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整合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22:42:48

资金整合

资金整合范文篇1

关键词:涉农扶贫资金;资金整合;精准扶贫

长期以来,受政府财力的制约,用于扶贫的财政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同时受限于财政管理体制的影响,财政涉农扶贫资金分别由农业农村、水利、财政、发改、粮食、交通等多个部门管理支配,导致资金使用零星分散、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有限的财力资源被肢解,资金效益发挥不明显。因此,从推进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从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推进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整合势在必行。

一、温州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投入分析

(一)上级财政补助资金投入逐步减少,不能满足区县扶贫项目的资金需求从近两年针对加快发展县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总量上分析,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在逐步减少,主要还是以帮扶基础设施改善为主,市本级占比也很少。各县市区投入情况也如此,重点以基础设施的改善为主,也呈逐年递减趋势。财政扶贫资金补助项目单一,扶贫发展项目与扶贫小额信贷补助都要靠县级财政自己筹集。因此仅仅靠上级财政资金补助,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扶贫项目的资金总量需求。

(二)渠道多金额小项目多,涉农扶贫资金具有整合的现实必要性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多,包括了中央、省级、市、县四级财政安排的所有可以用于扶贫的资金,涉及发改、资规、水利、农业农村、交通、住建等部门。资金管理部门各自为政,资金分配碎片化倾向比较严重,只重输血不重造血,资金预期的使用效果不佳。如瑞安每年有大小扶贫项目上百个,每个项目资金由几万到十几万不等。针对这些来自不同渠道、金额大小不一的各类财政资金要整合使用,促进尽快发挥效益。

二、涉农扶贫资金整合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投入主体职责不清,扶贫资金整合体制还未完全理顺从调研情况来看,泰顺县反映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整合资金,县级行政管理体制依然是条块分割,只是将上级部门间难以协调的矛盾“下移”到县里。各个职能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为完成年度考核任务,存在争夺资金的现象,一些固有的问题无法根本解决。比如个别项目投资完成额中包含的整合资金,只是为了增加项目工作业绩而统计的其他部门使用和管理的财政涉农资金。文成县反映从政策制定与实施主体角度看,扶贫政策涉及农、林、水、资规等诸多部门。各个部门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等“三农”目标,难免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制定政策、安排项目资金。在实际工作中,实质性整合还不彻底,职责交叉重叠、管理权限不够清晰等问题依然存在。

(二)资金归口部门多,职能交叉重叠,整合难度大上级补助资金主要是中央省市级部门以项目的方式进行下达,俗称“戴帽”下达。各个行业部门根据职权管理着不同的项目资金,即使是同一行业部门的项目,也会因为项目类别的不同有着截然不同的使用管理规定。下拨资金使用需严守专款专用、按进度拨款等规定,相关部门每年都会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权限的制约加上严格的监管,造成下级政府无权也不愿意对一些上级条条安排的资金进行有效统筹整合。一些扶贫项目虽然可以通过整合多个涉农资金顺利完成,但涉及多个管理部门,政出多门,项目申报、规划设计、招投标、物资采购、竣工验收等要求不一,整合难度明显增加。调研中,平阳反映对部分执行缓慢的上级专项补助资金,将其统筹整合后用于其他建设内容,在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时,因没有按原用途使用,造成部分绩效指标没有完成,资金的绩效评价得分不高。还有部分省级主管局用计划任务的形式将资金进行肢解和安排,也增加了对上级专项资金统筹的难度。洞头区反映由于多部门下达资金造成归口单位不明确,影响资金使用。如2016年浙江省农林渔业经营与管理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厅、农业厅、林业厅、海洋与渔业局联合发文,造成区级的归口部门不明确,影响资金使用。同时,多部门下达资金影响资金分配效率,从而影响项目建设。

(三)各类部门专项考核多,基层疲于应付扶贫资金一般以项目资金下达。在实际工作中,基层经常面临着项目资金三个“不确定”现象,即能否下达的不确定、下达时间的不确定、下达金额的不确定。从实践经验看,项目资金下达往往落后于项目进度,不利于项目的顺利推进。一些地方为赶项目进度,往往会以相同的项目去申请新的上级补助资金,造成一个项目申请了两笔不同的上级补助资金,就可能被监管部门认为多头申报、重复申报,有被追责的风险。就算是整合资金实施完的扶贫项目,也可能由于资金管理部门的管理规定不一,面临着验收难度大、久久不能报账的问题。个别政策限制太死、不接地气,对基层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考虑不周,或者没有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目前,一些基层政府和管理部门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特别是对上级财政资金的整合持观望态度,能推就推,表面功夫做了不少,实际效果非常有效,更谈不到创新和突破。苍南县调研发现,工作中突发性任务多疲于应付,应变机制欠缺;政策性文件多而零散,整合力度不够;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工作主动性不强,工作效率不高,导致项目资金预算执行率低,没能完成预算执行进度。洞头调研时反映,省市检查、绩效评价太频繁造成下级工作压力大、工作繁忙。平阳调研时反映,基层干部觉得扶贫项目风险大,申报项目不积极主动。同时也缺少能够有效带动低收入农户的好扶贫项目,导致扶贫资金找不到项目落实。

(四)资金来源单一,金融、社会资金参与度不高在扶贫实践中,金融、社会资金参与扶贫的力度不高、范围不广。一是金融资金的利用率不高。从金融资金参与扶贫的情况来看,瑞安出台小额贷款扶贫,贷款金额不超过五万。二是相关配套改革特别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举措有待深化。如政策性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存在品种推广难、赔付低、理赔难等问题,与农业经营组织、农户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村镇银行定位不准、创新不足、扶持激励政策不完善,服务“三农”质效不高。对于整合社会资金,基层政府往往过多强调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参与产生了排斥、挤出现象。

(五)分配机制不合理,资金结转结余率偏高整合的扶贫资金分配机制不合理,没有科学的按任务进度所“需”安排资金。农口项目与部门项目不同,有其特殊性,因此两年内未完成资金收回不符合农口项目的实际情况。洞头区表示部门计划比资金文件下的迟造成,大项目需要资金整合,造成项目进度慢,配套资金筹集不到位,政策处理影响施工进度,设计、招标、工程队转包、审价等造成项目无法于两年内核拨资金等。苍南县2015至2017年扶贫专项资金截至2018年5月31日尚有结余3905.38万元,其中因项目未落实结余资金1486.96万元,项目实施进度慢未及时报账资金结余1972.74万元。泰顺县反映,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2017-2018年共下达该县光伏小康项目资金6851万元,已拨付项目单位3000万元。由于项目实施进度缓慢,资金一直放在项目单位账户中,并未使用。剩余光伏小康资金3851万元则一直滞留在县财政。

(六)财政涉农扶贫项目库建设尚待完善,缺乏统一规范完整的综合信息平台调研情况表明,5个地区大部分单位的项目库建设开展较为规范,资金逐步纳入信息平台统一监管,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平阳县有部分单位还不够重视,往往用申报计划代替项目库,没有提前谋划下一年度的项目库建设。泰顺个别乡镇、部门对项目库建设重视不够,项目储备意识淡薄,个别单位对系统的操作使用不够熟练,项目储备还不够丰富,特别是在村级层面上,村干部还未形成项目及时上报入库的意识,不能充分发挥系统的最大效用。文成反映目前省级以上的资金项目储备库纳入省级项目库信息平台,可“一事一议”项目又要纳入中央统一的项目信息平台,存在信息重复录入。此外,在扶贫资金管理方面,中央又开发了新的监控平台,将中央、省市县资金全部纳入该平台实施精准监控,项目库信息录入和维护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然而,市、县财政项目管理尚未形成系统项目库信息平台,目前还是以手工操作为主。

三、涉农扶贫资金整合的路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温州实际,借鉴全国各地的扶贫资金整合模式,从理顺整合体制出发,通过制度完善、创新整合机制、搭建统一规范完整的综合信息平台、引入多方面的资金参与扶贫等路径实现资金整合。

(一)深化配套改革,着力构建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新体制一是明确部门职权与责任。为有效整合资金,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要相互协调配合,构建中央、省、市、县四级联动机制,明确资金整合过程中各部门的职权与责任。二是增强基层政府财政实力。要明确提高财政资金投资“三农”比例,加大涉农扶贫转移支付力度,依法减轻基层政府一些不必要的财政负担,切实增强基层财政计中国乡镇企业实力、财政压力。三是继续推动权限下放。从克服因层层审批、级级下达而造成的资金周转期过长、体制机制过度僵化的弊端出发,积极推进财政涉农资金和项目审批权限下放,赋予县级政府更大的自主权,由其根据县域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使用各级财政资金,增强县级政府统筹使用资金的权限与能力。要采取奖励措施鼓励创新与突破,促进资金整合新机制早日形成运行。

(二)打破固有限制,完善与健全资金管理新体系为有效推动扶贫资金整合,要敢于打破部门行业界别,依法调整相关部门利益格局,促成部门形成共识。要由国家统一规划,财政部门负责牵头实施,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要根据分工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完善实施细节,把握整合工作的进度,及时跟进督导。相关职能部门要从讲大局的高度抓紧清理归并相关资金管理办法。要坚持以县为主推动资金整合,县级政府要负起主体责任,以发展规划引导资金整合。县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发展规划和重点,按照“三集中”的要求统一申报项目和资金,强化对涉农扶贫资金的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建立融资有效平台,引导金融资本有效参与扶贫为促进扶贫资金投入多元化,要从拓宽融资渠道入手,探索建立涵盖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的多样化融资平台,有效调动社会资源投资扶贫项目。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引导更多资本投入“三农”。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和有序推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PPP模式等多种方式,撬动大量的金融资本、社会资金参与脱贫攻坚。继续探索完善以“股权量化、按股分红、收益保底”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资产收益扶贫机制,增加农民资本性收入。考虑设立农村农民贷款风险基金,取消针对涉农的一些不合理限制;鼓励开发便民的金融惠农产品和特色农业保险,财政可给予一定的补助或贴息,密切帮扶对象与企业、金融保险机构、政府部门等多方的利益关系,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扩大农村资产抵押担保融资范围,实现金融扶贫对帮扶群众贷款主体的全覆盖。

(四)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资金整合工作成败关键在于人,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将有力地推动资金整合工作各环节稳步向前发展。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素质,一是要加强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升道德素养;二是开展资金整合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同时,政府部门要推行绩效考评制度,设置合理的奖罚兑现条款,为资金整合保驾护航。要建立健全容错免责机制,对干部在推进资金整合过程中的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中出现失误和过失,经有关部门认定符合容错情形的,就应及时按程序予以免责,以此有效激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敢于人先、大胆探索、勇于作为。

(五)注重监管体系建设,强化对整合后涉农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经过整合的资金,集中度高、金额大,强化监督管理很有必要。一是实行政务公开。对纳入整合的资金使用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公示公告制度,在政府门户网站和主要媒体公开统筹整合使用的财政资金来源、用途、项目进度、使用明细等情况,实现扶贫资金分配、使用的公开化,提高透明度。二是发挥乡镇监管职能。鉴于乡镇拥有就近就地的天然优势,可考虑下放项目审批权到乡镇,赋予乡镇对扶贫项目资金的现场监管权限;县级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管,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的安全高效,。三是健全群众监督和评价机制。以建立贫困户是否收益、是否满意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为目标,建立健全贫困群众参与扶贫项目选择、实施、管理制度,提升基层群众社会事务参与度。四是推行项目全过程监管。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多形式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举报受理、反馈机制,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要各司其职,依法履职,并对职责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

(六)建立涉农扶贫项目信息库,打造统一规范完整的信息平台进一步加强涉农扶贫项目库建设,进行项目整合,可以借鉴山西石楼模式,预算内整合实行资金报账制,预算外整合资金实行统计制度。主管部门联合建立完善项目申报、项目储备和报备制度,并对项目库的申报、踏勘、公示、入库等环节做出了规定。建议程序如下:在主要媒体和政府网站项目申报通知,明确方向、要求、补助额度等内容,由各主体向所在乡镇提出申请;乡镇对项目进行踏勘审核并上报,重要项目由主管局联合乡镇进行踏勘审核;经踏勘审核后,将符合条件的项目在政府网站上进行公示,无异议后予以入库;项目储备工作要求在每年12月底前完成,次年的扶贫项目原则上从项目库中选取,未进入项目库的项目一般不予考虑。依托农村综合改革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积极推广复制涉农扶贫资金整合的试点工作经验,扩大试点成果,进一步推进涉农扶贫资金整合的信息化、制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对农村涉农资金监管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以湖北省郧县大柳乡财政所为例财政监督.

[2]范敬岭.创新机制强化管理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安全运行农村财政与财务.

资金整合范文篇2

一、支农资金整合的具体内容

开展支农资金整合工作,要明确范围,适当归类,先内后外,分步实施。一要整合财政内部掌控的支农资金。按照国家财政部“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除生产救灾资金、惠农补贴资金等特殊资金外,其他所有财政支农资金都要纳入整合的范围。要切实改变支农资金渠道多、分类不合理的状况,突出财政资金支农的重点和公益性。支农资金可以归并为四类:一是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类资金,包括农、林、牧、水领域的基建类投资、支持农业生产类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水利建设基金、农业科研推广资金等;二是生态环境建设类资金,包括水土保持补助、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资金、天然林保护资金等;三是农业结构调整类资金,包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深加工的农业产业化资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资金等;四是农村发展和管理类资金,包括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资金、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农村义务教育和文化、卫生方面支出、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农林牧水气象等部门的行政事业费等。实行项目按分类统一申报,统一投放,统一监管。二要在财政内部支农资金整合的基础上,加快各级政府职能转变,逐步将全部支农资金纳入整合范围。建议由政府分管领导负责,财政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成立统一的支农资金管理机构,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协调;也可以采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的方式,协商解决资金集中投放、监督管理的相关事宜。按照“减少交叉、强化协调、适应市场”的要求,进一步合理界定各部门的职能。加强发改委、财政、科技、农业、林业、畜牧、水利、交通、民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综合部门应侧重于宏观管理,主要负责规划、战略、政策和布局;相关职能部门具体负责项目审批、预算执行、项目组织实施。

二、创新支农资金管理机制

(一)创新管理协调机制,打造“三级”资金投放平台。

一要在中央层面制定和完善扶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统一资金分类口径,合理规范管理程序,实行严格的有关立项、招投标、公告、专家评审、绩效评价、监管检查等管理制度,在财政转移支付中减少支农专项,加大一般性支农转移支付数额。坚持规范运作与灵活性相结合,通过实行宏观政策和管理程序、制度层面的整合,赋予地方政府实施资金整合运作的合理权限。

二要在自治区层面上,区、地(州)、县(市)三级重点放在资金和项目的整合上。鉴于支农资金由自治区级投放、地州市级配套、县级使用的特点,支农资金的整合,可根据管理方式进行分类。一类是自治区、地州市级实行项目管理的资金,其投入使用具有明显的示范性和方向性。这类资金由自治区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共同确定。同时,要探索建立自治区财政、主管部门、地州市财政和县级财政四方联动的协调管理机制。自治区财政在分配资金时,应征求相关地州市、县财政和主管部门的意见,充分发挥基层管理部门的作用,实行全过程项目管理。二类是实行“切块”下达的资金,属补助性资金。由自治区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各地资金情况、工作任务、绩效考评结果,共同制定出比较科学、合理、规范的“切块”分配依据,在明确资金投放重点、原则、支出范围和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将资金切块下达到地州市,由地州市具体作项目安排。三类是自治区级整合后安排的资金,主要是自治区财政预算内外统筹管理安排的资金以及自治区财政内部各处室管理用于支农的部分资金。在整合的基础上,按照自治区的重点项目建设规划,切块下达或确定项目后下达到实施地州或项目承担单位。县级支农资金整合,主要是由县财政、发改委、涉农主管部门依据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县乡村实际进行项目整合,对上级下达的切块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打捆”组合,具体确定资金项目,并按照资金管理的相应要求报上级财政备案。

(二)创新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

在对资金投放进行多层次整合的同时,要构建资金整合的项目载体,突出优势区域、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在优势区域发展上,主要扶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养殖、粮食及农产品加工业。在主导产业布局上,主要发展特色农业、特色林果业、特色畜牧业等深加工产业,扶持有一定规模的、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重点支持绿色、无公害和有机食品生产项目,乳制品、畜产品、林果业等深加工项目,鼓励和推进面向市场、强化培训的劳务输出服务项目,支持实施“阳光工程”、“百万农民工培训工程”,促进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农民自主创业。通过支农资金整合,逐步破解资金瓶颈,化解乡村两级债务。争取在加快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上有新突破,在农村道路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合作医疗方面有新进展。

(三)落实责任,创新支农资金的监管机制。

在推进支农资金整合的工作中,必须强化管理和监督工作,才能确保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取得实效。

一要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分工配合。各级财政部门要承担起资金管理的职责;主管部门负责确定项目和组织实施,承担起项目管理的责任;自治区级财政部门侧重宏观管理,承担起宏观管理的责任;地州县级财政负责资金使用的具体管理,承担起安全有效的责任。项目分级确定,分级负责,由项目承办单位负责项目实施和资金安全。

二要进一步改革资金的使用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为调动广大农民、各类经济组织和社会各方面增加农业投入的积极性,调动地(州)、县(市)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要扩大以奖代补的范围以及更多地采取财政贴息的办法,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使财政支农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要建立自治区、地(州)、县(市)分级考评机制。加强部门预算编制,逐步推行绩效预算,严格预算执行相衔接,强化预算审核,规范预算执行,加强项目考核工作。由自治区制定支农资金使用绩效考评办法,明确奖惩措施,将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同时,对工作出色的地(州)、县(市)给予奖励,酌情增加补助资金。

资金整合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

按照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及打造产粮大县和水产大县的要求,围绕中共县委《关于大力推进增加六亿斤优质稻谷生产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大做强水产业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生产能力,2012年,致力打造以游城乡为中心的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区,以乡、镇为中心的水产养殖项目区,力争到2015年水稻生产面积增加28万亩,粮食总产达到23.32亿斤,水产力争改造池塘2200亩,亩产1000公斤以上。

二、整合范围

围绕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提升我县水稻、水产生产能务,2012年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范围包括县本级预算支农资金和上级安排的支农专项资金。

财务支农资金整合支持的重点,增强基本农田生产能力、科学技术转化能力、农业体系服务能力及水产技术服务能力。

三、资金整合方案

(一)标准粮田项目整合计划及内容。整合资金总额1792万元。

1.土地整理工程项目,整合资金840万元,主要是对农田进行整治,增强土地产出能力,形成旱涝保收农田6000亩。

2.县水库除险加固建设项目,整合资金762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及目标:新建涵闸库坝、水泥块护坡、泄洪道整修等除险加固工程,使其增加蓄水能务和排灌能力,灌溉面积由原来的65%提高到85%以上。

3.县国家新增千亿斤增产工程标准粮田建设项目,整合资金75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及目标:新增标准粮田0.8万亩,新建完善田间排灌设施及道路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项目区粮食单产10.5%的增产水平。

(二)水产养殖项目整合计划内容。整合资金总额200万元。

1.整合县级水产发展专项资金115万元。

2.整合省级小农田水利项目资金55万元。

3.整合省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费30万元。

四、保障机制

(一)加强协调和组织领导。首先县成立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担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水产局、县国土局、县扶贫办、县农开办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放财政局办公。其次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人员由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组成,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调度项目实施进度情况,处理支农资金整合工作中的相关事宜。

资金整合范文篇4

一、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模式及利弊分析

当前,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一般是以县一级为平台进行项目和资金整合,具体动作不外乎以下三种模式:

(一)集中管理模式。即以县为单位,成立统一的项目建设综合协调机构,将资金集中管理使用,各部门共同参与,统一规划、统一实施。这种模式便于项目和资金的统筹,方便组织,能较好地体现政府意图,达到资金整合的最佳效果。但前提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机构作为支撑,不仅人员要相对固定,而且机构的负责人须具备很强的领导和协调相关部门的能力。反之,就难以保证各部门步调一致,造成部门职责不明,管理缺失,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现象,不仅达不到整合效果,甚至还不如各部门各负其责。就现有条件看,这一模式执行难度较大。目前,各地均成立了由县一级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担任正、副组长的领导机构,并由相关部门牵头,抽调人员组建了临时办事机构。就短期或是某一项独立的工作而言,有一定的效果。但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项长期而且是非常复杂繁琐的工作,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需要一支稳定的队伍和坚强有力的领导作后盾。对于一个从各部门抽调人员组建的松散联合体和临时机构,显然不具备执行这种模式的条件。从农业综合开发的角度看,这种模式将大大削弱农发机构的管理职能,不宜提倡和推广。

(二)合作开发模式。即对不同来源渠道的资金,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各部门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按单项工程分派建设任务,两个或者多个部门在同一区域内协同建设。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这种模式弊端较大。首先,合作开发的部门和领域有限。只有不同资金的使用范围相同,才能在同一地块实施项目,建立整合机制。其次,项目计划衔接难。由于各部门项目申报时间,申报要求不同,部门间申报的计划很难与所需整合建设的内容达成一致,即便是在申报环节达成了共识,也可能会因各部门申报要求的不同,在审批环节中被否定。第三,实施管理难。在同一地块,多部门协同建设,涉及施工单位不同、建设内容不同,施工时间、工艺、标准不同,相互影响不可避免,管理和协调难度大。就农业综合开发而言,这种模式的最大弊端在于将无法全面农业综合开发成果。以农发部门和水利部门整合为例,农发部门侧重于整合农田的整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土地平整、机耕路、排灌沟渠的土方开挖、疏浚,配套建筑物等基础建设,资金投入多,承担责任大,项目效果最不易显现。相反,水利部门侧重的沟渠衬建设正是工程建设中的点晴之笔,最受群众喜爱,也最能体现其价值。如果长期这样合作,农发部门的声誉必然会受到影响。

(三)统分结合模式。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招投标、统一报账方式、统一考核评比,按各部门资金量分块分部门实施。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各项目单位职责明确,互不干扰,易被接受;部门与部门之间有可比性,有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且这种模式对所需要组建和综合协调机构的依存度不高,各部门只需按原有既定管理模式进行计划申报和组织实施项目,不会出现计划与建设内容脱节,不会因项目重叠产生纠纷;对整合的部门要求也不高,可以是两个或多个部门之间的组合,不受部门限制,资金无需捆绑,可以更大范围内的聚集资金,同时又便于审计和检查。相对以上两种模式而言,统分结合是目前较为合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模式。唯一不足的是,该模式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资金用途,提高了投资标准。但如果换一种方式理解,就可以对这一模式作出合理的解释。以水利部门的小农水项目与农发部门的高标准农田农田建设项目为例,假设双方各投资130万元在一区域实施1000亩的高标准农田和10公里渠道防渗工程,采用分片实施模式,双方各承担500亩高标准农田和5公里的渠道防渗工程。表面上看,水利部门只完成了5公里的渠道防渗工程,农发部门也只完成了500亩任务。实际上,只要把两个片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农发部门完成了1000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水利部门也完成了10公里的渠道防渗工程。其实际效果与农发部门先实施1000亩高标准农田,再整合水利部门实施10公里渠道防渗工程的结果是一致的,只是形式上的不同而已。

资金整合范文篇5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的必要性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但涉农资金使用管理分散现象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有利于逐步规范涉农资金投向,合理有效配置公共财政资源,提高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促进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克服“缺位”和“越位”现象,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涉农资金的整体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当前,我县整合涉农资金的条件已经具备,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正确认识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面临的形势,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推动涉农资金整合工作。

二、明确重点,有序开展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工作

现阶段,我县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的重点是支持农业生产类资金,包括用于农田水利、土地整理、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资金。各有关部门要突出重点,全力支持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一是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项目,争取更多的专项资金。二是涉农专项资金的申报立项要向涉农资金整合方案确定的重点产业和区域倾斜。三是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使用分散的涉农专项资金进行归并或按照资金用途重新分类打包,集中支持涉农资金整合方案确定的重点产业和区域。四是对上级下达长期不能实施的项目和结余资金由县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使用工作领导小组批准重新整合立项。五是进一步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真正实现涉农资金的有效整合。

三、科学部署,积极搭建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的平台

(一)以全县总体规划为平台。根据我县农业农村发展战略目标和经济社会资源条件,制定支持优势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长期规划,以规划引导和促进各部门涉农资金的整合和统筹安排使用。

(二)以主导产业和优势区域为平台。根据我县实际,积极打造主导产业、优势区域整合平台,引导投向相近、目标相似、来源不同的各项涉农资金集中投放,做到“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集中财力解决制约主导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充分挖掘主导产业优势,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以重点涉农专项资金为平台。要继续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重大专项资金为平台,推进涉农资金的整合和统筹安排,充分发挥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建立健全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的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成立由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使用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统筹协调项目申报、立项、涉农资金投入、投资效益分析等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明确各部门职责,规范工作程序,创新管理模式,减少事权交叉,逐步形成部门间分工明确、责任统一、相互协作与制衡的工作机制。

(三)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为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资金整合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紧紧抓住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契机,充分利用我市蔬菜产业资源优势,探索支农资金整合的有效途径。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原则,以蔬菜产业为平台,整合资金,做大基地,做活市场,做强龙头,做响品牌,初步实现基地规模化、营销网络化、加工龙头化、生产标准化、品质优良化、品种多样化、设施机械化、经济高效化的目标,力争用3-5年时间建设成为市乃至赣东北地区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二、2012年资金支持重点与整合资金筹措

(一)重点支持项目

1、无公害蔬菜大棚建设“以奖代补”。每年对全市新增蔬菜大棚按300元/亩的标准进行补助,需扶助资金50万元;支持的重点是扶持规模化、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项目。

2、农业产业化贷款贴息项目,对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建蔬菜基地、加工企业、冷链系统等项目发生的银行贷款应支付的利息,由财政进行贴息,贴息资金400万元。项目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基地规模和基地建设标准。

3、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重点扶持改善雷溪乡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蔬菜大棚、蔬菜批发市场等硬件设施建设,财政扶助500万元;

4、无公害、绿色产品品牌整合,采取获得品牌产品的以奖代补项目,财政扶助10万元;

6、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当年实施技术改造、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等取得明显成效的给予一定的资金扶助。财政补贴资金50万元;

7、新型农民培训等,扶持资金35万元;重点是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水平。

合计:1045万元。

(二)整合资金渠道

1、中央财政300万元。

2、地方整合400万元,主要来源:一是龙头企业扶持资金50万元;二是农业产业化资金100万元;三是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00万元;四是农业发展资金100万元;五是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资金20万元。

三、实施步骤

(一)制定方案。成立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协调领导小组,制定整合支农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方案。

(二)宣传发动。市政府组织召开由市直各部门、各单位和相关乡镇主要领导参加的全市蔬菜开发暨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协调领导小组工作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同时,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有关政策,形成全市干群上下联动共同参与蔬菜产业开发的良好氛围。

(三)组织实施。根据省厅批复方案,在市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协调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农业局具体组织项目实施,负责做好施工队伍落实、种苗等农业投入品供应和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各部门、各乡镇根据职责分工,互相配合,完成好本部门、本乡镇的工作任务。

(四)完善总结。年终,由市支农资金整合协调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试点工作进行督查和验收,在查找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并总结经验与成效,以利不断完善试点工作机制和提高整合资金管理水平。

四、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为确保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市政府决定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财政局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市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协调领导小组,为工作提供统筹协调的组织保障。

(二)技术保障。以华南农业大学和省农业科学院为技术依托单位,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为技术顾问。同时,要求各有关乡镇及相关企业按照各自工作量,配足配强技术人员,切实做好技术指导和推广工作。

(三)资金管理。市财政局为资金管理的责任单位,创新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好项目资金的核算和监督工作。严格按照领导小组确定的原则和有关规定执行。市农业局根据项目实施责任书或项目施工合同书、项目审批计划、项目施工进度,定期提出用款计划并附收支明细清单及报账凭证,报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审核后,由领导小组审批拨付项目建设资金。要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监察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作用,对整合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对重点项目进行评审,对整合资金使用绩效进行监测评价,以进一步规范项目资金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实施措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积极推行“项目公示制,项目法人负责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制、项目建设监理制”等制度,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资金整合范文篇7

1、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抓手,打造主导产业发展资金整合平台。核桃、双孢菇是我县两大农业主导产业。围绕这两大主导产业,我们加大资金整合的投入力度,努力推动特色产业由规模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一年来,在支持核桃产业发展上,以建设高标准核桃示范园区为重点,整合资金240万元,其中上级资金170万元,县财政支持70万元,新栽100万株、高接换优70万株、综合管护750万株,新建万亩核桃示范垣3个、核桃示范村15个,一举实现“农民人均百株核桃树”目标,核桃人均株数、面积、产量、收入稳居全省第一,核桃产业基地得到迅速发展。同时我们还积极吸引外资300万元、政府贴息30万元,扩建了古岳食品有限公司核桃油生产线,走上了核桃深加工增值的产业发展轨道。在双孢菇产业发展上整合资金257万元,其中县财政支持207万元、农户小额贷款50万元,新建高标准菇房100座、50棚以上基地2个、20棚以上基地5个,菇农人均增收800元,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双孢菇生产基地;同时,招商引资1100万元,建起了宏盛达公司双孢菇冻干生产线,所有产品直接出口到德国、日本等地。我县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生产县,小杂粮、金米、中药材、中早熟马铃薯、梅花鹿养殖五大特色农产品优势明显,在涉农资金整合项目中,我们建立了四个万亩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一个梅花鹿养殖基地,依托五大特色农产品整合资金225万元。

2、以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为载体,打造项目资金整合平台。在资金整合投向上,我们把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以“村村通”水泥(油)路、饮水安全、生态环境建设、通讯及广播电视覆盖、学校和基层卫生所建设为重点,通过项目分解,统筹安排,合理布局,重点推进。一年来,我县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7639万元,其中整合上级资金1535万元、县级资金4244万元、农民自筹960万元、带动社会筹资900万元。投资1700万元,完成了100公里的“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投资2581万元,完成了“三水合一”工程,修建人畜饮水工程12处,解决了4万人口的“吃水难”和“吃不上干净水”的问题,土地治理897亩;投资1826万元,实施六大绿化造林工程,绿化5145亩,建成沼气池1020个,改圈、改厕1000户;移民搬迁250户1500口人,整合上级资金530万元、农户自筹800万元;整村推进3个村,整合资金120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500人,整合资金82万元。

3、以新农村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为平台,推进涉农资金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最好的载体和“聚焦点”是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和推进村。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无疑是高效吸纳整合“三农”资金的最佳平台。“分盘炒菜,一桌吃席”就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在整合过程中,我们确定了18个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按照“四化四改”、“六通”、“六个一”的要求,进行项目分解,部门实施,政府统筹。比如街巷硬化由交通部门负责实施,路灯亮化由电业部门实施,村镇绿化由林业部门负责实施,学校、卫生所分别由相关职能部门分别实施。政府作为主导,从财政划拨一定资金实行以奖代补。一年来,我县整合资金1732万元,其中上级资金652万元、县财政150万元、自筹850万元、社会资金80万元。街巷硬化100公里,村庄绿化5.5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63盏,新建学校4所、甲级卫生所3个,新建农民休闲广场1处、农民文化活动室17个,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的面貌大为改观。在整合使用支农资金的过程中,我们坚持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和各自渠道,鼓励各部门积极争取资金,多多益善。部门资金不得随意投放。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部门各负其责,事权明确,权责匹配。通过资金的集中投放,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农民的主体作用也体现了,同时也带动了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财政支农资金“四两拔千斤”的作用。

整合成效:

我县2007年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项目主要涉及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新农村建设3大类别13项,项目总投资10093万元,其中上级财政2467万元、县财政4671万元、自筹1975万元、社会资金980万元。通过开展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我们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以下三点:

1、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整合农业产业发展资金集中投入特色主导产业,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提高了农业装备水平,加快了农业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步伐,改变了农业增长方式。通过抓主导产业培植,壮大龙头企业,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小杂粮、金米、中早熟马铃薯、中药材、梅花鹿养殖五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初步形成了区域发展、特色显著、优势显现的“一乡一品、多村一业”发展格局。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的发展,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较2005年可增加30%。以核桃产业为主的并侯村,通过资金整合,加大了投入,推广了新技术,提高了管理水平,今年全村核桃总收入达到140万元,人均950元,成为我县依托主导产业走上共同致富道路的典型。

2、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支农资金的整合,使大量资金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实现了公共财政普照农村大地,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走上了城乡一体化的路子。通过近两年的努力,我县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观,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偏僻落后的面貌正在改变,部分条件较好的村在各级财政的支持下走上了城镇化建设的道路。北平镇北平村共整合基础设施建设、危房改造、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各类资金460万元,将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完成街道拆迁、沿街建设、街道硬化美化亮化、休闲广场及学校、卫生所、通讯、电视等各类基础设施工程,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3、促进了社会事业建设,加快了构建和谐农村步伐。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也是我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重点。我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原则,从农民最关心、最期盼的事情做起,将整合资金重点用于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上,从机制上体现人文关怀,让农民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激发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农村的和谐发展。古阳镇安吉村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创建了全县首家社区医院,完善了各项社会保障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他们积极发展农村体育运动,连续两届承办了全县农运会,农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村呈现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推进,对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一个强有力的推动作用。通过发展主导产业,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事业,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扶持试点村和推进村,为新农村建设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赶超的目标,积累了经验,探索了道路。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1、领导重视,强化组织保障。我县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县长挂帅的支农资金整合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抓落实。相关项目承建单位法人亲自抓,并责成专人负责,形成层层抓落实的组织网络。二是广泛宣传。通过开办电视专栏、政府网站向外推介、项目承建单位法人公开承诺等形式,广泛动员,积极宣传,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三是强化督查。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建立支农资金整合项目台帐,并成立督查组,实行一月一督查一通报,全力推动支农资金整合步伐。

2、科学规划,明确整合重点。规划是前提。我们在规划的编制上,紧扣“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线,侧重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三大资金投向,科学确定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村建设内容。在项目村的确定上坚持先易后难、择优先行、分步实施、全面发展的原则。按照小康与贫困兼顾、交通沿线与闭塞地区兼顾、城郊与边远区兼顾、发展潜力与相对稳定兼顾、工矿区与纯农业区兼顾的“五个兼顾”要求,确定项目村。力求做到规划科学,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统筹兼顾。

3、项目统筹,实现项目与规划的衔接。规划确定后,项目的选择至关重要。年初,我县由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组办公室按照全县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组织成员单位提出当年项目整合计划(草案),经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组研究后下达各有关部门执行。各相关部门按照确定的项目整合计划,把整合项目优先编入年度项目计划,并经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与项目主管部门联合上报,上级审批后下达执行。同时,根据新农村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统筹安排项目建设,系统集成建设内容,集中财力办大事,以求得投资效益最大化。对水利、扶贫、发展计划、交通、农业、畜牧等部门管理的农村安全饮水、乡村道路、农田水利、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在年度计划申报时,先送县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协调衔接,依据项目申报指南,对照农村建设规划,对项目提出安排意见,项目主管部门据此修改完善项目计划。

4、严格要求,强化项目管理。一是强化项目管理。涉农主管部门按照支农资金整合领导组制定的工作规划,建立各自的项目储备库,并由县财政部门负责根据主管部门报送的储备项目建立起项目总库,统一管理;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各自对应项目的组织实施,要求符合招投标管理规定的项目实行招标,金额较大的物资材料采购严格按有关规定实行政府统一采购,统一组织项目实施。二是强化资金管理。按照资金分配规范、使用范围明晰、管理监督严格、职责效能统一的要求,所有涉农项目资金全部进入“××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专户”进行管理,实行封闭运行、专户核算和报账制管理。三是强化制度保证。我们相继出台了《××支农资金整合试点项目管理办法》、《××支农资金整合县级报帐制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严格坚持项目和资金公示制、项目工程招投标制、资金拨付报帐制、项目建设监理制、绩效评价制、责任追究制“六制”原则。通过制定这些严格的《制度》与《办法》,从根本上规范了支农资金整合项目的管理,确保了支农资金整合项目规范有序运作。

三、存在的问题及抓好整合工作的启示

存在问题:

1、农民对支农项目的期望值与项目的覆盖程度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近几年来,尽管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成绩不小,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广大农村从产业发展到基础设施建设、从居住环境改善到新农村建设、从社会服务体系到人口素质的提高,各个方面都迫切需要一个大的发展和质的飞跃。尽管我们在试点村确立了不少项目,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争资金、上项目、发展农村经济的要求,这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整合资金的限制。

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村级或农户的自筹资金比重大,落实困难。目前我县大部分纯农业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户增收缓慢。在涉及村级公共服务、公益事业建设及移民新村建设中自筹资金比重过大,筹资困难,确需上级有关部门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

3、为县级支农资金整合营造比较好的氛围,创造比较宽松的条件。××属一个山区农业小县,上级投入的农业资金十分有限,加之上级下达多为“带帽”资金,造成了整合困难。

抓好整合工作的启示:

1、部门协调,密切配合是基础。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对现行财政管理体系的改革,要推进改革必然要打破原有条块分割的格局,同时也涉及到部门利益的调整。利益暂时受到损害的部门自然会对整合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如果不加以引导,任其发展下去,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将无法发挥作用,可见部门协调,密切配合是基础。我县在整合工作中之所以能取得一点成绩,就得益于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和相互协调。可以说,各级领导干部都能从大局出发、恪尽职守的优良风尚,不计较部门的得失,团结一致,真抓实干,认真负责,才使我县的整合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科学布局,项目统筹是关键。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规划是先导,既要量力而行,又要适度超前,如果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整合工作将走上重复建设、劳民伤财的弯路。所以规划很重要。我县资金整合的规划工作正是建立在充分调查、反复论证、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既充分尊重民意,又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既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又有深远的发展内涵,从而才能指导我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资金整合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农村区域开发为载体,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为根本,以增加收入为目的,合理规划,整合各级、各部门、各渠道项目资金进行集中投入,综合开发,逐步形成资金科学安排、高效使用、运行安全管理机制,走出一条规模、规范、系列、示范、效益的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促进农村经济、生态、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二、资金整合原则

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就是在现行资金来源渠道和管理权限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建立有力的组织协调机制,按照区域开发规划和加强资金管理的要求,将不同渠道、不同性质的资金有机地组合起来,围绕“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规划进行实施。

1、协调资金原则

涉农部门多,做好项目资金的整合投入,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的原则,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要求,切实打破行业界限、部门分割,整合优化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建立协调配合、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

2、区域开发原则

整合项目资金的真正目的就是集中资金进行区域性开发,区域性的开发必须按照系统理论,统筹规划,将资金项目合理安排到选定进行开展的区域中,实行综合开发,以强化区域整体发展功能,促使效益最大化。

3、突出重点原则

整合项目资金投入的重点开发区域是整村推进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草地生态畜牧科技扶贫示范区。

4、示范带动原则

整合项目资金必须坚持示范带动原则,项目实施必须坚持质量、效益标准,使开发区域起到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的作用。

三、整合范围

整合涉农项目资金范围主要包括扶贫办和农办(农发办)主管的财政扶贫、深圳对口帮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发改局主管的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项目资金;农业局主管的阳光工程、农村沼气能源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粮食增产工程、马铃薯良种扩繁推广与高产示范、优势特色种植示范等方面的项目资金;林业局主管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等方面的项目资金;畜牧局主管的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畜牧兽医基础设施建设、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牲畜交易市场建设、良种推广、大水面生态养殖等方面的项目资金;水利局主管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烟水配套工程、三小工程、大型灌区改造、险病水库治理等方面的项目资金;水保办主管的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项目资金;乡企局主管的乡镇企业发展资金;农机局主管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及其他相关部门主管的涉农项目资金等。以年上述主要涉农部门主管的项目资金为参考,全县每年可整合的涉农项目资金为5千万元左右。

四、整合方法

1、搞好资金项目分级

为确保开发区域项目资金互相匹配和其他项目资金主要围绕重点项目资金、重点区域基础性项目资金进行安排,将涉农项目资金分为三级:一级项目主要包括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二级项目包括改茅建房、农业综合开发、烟水配套工程、易地扶贫搬迁、特色种植、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草地生态畜牧业等项目;三级项目包括石漠化治理、农村沼气能源建设、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马铃薯良种扩繁推广等项目。

2、实行项目分组整合

纳入整合的项目资金,以一级项目为整合基础,二、三级项目围绕一级项目安排。

3、明确整合资金投向

根据国家政策、行业要求,相关资金按以下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基础设施项目由交通、水利、发改、扶贫、建设等部门重点解决;种养业项目由扶贫、林业、农业、畜牧、农办、乡企等部门重点解决;社会公益项目由卫生、教育、扶贫等部门解决;培训项目由扶贫、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农办、农业局、职中等部门重点解决;农业机械项目主要由农机部门解决;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主要由水保、环保、林业等部门重点解决。

五、整合程序

每年初,由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领导小组选择重点开发区域,选择的重点连片开发区域用正式文件报地区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领导小组审定后,县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实地勘察、规划,再将项目清单报送地区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领导小组审定批复后,由县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协调会,明确各相关部门应负责落实的项目,按部门的申报程序和时间要求组织申报。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为确保整合项目资金工作顺利进行,县成立整合涉农部门项目资金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在扶贫办,具体抓落实。各相关部门要深化对整合项目资金进行集中投入重点性的认识,在县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积极参与,确保整合资金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2、搞好统筹规划,落实目标责任。规划编制要结合本地资源特色和比较优势,既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又要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每年度各有关部门都要结合实际筛选项目按有关程序向上级业务部门申报,尤其是同一项目多个部门均可安排投入的,协调安排必须到位,防止重复投入。要突破部门局限,跳出农业抓农业,走出纳雍看纳雍。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让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整合项目资金实施区域开发情况将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层层签定落实责任制,明确和落实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对整合项目资金积极支持配合、对所管项目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对其他部门相关工作协调配合好、项目效益好的单位予以奖励,反之予以通报批评,甚至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资金整合范文篇9

根据省市关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精神要求,我县多方借鉴,大胆创新,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实施意见》。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以主导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新农村建设为平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系统集成、形成合力、各记其功”的基本要求,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通过建立“政府领导、财政牵头、部门配合”的协调机制,整合多渠道支农资金,逐步形成投向科学、结构合理、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资金使用管理机制。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的整合范围是:除抗旱、防汛、救灾资金和对农民的退耕还林、农机具补贴、粮食直补资金、农村救助、农村低保等政策规定有特殊用途的资金外,上级专项下达、预算分配和本级政府安排的支农资金都要纳入整合的范围。

整合的思路:以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的优化、资金的集聚,突出三个重点(主导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新农村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建设),打造三个整合平台,充分发挥支农资金的引导和集聚效应,带动各项社会投资,全面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整合方法:

1、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抓手,打造主导产业发展资金整合平台。核桃、双孢菇是我县两大农业主导产业。围绕这两大主导产业,我们加大资金整合的投入力度,努力推动特色产业由规模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一年来,在支持核桃产业发展上,以建设高标准核桃示范园区为重点,整合资金240万元,其中上级资金170万元,县财政支持70万元,新栽100万株、高接换优70万株、综合管护750万株,新建万亩核桃示范垣3个、核桃示范村15个,一举实现“农民人均百株核桃树”目标,核桃人均株数、面积、产量、收入稳居全省第一,核桃产业基地得到迅速发展。同时我们还积极吸引外资300万元、政府贴息30万元,扩建了古岳食品有限公司核桃油生产线,走上了核桃深加工增值的产业发展轨道。在双孢菇产业发展上整合资金257万元,其中县财政支持207万元、农户小额贷款50万元,新建高标准菇房100座、50棚以上基地2个、20棚以上基地5个,菇农人均增收800元,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双孢菇生产基地;同时,招商引资1100万元,建起了宏盛达公司双孢菇冻干生产线,所有产品直接出口到德国、日本等地。我县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生产县,小杂粮、金米、中药材、中早熟马铃薯、梅花鹿养殖五大特色农产品优势明显,在涉农资金整合项目中,我们建立了四个万亩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一个梅花鹿养殖基地,依托五大特色农产品整合资金225万元。

2、以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为载体,打造项目资金整合平台。在资金整合投向上,我们把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以“村村通”水泥(油)路、饮水安全、生态环境建设、通讯及广播电视覆盖、学校和基层卫生所建设为重点,通过项目分解,统筹安排,合理布局,重点推进。一年来,我县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7639万元,其中整合上级资金1535万元、县级资金4244万元、农民自筹960万元、带动社会筹资900万元。投资1700万元,完成了100公里的“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投资2581万元,完成了“三水合一”工程,修建人畜饮水工程12处,解决了4万人口的“吃水难”和“吃不上干净水”的问题,土地治理897亩;投资1826万元,实施六大绿化造林工程,绿化5145亩,建成沼气池1020个,改圈、改厕1000户;移民搬迁250户1500口人,整合上级资金530万元、农户自筹800万元;整村推进3个村,整合资金120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500人,整合资金82万元。

3、以新农村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为平台,推进涉农资金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最好的载体和“聚焦点”是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和推进村。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无疑是高效吸纳整合“三农”资金的最佳平台。“分盘炒菜,一桌吃席”就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在整合过程中,我们确定了18个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按照“四化四改”、“六通”、“六个一”的要求,进行项目分解,部门实施,政府统筹。比如街巷硬化由交通部门负责实施,路灯亮化由电业部门实施,村镇绿化由林业部门负责实施,学校、卫生所分别由相关职能部门分别实施。政府作为主导,从财政划拨一定资金实行以奖代补。一年来,我县整合资金1732万元,其中上级资金652万元、县财政150万元、自筹850万元、社会资金80万元。街巷硬化100公里,村庄绿化5.5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63盏,新建学校4所、甲级卫生所3个,新建农民休闲广场1处、农民文化活动室17个,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的面貌大为改观。在整合使用支农资金的过程中,我们坚持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和各自渠道,鼓励各部门积极争取资金,多多益善。部门资金不得随意投放。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部门各负其责,事权明确,权责匹配。通过资金的集中投放,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农民的主体作用也体现了,同时也带动了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财政支农资金“四两拔千斤”的作用。

整合成效:

我县2007年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项目主要涉及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新农村建设3大类别13项,项目总投资10093万元,其中上级财政2467万元、县财政4671万元、自筹1975万元、社会资金980万元。通过开展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我们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以下三点:

1、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整合农业产业发展资金集中投入特色主导产业,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提高了农业装备水平,加快了农业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步伐,改变了农业增长方式。通过抓主导产业培植,壮大龙头企业,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小杂粮、金米、中早熟马铃薯、中药材、梅花鹿养殖五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初步形成了区域发展、特色显著、优势显现的“一乡一品、多村一业”发展格局。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的发展,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较2005年可增加30%。以核桃产业为主的并侯村,通过资金整合,加大了投入,推广了新技术,提高了管理水平,今年全村核桃总收入达到140万元,人均950元,成为我县依托主导产业走上共同致富道路的典型。

2、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支农资金的整合,使大量资金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实现了公共财政普照农村大地,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走上了城乡一体化的路子。通过近两年的努力,我县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观,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偏僻落后的面貌正在改变,部分条件较好的村在各级财政的支持下走上了城镇化建设的道路。北平镇北平村共整合基础设施建设、危房改造、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各类资金460万元,将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完成街道拆迁、沿街建设、街道硬化美化亮化、休闲广场及学校、卫生所、通讯、电视等各类基础设施工程,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3、促进了社会事业建设,加快了构建和谐农村步伐。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也是我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重点。我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原则,从农民最关心、最期盼的事情做起,将整合资金重点用于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上,从机制上体现人文关怀,让农民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激发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农村的和谐发展。古阳镇安吉村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创建了全县首家社区医院,完善了各项社会保障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他们积极发展农村体育运动,连续两届承办了全县农运会,农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村呈现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推进,对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一个强有力的推动作用。通过发展主导产业,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事业,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扶持试点村和推进村,为新农村建设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赶超的目标,积累了经验,探索了道路。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1、领导重视,强化组织保障。我县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县长挂帅的支农资金整合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抓落实。相关项目承建单位法人亲自抓,并责成专人负责,形成层层抓落实的组织网络。二是广泛宣传。通过开办电视专栏、政府网站向外推介、项目承建单位法人公开承诺等形式,广泛动员,积极宣传,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三是强化督查。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建立支农资金整合项目台帐,并成立督查组,实行一月一督查一通报,全力推动支农资金整合步伐。

2、科学规划,明确整合重点。规划是前提。我们在规划的编制上,紧扣“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线,侧重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三大资金投向,科学确定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村建设内容。在项目村的确定上坚持先易后难、择优先行、分步实施、全面发展的原则。按照小康与贫困兼顾、交通沿线与闭塞地区兼顾、城郊与边远区兼顾、发展潜力与相对稳定兼顾、工矿区与纯农业区兼顾的“五个兼顾”要求,确定项目村。力求做到规划科学,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统筹兼顾。

3、项目统筹,实现项目与规划的衔接。规划确定后,项目的选择至关重要。年初,我县由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组办公室按照全县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组织成员单位提出当年项目整合计划(草案),经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组研究后下达各有关部门执行。各相关部门按照确定的项目整合计划,把整合项目优先编入年度项目计划,并经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与项目主管部门联合上报,上级审批后下达执行。同时,根据新农村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统筹安排项目建设,系统集成建设内容,集中财力办大事,以求得投资效益最大化。对水利、扶贫、发展计划、交通、农业、畜牧等部门管理的农村安全饮水、乡村道路、农田水利、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在年度计划申报时,先送县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协调衔接,依据项目申报指南,对照农村建设规划,对项目提出安排意见,项目主管部门据此修改完善项目计划。

4、严格要求,强化项目管理。一是强化项目管理。涉农主管部门按照支农资金整合领导组制定的工作规划,建立各自的项目储备库,并由县财政部门负责根据主管部门报送的储备项目建立起项目总库,统一管理;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各自对应项目的组织实施,要求符合招投标管理规定的项目实行招标,金额较大的物资材料采购严格按有关规定实行政府统一采购,统一组织项目实施。二是强化资金管理。按照资金分配规范、使用范围明晰、管理监督严格、职责效能统一的要求,所有涉农项目资金全部进入“××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专户”进行管理,实行封闭运行、专户核算和报账制管理。三是强化制度保证。我们相继出台了《××支农资金整合试点项目管理办法》、《××支农资金整合县级报帐制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严格坚持项目和资金公示制、项目工程招投标制、资金拨付报帐制、项目建设监理制、绩效评价制、责任追究制“六制”原则。通过制定这些严格的《制度》与《办法》,从根本上规范了支农资金整合项目的管理,确保了支农资金整合项目规范有序运作。

三、存在的问题及抓好整合工作的启示

存在问题:

1、农民对支农项目的期望值与项目的覆盖程度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近几年来,尽管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成绩不小,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广大农村从产业发展到基础设施建设、从居住环境改善到新农村建设、从社会服务体系到人口素质的提高,各个方面都迫切需要一个大的发展和质的飞跃。尽管我们在试点村确立了不少项目,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争资金、上项目、发展农村经济的要求,这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整合资金的限制。

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村级或农户的自筹资金比重大,落实困难。目前我县大部分纯农业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户增收缓慢。在涉及村级公共服务、公益事业建设及移民新村建设中自筹资金比重过大,筹资困难,确需上级有关部门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

3、为县级支农资金整合营造比较好的氛围,创造比较宽松的条件。××属一个山区农业小县,上级投入的农业资金十分有限,加之上级下达多为“带帽”资金,造成了整合困难。

抓好整合工作的启示:

1、部门协调,密切配合是基础。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对现行财政管理体系的改革,要推进改革必然要打破原有条块分割的格局,同时也涉及到部门利益的调整。利益暂时受到损害的部门自然会对整合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如果不加以引导,任其发展下去,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将无法发挥作用,可见部门协调,密切配合是基础。我县在整合工作中之所以能取得一点成绩,就得益于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和相互协调。可以说,各级领导干部都能从大局出发、恪尽职守的优良风尚,不计较部门的得失,团结一致,真抓实干,认真负责,才使我县的整合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科学布局,项目统筹是关键。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规划是先导,既要量力而行,又要适度超前,如果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整合工作将走上重复建设、劳民伤财的弯路。所以规划很重要。我县资金整合的规划工作正是建立在充分调查、反复论证、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既充分尊重民意,又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既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又有深远的发展内涵,从而才能指导我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资金整合范文篇10

一、年度目标及任务

(一)资金整合目标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按照“因需而整、应整尽整”的原则,2021年我县计划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9754万元。

(二)乡村振兴目标任务

——产业振兴。坚持发展“特优”农业产业,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建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推动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加快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格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人才振兴。结合“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产业有奔头,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激活农村的创新活力。

——文化振兴。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繁荣兴盛农村文化。要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生态振兴。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组织振兴。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培优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高位推动、规划引领原则。充分发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在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中的主导作用,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农业农村局)要结合我县乡村振兴总规划,围绕年度任务目标,以重点乡村振兴项目为载体,用好涉农资金整合政策,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坚持改革创新、统筹使用原则。在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过程中,做到“多管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出口放水”,尽可能将整合资金“大类间打通”、“跨类别使用”,统筹安排各类项目,形成合力,避免整合资金支持的项目与其他资金安排的项目简单重复。

(三)坚持分工负责、责权统一原则。在资金整合使用中,要明确部门分工,各级各部门要本着“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履职尽责,积极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

三、资金统筹范围

按照《关于继续支持脱贫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的通知》(晋财农〔2021〕56号)和《省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调整后的<省级统筹整合资金目录表>的通知》(晋统筹办〔2017〕2号)精神,2021年纳入我县统筹整合范围的上级专项涉农资金包含: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原财政专项资金)、水利发展资金(不含“七河”“五湖”、基建、水库移民后续扶持部分)、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支出、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林业改革发展资金(不含普惠、民生和救灾部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

四、统筹资金投向

根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可将整合资金用于农业生产、畜牧发展、水利发展、农田建设、农村综合改革、农村环境整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等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在整合资金范围内打通,统筹安排使用。(项目与资金安排详见附表)。

要将整合资金优先用于产业项目,要占到全部整合资金的50%以上,将三大省级战略、五大平台、十大产业集群和支持一产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等项目摆在优先位置,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含必要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带动脱贫人口就业增收。

五、组织保障

(一)建立协调机制。在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会同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确保资金统筹使用等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切实保障资金需求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明确部门责任。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局)负责全面协调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按照“村申报、乡审核、县批复”自下而上的形式,在脱贫巩固和乡村振兴项目库中择优选择项目,批复至乡镇(主管部门)进行实施,按照财政部门确定的可整合资金情况,审批确定纳入统筹整合集中使用的资金,依据乡镇(主管部门)的项目实施方案进行项目验收、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

县乡村振兴局负责建立脱贫巩固和乡村振兴项目库,以项目引领资金,初步确定整合资金使用投向。

县财政局负责按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项目预算整合资金;依据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各相关部门联合签字盖章后的《县整合资金使用审批单》对资金申请单位核拨整合资金。

乡镇(主管部门)是乡村振兴项目的实施主体,负责依据县乡村振兴总规划编制本乡镇(本部门)的乡村振兴规划。确定备选项目并对项目科学设立绩效目标,同时向县乡村振兴局申请纳入项目库;对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择优审定的项目,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方案中要明确项目地点、建设任务、资金规模、时间进度计划);依据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对本乡镇(主管部门)实施方案的批复,具体组织实施项目,对资金使用进行监督管理,并开展绩效评价。

(三)严格资金监管。统筹整合资金严格执行实行负面清单制度,不得用于以下支出:

1.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

2.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

3.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

4.弥补企业亏损;

5.修建楼堂馆所;

6.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偿还债务、垫资或回购;

7.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

8.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9.村级办公场所、村级文化室、文化广场(乡村舞台)、学校

等公共服务设施;

10.医疗保障;

11.各类保险;

12.“雨露计划”中“两后生”补助之外的其他教育支出;

13.注资企业;

14.设立基金;

15.其他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无关的支出。

各级统筹资金管理及使用部门要认真编制资金管理台账,围绕整合方案中的项目如实反映资金的渠道来源、指标调整、科目列支及支出情况等要素。县级与乡镇、财政与相关部门的资金台帐要互相衔接。台账将作为强化资金和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

推进政务公开、资金政策文件、管理制度、资金分配结果、项目进展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县乡村振兴局以及各项目主管部门要在政府门户网站和主要媒体公开资金的来源、用途和项目建设等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乡村振兴项目和资金安排等要在各行政村公示,接受村民监督。

主管部门(乡镇)负责资金和项目具体使用管理、绩效评价、监督检查等,按照权责对等原则落实监管责任。强化资金使用者主体责任,做实前期工作,加快资金支出和项目实施进度。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责任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责任到项目,坚持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督导检查,落实管护责任,避免“重建轻管”。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将对重大项目实施专项督查,跟踪审计,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