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音乐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6-28 17:37:18

基础音乐教学

基础音乐教学范文篇1

《学前音乐基础》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此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开设。主要设置为以乐理教学为主、视唱教学为辅的课程。它是学习音乐的必要储备,也是其他音乐技能学科的基础,因此与音乐学科相关的专业都会开设此门课程,但这种既有理论教学又需要实践教学进行补充的课程组合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1、乐理部分缺少实践内容,视唱部分缺少理论根基。乐理是偏重理论性、逻辑性较强的,主要以讲解、指导为主的知识性教学,而视唱是强调于音响,即视唱和听觉感受为主的音乐实践性教学,虽然两科教学已融到一门课程中,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各科各学,各走各路的平行教学模式。

2、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再认知能力相对薄弱。大部分学生对乐理的学习都是经历高考之前的恶补学习,针对高考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并不会真正去理解其中的内容,所以在大学期间再次进行本学科的学习,会给学生带来重复的感觉,这样就会出现两种群体,一部分学生认为学过并且都会,产生排斥心理;另一部分是应付高考后的完全忘记,因此学生对再次学习缺乏韧性。

3、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亟待提高。学生普遍存在一种心理,就是学到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知如何运用,即认为无用。因此绝大多数学生缺少将理论知识进行思考、转化、操作、创造的能力。

二、课程模块的具体改革内容

针对本门课程存在的实际问题,将两大模块进行有效改革,即乐理模块与视唱模块合二为一。通过两大模块的改革,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能力培养的几大方向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解决乐理与视唱的合二为一,融会贯通;教学手段与方法的革新,通过一系列针对幼儿教学特点的改革,使学生熟练掌握音乐表现的各种基本要素,增强学生的读谱能力,使学生具有视谱即唱的水平,同时达到音准、节奏的准确,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敢于尝试幼儿音乐活动的创编与表演,提高学习、思考、创新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为钢琴、声乐等音乐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1、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变化

深入研究教材,重新理顺乐理课程设置,合理安排教学章节顺序,删减不必要的理论知识,增加应用性知识章节,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将基础的部分设置到第一学期,比如删减调式章节部分应用性不强的内容;增加节奏节拍与音程章节的学时来增强学生的节奏感与乐感;将记号与术语一章调整到音程后讲解,提高记号的实际运用,学生对知识的衔接更加流畅;通过和弦知识的讲解,加上和弦连接的训练,促成乐理与弹唱的有机结合,达到能够弹唱自如,与其他艺术类课程紧密衔接,为其他艺术类课程打基础。在教学中涉及到其他课程领域内容时,可结合知识点讲解与其相关的实践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总之,在教授乐理理论部分时,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应需要与视唱作品及儿歌相结合,做到动静交替。如讲授附点和切分音节奏的知识点时,可以结合带有这些节奏型的儿歌,如带有附点节奏的儿歌《小松树》、《猜拳游戏舞》,带有切分节奏的《夏天的雷雨》、《爱护小树苗》等等,学生在唱儿歌的同时必然会体会到这两种节奏型的特点,这比概念式的死记硬背要容易得多,更能加深印象。

2、教学手段及方法的多样化

从教学手段上改革,多媒体课件及打击乐器的运用,使教学过程更直观、具体、丰富。教学全程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手段,并运用身体乐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教学方法上改革,在课堂上利用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的方法进行音乐的律动训练,学生不再是整堂课都坐在座位上,而是用身体去感受音乐;利用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方法进行音乐感能训练,有助于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音的高低距离,能够普遍达到良好的音准水平;利用奥尔夫音乐与动作训练的方法来训练节奏、音高及音准,增添乐理与视唱教学内容的灵活性、趣味性。采用视唱唱法的交替运用,即固定调与首调儿歌视唱交替的方法以及转调儿歌视唱,以适应幼儿园的实际教学。

3、开展幼儿园乐理教学探讨

在乐理视唱教学中引入幼儿园关于儿歌课程、音乐知识课程等教学实例,开展幼儿园音乐教学实例观摩课,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方向和动态,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多看,多听,多学,多想。在教学中开展关于如何将音乐知识幼儿化的探讨,如学习音符时值的长短,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区分,不同的节奏型的学习可用不同的儿歌套用,学生初步掌握了如何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可运用到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

4、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让学生参与互动、动脑动手创编活动的方式,比如在教授五线谱记谱法时,采取了不同方式的创作,可通过一首五线谱识谱儿歌进行有节奏地诵读,有感情地配乐,有新意地律动,有情境地表演等等,并充分发挥小学期功能,以视唱练耳基本功大赛或创作儿童音乐剧等表演的形式,考查学生基本技能技巧的掌握及创编表演能力,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创作欲望,还培养了勇于创新的能力。

三、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基础音乐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音乐理论知识;教学

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是良好地表现音乐的根基,其重点难点在于识读乐谱。国家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能够掌握识读乐谱的能力。如何让学生逐步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在音乐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在课堂中的有效融入是必不可少的。

一、音乐理论基础知识薄弱的主要原因

(一)教师的理念跟不上。教师的理念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大部分音乐教师都认为音乐理论基础知识非常重要,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过度重视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还有一些教师看到音乐知识的教学收效甚微,干脆绕道而行,课堂上很少涉及音乐理论基础知识。(二)学生不够重视。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形式多样,学生喜爱演唱,甚至还能背唱,可是一旦涉及哪怕是简单的音乐知识,就会出现很难掌握的情况。这节课学了下节课忘,这学期学了下学期忘。另外,音乐课时的限制、学校的配合、家长的支持等因素也会对音乐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教师和学生这对教学共同体方面的原因。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应积极引导。作为课堂的主导者,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价值观,只有教师本身的理念符合课程标准,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其次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重视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二)应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中心。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1]小学音乐课程的性质使得学生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兴趣成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唯一动力,因此音乐课堂应紧紧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注重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兴趣。(三)注重结合学生的音乐听觉进行教学。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各种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是作为音乐的书面表述,如果光讲解音乐知识而不结合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进行培养,会让学生觉得很抽象,不太好理解,从而降低学习的兴趣。(四)利用有效激励评价措施。斯金纳指出:“凡是使反应概率增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任何刺激物都可以是强化物。认为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因强化与刺激而建立起来的稳固关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中增强某种反应。”[2]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要适时地给予评价,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不要一味地指责或批评,而应取代以鼓励或激励的话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各种行为。

三、教学途径

音乐理论知识的重点是乐谱的识记。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标中指明“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3](一)融入演唱教学领域。歌曲的演唱对音高、节奏、速度、力度等的要求较高,也是对这些音乐元素进行融入的最佳途径之一。对于学生喜爱、乐句分明、旋律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教师可在学生熟悉歌曲之后,再进行乐谱的教唱,这样学生能更好地掌握音高。(二)融入器乐演奏教学领域。在器乐演奏教学中,教师可先将要演奏的乐曲让学生视唱,视唱时对节奏的要求严格一些,这样全班合奏就会更加统一。音高是教学的难点,器乐演奏教学可很好地解决这一难点。学生多次演奏同一旋律,头脑中会对这一旋律形成固定音高,这时再让学生视唱乐谱,会比演奏前唱得更加准确。(三)融入欣赏教学领域。欣赏教学是学习速度、力度、音乐风格、音乐情感、曲式结构等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风格的乐曲或歌曲的欣赏,感受到不同的速度、力度、织体等带来的不同音乐风格、音乐情感,启发学生在创造活动中运用相应的音乐要素。(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对于小学中高段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时可多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其在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进行自主探究。

四、结语

小学音乐课程中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是一个难点,也是新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围绕各项音乐活动融入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最终达成新课程标准的音乐教育目标。

作者:邱靖 单位:赣州市西津路小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M].2011.

基础音乐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教学;基础实践

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要使所有适龄的青少年受到必要的教育,这是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而音乐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整套小学音乐教材都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与学生参加音乐的艺术实践紧密地结合了起来,使学生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音乐素质。

音乐课的实践性、技术性很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都需要练习。这套教材所设唱歌、欣赏、音乐知识教学内容,较好地体现了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的要求。为减轻学生负担,教材中所设计的练习,是课堂内的练习,又是课外作业。

练习的设计,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1注意使学生通过练习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学生在认识了四分音符以后,再学习八分音符时,教材中采用了直观,形象的图表,将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八分音符的理解。再通过跟着教师唱含八分音符的练习,或请学生数一数所学歌曲中有几个八分音符,提高了学生识别八分音符的能力,再跟着老师拍手的练习体验八分音符的节奏感。有了这些有目的、难易适度的练习,久而久之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经练习后转化为能力。

2注意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觉意识,如跟着老师唱,这种形式是为用听唱法进行唱歌教学作准备的一、二册五线谱唱名注音是在符头内,三、四册唱名注音是在音符下面,跟着老师唱或听琴演唱中,设计有不同节拍,不同调的练习,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师生接唱,听琴接唱,听琴视唱(简谱)。在四册结束前设计了请你试着唱唱的练习,试图帮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练习的兴趣。再后,从认识音符,数所唱歌曲中某种音符数目的练习,到书写音符,临摹四小节歌谱等;从拍节拍到边拍手边唱歌;从读节奏谱到边唱旋律边拍节奏;从听辨音的强、弱,到听辨音的高低,从听节奏填空到听辨简单的音乐短句再到听音填空,形式丰富多彩。这不单纯是为了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还着眼于今后音乐的学习上,如,为巩固学过的歌曲和欣赏过的歌曲、乐曲,还设计了听记歌曲、乐曲曲目的次序,以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强化音乐记忆力,通过识别所学歌曲的曲调、不仅有助于学习识别歌曲中的反复短句,降低了学习唱歌的难度,还有助于理解表现歌曲,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分析的习惯,逐步发展思维能力。

3注意为演唱歌曲、欣赏音乐作铺垫,整套教材各项教学内容纵向的联系,是指练习的内容设计应循序渐进,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而横向的联系是指练习的内容与学习本课主教材(指唱歌和欣赏)有机结合。同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保持适当的独立性和系统性。

基础音乐教学范文篇4

(一)音乐教育模式的变化。在音乐教育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目前基础音乐教育的模式也在顺应需求不断变化,因此,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不断更新的情况下,课堂教学本身也发生了变化,教师从生硬的灌输知识到积极引导和教育,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转变成为主动学习、敢于创新,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机会来展示才华。

(二)学生对学习音乐不够重视。学生不重视音乐,一方面是受音乐理论知识枯燥无味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的引导不到位,由于教师缺乏对于音乐学习思维的正确认识以及音乐教学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在引起学生兴趣方面有所不足。

二、多媒体音乐课件在基础音乐教学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升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多媒体音乐课件,作为一种可以实现声音、画面有效融合的综合手段,不仅能完善课题知识,也能做好必要的知识延展,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具有重要的功能意义。

(二)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在多媒体音乐课件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丰富的知识链接使得学生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在头脑风暴中,能够形成活跃的思维模式。

三、多媒体音乐课件在基础音乐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音乐课件教学手段发挥音乐的魅力。在音乐魅力的教学上,多媒体音乐课件的重要作用就是能够将抽象化为形象,例如: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需要教授的课程的相关知识和周边形成完整的系统,可以将音乐融入到课件中,将知识的讲解和具体的音乐呈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表达。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多媒体音乐教学会将学习中的热情和感受都激荡在学习过程中,以达到情境教学的最佳境界。在多媒体的课件中,设计一些互动性的课堂活动,将音乐的具体教学和学生的现场互动以及学习反映结合起来,利用情境来实现有效的传播。

四、多媒体音乐课件在基础音乐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一)课堂教学过度依赖多媒体音乐课件。随着多媒体音乐课件的推广和使用,造成的一个问题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教学课件。这造成的不利影响有两个方面:第一,多媒体音乐课件因为能够实现音乐、文字、画面等多种形式的综合使用,能制造有氛围的课堂,但是,当一些教学内容不需要用多媒体音乐课件呈现时,就会显得单调无味,无法有利地调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第二,由于多媒体音乐课件能够完备地呈现所需要教学的内容,因此,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照搬课件的内容进行讲解,课堂没有丰富知识补充,也会造成课堂教学的乏味。

(二)多媒体音乐课件信息量过大,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音乐教学课件因为能有效实现庞大的知识网络构建,老师在准备课件方面省去了课堂板书的许多程序,虽然能够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教学,但是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有效互动,学生面对数量众多的知识要点,理解和接受能力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如果盲目扩充多媒体音乐课件的内容,也会造成学生的负担。

五、多媒体音乐课件在基础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一)明确使用多媒体音乐课件教学的目的。多媒体音乐课件教学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但是教师也需要根据教学需要来选取多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难点、疑点来选择。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无异于是本末倒置,是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上使用相同的教学方式也不利于整体教学优势的发挥,有针对性的使用才是正确合理的。

(二)教师的导向作用。在多媒体音乐课件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重视教师职能的转变,实现老师的导向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要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让他们自己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发挥多媒体音乐课件的作用,将需要丰富和拓展的知识放在课外进行教学,寓教于乐。

六、结语

基础音乐教学范文篇5

一、音乐基础知识概述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有的特点、技巧、风格,历史等,这些元素对于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不同时期的艺术家通过演绎让这种艺术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生活,推动了艺术向前发展。现代社会对于音乐的追求也是非常热衷的,演奏家的演奏与富有感染力的创造做背景,通过优美的旋律传达到了每位听众的心中,一起共鸣,这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在钢琴教学中,也是如此,纵观古今中外钢琴领域的杰出代表,他们对钢琴演奏的热爱源于生活的热爱,这种情怀促使他们对钢琴的基础知识烂熟于胸,经过自己无数次的训练,不断修正最终达到了极高的造诣。这并不是意味着钢琴演奏技巧不重要,相反演奏技巧是否掌握到位是衡量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音乐基础知识是否具备则是体现的是学者的一种音乐素养,这种素养应该是与技巧训练相互配合的,缺一不可,这也是目前钢琴教学中需要突破的地方,偏训练弱基础,这种教学方式是不科学的,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全面发展[1]。

二、钢琴教学中音乐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一)乐理基础知识是钢琴教学的基础

任何学科的基础知识都是入门阶段必须掌握的,作为钢琴教学更是如此,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学习的钢琴的出发点在美轮美奂的钢琴弹奏给予人的震撼,通俗的讲,就是钢琴曲非常动听使得爱好者想进一步学习。钢琴教学是一件系统性的事情,每位钢琴教师甚至钢琴家都是通过无数次的重复练习,才能达到今天成绩,对于初学者更是如此,如果想要在短期内迅速提升自己的弹奏能力,显然是无法实现的。进行钢琴的教学首先是需要给学生进行系统性的乐理知识学习,这是最基本的,对坐姿的纠正和琴谱的识别应该是基础知识中最简单的部分,同时也是做容易被忽略的环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从琴谱到高音谱表,然后对中音与次中音进行熟悉,把这写基础乐理进行系统学习才能为今后的钢琴课程打好扎实的基础。

(二)对钢琴历史的学习,培养音乐情怀

作为“乐器之王”,钢琴在音乐家心里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从古钢琴到现在钢琴,钢琴的演变其实也是人类文化进步的体现。在古代的欧洲,古钢琴在那时的欧洲大陆非常流行,以巴赫为代表的钢琴大师创造出了不少优秀作品,纤巧的音色是这类钢琴曲的主要特色,也带给音乐家们进行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乐器的概念。现代钢琴逐渐出现并逐渐取代了古钢琴,现代钢琴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带来明显的力度变化,这种变化对于当时社会大众的音乐需求不谋而合,也能够体现出那个年代的时代特色,深受大众欢迎。

(三)剖析与解读名家作品有助于完善知识体系

上文提到过,优秀的钢琴曲都会后人以各种形式模仿,并会结合不同的音乐类型进行再创造,形成一种新的视听感官。在钢琴的教学中,这种试听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试听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的加深对钢琴基础知识的在运用,也从侧面印证了学习基础知识对于创造曲谱的重要性。另外,剖析名曲也是一种深入学习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钢琴学习的积极性很有帮助。剖析作品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理解钢琴曲透露出来的作者情感和意图。任何钢琴曲的创造对于作者而言都会带来一定的感情色彩,这也是一切艺术形式的通用法则,在听之前,引导学生去翻阅有关作者那个年代的社会现状以及作者的经历,这样能够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创造背景,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意图[2]。在多听的前提下,尝试去解读作者的运用的技巧、风格、和声等等。结合自己掌握的演奏技巧,充分对比,对技巧进行修正。

(四)掌握基本的钢琴保养知识,减少损坏

其实音乐基础知识中,对硬件的保养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之一,而在目前的钢琴教学中,人们对于钢琴保养问题大多没有认真研究,而只是把自身当作使用者。其实钢琴的保养与弹奏出来的效果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平时我们再联系的时候,要注意对一些关键部件的检查,以免硬件带来的声音的失真。钢琴由于特殊的结构,在摆放的时候要注意选择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方,以免对钢琴造成损坏,因为通风的条件会引起温度与湿度上的变化,从而导致琴键与内部部件的损害。其次,钢琴外壳大多以木质结构为主,所以在摆放时还需注意不要与热源过于靠近,引起木质结构的产生物理变化。另外,保持定期清洁钢琴的良好习惯,在清洁的时候用软毛刷扫除附着在钢琴上的灰尘,以免长期附着对音色的影响。

(五)曲式与和声知识对于弹奏技巧的提升很有帮助

经过一些入门尝试的学习,接下来进入到就是一些有关弹奏技巧方面的运用,其中曲式和和声其中最为重要的两点。曲式,就是对作品表现手法的研究,任何钢琴作品都有自己的曲式,而对于曲式的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结构,提高对作品整体的把控力,同时也能加强对乐曲结构进行深层次的了解。而和声的联系会贯穿整个钢琴学习的始终,优美的旋律少不了和声的加入,对于加强对和声的学习和解构,能够丰富学生对钢琴文化的理解,并创造出更加悦耳动听的曲谱。

三、结束语

音乐基础知识是钢琴教学的基础环节,是每位学习者都应该认真研究的,而目前在钢琴教学当中,市场会忽略对基础知识的介绍,而只是对一些弹奏技巧的传授,这对于初学者而言,会对枯燥的学习过程产生厌烦学习,其实,音乐基础知识其实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及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大有帮助,所有在钢琴教学中需要加大对音乐基础知识的传授。

作者:杨万春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基础音乐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基础课;数字媒体

一、学前教育音乐基础课教学中应用数字媒体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音乐基础教学中主观的听觉和客观的听觉对声音的评价是不一样的。通过多媒体录音功能和声谱分析技术对学生的演唱状态进行录音和声谱分析,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声音的变化。教师根据声音的波形对学生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的问题,从而进行正确训练,掌握正确的声音概念。2.增加课堂教学的延续性。使用多媒体数码摄像机拍摄的视频资料,学生可直接拷贝到平板或电脑上观看,在课后巩固练习。学习音乐本体感觉很重要,课堂上的时间主要是掌握理论知识和演唱技巧。只有经过反复练习,才能真正掌握音乐表演技能。运用数字媒体教学,能够将教学资源为学生课下所用,这就相当于增加了音乐教学的时间。3.使抽象教学直观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音乐理论进行形象化处理,使学生在欣赏中学习。如讲声乐中气息的运用时,通过动画演示,将歌唱时正确发声方法的人体示意图画出,使学生理解歌唱时正确的呼吸状态。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情感。多媒体课件集众多教学手段于一身,可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进入角色,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学生的感情带入作品描写的情境中,使其更好地理解作品。

二、学前教育音乐基础课教学中应用数字媒体的方法

1.CAI课件辅助教学。音乐基础课教学中涉及很多音乐素材,利用MIDI音乐设备能够对教学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较之传统的实物乐器而言,MIDI能够将很多非常规的音色表现出来,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解。此外,MIDI音乐设备还能够呈现乐器与声音融合的效果。这些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直觉和对乐曲进行二度创作都非常有益。2.运用互联网创新学前教育音乐基础课教学。数字媒体在音乐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将互联网上丰富的音频和视频资源迁移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运用互联网上的音乐素材辅助音乐基础课教学,有益于扩大课堂容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学习,最终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用多种教学素材诠释教学内容,可以让不同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实现了音乐基础课教学的现代化,同时也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切实践行了生本教育理念。此外,由于这种教学方式课堂效率较高,所以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乐曲赏析、演唱以及再创作。3.现代化的互动虚拟教学模式。运用数字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表演欲望,让学生的演唱和演奏更具表现力。例如:将教室或小会议室变成演唱会场,学生在表演时配合各种灯光舞美,从而激发表演潜能。为了营造逼真的现场效果,可以通过电脑播放演唱会现场的鼓掌和欢呼声。这种虚拟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的表演刻录出来,能够使其对自己的表演进行反思,最终促进学生音乐成绩的提升。4.组建音乐数字媒体科研团队。音乐基础课教学与数字媒体深度结合,对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非常有益。对于学前教育音乐基础课来说,直接受益者是学生,然而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学习方式会影响其将来作为幼师时对幼儿的教学。所以,要组建音乐数字媒体科研团队,用科技的力量让美妙的音乐传得更远,唱得更准。学科间的融合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项目,将数字媒体与音乐教学进行融合,能够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此外,两者结合便于音乐教育进行推广和学生课下自主练习,这些都有益于增强音乐的普适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行音乐基础课学习时,一方面可以提升音乐表演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学前音乐教育的教学产品研发。

三、结语

音乐是感性的,音乐基础课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应用数字媒体进行音乐基础课教学,能够通过各种数字设备营造不同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震撼。互联网时代,音乐教学方式也要作出应变,充分利用数字媒体和网络资源,让音乐教学变得更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付文娟.新媒体对音乐传播的影响[J].新闻战线,2015(22).

基础音乐教学范文篇7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知理论,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被教育界广泛接受,逐渐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的墓本教育理念及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对基础音乐课堂教学的理论指导意义的阐述,进一步论述了建构主义学习方式对基础音乐教学的影响。

一、建构主义

近年来,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被译作结构主义,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被教育界广泛接受,逐渐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了。建构主义源自瑞士日内瓦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结构的发展理论。他提出在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并存着两种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同化”是指学习者把外部环境中的信息纳人到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以丰富和加强原有的思想倾向和行为模式,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乙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外界信息产生冲突,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引发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调整、变化、重组、改造,从而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在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立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一3-3,浙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建构主义是~种认知理论,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也是世界认知领域的发展趋势。

二、建构主义学习方式对基础音乐教学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基本教育理念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的教育环境的需要,逐渐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去。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基础音乐课堂教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对基础音乐教学具有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唯一的标准答案。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是需要学习主体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再创造。知识不是对外在世界特征的某种真实的复制,而是个体的建构。建构主义的这种理论推断将知识定位在一种可探索的范围之内,回答问题的空间就增大了,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对基础音乐教学具有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音乐艺术最不善于再现客观世界,它善于运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现客观世界。音乐艺术所用的艺术材料是转瞬即逝的声音,它对客观世界的表达只能停留在一种表意的感情方式上,不可能像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那样详尽地描绘世界。音乐艺术所揭示的世界不是大自然客观地摹写,也不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真实表征,它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和多义性以及非语义性。根据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以及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在基础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散发性思维教学、想像性思维教学、质疑性思维教学,允许学生对同一首音乐作品给出不同的判断结果。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要在课堂上过早地下结论,否则就会禁锢了学生的想像力,失去了音乐艺术的真正魅力。音乐教师要把思考留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开想像、讨论和探索,真正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变成音乐的审美者,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音乐的享受着,让每一位学生都变成音乐的创造者。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为音乐课堂教学提供了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使音乐课堂教学更加符合音乐艺术的规律性。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人、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构建自己的认识过程,学生是学习认知的主体。在音乐的基本属性和艺术特征中,音乐艺术是一种表演艺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音乐表演。音乐艺术重要的表达方式是通过演唱、演奏和形体律动等表演活动来实现音乐的意义。遵循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人,而是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积累和认知。在基础音乐教育中,低年级儿童对于音高、节奏、音色,旋律等音乐要素的认知,不能完全依靠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述,而是通过课堂上生动有趣的音乐教学活动,如音乐游戏,形体律动等让学生通过参与音乐的表演活动,通过感性的认知最后达到对于音高、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的认知。这种理性知识的获取,是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活动来获得,通过感性认知经验获得的知识才能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为音乐课堂教学提供了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使音乐课堂教学更加符合音乐艺术的规律性。

3.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在教学中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够建构自己的知识,倡导以学生为中,:_;。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身份为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利用“环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学习要素,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将音乐审美价值置于课程价值的首位,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写道:“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晴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以有效地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课程标准将音乐的审美体验价值置于音乐教育价值的首位,是真正地从音乐的本体出发,是符合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定位。音乐的审美体验价值的实现带有强烈主观性和个体的差异性。由于每一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教师对音乐的理解也只是个人主观的感受,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审美体验。基础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要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音乐内容积极营造新颖别致的课堂教学环境,在精心设计的音乐情景中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带给他们不同的审美体验。音乐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通过特定情境的创设与营造,帮助学生更加自然地融人到音乐的情感世界之中,把那些抽象的音符转化为鲜活的、更加贴近生活的形象,从而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激发学生用各种形式将自己的体会感受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陶冶他们的情感,增加音乐的审美体验,进而实现音乐的审美价值。

基础音乐教学范文篇8

音乐教育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兼有音乐艺术和教师教育双重实践特点的专业。目前,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严重的问题,音乐学院式的实践教学长期制约着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缺乏全面系统的育人方案

目前,部分高等院校对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构建,但研究者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刻,没有结合当前音乐教育的发展和音乐基础教育改革等问题,没有切实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没有形成深入了解和研究中小学、从而服务中小学的研究理念,致使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规范化的管理、立体型的培养方案、多元化评价方式,以及全程化、具体化的监控措施。

(二)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在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先导作用。随着音乐教育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音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被提到日程上来,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备是音乐教师专业化的具体体现。音乐教育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具体教师任教的职业行为,这对于学生形成教育和教学能力,以及毕业后胜任教师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没有建立起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桥梁,致使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残缺,音乐教育实践长期处于混乱状态。

(三)重音乐艺术实践,轻教学能力培养

由于长期受到音乐学院教学体制的影响,目前音乐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着重音乐艺术实践、轻教学能力培养的倾向。音乐教师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相割裂的现象依然存在,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学实践能力较弱,毕业后不能迅速适应、甚至不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存在着对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基本规范了解不够,对真实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缺乏,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分等现象。这些问题说明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缺少对学生教学能力的有效培训,没有对学生的教学选择能力、设计能力、实施能力、评价能力、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适应期。

(四)专业技能学院化,考核方法陈旧化

目前,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业技能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音乐学院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法,技能目标是音乐学院的标准,过度注重学生专项技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学生落入能唱不能弹、能弹不能跳、能跳不能指挥、能上舞台却不能站讲台的境地。音乐专业基础教学要求教师具备弹、唱、跳、指挥四项专业技能,也就是音乐教师应有的四项基本功。原有的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没有将四项专业技能和基础音乐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没有从中小学校的实际教学出发,没有将音乐基础教学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有效地渗透到实践教学中,没有把实践教学培养目标调控到综合能力的培养上。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内容脱离基础教育的需求,并且考核方法单一、陈旧,缺少创新,没有将多元考核的方法运用到实践教学中。

二、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涵

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当以音乐基础教师的需要为本,强调可操作性;以音乐基础教育发展为导向,强调实用性;以培养音乐教师创新能力为主,强调实践性。

(一)改革目标

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以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视角,构建一个能适应新形势、符合新要求、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采用“优化课内、强化课外、交叉融合、功能互补”的思路,使学生具备“站得讲台、上得舞台、创新有为、教研有方”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改革内容

1.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紧紧围绕“三型”即“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1〕的原则和“三性”即“基础性、师范性、专业性”〔1〕的原则,将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与音乐专业技能作为实践教学训练的两条主线,并使其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建立突出师范性、注重专业性、强调融合性、贯穿连续性、体现立体型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成为合格的音乐教师设计出较为完整的发展图景。2.设计音乐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音乐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应本着深入中小学、了解中小学、研究中小学、服务中小学的构建理念,设计一套更为合理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案。3.调整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内实践教学课时长期以来,我国音乐教育的目标偏重于培养学科专家型的音乐教师,课程体系呈现出单一学科纵深发展的局面,没有体现教师教育的专业特点〔2〕。根据《意见》要求,按照“优化课内、强化课外、交叉融合、功能互补”的思路,突出实践教学的比重,整合优化课程结构,适当精简、压缩部分专业理论课程的课时,突出与能力培养关系更密切的实用课程与实践教学的课时。4.构建“5421”音乐教学能力训练模式和“4441”音乐教育专业技能训练模式“5421”音乐教学能力训练模式:“5”即根据音乐教师教学活动的“教学行动前”“、教学行动中”和“教学行动后”三个阶段,针对每个阶段活动的内容及所需的能力,将音乐教学能力分为教学选择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五个方面“,5”是音乐教学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4”即“四项达标”———说课达标、音乐课件制作达标、教案设计达标、一节公开课达标;“2”即抓住两个环节———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使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实现从识岗、试岗到顶岗的过渡;“1”即一个课题研究,引导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对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与反思,选题做研究,培养其研究意识和科研能力。“4441”音乐教育专业技能训练模式:“4”即“四项达标”———中小学教材歌曲自弹自唱达标、少儿舞蹈组合达标、中小学教材歌曲指挥达标、河南地方戏曲(民歌)演唱达标等;“4”即“四级垂降式舞台艺术实践”,是指大学生艺术展演和大学生科技艺术节等大型艺术活动、院级专业汇报演出、班级专业汇报演出、学生个人演奏、演唱会等,在实践中锻炼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通过四个层面的舞台艺术实践平台,使舞台艺术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高;“4”即“四个团队”———民乐团、舞蹈团、合唱团、管乐队四个艺术实践团队,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通过参加“四个团队”的活动,为将来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和组织课外音乐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1”即掌握一种民族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5421”和“4441”模式将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技能、专业技能等职业技能有计划、分步骤、循序渐进地分配到各个学期中;采用量化分解、分期完成、强化训练、集中考核的方法,构建了多元化、立体型的系统格局,形成了覆盖面广、普及率高、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活动模式,使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得到普遍提升,有效提高了其综合实践能力。

三、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科学构建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管理机构

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三个方面。在组织与制度管理方面,主要由学校、教务处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对实践教学体系运行起到监督、督导作用;学院具体负责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管理,制定独立的、完整的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方案等,以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正常运行。

(二)健全和完善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音乐教育专业开展实践教学,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价机制是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保障。因此,必须成立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机构,制定一套科学、完整、可行的评价方案,并在评价过程中对随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及时进行改进,确保评价工作的正常开展,使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不仅是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音乐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成效的主要途径。评价的指导思想、评价指标、评价的方式与方法以及评价制度等,都是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需要注意的问题。只有根据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有的能力结构来确定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考核的内容和措施,才能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

(三)建设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条件和环境

基础音乐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音乐教学;多元音乐文化;导入;价值

在目前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在各个课程教学中,对于教学质量及水平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因而在音乐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在音乐教学的实际实施过程中,音乐文化的导入具有较高的价值及作用,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十分有利,因而音乐教师需要注重音乐教学中的多元音乐文化导入,并且要积极实现多元音乐文化的导入,使音乐文化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实现更理想的音乐教学,并且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培养。

一、多元音乐文化概述

我国音乐艺术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并且有着十分丰富的音乐资源,这些音乐资源不断融合使得音乐文化得以形成。在当前全球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各个国家在各个方面的融合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其中音乐文化方面的交流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音乐文化之间的融合交流使得多元融合的音乐文化得以形成。在音乐文化融合得以实现的背景下,可使音乐艺术更加丰富多彩,并且在促使学生了解本民族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也能够使学生对其他国家文化保持尊重及认真学习的态度。对于多元文化融合而言,其具体就是指不同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融合,这主要是由世界不同民族多样性的音乐文化决定的,这种多元音乐文化对于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及掌握音乐知识有利,可促使学生的音乐水平得以提升,因而需要音乐教师对这一方面加以重视。

二、音乐教学中多元音乐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及价值

在目前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多元音乐文化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实践应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价值,因而多元音乐文化导入也就十分有必要。就目前高校音乐教学中多元音乐文化导入的实际情况而言,其表现出的价值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多元化音乐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导入,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的提升。在目前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为能够实现音乐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首先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需要学生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而多元化音乐文化的导入可使这一目标得以有效实现。在实际开展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将多元音乐文化融入其中,可使音乐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改变以往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从而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使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更好地参与,保证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兴趣及积极性的有效提升,为教学质量及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支持。其次,多元化音乐文化的导入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在高校音乐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中,为能够实现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应当使学生对音乐知识能够充分理解及掌握。在将多元音乐文化融入音乐教学中的基础上,可使学生对各种音乐文化加强认识及了解,在学生了解及认识这些音乐文化的基础上,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从而使学生能够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进而实现学生音乐知识水平的有效提升,促使其更好地发展。再次,多元音乐文化的导入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当前高校的音乐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这也是规定的教学需求及要求。在实际开展音乐教学过程中,为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有效提升,需要有效提升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对音乐知识能够充分地认识及了解,而在音乐文化合理导入的基础上,可使学生能够认识音乐文化元素,实现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还能够有利于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有效提升,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有效发展[1-2]。

三、音乐教学中多元音乐文化导入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教学中的多元音乐文化导入未被充分重视。在高校音乐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中,对于多元化音乐文化的融入,首先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未能够充分重视多元文化的导入。在目前高校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中,很多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理论知识及音乐技能的教学,对于音乐文化的融入缺乏认识,未意识到音乐文化在学生音乐素质及音乐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及意义,也就对音乐文化的导入缺乏充分认识,对音乐文化的导入投入力度较小,从而导致音乐文化的导入缺乏基础。(二)音乐教学中音乐文化导入方式不合理。对于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导入而言,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导入方式及途径,在保证导入方式及途径科学合理的基础上,才能够使音乐文化导入得到满意的效果。但是,在目前的音乐教学活动实际开展中,由于很多学校及教师仍选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往往都是运用灌输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多元化音乐文化的理解及掌握,也就无法使音乐文化的应用价值及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影响音乐文化导入的效果及质量,与音乐教学要求不符合,不利于学生音乐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升。(三)教师音乐文化素养比较差。为能够使音乐教学中音乐文化的导入更好地实现,还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音乐文化素养,从而使音乐文化的导入具有较好的师资力量及支持,进而使音乐文化的导入能够取得更满意的效果。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内的音乐专业教师并不具备较高的音乐文化素养,对于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缺乏掌握,自身的音乐文化水平及素养比较差,在音乐文化的导入方面也就很难充分投入其中,从而导致音乐文化的投入缺乏较好的师资力量及支持,对于音乐文化的导入效果也就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进而会影响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不利于学生的发展[2-3]。

四、音乐教学中多元化音乐文化的导入策略及途径

(一)转变音乐教育教学理念。就目前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而言,其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选择的教学内容也只包含传统音乐,为能够使这一情况得以改变,将多元文化教育融入其中,首先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需要使教师及学生能够对多元音乐文化有正确认知。在当前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对西方音乐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较好的学习,还需要对其教育模式及传播模式进行研究,选择其中的精华部分,并且要将这些精华部分与我国音乐教育实行有效融合,实现传统音乐教育改革及创新,从而使学生能了解不同的音乐传播方式及教育方式,并且可以真正接受,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新思维的有效培养。同时,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促使学生形成多元音乐文化理念,可吸收不同音乐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从而能够在多元音乐文化的导入方面积极参与,实现更好的音乐教学。(二)创新音乐教育教学模式。在高校音乐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中,对于多元化音乐文化的导入,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应当对音乐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变以往的单一教学模式及方式,从而使多元化音乐文化的导入具有更好的基础与支持,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语文教师可进行探究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且让学生交流与探讨,在课堂上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也就能够对多元音乐文化在课堂中的导入提供有效的环境支持,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多元音乐文化,也就能够使多元音乐文化的导入具有更好的支持与基础。其次,在实施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歌唱比赛及器乐比赛,利用这种比赛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对多种不同的音乐文化加强了解,并且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有利于学生对多元音乐文化的了解,实现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再次,音乐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相关音乐知识讲座,而讲座的主题就是多元音乐文化,通过开展这些讲座,使学生能够对多元音乐文化加强认知,并且能够使多元音乐文化能够在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实现有效融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及要求。此外,音乐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多元音乐融合小组的构建,在构建音乐融合小组的基础上,不同小组之间可进行相互交流及探索,对多元音乐文化能够共同进行研究,从而使多元音乐文化的融合能够得以更好实现,进而使音乐教学能够得到更满意的效果,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实现学生音乐素质及能力的有效培养。(三)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对于多元文化的融入,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从而使多元音乐文化的导入具有更好的师资支持及保证。在专业教师队伍得以构建的基础上,可使学生对多元音乐文化在课堂中的融入有更好的理解及认识,可以为学生解答各个方面的疑问,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多元音乐文化,因而学校需要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加强投入力度。基于此,学校应当注意对音乐教师的基础教育培训,不但需要注意提升其音乐理论知识水平及能力,并且需要注重教师音乐文化素养的培养,实现学生音乐文化素养水平的提升,保证教师能够在多元音乐文化的导入方面更好地投入,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多元音乐文化,在此基础上使多元音乐文化的导入能够得到更满意的效果。同时,学校需要积极引进复合型音乐教育教学人才,使师资队伍得以充实,实现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提升,为多元音乐文化的导入提供更好的支持及依据,进而实现学生音乐整体素质的有效提升,使学生能够得到更理想的发展[3-4]。

五、音乐专业各个方面教学中的多元音乐文化的融入

(一)歌唱教学中多元音乐文化的融入。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歌唱教学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学生音乐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任务,因而需要在歌唱教学中实现多元音乐文化的融入。在歌唱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学生能够通过演唱表达出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及内涵,而为能够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学生对音乐作品充分理解,这也是保证学生能够进行成功演唱的基础。在将多元音乐文化融入歌唱教学、学生在理解各种不同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对需要演唱的相关音乐作品更好地理解及把握,可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也就能够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好的理解及把握,为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演唱提供支持。同时,将多元音乐文化在歌唱教学中进行有效融入,可保证学生结合音乐文化进行演唱,使学生的演唱更加富有内涵,实现学生演唱水平的有效提升,使歌唱教学得到满意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教师需要依据歌唱教学中的不同演唱内容,对不同音乐文化进行选择,这样才能够使音乐文化更适用于实际教学需求及要求。(二)音乐创编教学中多元音乐文化的融入。在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除歌唱教学之外,音乐创编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这也是学生音乐综合能力培养中比较关键的一个方面,在音乐创编教学中,多元音乐文化的融入对于学生音乐创作质量及水平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需要教师能够将多元音乐文化在音乐创编教学中进行有效融入,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作为音乐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音乐作品创作或者对原有音乐作品实行二次创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能够对各种音乐文化充分理解及掌握,在学生掌握这些音乐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够使学生在音乐作品的创编过程中,将这些内容更好地融入作品中,使音乐作品更加具有文化底蕴,也就能够让作品的质量得以有效提升,满足音乐作品创作的实际需求,实现学生音乐水平的有效提升。(三)音乐鉴赏教学中多元音乐文化的融入。对于多元音乐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融入,音乐鉴赏中的融入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有利于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有效提升。在当前音乐鉴赏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学生能够对音乐作品有充分的了解,需要对音乐作品中各个方面的内容加强认识。在音乐作品的鉴赏方面,对于有些音乐作品而言,其中会涉及音乐文化的内容,而对于这些内容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文化基础。在多元音乐文化有效融合的背景下,可使学生对各种音乐文化更好地理解及掌握,也就能够更好地进行音乐作品鉴赏,对音乐作品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使音乐作品鉴赏教学得到满意效果[4]。

六、结语

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教学质量及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并且对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行有效培养,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融入音乐文化元素,实现学生对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为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提供基础与支持。因此,高校音乐教师应当对多元音乐文化的融入加强重视,并且要积极实现音乐文化的融入,使音乐文化的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雁.高校音乐教学改革过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入方法分析[J/OL].黄河之声,2019(22):66.

[2]张小东.高校声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分析及融入[J].北方音乐,2019,39(22):135-136.

[3]牛飒飒.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职音乐课堂教学浅析[J].北方音乐,2019,39(21):183+185.

基础音乐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高师音乐微格教学必要性徽格教学堵训

高师音乐教育是向基础教育输送师资力里的动力源,这里培养的人才将直接活跃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对于微格教学这一教学技能的推行,瓜根源上是从高师音乐教育起步的,如何能使高师音乐教育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积极推动微格教学这一技能,主动引领,是一个事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基拙音乐教育成效高低的重要问题。

一、微格教学的概述

微格教学的英文为“Miomteaching’,在我国被译为‘微观教学’或.微型教学”等。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是“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训练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微格教学的创始人之一、美国教育学博士的德瓦埃特爱伦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戴已经成为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

微格教学是一种分解简化了的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约授i}时间短,这样可减经师范生青任教师的压力和负担,也厦于指导教师集中精力观察评佑教学;(2)教学内容单一,便于练习者掌握,能在较疙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3)训练目标单一,只注怠一种技能,使练者容易掌握、指导者容易评档;(4)学生人数少(4-5人),便于师范生可青任教炳控制,减少了怕失败的心理压力。

二、高师音乐教育中进行微格教学的必要性

基于对基础音乐教育发展趋势的认识,我们必须将现代化的音乐教师技能列入教学的重要位置,强谁微格教学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必要性,一方面是强调学生的教学实践;另一方面便是计算机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学习和运用,使学生尽早掌握现代化教育的技术和手段。师范类音乐院校是倍养基层音乐教师的摇篮,应该把微格教学的技能高低作为衡量一位音乐师范生是否能胜任一名合格音乐教师的标准。

三、如何在高师音乐教育中进行微格教学

1.微格教学应该与高师的音乐教育体制相吻合,教育队伍也要不断提高水平。从长远来看,音乐师范教育走向开放,是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加入wTo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这种发展趋势必然使师范类音乐院校暴留在日益厂泛的竞争对手面前,从而迫使高师音乐院校加大改革和教育力度加快创新步伐.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进而争取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微格教学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一项必要的技能培训,也应该与高师音乐教育体制相统一。

2.在音乐教学改革中实施微格教学,截格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电教媒体、系统训练教师或即将成为教师者教学技能的培训方法,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在我国一些高师院校所采用,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音乐学科而言,应在本学科教学灭纲的指引下,各种技能分别进行微格训练.组织音乐师范学生进行教材分析、书写教案、多次试讲、录像、反馈等。微格课堂改变了传统授课方式,而是师生互动的共同体,探究性、研究性以及热点、疑点阅题被拿到微格课堂上,充分展示了教者的演示技能、组织技能、变化技能等综合创新能力。

3.音乐微格教学应该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才能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不能律于形式。邀强音乐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是音乐师范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结合音乐基砒教育实际进行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举措。高师音乐教育应与基础音乐教育实际密切联系,进行实地考察,根据中小学音乐课程确定自己的授课题目。做到为基砒音乐教育服务,真切了解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需求。中小学由过去师范音乐教育被动实习场所转为主动、积极的参与者音乐师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而且高师音乐院校能够及时了解中小学音乐教育与教学的实际催况并反馈到今后的教学中,通过实际课程设置鱿教学模式、教学技术等方面,使米来的音乐教师质量得到保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基础音乐教育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狈在技术综合应用能力。从而通过微格教学实践以点影响到面增强课掌音乐教学的直观性,加深认知能力。

4.微格教学与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密切相关。首先要注慧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来组织教学活动进程。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必须建立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和当前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微格教学技能的倍训与新型鲍音乐教学模式步调一致,才能使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更好地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