系统,这也是一般意义上的纳税服务。它是以征税人主动服务为特征的、征税人与纳税人之间责权利对称的税收征管系统,是规范征纳关系,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征管体系的基础。

二、纳税服务体系的定位

关于纳税服务体系在征管中的地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把税收征管体系比作一座“金字塔”,为纳税人服务是整个“金字塔”的基础(如图所示),因此,可以说,纳税人服务体系是征税人与纳税人接触的第一环节,是征管的最基础工作。也就是说,税务机关所做的大量税收工作,都是在为纳税人服务的基础上进行的。

追究法律责任

查处偷逃税案件

进行税务稽查

处理申报信息

为纳税人服务

就税务机关而言,税务机关就是国家为了纳税人提供的涉税服务组织,纳税人就是税务机关的“顾客”。入世后,面临更多、更复杂的纳税人群体,税务机关应在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树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理念。把工作重点转向服务的对象——纳税人,要如纳税人希望的那样,有更广泛的享受服务的自由。更加主动地在管理体制、管理思路上适应信息时代的变革,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一个更为开放、更有回应力的、负责任和有效率的税收服务体系。

三、纳税服务体系的组成

(一)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

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作为一种服务产品,是由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构成的。

1直接服务

《征管法》明确税务机关的征管职能包括:税法宣传与咨询、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管理、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税务检查、税务行政复议等。从税务机关提供直接服务的角度可以对以上职能作如下划分:

①税前服务:主要是指税法宣传和咨询,包括税法公告、辅导培训、税收宣传等;

②税中服务:主要包括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申报管理、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等。

③税后服务:主要包括税务检查、税务行政复议等。

直接服务通常采用四种方式:面对面的接触、电话联系、信函和电子网络联系,其中,面对面接触的提供地点应主要设在办税服务大厅,即窗口服务;电话服务主要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如现在开通的12366,即是:信函和电子网络服务即为纳税人提供不足不出户的服务等等。大多数直接服务需要纳税人的协作生产,服务的效率取决于双方对参与的积极程度。

2间接服务

间接服务,即为纳税人提供管理型服务。间接服务是一种辅助服务,服务的效率取决于税收法治环境和税务行政效率和行政管理质量。间接服务可为纳税人提供优良的生产、经营环境及优良的纳税服务环境。当前来看,搞好间接服务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应进一步简化税制,以易于掌握便于计算为宗旨。税制只有简便才能易于操作、易于普及,既有利于纳税人缴税又有利于征税人征税,简化税制应成为当务之急。

(2)规范办税规程,简化办税手续,如简化审批手段,归并有关文书、纳税申报资料等。

(3)完善办税服务大厅职能。根据信息化建设需要,通过职能分工和业务重组,实现全功能、一条龙办税服务。

(4)建立纳税人信誉评价机制。税务部门通过信誉评估确定纳税人具体的纳税服务等级,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根据等级不同,税务机关可决定给予不同的服务等级。从而在管理服务上形成对“失信者”有效的结束惩罚机制。

(二)共性服务和个性服务

从满足纳税人服务需求偏号的角度,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可以由共性服务和个性服务组成。

1共性服务

共性服务,是指在让不同的纳税人在不同的地区得到同样的服务,这是税务行政服务的基本要求。西方国家已有范例,如在加拿大,一个纳税人在温哥华拿到的纳税指南与在多伦多拿到的完全一样。针对我国目前纳税服务各地自成格局,没有全国统一的施行办法的现状。现阶段至少应先将各个税种的纳税指南首先统一起来,随着相关条件的改善,逐步统一和规范各种服务方式和服务标准。

2个性服务

个性服务,是指税务机关提供适合纳税人个体需要的纳税服务。纳税人特性的不同使纳税人对服务消费的偏好在时间和空间上各不相同。提供多样化的个性化服务,税务机关通过组织开展需求调研,在征集不同类型纳税人服务需求的基础上,以纳税人需求和合理化建议为导向对纳税人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纳税人提供共性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纳税人在消费之前能够根据自己的偏好对服务进行选择,并获得满足个体需要的服务,这是使不同纳税人获得一致满意程度的重要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纳税人感到满意。

按照“便利原则”的要求,提供个性化的税收服务,具体可体现在:①纳税方式的选择要以便利纳税人为出发点。②纳税地点的安排上,如果上门申报仍是辖区内纳税人主要选择的申报方式,就要多设交通方便的申报点,这些申报点也可以成为对外提供税务服务的窗口,使税务服务成为纳税人容易得到的公共服务。③纳税时间的设计上,应预先约定,避免纳税人排队等待;④纳税规程的制定上,应力求办税程序简便,不让纳税人感到手续繁琐;⑤税款缴纳形式上,应尽量采用货币、信用、货币和信用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此外要积极开展满足纳税人需要辅导、信息、培训服务,以及预先提醒、纳税异常情况预警帮助、纳税事宜建议等服务。

(三)信息性服务、程序性服务和权益性服务

从税收管理职能的角度,完整的税收服务包括信息性服务、程序性服务、权益性服务等三个方面:

1信息性服务

信息性服务的内容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1)税收实体法信息。为纳税义务人提供税收实体法信息,可使纳税义务人了解自己的税收给付义务,知道纳什么税和纳多少税。

(2)税收程序法信息。为纳税义务人提供税收实体法信息,可使纳税义务人了解自己的税收作为义务,知道如何办理纳税事宜。

(3)税收救济法信息。为纳税义务人提供税收救济法信息,可使纳税义务人了解如何处理与税收管理机关在税收确定方面的争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借鉴国外经验,信息性服务的手段一般可包括:①免费提供出版物(如纳税指南、小册和公报、报纸税务增刊、新闻报道提醒、为视觉困难者提供录音带等);②利用大众媒介(如广播与电视、提供录像和录音带、新闻会等);③免费电话联系(如电话——帮助、电话——退款、电话——信息等);④上门服务;⑤通信(如单独起草信件、标准化信件);⑥其他(如中小学校税收教育、初人商界从业人员税收培训、邀请纳税人参加税收研讨会、志愿者计划等)。

2程序性服务

程序性服务的主要职能,是为纳税义务人制定履行纳税义务的规程,提供缴纳税款的场所,使纳税义务人有条件顺利办理纳税事务,保证忠诚性税收遵从和增加制度性税收遵从。

程序性服务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制定并规范申报纳税操作规程;二是提供并建设申报纳税场所。

(1)申报纳税操作规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纳税申报的范围、纳税申报的方式、纳税申报的内容、纳税申报的期限和税款征收程序。目前的任务是简化办税流程、办税环节、办税手续,利用信息技术,实行信息一次性采集、共享利用、网上信息流转审批、全过程内部信息运转、一次性办结,为纳税人提供高效的服务。

(2)办税服务大厅应是纳税人办理所有上门纳税事宜的场所,目前的建设主要在于重组业务、规范流程、统一服务制度和标准,全面实行统一受理制度、首问负责制、限制服务制、服务承诺制等,为纳税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3权益性服务

权益性服务的主要职能,是解决纳税义务人与税收管理机关在纳税或征税方面的争议,保障纳税义务人的合法权益,增加忠诚性税收遵从,从而减少情感性税收不遵从。

权益性服务的内容主要是税务行政复议、诉讼、听证、赔偿等。维护和保障纳税义务人合法权益的救济服务,必须做到:

(1)完善税收法律和法规,最大限度地增强税收的确定性。

(2)严格执法,积极探索行政救济服务,尊重和维护纳税人税务行政诉讼、复议、听证、赔偿等方面的权利,有错必纠。

(3)在税收管理中加强信息性服务,使纳税义务人树立强烈的权利意识,掌握足够的税收知识。

四、构建纳税服务体系的几点建议

强化税收服务,转变税收服务理念的服务领域“三化”建设,旨在实现税收征管从管理监督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从自我为中心向以纳税人为中心转变,强化纳税人为“顾客”的观念。目前,针对纳税人的行为方式及其产生原因,为保证纳税义务人自觉、准确、及时地履行纳税义务,在税收管理中应做好以下工作。

1树立正确的纳税服务观。“服务”对税务机关而言,就是要平等税收征纳关系。“纳税人关系管理”是“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在税务行业的应用和发展,它不仅需要在观念上确立和增强,更重要的是将其融入税收征管。把为纳税人服务作为税收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和职责要求,以达到税收与经济、税收与社会、征税与纳税的良性互动,使其成为税收征管机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2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从税务机关的角度,优化税收服务,主要是按照现行《征管法》的要求,严格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把纳税服务作为税收行政执法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去落实,充分利用现代化税收征管手段,全方位为纳税人服务。因此,当前构建纳税服务体系,笔者认为务必处理好四个关系:①正确处理好依法治税与依法服务的体系;②正确处理好被动服务与主动服务的关系;③正确处理好共性服务与个性服务的关系;④正确处理好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与提高税收服务的现代化程度的关系。

纳税服务范文篇4

关键字:优化纳税服务思考

一、当前纳税服务的现状

随着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征管模式的不断转换和各种文明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各级税务机关对建立和完善纳税服务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纳税服务的意识不断得到强化,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效,但就其实质内容看仍然停留在传统型、创建型层面上,没有形成法制化、规范化、系统化、效率化的现代纳税服务体系。

(一)传统型纳税服务

一是错位式的纳税服务,将税务机关法定必须履行的各种职责转换为纳税服务的一种形式,这种颠倒履行职责行为与纳税服务关系的典型是以审批减免税收和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为代表。二是辅导式的纳税服务为纳税人面对面传递有关税收信息,宣传税收法律法规及各项经常变动的税收政策,这种方式较为简单,也能让纳税人体验到税务部门的服务,但面对面广量大的纳税人和经常变动着的税收政策,税务干部客观上做不到面面俱到和经常开展。三是需求式的纳税服务,对一些突击性的中心工作,为了满足各级税务部门的管理需要,不得已帮助纳税人履行有关程序和手续,使纳税人达到和符合税务部门的管理规范。这种情况下,一般采用大厅辅导、上门指导或采用培训班进行集中培训,名义上是为纳税人服务,实质是税务部门为了满足缺期的管理行为而使纳税人增加负担。这种现象在目前的征管现状下还将大量存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但基层税务部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四是保姆式的纳税服务,是更为背离纳税服务本质的一种方式。按税法或财务制度规定必须是纳税人自己履行或纳税人没有能力可以由社会中间机构完成的各项税收义务,基层税务部门或一线的税务人员担心其做不好,怕考核考评中达不到要求,于是越俎代庖,大包大揽,承担了不是职责范围该做的事情。这样,既违反了程序规范的要求,而且遇到问题责任不清,遇到稽查难以定性定案,造成被动。同时更不利于纳税人提高素质,造成其长期的依赖性,后果十分严重。

(二)创建型纳税服务

一是创建型的纳税服务经常放在精神文明范畴来讨论,无论从形式还是实质上常常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形象工程来抓。办税大厅是处理涉税事宜的场所,使纳税人方便快捷地办税,是纳税服务的根本。而有些地方开展优质服务,把办税大厅铺上厚厚的地毯,设置针线包、医疗箱,还准备了雨具等等。这些服务内容严格意义上讲不是纳税服务,也不是纳税人真正需要的,只能适可而止,不能把过多精力放在这种形式上,否则会使纳税服务偏离了正确的方向。二是各级税务部门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已经形成了许多既属于创建范畴更多属于纳税服务范畴的服务项目,如办税服务厅、首问负责制、税法宣传咨询,“一站式”、“一窗式”服务,办税“八公开”,服务承诺以及正在逐步推广的多元化申报、电子缴款和综合服务热线12366等,但这些项目尚不系统,或只是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门,往往是自发的,没有成为税务部门、税务人员法定的职责和行政执法的必备内容,难以深入、有效地开展下去。

二、优化纳税服务必须遵循的最基本原则

(一)公平原则。即国家制定税收法律要公平和合理,税收收入要体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政府应提供更多能满足纳税人需要的公共产品。这是一种超市场的交换,纳税人支付税款就有权知道缴纳税款的原因、税款的去向,有督税的权利。

(二)公正原则。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纳税人处于弱势、税务机关处于强势,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因此,如何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成为体现公正原则的主要要求。这需要税务机关有严格规范的办事程序和标准,税务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还要建立公正有效的行政复议和诉讼程序来保证。

(三)公开原则。指税收信息公开化,税务作业透明化。包括进行税务事项公告,制定明确的纳税指引,自觉接受纳税人监督等。

(四)效率原则。指税务机关要尽量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审批事项,缩短办税时间,以达到减少征纳双方成本的目的。具体来讲就是要合理分布纳税网点,规范办税程序,实行首问负责制,运用全系统统一、联动的信息化手段来支撑,提供以电子化为主的多元化申报方式和简便的税库缴款系统等。

三、优化纳税服务的主要途径

(一)推进依法治税,规范税收执法。

依法治税是纳税服务的根本,也是提高服务水平的基础,更是纳税服务要追求的最终目标。规范执法一是要建立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加强对责任落实的监督和考核,确保责任追究落实到人。二是要通过税收执法权的分解和程序化,形成相互制约制衡的机制,从根本上铲除执法不严、以权谋私的现象。三是要依法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地位,加强法律救济,给纳税人创造更好的自觉纳税环境。四是维护税法的严肃性,严厉打击涉税违法犯罪,为守法的纳税人创造公平的环境。

(二)转变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

《税收征管法》大量增加了保护纳税人权益、规范税务部门行政行为的条款。这是一种质变,将以前属于职业道德范围的行为,纳入到了法律的范畴,成为税收执法者基本的义务和法定的责任。法律的要求是道德标准的底线,税务部门要适应新的要求,就要率先转变管理理念,相信纳税人能够依法自觉纳税,改善征纳关系,实现由“博弈关系”到“相互信任”的转变;注重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实现征管理念和手段从“监督控制”到“服务管理”的转变。

(三)优化征管模式,降低纳税成本。

科学的征管模式不仅有利于税务部门加强管理,而且能为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提供较多便利,降低纳税人的纳税成本。目前,征管改革实现了征、管、查三分离,加强了相互间的制约,增强了执法的透明度,但现行的模式还不同程度地给纳税人带来不便。因此,还要在征管查专业化的基础上,实现集约化管理和信息共享,采用切合实际的多种申报方式,使税款征收渠道畅通、便捷。形成专业协作和社会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简化办税手续,提高实效。同时要搭建全社会的税收服务体系,发展税务,使税务机关的专业服务和社会化的中介服务有机结合。

(四)推动制度建设,完善服务手段。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情况会更加复杂,纳税人的需求更趋多样化,纳税服务工作必须不断发展。为保证纳税服务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必须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办法,形成为纳税人服务的工作机制,建立包括从可行性分析、决策、实施到效果评估、信息反馈、服务监督与责任追究的工作机制,最终还可参考发达国家的做法组建纳税服务的专门机构。使税务部门可以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挖掘纳税服务的内涵,丰富纳税服务的载体和手段,增强服务能力。

纳税服务范文篇5

目前基层税务机关纳税服务普遍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一是重权利、轻义务。就是注重税收征收权、执法权,忽视纳税人合法权利,纳税人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二是重形式、轻实质。长期以来基层税务部门将规范文明用语、建设环境设施齐全的纳税服务场所作为提高纳税服务水平的主要手段和目标,纳税服务局限于“一声问候、一张笑脸、一把椅子、一杯茶水”的浅层次上,对纳税人反映强烈的纳税程序复杂、环节过多、办税效率低下、纳税成本过高等深层次问题研究不够。三是重宣传、轻规范。纳税服务局限于“单兵作战”,没有建立运转有序的工作规范和服务链条。纳税服务方面的内容缺失,纳税服务质量评价方法单一,缺乏有效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纳税服务相应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责任追究、监督控制等重要内容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当前纳税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纳税服务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当前基层税务机关都在围绕着为了方便纳税人做文章,从税务机关的做法可以看到,“一窗式”、“一站式”、“一网式”、“一级式”等等,应该说这些做法产生了很多积极的效果,也为纳税人带来了很多方便,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划时代的进步。但这种将纳税服务是为了方便纳税人的定位,仍没有实现税务机关从“税务官”到“服务者”角色的真正转变,应该看到我国与一些先进的国家相比较,纳税服务的观念、纳税服务的形式、以及纳税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仍有着很大的差距,我们纳税服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方便纳税人,获得纳税人的满意度。纳税服务应是我们的义务、职责和奋斗目标。

2、纳税人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平等实现。

纳税人是征收管理活动中的纳税主体,在税收的征纳关系中,纳税人不象征收机关有国家的强制力作后盾,是天然的弱势群体。但税法非常明确地规定了纳税人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地位,纳税人在征纳双方的法律主体地位上与税务机关相比应该是平等的,但我们过去一直将纳税人看作是需要严格管理的对象,纳税服务解决的主要是工作态度问题,通常被认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虽然当前纳税服务已被看作是税务机关行政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税服务已由职业道德范畴提升到行政行为的范畴,税务机关在优化纳税服务、引导纳税遵从、促进能动纳税、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方面,做了大量的积极工作,由于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税务机关往往以管理者、执法者、监督者自居,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执法、轻服务,重管理结果、轻服务过程的观念,弱化了纳税人的平等主体地位。因而很多服务还是停留在低层次上,没有意识到自身在公共产品服务框架内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将纳税人的地位提高到应有的高度,没有全面、主动地针对纳税人的权利来制定我们的工作方案,而是在如何保护我们自身安全的角度上制定各种措施,影响了纳税服务高效开展。

3、没有充分考虑纳税人的成本支出。

税务部门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强调服务的硬件环境的建设,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纳税人从纳税服务中获得的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通过纳税服务应该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纳税人的税收成本支出,纳税人的成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纳税人支付的税款以外的从属费用,应当包括办理税务登记的费用和时间耗费,填写纳税申报表劳动的耗费,购买税务发票的时间耗费,聘请税务师和律师的费用等;另一方面是纳税人的额外负担,也就是纳税给纳税人经营决策所造的不利影响。纳税人可能因信息不畅,行政办事效率低下或执法不够公正,以及因区域或身份的不同往往会增加不必要的支出和额外负担。当前税务机关的业务流程改造和机构的扁平化设置,由于在宣传力度、纳税辅导、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以及配套的措施等方面没有完全跟上,增加了部分纳税人不应有的成本支出。

4、组织机构存在断层现象。

虽然目前税务机关经过多轮的征管改革和改革机构,信息化手段已非常高。但由于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认为纳税是纳税人自己的事,好坏完全取决于纳税人的自觉行为,因而在机构设置上总是从保护自己方便工作的角度出发,没有将对纳税人的优质服务作为自身的追求,没有将纳税服务机构单独设置,从而存在着一定的断层现象,一是部门之间断层:一项税收业务往往需通过多个部门审核批准,而部门彼此之间由于时间和衔接的问题,形成较低的工作效率,比如纳税人需要更换发票票种,须先在办税服务大厅受理录入相关信息,转管理部门调查,再转税政部门审核,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两个流转,电子信息流转和纸质资料的流转,可能产生资料和人员的两个断层,其结果是资料的缺失和由于人员审批的不及时造成信息在某一部门的滞留。二是责任断层。由于提倡管户和管事分开,计算机随机分派工作任务,纳税人的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解决,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税务机关很难分清到底是谁的责任,模糊的责任状况必然导致纳税服务质量的降低。三是服务链断层。主要表现为税务机关没有建立起有效和健全的办税辅导制度,纳税人的很多普遍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纳税服务的内容、方式、程序和实施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链条,为纳税人辅导的制度没有及时建立,没有一个专门的纳税服务机构进行统筹协调规划和实施。

二、提升纳税服务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在建立纳税服务体系时,纳税服务体系本身是政府对纳税人的单方面投入,但它并不是出于政府回馈纳税人的一种感恩行为,而是建立在税务部门实施管理的成本--效益理论基础上的,是税法日益复杂化使然,是纳税人依法服从政府管理的客观要求。通过建立科学、系统完整的服务运作机制,不断提升纳税服务理念,使办税秩序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而开辟一条依法治税的新路。

1、高度重视纳税人纳税主体地位,进一步提高纳税服务意识。

纳税服务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只要纳税人感受到一个好的态度以及为纳税人创造各种方便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纳税人需要主体地位平等,特别是与税务机关平起平坐的主体地位,只有主体地位相同,纳税人应该享有的各项税收保障权利才能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让“我是纳税人”的口号深入人心,马克思说过税收是“喂养政府的奶娘”,在整个社会创造出尊重纳税人、服务纳税人的氛围,找准这个支点才能满足绝大多数纳税人的需要,才能体现国家的政策导向和立法的初衷,才能真正建立起充满效率的服务型税务机关,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纳税人的对税收法律的遵从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依法纳税和依法征税。保障纳税人各项税收权利的真正实现才是我们纳税服务的真谛所在。首先,要认识到这是税收征管的需要。税收征收的对象是纳税人,没有良好的服务体系作保障,没有广大纳税人的积极配合,就不可能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其次,这是依法治税的需要。只有通过为纳税人提供良好的服务,才能促进纳税人更好的学法、知法、懂法,进而更好地用法、守法,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第三,这是实现税务机关职能的需要。纳税人是纳税主体,更是税务机关的服务客体。思想上牢固树立纳税人法律主体地位。

2、高度重视纳税人满意度,努力创造公平的税收环境。

只有充分了解纳税人的愿望与要求,加强与纳税人的沟通,才能够更好地提供纳税服务。纳税人一般希望到税务机关办税是简单的、方便的。因此,应将纳税服务贯穿于税收征管的各环节:在内容上,包括税收信息服务、纳税程序性服务、纳税环境服务、纳税救济服务;在形式上,包括通过出版物、电话、柜台、上门、通信、互联网进行服务。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了解纳税人的需求,提高纳税服务水平和征管质量与效率。作为深层次的纳税服务必须要做到税收负担公平:一是国家应该在简化税制的基础之上,扩大税基,缩小不同部门不同对象人为的税收差别,努力取消减免税和各种税收优惠(具有国家政策导向的税收优惠政策应另当别论),将这种不平等的税收竞争环境降低到最低限度,为实质上的优化服务创造最根本的条件。二是牢固树立严格依法治税就是对纳税人最好的和最高层次的服务的思想。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执法,最大限度地保护纳税人的利益和依法纳税的积极性,做到在服务中执法,在执法中服务,让优化服务体现在严格依法治税之中,在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决不征收过头税的同时,加大税收稽查力度,坚决打击偷逃骗抗税行为,决不让有意逃避税负者的收益大于成本。三是做好税收精细化管理。要建立一套界定清楚、职责明确、运转顺畅的征管流程,征管质量追求“零缺陷”,确保同一地区的纳税人之间和不同地区的纳税人之间有基本相同的税负,把精细化管理定位在依法征税、应收尽收、依法服务、规范有序上,逐步实现为纳税人服务作为税收管理的第一要务。

3、建立规范有序的纳税服务体系,提升纳税服务效能。

一是完善服务内容公开制度。做到执法公平,办事透明,凡是涉及到纳税人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和事项都应该公开。加强对纳税人合法权利的保护,应该让纳税人知道的信息,如办税程序、税收政策、处罚标准、廉洁自律、信用等级、定期定额等都要进行公布,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执法的透明度。二是建立专门的纳税服务机构。高层次的纳税服务要体现高效率,现阶段可以通过扩大办税服务厅的职责和功能,努力实现为纳税人的全程服务,这既是税务机关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需要,也是纳税人的迫切要求。这样才能建立起协调高效、资源共享、监控严密、程序规范、安全稳定的纳税服务系统和公平、透明、有序的税收秩序,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促使纳税人依法纳税。三是实行纳税服务方式的多元化。改变纳税服务形式,由形象服务向实效服务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一刀切向分类服务转变。为此应做到对原有的首问负责制、税法公告制度进行优化和提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面向纳税人的呼叫中心,推行网上办税,语音申报纳税,全程服务,上门服务,提醒服务等,充分利用全国范围内的12366税法咨询热线电话的服务资源。

纳税服务范文篇6

一、现行纳税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认识误区

当前的纳税服务体系还处于初级层次,税务机关及税务人员纳税服务意识才刚刚形成,难免会出现诸多问题。

(一)过分强调税收征管而忽略纳税服务。

税务人员对纳税服务重要性认识不够,纳税服务热情不高。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问题:

一是存在偷税假设的惯性思维。在停业检查中,假设纳税人存在虚假停业,随意入户检查。在对企业检查时,以纳税人偷税为前提,继而展开调查。从一定意义上说,侵犯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二是程序复杂,效率低下。税务机关在内部推行精细化管理,但却不是以加强内部管理来突显精细化,而是以程序、手续的复杂化来体现精细化,给纳税人带来诸多不便。三是重复工作。内部的征、管、查分离及外部的国、地税分设,使同一户纳税人,不得不接受重复管理和检查,给征纳双方带来了高额的税收成本,也给税务形象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四是侵犯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一些服务,明明是为纳税人提供的便利举措,却被纳入了重点监管的范围。如:强迫纳税人使用某种税务机关制定的“便民”申报方式,致使一些在税务机关附近营业的纳税人,也不能到办税大厅直接申报纳税,而只能到银行去存款划转税款,逾期不存,还将被视为未及时申报而被处罚。五是基层税务干部的素质,难以达到提供优质服务的标准。特别是在税收管理员和纳税评估制度施行后,税收工作更为科学化、专业化,部分税务干部不注重知识更新,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亟待提高,难以应付复杂多变的税收政策,对税收优惠掌握不全,致使宣传缺失和政策落实的不到位。六是将服务与执法相对立。往往把依法治税与纳税服务对立起来,走极端路线。把服务视为任务和负担,因此,在提供服务时,难免会态度生硬、被动应付。把依法治税片面地理解为“整顿”、“治理”、“稽查”、“处罚”;把纳税服务简单地看作“笑脸相迎”、“热情接待”。

(二)过于强调纳税服务而弱化税收征管。

服务与监管应是相辅相承的同比关系,而不应是对立关系或反比关系。近年来,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意识有所增强,而与此同时,部分税务机关却出现了一些强调服务重要性而忽略监管必要性的现象。目前,各地税务机关都在积极参与政行风测评,而参与测评打分的,多数是纳税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纳税人会在守法和违法的“博弈”中选择逃避纳税义务,而逃避缴纳税款,则更是成为企业实现其利润最大化最终目标的一种必要手段。纳税人都乐于接受税务部门提供的税收服务,而不乐于接受税务部门实施的税收监管,“予则喜、夺则怒”,正是这种不良纳税心理的集中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以纳税人的观点作为评判标准,就会出现给执法严格的税务机关打分低,而给监管松弛的税务机关打分高的现象。在这场失衡的“博弈”中,税务部门就有可能会放松税收监管,刻意纵容,以博得纳税人的好评。另外,一些服务更是有淡化纳税人纳税意识之嫌。例如,可以由税务机关辅导填写的纳税申报表,却由税务机关直接代为填写。纳税申报期到来后,纳税人本来应当及时地申报纳税,却要由办税大厅或税收管理部门来提醒。这些做法,在一定层面上,都有可能会淡化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应当由纳税人办理的事项却由税务机关代劳了,这样做更不利于相关法律责任的明确。还有一些税务机关,纳税服务项目开展得确实不少,但纳税服务层次却比较低,形式主义严重,很多服务仍属于精神文明建设或职业道德范畴,工作标准虚拟、软化,行使的自由度很广。一些纳税服务没有分清便民服务与纳税服务的界线,有的甚至还超越了税收的范围。如,在纳税大厅中设置鞋油、鞋刷、针线包等等。而有的,更是把救助贫困学生,看望孤寡老人等,也视为纳税服务,这些提法和做法,都有可能使纳税服务偏离正确的方向。

(三)税务机关与纳税人沟通渠道不畅,税收宣传不到位。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纳税人纳税意识普遍偏低,与税务机关宣传不到位有着直接关系。税务部门与其他收费部门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如水电费、有线电视费等等,都是可以通过缴费来直接享受到相关服务的。也就是说,这些费用的作用是显性的。如:交了水费居民就能喝到水,交了电费马上就可以用上电。而税收的后续作用则是隐性的,其显著特征就是其无偿性,人们在交了税以后,不一定就能直接看到结果。另外,因为在税收后面还有一个支配的环节——财政,所以,税收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特性就无法直观地显现出来。久而久之,一些纳税人自然就会形成对税收的反感心理。这时,就需要税务机关出面,加强对税收基础知识的宣传。而目前的税收宣传,多停留在形象宣传和职能宣传上。

总之,在上述错误认识的指引下,一些税务机关在纳税服务方面,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总体效果却并不明显。

二、优化纳税服务体系对税收工作的促进作用

实践证明,经过优化后的纳税服务体系,对加强税收征管,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体现为:

第一,有利于纳税人对税收政策的了解。

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决定了税收政策的多变性。面对大量复杂多变的税收政策,一些税务人员都会感到头疼,可想而知纳税人的感受。在现实工作中,由于不清楚政策而导致非主观故意偷逃税款的不在少数。虽然人们日常获取税收信息的途径有很多,但是互动性却很差,有的纳税人确实已经通过各类媒体对最新的税收政策有所了解,但却存在着主观臆想和偏颇的理解。比如农业税减免政策,一些农户就认为,所有应由农民交的税,包括工商各税,从此都一并免掉了,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这给税收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诸多不便。通过优化纳税服务,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辅导,可以扩大对税收政策的宣传、辅导和解答的覆盖面,有效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

第二,优化纳税服务有利于促进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便捷的办税条件,高效的办税通道,及时的纳税辅导,快速的政策指引,都可以达到提升征管质效的目的。通过优化纳税服务,税收征管与纳税服务呈现和谐、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增强征纳双方的理解和沟通,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确保税收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稳步增长。另一方面,良好的税收软环境,还可以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创业,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也起着固本培源的作用。对于守法纳税人而言,相同条件下,服务质量好,便捷服务多,执法严格的区域,就会比其他区域有更多更优越的竞争环境和纳税环境,商户自然就会集中到该区域中来,促进该地区基础税源的增长。

第三,优化纳税服务有利于加强税收征管。

服务也是管理,服务有助于管理。在日常征管实践中,一些纳税人的涉税违法行为,也往往是由于不知晓税收政策而导致的过失违法。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纳税服务举措,使一部分纳税人能够依法自行申报计税,那么,税务机关就可以腾出更多的人力、物力,来加强对故意违法纳税人的管理,净化征管环境,实现纳税服务与加强管理间的良性互动。

三、优化纳税服务体系的应对措施

要解决上述问题,迫切需要对现有体系加以优化,从而,构建出一整套新型的纳税服务体系,以满足税务机关加强纳税服务的需要。归纳起来,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依法治税与纳税服务的关系。

强化纳税服务,并不是要淡化依法治税。依法治税与纳税服务是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具有同一性和渗透性。如:在征收管理的同时,税务人员向纳税人宣传税法,解答咨询,就是在提供纳税服务;在办税大厅,对迟来缴税的纳税人课收滞纳金和罚款,这正是在严格执法。能够享受到税务机关所提供的优质、高效服务,是税收征管法赋予纳税人的法定权利。而公正执法、依法治税,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更高层次的纳税服务。只有对税收违法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才能使守法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反之,如果放松了对违法行为的监管,提供优质服务也就成了空谈,服务也就失去了意义。在设立政行风测评项目时,也应以税务部门执法是否公正、对违法行为的处理是否严格、所提供的政策咨询服务是否到位等为重点,而不应单纯以税务人员是否微笑办税,是否来有迎声、去有送声这些礼仪常识,作为政行风的测评重点。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服务主体与服务客体间的关系。

在服务主体的确认上,应明确,纳税服务不只是办税服务大厅的工作,更应注重部门间的相互协调,建立起综合服务体系。办公室、管理科、稽查局等,都可以成为纳税服务的主体。纳税人是纳税服务的客体,作为服务主体的税务机关,在提供纳税服务时,应适时换位思考,在提供服务前,要多考虑纳税人的感受,多为纳税人办实事,做到“以人为本”。应拓宽宣传渠道,利用网站、税务论坛、800免费电话等多种形式,为纳税人提供免费、及时的政策咨询服务。要把纳税人所关注的税收政策、税收优惠作为宣传重点,多宣传税收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带来的实惠,少宣传或不宣传税务机关的征管业绩。在报刊上,开辟税法答疑、税法宣传以及税收基础知识专栏,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奖竞答活动,提高税收宣传的趣味性和渗透性,使之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在检查和管理过程中,应多开展税务约谈和查前辅导,避免纳税人因不清楚最新税收规定而受到处罚。在检查同一户纳税人时,除特殊情况下,确需单独检查的,应多开展综合性的检查,即同时对发票、停歇业情况、定额核定情况等一并进行审核,以减轻纳税人的接待负担。在市场经济时代,纳税人的时间非常宝贵,因此,在办税程序上,也应力求简便,手续避免繁琐,能由税务机关内部传递的,决不让纳税人上下奔波。

三是要正确处理好共性服务与个性服务的关系。

纳税服务范文篇7

一、德国纳税服务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一)纳税服务理念贯穿于税收管理的全过程

德国的日常税收征管环节科学严密、简便实用、重点突出,体现了税收管理上规范、有效,方便纳税人和确保税收收入的指导思想。其实施管理与服务的主要环节和程序是:

1.纳税登记。德国税法规定,所有纳税人(包括企业、公司、团体、个人等)一般在普通法院等部门办理营业登记,法律规定营业登记机关必须将资料传递给税务局。税务局在内部即可编码登记,不需纳税人再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

2.纳税申报。各类纳税人在取得应税收入后,都应依照税法和当地税务局具体核定的日期,直接或委托税务人到税务局办理纳税申报手续。纳税人确有特殊原因不能如期申报的,必须在规定的申报期内,向当地税务局书面申述理由。经获准后,可适当延长申报日期。值得说明的一点是,德国有相当一部分纳税人,都是聘请专门人员代为纳税申报。

3.纳税认定。在每一个纳税期内,税务局都要根据审核后的纳税申报(在德国,只有特定的纳税申报表如增值税的申报是由纳税人自行查定申报的,其他税项一般由税务局负责评定)逐一向纳税人发出《纳税认定书》,纳税人应据此履行纳税义务。《纳税认定书》内容包括税款数额及计税法律依据、缴税时间、地点及纳税人不服时可上诉等有关事项。

4.税款缴纳。纳税人收到税务机关发出的《纳税认定书》后,不管有无异议,都要首先依照认定通知按时缴纳税款,如有异议,可申请税务机关复议,也可申请法院裁决。如确系税务局认定错误,税务局应退回多征的税款,但不负责赔偿纳税人由此而造成的损失。

5.纳税检查。德国的纳税检查和税款征收是分离的。除了税务机关内部一部分人员专门负责税务检查外,承担税收检查工作的还有税务审计院。

6.违法处理。德国对涉税违法者,特别对故意违法者的处理是相当严厉的,主要表现:一是罚款的倍数较高;二是对以往年度偷逃税的追征期比较长。

(二)征纳双方尊重法律是做好纳税服务工作的基础

德国征纳双方基于对法律的尊重,形成了税务机关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纳税人依法办税、诚信纳税的良性循环。税务机关与纳税人是一种信赖、合作、平等、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为确保这种法律关系,还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上、执法上的保障。

1.规范、严格、有效的税务检查。德国在州和地方一级税务局内部一般设有税务检查机构,专门负责税务审计工作。其中,对商业、农业企业及特定的其他纳税人进行全面的税务审计,而且还可以对各类企业的增值税、预提税、交易税等进行特别审计。一般情况下,税务局根据企业人数、经营规模及利润额的大小确定重点审计对象,企业规模越大,被审计的频率越高,也更为彻底。目前,税务局对大型企业1年检查1次,对中小型企业3年检查1次,对小业主则实行随机抽样检查。

此外,税务局如怀疑某纳税人偷逃税,则由专门的侦缉部门负责稽查侦破。侦缉部门的权力很大,可入室搜集证据,可拘留审问疑犯。对那些不按时申报纳税的企业,税务局内部还专门设有强制执行机构,依照法定程序对这类纳税人进行控管。

2.简便严密的法律救济途径。纳税人对税务局评定的应缴税款或其他税务处理决定如有不服,可申请行政复议。税务局内部设有法律纠纷处理机构,专门负责处理征纳双方有关税务纠纷的问题。如纳税人对复议决定不服,则可在接到通知书后1个月内自行或委托人(税务师等)向所在地的税务法院申诉。税务法院根据纳税人的申诉,全面考虑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及税务局定税的依据,然后作出判决。但一般情况下,税务法院在收到纳税人的申诉书后,首先会进行听证,法官根据听证会上征纳双方的辩词进行讨论,然后对案情做出判决,以判决书的形式发给纳税人及税务局。另外,根据听证情况,法院也可提示征纳双方对问题自行达成共识,实行庭外和解。

如果纳税人或税务局对税务法院的判决不服,还可在1个月内上诉到联邦高级税务法院,由高级税务法院调查后做出相应的判决。但从实际情况看,纳税人或税务局上诉到高级税务法院的极少,一般都会服从当地税务法院的判决。如果纳税人对税务局核定的税款有异议而申请缓缴,而税务法院最终判决税务局核定的税款正确或超出最初核定的税款时,纳税人在15个月的宽限期后,须每月按税款额的0.5%交利息。相应地,纳税人支付的税款多于应缴税款,税务局也付给其相应利息。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纳税服务社会化

德国的纳税服务虽然寓于整个征收管理过程之中,但税务机关不是无所不包地搞无限度服务,而是与社会有关部门、中介服务组织等有明确的分工,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纳税服务体系。

1.税务咨询。法律规定,每个企业、公司都必须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查账,税务机关将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查账报告视作重要的参考性文件,借以确定纳税人的有关税收事项。这样,大量的涉税违法现象就会通过注册会计师查账被发现并加以纠正。由于德国的税制较为复杂,纳税人了解有关的税收政策一般都是通过税务人,因此,除极少数纳税人(包括企业和个人)自行上门申报或邮寄申报纳税外,更多的是委托税务人即执业会计(税务)师进行纳税申报,这样可以提高税务申报质量。纳税人也可委托会计(税务)师帮助做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并请其作为税务顾问为企业提供咨询参谋服务等。此外,税务局还发展税务密报员,动员有关人员进行税务举报,并给他们以重奖。

2.纳税人协会。德国的纳税人协会是中立的社会民间组织,独立于各党派之外,依照协会章程自觉地履行其职责。其经费来源为会员缴纳的会费。

协会的宗旨是:认真搞好税务研究,完全代表纳税人的利益,无私地帮助纳税人充分了解税收和税法,履行纳税义务,监督国家机关在财税方面的政策、法规、行为。目的是:使政府能够节约、有效地使用税款;税收的额度限制在必要的范围内;税收的立法和政策必须顾及纳税人的承受能力;税法必须简洁明了,使纳税人便于理解;国家的财政开支必须符合国家的经济能力和状况,必须符合国家承担的市场经济的原则和义务。

协会办有《纳税人》月刊,刊载有关税收知识、税收法规,并无偿地发给会员、图书馆、议员和政府部门。协会也通过新闻媒介开展宣传活动。会员在纳税事宜上如遇有麻烦,协会予以无偿帮助。对一些典型案例,协会还帮助雇请律师,并协助法院、检察院工作。协会现已建立了专业数据库,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为会员提供税务信息服务。

纳税人协会按其工作内容组成了收入法、税务总则改革、财政、税务改革(每年具体税种税目的修改案)、议员收入改革、政党经费改革等专业委员会,非常严格、认真地研究税法、财政预算,并发表意见和建议,同时将有关研究报告无偿提供给政府、图书馆及有关机构。

3.相关部门相互协作配合。法律规定,由工商部门、警察局、雇主等将企业开业、户籍和雇员等相关涉税信息传递给税务机关。

(四)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不断深化改革,确保纳税人合法权益

1.运用信息化为纳税人提供良好的服务。德国统一后,经过1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逐渐将税务管理的基本业务纳入计算机管理,通过网络与信息技术进行集中处理,为纳税人提供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利用计算机给所有开始生产经营活动或开始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建纳税编码和税卡;二是会计(税务)师通过信息数据处理中心及其分支机构为纳税人代行纳税申报;三是凭借电子计算机对纳税人的申报进行审核、征收和缴库;四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网络对税源实施监控和稽查。

2.设立纳税服务台。纳税服务台是为公民纳税提供导向性服务的一种方式。通过提供纳税热线服务和设立纳税服务导向台来改善服务形象以及提高服务实效。纳税服务热线主要是以电话、互联网等为载体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和下载纳税申报表及相关资料服务,此项服务近年刚刚开始,主要设在基层税务局,他们认为联邦没有必要设置。服务导向台也是从2002年开始设立,类似于我国的办税服务厅。场所一般设在基层局一层入口处。设置接待桌或窗口,一般有专门的等候区,并设有不公开交谈的房间。备有供纳税人使用的电脑、电话、复印机、传真机、因特网接口,还备有各种纳税辅导资料、表格等。接待人员由受过专门训练的税务人员担任。一般是中层领导,经过专门训练,知识面宽,善于同他人沟通。服务导向台的主要任务:一是发放报税表;二是发放各种税务材料;三是纳税人导向;四是受理纳税申报、初审纳税申报资料等;五是受理纳税人咨询电话;六是出具资信证明(德国一般由税务机关出具资产评估等资信证明)。其重点服务对象是雇员和自主经营者。从实施的效果看:纳税人80%~90%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缩短了纳税人的办税时间。

(五)专业培训与树立团队精神,提高了员工素质,确保了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税务人员培训专业化。德国税务系统目前共有12万名员工,其中包括有国家公务员、雇员(从事一般秘书工作的人员,有雇用合同)和工人(指从事技术性工作的人员,如司机等)。其中国家公务员分为四类:初级公务员、中级公务员、高级公务员及领导阶层公务员。在全国税务系统9.8万公务员之中,初级公务员为5000人,中级公务员为45000人,高级公务员为45000人,领导阶层公务员为3000人。

凡进入税务局工作的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考试,经考试合格进入税务局后还必须接受为期3年的专业培训教育。其中,一年半时间到税务专科学校进行理论学习;一年半时间到税务局实习,两者交叉进行,做到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3年的学习培训结束后,所有人员必须通过5门科目的考试,包括:税收、财务会计、资产评估、国民经济及企业管理。如不合格者,税务局则会取消其上岗资格。此外,初级公务员被录用后还需经过6个月的试用期。

要成为领导阶层的公务员,则首先要有大学法律专业毕业文凭,并取得硕士学位,然后还要参加税收专业培训,时间约为13个月左右,其中9个月在地区税务局实习,4个月在联邦财政学院学习,但不用再进行考试。走上领导岗位的公务员,开始一般只负责比较单一的工作,待其实践经验和领导工作能力被证实后,再向上一级晋升或负责领导综合性工作。

为配合税务人员专业培训教育工作的开展,德国各州都有一个税务专科学校,联邦财政部则办有联邦财政学院,其培训的对象主要是高级公务员及领导阶层公务员。

德国税务机构采取的上述录用和培训税务人员的做法,确保了税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有效地促进了税收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开展。

2.改革组织机构,树立团队精神。目前德国正在进行征管体制的改革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重组业务流程,相应调整机构,将原来各基层机构分工过于专业的工作流程和机构,改为综合性的相互协作的管理服务体制;二是改过去拉网式的全面检查为建立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实行人机结合的选案方式,对重点案件或重点企业进行审计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及原因,确定重点案件或企业审计的费用和时间,降低税收成本并减轻纳税人负担。这一改革受到征纳双方的好评。

此外,德国近年来不断加大反腐败力度,加强廉政和队伍建设,对于保证高素质的税务干部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二、德国纳税服务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一)力戒形式主义,将纳税服务融入征收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德国纳税服务与管理结合紧密,相互融和为一个整体,将纳税服务的理念深深地植根于税务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意识和行动中,在整个征收管理过程中处处体现出程序简便、流畅,节约征纳双方成本,提高效率。避免了把服务仅仅看成是哪一个部门的职责和业务,也没有搞成形式上的服务。比较来看,我国纳税服务体系建设正在创建中,还没有从管理和执法的全过程去落实服务。我们需进一步将纳税服务的理念融入我们各项税收管理工作中,同时有必要对现行征管程序依照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进一步优化,做到既便于管理,又便于纳税人办理纳税事务。

(二)依法公正、公开、规范、严格执法是纳税服务的基础

德国作为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的。德国税务机关把尊重法律表现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上。体现出公正、公开、规范、严格执法是税务机关最基本的权利义务,也是最基本的服务。德国纳税服务经验启示我们,尊重法律,就是尊重纳税人,就是取信于纳税人,是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的先决条件。离开依法行政搞服务会造成失去工作基础的危险。我们当前尤为重要的是要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畅通法律救济途径,在切实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方面采取更为实际的措施。

(三)明确纳税服务的界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做好纳税服务

德国的纳税服务工作十分注意不超越税务机关的权利义务和承受能力,既尊重法律要求,也讲究效率。

在我国各类纳税人中,大企业、大公司少,中小企业和个体户居多,对后者的管理与服务会耗费税务部门相当大的行政资源,而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德国在这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他们不是特别强调税务机关在税法宣传和纳税辅导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而是重点强调规范化的执法和强有力的检查,还纳税的责任和权利予纳税人,让税务中介机构发挥作用,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纳税事项都是通过中介机构,税务部门集中精力管好大企业、大公司,这样既降低征税成本,又提高工作效率。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当前我们要做的:一是依照法律规定明确划分征纳权责,做好税务机关权责之内的工作。二是界定好税务机关与社会中介组织的服务界限。要还相关的权责予税务中介机构,给其相应的发展空间,加强监管,促其走上健康发展轨道。三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界定好税务机关与其他社会相关部门的纳税服务界限,如发挥工商联、科研机构院校、新闻媒体的作用等。四是界定好上下级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界限。各级机关各尽其责,共同做好管理与服务工作。

(四)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征收管理和纳税服务

德国十分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税收管理与服务。德国尽管是联邦制国家,联邦下是州,州下有县、县级市及专区,州与地方(县、县级市及专区的总称)都有较大的行政管理、立法、财政空间,而且财税部门的设置也较灵活,但是税务信息化决策在联邦是统一的,信息管理架构相当固定,一个州就一个信息处理中心,各地方分局只能设信息站,各个信息站每天接受的数据都要传输到州信息处理中心统一处理使用,这样就从根本上杜绝了政出多门、软件不兼容、数据不统一、信息不能共享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恰恰是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中最突出、最棘手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强化统一规划,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与银行等部门联网,提高信息共享度,方便管理和服务纳税人。

纳税服务范文篇8

一、我国目前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缺位与越位,服务与管理脱节。服务缺位是指因税务机关执法不到位或者程序不规范,手续繁杂,致使纳税人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切实保障或承受不应有的人力、物力和精神上的负担。主要表现在:因税务人员素质不高,办事效率低下导致纳税人为办理同一纳税事项而多次往返,久拖不决;因税收工作流程不规范,存在程序繁杂、手续繁琐、票表过多的问题,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增加税收成本;因税收政策不完善影响各种优惠政策的落实;因税收法制不完备,使纳税人不能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服务越位是指超越法律规定的义务范畴,越权提供不合法的“服务”,以及将不属于纳税服务范畴的内容作为纳税服务提供给纳税人。如有的税务部门仍然存在擅自减免税或扩大税收优惠范围的现象。

服务加管理是现代税收的管理方式,但二者并不是简单的相加,服务与管理不是分裂的,而是作为统一的整体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将管理(执法)与服务对立起来,一提到管理就忽视为纳税人的服务,容易发生侵犯纳税人权利的情况。一提到服务就弱化管理,导致“疏于管理、淡化责任”情况的发生。

(二)纳税服务信息化程度低。税收信息化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税务管理与服务中,深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并由此推动税务部门业务重组、流程再造,进而推进税务管理现代化建设的综合过程。目前在税收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一些误区:一是重技术轻管理。许多部门热衷于购买高档的硬件设备,盲目开发软件,而对整个业务系统性研究不够,没有创新管理方式、优化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结果只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去重复、模仿传统的业务处理流程,没有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二是重系统本身的应用,轻数据资源的管理利用。有的地方更多地是以信息系统来替代手工操作,却对数据资源管理和信息资源的有效挖掘和利用重视不足。三是轻视信息资源整合及一体化建设。现阶段的税收信息化建设已经涵盖了从征管到行政管理、辅助决策等各个方面,但这些部分的信息化建设仍然是各自为政,信息资源没有实现充分共享,没有形成合力。

(三)纳税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我国当前的纳税服务主要是由税务部门来提供,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务主要直接面对的还是税务部门。如上所述税务部门的信息化程度较低,集中处理信息,为纳税人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纳税服务的能力有限,对于诸多日常的税收征收管理工作仍然需要通过办税服务大厅的形式,对纳税人实施传统的面对面的管理与服务。另外,经济社会尚未发展到相当水平,对社会化纳税服务的需求不足,缺乏推动纳税服务社会化发展的外部动力。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市场化程度不足,其发展和竞争不充分,所提供的有偿纳税服务对纳税人缺乏吸引力。

二、优化我国纳税服务的对策

(一)服务要求制度化。要把国家赋予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税务机关应为纳税人提供的法定服务等内容以法规形式公诸于众,将纳税服务工作纳入税务机关行政行为的范畴,充分尊重纳税人,使其享有的知情权、隐私权、申请减税、免税、退税权、陈诉权、申辩权、行政复议权、行政诉讼权、控告和检举权、要求回避权、请求国家赔偿权、委托税务权、索取完税凭证权等能够落到实处,保障其合法权益。在此基础上,制定统一的纳税服务制度,形成实际的、刚性的工作标准。实行考核评价机制,量化纳税服务工作,在内部考核的基础上,征询纳税人的满意程度,加强监督考核,切实规范服务行为。

纳税服务范文篇9

关键词:纳税服务问题优化服务

一、纳税服务的涵义和主要内容

(一)纳税服务的涵义

纳税服务实际上就是征税人为方便纳税人纳税所提供的活劳动。要认识纳税服务,应先理解纳税服务的涵义。

首先,纳税服务是税收本质属性的具体体现。税收是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取得财政收入、进行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主要形式。税收的产生来自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需要,即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税收来自于纳税人的收入和所得,并用于国家为纳税人提供公共产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家成为公共产品的供应商,而纳税人成为国家的顾客。因此,为纳税人提供优良的纳税环境也就成了国家的法定职责和应尽义务。

其次,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职责的体现。税务机关是代表国家执行税收法律法规、组织税收收入的职能部门,税务机关要履行上述职责,就必须开展一系列税收征管活动。税收征管活动主体的一方始终是各类纳税人,直接体现为从纳税人处取得税收收入。组织税收收入的理想境界是实现“应收尽收”,也就是税法所确立的应征税款与实征税款没有丝毫差额。要尽量减少应收与尽收的差距,纳税人还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熟知税收知识,二是能方便、快捷履行纳税义务,三是纳税成本最小化。因此税务机关应当想方设法让纳税人知晓税收法律法规,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同时注重尽量减少纳税人为履行纳税义务所负担的成本(包括时间和金钱)。这就是纳税服务的最本质的意义。

(二)纳税服务的主要内容

纳税服务的内容取决于纳税人在办税中的需要,主要包括:

1.税法宣传和纳税咨询辅导。这是纳税人的基本需要,也是纳税服务中的基本内容和税务机关的义务,贯穿于税收征管工作的全过程。税法宣传的对象是社会公众,宣传的内容应当是广泛普遍的,包括税法、税收政策和各种办税程序、税收知识等,其作用在于潜移默化地增强全社会的纳税意识,提高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自觉性。纳税咨询辅导的对象是特定的纳税人,其内容应该具体且明确,税务机关的答复和辅导应当及时、准确和权威,其作用在于直接指导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减少纳税人因不了解有关规定而带来的负担。

2.申报纳税和涉税事项办理。这是纳税服务的核心内容。税务机关应当创造和提供必要的条件,简化环节和程序,使纳税人在履行义务时方便快捷,感到轻松愉快。如税务机关设立的办税服务厅,集中进行税务登记办证,发票供应,涉税事项审核审批等;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的成果,向纳税人提供电话申报、计算机远程申报等多元化申报方式,通过电子缴税、银税联网提供纳税人、税务机关、银行和国库“四位一体”的缴税方式,使纳税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申报纳税;随着税收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将来提供网上税务局、移动税务局服务,纳税人的一些涉税事项还可以通过网络来办理。

3.个性化服务。这是纳税服务中更深层次的内容。如果纳税服务仅限于按照统一服务规范提供的普遍服务,不考虑不同纳税人的特殊情况,既不利于税务机关合理配置征管资源和进行税源监控分析,也不能满足不同纳税人的特殊需要。所以应当整合纳税人的个性化信息,针对其不同的纳税服务需求,在管理中动态地予以体现。如对纳税人实行户籍管理、分类管理、评定纳税信誉等级等办法,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服务。

4.投诉和反馈结果。这是纳税服务必不可少的内容。征管纲要提出:税务机关要把纳税服务作为行政执法的有机组成部分,使纳税人满意。纳税服务并不是仅仅强调服务形式的多样性,更为重要的是体现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能够使纳税人满意。税务机关要想知道纳税服务纳税人满不满意,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就应当虚心接受纳税人监督,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因此,应该提供一个征纳双方联系的渠道,纳税人在与税务机关打交道的过程中,对不满意的地方能及时向税务机关投诉、反映,税务机关则及时给予处理和反馈,给纳税人以满意的答复。

二、我国目前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税务部门在纳税服务方面采取了不少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纳税人中及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税务新形象,这是有目共睹的。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的税收管理理念的束缚,纳税服务只停留在形式的、表象的服务,尚未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系统的纳税服务理论和实践体系。

(一)“纳税服务”的意识薄弱,对纳税服务内涵理解有误区

由于长期形成的官僚主义作风,税务机关总是以执法者的身份出现在税务工作中,强调的是税法的执行和对纳税人的监督,保护税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打击税收违法行为,从而忽略了政府税务服务的方面。因而尽管政府提出要建立“服务型政府”,推行纳税服务,一些税务人员的权利意识仍很严重,并没有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观念,没有把纳税人作为服务的“顾客”,因此也难以提供纳税人所真正需要的服务。另外税务机关内对于纳税服务的内涵存在着误解。一提纳税服务,就认为是行风评议的事,认为微笑服务、行风建设、文明行业创建就是纳税服务的内容。没有将服务看成是执法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从纳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纳税人更需要的是便捷有效的税务服务,而不是表面上的笑脸相迎。

(二)纳税服务信息化程度低

税收信息化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税务管理与服务中,深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并由此推动税务部门业务重组、流程再造,进而推进税务管理现代化建设的综合过程。目前在税收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重技术轻管理。许多部门热衷于购买高档的硬件设备,盲目开发软件,而对整个业务系统性研究不够,没有创新管理方式、优化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结果只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去重复、模仿传统的业务处理流程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二是轻视信息资源整合及一体化建设。现阶段的税收信息化建设已经涵盖了从征管到行政管理、辅助决策等各个方面,但这些部分的信息化建设仍然是各自为政,信息资源没有实现充分共享,没有形成合力。

(三)纳税服务的层次和标准较低

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在纳税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比如办税服务厅、首问责任制、一站式服务和多元化申报方式、电子缴款、12366咨询中心、税务,以及文明用语、礼貌用语,限时服务,政务公开等等,但这些项目尚不系统,服务的层次和标准还比较低,并未将纳税服务融入到税务管理和税务检查中去,与国际意义上的纳税服务还有很大的差距。纳税服务的层次比较低,全国税务系统没有统一、规范的纳税服务形式,从而各地纳税服务形式千差万别。纳税服务也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只是一种口头上的、文件上的服务,以为纳税服务就是微笑服务,而不够重视服务措施落实与否,服务效果好坏,纳税服务流于形式,缺乏长效发展机制。(四)纳税服务的制度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纳税服务的项目还不确定,还没建立专门的纳税服务机构,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岗位职责体系。各地区之间没有一套统一、具体的纳税服务规范,各地在纳税服务方面形式千差万别、各显神通。另外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纳税服务考核机制,没有建立起纳税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健全的纳税服务质量评价制度,整个纳税服务的考核还只在主观性评价阶段。

三、优化纳税服务的思考

(一)转变纳税服务观念,重新定位纳税服务的价值观

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已明确规定了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纳税服务有了法律依据,在税收工作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纳税服务也由传统的道德范畴上升到法定义务,成为法定行政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征纳双方都要全面领会其内涵,重新定位纳税服务的价值。作为征税主体的税务机关要切实履行新征管法规定的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义务,树立现代税收服务观,应“视纳税人为顾客”,认真分析纳税人的需求,在依法治税的前提下,以让纳税人满意为目标,确保纳税人合理的需求和期望得到满足,积极拓展对纳税人服务的范围和空间,不断完善纳税服务工作,同时也要积极引导纳税人不断增强维权意识,形成共同创造优质服务的良好氛围。

(二)改变纳税服务的形式,深化纳税服务内涵

应从以前的重形式轻实质误区中走出来,一是由形象服务向实效服务转变。税务机关应针对纳税人对税收专业性知识与技能、程序、权益的需要,提供实实在在的纳税服务。二是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税务机关除了接待好上门来的纳税人外,应主动出去,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纳税人存在的问题。三是由一刀切服务向分类服务转变。纳税人素质有高有低,涉税业务也有繁有简,在具体的工作中应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

继续深化服务内涵,提高纳税服务的档次。纳税人最希望得到的是税收的公平、效率的实现。我国税收法制不断的完善,人情税、关系税行为大大减少,再加上现代化、信息化的征管手段的应用,偷漏税行为也越来越少,一个公平的税收环境已基本建立。但是在许多征管环节仍然存在弱项,一些纳税人利用这种手段进行偷漏税的行为仍无法杜绝,这就人为导致了纳税人之间的税负不公,背离了税收的基本原则,对那些老老实实履行义务的纳税人来说很不公平。因此应该加强征管,加大对偷漏税行为的打击力度。

(三)加强税务干部的队伍建设,提高税务人员素质

要满足日益现代化的税收管理和纳税服务工作的需要,实现由传统服务到现代纳税服务的“质”的飞跃,关键在于有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高素质的税务干部队伍。因此,要不遗余力地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加强税收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业务培训。另外还应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忧患意识,推行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切实加强对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公布出台几条纳税人特别期待、特别管用的“廉政禁令”,对税务人员的不作为、滥作为行为,加大惩戒力度。

(四)服务手段信息化

通过加快税务信息化建设,构建纳税服务信息化平台,降低税收成本,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一是完善纳税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以12366服务热线、电子税务网络为载体,运用网上电子申报系统、网上税务局信息管理等系统,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功能强大的多元化、个性化、开放式的纳税服务。二是完善税收管理平台,推广运用纳税申报电子信息采集系统、发票管理系统、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系统、增值税纳税评估管理、计算机稽核、协查等管理系统,实现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体化,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纳税人纳税成本。三是完善信息交换平台,推进税库银企的一体化建设,拓宽申报缴税渠道,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

(五)完善纳税服务机制,实现高效服务

1.加强纳税服务的制度建设

应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服务制度体系,形成一个全国统一的纳税服务的基本准则,使纳税服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各地也应在基本准则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制定相应符合地方特色的实施细则。这不仅可以规范纳税服务,同时还有利于考核监督,形成自觉提供优质服务的良好氛围。在规范服务制度体系建设的同时,还应该对现有的征管制度、优惠政策等进行调整。征管方面,该精简的办税环节一定要尽可能的减少,减少纳税人不必要的负担,在优惠政策方面,应在兼顾税负公平的基础上让纳税人充分享受应有的待遇。

2.完善纳税服务的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公平和可操作性的纳税服务监督、评价机制,从投诉、受理、调查、检查、处理等环节加以规范,对纳税服务工作评定奖励和惩戒,量化考核指标,并将纳税人的评价列入考核指标,让全体干部都要溶入服务意识,把是否对纳税人合法权益造成侵犯作为衡量标准,坚持以纳税人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摆正征纳角色的位置,确保纳税服务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严格执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相衔接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纳税服务评议评价机制和服务质量、效果的保障制度,建立为纳税人提供优质的纳税服务的长效机制,将纳税服务工作质量作为考核税收工作的主干线。

参考文献:

[1]许建国.优化纳税服务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J].税务研究,2005(11)

[2]翁嘉晨.优化纳税服务完善税收征管[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3]佟海艳.谈构建税收服务体系和优化税收征管[J].理论界,2005(8)

纳税服务范文篇10

一、当前纳税服务的现状

随着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征管模式的不断转换和各种文明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各级税务机关对建立和完善纳税服务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纳税服务的意识不断得到强化,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效,但就其实质内容看仍然停留在传统型、创建型层面上,没有形成法制化、规范化、系统化、效率化的现代纳税服务体系。

(一)传统型纳税服务

一是错位式的纳税服务,将税务机关法定必须履行的各种职责转换为纳税服务的一种形式,这种颠倒履行职责行为与纳税服务关系的典型是以审批减免税收和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为代表。二是辅导式的纳税服务为纳税人面对面传递有关税收信息,宣传税收法律法规及各项经常变动的税收政策,这种方式较为简单,也能让纳税人体验到税务部门的服务,但面对面广量大的纳税人和经常变动着的税收政策,税务干部客观上做不到面面俱到和经常开展。三是需求式的纳税服务,对一些突击性的中心工作,为了满足各级税务部门的管理需要,不得已帮助纳税人履行有关程序和手续,使纳税人达到和符合税务部门的管理规范。这种情况下,一般采用大厅辅导、上门指导或采用培训班进行集中培训,名义上是为纳税人服务,实质是税务部门为了满足缺期的管理行为而使纳税人增加负担。这种现象在目前的征管现状下还将大量存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但基层税务部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四是保姆式的纳税服务,是更为背离纳税服务本质的一种方式。按税法或财务制度规定必须是纳税人自己履行或纳税人没有能力可以由社会中间机构完成的各项税收义务,基层税务部门或一线的税务人员担心其做不好,怕考核考评中达不到要求,于是越俎代庖,大包大揽,承担了不是职责范围该做的事情。这样,既违反了程序规范的要求,而且遇到问题责任不清,遇到稽查难以定性定案,造成被动。同时更不利于纳税人提高素质,造成其长期的依赖性,后果十分严重。

(二)创建型纳税服务

一是创建型的纳税服务经常放在精神文明范畴来讨论,无论从形式还是实质上常常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形象工程来抓。办税大厅是处理涉税事宜的场所,使纳税人方便快捷地办税,是纳税服务的根本。而有些地方开展优质服务,把办税大厅铺上厚厚的地毯,设置针线包、医疗箱,还准备了雨具等等。这些服务内容严格意义上讲不是纳税服务,也不是纳税人真正需要的,只能适可而止,不能把过多精力放在这种形式上,否则会使纳税服务偏离了正确的方向。二是各级税务部门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已经形成了许多既属于创建范畴更多属于纳税服务范畴的服务项目,如办税服务厅、首问负责制、税法宣传咨询,“一站式”、“一窗式”服务,办税“八公开”,服务承诺以及正在逐步推广的多元化申报、电子缴款和综合服务热线12366等,但这些项目尚不系统,或只是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门,往往是自发的,没有成为税务部门、税务人员法定的职责和行政执法的必备内容,难以深入、有效地开展下去。

二、优化纳税服务必须遵循的最基本原则

(一)公平原则。即国家制定税收法律要公平和合理,税收收入要体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政府应提供更多能满足纳税人需要的公共产品。这是一种超市场的交换,纳税人支付税款就有权知道缴纳税款的原因、税款的去向,有督税的权利。

(二)公正原则。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纳税人处于弱势、税务机关处于强势,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因此,如何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成为体现公正原则的主要要求。这需要税务机关有严格规范的办事程序和标准,税务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还要建立公正有效的行政复议和诉讼程序来保证。

(三)公开原则。指税收信息公开化,税务作业透明化。包括进行税务事项公告,制定明确的纳税指引,自觉接受纳税人监督等。

(四)效率原则。指税务机关要尽量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审批事项,缩短办税时间,以达到减少征纳双方成本的目的。具体来讲就是要合理分布纳税网点,规范办税程序,实行首问负责制,运用全系统统一、联动的信息化手段来支撑,提供以电子化为主的多元化申报方式和简便的税库缴款系统等。

三、优化纳税服务的主要途径

(一)推进依法治税,规范税收执法。

依法治税是纳税服务的根本,也是提高服务水平的基础,更是纳税服务要追求的最终目标。规范执法一是要建立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加强对责任落实的监督和考核,确保责任追究落实到人。二是要通过税收执法权的分解和程序化,形成相互制约制衡的机制,从根本上铲除执法不严、以权谋私的现象。三是要依法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地位,加强法律救济,给纳税人创造更好的自觉纳税环境。四是维护税法的严肃性,严厉打击涉税违法犯罪,为守法的纳税人创造公平的环境。

(二)转变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

《税收征管法》大量增加了保护纳税人权益、规范税务部门行政行为的条款。这是一种质变,将以前属于职业道德范围的行为,纳入到了法律的范畴,成为税收执法者基本的义务和法定的责任。法律的要求是道德标准的底线,税务部门要适应新的要求,就要率先转变管理理念,相信纳税人能够依法自觉纳税,改善征纳关系,实现由“博弈关系”到“相互信任”的转变;注重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实现征管理念和手段从“监督控制”到“服务管理”的转变。

(三)优化征管模式,降低纳税成本。

科学的征管模式不仅有利于税务部门加强管理,而且能为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提供较多便利,降低纳税人的纳税成本。目前,征管改革实现了征、管、查三分离,加强了相互间的制约,增强了执法的透明度,但现行的模式还不同程度地给纳税人带来不便。因此,还要在征管查专业化的基础上,实现集约化管理和信息共享,采用切合实际的多种申报方式,使税款征收渠道畅通、便捷。形成专业协作和社会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简化办税手续,提高实效。同时要搭建全社会的税收服务体系,发展税务,使税务机关的专业服务和社会化的中介服务有机结合。

(四)推动制度建设,完善服务手段。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情况会更加复杂,纳税人的需求更趋多样化,纳税服务工作必须不断发展。为保证纳税服务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必须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办法,形成为纳税人服务的工作机制,建立包括从可行性分析、决策、实施到效果评估、信息反馈、服务监督与责任追究的工作机制,最终还可参考发达国家的做法组建纳税服务的专门机构。使税务部门可以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挖掘纳税服务的内涵,丰富纳税服务的载体和手段,增强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