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论坛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7:55:04

金融论坛论文

金融论坛论文范文篇1

一、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内部分工

2008年民委会对委员进行了重新确认,吸收了一批专业律师为新委员,调整了长期不参加活动的委员,使委员包括秘书在内人数从2007年的53人增加到现在的83人。民委会的队伍得到了进一步壮大,而且在新加入的委员中,有许多年轻的执业律师,有着很高的参与热情,为民委会新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楼韬律师被选举为新一届民委会主任,面对新颁法律众多、专业分工细化,业务研究领域扩大,民委会活动增多的实际情况,精选了副主任人选。经民委会主任会议决定,聘任童松青律师、王全明律师、郑剑锋律师、许戍枫律师4位律师为民委会副主任,秘书长由许戍枫律师兼任,秘书处秘书共5名,民委会的组织结构基本满足了工作需要。

民委会自05年开始就以新颖的业务论坛模式吸引着广大律师的参与,08年民委会对七个专业论坛的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了重新调整:

一、侵权法论坛

二、金融与票据业务论坛

三、合同法论坛

四、婚姻家庭业务论坛

五、非诉讼和法律顾问实务论坛

六、物权法论坛

七、民事诉讼程序业务论坛

每个论坛各设一个坛主和一个副坛主,通过这种形式,形成了主任、副主任领导、秘书处配合,各论坛坛主、副坛主分工负责,全体委员共同参与研讨、进行专题研究的管理机制,使民委会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得到了组织保障。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完成律师继续教育活动,为律师业务交流提供多种平台

民委会在2008年克服任务繁重的困难,在杭州市律师协会的领导下,在民委会楼韬主任的带领和几位副主任和各位秘书的共同配合之下,举办了多次论坛研讨活动,2008年度共举办了以下活动:

(一)举办了2008年第一届全体委员大会暨物权法论坛研讨会

3月1日,在黄龙恒励宾馆隆重举办了杭州市律协民事业务委员会2008年第一次全体委员大会暨物权法论坛研讨会,探讨物权法实施以后对律师业务产生的影响。会议共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民委会全体委员大会,第二阶段为物权法论坛研讨会。共有来自杭州市的71名律师和实习律师(包括民委会初始委员及热衷于物权法业务的非民委会委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大会由民委会副主任王全明主持,会议特别邀请了市律协的马骏副会长、省律协民委会主任吴清旺和上届市律协民委会副主任杨五荣出席了本次会议,会上,马骏副会长和吴清旺主任作了重要讲话,本届民委会主任楼韬作工作报告,介绍了民委会的领导班子成员及秘书处成员,汇报了本届民委会三年的工作思路和计划,同时还汇报了本届民委会已经在开展的一系列工作。

这次论坛活动,旨在通过专题研讨,提高律师的专业理论和执业水平,增进律师之间对“物权法”的相互探讨与交流。研讨会由民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许戍枫主持,“物权法论坛”坛主凌为建律师作了主题发言,5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代表上台作了精彩的专题演讲。研讨会采用先主题发言,再专题演讲,会议采用提问交流、自由发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评委对律师的演讲进行评分,本次评委共5人,分别由民委会的5位领导成员组成,民委会副主任郑剑锋对每位律师的发言作了精彩点评,每位律师的演讲都各有特色,精彩的演讲不断博得阵阵掌声,本次研讨会通过评分方式共产生了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和鼓励奖一名,马骏副会长对本次研讨会作了点评并提出了一些建议。这次研讨会通过多视角的透视,探究物权法实施以后对律师业务产生的影响,许多律师感觉到开阔了视野。

(二)举办合同法论坛研讨会

6月22日,在西溪海外海宾馆举办了“合同法论坛”研讨会,来自民委会的全体委员及其他非委员律师共112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旨在为增进对“合同法”的理解,提高律师的执业水平,降低律师的执业风险。上午安排专家讲课,讲课邀请了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魏新璋老师作了关于“如何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问题”的讲解,讲解的内容和律师实际操作业务息息相关,比较贴近律师工作实际。下午由富有经验的5位民委会主任、副主任及秘书长和其他4位擅长合同法业务的律师共9位律师分别就“合同效力风险问题”、“合同审查和修改问题”和“合同纠纷实务”等三个专题作了精彩的演讲。

研讨会由民委会合同法论坛坛主柳雄飞律师主持,研讨会采用专题演讲、提问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讨会还吸引了除民委会委员以外的其他律师前来参加,通过此次研讨会,许多律师感觉到这样的论坛方式确实对律师开阔了视眼,开拓了思路,汲取了营养,受益匪浅。

(三)举办侵权法论坛--医疗纠纷侵权案件操作研讨会

2008年7月27日下午,在杭州市海外海•西溪宾馆三楼海天一色会议室举办了主题为“医疗纠纷侵权案件操作”论坛活动。共有50多位律师参加,研讨会由民委会侵权法论坛主任赵丽华律师组织,民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许戍枫律师主持会议,特邀浙江省医学会秘书长尹来作了《浙江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介绍》,介绍了杭州市医疗事故鉴定工作的情况,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医疗事故鉴定与医疗纠纷案件的关联性,并对律师在办理涉及医疗事故鉴定的医疗赔偿纠纷案件中存在的疑问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另外三位主讲人赵丽华律师、徐玉泉律师、李雪云律师分别就《医疗知情权与法律责任》、《医疗过错司法鉴定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比较》、《医疗纠纷案患方胜诉要点》等内容给在座的律师上了一堂生动、精彩的专业课。

鉴于医疗赔偿纠纷案件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案件,大多数的律师并不熟悉,这次论坛活动为参加论坛的律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在座律师积极性很高,不仅认真听取,而且不时发言提问,主讲人则尽自己所知给予详细的答疑解惑,深入浅出,明白易懂,形成了很好的互动和交流,活动历时三个小时,氛围融洽热烈,活动非常成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举办民事诉讼法论坛--民诉法修改后民事检察监督问题”研讨会

2008年9月23日下午,由民委会组织,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共同协办举办了关于“民诉法修改后民事检察监督问题”研讨会。

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改后,引出了与民事再审案件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本次研讨会主要针对民事检察监督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和交流。由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冯仁强副检察长带队,包括2位民事行政检察处处长及2位行政检察处助理检察员共5位人员作为研讨嘉宾应邀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冯检察长在本次研讨会中作了题为“新民诉法中再审制度若干问题探讨”的精彩演讲。就民诉法修法重点、再审制度中的受理申请机关、再审事由、受理与审查程序、再审法院、申请时限、启动再审的几项情形等方面作了非常细致深入的讲解,为与会律师上了一堂非常专业和系统的培训课;民行检察处的二位助理检察员陈莺和龚贇燕分别作了题为“民事诉讼法修改后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和“民诉法最新修改与民事检察监督相关的若干问题”的演讲;民委会主任楼韬律师、民委会副主任郑剑锋律师及金道所的郭力律师也分别作了专题演讲。同时,与会律师针对自己的观点提出了一些问题和看法,形成了很好的交流和互动。会议由民委会楼韬主任主持,律协戴梦华副会长到会并致辞。

这次研讨会共有90多位律师及实习律师参加,整个研讨会内容丰富,历时四个半小时,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五)举办了非诉讼论坛---金融危机下的律师拓展非诉讼法律服务研讨会

2008年12月5日下午,在花家山庄百花厅举办了一场“金融危机下的律师拓展非诉讼法律服务”研讨会,在民委会副主任王全明律师的精心组织下,主要就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律师如何为企业非诉讼法律顾问服务,帮助企业提高抗风险抵御危机的能力展开研讨。

此次会议邀请了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毛志军副庭长主讲了《当前杭州企业破产重组案件审理状况与律师作用》,主要就当前杭州一些企业破产重组案件的审理方面的问题,并结合审理过的一定范围内有影响的破产案件审理情况,对审理中涉及到的律师在处理这方面的案件经验问题作了生动细致讲解。

民委会楼韬主任、王全明副主任、郑剑锋副主任及金杜律师事务所的来建鹏律师分别作了题为《合同非诉讼法律业务思考》、《办理非诉讼的几点体会》、《律师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几点想法》、《筑巢引凤—如何通过现有的证券项目获得新的业务》的精彩演讲。整个会议历时四个小时,共有民委会委员及非委员律师将近100人到会,会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六)举办了物权法论坛--业主委员会—的建设与维权研讨会

12月13日下午2时,杭州市律协民委会在海外海西溪宾馆三楼海天一色厅召开了物权法论坛研讨会,研讨会主要围绕“业主委员会—的建设与维权”的主题展开研讨与交流,此次研讨会由民委会副主任兼物权法论坛主任童松青律师组织,共有60多位民委会委员及非委员律师参加。

民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许戍枫律师主持本次会议,会议邀请了担任过七个业主委员会的主任,杭州第一起业主维权的发起人姚勤主讲了《业主委员会法律地位探解》、杭州宜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宣军华主讲《物业服务质量提升的路径与前途展望》,民委会副主任童松青律师作了《物权法中的业主自治》的演讲,民委会委员童卫华及陈生有律师分别作了《公共部位的管理》、《物业侵权的诉讼安排》的演讲,中间与会人员穿插交流,对于物权法和物业管理条例的出台,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尚未明确,业主与业主委员会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业主与物业服务之间的纠纷非常突出,业主的维权步履维艰。如何规范立法,如何维权,如何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小区等问题作了交流和探讨。会议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了圆满成功。

民事业务委员会通过举办上述各种活动,不仅起到了律师业务交流与提高的桥梁作用,还有效的配合了市律师协会的继续教育任务。

三、组织论文撰写,参与理论研讨

加强民事业务的理论研究是提升律师民事业务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近年来由于律师业务繁忙,不少律师没有闲暇时间钻研理论,更多地注重于办案实践,为改变这一现象,提高委员们的理论水平,民委会要求每位委员撰写论文一篇,在2008年杭州市律师实务理论研讨会征集并入围的论文中,其中民委会委员撰写的论文有4篇,经最终评选,楼韬律师的《律师审查、修改合同的十大法律风险》、赵丽华律师、徐雪梅律师的《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的民事法律问题评析》、凌为建律师的《探寻最适合我们的管理模式》荣获优秀奖。

此外,民委会委员还积极参与论文的评选工作,在6月份举行的杭州市律师实务理论研讨会中,共有9位委员参与了论文初评工作。

综上就是民事业务委员会在2008年完成的主要工作,主要从业务指导和交流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和研究各种形式,为广大律师办理和拓展民事业务服务,活动次数多,内容丰富,效果颇好。

在即将告别2008年,迎来2009年之际,民事业务委员会将继续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积累经验,以更积极的态度,创新活动方式,发挥民事业务方面的指导作用,使更多律师受益。

民委会2009年工作计划

1.兼于08年民委会开展的各个论坛研讨活动体现了较好的成果,09年将继续举办有特色的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论坛研讨活动及承担律师继续教育任务,如请专家、资深律师讲课、论坛互动等,更好地为民委会委员以及全市律师搭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2.计划搞一次评选活动,评选年度“专题优秀论文”,民委会共7个论坛,每个论坛的论文评出前10名,这项工作能推动每位律师更进一步深入研究课题。打算对专题论坛的人员进行评选,以推动和提高律师对专业研讨的兴趣和水平。

3.计划尝试一些疑难案件的探讨论证沙龙,征对委员上报的一些疑难案例,准备请专家或者资深律师进行论证,出具专家意见。

4.在杭州市律师界收集一些较有影响的案例,按不同的标准,收集以合同法为主的案例。

金融论坛论文范文篇2

二零零八年民委会对委员进行了重新确认,吸收了一批专业律师为新委员,调整了长期不参加活动的委员,使委员包括秘书在内人数从2009年的53人增加到现在的83人。民委会的队伍得到了进一步壮大,而且在新加入的委员中,有许多年轻的执业律师,有着很高的参与热情,为民委会新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楼韬律师被选举为新一届民委会主任,面对新颁法律众多、专业分工细化,业务研究领域扩大,民委会活动增多的实际情况,精选了副主任人选。经民委会主任会议决定,聘任童松青律师、王全明律师、郑剑锋律师、许戍枫律师4位律师为民委会副主任,秘书长由许戍枫律师兼任,秘书处秘书共5名,民委会的组织结构基本满足了工作需要。

民委会自09年开始就以新颖的业务论坛模式吸引着广大律师的参与,09年民委会对七个专业论坛的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了重新调整:

一、侵权法论坛(由*分管)

二、金融与票据业务论坛(由*分管)

三、合同法论坛(由*分管)

四、婚姻家庭业务论坛(由*分管)

五、非诉讼和法律顾问实务论坛(由*分管)

六、物权法论坛(由*分管)

七、民事诉讼程序业务论坛(由*分管)

每个论坛各设一个坛主和一个副坛主,通过这种形式,形成了主任、副主任领导、秘书处配合,各论坛坛主、副坛主分工负责,全体委员共同参与研讨、进行专题研究的管理机制,使民委会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得到了组织保障。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完成律师继续教育活动,为律师业务交流提供多种平台

民委会在二零零八年克服任务繁重的困难,在杭州市律师协会的领导下,在民委会楼韬主任的带领和几位副主任和各位秘书的共同配合之下,举办了多次论坛研讨活动,二零零八年度共举办了以下活动:

(一)举办了二零零八年第一届全体委员大会暨物权法论坛研讨会

3月1日,在黄龙恒励宾馆隆重举办了杭州市律协民事业务委员会二零零八年第一次全体委员大会暨物权法论坛研讨会,探讨物权法实施以后对律师业务产生的影响。会议共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民委会全体委员大会,第二阶段为物权法论坛研讨会。共有来自杭州市的71名律师和实习律师(包括民委会初始委员及热衷于物权法业务的非民委会委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大会由民委会副主任王全明主持,会议特别邀请了市律协的马骏副会长、省律协民委会主任吴清旺和上届市律协民委会副主任杨五荣出席了本次会议,会上,马骏副会长和吴清旺主任作了重要讲话,本届民委会主任楼韬作工作报告,介绍了民委会的领导班子成员及秘书处成员,汇报了本届民委会三年的工作思路和计划,同时还汇报了本届民委会已经在开展的一系列工作。

这次论坛活动,旨在通过专题研讨,提高律师的专业理论和执业水平,增进律师之间对“物权法”的相互探讨与交流。研讨会由民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许戍枫主持,“物权法论坛”坛主凌为建律师作了主题发言,5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代表上台作了精彩的专题演讲。研讨会采用先主题发言,再专题演讲,会议采用提问交流、自由发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评委对律师的演讲进行评分,本次评委共5人,分别由民委会的5位领导成员组成,民委会副主任郑剑锋对每位律师的发言作了精彩点评,每位律师的演讲都各有特色,精彩的演讲不断博得阵阵掌声,本次研讨会通过评分方式共产生了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和鼓励奖一名,马骏副会长对本次研讨会作了点评并提出了一些建议。这次研讨会通过多视角的透视,探究物权法实施以后对律师业务产生的影响,许多律师感觉到开阔了视野。

(二)举办合同法论坛研讨会

6月22日,在西溪海外海宾馆举办了“合同法论坛”研讨会,来自民委会的全体委员及其他非委员律师共112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旨在为增进对“合同法”的理解,提高律师的执业水平,降低律师的执业风险。上午安排专家讲课,讲课邀请了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魏新璋老师作了关于“如何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问题”的讲解,讲解的内容和律师实际操作业务息息相关,比较贴近律师工作实际。下午由富有经验的5位民委会主任、副主任及秘书长和其他4位擅长合同法业务的律师共9位律师分别就“合同效力风险问题”、“合同审查和修改问题”和“合同纠纷实务”等三个专题作了精彩的演讲。

研讨会由民委会合同法论坛坛主柳雄飞律师主持,研讨会采用专题演讲、提问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讨会还吸引了除民委会委员以外的其他律师前来参加,通过此次研讨会,许多律师感觉到这样的论坛方式确实对律师开阔了视眼,开拓了思路,汲取了营养,受益匪浅。

(三)举办侵权法论坛--医疗纠纷侵权案件操作研讨会

二零零八年7月27日下午,在杭州市海外海•西溪宾馆三楼海天一色会议室举办了主题为“医疗纠纷侵权案件操作”论坛活动。共有50多位律师参加,研讨会由民委会侵权法论坛主任赵丽华律师组织,民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许戍枫律师主持会议,特邀浙江省医学会秘书长尹来作了《浙江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介绍》,介绍了杭州市医疗事故鉴定工作的情况,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医疗事故鉴定与医疗纠纷案件的关联性,并对律师在办理涉及医疗事故鉴定的医疗赔偿纠纷案件中存在的疑问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另外三位主讲人赵丽华律师、徐玉泉律师、李雪云律师分别就《医疗知情权与法律责任》、《医疗过错司法鉴定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比较》、《医疗纠纷案患方胜诉要点》等内容给在座的律师上了一堂生动、精彩的专业课。

鉴于医疗赔偿纠纷案件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案件,大多数的律师并不熟悉,这次论坛活动为参加论坛的律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在座律师积极性很高,不仅认真听取,而且不时发言提问,主讲人则尽自己所知给予详细的答疑解惑,深入浅出,明白易懂,形成了很好的互动和交流,活动历时三个小时,氛围融洽热烈,活动非常成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举办民事诉讼法论坛--民诉法修改后民事检察监督问题”研讨会

二零零八年9月23日下午,由民委会组织,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共同协办举办了关于“民诉法修改后民事检察监督问题”研讨会。

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改后,引出了与民事再审案件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本次研讨会主要针对民事检察监督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和交流。由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冯仁强副检察长带队,包括2位民事行政检察处处长及2位行政检察处助理检察员共5位人员作为研讨嘉宾应邀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冯检察长在本次研讨会中作了题为“新民诉法中再审制度若干问题探讨”的精彩演讲。就民诉法修法重点、再审制度中的受理申请机关、再审事由、受理与审查程序、再审法院、申请时限、启动再审的几项情形等方面作了非常细致深入的讲解,为与会律师上了一堂非常

专业和系统的培训课;民行检察处的二位助理检察员陈莺和龚贇燕分别作了题为“民事诉讼法修改后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和“民诉法最新修改与民事检察监督相关的若干问题”的演讲;民委会主任楼韬律师、民委会副主任郑剑锋律师及金道所的郭力律师也分别作了专题演讲。同时,与会律师针对自己的观点提出了一些问题和看法,形成了很好的交流和互动。会议由民委会楼韬主任主持,律协戴梦华副会长到会并致辞。

>这次研讨会共有90多位律师及实习律师参加,整个研讨会内容丰富,历时四个半小时,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五)举办了非诉讼论坛---金融危机下的律师拓展非诉讼法律服务研讨会

二零零八年12月5日下午,在花家山庄百花厅举办了一场“金融危机下的律师拓展非诉讼法律服务”研讨会,在民委会副主任王全明律师的精心组织下,主要就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律师如何为企业非诉讼法律顾问服务,帮助企业提高抗风险抵御危机的能力展开研讨。

此次会议邀请了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毛志军副庭长主讲了《当前杭州企业破产重组案件审理状况与律师作用》,主要就当前杭州一些企业破产重组案件的审理方面的问题,并结合审理过的一定范围内有影响的破产案件审理情况,对审理中涉及到的律师在处理这方面的案件经验问题作了生动细致讲解。

民委会楼韬主任、王全明副主任、郑剑锋副主任及金杜律师事务所的来建鹏律师分别作了题为《合同非诉讼法律业务思考》、《办理非诉讼的几点体会》、《律师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几点想法》、《筑巢引凤—如何通过现有的证券项目获得新的业务》的精彩演讲。整个会议历时四个小时,共有民委会委员及非委员律师将近100人到会,会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六)举办了物权法论坛--业主委员会—的建设与维权研讨会

12月13日下午2时,杭州市律协民委会在海外海西溪宾馆三楼海天一色厅召开了物权法论坛研讨会,研讨会主要围绕“业主委员会—的建设与维权”的主题展开研讨与交流,此次研讨会由民委会副主任兼物权法论坛主任童松青律师组织,共有60多位民委会委员及非委员律师参加。

民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许戍枫律师主持本次会议,会议邀请了担任过七个业主委员会的主任,杭州第一起业主维权的发起人姚勤主讲了《业主委员会法律地位探解》、杭州宜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宣军华主讲《物业服务质量提升的路径与前途展望》,民委会副主任童松青律师作了《物权法中的业主自治》的演讲,民委会委员童卫华及陈生有律师分别作了《公共部位的管理》、《物业侵权的诉讼安排》的演讲,中间与会人员穿插交流,对于物权法和物业管理条例的出台,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尚未明确,业主与业主委员会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业主与物业服务之间的纠纷非常突出,业主的维权步履维艰。如何规范立法,如何维权,如何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小区等问题作了交流和探讨。会议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了圆满成功。

民事业务委员会通过举办上述各种活动,不仅起到了律师业务交流与提高的桥梁作用,还有效的配合了市律师协会的继续教育任务。

三、组织论文撰写,参与理论研讨

加强民事业务的理论研究是提升律师民事业务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近年来由于律师业务繁忙,不少律师没有闲暇时间钻研理论,更多地注重于办案实践,为改变这一现象,提高委员们的理论水平,民委会要求每位委员撰写论文一篇,在二零零八年杭州市律师实务理论研讨会征集并入围的论文中,其中民委会委员撰写的论文有4篇,经最终评选,楼韬律师的《律师审查、修改合同的十大法律风险》、赵丽华律师、徐雪梅律师的《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的民事法律问题评析》、凌为建律师的《探寻最适合我们的管理模式》荣获优秀奖。

此外,民委会委员还积极参与论文的评选工作,在6月份举行的杭州市律师实务理论研讨会中,共有9位委员参与了论文初评工作。

综上就是民事业务委员会在二零零八年完成的主要工作,主要从业务指导和交流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和研究各种形式,为广大律师办理和拓展民事业务服务,活动次数多,内容丰富,效果颇好。

在即将告别二零零八年,迎来二零零九年之际,民事业务委员会将继续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积累经验,以更积极的态度,创新活动方式,发挥民事业务方面的指导作用,使更多律师受益。

民委会二零零九年工作计划

1.兼于09年民委会开展的各个论坛研讨活动体现了较好的成果,09年将继续举办有特色的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论坛研讨活动及承担律师继续教育任务,如请专家、资深律师讲课、论坛互动等,更好地为民委会委员以及全市律师搭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2.计划搞一次评选活动,评选年度“专题优秀论文”,民委会共7个论坛,每个论坛的论文评出前10名,这项工作能推动每位律师更进一步深入研究课题。打算对专题论坛的人员进行评选,以推动和提高律师对专业研讨的兴趣和水平。

3.计划尝试一些疑难案件的探讨论证沙龙,征对委员上报的一些疑难案例,准备请专家或者资深律师进行论证,出具专家意见。

4.在杭州市律师界收集一些较有影响的案例,按不同的标准,收集以合同法为主的案例。

金融论坛论文范文篇3

根据会议安排,受姜平部长的委托,下面,我代表中国*•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总结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工作情况,部署2009中国*•青年人才论坛主要工作任务。

一、关于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的工作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20*年1月至7月,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团市委举办了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活动。论坛以“统筹城乡发展,扩大改革开放”为主题,广聚英才,荟萃智慧,研讨发展,取得了圆满成功。与前两届论坛相比,参与范围更广,活动形式更新,活动成果更丰,社会影响更大,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社会的广泛认同。主要呈现出以下6个特点:

一是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市领导高度重视论坛工作,熙来书记亲自出席主论坛,会见优秀论文作者,并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鸿举市长、光国主任、元敏主席,事忠部长、敬业书记、存根部长、慕冰副市长、小军副市长、月明副市长等市领导出席了主论坛或分论坛活动,指导论坛活动的开展。存根部长作为论坛组委会主任,亲自审定论坛方案,组织研究论坛工作,多次对论坛活动作出重要指示,为论坛的健康发展把关定向。根据论坛工作的需要,为了充分发挥论坛组委会的统筹协调职能,使论坛活动更好服务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增加市发改委、市科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成员单位,充实了论坛组委会力量。57个分论坛也都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机构,市纪检监察系统、市工商系统、市金融系统分论坛和团市委海外分论坛的组委会主任均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

二是参与范围大幅拓展。本届论坛共吸引市内外6.3万名青年人才报名参加,收到论文2.63万篇,合理化建议意见3.7万条,活动受众达401万人次。增设了纪检、工商、统计及海外分论坛,报名参加论坛人数、提交论文数和活动受众人数,较前两届有明显增加。特别是海外分论坛,吸引了2174名外籍青年和海外留学生报名参加,收到118篇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等27个国家的外籍青年和海外留学生提交的论文,成为本届论坛的一大亮点,较好地实现了青年人才论坛依托*、面向全国、跨出国门的目标,为促进*大开放大发展凝聚了一大批青年才俊和旺盛人气。

三是舆论宣传广泛深入。论坛组委会办公室编印了3期中英文版《青年人才论坛》,开通了中英文版的中国*•青年人才论坛官方网站,更新了青年人才论坛专题网页,登陆网站和网页的人数达10万余人次;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新闻媒体,定期推出深度宣传报道;在*日报、*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设了论坛活动宣传专栏;在主城区车站、码头,制作了65块户外宣传广告;在解放碑、观音桥、三峡广场等商业步行街,滚动播放论坛活动宣传片。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论坛、支持论坛、参与论坛的浓烈氛围。

四是组织形式丰富多彩。主论坛组织了现场演讲、交流互动、专家点评等活动,增强了活动的互动性和实效性。各分论坛结合本地区和本行业实际,因地制宜举办了网上论坛、征文比赛、现场演讲、人才交流、现场招聘、技能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江北区把选手现场演讲与观众民主测评相结合,提高了论坛选拔优秀人才的公信度;沙坪坝区开设了“海外人员”子论坛,使青年人才论坛活动实现跨领域、跨系统、跨国界;北碚区开设了“干部大讲坛”、“经济发展论坛”;市工商局开设了局机关、“一圈”、“两翼”3个子论坛等,丰富了论坛活动形式。

五是成果转化力度加大。各分论坛根据《中国*•青年人才论坛评选表彰试行办法》的规定,积极探索论坛成果转化途径。比如,璧山县制定四个“一定”办法,即人才论坛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在干部选拔任用人员中要占一定比例,在列入后备干部或者重点培养对象人员中要占一定比例,在组织培训或外出考察人员中要占一定比例,在社会团体等组织优先推荐对象人员中要占一定比例;丰都县提出“四个一批”的思路,即利用届中调整推荐提拔一批,利用“三峡之光”和“西部之光”计划选送进修一批,对表现突出的在聘用职称时推荐一批,利用公开选拔、公开招录、公开招聘等机会录(聘)用一批;江津区推出了“四个联动”的举措,即与“51115”人才工程联动,与建立人才工作联系点联动,与优秀人才培训基地联动,与发挥高级专家人才作用联动等。在人才成果转化方面,本届论坛遴选出的优秀人才,被列为结对联系培养对象的867人,被纳入人才库管理的3275人,列为后备干部或重点培养对象的962人,被提拔任用、工作调动和晋级晋职的418人,以其它形式转化的573人。在智力成果转化方面,57个分论坛组委会将收到论文的建议意见进行了梳理,并向本地区的党政领导或本行业相关单位作了反馈;主论坛将分论坛推荐的275篇优秀论文汇编成册,并将优秀论文提出的政策建议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参阅,推荐有关部门负责人阅研,扩大了论坛智力成果共享范围。本届论坛征集的37630条意见和建议,到目前,得到各级领导批示的247条,报送主管部门获得反馈意见或得到采纳的524条,被有关单位组织论证或立项的491条,通过其它途径转化的4624条,这些建议和意见有效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六是论坛机制逐步完善。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团市委出台了《中国*•青年人才论坛评选表彰试行办法》,明确提出在公开招录、公开招聘、公开选拔和机关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中,对论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青年人才予以政策倾斜,为论坛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建立了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定期议事制度,坚持每月召开1次办公室主任(扩大)会议,推动论坛日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立了重要建议意见办理回复制度,将论文中提出的重要观点、创新思路和工作建议,通过人大议案、政府建议、政协提案等形式,送交相关单位,推动工作,促进发展。开展了分论坛督导工作,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团市委分管领导带队,深入各分论坛,就机构设置、工作力量、活动方案、经费保障、成果转化等内容,实地开展督导,确保各分论坛活动稳步推进、健康发展。

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的圆满成功,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组委会各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得益于各分论坛的共同努力,得益于广大青年人才的积极参与。借此机会,我代表论坛组委会,对给予论坛活动大力支持的各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关于2009中国*•青年人才论坛的主要工作

按照中国*•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的统一安排,2009中国*•青年人才论坛于20*年11月至2009年6月间举行。为谋划好新一届青年人才论坛,今年8月以来,在存根部长的领导下,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先后组织开展了中国*•青年人才论坛品牌化问题研究,向全社会广泛征集2009中国*•青年人才论坛的主题和论题,召开了一系列调研座谈会,听取了有关专家和各分论坛组委会负责同志对举办2009中国*•青年人才论坛的建议意见。在此基础上,论坛组委会办公室研究起草了《2009中国*•青年人才论坛方案》,印发了《关于举办2009中国*•青年人才论坛的通知》。各分论坛组委会要按照《通知》要求,结合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精神,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抓好落实。

(一)突出论坛主题。2009中国*•青年人才论坛,要认真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围绕“科学发展与内陆开放”这一主题,组织各区县(自治县)、各行业、各单位的优秀青年人才,市外、海外的高层次青年专家,从建设宜居*、畅通*、森林*、平安*、健康*等方面,着重研讨在大开放大发展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问题;完善城市功能,加快统筹发展,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问题;以市场体系建设为依托,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问题;完善“两翼”共同发展体制机制问题;打造服务外包软环境,加快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区问题;统筹全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推进农村新一轮改革与发展问题等等,为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二)明确重点环节。要严格按照论坛活动的时限要求进行精心安排,做到任务明确、进度明确、责任明确,重点抓好组织发动、论文评审、成果转化、舆论宣传等环节的工作。在组织发动阶段,要广泛调研、精心策划活动方案,全面推进筹备工作。同时,广泛宣传,动员广大青年人才积极参与论坛活动。在分论坛举办阶段,要提前向组委会办公室报送举办时间,精心组织实施分论坛活动,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推荐优秀青年人才参加主论坛活动。在成果转化阶段,要认真总结分论坛工作,切实做好成果统计。需要强调的是,为了便于组委会全面了解论坛活动进展情况,要坚持定期情况报送制度。论坛启动时,要及时将活动方案报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分论坛举办期间,随时报送活动开展情况;分论坛结束后,及时上报总结报告及成果转化情况。

(三)创新活动形式。各分论坛要不断创新论坛举办形式,突出论坛活动特色。在组织方式上,坚持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层层遴选的原则,继续采取“1+X”的形式有序推进。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团市委负责举办主论坛活动。分论坛包括区域性分论坛和行业性分论坛。分论坛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若干子论坛。40个区域性分论坛由各区县(自治县)党委组织部、政府人事局、团委负责举办。行业性分论坛共设18个,分系统举办,分别由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直机关党工委、市教委、市科委、市交委、市农委、市商委、市卫生局、市国资委、市地税局、市统计局、市工商局、市林业局、市金融办、市工商联、市青联负责组织实施。在活动形式上,在保证庄重、严肃的前提下,提倡丰富多彩,充分展示青年人才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四)促进成果转化。全面贯彻落实《中国*•青年人才论坛评选表彰试行办法》,积极探索青年人才资源开发新机制,不断拓展青年人才工作新空间,大胆开辟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新途径。对论坛中涌现出来的青年才俊,要分层次培养和使用,让青年人才展示才华有机会、发展创业有舞台,最终把举办论坛的过程,变成发现、培养、使用优秀人才的过程。要加大论坛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青年人才论坛优秀人才结对联系培养制度,对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优秀青年人才,按照分级管理原则,由各个行业、各个地区的党政领导进行结对联系;要成立获奖人员联谊会,组织优秀人才赴市外开展国情考察或赴国(境)外研修学习。要完善重要政策建议办理回复制度,坚持智力成果和人才成果并重并用,切实将论坛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金融论坛论文范文篇4

建设部等有关部委定于20*年8月28日-29日在北京举行“20*第六届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发展部长级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和水处理新技术与设备博览会”。为推进乡村和小城镇水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本次大会上将举办“乡村和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和“中日小城镇饮用水安全技术和制度论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论坛主要议题

“乡村及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针对我国不同区域和经济发展程度的村镇水环境治理技术经济政策和适用技术,围绕村镇水环境治理规划、村镇污水排放适用标准,以及村镇排水收集设施,村镇生活污水生物处理、人工湿地与塘等生态处理技术,粪便厌氧沼气化及其综合利用,村镇水体生态修复与水质改善技术等议题,将邀请村镇建设管理人员、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以及设计生产单位介绍乡村及小城镇水环境治理方面的成功管理经验、适用技术和应用实例。

“中日小城镇饮用水安全技术与制度论坛”由我部与日本厚生劳动省共同举办。针对小城镇的人口和经济规模的特点,围绕小城镇饮用水安全保障现状调研与评估、规划和管理,水质监控、预警与应急技术,以及小城镇饮用水预处理、强化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饮用水一体化设备开发、输配水安全保障和管网水质控制等议题,将邀请小城镇饮用水建设管理人员、著名学者、知名设计单位、自来水公司和来自日本政府、企业和研究部门的诸多专家介绍小城镇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成功的管理经验、适用技术、应用实例。本论坛将特别介绍日本针对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特殊供水制度——简易供水制度以及相应技术,并探讨中日在小城镇安全供水方面的技术与资金合作机会。

二、时间及地点

会议时间:

中日小城镇饮用水安全技术和制度论坛:8月28日下午

乡村和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8月29日上午

报到时间:20*年8月27日。

地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三、参会人员

各地建设部门有关人员,全国主要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村镇建设主管部门和有关乡镇负责人,供水和排水管理部门、水务主管部门负责人或代表,水处理项目筹建和工程建设管理单位代表,供水和排水企业的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市政设计单位、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水处理工程公司、水务公司、咨询公司、金融、投资机构和水处理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单位的代表。

四、论文征集

会议面向全国征集与“乡村和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和“中日小城镇饮用水安全技术和制度论坛”议题相关的论文,论文要求及投递方式详见会议网站

五、其他事项

(一)收费标准

第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和水处理新技术与设备博览会将统一收费。20*年8月15日前注册的,会议费为1200元/人;20*年8月15日以后及现场注册的,会议费为1800元/人。会议统一安排食宿,宿费自理。

(二)联系方式

报名、会务等联系人:

论文征集联系人:

地址:

邮编:

电话:

邮箱:

会议网址:

金融论坛论文范文篇5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受姜平部长的委托,下面,我代表中国*•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总结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工作情况,部署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主要工作任务。

一、关于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的工作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20*年1月至7月,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团市委举办了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活动。论坛以“统筹城乡发展,扩大改革开放”为主题,广聚英才,荟萃智慧,研讨发展,取得了圆满成功。与前两届论坛相比,参与范围更广,活动形式更新,活动成果更丰,社会影响更大,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社会的广泛认同。主要呈现出以下6个特点:

一是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市领导高度重视论坛工作,熙来书记亲自出席主论坛,会见优秀论文作者,并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鸿举市长、光国主任、元敏主席,事忠部长、敬业书记、存根部长、慕冰副市长、小军副市长、月明副市长等市领导出席了主论坛或分论坛活动,指导论坛活动的开展。存根部长作为论坛组委会主任,亲自审定论坛方案,组织研究论坛工作,多次对论坛活动作出重要指示,为论坛的健康发展把关定向。根据论坛工作的需要,为了充分发挥论坛组委会的统筹协调职能,使论坛活动更好服务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增加市发改委、市科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成员单位,充实了论坛组委会力量。57个分论坛也都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机构,市纪检监察系统、市工商系统、市金融系统分论坛和团市委海外分论坛的组委会主任均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

二是参与范围大幅拓展。本届论坛共吸引市内外6.3万名青年人才报名参加,收到论文2.63万篇,合理化建议意见3.7万条,活动受众达401万人次。增设了纪检、工商、统计及海外分论坛,报名参加论坛人数、提交论文数和活动受众人数,较前两届有明显增加。特别是海外分论坛,吸引了2174名外籍青年和海外留学生报名参加,收到118篇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等27个国家的外籍青年和海外留学生提交的论文,成为本届论坛的一大亮点,较好地实现了青年人才论坛依托*、面向全国、跨出国门的目标,为促进*大开放大发展凝聚了一大批青年才俊和旺盛人气。

三是舆论宣传广泛深入。论坛组委会办公室编印了3期中英文版《青年人才论坛》,开通了中英文版的中国*•青年人才论坛官方网站,更新了青年人才论坛专题网页,登陆网站和网页的人数达10万余人次;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新闻媒体,定期推出深度宣传报道;在*日报、*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设了论坛活动宣传专栏;在主城区车站、码头,制作了65块户外宣传广告;在解放碑、观音桥、三峡广场等商业步行街,滚动播放论坛活动宣传片。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论坛、支持论坛、参与论坛的浓烈氛围。

四是组织形式丰富多彩。主论坛组织了现场演讲、交流互动、专家点评等活动,增强了活动的互动性和实效性。各分论坛结合本地区和本行业实际,因地制宜举办了网上论坛、征文比赛、现场演讲、人才交流、现场招聘、技能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江北区把选手现场演讲与观众民主测评相结合,提高了论坛选拔优秀人才的公信度;沙坪坝区开设了“海外人员”子论坛,使青年人才论坛活动实现跨领域、跨系统、跨国界;北碚区开设了“干部大讲坛”、“经济发展论坛”;市工商局开设了局机关、“一圈”、“两翼”3个子论坛等,丰富了论坛活动形式。

五是成果转化力度加大。各分论坛根据《中国*•青年人才论坛评选表彰试行办法》的规定,积极探索论坛成果转化途径。比如,璧山县制定四个“一定”办法,即人才论坛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在干部选拔任用人员中要占一定比例,在列入后备干部或者重点培养对象人员中要占一定比例,在组织培训或外出考察人员中要占一定比例,在社会团体等组织优先推荐对象人员中要占一定比例;丰都县提出“四个一批”的思路,即利用届中调整推荐提拔一批,利用“三峡之光”和“西部之光”计划选送进修一批,对表现突出的在聘用职称时推荐一批,利用公开选拔、公开招录、公开招聘等机会录(聘)用一批;江津区推出了“四个联动”的举措,即与“51115”人才工程联动,与建立人才工作联系点联动,与优秀人才培训基地联动,与发挥高级专家人才作用联动等。在人才成果转化方面,本届论坛遴选出的优秀人才,被列为结对联系培养对象的867人,被纳入人才库管理的3275人,列为后备干部或重点培养对象的962人,被提拔任用、工作调动和晋级晋职的418人,以其它形式转化的573人。在智力成果转化方面,57个分论坛组委会将收到论文的建议意见进行了梳理,并向本地区的党政领导或本行业相关单位作了反馈;主论坛将分论坛推荐的275篇优秀论文汇编成册,并将优秀论文提出的政策建议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参阅,推荐有关部门负责人阅研,扩大了论坛智力成果共享范围。本届论坛征集的37630条意见和建议,到目前,得到各级领导批示的247条,报送主管部门获得反馈意见或得到采纳的524条,被有关单位组织论证或立项的491条,通过其它途径转化的4624条,这些建议和意见有效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六是论坛机制逐步完善。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团市委出台了《中国*•青年人才论坛评选表彰试行办法》,明确提出在公开招录、公开招聘、公开选拔和机关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中,对论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青年人才予以政策倾斜,为论坛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建立了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定期议事制度,坚持每月召开1次办公室主任(扩大)会议,推动论坛日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立了重要建议意见办理回复制度,将论文中提出的重要观点、创新思路和工作建议,通过人大议案、政府建议、政协提案等形式,送交相关单位,推动工作,促进发展。开展了分论坛督导工作,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团市委分管领导带队,深入各分论坛,就机构设置、工作力量、活动方案、经费保障、成果转化等内容,实地开展督导,确保各分论坛活动稳步推进、健康发展。

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的圆满成功,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组委会各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得益于各分论坛的共同努力,得益于广大青年人才的积极参与。借此机会,我代表论坛组委会,对给予论坛活动大力支持的各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关于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的主要工作

按照中国*•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的统一安排,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于20*年11月至20*年6月间举行。为谋划好新一届青年人才论坛,今年8月以来,在存根部长的领导下,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先后组织开展了中国*•青年人才论坛品牌化问题研究,向全社会广泛征集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的主题和论题,召开了一系列调研座谈会,听取了有关专家和各分论坛组委会负责同志对举办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的建议意见。在此基础上,论坛组委会办公室研究起草了《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方案》,印发了《关于举办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的通知》。各分论坛组委会要按照《通知》要求,结合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精神,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抓好落实。

(一)突出论坛主题。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要认真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围绕“科学发展与内陆开放”这一主题,组织各区县(自治县)、各行业、各单位的优秀青年人才,市外、海外的高层次青年专家,从建设宜居*、畅通*、森林*、平安*、健康*等方面,着重研讨在大开放大发展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问题;完善城市功能,加快统筹发展,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问题;以市场体系建设为依托,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问题;完善“两翼”共同发展体制机制问题;打造服务外包软环境,加快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区问题;统筹全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推进农村新一轮改革与发展问题等等,为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二)明确重点环节。要严格按照论坛活动的时限要求进行精心安排,做到任务明确、进度明确、责任明确,重点抓好组织发动、论文评审、成果转化、舆论宣传等环节的工作。在组织发动阶段,要广泛调研、精心策划活动方案,全面推进筹备工作。同时,广泛宣传,动员广大青年人才积极参与论坛活动。在分论坛举办阶段,要提前向组委会办公室报送举办时间,精心组织实施分论坛活动,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推荐优秀青年人才参加主论坛活动。在成果转化阶段,要认真总结分论坛工作,切实做好成果统计。需要强调的是,为了便于组委会全面了解论坛活动进展情况,要坚持定期情况报送制度。论坛启动时,要及时将活动方案报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分论坛举办期间,随时报送活动开展情况;分论坛结束后,及时上报总结报告及成果转化情况。

(三)创新活动形式。各分论坛要不断创新论坛举办形式,突出论坛活动特色。在组织方式上,坚持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层层遴选的原则,继续采取“1+X”的形式有序推进。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团市委负责举办主论坛活动。分论坛包括区域性分论坛和行业性分论坛。分论坛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若干子论坛。40个区域性分论坛由各区县(自治县)党委组织部、政府人事局、团委负责举办。行业性分论坛共设18个,分系统举办,分别由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直机关党工委、市教委、市科委、市交委、市农委、市商委、市卫生局、市国资委、市地税局、市统计局、市工商局、市林业局、市金融办、市工商联、市青联负责组织实施。在活动形式上,在保证庄重、严肃的前提下,提倡丰富多彩,充分展示青年人才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四)促进成果转化。全面贯彻落实《中国*•青年人才论坛评选表彰试行办法》,积极探索青年人才资源开发新机制,不断拓展青年人才工作新空间,大胆开辟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新途径。对论坛中涌现出来的青年才俊,要分层次培养和使用,让青年人才展示才华有机会、发展创业有舞台,最终把举办论坛的过程,变成发现、培养、使用优秀人才的过程。要加大论坛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青年人才论坛优秀人才结对联系培养制度,对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优秀青年人才,按照分级管理原则,由各个行业、各个地区的党政领导进行结对联系;要成立获奖人员联谊会,组织优秀人才赴市外开展国情考察或赴国(境)外研修学习。要完善重要政策建议办理回复制度,坚持智力成果和人才成果并重并用,切实将论坛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金融论坛论文范文篇6

一、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内部分工

2008年民委会对委员进行了重新确认,吸收了一批专业律师为新委员,调整了长期不参加活动的委员,使委员包括秘书在内人数从2007年的53人增加到现在的83人。民委会的队伍得到了进一步壮大,而且在新加入的委员中,有许多年轻的执业律师,有着很高的参与热情,为民委会新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楼韬律师被选举为新一届民委会主任,面对新颁法律众多、专业分工细化,业务研究领域扩大,民委会活动增多的实际情况,精选了副主任人选。经民委会主任会议决定,聘任童松青律师、王全明律师、郑剑锋律师、许戍枫律师4位律师为民委会副主任,秘书长由许戍枫律师兼任,秘书处秘书共5名,民委会的组织结构基本满足了工作需要。

民委会自05年开始就以新颖的业务论坛模式吸引着广大律师的参与,08年民委会对七个专业论坛的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了重新调整:

一、侵权法论坛

二、金融与票据业务论坛

三、合同法论坛

四、婚姻家庭业务论坛

五、非诉讼和法律顾问实务论坛

六、物权法论坛

七、民事诉讼程序业务论坛

每个论坛各设一个坛主和一个副坛主,通过这种形式,形成了主任、副主任领导、秘书处配合,各论坛坛主、副坛主分工负责,全体委员共同参与研讨、进行专题研究的管理机制,使民委会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得到了组织保障。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完成律师继续教育活动,为律师业务交流提供多种平台

民委会在2008年克服任务繁重的困难,在杭州市律师协会的领导下,在民委会楼韬主任的带领和几位副主任和各位秘书的共同配合之下,举办了多次论坛研讨活动,2008年度共举办了以下活动:

(一)举办了2008年第一届全体委员大会暨物权法论坛研讨会

3月1日,在黄龙恒励宾馆隆重举办了杭州市律协民事业务委员会2008年第一次全体委员大会暨物权法论坛研讨会,探讨物权法实施以后对律师业务产生的影响。会议共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民委会全体委员大会,第二阶段为物权法论坛研讨会。共有来自杭州市的71名律师和实习律师(包括民委会初始委员及热衷于物权法业务的非民委会委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大会由民委会副主任王全明主持,会议特别邀请了市律协的马骏副会长、省律协民委会主任吴清旺和上届市律协民委会副主任杨五荣出席了本次会议,会上,马骏副会长和吴清旺主任作了重要讲话,本届民委会主任楼韬作工作报告,介绍了民委会的领导班子成员及秘书处成员,汇报了本届民委会三年的工作思路和计划,同时还汇报了本届民委会已经在开展的一系列工作。

这次论坛活动,旨在通过专题研讨,提高律师的专业理论和执业水平,增进律师之间对“物权法”的相互探讨与交流。研讨会由民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许戍枫主持,“物权法论坛”坛主凌为建律师作了主题发言,5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代表上台作了精彩的专题演讲。研讨会采用先主题发言,再专题演讲,会议采用提问交流、自由发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评委对律师的演讲进行评分,本次评委共5人,分别由民委会的5位领导成员组成,民委会副主任郑剑锋对每位律师的发言作了精彩点评,每位律师的演讲都各有特色,精彩的演讲不断博得阵阵掌声,本次研讨会通过评分方式共产生了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和鼓励奖一名,马骏副会长对本次研讨会作了点评并提出了一些建议。这次研讨会通过多视角的透视,探究物权法实施以后对律师业务产生的影响,许多律师感觉到开阔了视野。

(二)举办合同法论坛研讨会

6月22日,在西溪海外海宾馆举办了“合同法论坛”研讨会,来自民委会的全体委员及其他非委员律师共112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旨在为增进对“合同法”的理解,提高律师的执业水平,降低律师的执业风险。上午安排专家讲课,讲课邀请了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魏新璋老师作了关于“如何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问题”的讲解,讲解的内容和律师实际操作业务息息相关,比较贴近律师工作实际。下午由富有经验的5位民委会主任、副主任及秘书长和其他4位擅长合同法业务的律师共9位律师分别就“合同效力风险问题”、“合同审查和修改问题”和“合同纠纷实务”等三个专题作了精彩的演讲。

研讨会由民委会合同法论坛坛主柳雄飞律师主持,研讨会采用专题演讲、提问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讨会还吸引了除民委会委员以外的其他律师前来参加,通过此次研讨会,许多律师感觉到这样的论坛方式确实对律师开阔了视眼,开拓了思路,汲取了营养,受益匪浅。

(三)举办侵权法论坛--医疗纠纷侵权案件操作研讨会

2008年7月27日下午,在杭州市海外海•西溪宾馆三楼海天一色会议室举办了主题为“医疗纠纷侵权案件操作”论坛活动。共有50多位律师参加,研讨会由民委会侵权法论坛主任赵丽华律师组织,民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许戍枫律师主持会议,特邀浙江省医学会秘书长尹来作了《浙江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介绍》,介绍了杭州市医疗事故鉴定工作的情况,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医疗事故鉴定与医疗纠纷案件的关联性,并对律师在办理涉及医疗事故鉴定的医疗赔偿纠纷案件中存在的疑问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另外三位主讲人赵丽华律师、徐玉泉律师、李雪云律师分别就《医疗知情权与法律责任》、《医疗过错司法鉴定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比较》、《医疗纠纷案患方胜诉要点》等内容给在座的律师上了一堂生动、精彩的专业课。

鉴于医疗赔偿纠纷案件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案件,大多数的律师并不熟悉,这次论坛活动为参加论坛的律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在座律师积极性很高,不仅认真听取,而且不时发言提问,主讲人则尽自己所知给予详细的答疑解惑,深入浅出,明白易懂,形成了很好的互动和交流,活动历时三个小时,氛围融洽热烈,活动非常成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举办民事诉讼法论坛--民诉法修改后民事检察监督问题”研讨会

2008年9月23日下午,由民委会组织,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共同协办举办了关于“民诉法修改后民事检察监督问题”研讨会。

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改后,引出了与民事再审案件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本次研讨会主要针对民事检察监督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和交流。由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冯仁强副检察长带队,包括2位民事行政检察处处长及2位行政检察处助理检察员共5位人员作为研讨嘉宾应邀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冯检察长在本次研讨会中作了题为“新民诉法中再审制度若干问题探讨”的精彩演讲。就民诉法修法重点、再审制度中的受理申请机关、再审事由、受理与审查程序、再审法院、申请时限、启动再审的几项情形等方面作了非常细致深入的讲解,为与会律师上了一堂非常专业和系统的培训课;民行检察处的二位助理检察员陈莺和龚贇燕分别作了题为“民事诉讼法修改后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和“民诉法最新修改与民事检察监督相关的若干问题”的演讲;民委会主任楼韬律师、民委会副主任郑剑锋律师及金道所的郭力律师也分别作了专题演讲。同时,与会律师针对自己的观点提出了一些问题和看法,形成了很好的交流和互动。会议由民委会楼韬主任主持,律协戴梦华副会长到会并致辞。

这次研讨会共有90多位律师及实习律师参加,整个研讨会内容丰富,历时四个半小时,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五)举办了非诉讼论坛---金融危机下的律师拓展非诉讼法律服务研讨会

2008年12月5日下午,在花家山庄百花厅举办了一场“金融危机下的律师拓展非诉讼法律服务”研讨会,在民委会副主任王全明律师的精心组织下,主要就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律师如何为企业非诉讼法律顾问服务,帮助企业提高抗风险抵御危机的能力展开研讨。

此次会议邀请了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毛志军副庭长主讲了《当前杭州企业破产重组案件审理状况与律师作用》,主要就当前杭州一些企业破产重组案件的审理方面的问题,并结合审理过的一定范围内有影响的破产案件审理情况,对审理中涉及到的律师在处理这方面的案件经验问题作了生动细致讲解。

民委会楼韬主任、王全明副主任、郑剑锋副主任及金杜律师事务所的来建鹏律师分别作了题为《合同非诉讼法律业务思考》、《办理非诉讼的几点体会》、《律师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几点想法》、《筑巢引凤—如何通过现有的证券项目获得新的业务》的精彩演讲。整个会议历时四个小时,共有民委会委员及非委员律师将近100人到会,会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六)举办了物权法论坛--业主委员会—的建设与维权研讨会

12月13日下午2时,杭州市律协民委会在海外海西溪宾馆三楼海天一色厅召开了物权法论坛研讨会,研讨会主要围绕“业主委员会—的建设与维权”的主题展开研讨与交流,此次研讨会由民委会副主任兼物权法论坛主任童松青律师组织,共有60多位民委会委员及非委员律师参加。

民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许戍枫律师主持本次会议,会议邀请了担任过七个业主委员会的主任,杭州第一起业主维权的发起人姚勤主讲了《业主委员会法律地位探解》、杭州宜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宣军华主讲《物业服务质量提升的路径与前途展望》,民委会副主任童松青律师作了《物权法中的业主自治》的演讲,民委会委员童卫华及陈生有律师分别作了《公共部位的管理》、《物业侵权的诉讼安排》的演讲,中间与会人员穿插交流,对于物权法和物业管理条例的出台,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尚未明确,业主与业主委员会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业主与物业服务之间的纠纷非常突出,业主的维权步履维艰。如何规范立法,如何维权,如何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小区等问题作了交流和探讨。会议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了圆满成功。

民事业务委员会通过举办上述各种活动,不仅起到了律师业务交流与提高的桥梁作用,还有效的配合了市律师协会的继续教育任务。

三、组织论文撰写,参与理论研讨

加强民事业务的理论研究是提升律师民事业务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近年来由于律师业务繁忙,不少律师没有闲暇时间钻研理论,更多地注重于办案实践,为改变这一现象,提高委员们的理论水平,民委会要求每位委员撰写论文一篇,在2008年杭州市律师实务理论研讨会征集并入围的论文中,其中民委会委员撰写的论文有4篇,经最终评选,楼韬律师的《律师审查、修改合同的十大法律风险》、赵丽华律师、徐雪梅律师的《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的民事法律问题评析》、凌为建律师的《探寻最适合我们的管理模式》荣获优秀奖。

此外,民委会委员还积极参与论文的评选工作,在6月份举行的杭州市律师实务理论研讨会中,共有9位委员参与了论文初评工作。

金融论坛论文范文篇7

在新年刚刚到来之际,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团市委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近期市委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和市委关于加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对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对今年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刚才,姜平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和平、贵斌、刘娟同志分别作了交流发言,会议还表彰了优秀论文作者、优秀组织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在此,我代表中国*•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向所有受到表彰的优秀论文作者、优秀组织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组织论坛、参与论坛、支持论坛的各级各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问候!

近段时间,市委先后召开了三届二次全委会、全市经济工作会、区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对全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同志明确指出,要在全市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并以此为总纲,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新的跨越。熙来同志强调,要坚持以开放促发展。开放不仅仅是吸引资金,更重要的是要拓展市场,吸引技术和人才。要把*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不断提升城市的凝聚力,尤其是吸引人才的能力。熙来同志的重要指示,为我们进一步办好青年人才论坛,加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青年人才论坛自创办以来,坚持不设门槛,海纳百川,已成功举办了两届。论坛活动以其参与对象越来越广泛、活动形式越来越新颖、成果转化越来越丰富,在市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了市委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高度评价。可以说,青年人才论坛正在成为发现优秀青年人才的竞技场、研讨富民兴渝良策的大舞台、展示*人文精神和改革发展形象的示范窗,其吸引力、影响力和生命力,在不断释放、持续辐射和进一步扩大。为谋划好20*青年人才论坛,前段时间,论坛组委会办公室组织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了有关方面的建议意见,形成了20*青年人才论坛活动总体方案。活动方案的主要内容,已体现在姜平同志的讲话中,我完全赞成。希望各分论坛组委会,以及市级各有关部门,按照“论坛是舞台,内容是关键,使用是目的,组织是保障”的思路,增强开放意识,突出发展主题,树立改革形象,真正把青年人才论坛办成一个发展的论坛、改革的论坛、创新的论坛。

下面,我就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举办好20*青年人才论坛,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办好中国*•青年人才论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青年人才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是*改革发展的中坚。举办青年人才论坛,是市委、市政府立足于宽视野发现优秀青年人才、大范围汇聚青年人才智慧、多角度展示*改革发展形象作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市委、市政府对论坛活动高度重视,将其定位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品牌。各级各相关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举办青年人才论坛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搞好论坛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举办中国*•青年人才论坛,是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人才保证的迫切需要。走过直辖十年的光辉历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按照“314”总体部署要求,从承担的历史重任来审视,*的发展仍任重道远。在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中,*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离“率先”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发展速度,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开放才能顺应历史潮流,开放才能加快发展。作为内陆城市的*,只有进一步加大开放的力度,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要扩大开放,实现跨越发展,关键在人才。我们必须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大的改革力度、更为科学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从全世界吸收人才、引进人才、聚集人才。不设门槛、不唯身份、不拘一格的中国*•青年人才论坛,以其上下联动、内外结合、层层遴选的新机制,面向市内外广泛集聚青年才俊,必将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举办中国*•青年人才论坛,是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有效途径。市委三届二次全委会审议通过的《*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意见》,提出了我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按照市委的要求和部署,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总揽全市工作的主线。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是为3100万*人民谋福祉的创举,是事关全市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只有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动全市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改革,才能保证改革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不竭的前进动力,也才能使改革顺利推进并最终取得成功。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中国*•青年人才论坛,围绕*重大发展战略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最大限度畅通广大青年人才建言献策渠道,促进青年人才的智慧源泉充分涌流,必将为*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破解一道又一道难题,汇聚一批有思想、有深度的建议意见。据统计,前两届论坛共转化政策建议7503条,得到领导批示或被有关单位采纳1143条,这些建议对促进当地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举办中国*•青年人才论坛,是激发青年人才积极投身*建设发展伟大事业的重要载体。青年人才是人才队伍的主体,是最积极、最活跃、最具有朝气的宝贵资源。中国*•青年人才论坛,作为一个“举贤才、聚良策、展形象”的改革论坛,对青年人才产生巨大的磁场效应,有效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从参加论坛活动的青年人才地域看,既有市内各区域、各行业的广大青年人才踊跃参加,也有来自香港、澳门及海外的高层次青年人才登台打擂。从论坛人才成果转化情况看,20*青年人才论坛遴选出的优秀人才,列为结对联系培养对象724人,列为后备干部或重点培养对象884人,提拔任用和晋级晋职457人,分别比2006青年人才论坛增加了15%、9.5%和65%。实践证明,通过青年人才论坛这个平台,可以不断激发优秀人才创新、创业和创造的活力,实现优秀人才施展才华、服务社会的理想抱负。同时,论坛通过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了发现优秀人才、举荐优秀人才、重视优秀人才的良好氛围。坚持办好青年人才论坛,必将凝聚八方智慧,汇聚旺盛人气,在青年人才中形成人人思大事、谋全局、促发展的良好风气。

二、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提升中国*•青年人才论坛的质量和水平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开放和与时俱进,是论坛永葆生命活力的源泉。20*青年人才论坛,要在借鉴前两届论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思路,寻求突破,再创佳绩。

(一)要以宽广视野发现优秀人才,不断增强论坛吸引力。中国*•青年人才论坛,开创了以论坛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新机制。要始终坚持论坛活动不设门槛、不唯身份,在更宽领域、更广平台、更大范围选拔人才。要始终凸显论坛活动的大视野、开放性和国际化,突破地域、体制、机制对人才资源开发的限制,汇聚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所有制的优秀青年人才参与论坛。要加大人才成果转化力度,完善人才成果转化机制,对论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青年人才,不拘一格,加强培养,大胆使用。要抓紧研究青年人才论坛获奖人员管理办法,建立论坛优秀人才资源库,健全论坛优秀人才联系、培养和使用制度。要坚持“一奖”与“四招”相结合,把表彰奖励优秀论文作者,与全市公开选拔厅(局)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县(处)级领导干部、公开招录(聘)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基层工作、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结合起来,以提高论坛效益,扩大论坛影响。

(二)要广泛征集富民兴渝良策,不断增强论坛生命力。中国*•青年人才论坛,为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提供了一个谋发展、出智慧、献良策的智囊库。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谋划和推进20*青年人才论坛。要充分发挥广大青年人才锐意进取、思维敏捷的特长,围绕如何推进牵动城乡统筹发展全局的行政体制、城乡规划、土地流转、公共财政、金融服务、社会管理、产业发展等重大制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围绕如何建立促进城乡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无障碍流动的配套政策,如何建立城市人才“裂变”、农村人才“聚变”的体制机制,实现统筹城乡人才资源开发等重大问题提出真知灼见。要扩大论坛参与范围,坚持“依托*、面向全国、跨出国门”的原则,以更宽广的眼界征集各类人才的真知灼见。20*年论坛活动要在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参与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要加大论坛智力成果转化力度,坚持出版获奖论文集、汇编获奖论文政策建议,并参照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的做法,深度挖掘论坛好的建议意见,建立健全青年人才论坛政策建议采纳反馈机制。要建立青年人才论坛成果转化项目库,对转化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切实增强成果转化的实效性。要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在青年人才论坛成果转化方面充分体现“四不唯”;突破束缚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疏通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互相流动,专业技术人才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渠道;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指挥和导向作用,把专利发明创造作为科技人员业绩考核和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三)要充分展示*改革发展形象,不断增强论坛影响力。举办中国*•青年人才论坛,为*对外展示形象开辟了窗口。直辖十年来,*取得了“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的显著成绩,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最具竞争能力、最具发展活力的特大城市。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后,*进一步成为各类市场主体竞相追逐的焦点,成为各类市场要素加快集聚的热土。我们要充分运用青年人才论坛这个载体,以全新的视角,淋漓尽致地向全世界展示*的体制优势、政策优势、人文精神和发展前景,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了解*、关注*、建设*。

三、加强组织领导,努力把中国*•青年人才论坛打造成为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品牌

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紧紧围绕打造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重要品牌和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目标,切实加强领导,搞好宣传发动,塑造品牌形象。

一是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区县(自治县)、各行业系统主管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力量,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事部门、共青团组织积极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组织、人事部门和共青团组织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协调落实专门工作力量、专项活动经费,做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确保整个论坛工作健康发展。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此次会议的安排和部署,迅速启动20*青年人才论坛筹备工作,结合自身实际,尽快研究制定活动方案。要把举办论坛活动与学习贯彻十七大和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结合起来,与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业务工作和论坛活动两不误、两促进。市外办、台办、侨办等单位要成为青年人才论坛的重要力量,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等经济主管部门要积极为论坛发展献计出力,真正使论坛与*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源于实际,不尚空谈,取得实效。

二是要加大宣传,扩大影响。坚持传统宣传方式与现代传媒手段相结合,市内、国内宣传与境外、国外宣传相结合,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搞好论坛宣传工作,引导好、维护好举办论坛活动形成的倡导学习、鼓励创新、激励成才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扩大论坛活动的影响。要定期召开新闻会,论坛活动重要信息;创办中国*•青年人才论坛专门宣传刊物,对论坛概况、活动进展、成果转化进行广泛宣传;发挥市内主要新闻媒体优势,创新报道方式,丰富宣传载体,不断拓展论坛宣传报道的广度和深度;筹建中国*•青年人才论坛官方网站或开辟青年人才论坛专题网页,吸引市外、海外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关注论坛、走进论坛、参与论坛。

三是要精心谋划,打造品牌。论坛组委会办公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研究推进论坛常态化、专业化和品牌化工作。要学习借鉴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等国际会议组织的成功经验,使中国*•青年人才论坛朝着官方举办、民间色彩,定期、定址、非盈利的方向发展,成为*探索选人用人新机制,建设西部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人才集聚高地的一个品牌项目。要在主题设计、论题征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提高论坛专业化水平;要创新举办形式,强化组织保障,加大成果转化,真正使青年人才论坛出智力、出人才、促发展。

金融论坛论文范文篇8

【摘要题】实践研究

【【关键词】网络/社科信息资源/检索策略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网上社科信息资源日益丰富。但由于网上信息资源高度分散、数字信息的易拷贝等特点导致信息重复率高,无序性更为突出。所的社科信息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规范,加之现有的检索工具智能化程度较低,导致信息查询困难,大大影响了网上社科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了解目前网上社科信息资源的分布情况,加快和扩大网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进度和规模,利用信息网络共享社科信息资源,弥补目前普遍面临的信息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1网络社科信息资源的分布

1.1网上电子期刊资源

网上电子期刊具有时效性强、内容丰富、检索途径多样等优势,利用率非常高。网上电子期刊包括与印刷版同时发行和仅在网上发行的两种,其主要来源渠道有:

(1)出版商和文摘索引服务商提供的期刊检索服务。目前,国际上大多数主要的期刊出版商都建立了全文数字化期刊数据库,并通过因特网提供服务。如美国学术出版社(AcademicPrees)的IDEAL(InternationalDigitalElectronicAccessLibrary)系统(http://),德国Spring-Verlag出版公司的Link系统(http://www.link.springer.de)等。有的文摘索引服务商则将自己的产品上网,提供包括期刊订购、检索、全文传递等服务。如美国威尔逊公司(Wilson)的WilsonFulltext(http://)。

(2)网络数据库信息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上的网络数据库品种多、质量高,大多由信息服务商或大型图书情报机构创建维护,如世界上最早和最大的国际联机检索系统Dialog,美国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中国期刊网等。访问的形式主要有授权直接访问或访问镜像站上的数据库两种。中国期刊网的题录数据库免费供用户检索,可为用户提供6000多种刊物的题录信息。有的数据库服务商不定期地提供某些数据库的免费试用服务。

(3)文献情报部门或学术性机构提供的服务。文献情报部门或学术性机构依托自己或协作单位的馆藏,通过自己的网站提供期刊或其他类型文献的网上检索服务,用户在有的网站检索二次文献信息的同时,还可以订购原始文献,原文可通过E-mail、传真、浏览、下载和联机打印等方式获取。如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科学网(webofscience,http://)提供世界三大引文索引SCI、SSCI、A&HCI)的检索。

(4)网络版期刊提供的服务。许多期刊正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便于读者上网检索或提供免费的电子邮件现刊目录服务。如《中国远程教育》免费为广大读者提供全文阅读、期刊订阅及检索服务;《世界华人名人录》网络版提供网络版的题录和全文;中国经济展望网提供《宏观经济观察》、《宏观经济论坛》等多种网络版期刊的题录和全文,等等。

1.2网上图书信息

网上提供的图书信息主要包括书目信息和电子图书。

(1)出版商提供的书目信息。国内外许多出版社都设有自己的网站,通过因特网其出版物的目录、最新图书内容简介、价格等信息。如高等教育出版社提供新书推荐、教材目录以及书目查询服务等;AcademicPress提供其出版物的目录、最新图书内容简介、价格等信息,带有一定的销售宣传性质。

(2)图书馆、文献情报中心提供的联机图书馆馆藏目录。目前全球至少有15000个大型图书馆的联机目录24小时对外开放。读者通过OPAC可以查询到大量的书目信息,确定某本书是否在馆,能否通过馆际互借加以利用等。有些联机目录不但提供书目及摘要,还提供其他信息资源,用户可以通过相应的URL地址访问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种图书馆。

(3)数字图书馆提供的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化生存时代的重要文化基础设施。用户只需通过鼠标和键盘,记载人类文明成果的图书资料就会方便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如超星数字图书馆可为读者提供35万册的PDG格式的数字图书。其会员可随时阅览到最新图书。国内可供读者阅读图书的还有中国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等。

(4)研究机构提供的电子图书。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的“古文献资料库中心”和中国台湾的“瀚典”为代表。两网站除部分内容需付费使用外,绝大部分内容可免费在线浏览。

(5)个人或团体网站提供的电子图书。大多数文学类网站属于此类,有的以收藏为主,有的以链接为主。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大多是中外文学名著和眼下一些比较红火的图书,也包括一些网友自己的习作和文摘,一般为全部免费提供给读者阅读。

1.3网上报纸资源

网上电子报纸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提供大量时事、专题、经济、政治、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信息,正逐渐成为新的重要的社科信息源。据不完全统计,自1995年10月《中国贸易报》率先在网上开办电子版以来,到1999年6月,国内已有273家报纸上网提供阅览。以《人民日报》网络版为例,它从每天凌晨0时30分到5时,将每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市场报》等17种报刊的全部文字和图片上网,还分为“中国”、“国际”、“财经”等9个频道,每天滚动国内外新闻1500条,并就新闻热点制作专题。网站还设置了对报刊和频道新闻均有效的信息检索功能,读者很方便就能查到相关资料。

1.4网上学位论文资源

(1)利用全国性的学位论文数据库提供的信息。许多国家已将学位论文数字化列为重要的项目计划,其中较具规模与成效的,例如:ETDDigitalLibraryNetworkedDigitalLibraryofThesesandDissertations(NDLTD)网络博硕士论文数字化图书馆计划。它是一个国际论文资源的电子图书馆计划。通过整合性检索可检索19个单位的论文;另外更列出

许多大学及研究机构博硕士论文的网址。CALIS高校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一个子项目,建库的目的是通过对分散在各大学中各类学科的学位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建库、上网,使原始的论文信息获得升值,为国内外希望获取高校学术信息的用户提供方便的查询途径,起到推动高校教学、科研交流和促进发展的作用。高校学位论文数据库收录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著名大学在内的83个CALIS成员馆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截止到2002年5月21日,已有97所学校申请加入学位论文数据库建库工作,学位论文数据库上网数据已达到约9.7万条。

(2)利用商业出版机构或信息中介者提供的信息。目前已有商业出版机构取得授权,通过正式的出版渠道出版学位论文;有些则是委托商接受论文订购。如1983年成立的UMI公司,是美国学术界首屈一指的出版公司,出版物包括自1861年美国的第一本论文到目前所出版的150多万本美加地区博硕士论文,1997年以后出版的已经有PDF形式的论文,可直接使用信用卡订购下载。通过Amazon网络书店订购学位论文,前25页可免费浏览。

(3)利用联机检索系统中的学位论文数据库。一些知名的联机检索系统中都包含大量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数据库。如Dialog系统、QuestelQrbit系统、STNFizKar/sruhe系统。我国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是中国知识基础工程(CNKl)继《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超大型数据库建成后,又一项大规模开发利用我国知识信息资源的重大信息化工程。按照CNKI信息采集范围规定的信息源,它已收录全国有博士招生点的280多家院校的1800多个博士点和3000多个硕士点2000年以来的博硕士学位论文5万多本。并按科学的体系进行了编辑。到2002年底,加入这一数据库的博硕士培养单位将达到80%以上,2002年6月2日的《光明日报》称该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惟一最科学、最全面的中文全文博硕士学位论文检索数据库。

(4)学术教育单位自建的学位论文数据库。有些大学或资料中心在原有图书馆馆藏目录查询系统之外建立本校的博硕士论文查询系统,部分学校除提供书目及摘要外,另有全文下载功能。如:MITThesesOnline麻省理工学院,收录经选择后的博硕士论文,提供论文扫描后之全文。可线上订购全文,包括:纸本、PDF档及微缩片三种形式。《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数据库》,提供多种途径包括摘要和全文的检索能力,可以查到上海交通大学历年的博硕士论文书目资料及摘要,博士论文的全文下载仅限授权用户。

1.5网上政府信息

政府信息是政府活动的原始记录和产物,它的发展与政府机构本身的扩充及其职能的强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文献地位和使用价值也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而不断上升和升值。网络政府信息的多少,已被视为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的表征之一。

在网络发达的美国,据1997年中期统计,美国联邦政府的4300个网站和215个电脑公报牌已将政府的42个部门机构拴链为一体,在2000年末已将政府3/4的议事录(transaction)电子化。通过网络,可以查找美国的总统文献,如:国情咨文、经济咨文等;可以通过美国GPOAccess主页、美国国务院网站或美国国务院外交事务网等查找美国国务院的文献资料;还可通过美国商业部的国情普查局、劳动统计局、经济分析局等查找美国的统计资料。

1999年1月22日,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联合40多家部委信息主管部门在北京召开了“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要求1999年底60%以上的部委和政府部门在163、169网上建立正式网站,到2000年底则要实现80%以上部委和政府部门建立网站。据2002年7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1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国各级政府部门申请域名的已达5864个,“政府上网”已经成为现实。

1.6电子论坛和电子会议

因特网上设有USENET及Listserv电子论坛,也称新闻讨论小组。USENET及Listserv都是由成千上万个专题讨论小组构成。每个小组是由某一主题参与的文章所构成。USENET与Listserv类似,但是,前者范围更广泛,几乎无所不包,一般不需订购便可参与;而后者较为严肃,而且更趋学术性,通常还需订购方可参与。因特网上用户通过E-mail均可自由参与电子论坛的活动,从中可以获得用任何其他手段都难获得的第一手重要专题信息与资料。因此,它是研究人员及时了解跟踪学科动态与前沿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可消除印刷出版物时间滞后的缺点。电子论坛的另一特点是举办国际电子会议。例如,利用Listserv,一些学术团体与组织已成功举办了多次专业性的国际学术会议。参加这些会议,能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发展动态,获取完整的会议论文与资料。

1.7网络数据库

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上的文献信息数据库称为网络数据库,多由信息服务商或大型图书情报机构创建维护,品种多,质量高,但基本上都是需要付费才能使用。访问网络数据库的形式主要有直接访问和访问镜像上的数据库两种。目前在网络上运行的著名数据库,如:Dialog系统已拥有600多个集文献信息库、数据信息库、事实信息库和全文信息库于一体的大型专业数据库系统;OCLCFirstsearch数据库,能为用户提供包括ArticleFirst、ContentsFirst、ERIC、FastDoc、GPO等14个基础数据库。

1.8网上其他社科信息

网络上还有大量的会议信息、政策法规、标准文献、产品样本目录、组织机构、通讯讨论组等。这些资源的实用性也很强。

2网络社科信息资源的检索

2.1直接进入网站或数据库进行检索

通过这种途径进行检索,要求检索者对网络信息资源分布有所了解,进行检索前,首先要分析所检课题的信息类型,然后找到可能包含其内容的相应网站的相应系统。比如,要了解某一新课题相关论著,首先确定需要检索书目,可以利用国家图书馆的书目检索系统进行检索,也可进入高校图书馆书目信息查询系统进行检索。如果要了解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首先确定可以检索期刊目次,外文的可以进入清华的科技新刊报导检索,中文的可以检索CNKI的期刊专题题录数据库。

2.2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检索

搜索引擎俗称“网络门户”,是搜集网络信息资源最方便的入手工具。据统计,至少85%的网上用户使用搜索引擎来查找信息。目前在因特网上已有数千个搜索引擎,中文搜索引擎也有100多种。利用搜索引擎可以搜索所有在网上的资源而不必预先知道资源所在的地址。搜索引擎通常有两种检索方式:一种是分类目录导航,一种是输入检索词进行匹配检索。前一种是以Yahoo!为代表的人工分类式搜索引擎,根据检索主题所属类别,逐级展开分类目录,查找分类匹配信息。分类式搜索引擎虽具有分类清晰、准确的优点,但却存在人工成本高、收集内容有限、难于更新的不足。后一种是以AlatVista为代表的基于Robot的搜索引擎,它提供对关键词、主题词或自然语言的查询,由程序自动搜索。用户只要在搜索框中输入检索式或表达式,搜索引擎就会返回一组指向相关站点的超链接。由于是机器人程序自动搜索,可方便地收集更多的网站并及时更新、发现及删除已不存在的站点,从而大大提高用户查询结果的数量。这两种类型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各不相同,检索效果也各有差异,应合理选用。

2.3利用专业信息资源导航系统获取信息资源

搜索引擎虽然是整合互联网信息资源,并使之有序化的重要手段。但是据NEC研究院的最新研究,网上信息缺乏有效整合标准和手段,搜索引擎只能覆盖网上不到1/4的信息,而发表在《自然》杂志的研究称,没有一个搜索引擎可以覆盖网上信息内容达16%以上,并且随着站点越来越多,这个比例还会下降。因此通过通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通用搜索引擎的信息覆盖面广,面向大众的信息居多,要查询业务性较强的主题,查准率较低。为了使网上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作用,许多国家的信息工作者把分散在网上的某一或某些主题信息通过多个搜索引擎的协同搜索,选择有较高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URL,经过专业人员的加工、总结、归类,以目录的形式组织起来,按学科门类进行分类,使用户能按类目浏览,方便地获得某一主题的相关信息。通常先按照学科设立一级类目,在一级学科类目下设二级学科栏目,二级学科类目下可以按照信息资源类型设三级类目(如果本学科的信息资源较少,可以不再按信息资源类型设三级类目,使二级类目直接对应于具体的信息资源,这样更简洁明了),三级类目对应的就是具体的信息资源的网址。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网上专业资源指南和WWW虚拟图书馆,把读者和网上信息资源连接起来,可以节省用户网上漫游的时间。如:知识管理虚拟图书馆(http:///km/)、语言类虚拟图书馆(http:///)等。

3基于网络的社科信息资源检索策略

网上社科信息资源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更新频繁,通过各种专业搜索引擎和专业信息资源导航系统查找是最主要的途径。但是,任何一个研究人员都必须关注、浏览本专业相关的国际学会、协会、研究所的网上主页,同时加以取舍和鉴别,最终从网上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这才是网络信息检索的主旨所在。同时,网上的信息检索系统有着各自不同的服务功用,用户在检索时,如果选用不恰当,会事倍功半,因此在实际检索中应针对不同的检索要求,加强检索策略的规划,其中包括检索标识的确定、检索人口的选择、检索词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检索提问的表达等。正确而完善的检索策略可优化检索结果,反之会造成检索的失误或失败。

3.1确定检索项

(1)分析检索课题,明确检索要求。分析检索课题,是为了弄清楚检索课题要达到的目的和意图,弄清楚课题学科属性、专业范围及相关内容,以便正确选用数据库、检索词和逻辑运算符,确定检索标识,达到良好的检索效果。

(2)选择适当的语词,确定检索项。规范词和自由词是检索常用的语词。规范词是规范化的语词,是受控词汇,它取自主题词表(叙词表)。自由语词是自然状态的语词,属于非受控词汇。检索时,应遵循优先使用规范词,根据实际情况恰当使用自由词的原则。

(3)检索项之间进行逻辑组配,编制检索表达式。不管是数据库还是网上的搜索引擎,几乎都具有逻辑组配检索功能。由于已确定的检索项表达的主题概念间存在逻辑关系,可以通过使用布尔逻辑算符和位置算符对检索项进行组配,编制成检索表达式。常用的布尔逻辑算符有“逻辑与”(and)、“逻辑或”(or)和“逻辑非”(not);常用的位置算符有“near”、“with”、“field”等算符。

3.2选择检索工具

(1)科研选题和科研进行中,由于要检索比较专业的、学术性较强的文献信息,如正式发表的期刊论文、会议记录等,应选择网上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保证检索结果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2)网上商务信息数据库的比重逐年增加,如中文的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美国的Dialog公司均提供许多很有特色的商务信息数据库,用户如要检索比较准确和系统的商务信息(包括政策与法规、市场、金融、商品等),也可以选择网上数据库信息检索系统,登录其网站,进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有偿信息检索。

(3)检索时效性较强的信息,如新闻报道、最新商务信息等,可以选择网上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具有信息传递速度快且免费检索的特点,但对于学术性强,比较专深的课题,用搜索引擎检索效果不理想。

(4)针对具体的检索课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灵活地配合使用,取长补短,即以专业性或综合性数据库检索为主,适当辅以网页搜索的检索方法,以达到最佳检索效果。实际操作中,用户最常用的就是这种综合运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如花.网上电子期刊的利用.图书情报工作,2001(12)

2陈光祚,夏立新,我国网络图书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2)

3李家清.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对策研究.图书情报知识,2001(1)

4司莉.因特网上的图书馆虚拟文库建设.图书情报知识1999(1)

金融论坛论文范文篇9

什么是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

对于什么是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ISP),人们有着几种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是指提供信息传播中介服务的人,它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经营者、接入服务提供者、主机服务提供者,电子布告板、邮件新闻组、聊天室的经营者,信息搜索工具的提供者等等。从技术角度看,它们具有这样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1、为网络信息提供传输、存储和交流的空间与技术支持,它们本身不信息;

2、这种技术支持与服务具有自动性,对任何信息交流一律平等适用,它们不主动分选、归类和取舍任何信息。

正是这样的特点,使得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与传统的媒体或出版商有所区别:传统媒体对其传播的信息具有主动性和控制力,使得法律赋予其信息审查的义务,而出版商或其他原始信息者,更是自然要对其的信息负责;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在信息面前的中立性和被动性,使得它们无法选择和取舍信息。这一方面使信息和传播变得空前的自由,另一方面这种过度的自由也会伤害到原有的良好的秩序。因此,如何合理定位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角色,是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看以下案例——

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

【案例】被告是纽约的一个网络服务商,向其用户提供类似“电子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原告认为,被告供用户下载的数据库中,有一份电子新闻对其形成了诽谤,并据此起诉该网络服务商,要求其承担法律责任。在该案中,纽约地方法院查明,电子新闻传到被告的数据库后,其用户可以立即下载阅读。但是被告事先并不知道这份电子新闻的内容。法院据此认定,被告仅仅是信息的传播者而非者,并做出了有利于被告的判决。这是纽约地方法院在1991年确立的有关网络服务商对其传播信息所负法律责任的一项规则。

但是在1995年,这项规则发生了戏剧性变化:被告是一家网络服务商,其经营的“金融谈”论坛具有广泛的影响,原告是一家证券投资银行。1994年,有人在被告的“金融谈”论坛里发表了一个诽谤原告的声明,于是原告起诉被告诽谤。依据美国法律,如果媒体对传播信息的内容行使了“充分的编辑方面的控制权”时,传媒需要承担者的法律责任。为了证明被告是与报纸类似的信息者,原告提出了以下证据:

1、被告在论坛上了言论内容指南;

2、被告使用了监视软件,该软件可自动搜寻并删除用户信息中的侮辱性文字;

3、被告雇有论坛站长负责审查信件内容;

4、被告的论坛具有撤除功能,即在站长发现信件内容不当时,可以将其删除。

纽约最高法院认为被告既然设置了论坛站长,使用了监视软件,主动行使了决定用户信件内容是否适当的权利,就应承担与该权力相称的义务,即作为者对信息内容负责。于是判决原告胜诉。

该案判决后,网络服务商大哗,认为这使得他们的法律负担过重,不利于网络的迅速发展。为此,美国国会众议院于1995年通过了一项法案。该法的核心在于推行网络自由化,其中规定:网络服务商不因对其所传播的信息行使了编辑行为而负法律责任。但是该法案并未规定网络信息服务商的必要的法律责任。

看来,这个新生事物着实让立法者头疼。在1998年,美国颁布的保护著作权的法案中,对网络信息服务提供商在版权领域的法律责任作了详细的规定。根据它们在信息传输、系统存储、超级链接、网上索引、搜索引擎中的不同作用,规定了可以免责的情况。这些规定体现了适当限制网络信息服务提供商的原则。而欧盟对网络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规定涉及到了他们服务的几乎全部领域。例如,在信息传输方面,在符合以下规定时,可以免除赔偿责任:

1、没有主动传输信息;

2、没有挑选传输信息的接受者;

3、没有删选或修改传输信息。

在提供储存服务方面,服务提供者对在服务接受者的要求下储存的信息不负赔偿责任:

1、提供者确实不知为非法的活动或信息,并且在涉及损害赔偿时,也不知道非法活动或信息产生的事实背景;

2、提供者一旦确切获知或意识到为非法活动或信息,就迅速有效地删除了该信息或使之禁止获取。但是,他们仍然必须承担停止侵害的责任。

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义务

在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是否应承担信息监督义务方面,欧盟和美国立法均趋向于无此监督义务。这样的规则是基于:

1、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仅是为网络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一种中介服务,其服务过程的技术化自动特征,使它在交流双方之间,保持了中立地位。

2、网络用户或服务对象的无国界性及网络的技术特性,使得此监控义务难以真正实行。因为这里既存在技术难题,也存在对侵权或违法行为的法律判断的难题。此外,对于提供信息传输通道的服务商而言,如果其履行监控义务,尤其是对用户之间的通信进行监控,还会遇到各国宪法关于保障通信秘密与隐私权的规定的法律障碍。

但是,网络信息服务者也并不是完全无监督网上信息内容的义务。实际上,法律要求它们在发现侵权事实时,必须采取补救措施:如有义务向有权机构报告,有义务配合调查。同时,在权利人或有关机构发现所传递的信息侵权或违法时,可以要求ISP停止侵害或删除违法信息。

因此,网络信息服务提供商的义务是:事先没有审查、核实的义务,但是一旦发现有侵权或违法信息,就有停止侵权或删除信息的义务。只有在他们知道他人传输的信息是侵权或违法行为,而不予阻止时才承担赔偿责任。从法理上理解,这是一种过错责任。

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须加强行业自律

我国先后颁布了规范网络信息服务行为的法规,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对于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保证其所提供的信息内容的合法,不得含有反对宪法基本原则等内容的信息,发现这些信息的应当删除。但是在网络传输的不良信息中,有些涉及侮辱、诽谤他人、侵害他人著作权、隐私权等的信息实难判断。如果据此要求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对此类信息在判明的基础上进行删除,实是勉为其难。其结果不是使他们承受过重的法律要求,就是使规定流于空文。

金融论坛论文范文篇10

一、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的演进

1.国外知识管理的发展状况。知识管理作为人类的一个活动,早已存在,但是正式用“知识管理”这个词来形容企业的知识活动过程,还得始于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1959年,彼得·F·德鲁克在其《明日的里程碑》(LandmarksofTomorrow)一书中创造了“知识工人”(knowledgeworker)这个新词汇,他认为产业工人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劳动力阶层,这些工人接受了大量的正规教育,具备获得与应用理论和分析知识的能力。同时,德鲁克在上世纪60年代还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萌芽阶段。彼得·F·德鲁克是公认的当代最伟大的管理宗师,也是最早提出知识社会和知识管理的人。

尽管上世纪50~60年代国外学者就已经提出“知识经济”、“知识工人”等概念。但是国外对知识管理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9年美国成立了知识资产管理研究会,对知识管理专项进行深入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的一些咨询公司知识非常密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内部知识管理活动。这一时期,国外学者写了许多关于知识管理的论著。比如:日本的野中郁次郎(Nonaki,Ikujiro)发表了《知识创新型企业》。在该著作中,他指出:在一个“不确定”是唯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无疑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那个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位知识主管(CKO),他就是雷夫·埃德文森(LeifEdvinsson),成为了总部在瑞典的Skandia公司的知识主管。雷夫·埃德文森成立了知识资本研究课题的权威领导,代表作有《发掘隐藏的智力,实现公司的真实价值》。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管理界的精英们开始认识到知识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创新很快被当作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2.国内知识管理的发展状况。20世纪90年代末期,知识管理理念开始在中国传播。从那时起国内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发展迅速,知识管理成为国内企业家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朴素的知识管理阶段:1997年两会召开之前,两会代表的桌前都收到了科技部的一个报告《知识经济与中关村》。这份报告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从1995年开始,经过两年的关于知识经济的讨论,在1997年的两会上,关于知识经济的探讨直接引申到中关村关于风险投资、知识型企业、知识资产等中国实际问题的探讨。在这些探讨中,知识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当时还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思想。

进入1999年,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和实践逐渐从宏观层次转向了微观领域,学术界开始研究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知识管理等问题,企业界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进行知识管理以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大好机遇。1999年,许多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的著作被翻译出版,国内不少学者也敏捷地投入该领域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学术文章。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将“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研究”作为2000年鼓励研究领域为标志,国内学术界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掀起一个高潮,并将波及到企业界,引发一个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的高潮。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在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上提出了朴素的知识管理思想。其主要的含义是:在企业中,认为企业业务运作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在处理、创造新的知识,知识无处不在。第二,知识能够不断的重用,而且在重用中创造新的知识。企业要不断地提炼自己的知识,要不断地推导积累的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断地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得知识在重用中创新。朴素知识管理主要强调三个方面:组织分析、信息技术、人。

《IT经理世界》、计算机世界、《首席财务官》杂志、计算机世界网等媒体与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的领头羊深圳蓝凌公司在京共同举办了“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本次论坛独家推出了“20**中国知识管理调查报告”。该报告重点调查研究了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的成熟度现状分析以及中国知识管理调查趋势的分析。报告显示,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并不乐观。“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的召开成为中国知识管理发展历史中一个里程碑,对知识管理应用和实践将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改革开放30年和中国知识管理10年的节点上,在全球面临金融危机威胁的情况下,2008年中国知识管理论坛年度盛会的召开,将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动力支持。会议探讨了知识管理实施和战略层面上的问题,并探讨了知识管理的评估问题。

知识管理方面的论著大部分是国内学者翻译国外知识管理研究学者的著作。国内学者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乌家培的《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王德袜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以及王方华的《知识管理论》等。

二、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的定义

1.国外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外关于知识管理的含义有多种解释。如: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APQC)认为:知识管理是以增强竞争力为目标的识别、获取和利用知识的战略和过程,这个动态过程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创造、发现和收集公司内部的知识与技能,第二阶段主要是共享和理解收集来的知识与技能以便利用,第三阶段主要是修正这些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运用于新的环境中。

Wiig认为:知识管理是有计划地、详尽地、慎重地对知识进行架构、更新以及应用,以将组织内部知识相关的效率以及知识资产的获利最大化的过程。CarlFrappaolo认为:知识管理就是通过集体智慧的杠杆效益达到增强响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学科。

2.国内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内关于知识管理的内涵有多种表述。王方华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知识和知识活动作为企业的财富和核心,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创新和传播、知识交换及企业内部知识的分享和共享的结构、知识水平的提高进行管理,发挥企业员工和集体的智慧,在知识创新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江文年,杨建梅等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系统体系,具体地说就是管理者通过创造一种协作和学习的环境,使得企业中的每位员工能够方便和快速地获取、共享、重复使用企业中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以形成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并由此推动企业中知识的创造和传播,在充分肯定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支持、激励个人将知识应用、整合到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去,最终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陈锐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综合了多学科知识与方法的,通过系统管理组织的知识资源来提高组织效率、反应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资本价值的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是人类信息管理活动迄今为止最高级的形式和最新的发展阶段。

三、国内外知识管理会议

1.世界知识管理会议。20世纪90年代末,知识管理成为信息学家和管理学家共同关注的焦点。第一、二、三届世界知识管理会议分别于1997年、1998年、1999年召开。第一次会议主要集中于技术问题;第二次会议则主要重视和强调管理问题;第三次年会的主题是:利用最佳的技术和管理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评估知识管理对组织的影响。

2.国内知识管理会议。在1997年的两会上,国内学者和专家首次对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进行了探讨,当时还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思想。

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胜利召开。研讨会上专家们主要研讨了知识管理的发展、知识管理的实践及信息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学者和企业家对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的应用水平进行了探讨。此次高峰论坛侧重于研究国内知识管理在企业和经济实体中的应用和实践。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在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上提出了朴素的知识管理思想。其主要的含义是:在企业中,认为企业业务运作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在处理、创造新的知识,知识无处不在。第二,知识能够不断的重用,而且在重用中创造新的知识。企业要不断地提炼自己的知识,要不断地推导积累的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断地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得知识在重用中创新。朴素知识管理主要强调三个方面:组织分析、信息技术、人。

《IT经理世界》、计算机世界、《首席财务官》杂志、计算机世界网等媒体与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的领头羊深圳蓝凌公司在京共同举办了“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本次论坛独家推出了“20**中国知识管理调查报告”。该报告重点调查研究了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的成熟度现状分析以及中国知识管理调查趋势的分析。报告显示,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并不乐观。“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的召开成为中国知识管理发展历史中一个里程碑,对知识管理应用和实践将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改革开放30年和中国知识管理10年的节点上,在全球面临金融危机威胁的情况下,2008年中国知识管理论坛年度盛会的召开,将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动力支持。会议探讨了知识管理实施和战略层面上的问题,并探讨了知识管理的评估问题。

知识管理方面的论著大部分是国内学者翻译国外知识管理研究学者的著作。国内学者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乌家培的《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王德袜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以及王方华的《知识管理论》等。

二、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的定义

1.国外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外关于知识管理的含义有多种解释。如: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APQC)认为:知识管理是以增强竞争力为目标的识别、获取和利用知识的战略和过程,这个动态过程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创造、发现和收集公司内部的知识与技能,第二阶段主要是共享和理解收集来的知识与技能以便利用,第三阶段主要是修正这些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运用于新的环境中。

Wiig认为:知识管理是有计划地、详尽地、慎重地对知识进行架构、更新以及应用,以将组织内部知识相关的效率以及知识资产的获利最大化的过程。CarlFrappaolo认为:知识管理就是通过集体智慧的杠杆效益达到增强响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学科。

2.国内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内关于知识管理的内涵有多种表述。王方华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知识和知识活动作为企业的财富和核心,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创新和传播、知识交换及企业内部知识的分享和共享的结构、知识水平的提高进行管理,发挥企业员工和集体的智慧,在知识创新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江文年,杨建梅等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系统体系,具体地说就是管理者通过创造一种协作和学习的环境,使得企业中的每位员工能够方便和快速地获取、共享、重复使用企业中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以形成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并由此推动企业中知识的创造和传播,在充分肯定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支持、激励个人将知识应用、整合到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去,最终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陈锐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综合了多学科知识与方法的,通过系统管理组织的知识资源来提高组织效率、反应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资本价值的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是人类信息管理活动迄今为止最高级的形式和最新的发展阶段。

三、国内外知识管理会议

1.世界知识管理会议。20世纪90年代末,知识管理成为信息学家和管理学家共同关注的焦点。第一、二、三届世界知识管理会议分别于1997年、1998年、1999年召开。第一次会议主要集中于技术问题;第二次会议则主要重视和强调管理问题;第三次年会的主题是:利用最佳的技术和管理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评估知识管理对组织的影响。

2.国内知识管理会议。在1997年的两会上,国内学者和专家首次对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进行了探讨,当时还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思想。

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胜利召开。研讨会上专家们主要研讨了知识管理的发展、知识管理的实践及信息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学者和企业家对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的应用水平进行了探讨。此次高峰论坛侧重于研究国内知识管理在企业和经济实体中的应用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