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色彩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2:59:39

自然色彩

自然色彩范文篇1

关键词:自然色彩绘画艺术

一、自然色彩存在的概述

1.自然色彩的构成原理

色彩是从原始时代就存在的概念,是原始的无色彩光线及其相对物无色彩的产儿。正如火焰产生一样,光又产生了色彩,色是光之子,光是色之母。光,这个世界的第一个现象,通过色彩向我们展示了世界的精神和活生生的灵魂。大自然创造了生机万物,阳光带给了万物以七彩的生命,构成了我们这色彩缤纷的世界,色彩就是生命。

科学上解开这个迷的是十七世纪后半叶科学家牛顿,他通过三棱镜将阳光折射在白墙上,结果出现一条七色光带,即红、橙、黄、绿、青、蓝、紫。他并以大量的实践证明,物体的色彩并非固有,而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和反射的性能所造成。这一基本原理,经过几个世纪色彩学家的努力,得到证实和发挥。

2.自然色彩本身的色调感情

自然色彩是视觉艺术中最感情化的因素,具有在瞬间唤醒视觉注意和感情共鸣的效果。同时,色彩又是文化隐喻丰富的视觉因素,在人类生存的实践过程中积淀了丰富内涵。

每一种色相当它的纯度和明度发生变化,或者处于不同的颜色搭配关系时,颜色的表情也就随之改变了。因此要想说出各种颜色的表情特征,就像要说出世界上每个人的性格特征一样困难,然而对于典型的性格,我们还是可以作出一些描述。

二、自然色彩在绘画色彩中运用的特点

1.绘画色彩的艺术语言

色彩的运用对表达创作的主题思想和情调意境有很大关系。画面的最后效果,色彩起很大的作用。各个画面对色彩的要求是不同的,使用的材料和画法也各有特点,但色彩运用的基本规律是一致的。

色彩通过本身的特性描述着自己的感情,如同教堂丰富的马赛克壁画把人带入了虚幻的色彩世界。最灿烂、最吸引人注意力的是墙上由各种鲜艳的彩色玻璃拼成的大玻璃窗,铸铁的深色与光亮的红、蓝、绿、紫、白等组成了美妙的五色缤纷的色彩交响曲。这种强烈的色彩视觉效果超过了精神上的感染力,使色彩丰富的精神内涵得到充分表现。

2.绘画色彩的表现手法

按照美的法则,大胆使用色彩,甚至可以创造性地改变客观物象的实际色彩,以表达画家的创作意图。

色彩的运用对表达创作的主题思想和情调意境有很大关系。根据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调、意境,确定画面的基色调,基色调在绘画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绘画时每种色彩都要加入基色,比如我们定一幅画红色为基色,那么在这幅画面中是所有的颜色都要加入一点红色,讲具体点比如这幅画中的纯白色而不是纯白色而是带有一点粉红色,黑色头发而不是纯黑而是带有褐色。如果用纯色,红就红、白就白、黑就黑那画面就不活。运用色相、明度、纯度、冷热及面积大小的对比,使主要形象更显突出,次要的部分起陪衬作用。如果画面色彩几处都很显著,可以将某一块色彩更亮或更暗,或更鲜明,则这部分就显突出,画面就显出主体了。

色彩的明暗冷暖要有层次变化,有的色彩明显突出,有的灰暗隐蔽。要使观众首先注意主要形象,其次的形象逐渐显现。如果画面色彩到处都很显著,使人一目了然,就缺少深度,不能引人入胜。

三、自然色彩传递到绘画色彩的方法与分析

1.从自然色彩走向绘画色彩需要经过绘画者的感性捕捉

绘画中的色彩,是一件作品的生命力之所在。正如同老子所言:“五音使人耳聋,五色使人目眩”。对于一个感官正常的人,都会察觉和分析出颜色的特征,是对颜色的一种敏锐程度,是生理上的一种认识和判断。

对色彩的主观感性上的认知,是色彩绘画中的前提基础,一个人出生后,在其还不能对形状进行明确辨别时,就已经对色彩有了较高的敏感度。世界上每一个人的生理结构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其对外界色彩作出反应的视觉感官系统和生理现象也基本相同。人们所看到的色彩,实际上是人眼在接受光的刺激后,视网膜的兴奋传达到大脑中枢所导致的感觉。但每个人的视觉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在正常视觉的人群中也存有一定差别,每个人的色彩感觉有所差异,而且与不同的时间段、环境、生理与心理状态等综合因素有关,同时也会因其生长环境及所受文化影响,而产生对色彩语言不同的理解。

2.自然色彩经过筛选以表现绘画色彩的理性原理

绘画中的的思想和画面的情调。我们知道对自然色彩的理性分析,是在色彩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它是绘画者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色彩的本质所在。

艺术贵在创新,而每一次创新,都需要勇气打破条条框框,用全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和感应世界,推动艺术的发展。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色彩艺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因此我们分析颜色的角度也是从多方面入手的。

绘画色彩的语言是通过对色彩的有序组织和把握的来实现的。深切地体会色彩与色彩关系的把握,必须从观察入手,获得种种的直观的经验。画面的色彩布局不应该是一种随意的拼凑,而是深思熟虑的组织和安排,绘画中的色彩应该是充满内在关联的结构。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关系不是可以任意替换的。严格意义上说,在一幅画面中要移动一块色彩,那么整个色彩关系就会跟着变,它周围的色彩就势必要重新调动和整合。

生活中自然色彩在绘画中的表现是色彩绘画当中所思考和运用的,在不同地域、时空;不同艺术流派;不同的艺术门类等等都存在这一过程。通过大量的理论资料对生活中自然色彩在绘画中的表现进行分析,集中对其感性捕捉和理性分析以及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归纳出自然色彩在绘画当中表现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文金扬.绘画色彩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

[2]赵勤国.色彩形式语言.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

[3]陈守义.综合绘画基础课程教学.中国美术学院,2005.

自然色彩范文篇2

关键词:自然色彩;艺术

一、自然韵律的美为设计开辟新途径

1.1艺术将进入与自然的联盟时代

古代人看来大自然是智慧的源泉,是万物的母亲,所以中国古代便有天人合一的说法。但到了近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工业社会成了一个把世界拆零了的时代,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人们意识到该是结束这种局面的时候了,则进入了一个把拆零了的世界重新组装的时代,建立人与自然的联盟以及艺术与自然的联盟时代。

美国匹兹堡艺术学院安吉洛·西奥堤教授的作品正是这一时代的体现,他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史前的原始风格,他认为这是最接近自然本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他的作品中,常看到大小参差不一的金字塔般长满植被的土堆,还有原始洞穴般的建筑物。通过他的设计,原先杂乱无章的废墟,变成了别出心裁,具有艺术情调的绿郁葱葱的休息胜地。其目的就是让人和自然融合在一起,追求人类和大自然最初的那种感情。

安吉洛·西奥堤教授说,画家是用笔来绘画,而他是用植被表达自己的艺术思维,达到所追求的艺术效果。这些植被是大自然赋于人类最美最丰富的色彩。他的艺术行为给人类生存的空间环境带来了清洁、带来了美丽、带来了艺术,同时也给我们开辟了一个新的、广阔的艺术创作领域。

1.2自然韵律的美为包装设计开辟了新途径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现代包装设计的观念和理论已日趋完善,但各国的设计家对新形态、新技术是使用材质和处理手法的发展,自然韵律也就是从材质和处理手法上更直接地运用大自然本身的美。

时下,“返璞归真”已成为人们的新追求,时装、饮食都已成为先例,自然韵律的美为包装设计也同样开辟途径。四川美术学院装璜环艺系的一组包装设计就是很好的实例,他们用竹筒包装了调料,用木盒包装了山货,竹皮编成小篓包装了大枣,给人一种亲切的自然美。

二、肌理美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肌理,书面语言原指生物体表面,皮肤羽毛纹理而言。飞禽走兽斑斓美丽的皮毛,花草树木的花纹、年轮等天然纹理。

2.1肌理美是大自然的杰作

大自然的美,大自然的纹理美是早在人文之实已被人类发现,并运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及民间艺术出现拍打泥坯成型规整的拍打纹、绳索纹等条状、点状肌理,这种无意的制作,却流露出大自然的美,至于古老丝绸、民间的编织物、玉器、金银器皿等实用品色彩纷呈的人工肌理美,无处不在美化人类生活。到了近代,随着艺术观念更新,石木纹理、刀法凿痕、水印油渍、喷滴熏灸等艺术肌理早已突破了“笔是唯一的绘画工具”的传统,这些形式各异的工艺技法,令人耳目一新。

2.2肌理的包装设计运用的基本规律及其独特意义

肌理美作为一种形式美,运用于包装设计中,如:即产品形象、商品特色、销售地区、消费对象、设计定位为出发点,或选取自然肌理,或设计人工肌理,这都应由设计者对产品研究调查后来决定。

包装肌理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就产生不同的意境、不同的趣味,它的运用正好与千奇百怪的商品相匹配,相得益彰。

(1)肌理美,肌理效果在包装中巧妙运用,是删繁就简、快捷精练地传达信息的促销手段,其中以群体出现的展示商标(或标志或文字)的肌理美,强烈的装饰效果,深刻的记忆力、冲击力,为创名牌创造了条件。如今充满各个大小商店的悬挂pop广告,整体上看重复出现的文字,商标产生一种肌理,使人们增强了对产品的印象,从而促进了产品的销售。

(2)肌理美与肌理效果不是单纯附于造型表面的饰物。明快质朴的肌理有利于突出牌号、名称,肌理本身有耐人寻味的意境,远观、色调和谐统一。对主题:有红花靠绿叶扶持之功;近观,肌理之美溢于言表。使得一件貌似敦朴,简练明快平常的包装产生“有东西,耐端详”的艺术效果。被誉为日本现代玻璃工艺先驱者的藤田乔平,设计的一个首饰盒《海之彩》正是一件“有东西,耐端详”的艺术品。从一个小小的盒面,让人看到了大海那容纳百川的气势,更感到浮动藻类形成的那种自然肌理的美。

(3)借助于肌理的包装画面上的空间作用,可十分容易地调整形象、主次空间层次、色彩关系,一扫过去盲目地在画面上堆砌形象干扰视觉的弊病。

(4)肌理美与肌理效果本身蕴藏的秩序,匀称、韵律、节奏反映了大自然中普遍存在的和谐与大自然的奇险之美。“对伟大的艺术家来说,自然界的一切都蕴藏着独特的性格”(罗丹)。人工肌理、设计肌理反映出的音乐美、几何学的比例美有助于包装设计的现代感。诸如亚里斯多德指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恰当而巧妙地设计肌理,运用肌理美与肌理效果,会净化包装画面摈除其形象上的堆砌、琐碎与零乱,获得包装物体形象的一次开花。

三、自然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色彩是作为人类的一种共同语言而存在着,在大自然的色彩中,有很多的经验直接影响着人对色彩的感觉,如橙色在自然界的包装代表有橘子,多用于食品类的包装上;紫色在自然界的包装代表是茄子,神秘、高贵的印象使其常用于女性化妆品上;灵感来自于蓝天、大海、蓝色宁静、清爽、冰凉的印象使其都用于药品及冷冻食品上。

四、自然韵律的运用

4.1品牌上自然气息的流露

关于饰品的包装,包括头饰、胸饰、钮扣等,取名“氏族”,一来代表其品种多,二来让人感到一种最原始的自然气息。

4.2肌理上自然韵律的运用

通过市场调查,发现饰品多数都被搁置在小塑料袋中,简单的放在一起,与其价值很不相符,于是选用了盒饰,提高了其自身价值。盒子用纯天然木质结构,用其木纹的自然肌理,传达饰品的自然美效果;有采用木盒结构,用人工木纹肌理做其装饰纹样,配以深褐色底盖,再加上银色装饰,使得沉稳、大方。完成后加上精致小巧的标志,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突出了主题。虽然没有过多的文字说明,但那份精巧,会让人对产品产生无尽的联想,你一定挡不住它的诱惑!

4.3色彩上自然韵律的运用

黄色在自然界中包装代表是香蕉。它有一种光感,给人留下光明、辉煌、灿烂、轻快、柔和、纯洁和充满希望的印象。皇室的运用加强了崇高、智慧、神秘、华贵、威严和慈祥的感觉。在设计中为了达到一种朴实、丰厚、自然的效果,也为了配合那种纯天然的木质肌理便采用了黄色做基调,再加上具有高级感的黑色(文字和标志)以及优雅的银色做点缀,增强了其表达效果。公务员之家:

4.4材质上

时下正流行粗粮细做,受其启发,选用纯天然产物——高粱杆制作了一组中高档装饰品包装。用大针将其固定在镂空的泡沫板上,外表包装自然,内在饰品典雅,体现了自然韵律的独特之美。

自然色彩范文篇3

关键词:自然色彩;艺术

1自然韵律的美为设计开辟新途径

1.1艺术将进入与自然的联盟时代

古代人看来大自然是智慧的源泉,是万物的母亲,所以中国古代便有天人合一的说法。但到了近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工业社会成了一个把世界拆零了的时代,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人们意识到该是结束这种局面的时候了,则进入了一个把拆零了的世界重新组装的时代,建立人与自然的联盟以及艺术与自然的联盟时代。

美国匹兹堡艺术学院安吉洛·西奥堤教授的作品正是这一时代的体现,他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史前的原始风格,他认为这是最接近自然本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他的作品中,常看到大小参差不一的金字塔般长满植被的土堆,还有原始洞穴般的建筑物。通过他的设计,原先杂乱无章的废墟,变成了别出心裁,具有艺术情调的绿郁葱葱的休息胜地。其目的就是让人和自然融合在一起,追求人类和大自然最初的那种感情。

安吉洛·西奥堤教授说,画家是用笔来绘画,而他是用植被表达自己的艺术思维,达到所追求的艺术效果。这些植被是大自然赋于人类最美最丰富的色彩。他的艺术行为给人类生存的空间环境带来了清洁、带来了美丽、带来了艺术,同时也给我们开辟了一个新的、广阔的艺术创作领域。

1.2自然韵律的美为包装设计开辟了新途径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现代包装设计的观念和理论已日趋完善,但各国的设计家对新形态、新技术是使用材质和处理手法的发展,自然韵律也就是从材质和处理手法上更直接地运用大自然本身的美。

时下,“返璞归真”已成为人们的新追求,时装、饮食都已成为先例,自然韵律的美为包装设计也同样开辟途径。四川美术学院装璜环艺系的一组包装设计就是很好的实例,他们用竹筒包装了调料,用木盒包装了山货,竹皮编成小篓包装了大枣,给人一种亲切的自然美。

2肌理美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肌理,书面语言原指生物体表面,皮肤羽毛纹理而言。飞禽走兽斑斓美丽的皮毛,花草树木的花纹、年轮等天然纹理。

2.1肌理美是大自然的杰作

大自然的美,大自然的纹理美是早在人文之实已被人类发现,并运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及民间艺术出现拍打泥坯成型规整的拍打纹、绳索纹等条状、点状肌理,这种无意的制作,却流露出大自然的美,至于古老丝绸、民间的编织物、玉器、金银器皿等实用品色彩纷呈的人工肌理美,无处不在美化人类生活。到了近代,随着艺术观念更新,石木纹理、刀法凿痕、水印油渍、喷滴熏灸等艺术肌理早已突破了“笔是唯一的绘画工具”的传统,这些形式各异的工艺技法,令人耳目一新。

2.2肌理的包装设计运用的基本规律及其独特意义

肌理美作为一种形式美,运用于包装设计中,如:即产品形象、商品特色、销售地区、消费对象、设计定位为出发点,或选取自然肌理,或设计人工肌理,这都应由设计者对产品研究调查后来决定。

包装肌理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就产生不同的意境、不同的趣味,它的运用正好与千奇百怪的商品相匹配,相得益彰。

(1)肌理美,肌理效果在包装中巧妙运用,是删繁就简、快捷精练地传达信息的促销手段,其中以群体出现的展示商标(或标志或文字)的肌理美,强烈的装饰效果,深刻的记忆力、冲击力,为创名牌创造了条件。如今充满各个大小商店的悬挂pop广告,整体上看重复出现的文字,商标产生一种肌理,使人们增强了对产品的印象,从而促进了产品的销售。

(2)肌理美与肌理效果不是单纯附于造型表面的饰物。明快质朴的肌理有利于突出牌号、名称,肌理本身有耐人寻味的意境,远观、色调和谐统一。对主题:有红花靠绿叶扶持之功;近观,肌理之美溢于言表。使得一件貌似敦朴,简练明快平常的包装产生“有东西,耐端详”的艺术效果。

被誉为日本现代玻璃工艺先驱者的藤田乔平,设计的一个首饰盒《海之彩》正是一件“有东西,耐端详”的艺术品。从一个小小的盒面,让人看到了大海那容纳百川的气势,更感到浮动藻类形成的那种自然肌理的美。

(3)借助于肌理的包装画面上的空间作用,可十分容易地调整形象、主次空间层次、色彩关系,一扫过去盲目地在画面上堆砌形象干扰视觉的弊病。

(4)肌理美与肌理效果本身蕴藏的秩序,匀称、韵律、节奏反映了大自然中普遍存在的和谐与大自然的奇险之美。“对伟大的艺术家来说,自然界的一切都蕴藏着独特的性格”(罗丹)。人工肌理、设计肌理反映出的音乐美、几何学的比例美有助于包装设计的现代感。诸如亚里斯多德指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恰当而巧妙地设计肌理,运用肌理美与肌理效果,会净化包装画面摈除其形象上的堆砌、琐碎与零乱,获得包装物体形象的一次开花。

3自然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色彩是作为人类的一种共同语言而存在着,在大自然的色彩中,有很多的经验直接影响着人对色彩的感觉,如橙色在自然界的包装代表有橘子,多用于食品类的包装上;紫色在自然界的包装代表是茄子,神秘、高贵的印象使其常用于女性化妆品上;灵感来自于蓝天、大海、蓝色宁静、清爽、冰凉的印象使其都用于药品及冷冻食品上。

4自然韵律的运用

4.1品牌上自然气息的流露

关于饰品的包装,包括头饰、胸饰、钮扣等,取名“氏族”,一来代表其品种多,二来让人感到一种最原始的自然气息。

4.2肌理上自然韵律的运用

通过市场调查,发现饰品多数都被搁置在小塑料袋中,简单的放在一起,与其价值很不相符,于是选用了盒饰,提高了其自身价值。盒子用纯天然木质结构,用其木纹的自然肌理,传达饰品的自然美效果;有采用木盒结构,用人工木纹肌理做其装饰纹样,配以深褐色底盖,再加上银色装饰,使得沉稳、大方。完成后加上精致小巧的标志,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突出了主题。虽然没有过多的文字说明,但那份精巧,会让人对产品产生无尽的联想,你一定挡不住它的诱惑!

4.3色彩上自然韵律的运用

黄色在自然界中包装代表是香蕉。它有一种光感,给人留下光明、辉煌、灿烂、轻快、柔和、纯洁和充满希望的印象。皇室的运用加强了崇高、智慧、神秘、华贵、威严和慈祥的感觉。在设计中为了达到一种朴实、丰厚、自然的效果,也为了配合那种纯天然的木质肌理便采用了黄色做基调,再加上具有高级感的黑色(文字和标志)以及优雅的银色做点缀,增强了其表达效果。公务员之家:

4.4材质上

时下正流行粗粮细做,受其启发,选用纯天然产物——高粱杆制作了一组中高档装饰品包装。用大针将其固定在镂空的泡沫板上,外表包装自然,内在饰品典雅,体现了自然韵律的独特之美。天然、人工木纹肌理和大自然的产物(色彩、材质)相结合,构成一系列中高档饰品的包装。

自然色彩范文篇4

居住区环境的色彩是室外空间中植物、道路、水景、小品等所有可见的颜色合称,包括了自然色彩和人工色彩两类。它将人文和自然紧密连接在了一起,同时人们的视野被这些可见的色彩深深影响着。和其他的色彩设计不同,居住区主要的造景元素是植物,所有的小区景观里绿色是主要的颜色,而点缀色是以水体、地面、人工小品等为代表。但个别居住区面积偏大,楼盘偏多,为了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居住区景观会营造一些比较大一点的用来集体活动的小广场,以地面铺装为主,周围搭配以小品、水体,在此空间内地面与水体和小品的色彩成了主要色,而绿化颜色反而成了搭配色。所以不管哪类色彩为主那类色彩为辅,都要运用中色彩的对比性、互补性来进行设计。色彩由于本身强大的变化性,让很多园林景观设计师开始积极运用色彩来凸出景观本身的表现力,居住区的色彩是改善居住环境的重要因素。怎样创造出特色分明的景观色彩,已开始被人们关注。

2居住区景观环境中色彩的作用

2.1色彩的心理作用人的视觉对可视光的感受就是色彩。色彩也包含在任何的设计中,各种颜色对于人的反应是不同的,人们通过不同的色彩可以感觉到冷、暖、轻、重、软、硬、强、弱、明、暗、宁静、兴奋、质朴、华美,这些感觉取决于色彩本身的情感效应和待征。颜色可以作用于人的心理状态和感情情绪,在设计色彩时不能忽视色彩与心理之间的那种多种多样的变化。2.2色彩在景观中的识别作用景观中的植物搭配和小品要配合整体环境规划的色彩设计,成为一个特色鲜明景观的重要因素。怎样让业主提高对居住区的识别能力和记忆力,在很多小区景观中,日光兰的黄色、植被的绿色、杂种百子莲的蓝色、半花月季的红色等,都是靠自身的色彩来分辨相互的差别,加强了景观的辨识性。设计者可以利用色彩本身的识别性,进行明确差异化的景观设计,这样就可以强化景观本身的特性。人类对色彩的识别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已经普遍地被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这样以来,突出个性的色彩才可以最持久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2.3色彩在景观中的美感作用人类的美感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社会活动中慢慢成熟起来的。色彩的可感性是人们对景观美感的特征之一,色彩作为视觉语言在环境中发挥的最主要作用就是表现美感。和谐完美的色彩会引发影响人心理和视觉的兴奋感。利用色彩,可以调整景观造型的比例,弥补不足,烘托造型本身的特色。

3居住区景观色彩的组成元素及特点

对于设计师来讲,如何利用色彩学来展示调和色和对比色的区别是首要任务。毫无疑问,对于造景师,了解怎样最大程度的运用色彩好比如虎添翼。一个完整成熟的居住区景观中的色彩构成分为两个大类,一是人工色彩,二是自然色彩。人工色彩就是指地面铺装、雕塑小品和建筑物的人工产物的颜色,它的特点是可以调配出任何色彩,比较单一、大气、富含张力,但缺乏自然感。自然色彩是指景观中的树木、植被、植物、水、山、石等,大背景配以天空的颜色,都是为表现大自然中本来的颜色。自然的颜色给人们很强的归属感,自然色的表现更贴近真实,比人造色彩更具备活力。所以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色彩,进行不同方式的处理,每一个景观设计都有一个主题,设计师根据主题来设计。例如旅游景区为了表现本身的特征而重点突出自然色彩,减少人工色彩;纪念广场则为了表现人文的概念而重视人工色彩;而居住区景观则较为亲和淡雅,绿化率要求大概30%以上,所以整个规划中绿色的面积要多一些,是整个居住区的基调色,因此植物色彩在整个色彩面积里的比重较大。植物成了城市居住区景观中的主要元素,而人工色彩的代表物建筑、小品及水体等,则是以搭配点缀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在居住区景观中的广场设计和休闲区设计中,人工色彩所承担的内容比重更大一些,而植物却成了点缀。景观中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区域的色彩布置方式,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设计师们为了更加强烈地表现出两者的对比,还会运用一些常规的办法来表现人工元素的自然特性。如在太原星河湾小区景观水体设计中,设计师为了更加明显的表现水的纯净,将天蓝色的马赛克用于池面铺砖,这样以来,水体在蓝色马赛克的衬托下,给人感觉非常纯净,和周边的绿色植物搭配后创造出一块和谐、环境悠然的景观色彩。当然,自然色彩种类繁多,景观色彩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化,在此特别强调的是植物的色彩,它没有人工色彩相对稳定,植物的枝、花、叶在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变化,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特定的色彩变化规律。当然,自然色彩的变化性虽然高,却也有规律性,可以人为地通过合理安排和其他色彩、元素进行搭配组合,得到理想的色彩构图。

4居住区景观色彩的设计原则

自然色彩范文篇5

关键词:城市色彩;规划设计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由于缺乏城市规划控制,过去我们所熟悉的城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既陌生又难以令人喜欢的新城市。由于普遍缺少审美文化修养和对城市色彩的重视,城市建设的投机、浮躁和短期行为,在大中城市蔓延起来。无论你到哪座城市,城市的差异越来越少,面貌越来越雷同,而杂乱无章的色彩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失去了安全感和归属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色彩问题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既然重新建设是不现实的,那么怎样去改变目前的现状,给城市建设披上一件和谐的外衣,这就是要积极开展城市色彩设计。

一、城市色彩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场所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识的色彩总合。城市色彩有自然色和人工色(或称文化色)两部分构成。城市中裸露的土地、山石、草坪、树木、河流、海滨以及天空等等,所生成的都是自然色。城市中所有地上建筑、硬质广场地面、及交通工具、街头设施、行人服饰等等,凡是人工产物,所生成的都是人工色。在城市人工色构成中,还可再按物体的性质,分为固定色和流动色、永久色和临时色。城市各种永久性的公共与民用建筑、桥梁、街道广场、城市雕塑等,构成固定的永久性色彩;而城市中车辆等交通工具、行人服饰构成流动色;城市广告、招示牌、路牌、报亭、路灯、霓虹灯、及橱窗、窗台摆设等等则构成临时色。这仅是对城市色彩概念性的分析,真正的城市色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光的原理、材料的表现机理、环境色彩、建筑位置都有关系。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对所有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分析规划,确定主色系统和辅色系统。然后确定各种建筑物和其他物体的基准色,以及城市广告和各种公共车辆等流动色,包括街道点缀物及窗台摆设物等等的临时色。依据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笔者主要从城市建筑物的固定色彩,以及固定色和自然色的协调方面进行探讨。

二、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色彩是一个城市总体的建筑颜色,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不仅仅是对一个城市的色彩确定一个色调,重要的是突出城市的自然美和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城市的历史文脉,并且通过色彩去识别城市和城市区域功能。

(一)自然美的原则。人类的色彩美感来自其“自然向人生成”的历史进程中,来自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对人类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是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因此,城市的色彩永远不能与大自然争美,而要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特别是树木、草地、河流、大海、甚至岩石的自然色。桂林城市建设中,是以桂林山水为主体,作为大背景色,建筑采用徽派建筑风格和色彩,既体现了对自然山水的尊重,又使其融入山水之中。

(二)与自然环境和谐原则。和谐是色彩运用的核心原则,也是城市色彩的核心原则。和谐是要求城市色彩在变化中、差异中的统一或协调。城市色彩的协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自然环境色彩的协调;二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建筑环境色的协调。城市色彩首先要与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比如,四川九寨沟和福建武夷山,作为旅游城市,其色彩鲜亮,给游客留下鲜活印象,起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良好效果。或是冬天白雪皑皑的哈尔滨,城市暗红色调,亦比较容易找到平衡。或是青岛、威海等海滨城市,“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红色是人工色,鲜亮对远航轮船能起航行标志作用,其余全是自然色,将自然色巧妙的借用,实现人工色与自然色的和谐统一。

(三)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原则。城市色彩一旦有历史积淀形成,便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并在不断诉说着城市历史文化。因此,历史文化名城或古城,为了延续历史文脉,城市应尽量保持其传统色调,以显示其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如果城市原有风貌已被破坏,起码在历史建筑、文化古迹周边的建筑,其色调必须与古建筑相一致。最近,西安市在对城墙内建筑改造过程中,就是采用唐代长安城青砖、红柱的主色调,去复兴大唐风采,不仅是对现存古迹保护和现代建筑改造,更是对这座历史名城文脉的延续。

(四)城市功能区分原则。如同医院工作人员的服装颜色区分不同工作岗位一样,城市色彩要服从城市的功能。这之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城市的整体功能;二是指城市的分区功能。一座商业城市与一座旅游城市,其色彩自然应该有所区别,一座大城市与一座小城市其色彩原则也应有所区别。对于像香港这样的商业大城市,城市色彩服从于商业目的,即使色彩有些混乱,人们也能容忍。但对于西安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假如其城市色彩混乱,便有损于城市形象。从城市区域划分来说,城市行政中心,一般都比较凝重一些,色彩应偏于冷色;商业区的色彩,可以活泼一些,商业气息浓一些,色彩可大胆选用暖色;居住区的色彩,应素雅一些,可以是比较柔和的复合色系;旅游区的色彩,则要强调和谐悦目。这些原则是城市色彩规划的通则,比如用适当色彩手段将居民小区与商业街区区分开。

三、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一)城市色彩不宜商业化。目前造成城市色彩混乱的一大根源,是城市色彩的商业化运用。突出表现在城市广告色彩运用上。大面积色彩艳丽,色彩饱满的灯箱、横幅或气球广告,无规则的置放到城市建筑屋顶、立面或街道广场上,甚至一些标志性建筑也披上花花绿绿的广告,将整个城市的色彩切割的七零八落。造成严重的色彩污染,给人以喧嚣和紧张之感。

(二)城市色彩不宜过分个性化。色彩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可以传递某种信息,许多新建筑为了突出自我,使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的眼球。一些单位或企业,不考虑城市色彩的协调性,以自我为重心、重点,选择最时髦的装饰材料,或最鲜亮颜色装饰建筑外表。有的房地产企业,为了显示自己,给所建高层公寓楼涂上红绿黄蓝紫数种色彩,争相斗艳的屹立于城市之中,由于建筑本身体量就大,它所造成的色彩污染后果就更严重。公务员之家

(三)城市色彩不宜赶时髦。多数情况下,追赶建筑色彩时髦是造成城市色彩混乱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对城市色彩研究和规划,城市负责人、建筑师及建筑业主,并非出于商业目的,仅仅是为追赶新潮,而把城市色彩搞得一塌糊涂。建筑有其时代性,但盲目追赶仿效建筑时髦倾向本身,就是违反建筑美学及文化本性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筑外表清一色的白瓷面砖风靡全国,可以说是中国建筑文化史上的悲哀。不管功能造型环境,一律白面砖,只能给人以贫血的感觉。关键不在白色本身,而是这种亮度高、反光强的白面砖,从不给人以悦目的感觉。它既难与城市的其他色彩相协调,又不是人们所普遍喜爱的色彩。因此,只有当每个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城市文化基础,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才能真正为我们的城市增光添彩。

自然色彩范文篇6

关键词:城市色彩;规划设计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由于缺乏城市规划控制,过去我们所熟悉的城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既陌生又难以令人喜欢的新城市。由于普遍缺少审美文化修养和对城市色彩的重视,城市建设的投机、浮躁和短期行为,在大中城市蔓延起来。无论你到哪座城市,城市的差异越来越少,面貌越来越雷同,而杂乱无章的色彩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失去了安全感和归属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色彩问题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既然重新建设是不现实的,那么怎样去改变目前的现状,给城市建设披上一件和谐的外衣,这就是要积极开展城市色彩设计。

一、城市色彩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场所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识的色彩总合。城市色彩有自然色和人工色(或称文化色)两部分构成。城市中裸露的土地、山石、草坪、树木、河流、海滨以及天空等等,所生成的都是自然色。城市中所有地上建筑、硬质广场地面、及交通工具、街头设施、行人服饰等等,凡是人工产物,所生成的都是人工色。在城市人工色构成中,还可再按物体的性质,分为固定色和流动色、永久色和临时色。城市各种永久性的公共与民用建筑、桥梁、街道广场、城市雕塑等,构成固定的永久性色彩;而城市中车辆等交通工具、行人服饰构成流动色;城市广告、招示牌、路牌、报亭、路灯、霓虹灯、及橱窗、窗台摆设等等则构成临时色。这仅是对城市色彩概念性的分析,真正的城市色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光的原理、材料的表现机理、环境色彩、建筑位置都有关系。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对所有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分析规划,确定主色系统和辅色系统。然后确定各种建筑物和其他物体的基准色,以及城市广告和各种公共车辆等流动色,包括街道点缀物及窗台摆设物等等的临时色。依据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笔者主要从城市建筑物的固定色彩,以及固定色和自然色的协调方面进行探讨。

二、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色彩是一个城市总体的建筑颜色,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不仅仅是对一个城市的色彩确定一个色调,重要的是突出城市的自然美和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城市的历史文脉,并且通过色彩去识别城市和城市区域功能。

(一)自然美的原则。人类的色彩美感来自其“自然向人生成”的历史进程中,来自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对人类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是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因此,城市的色彩永远不能与大自然争美,而要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特别是树木、草地、河流、大海、甚至岩石的自然色。桂林城市建设中,是以桂林山水为主体,作为大背景色,建筑采用徽派建筑风格和色彩,既体现了对自然山水的尊重,又使其融入山水之中。

(二)与自然环境和谐原则。和谐是色彩运用的核心原则,也是城市色彩的核心原则。和谐是要求城市色彩在变化中、差异中的统一或协调。城市色彩的协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自然环境色彩的协调;二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建筑环境色的协调。城市色彩首先要与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比如,四川九寨沟和福建武夷山,作为旅游城市,其色彩鲜亮,给游客留下鲜活印象,起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良好效果。或是冬天白雪皑皑的哈尔滨,城市暗红色调,亦比较容易找到平衡。或是青岛、威海等海滨城市,“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红色是人工色,鲜亮对远航轮船能起航行标志作用,其余全是自然色,将自然色巧妙的借用,实现人工色与自然色的和谐统一。

(三)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原则。城市色彩一旦有历史积淀形成,便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并在不断诉说着城市历史文化。因此,历史文化名城或古城,为了延续历史文脉,城市应尽量保持其传统色调,以显示其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如果城市原有风貌已被破坏,起码在历史建筑、文化古迹周边的建筑,其色调必须与古建筑相一致。最近,西安市在对城墙内建筑改造过程中,就是采用唐代长安城青砖、红柱的主色调,去复兴大唐风采,不仅是对现存古迹保护和现代建筑改造,更是对这座历史名城文脉的延续。

(四)城市功能区分原则。如同医院工作人员的服装颜色区分不同工作岗位一样,城市色彩要服从城市的功能。这之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城市的整体功能;二是指城市的分区功能。一座商业城市与一座旅游城市,其色彩自然应该有所区别,一座大城市与一座小城市其色彩原则也应有所区别。对于像香港这样的商业大城市,城市色彩服从于商业目的,即使色彩有些混乱,人们也能容忍。但对于西安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假如其城市色彩混乱,便有损于城市形象。从城市区域划分来说,城市行政中心,一般都比较凝重一些,色彩应偏于冷色;商业区的色彩,可以活泼一些,商业气息浓一些,色彩可大胆选用暖色;居住区的色彩,应素雅一些,可以是比较柔和的复合色系;旅游区的色彩,则要强调和谐悦目。这些原则是城市色彩规划的通则,比如用适当色彩手段将居民小区与商业街区区分开。

三、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一)城市色彩不宜商业化。目前造成城市色彩混乱的一大根源,是城市色彩的商业化运用。突出表现在城市广告色彩运用上。大面积色彩艳丽,色彩饱满的灯箱、横幅或气球广告,无规则的置放到城市建筑屋顶、立面或街道广场上,甚至一些标志性建筑也披上花花绿绿的广告,将整个城市的色彩切割的七零八落。造成严重的色彩污染,给人以喧嚣和紧张之感。

(二)城市色彩不宜过分个性化。色彩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可以传递某种信息,许多新建筑为了突出自我,使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的眼球。一些单位或企业,不考虑城市色彩的协调性,以自我为重心、重点,选择最时髦的装饰材料,或最鲜亮颜色装饰建筑外表。有的房地产企业,为了显示自己,给所建高层公寓楼涂上红绿黄蓝紫数种色彩,争相斗艳的屹立于城市之中,由于建筑本身体量就大,它所造成的色彩污染后果就更严重。

(三)城市色彩不宜赶时髦。多数情况下,追赶建筑色彩时髦是造成城市色彩混乱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对城市色彩研究和规划,城市负责人、建筑师及建筑业主,并非出于商业目的,仅仅是为追赶新潮,而把城市色彩搞得一塌糊涂。建筑有其时代性,但盲目追赶仿效建筑时髦倾向本身,就是违反建筑美学及文化本性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筑外表清一色的白瓷面砖风靡全国,可以说是中国建筑文化史上的悲哀。不管功能造型环境,一律白面砖,只能给人以贫血的感觉。关键不在白色本身,而是这种亮度高、反光强的白面砖,从不给人以悦目的感觉。它既难与城市的其他色彩相协调,又不是人们所普遍喜爱的色彩。因此,只有当每个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城市文化基础,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才能真正为我们的城市增光添彩。

自然色彩范文篇7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色彩;设计

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设计者还要考虑到色彩的运用,因为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在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将色彩美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不但能使风景园林的作品内容更丰富,园林设计更优美,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方面的发展需求。

一、色彩美学理论的基本概述

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求一直都比较高,而如何选择适合风景园林设计的色彩,也是园林设计人员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虽然风景园林可以在视觉上带给人们愉悦感,但由于一些风景园林设计者缺乏科学的色彩美学理论知识,因而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忽略了色彩的运用,从而影响了风景园林的整体视觉美观性。而色彩学是研究色彩产生及其应用规律的学科,它以光学为基础,涉及到心理物理学、心理学、生理学和美学等学科。

二、风景园林设计的色彩及其分类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色彩主要分为三种,具体包括自然色、半自然色和人工色。

(一)自然色

风景园林中的自然色主要有石材、水、天空、土地和植物色彩等,自然色又被分为生物色彩和非生物色彩两种。

1.生物色彩:生物色彩主要就是园林中的植物色彩,植物色彩会随着季节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2.非生物色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如天空、山石这样的生物色彩做背景外,天空中的云朵或是朝霞等也是构成风景园林景观的组成部分。

(二)半自然色

半自然色是指经过人工加工但自然物质本身性质没有发生改变的色彩,例如风景园林中的各种木材和石材等颜色。

(三)人工色

人工色顾名思义就是经过人工加工后自然物质呈现出的颜色。比如,人工建筑的各种景物颜色,或者建筑物用的瓷砖和玻璃等的颜色。

三、不同色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构成风景园林的色彩元素比较多,而且风景园林中的色彩元素又会受到社会和历史文化方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防止风景园林在色彩设计中出现形式单一,或是杂乱无章的情况,人们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色彩设计的问题进行认真考虑。

(一)风景园林的色彩设计应以色彩美学原理为基础

风景园林中各个景观之间的色彩搭配,要以确保各个色彩之间的协调性和色彩本身的多样性为主,另外,在进行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时,还要遵循尺度和比例、变化与统一、均衡和稳定的美学原则,因此,风景园林色彩设计的内容和形式上还要保持统一,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感受来获得心理上的体验。另外,运用科学化的艺术手法对风景园林的色彩进行设计,不仅可以创造出内容丰富的色彩艺术,还能使园林景观中的各种色彩达成统一和谐。各种园林景观的色彩搭配要有呼应,以便在空间上使园林的景观实现协调统一的效果。但如果不遵循色彩美学的规律将各种色彩随意搭配在一起,整体上会给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园林景观的设计自然也毫无美感。相反,如果使用的色彩单一,没有任何色彩变化,又会显得过于单调刻板。所以,在风景园林色彩设计中,还要按照色彩美学的基本原理,对各种色彩进行合理搭配,从而打造出视觉上令人感到舒适且充满美感的风景园林景观。

(二)风景园林的色彩设计要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风景园林的色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基本要素之一,不同的颜色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影响。色彩既能对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情绪。比如绿色象征着希望,能带给人安宁,从而给人带来精神慰藉。红色代表着热情和活力,而蓝色则意味着忧郁,黑色给人一种压抑、沉重之感。所以,风景园林的色彩设计,应该以人为服务主体,在进行色彩选择时要以满足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审美情趣位基础。

(三)充分利用植物的季节变化进行色彩设计

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素,而植物的颜色和形态等,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出现改变,所以在进行风景园林色彩设计时,还要充分利用园林中植物的独特的观赏性,对园林中的植物进行合理布局,从而创造出多样化的园林艺术景观。

(四)风景园林的色彩设计应突出地方特色

在同一个园林中,也存在不同功能的环境,因而在色彩设计上还要突出当地的地方特色,在搭配园林中的景观色彩时,要与园林的空间结构相统一,同时又要凸显园林所要表达的主题风格。另外,突出园林色彩设计上的地方特色,不但能使其和其他园林景观设计有所区分,还能使之成为具有持久特色景观的设计。

四、结语

风景园林中最常见的元素就是色彩,色彩的运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非常重要。而在风景园林色彩设计中,还要依照色彩美学原理进行色彩选择,不但能更合理的运用各种色彩,还能创造出统一、协调且具有美感的园林景观,从而满足人们对于风景园林景观的多元化审美需求。

作者:王丹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郭丽娜.光影与景观建筑设计[J].现代园艺,2011(13)

[2]赵湘伟.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光环境意向[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1(5).

[3]汪丽君,刘兰.光影诗篇——墨西哥建筑艺术中的地域智慧与启迪[J].新建筑,2011(1).

自然色彩范文篇8

1人民公园与人民广场地理位置及设计分析

人民广场是秦皇岛市的标志性建筑,是城市的新中心区,位于海港区建设大街与迎宾路交叉口,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广场地上部分以迎宾路中心延长线作为贯穿广场的中心轴线,广场的景观设计以此为中心,沿南北轴线由北向南依次布置入口标志、下沉喷泉水池、集会广场、集会舞台、广场标志雕塑、弧形观光长廊和南入口下沉广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广场东西两侧为两组规划的文化建筑,人民广场的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广场作为秦皇岛市居民社会活动中心,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具有休闲、娱乐、集会、游览观光等功能。

2自然色色彩实地调研分析

城市自然色包含了天空、土地、树木即其他裸露于自然界的颜色。对人们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是最自然的存在,是美的基础,是美的底色。对秦皇岛这样司四季分明的城市,自然色中的树木颜色变化极大,所引起的视觉感觉可谓大相径庭。本次调研时间为冬季,人民广场及人民公园自然中的冰面、冬季里的绿植、冷风下的枯树、冬季湛蓝的天空构成了公园与广场存在的一个大环境,冬季的自然色提取为冷色调,表现的是一种宁静沉稳,远远不同于春秋季节的热烈活泼。由此调研可以看出,秦皇岛人民公园及人民广场的种植有需要提升的空间。色彩偏向沉闷,使人眼前一亮的植物搭配存在,是目前城市自然色存在的首要问题。改进措施为应该适当的增加冬季的植物色彩,改变冬季人民对寒冷所形成的暗沉的视觉感受,一方面可以选择适合寒冷季节的植物,是改进目前状态的首选,如能耐零下36度低温的中华金叶榆这种彩叶植物,不仅在树形上可以乔木、灌木均适用,而且冬季可以保持叶片金黄亮丽。红瑞木和京桃等植物,他们的树干在冬季能保持鲜艳的颜色,也可以丰富冬季单调的色彩效果;另一方面选择具有优美树形的植物栽种,如悬崖形、临水形、迎客形等树形,而且在适当的气候条件下可以形成雾凇及雪雕,飘逸的树形辅以枝干的色彩可以丰富城市自然色。

3人工色色彩实地调研分析

城市人工色包含了建筑物、硬化场地、各种设施等的颜色,秦皇岛人民广场及人民公园在城市中的作用为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使用者涵盖各种年龄段各种阶层的市民,这种功能分区要求色彩设计必须考虑到整个受众群体的可接纳性及色彩感觉舒适性。规则硬化铺地的颜色选用了灰蓝色底色或者灰黄色底色,辅以方形或者带形的红褐色,此种主色调及从色调的配色方式,达到了地面硬化所需的沉着的色彩感。各种提示标志色选用了褐色、墨绿、深蓝等颜色,墨绿色为绿化踩踏提示,背景色为草地,褐色为河岸落水提示,背景色为水面。两者的处理原则都与自然色相协调统一,使提示标志不至于与底色形成对比色,增加突兀感。宣传标志色选用的纯度及明度较高的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务求在自然色及其它背景色中脱颖而出,使受众视觉第一时间凝聚于此。红色积极、奔放、蓝色悠远、宁静,绿色年轻、生机,黄色明朗、愉快,如此配色方式,与宣传的主题贴切的展示给了受众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与美好前景的描述,达到了广告的宣传目的。公园的建筑颜色以褐色墙面、白色窗套,青灰色瓦屋面为主,有部分为灰色外墙,红色屋顶,建筑色彩沉稳有力,配以尖顶造型,形成一种朴实、浑厚你、宁静的文化底蕴。建筑小品选用了红色、橙黄、白色、灰色等颜色,红色及橙色等暖色系的应用,无论是在春夏绿色植物背景的映衬下,还是在冬季蓝灰色系的衬托下,都显得温暖挺拔,令人夺目。广场与公园周边环境色住宅部分多为灰色、赭石,灰蓝、白色、土黄等色系的搭配,为居住建筑常用色。办公建筑为现代灰及蓝色玻璃的组合,商业建筑为暖黄及暖橙等暖色调用于吸引客源。各种颜色均与建筑的功能应用相协调。由此调研可以看出,秦皇岛人民公园及人民广场的人工色基本合理,能满足自身适用功能并相对准确的表达各个元素的内涵,但是用色保守,改进措施为适当的增加明亮的颜色,以临近色相配色方式按照园区及场区各功能区块成组布置,既避免了色彩混杂的现象,又体现了功能划分,也有利于满足各个人群对自己常去的场地的色彩需求。另外,明亮颜色的增加对于冬季这种背景色单一的季节可以形成跳跃、活力的感觉,避免视线范围之内全是冷灰色调,更添寒冷单调之感。

4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秦皇岛人民公园及广场实地调研分析及色彩应用不同层面的分析,综合考虑了广场与公园色彩与城市规划色彩的关系,发现了目前此区域色彩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对以后城市色彩系统整合与建设发展方面均得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从而达到优化市域色彩系统规划布局和结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曾宪.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意义及原则[J].城市,2004(1):45-48.

[2]傅荣国.城市特色与色彩控制[J].规划师,2002,19(1):39-42.

[3]万敏,吴新华.城市色彩规划中的若干问题[J].规划师,2004,10(7):60-62.

[4]崔唯.城市色彩的浓妆与淡抹[J].城市规划,2004(12):39-41.

自然色彩范文篇9

1.1整体性基本原则。不同的色彩运用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观,譬如:色彩具有典型的温度感,使用暖色调就会给人带来温暖,使用冷色调就会给人带来寒冷的感觉,因此,在城市建设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色彩技术要想得到有效的运用就必须遵照整体性的基本原则,色彩在大范围的使用过程中要具备整体性,色彩过渡要更加自然、平和,不能显得突兀,色彩的层次感要与风景园林设计的主题相一致,通过冷暖色调搭配使用来突出整体设计中的层次感。园林景观设计色彩设计的特殊性在于它不同于建筑、服装等的色彩设计,主要造景和色彩元素是植物。大部分公园,绿地都是以绿色为基调,其中的一些建筑,铺装或水体建设大多作为点缀而出现。但是在一些以铺装为主的广场或休息场所当中这些地方的建筑或水体取代了植物色彩发挥着主要的作用。植物的颜色属于自然色,自然色还包括例如,天空、石头,水流等的颜色。自然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们的好感,因为人们总是对自然界的色彩有与生俱来的认同感,但是它也随着时间或气候的改变而变化,无法进行人为控制。所以我们只能对木材、金属等半自然色或瓷砖、玻璃、涂料等人工色进行控制和搭配。自然是色和半自然色是人眼更为容易接受的色彩,因为自然色和半自然色在很多情况下表现出多种色相和明度使色彩更加具有层次感和丰富感,提供了视觉上的平衡。但人工色较为单单调,缺乏自然色和半自然色丰富的色彩度,但另一方面人工色可以调配出各种颜色,增加在设计时颜色的选择。总之,无论园林景观的设计以什么颜色为主,都应严格遵循色彩学的基本原理,创造出更加和谐,高品质的城市园林。1.2统一性基本原则。不同的色彩之间具备不同的表现气息,在应用到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就会展现出不同的设计风格,因此,色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进行实际运用要始终遵循统一性的基本原则,即色彩的使用要具备连贯性,不同色域的色彩搭配要在展现主次之分的同时不能够把色彩搭配表现的更加突兀,色彩的使用要表现的更加自然,在应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之中后,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浑然天成、和谐统一的自然之感,达到艺术展现的“天人合一”之境。1.3以人为本基本原则。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风景园林的设计要依照区域文化特色、城市发展需求以及民俗特色来进行个性化的展现,色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进行实际运用也要遵循这种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基本原则,一切色彩的有效运用都要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之上,要切实满足不同人群在不同场合对风景园林设计的不同需求,以烘托主题氛围为核心设计理念,最大限度的满足人对色彩的根本需求。1.4自然色基调原则。风景园林设计的基础是为城市建设增添自然风光和自然风景之美,因此,绿色才是城市建设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色调,色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实际运用过程要充分尊崇自然色基调的基本原则,将绿色作为色彩运用的主基调,色彩运用的核心目标就是让人们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生活中充分领略到自然环境,将人们抽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当中。此外,以绿色作为基调的设计原则还能够有效增添城市绿化面积,增强城市净化空气的嫩合理,是一种绿色环保观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符合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友好型战略。

2色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运用的有效策略

2.1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暖色调运用的有效策略。通常情况下,暖色调包含红色、黄色、橙色以及棕色等颜色,还包含暖色系颜色进行混合搭配所产生的相近颜色,波长较长是暖色调颜色所具备的显著特征,能够通过视觉感官给人们带来更加活跃的律动和活力,是人们产生温暖的感觉。暖色调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主要被运用在重要的庆典广场、集会场所、酒店宴会入口或者是城市公路入口,主要是起到调动人们情绪、活跃气氛的作用。在地域方面,通常内防城市风景园林设计采用暖色调居多,主要是降低人们的寒冷感,通过视觉捕捉来增加人们的温暖感。2.2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冷色调运用的有效策略。与暖色调恰恰相反,冷色调具有波长较短的特性,能够给人们带来清爽、冰冷的视觉冲击,通常包含:青色、蓝色、紫色、绿色以及冷色系颜色进行混合搭配所产生的相近颜色。通常冷色调被风景园林设计运用到较为庄严肃穆的场所,而在地域方面,冷色调通常被广泛应用到南方城市或者夏季应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添加冷色调可以给人进行有效“降温”,特别是在夏季花卉绿地等景观设计当中,冷色调能够给人们的视觉感官带来一种收缩感,能够突出风景园林的视觉立体感观,还会在炎炎夏日给人们带来一丝丝清凉之感。2.3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对比色运用的有效策略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补色之间的对比称之为对比色,其颜色成色以及颜色纯度等方面与原色相比都存在较大差别,具有明显的颜色对比,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风景园林设计员会通过使用对比色来提升风景园林花卉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通过对比色的搭配来辅助风景园林的立体图案和形状,通过利用色彩对比给人们视觉感官带来的错落冲击来突出园林设计的层次属性。此外,对比色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有效运用还可以具有警示、教育以及宣传的作用,给人以警醒。2.4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同类色运用的有效策略。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颜色上接近的、色相性质相同的颜色称之为同类色,同类色具有协调性强以及调和度高的特性,能够更加容易的实现色彩搭配,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同类色的有效运用可以突出风景园林设计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使得园林色彩过渡更加平顺,色彩搭配相对平滑且不显突兀。譬如:以绿色为基调设计的风景园林中,设计师往往通过使用浅绿色、深绿色、苔藓绿、茶绿色等同类色搭配来实现树林、绿地以及湖水的自然搭配,加工自然绿色之美实现完美的过渡和融合,给人一种舒适与静谧的自然风光之感。2.5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黑白色和金银色的运用策略。在城市建设的风景园林设计当中,黑白色和金银色一直是设计师所广泛使用的配色,黑白色多被设计师应用到南方水乡等地的风景园林当中,与当地建筑物和城市风格完美融合,给人展现江南水乡古朴、宁静、神秘的风韵质感;而金银色多被设计师应用到现代化的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当中,譬如:围栏栅栏、雕像雕塑等,多通过使用铜、水泥以及合金等材料来凸显现代城市发展的景观搭配,通过现代金属质感和钢混气息来展现现代化城市的另一面。

3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色彩的搭配运用

3.1明确植物的颜色属性。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设计师在色彩上的使用多通过植物进行展现,因此,设计师在进行色彩运用之前一定要明确植物的颜色属性,实现风景设计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譬如:在大面积绿植的设计中,可以应用松树等长青树进行搭配种植,利用其颜色不变性的特点来降低重载率;另外,设计师还可以遵照一些颜色变化性的植物属性进行风景园林设计,也可以依照不同季节植物的不同颜色来进行色彩的搭配,进而丰富风景园林设计的内容和层次。3.2整体色彩与景观色彩的整体搭配效果。色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进行运用效果并不是通过单一的景致就能够评定的,风景园林景致并不能够脱离城市的整体而单独存在,因此,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色彩运用和选择的时候必须注重与城市建设整体色彩进行搭配,要充分结合城市不同区域对城市景观的不同需求,通过有效运用对比色和调和色来进行色彩搭配的互补,将风景园林设计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综上所述:色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影响风景园林效果的重要因素。设计师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进行色彩运用时要充分遵循色彩使用的基本原则,注重颜色的灵活使用和搭配使用,突出风景园林设计的整体性、和谐型、个性化以及人性化的发展,为城市成活的居民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致。

参考文献:

[1]郭智丽.浅析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色彩景观应用[J].环球市场,2016(26):146.

[2]李琼.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色彩设计研究[J].乡村科技,2018(16):59-60.

[3]李长江,左明杰,李路文.色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分析与应用[J].绿色科技,2014(8):138-139.

自然色彩范文篇10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是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所关注的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在超高速发展及扩容过程中,由于规划失控,更由于普遍缺少审美文化修养、缺少对城市色彩的重视,使某种“显富、摆阔、攀比、争强”的“暴发户”文化或美学趣味在大中城市中蔓延开来,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彼此模仿,争赶时髦,各种新材料、新涂料争艳斗奇的色彩,将许多城市涂成色彩斑斓的大花脸,既失去鲜明的城市个性,又切断历史文脉,而且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影响到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色彩问题开始引起许多城市决策者的注意,并进入操作程序。本文中,笔者拟结合对欧洲一些城市色彩的实地观察,从美学角度,对城市色彩规划的意义及应用原则做些初步探讨,算是对上述亡羊补牢举措的一种支持吧!

什么是城市色彩

城市是人类集中居住地,所谓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城市地下设施及地面建筑内部装修与城市色彩无关;地面建筑物处于隐秘状态的立面,其色彩无法被感知,也不构成城市色彩)。城市色彩由自然色和人工色(或称为文化色)两部分构成。城市中裸露的土地(包括土路)、山石、草坪、树木、河流、海滨以及天空等等,所生成的都是自然色。城市中所有地上建筑物、硬化的广场路面,及交通工具、街头设施、行人服饰等等,都是人工产物,所生成的都是人工色。在城市人工色构成中,还可再按物体的性质,分为固定色和流动色、永久色和临时色。城市各种永久性的公用民用建筑、桥梁、街道广场、城市雕塑等,构成固定的永久性色彩;而城市中车辆等交通工具、行人服饰构成流动色;城市广告、标牌、路牌、报亭、路灯、霓虹灯及橱窗、窗台摆设等等则构成临时色。同时,由于色彩产生于光折射,各种物体原色,会根据其材料的表面肌理、受光程度以及环境色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所以,城市色彩还可分为单体原色与视觉效果色。同样黄色建筑,是临海而建,还是背山而立,是独立存在,还是夹缝中插建,其色彩效果是大不同的。

因此,城市色彩是一种系统存在,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对所有的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分析规划,确定主色系统或辅色系统。然后确定各种建筑物和其它物体的永久固有基准色,再确定包括城市广告和公交车辆等等流动色,包括街道点缀物及窗台摆设物等等的临时色。但根据目前中国城市规划失范的现状,本文研究的主要是城市建筑物的固定色彩,以及固定色与自然色的协调问题。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意义

我们的城市,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为什么要重视色彩规划设计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其一、城市色彩是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根据马克思的观点,色彩又是最大众化的美感形式。因此,色彩是城市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心理学研究早就注意到色彩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城市色彩对居民心理的影响也已被许多鲜活案例所实证。几年前,日本东京就出现过一场市民的“色彩骚动”,不少市民面对艳丽的、高彩度的公交车、出租车,以及色彩迷幻闪烁的霓虹灯、五颜六色的广告和刺眼的玻璃幕墙,感到头晕目眩、心绪烦躁,为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迫使东京市政当局不得不设法纠正色彩的偏差,消除市民心中的烦躁和不安的情绪。英国也曾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有一座黑色的桥梁,每年都有一些人在那里自杀;后来把桥涂成天蓝色,自杀的人显著减少了;人们继而又把桥涂成粉红色,此后自杀的人就没有了。城市色彩对人的心理作用由此可见一斑(陈爱和:《给城市着上健康美丽的色彩》《人民日报》2002、04、05)。

西哲海德格尔有句名言:人类诗意地栖息大地上。今天,在德国、奥地利、法国、荷兰等国家,这句话已部分变成现实。他们的乡村如此,他们的城市同样如此。尽管他们城市大都历经数百年,其普通建筑质量绝不比我们高,但其城市仍给人以典雅、温馨、舒适,充满文化意蕴的感觉。而这,便与其城市环境色调规划控制直接相关:人们行走在这些城市街道上,感受不到杂乱无章的刺眼色彩,更没有巨幅广告拼命骚扰视线。简洁和谐的色彩,给人们以悦目的感觉,这本身便构成他们优雅文明生活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像控制噪声和空气污染一样,高度重视城市色彩问题,以不断美化、优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其二、城市色彩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城市色彩与城市历史一样悠久,色彩本身便积淀着城市的历史。这之中,有些色彩是城市政治或经济文化的反映,像北京皇城的金黄屋顶与民居的灰褐屋顶对比,便是中国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写照;上海外滩建筑凝重的铅灰色,则透视着国际金融资本的威严。有些则是城市建筑自然选择的结果,像中国江南城市的灰瓦白墙,德国城市的红瓦黄墙,便是城市的传统色彩。无论白墙灰瓦还是黄墙红瓦,这些符合美学规律的色彩搭配,既是不同民族审美趣味的结晶,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像欧洲城市,如果仅看其教堂,似乎有许多共同点。但如果看民居色调,无论是威尼斯或阿姆斯特丹,人们却会一眼辨析出来;即便其外墙涂料是新的,但其色彩却是历史的。因此,如果一座城市随意破坏传统色调,则等于将历史割断,暴露出一副苍白面孔。这正是中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悲哀所在:仅从外观上,人们无论如何得不出北京与巴黎一样历史悠久的结论;车行在苏州大街上,人们绝对感受不到江南名城或中国水城的特色。因此,对历史文化名城而言,要象保护文化遗产一样保持其城市特色,以延续其历史文脉。

其三、城市色彩是城市现代文明的体现

城市色彩早就存在,但城市色彩设计规划却是一个现代课题。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关键在于传统城市是在文化封闭状态中、在生产力相对落后情况下发育生长起来的。城市建筑色彩受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局限很大。人们不可能单单为了色彩而采用某种昂贵材料。因此,多数城市的色彩,或是由建材固有色体现出来的,如或红或灰的砖瓦;或是由廉价易得材料决定的,如或黄或白的涂料。何况,对于生活其中的人们,也不知道其它民族或地区的建筑会有另类颜色。在这种被动选择中,尽管审美规律潜在地起着作用,却未必体现人类的文明自觉。而现代城市建设则不同了,由于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做支撑,更由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明与普及,人们已可随心所欲地控制建筑及其它城市设施、设备的色彩了;而现代传媒及便捷交通,又打破了文化壁障,人们可以彼此仿学,甚至形成所谓建筑时髦趋势。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获得色彩自由的人们,如何控制其城市色彩,赶不赶时髦,便成为一个文明素养问题了。今天,想给一座城市或城市新区披上各色豪华外衣,并不困难,只要有钱就行;但要让新城区形成和谐、雅致的色调,却十分地不容易,它需要城市领导、建筑师及业主皆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这好比改革开放,我们告别服装蓝灰时代之后,如何选择衣服款式才体现出人的文化品味是一个道理。新贵夫人尽管浑身绫罗绸缎珠光宝气,却总给人一种没文化的感觉;女大学生们,尽管一身素雅,却透露出一股书卷气。一位著名画家从美国归来,感叹大上海变土了。许多人不解。其实,正像城里人看乡下人穿红袄绿裤是“土”一样,我们被涂上五颜六色、色彩混乱地一塌糊涂的城市,怎能说不是一种“土”呢?因此,正如一位美国建设师所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是什么。一座城市的色彩,的确在时时刻刻展示着这座城市的精神、这座城市的现代文明水准。

其四、城市色彩也是矫正城市建筑无序状态的重要手段

实事求是地讲,目前中国城市建设中最严重的问题,并不在城市色彩上;城市色彩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也不在色彩本身:关键是城市建筑规划失范。由于对新建筑的体量、高度、风格、质料及环境协调等方面缺少严格控制,许多超大体量、超高层楼座到处拔地而起,伪古典风格与现代、后现代风格建筑并肩而立,这都给城市风貌造成了致命的、难以弥补的破坏。譬如,从北京西站步行到长安街,扑面而来的巨无霸建筑,挟带着各类怪异色彩并肩而立,压迫着的人们视觉,甚至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这种因建筑规划失控而产生的后遗症,显然不是靠城市色彩设计可以解决的。但从换一个角度讲,正因为今天我们已难以从体量、高度、风格上统一现有建筑了,所以,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制定色彩规划,使某些杂乱无章的建筑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在色彩方面获得某种统一性。心理学试验测定,在视觉两大构成因素“形”与“色”之中,人类对色彩的敏感力为80%,对形状的敏感力约为20%,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因此,从城市色彩角度寻找问题,采取必要措施,改变某些可能改变的城市色彩,规范新建筑的色彩,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修补因城市规划失控所严重破坏的城市风貌的。这也是我所谓亡羊补牢的意思所在。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原则

那么,如何规划设计城市的色彩呢?这里,首先需要澄清一个概念。

提及城市色彩,很多人会产生错觉,认为色彩就是五颜六色,就是红黄蓝绿紫,城市色彩,就是用各种“最美”的颜色装饰建筑、装扮城市。实际上,色彩本身是没有美丑之分的,所谓色彩美,完全美在色彩与色彩、色彩与环境的搭配上。人们视觉认为最美的色彩,如果出现的地方的不对,或搭配的比例不协调,便可能是最丑的色彩。譬如绿色,作为植物生命的体现,它永远是城市中最美的色彩,无论建筑物色彩怎样混乱,只要被绿色植被遮掩,就会化丑为美。但如果整座城市被涂上绿色,却可能使人产生阴森、恐怖的联想,这是色彩心理学规律使然。譬如大红大绿是色彩运用中的大忌,但“万绿丛中一点红”,却是美的图画。再譬如,“五色令人目盲”,色彩杂乱容易产生视觉污染;但如果色彩过于单调,呆板,同样会使人产生视觉疲劳。因此,正像绘画中色彩运用没有一定之规一样,城市色彩运用也没有刻板章法。这里,我只能阐述几条基本原则:

1、突出城市中自然美、人类美原则

人类的色彩美感来自其“自然向人生成”历史进程中,来自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对人类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总是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因此,城市的色彩永远不能与大自然争美,而要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特别是树木、草地、河流、大海、甚至岩石的自然色。青岛新修的滨海步行道,用黄褐色原木架构,既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又使其溶于海滨景色之中,便是非常成功的案例。青岛香港路和东海路人行道上,保留了许多天然礁石,构成了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也是值得肯定的明智之举。青岛老城在规划时,所有通向海的道路都敞开着,既向自然借景,又将海的色彩融入城市,而东部新区,许多通海的道路被堵死了,城市便缺少了一块最美的色彩,这是令人遗憾的。

西方先哲说,最美的猴子对人类来说也是丑的,人总是以人为第一审美对象。因此,在城市色彩设计中,要尽量使大面积的色彩不张扬、不艳丽,以突出人的美。巴黎街头最美的风景就是时装女郎了,而巴黎的地面、墙壁都是素雅的灰色、米色,这便突出了流动人群的色彩美。而我们许多城市的商业街,往往从脚底到头顶,到处都是争奇斗艳的色彩:脚下是艳丽的红地砖,头上是飘动的彩旗;商店外墙,则是大幅商品招贴画;人行道旁,还矗立着灯箱广告;行走其间,人的色彩、人的美,几乎被淹没了。这只能令人感叹,我们太不懂得尊重和突出人的美了。

2、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原则

城市色彩一旦由历史积淀形成,便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并在不断诉说着城市的历史文化意味。因此,历史文化名城、古城,为了延续城市的文脉,城市应尽量保持其传统色调,以显示其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如果城市原有风貌已被破坏,起码在历史建筑、文化古迹周边的建筑,其色调必须与古建筑色调相统一。法兰克福的旧城在二战中被严重破坏,现存某些古建筑周边便注意这种协调,譬如用米黄色做外墙涂料,形成一个色彩小环境。据说,北京皇城根一带的旧城保护,已开始注意这一点了,这是值得庆幸的。否则,皇城被淹没在更加金碧辉煌的玻璃幕墙建筑群中,北京的历史文脉就彻底被葬送了。

3、服从城市功能区分原则

如同人的服饰要服从人的身份一样,城市色彩也要服从城市的功能。这之中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指城市的整体功能,一层指城市的分区功能。一座商业城市与一座文化或旅游城市,其色彩自然应该有所区别,一座大城市与一座小城市,其色彩原则也应有区别。对于像香港这样的商业大都市来讲,城市色彩服从于商业目的,即便色彩有些混乱,人们也能容忍。但对于像巴黎、维也纳这样的文化名城,假如其城市色彩混乱,便对城市形象有绝大损害。米兰作为意大利最早的金融中心,其老城色调非常凝重,而威尼斯,作为旅游城市,其老城色彩则活泼得多,这两者是不能置换的。相对说来,欧洲一些旅游小城,其建筑色彩都比较艳丽,给游客留下鲜活印象;而欧洲的大城市,其建筑色彩都比较淡雅,追求一种宁静的感觉,避免色彩火爆而形成“噪声”。

从城市区域划分来说,市行政中心(或广场)的色彩,一般应凝重一些;商业区的色彩,可以活跃一些;居住区的色彩,应素雅一些;旅游区的色彩,则要强调和谐悦目。这些原则是城市色彩规划的通则,譬如用适当色彩手段将居民小区与商业街区区分开来:居住区不应出现广告,便是实施城区功能色彩区分的重要手段。与此同理,城市单体建筑的色彩也要服从其功能。像立交桥等大型基础设施,其混凝土本色既显出力量感,又接近自然色,没必要弄巧成拙地进行粉刷。像高层的办公写字楼,则不宜用轻浮的色彩,而像街头电话亭、候车亭等临时性公共设施,则可以采用相对明快的色彩。只要我们能制定包括建筑色相、明度、饱和度在内的分区色彩控制标准并严格执行,便能逐步解决城市色彩混乱及平庸问题。

4、城市色彩构成和谐原则

和谐是色彩运用的核心原则,也是城市色彩的核心原则。这里的色彩包括所有城市色的构成因素:自然的、人工的;固定的、流动的;永久的、临时的等等。这里的和谐,是要求城市色彩在变化中、差异中的实现统一或协调。如果色彩没有变化,差异,就无所谓和谐;但变化、差异过大,也就没有和谐。城市色彩的协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自然环境色彩的协调,一是指人工色与人工色或与城市建筑环境色彩之间的协调。

城市色彩首先要与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一座被绿色森林或蓝色海洋拥抱的城市,其色彩自然应区别于内陆城市或特大城市。绿色环绕的小城,色彩运用即便大胆一点,也不至破坏城市色彩的和谐。欧洲旅游小城,像茵斯布鲁克,萨尔斯堡的建筑色彩鲜亮,原因也在这里:小城外面环绕的往往就是大片绿色的河流山林,或者是冬天的皑皑白雪,这样,城内街景的暖红色调,便比较容易找到平衡。而海洋中的城市,如果色彩过于素淡,城市会失去生机,所以,威尼斯虽以暖红为主调,却不给人色彩嘈杂的感觉,反而显得生机勃勃。总之,在存有自然色的情况下,我们应尽量使其构成城市底色,使文化色服从自然色,这是使城市色彩和谐的捷径。青岛老城的色彩便是典范。所谓“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其中只有“红瓦”是人工色,其余全是自然色。这些自然色并非青岛独有,而是所有沿海城市共同拥有的自然财富。为什么青岛却能将这些自然色“贪为己有”呢?就在于青岛旧城的规划中,巧妙地借用、利用了青岛的自然色,实现了人工色与自然色的和谐统一。

在没有或缺少自然色的大城市或城市新区中,如果又没有特定传统色的话,其城市主色调应偏中性,然后,分功能区、分建筑结构,围绕主色调搭配色彩。一般情况下,大面积建筑立面色彩应靠近主色调,留下色彩变化空间,给建筑细部(窗户、门庭、招牌等)以渲染变化的机会。特别是体量巨大、结构复杂的建筑,应用统一色彩,使之溶于城市色彩整体构成中;体量小但结构雷同的建筑群落(譬如公寓建筑),则应通过对凉台、门窗色彩的变化设计,使整组建筑产生视觉的生动感、节奏感或韵律感。城市中的新建筑,必须照应周边建筑已形成的色彩环境,如果原有建筑色彩非常不和谐,则应使用能中和色彩冲突或形成过度色的建筑色彩,而绝不能标新立异,再别出新彩,乱上添乱。但无论城市色彩主调如何,硬化地面都必须接近自然色,接近石板、石砖的色彩,避免大面积使用彩色地砖使城市色彩结构失重,破坏色彩的和谐统一。

当前城市色彩实施中应反对的倾向

基于以上原则,我认为目前城市色彩实施中,必须反对、制止如下三种倾向:

1、反对城市色彩商业性倾向

目前造成城市色彩混乱的一大根源,是城市色彩的商业化运用。这突出表现在城市广告色彩运用上。大面积色彩艳丽、色度饱满的灯箱、横幅或气球广告,无规则地置放到城市建筑的屋顶、立面或街道广场上,甚至一些标志性建筑也披挂上花花绿绿广告,将整个城市色彩切割的七零八落,怪艳无序。特别是商店门头简陋的灯箱广告,形状不一、怪色突起,既破坏了原有建筑的色彩,又造成了严重的噪色污染,给人以喧嚣和紧张之印象,使行人浮躁莫名,神晕目眩。因此,应立法逐步限制广告色彩,商店门头应提倡艺术招牌为主,取代灯箱店招。

2、反对城市色彩话语霸权倾向

由于色彩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可以传递某种信息,许多新建筑都在争夺色彩的话语霸权。一些有权势的单位或企业,纷纷在所属建筑色彩上大做文章。他们不考虑城市色彩的协调,而是从显势露贵心理出发,选择最时髦的装饰材料,或最鲜亮色彩来装饰建筑外表。于是,一些金色玻璃幕墙建筑会昂然屹立在灰调建筑群中;一些绿色琉璃瓦装饰建筑,也跻身在银色高楼之中。更有的房地产商,为了显示自己的气派,给所建高层公寓楼涂上红绿黄蓝紫数种色彩,争相斗艳地屹立在城市中心。由于这些建筑本身体量就大,它们所造成的色彩污染后果便特别严重,必须尽早立法加以干预。

3、反对城市色彩追赶时髦倾向

由于缺少对城市色彩的专门研究、倡导及规划,我认为,追赶建筑色彩时髦是造成城市色彩混乱的主要原因。多数情况下,城建负责人、建筑师及建筑业主,并非出于商业目的或权势动机,仅仅是为追赶新潮或做模仿秀,而把城市色彩搞得一塌糊涂的。新并不就是美,经济强势不等于文化发达。建筑有时代性,但盲目追随仿效的建筑时髦倾向本身,却是违反建筑美学及文化本性的。同样,建筑乃至整个城市色彩的时髦倾向,也是违反城市色彩美学及文化本性的。遗憾的是,在很长时间内,我们并不懂得这一点。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人们最早最多去的地区和国家是香港、日本和美国,这些地区和国家高度商业化的城市建筑及色彩便被视为楷模,就像到处仿造高架桥一样(欧洲城市几乎都是由隧道解决交通问题的),我们城市的色彩也步入了误区,并经过国内城市相互仿学,便形成了种种时髦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