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监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2:42:21

资产监管

资产监管范文篇1

县级国资监管机构的工作情况。由于各县(市、区)国有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资监管机构设置上不尽一致,各市所辖县级国资监管部门的职责履行情况参差不齐。大多数县级国资监管机构主要开展了基础性和技术性的工作:一是制定监管制度,奠定监管基础。各县(市、区)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县级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和办法,使县级国资监管不断走向程序化和规范化。二是普遍开展了国资监管的基础性工作。主要是进行产权登记、年度检查,审核汇总企业会计报表和年度财务决算;审核、监督企业国有资产产权划转和转让交易,组织开展国有资产权属界定、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

县级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特别是经过前几年的大力度改制,目前相当一部分县级国有企业处于经营效益不佳、歇业停业、濒临破产等非正常经营状态。这就造成企业国有资产家底不清,国资基础管理松懈,给国资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国有资产多头管理、职能交叉问题突出。从全省看,县级经营性国有资产一般由多个部门分割行使出资人职能,资产、人和事没有实行集中统一监管,绝大多数分散在县财政局、发改局等行业主管部门,而这些行业主管部门在不同程度地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投资决策等经营活动,但都难以对国有资产终极负责,形不成国资监管的体制优势。3.国资监管机构和出资人职责尚未完全到位。除少数县区设有相对独立的国资监管机构外,大多数县区都设在财政局等不同的部门。且多数国资监管部门主要从事产权登记、审核汇总报表和年度财务决算以及审核国有资产转让交易等事宜,未按国资监管法规的有关规定建立起明确的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统一的出资人制度和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加之一些县级国资监管队伍素质弱,专业水平低,缺乏必备的监管本领,因而不能真正承担起通过监管促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4.国资监管机构重监管、轻发展倾向严重。国资监管机构的重要职责是实现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但在执行过程中,受旧体制的影响,绝大多数国资监管机构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单纯实施国有资产的监管上,而对企业经济运行、战略规划等涉及国资发展的问题研究不够、指导不足。

资产监管范文篇2

截止2010年12月底,我市供销社系统县(区)以上公司44家,基层社27家(含保牌企业)。资产总额4.33亿元,其中流动资产2.41亿元,非流动资产1.92亿元;净资产1.59亿元,其中实收资本0.95亿元;资产总额中有土地、建筑物1.96亿元,占资产总额的45.26%;已登记的土地254270.22M2,其中:划拔土地167785.05M2,出让土地86485.17M2;未登记(在使用未确权)的土地76881.53M2,土地出让都集中在市本级、区。

二、社有资产的监管体制

(一)社有资产运行模式

10年前我市供销社系统先后对市、县(区)直属企业及基层社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及职工身份置换,明晰了社有资产的权属。目前,社有资产主要有四大块构成:一是新设企业对外投资形成的资产。二是产权制度改革时以净资产形式出资的股权。三是以开放办社等形式的参股、联营资产。四是市、县(区)社持有的资产。

(二)监管方式

各县(区)供销社结合当地实际,采取了因地制宜的监管运营模式:对未改制的全资企业和部分改制企业的剩余资产、由市县(区)供销社代为行使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的进行直接管理;对控参股企业按照公司法和企业章程的有关规定进行间接管理。

1、直接监管

(1)各级供销社是全资企业资产的所有权代表和管理者,履行出资人的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行使所有者代表职责和资产管理职能;负责社有资产的获取、开发、投资、运营、收回与处置、资本收益和分配、监管与考核。

(2)部分县社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和本县企业经营现状,由县社代为行使全县供销社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和管理权。成立了由县社主任挂帅的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实行县社对企业改制剩余资产实行统一经营管理的办法,提高了资产收益率,避免了社有资产流失情况的发生。

(3)基层社改制后的剩余资产由各县(区)供销社委派专人负责统一监管。

2、间接监管

(1)供销社控参股企业的社有资产依据公司法按照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运营,各级供销社以出资人身份委派股东代表参加股东会,推荐人员出任公司董事、监事,代表供销社行使社有资产的经营和监管职能。

(2)市、县(区)供销社内审组受公司股东或董事会的委托定期对控参股公司经营者进行资产运营、经济效益、离任等进行内部审计。通过项目审计,既能达到客观评价企业经营者任期业绩和界定经济责任,又能加强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同时强化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监管职能。

(3)部分县(区)社进入了社有资产处置招投标平台,对资产的招租、承包、拍卖及重大工程建设经过招标中心的招投标,并在企务公开栏目中公布。通过公开交易,增加了操作的透明度,使社有资产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三)社有资产收益分配方式

1、供销社控参股公司的社有资产根据公司章程,按股分红。

2、由供销社监管的全资企业,对内部职工承包经营、对外租赁经营的,供销社按承包和租赁合同收取资产租赁费。

3、对开放办社的投资,在确保本金安全的情况下,原则上按固定回报收取。

三、社有资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有资产质量较差,房屋严重老化,安全隐患突出,经营租赁的收益较低;新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弱,除经营蔬菜交易、烟花爆竹、生产资料等少数企业经营尚可外,其他企业市场占有率比较低,企业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发展较慢。

(二)部分县(区)供销社控参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如不委派代表出资人利益的董、监事进入董、监事会,董、监事会成员均由职工自然人出任,可能形成内部人经营,引发社有资产隐形流失。

(三)部分县(区)社因各种历史原因土地房屋至今未确权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导致社有资产权属不清,部分基层社尤为突出。

(四)各县(区)供销社的土地尚有较大比重是划拨(含租赁)土地,土地房屋产权变更登记时需缴纳较高的土地出让金及交易税费而被搁置。

(五)供销社土地房产遇到城建拆建或其他项目需要拆迁的,一般都由政府出面协商,最后结果很难体现土地房产的市场价值。

四、建议及意见

(一)各级供销社应结合本地实际,完善社有资产监管体系,规范土地房屋资产的租赁、维修及处置行为。上级社要加强对下级社社有资产经营管理工作的指导,确保社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二)建立和完善社有资产经营管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健全全资、控参股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强化会计、内部审计和监事会的监督职能,提升资产监管的质量。

(三)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权,对有条件的企业县(区)社应委派人员进入董、监事会行使职权,实行有效的监管。

(四)把握机会,贯彻落实各项政府已出台的供销社土地使用政策,抓紧与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联系,明确供销社土地权属,以促进供销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资产监管范文篇3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改制企业资产处置行为,确保国有集体资产不流失,切实保障广大职工的基本权益,维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促进改制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省、市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暂行办法适用于全区范围内原国有、集体企业经过改制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企业和其他形式的改制企业(包括享受政府提供优惠政策进园区的企业)。

第三条区政府成立区改制企业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区监管会),由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担任主任、副主任,负责对全区改制企业资产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

监管会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区监管办),由区改革办牵头,抽调区财政、审计、经贸、建设、劳保、工商、公安等部门人员组成,负责监管改制企业列入监管范围的资产。办公室设在区改革办。

区各改制企业归口管理部门为改制企业资产监管的责任机关,在区监管会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做好改制企业资产的监管工作。

第二章资产监管范围

第四条本办法列入监管的资产范围包括:

(一)企业改制时留在企业的国有(集体)产权、债权和股权;

(二)向上争取的企业扶持资金、技改贴息资金、政府各项奖励资金、返还税金等;

(三)改制批复中明确用于职工身份置换补偿基金,净资产中各项提留、剥离资产;

(四)专项用于职工身份置换补偿的资产,包括现金(存款)、变更使用权的土地、房产拍卖收入,企业拆迁补偿费,通过批准的国有集体债权,废旧设备处置收入等;

(五)提取和应解缴的职工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经费。

第三章监管机构工作职责

第五条区监管办工作职责:

(一)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省、市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区实际,指导全区改制企业资产监督管理工作;

(二)拟订改制企业资产监管有关制度和规定,指导企业归口管理部门加强对改制企业资产实施监督和管理;

(三)指导、组织企业归口管理部门对改制企业改制方案的落实情况、职工权益保障情况、国有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企业资产处置使用情况等进行督查和审计;

(四)定期检查、督促、通报企业归口管理部门对改制企业资产管理、改制方案落实、职工权益保障、规范运作等监管工作的开展情况;

(五)对改制企业不落实改制政策行为提出处理意见,报监管会批准;

(六)承办区委、区政府和区监管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企业归口管理部门工作职责:

(一)负责、督促、指导改制企业贯彻实施改制方案;

(二)协助改制企业按有关改革政策规定安置职工,依法为职工缴纳养老等社会保险费,保护职工合法权益;

(三)对改制企业处置资产变现收益的使用情况实施全程监管;

(四)协助、督促改制企业按要求及时办理工商、税务、房产、土地等资产的变更、过户、登记手续;

(五)做好改制企业资产监管相关的协调服务工作;

(六)协助区监管办做好其他工作。

第四章资产监管办法

第七条改制过程中留存在企业的国有集体资产及债权,凡未明确债权关系,改制后企业必须向财政及主管机关重新办理借用手续,并按期归还。如不能按期归还,必须向债权机关申请延期。

第八条改制企业因发展需要,需处置监管范围内资产的,除按程序通过董事会、股东会形成决议外,必须报经区监管会审批后方可实施。

第九条改制企业未按改制方案安置职工的,对其向上争取的企业扶持资金、技改贴息资金、政府各项奖励资金、返还税金等应优先用于解决职工权益问题。

第十条改制企业土地资产等变现收益,必须首先用于补缴职工社会保险、支付职工身份置换补偿费、偿还职工欠款,然后再用于实施搬迁改造、投入结构调整和扩大再生产等,确保用于职工权益和企业发展等合理开支。

第十一条改制企业未按改制方案安置职工或国有集体资产未全部退出之前,应限制其非生产经营性投入或进行高档消费,如建造、装修办公楼、购买高档轿车等。

第十二条改制企业对列入监管范围的资产使用不当,应用于职工安置的资金而挪作它用的,由区审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区监管会的要求对该企业进行审计(其中改制前属集体性质的企业改制后由企业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审计),审计结果在适当范围内公开。

第十三条区监管会每半年组织一次按照本办法的第四条规定相关内容进行督查,督查情况予以通报。

第五章责任追究

第十四条改制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予以处理:

(一)未经批准随意处置国有、集体资产或不按期归还国有集体债权的;

(二)处置资产的变现收益不按规定合理使用的;

(三)未按改制方案安置职工或职工安置没有全部到位的;

(四)职工权益问题未解决,进行高档消费等非生产经营性投入的;

(五)不按《公司法》、《公司章程》规范运作的;

(六)其他应处理的行为。

第十五条改制企业对列入监管范围的资产随意处置或有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行为之一,给社会及企业造成严重后果的,经区监管会认定并报区政府同意,将有关责任人移交区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第十六条企业归口管理部门因不履行职责给工作造成不良后果的,将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

监管办因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将追究单位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十七条区内改制事业单位,涉及本办法管理范畴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八条金融部门在改制企业的国有债权不列入本办法的监管范围。

资产监管范文篇4

[关键词]:国有资产监管、保值增值考核指标、审计监督

2003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⑴该条例的公布,标志着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已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条例》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企业重大事项管理等几个方面规范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该条例也同样适用于对报业的资产监管。

根据《条例》,“企业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投资和投资所形成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目前,报业国有资产监管的手段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漏洞,给少数别有用心的人造成了可趁之机,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情况还较为严重:譬如笔者曾参加了对报社原办公司的清理审计工作——报社曾在1992年—1994年全国兴起大办公司热潮时,投资开办了数十个下属公司,但清理审计时却发现,除仅一家公司盈利6万元外,其余全部亏损,且诉讼缠身,净亏损额加上法院扣划损失共计348.28万元;90年代斥资1000多万元兴建的九江新闻大厦被查明施工单位虚报造价,且至今闲置,不仅不能带来任何效益,每年还要支出不菲的人员工资、管理费、养护费等;在审计中,还发现九江新闻培训中心原主任侵吞公款,涉嫌经济犯罪,已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从被审计期间看,在1990—2000年仅10年时间,国有资产流失金额便高达数百万元之巨,而审计范围还未全面铺开。凡此种种,令人震惊。(注:引自江西日报社《审计报告》)由此可见,报业资产监管势在必行。如何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条例》,搞好国有资产的监管工作,堵住国有资产流失的黑洞?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清产核资,搞好国有资产的登记工作

全面清查、核实国有资产。具体来说,就是对各类国有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递延资产以及其他资产等进行全面清查和登记,查清国有资产价值总额;对单位占用的国家资本,包括所有者权益和未分配利润,要进行全面核实,以明晰国有资本金确切数额。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搞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前提。只有把这项基础工作做好,才能掌握第一手的准确数据,才能为下一步实行规范化管理创造条件。譬如报社每年都举办类似“记者节”、“读者节”、“某某论坛”之类的活动,经常收到诸如照相机、摄像机、手提电脑之类的赞助品,价值不菲,而这些赞助品并没有履行严格的登记手续,结果被一些干部当作私人物品使用,甚至离职后都未交回,国有资产化公为私,造成流失。因此必须加强国有资产的清查工作,严格将其登记备案,以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国有资产所有者弄不清基本情况,掌握不了资产的真实状况,要想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是不可能的。

二、进行产权界定

因工作需要,国家曾给报社提供了一些房产用于办公、培训与宣传,但其产权并不明确。报社虽然迄今为止仍在使用这些房屋,但房屋产权权属有的手续不齐全,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办理任何手续。而且与房屋产权紧密相联的土地权属亦是模糊不清,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不知是属于行政划拨还是属于出让性质。这就给今后留下了隐患,也使得居心不良的人有空子可钻。因此,当务之急是对其进行产权界定,明确划分包括房产在内的产权归属,从法律上明确国有资产的产权归属方。如果手续不全,一定要将该办的各项手续补齐,以杜绝觊觎者的非份之念。

三、严把“评估关”

对拟用于投资、合资、合作的国有资产,应多方考察后,选择资信好的评估机构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有资产评估的有关法规,严把“评估关”,特别要注意防止“少评”、“漏评”和“私评”,并严格防范个别人员私自左右评估结果,将国家财产用于人情交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四、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考核体系⑵

基本公式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期末国有资产总额/期初国有资产总额)×100%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等于100%为保值,大于100%为增值。

通过建立指标考核体系,可以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能够促使经营者花大力气改善经营管理,不断提高效益,使国家宝贵的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促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此外,根据科学合理的业绩考核体系,可以实行优胜劣汰机制,选拔出优秀的人才来进行报业资本化、市场化运作,真正将报业做大做强。

五、大力搞好报业内部控制建设,强化会计监督

必须高度重视报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问题,强化报社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严格约束报社内部涉及会计的所有人员,保证报社内部涉及会计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严把“核销关”,对在账面上长期挂账的大额广告费欠款,应按照“少核销,多挂账,慎剥离”的原则慎重处置,按规定从严掌握呆坏账核销标准,符合标准的予以核销,暂不符合标准但确属不良资产的则实事求是地作挂账处理,继续催收,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六、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实行规范的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审计制

为监督检查报业国有资产的经营使用情况,审计部门应每年定期对国有资产经营者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离任者还要进行离任审计。审计侧重点在于审查国有资产是否安全完整?国家投资是否达到保值增值?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国家应分得的利润是否及时、足额上交?如果发生亏损,应分析亏损的原因——经营者是否严格履行了其职责?是否存在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现象?经营者应承担哪些责任?审计结束后,提交正式审计报告,反映所存在的问题,敦促整改。如果是离任审计,必须贯彻“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不审计清楚,不得离任就他职,以明晰责任。

七、规范采购体制,大力推行集中采购与招投标管理

物资、设备采购中“回扣”现象由来已久,采购环节中收受回扣和贿赂,损公肥私的现象相当严重,不仅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而且败坏了社会风气,腐蚀了一些意志薄弱的干部,结果造成一些干部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邪路。因此,要规范采购体制,就应大力推行报社集中采购,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提供同质产品的前提下,由价低者当场中标,这样可使一些想搞歪门邪道的人无隙可趁,既为报社降低了采购成本,又保护了干部,使其不致滑向违法违纪的深渊。

八、严格挑选合作伙伴,精心呵护无形资产

报社有着良好的对外公众形象,尤其是党报,在公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这是一项极富价值的无形资产。有些人看中了报社这块“金字招牌”,就利用这一点,以与报社的下属公司合作经营的名义,骗取了报社的信任,然后带着报社下属公司的印章到处签订合同、大肆对外担保,贷款,甚至行骗,然后逃之夭夭,结果报社与其合作不但没有赚到分毫利润,反而背上了沉重债务,惹上了一大堆莫名其妙的诉讼官司,最后还被法院判令强行划拨款项还债,不但经济上蒙受损失,且损害了报社的形象,。因此一定要严格考察意向合作者的资质与资信,对不诚信的企业,应坚决拒绝与之合作,以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九、加强诚信教育

资产监管范文篇5

一、加强企业国有资产基础性监管工作

(一)区财政局依据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定位,依法对区管企业财务进行监督;区管企业依法享有财务自主权,对企业内部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有效的财务监督和控制。

(二)企业财务月报和年报制度。企业按照要求精心组织,严把质量关,确保数据准确、完整、真实、可靠,并做到按时上报。

(三)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年检制度。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产权状况以及国有产权占有、变动、注销等情况,于每年4月底前报区财政局进行登记,由区财政局建立产权档案并进行年度检查。

(四)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工作。企业发生改制、分立、合并、破产、清算、产权转让、以非货币资产对外投资、股权比例变动、资产拍卖及其他影响国有权益的行为,要对相关企业进行财务审计和国有资产评估,评估结果需报区财政局核准或备案。参与企业改制审计和评估的中介机构一律通过公开招标确定。

(五)企业国有产(股)权交易管理制度。企业转让国有产(股)权,必须进入区财政局指定的产权交易机构,公开信息,按规定的方式和流程进行转让。

(六)企业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工作。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缴国有资产收益。企业使用留存的国有资产收益,要按规定进行审批。

(七)企业监事会监督检查工作。企业要自觉接受外派监事会的监督检查,支持监事会开展工作,按要求对监事会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区财政局可以根据需要向企业派出或推荐财务总监,对企业财务实施管理和监督。

(八)企业法律保障机制。要建立防范投资风险的出资人的法律保障机制,建立防范经营风险的所出资企业的内部法律保障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经营管理的能力。企业应设置法律事务机构,配备企业法律顾问。

二、完善企业有关事项的批准、审核和备案制度

(一)企业经济活动涉及以下事项需报区财政局或由其转报区管委批准:

1、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重组、股份制改造方案和国有独资企业章程;

2、企业及权属企业(一般指企业下一级子公司,下同)的分立、合并、破产、清算、增减资本金、发行股票及公司债券等重大事项;

3、企业及重要子企业在增资扩股中全部或部分放弃国有股认股权,在上市公司配股中全部或部分放弃国有股配股权,或采用增发股票、增持或减持上市公司股票,定向吸纳其他非国有资本投资入股等方式导致国有股比例变化;

4、所属各级企业整体改制方案和国有产(股)权转让方案;

5、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

6、企业设计外或非主业对外投资项目及主业范围内的重大投资项目;

7、企业对区管企业以外单位提供担保和抵押;

8、企业使用国有资产收益的实施方案;

9、企业法定代表人年度薪酬方案;

10、国家法律法规及区管委规定的其他需批准事项。

(二)企业经济活动涉及以下事项需报区财政局审核:

1、企业年度经营计划、年度投资计划和融资计划;

2、企业对其他区管企业提供担保和抵押;

3、企业年度利润分配方案;

4、企业的年度工资分配方案,国有参股企业国有产权代表工资收入方案;

5、企业资产损失处置方案。

(三)下列事项应及时向区财政局报告备案:

1、企业制定的财务制度、重要会计核算方法的调整。

2、符合企业主业发展方向的计划内投资项目;

3、企业发生重大亏损或遭受超过5%以上净资产的重大损失;

4、企业及重要子企业发生涉及国有资产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

5、企业为权属全资、控股企业提供担保和抵押情况;

6、企业法定代表人年度薪酬执行情况及其他负责人的年度薪酬方案,国有产权代表的年度收入执行情况;

7、公司制企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负责人的薪酬方案;

8、国有资产收益的使用情况;

9、企业及重要子企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及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

10、企业认为需要报告备案的其他事项。

三、关于批准、审核和备案事项的办理

(一)以上批准、审核事项由企业以正式文件上报,并附企业决策会议决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相关材料。上报前企业有关负责人要与区财政局分管科室或分管领导就审批、审核事项进行衔接、沟通。

(二)企业上报的批准、审核和备案事项,由区财政局按规定要求及时办理。对批准、审核事项分别出具批复文件、审核意见,对备案事项,如有意见,及时反馈报送单位。

资产监管范文篇6

本文作者:关伟孔然姚萍工作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以“集中管理”为纽带,实现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管资产与管人、管事三结合,理顺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与子公司的管理体制该股份制银行对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及副手实行集中任命和考核,对分支机构办理的重大业务实行集中审批,这使得分支机构对各项任务指标能够认真落实,对各项管理要求的反应速度快,银行整体能够步调一致地开展经营管理活动。这一层面最典型的例子是我国的国有资产改革。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提出把国有资产的监管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2003年3月,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成立,结束了以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分属企业工委、组织部、经贸委、财政厅、劳动厅等九大部委管理的局面,实现了权力、责任和义务的三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的三结合,初步理顺了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为监管体系的建立和考核等提供了必要条件。高校虽已组建了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实现了对经营性资产的集中管理,但由于子公司,特别是经济效益较好的子公司的成立时间往往早于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使得子公司高管人员仍由学校直接任命和考核、重大事项的审批仍遵守高校的决策程序等体制问题难以解决,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尚不能实现对子公司的人与事的管理,监管没有产生实效。因此,要形成对子公司的有效监管,资产经营管理公司首先应能够实现对子公司管理人员和重大事项的集中管理,其中管理人员的层级应至少到子公司的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级人员,也可以实现对子公司各层级管理人员的任命和考核;对重大事项的集中管理,应避免子公司对重大事项的决策沿用高校的审批制度,而是统一集中到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进行审批和决策。

以“财务监督”为主线,搭建资产监管平台,开展财务内外部检查,增强对高校经营性资产的监管力度该股份制银行一向非常重视柜面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除自行开发了数据集中、权限控制严格的柜面操作系统外,还直接向分支机构派驻会计主管,并高频率地对分支机构柜面业务进行检查辅导。由于体制问题,高校资产经营管理公司难以实现将子公司的财务系统集中,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若要加强对财务的监管力度,就要从人员、数据收集和检查等方面着手。(1)委派财务总监或财务负责人向子公司委派财务总监或财务负责人,便于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加强对子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财务监督和控制,强化集团内部控制管理,同时也便于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及时掌握收集高校企业的财务信息。委派的财务总监或财务负责人应由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负责任命、考核和发放工资。(2)加强对财务数据的收集,搭建资产监管平台为便于监管和分析判断高校子公司的经营状况,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应注重对子公司财务报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可将历年数据集中建立数据库,并引入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分析比较子公司某一时期或历年同期的经营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搭建资产监管平台,采集企业的基本信息、重大项目信息、预算跟踪数据、企业绩效评价和人员任期考核等数据信息,提高资产监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3)开展内部审计、内部财务检查有效的内部审计和财务检查是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对子公司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和财务检查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财务核算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贪污腐败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对公司的经营者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护促进作用,如美国“世通”公司30亿美元虚假利润造假案就是内部审计人员辛西亚与她的同伴查出来的。(4)完善外部审计的聘用制度目前,大部分公司都聘请外部审计单位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年度审计,这种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在实际工作中,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还可以聘请外部审计单位对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以及账务处理中是否存在舞弊、弄虚作假等行为进行审计。为保障外部审计的有效性,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外部审计聘用制度,包括:一是在进行外部审计招标时,应考察外部审计单位的规模实力、人员组成、机构负责人及员工的诚信水平、在当地的影响等;二是对外部审计单位实行准入制度,即每年审计结束后,按照一定比例对被审计单位进行抽查。如果发现外部审计单位在审计过程中弄虚作假,对一些重要问题隐瞒不报,应永久性地取消其以后年度的审计资格。

以“考核”为手段,建立科学的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子公司实行奖惩制度,合理分配利润该股份制银行对分支机构的考核非常系统,考核指标繁多且全部量化,每月、每季度和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指标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励,通过指标的考核权重引导分支机构的发展方向。在合理的考核与奖励刺激下,该股份制银行在较短时期内,成为股份制银行业的领军人物,多项指标领先同行业。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对子公司进行考核,可以有效落实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有利于实现监管目标,促进子公司按照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行规范运作,降低企业发生腐败的几率。考核指标的制订应注意以下事项:(1)原则性事项首先,考核指标的针对性要强,要对被考核者具有可控制性,指标体系简单明了,同时要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结合起来进行全面考核;其次,业绩考核要符合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要求;再次,业绩考核与奖惩挂钩,考核制度与经营者收入全面结合,使考核结果直接与企业经营者收入挂钩,在完成保值增值指标的前提下兑现基础薪金和奖励收入。(2)明细事项一是利润分配和股权转让收入应进入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核算,学校经营性资产监督机构根据核算后的净利润决定应分配给学校的红利,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下属子公司分配的红利不能直接支付给学校;二是企业占用学校投资外资源(房屋、在编人员、设备等)应与学校签订合同,合规支付租金、借调费用,涉及的费用应由企业直接向学校支付,不应由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代收代付;三是学校向企业收取的管理费用要有具体内容,不能通收费用;四是企业与学校合作应签订合同,明确权利、义务和费用,学校向企业支付工程款和货款时,不能与其他费用相抵充。

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建立高校经营性资产的投入与退出循环机制除比照上述股份制银行的监管方法外,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还应建立经营性资产的投入与退出机制,合理配置高校经营性资产,提高资产的经济效益。一是对于市场前景好、具有经营优势的企业,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进行资本投入,将其做大做强;二是对于一些非优势企业,通过出售、转让、退出等战略退出方式进行结构调整,采取存量转让的方式减持股份,变现回收的资金回报学校或转投其他企业;三是对于一般企业,采取控股或参股的方式设置股权;四是对于经济规模小、经营业务停滞、连续亏损或经济效益不好、无发展前景的企业,采取自然退出方式,在对其进行审计的基础上关闭或停业;五是对于已经决定予以关闭的企业,由资产公司组建清算小组,按照有关法律程序对企业债权债务进行清算,坚决撤并。

资产监管范文篇7

一、镇级集体资产监督管理

(一)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组织

镇集体资产的管理部门是镇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镇集资委”),镇集资委作为出资人统一管理镇级集体资产,每镇可结合实际确定1—3家实体公司作为其营运机构。

(二)集体资产监督管理

1、投资规划决策。在资产清理的基础上,按照镇“”规划制定资产结构调整方案,实施资源优化配置。

2、经营者考核。建立对经营者考核的激励约束机制,制定集体资产经营考核办法,设定考核指标及利益挂钩系数,审定和确定考核指标的完成值和经营者的报酬。

3、集体资产收益。加强对所属企业集体资产运行状况的监督,组织对镇集体企业的收益收缴工作。

4、集体产权处置。集体资产通过改制、转让或者实行租赁经营、股份经营、联营及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等方式发生所有权和使用权转移时,须报镇集资委审核、批准。及时办理企业改制后的产权、工商、税务、土地、房屋等权证的变更登记手续,做好不良资产的移交、追讨等工作。

5、对村级集体资产的督导。镇集体资产的管理部门在做好镇级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村级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的指导。

(三)集体资产监管联席督察制度

由区国(集)资委、区产管办、区发展改革委、区监察委、区总工会组成联合工作成员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专项调研,对面上工作和突出问题进行指导和督察。

二、村级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

(一)村级集体资产和财务的监督管理

1、村级集体资产所有权登记和资产清理。按照农业部和财政部印发的《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各村在镇经营管理站的指导下,对本村集体资产进行产权登记,报区国有(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发产权证,持证单位如发生情况变化的,应及时办理产权变动登记。

2、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试点。按照宝府〔〕130号文件的要求,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以撤制村队资产处置为抓手,稳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的试点,通过明晰集体资产产权,资产评估量化到人,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资产的管理权、监督权和收益权,增加农民收入。

3、建立“村级会计中心”,逐步实现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按照区委全会精神,建立“村级会计中心”。开展以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规范财务处理程序、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实行严格审计监督和会计电算化管理为内容的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建设工作。以电算化促进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制度化。用三年的时间在全区实现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

4、规范村级集体资产产权转让和交易行为。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或使用权发生转移时,必须进行资产评估,并以评估价值作为转让所有权或使用权依据。资产评估结果要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确认。切实防止集体资产在转让和交易过程中流失。

(二)村级集体经济的审计

1、年度效益审计。镇经营管理站每年年终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及所属集体企事业单位进行年度效益审计。

2、离任审计。镇经营管理站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和所属集体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因任期届满、升职、调动、退休或免职离任时,对其整个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全面审计,做到离任必审。

3、专项审计。结合财务公开工作,对集体土地征用、集体企业改制等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疑点问题,组织专项审计。

(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民主管理制度

1、健全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凡关系集体经济组织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如集体土地征用、变卖、出租,集体企业改制、资产的转让,大额举债,大额对外投资或经济担保,不良帐款的处置等重大事项,须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2、健全和完善村民主理财小组,实现民主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村民主理财小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推选3-7人组成。村务监督小组要有专门的议事规则,定期召开例会,充分履行职责。

3、健全和完善财务公开制度。根据农业部、监察部《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要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要定期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计划、各项收入支出和资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干部报酬等张榜公布;财务公开前应由村民主理财小组对公开帐目全面核实,做到常公开、真公开。

三、撤制村队资产处置

(一)组织领导

撤销村队建制工作领导小组应由镇领导及镇财政、监察、审计、信访、集体资产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撤制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责人组成。镇长是村队撤制和集体资产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撤制村应由党支部牵头组建撤制工作领导小组,其中村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区国(集)资委是撤制村队资产处置工作的职能部门,承担指导、服务、协调、监督职能。

(二)撤制村队资产处置关键程序

1、由原村民(户代表)讨论是否同意撤村提出意见。

2、选举产生经济组织成员代表(不少于35人),组成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

3、由各队代表负责统计核实农龄。

4、组织清产核资和资产的审计、评估(包括存量土地情况)。

5、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对评估结果进行讨论和确认。

6、重大事项一事一议,专项上报。

(三)专项资金的使用

根据宝府办〔〕23号文件的要求,对撤制村队处置集体资产过程中形成的上交资金,须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四、村干部报酬考核管理

(一)村干部的范围

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

(二)村干部的报酬

村干部的报酬包括基本报酬和效益奖励两个部分。基本报酬是指村干部履行公益管理事务所获得的报酬;效益奖励是指上级政府部门对村干部在发展经济等方面突出业绩的奖励报酬。

(三)村干部报酬标准

村干部报酬分基本报酬和效益奖励,具体标准由各镇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基本报酬原则上为本村(镇)劳均水平的2倍到3倍。效益奖励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确保稳定的原则,不高于本村效益增长和劳均水平增长的幅度。

(四)村干部报酬的考核管理

各镇要结合新郊区新农村建设完善考核管理制度和具体操作办法,明确责任和奖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村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合理地设立招商引资、税收增长等特定考核奖励目标,严格考核程序,促进村级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促进本地区农民收入增长。

资产监管范文篇8

关键词:财务快报系统;PageOffice工具;UML时序图;MVC+Hibernat框架

现有的财务快报系统存在用户上报财务数据效率低下、过程繁琐等问题,按照国资委对财务管理提出的精细化、规范化以及科学化的要求,必须从新设计一套具有先进技术、先进设计理念以及先进架构的财务快报系统,以满足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1系统总体设计

财务快报系统主要针对资产监管和用户需求进行开发。该系统的开发使得传统的资产数据人工采集转变为数据实时采集,从而提高了资产监管效率。本系统采用MVC层级架构设计,B/S体系结构,使用JEECG智能开发平台进行开发。系统后台采用ajax连接、MVC+Hibernat框架,前台使用Bootstrap框架,运用成熟的软件设计技术进行开发。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基础设施层:包括机房设施、存储设施、网络设备、服务器等,该层是本系统的基础,为财务数据的计算、采集和存储功能提供底层支撑。平台支撑层:该层包括应用支撑和数据采集管理两个部分。其中,应用支撑可为系统提供高效的应用和扩展集成,为系统提供可靠的支持环境和运行环境;数据采集管理平台为本系统的数据采集单元,可将采集的资产数据经过校验、审核后,报送至监管部门数据库,以便提供查询和决策。数据层:该层可按照财务数据统一指标将数据存储到数据中心,为资产监管和系统提供数据支持。业务应用层:包括财务系统、融资担保系统和数据中心,是在数据采集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上搭建起来的业务管理层。用户层:该层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交互界面,是该系统所有功能的入口,提供财务快报系统与用户交互的界面。

2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财务快报系统主要将信息化管理理念融入到财务管理过程中,提供满足资产监管信息化的工作需求。按照国资委统一数据存管指标,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功能设计。系统功能主要包括:财务数据录入、财务数据审核及汇总、财务数据自动计算、财务数据分析及报告生成。其中,财务数据分析功能主要是对单位财务快报按照地区、模式以及行业等指标进行分析,实现对国有资产以及财务数据的全面监管。系统总体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3关键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按照国资委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及用户需求,本节对财务快报系统的关键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并利用工具集成方式和UML时序图对功能设计流程进行阐述。3.1数据自动计算模块。以财务快报当月对比数的自动计算为例,时序图如图3所示。用户登录财务快报系统后,进入业务办理界面,通过封面信息表可添加页面。首先,进行单位的年份、月份等数据的录入。保存单位信息页面后进入快报数据的填写,完成快报数据填写后进行保存,系统将数据封装成List对象,然后向系统后台发送。后台的会自动添加财务快报信息,成功后系统启动子线程,对单位当月财务快报数据进行自动计算。如果该单位以前计算过当月财务快报数据,则子线程会删除就数据,并从新计算当月数据。通过方法对当月快报数据进行查询;通过方法对快报类型指标进行查询;通过方法查询该单位上月快报数据。通过查询出的当月和上月财务快报数据,系统进行运行并得到本月财务快报计算结果。3.2数据审核功能模块。数据审核功能模块能够有效保障财务数据上报的质量,是对财务数据进行审核的功能。审核规则是根据系统中的指标关系进行设置的,如果出现错误指标,则修改后再次进行审核。数据审核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用户填写完财务快报数据后,系统对数据进行审核,并筛选出财务快报中的错误数据或不符合规则的数据,以此保证上报数据的正确性。用户在财务快报界面按照快报月份及单位名称,可查询出财务快报数据。确认审核后,的方法会接收到用户发出的审核请求,并进行数据审核。系统通过执行方法对待审核的财务数据进行查询;通过图4数据审核程序流程图方法可查询财务快报数据指标的审核规则;通过方法可对之前审核结果进行删除操作。利用不同的指标,通过for循环程序按照规则审核;审核结果产生后,执行方法将结果入库,完成该次数据审核。3.3生成图表分析模块。生成图表分析模块的设计,采用了工具集成方案,将帆软报表软件集成到财务快报系统中,实现可视化的财务快报数据图表。实现过程如下:步骤一:建立连接。利用帆软报表软件与财务快报系统的数据库进行连接,得到财务数据源,建立数据连接,如图5所示。图5定义并建立数据连接步骤二:图表制作。首先在帆软中选择图表类型,然后编写SQL查询语言,如图6所示。查询数据源中的财务快报数据,最后配置数据属性,根据图表类型配备相应的数据源,并生成可预览的模板。步骤三:程序集成。将财务快报系统与帆软生成的图表进行集成,并通过财务快报系统界面将图表展示。将访问网站设置到财务快报系统中,用户通过点击即可获取财务快报数据的图表页面。实现方法如图7所示。3.4财务报告生成模块。该模块集成了PageOffice工具,是国资委用户根据单位填报的财务快报数据,通过启动confirm子线程确认财务报告的生成,并根据财务快报图表及模板数据实现财务快报生成。其中,财务报告数据可根据指标数据依据存储生成,财务报告生成模块的实现过程如下:步骤一:在系统配置文件中填入PageOffice工具配置;步骤二:在页面中使用PageOffice工具提供的方法对财务数据标签进行定位,将填写光标定位至位置上,然后利用方法放入数据,实现自动财务数据的功能。关键代码如下:DataTagdeptTag=doc.openDataTag("{upYear}")deptTag.setValue(cwbgCtl.getData(dataMap,"upYear"))系统将光标定位至书签位置,实现依据存储中财务数据的的自动填入,如图8所示。图8定义书签步骤三:定义书签使用方法,并通过与帆软报表软件的集成实现图表的自动插入(关键代码如下),其中“pic1”是图片地址。DataRegiondata2=doc.openDataRegion("PO_p1")data2.setValue("[image]"+dataMap.get("pic1"+"[/image]"))步骤四:财务快报系统封面操作中启动confirm子线程,使用Api工具生成图表,并调用依据存储过程的统计数据。图表信息存储到依据数据库可通过方方法实现,最终生成完整的财务快报报告,实现过程如图9所示。

4总结

为满足国资委要求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本文设计了财务快报系统。该系统通过压力、负载以及功能测试,能够实现财务快报数据的分析、汇总、审核以及录入等功能。系统功能展示正确、完善,人机交互较为便捷,性能测试过程中,系统平均响应时间小于1s。

参考文献

[1]李立成,金翠霞,徐明一,等.基于XBRL的财务业务一体化模式构建[J].会计之友,2019(15):34-38.

[2]刘洪渭,刘文楷,李奇凤.利益相关者信息需求差异与财务报告系统重构———一项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58-67.

[3]程平,代佳.基于RPA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总账管理优化研究———以ABC集团为例[J].会计之友,2018(16):141-146.

[4]陆兴凤.基于业财融合的新型财务信息化系统构建思考———以新零售为例[J].财会月刊,2018(9):98-102.

[5]陈虎,孙彦丛,常亮.财务运营系统:以电子发票应用和电子档案系统为例[J].财务与会计,2018(9):25-28.

资产监管范文篇9

在保险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其结构与一般企业是相同的,都是资金来源=资金占用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但其资产与负债方的具体构成却有别于一般的企业,其中的各种准备金尤其是各种责任准备金成为保险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主要项目。这是由保险业经营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保险业所承担的保险责任决定了其在将来必须做出偿付,因此当前所收取的保费并不能成为其已实现的收益,而是必须按规定提取相应的准备金以备赔付之用。责任准备金的计提通常是按照赔付和保费收入等价原则,在给定的预定利率和出险概率的前提下得出的,因此责任准备金通常是确定的,并且各种责任准备金也成为了保险企业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保险事故的发生是随机的,虽然可以估算其概率分布,可仍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市场利率的不断变化和投保人投资意向的变化,以责任准备金维持未来偿付的平衡关系可能被打破。保险业实际发生的偿付资金流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必定影响资产方的资金流向。因此我们不能仅仅通过资产负债的静态平衡来衡量保险企业某个时点上的财务状况,而是要动态地观察和研究保险企业资产负债问题。

一、我国保险业资产负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从外部环境来分析

(1)保险资金与资本市场弱对接。我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与互动发展还受到很大的限制,从而导致保险业的资产负债管理缺乏充分的市场基础,无法实现全面的风险分散。目前的投资结构也使得我国保险业的投资收益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在已经全面开放的国内保险市场上,投资收益的弱势让我国的保险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同时,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出现和保险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保险业这种传统保守的投资结构不但不能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反而加剧了保险资金的利率风险。

(2)投资环境受到限制,资金运用渠道狭窄。保险投资环境的限制与资金运用渠道的狭窄,导致保险业存在严重的资产负债匹配风险。我国目前保险业的资金大部分都流向了银行业和国债市场。虽然这两年,保险业的投资渠道得到不断地扩展,并且可以直接进入A股市场进行股票交易。但监管部门同时也对保险业进入这些投资渠道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如保险业不能投资在过去12个月内涨幅超过100%的股票。同时,我国资本市场本身就发育得不完善,提供的金融产品的质量都不是很高。这造成了我国的保险资金在这些投资渠道找不到合适其资产负债特色的投资组合。

(3)资产负债管理技术缺乏应用的数据基础。由于我国对保险业资产负债管理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很多理论技术也还只是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目前国际上常有的资产负债管理技术有免疫技术,投资组合技术,风险价值技术,情景分析等技术。这些科学有效的技术给国外保险业的资产负债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成效,但在我国,它们却因水土不服只能做做书面上的摆设。因为这些技术都是建立在长期有效的数据收集和高效的计算机系统建设基础之上的。我国保险业在近两年的高速发展中,虽然硬件设施建设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在数据收集方面还远远达不到研究的要求。

2.从内部机制来分析

(1)公司目前的组织体系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大部分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管理部门还是保险公司的内设部门,机构设置过于简单,还没有真正实现专业化和集成化的管理模式。对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管理在实质上还处于相互分割的状态,对资产和负债方面缺乏综合统一的信息获取渠道和风险测算标准,使得保险业务的市场部门、产品设计部门、精算部门以及投资部门缺乏共同语言来实现有效的沟通。同时,由于没有专门的风险研究部门,最高决策层缺乏科学的参考依据。随着投资环境和投资领域的发展变化,竞争的加剧,保险业的资产负债管理对公司的组织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资产负债管理领域的专业化人才匮乏。人才是金融业的核心,专业化管理人才的不充分,是目前制约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水平的最大障碍。由于我国保险业资产负债管理部门一直是以公司的内设部门的形式而存在,目前从事资产负债管理的人员大部分也是从以前的其他部门抽调过去的,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缺乏实战经验。同时国内缺乏对精算,财务和投资都很精通的保险人才,从而使得各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时很难兼顾资金运用,进行资金运用时也很难周密地考虑到产品既资金来源的特色。加上我国保险业对资产负债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一直缺乏针对资产负债管理而建立的有效的激励机制,很难吸引国外优秀的专业投资人才。因此人才问题将成为我国保险业的资产负债管理发展的瓶颈。

二、提高我国保险业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的途径

1.加大风险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利率风险的规避技术。利率风险作为一种系统风险,不仅直接影响着资产和负债的收益和价值的变动方向,同时也间接地影响着资产与负债的结构以及企业本身的信用水平。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最初就是从规避和解决险开始的。对利率风险的度量是对其进行规避的前提条件,国际上常见的利率风险度量的方法有到期期限,基本点价格值,持期和凸度。根据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目前最有效的度量方法为持期理论。该理论从直观上描述,可以理解为资产或负债的平均寿命,从技术上看,持期为到期期限的加权平均时间,权重为现金流的相对现值。在利率风险的规避上,免疫技术是最为合适的工具。

(2)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常用工具,它主要通过对投资组合的收益曲线与风险曲线的综合分析,找寻出最佳的投资组合点,使得投资组合达到整体最优。投资组合理论在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在保险公司既定的经营目标下,根据多样化投资分散风险的思想,确定负债方保险产品和投资方投资产品的优化组合结构,实现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总体组合的最优。与传统的投资组合理论只对资产方进行单方面考虑不同,在保险业的投资组合理论中,是将资产与负债同时作为模型中的元素加以研究,以获得保险产品以及资产投资的优化结构。因此,我们在建立模型中要引入更多的参数,计算难度也会大大增加。

(3)风险价值技术。保险业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始终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波动,但两方面变化程度的不同,会导致自有资本(所有者权益)发生正向或负向的变化。从保险企业的角度看,持有足够的自有资本是十分必要的,自有资本是企业生存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保险企业资产负债管理中,确定保险企业至少应保留的自有资本,即测算保险公司的风险资本要求,对保证企业的偿付能力的实现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对风险资本的计算主要采用的风险价值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在规定的置信度和时间范围内企业所持有的资产数量大于负债市值,以保证资产盈余大于零。

2.改善投资环境,拓宽投资渠道

(1)积极完善股票市场,加快债券市场的建设。政府职能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积极完善股票市场,加快债券市场的建设。目前,我国直接进入股票市场的保险资金远未达到保监会许可的限额。导致保险资金对于直接投资A股市场较为保守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内股票市场的不规范问题严重,只有真正改善国内股市,才能刺激保险公司长期持有股票,优化资产的结构。同时我国债券市场上债券的发行规模、种类、期限结构都不尽人意。短期和超长期的债券发行都非常有限,整个市场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局面,尤其是长期债券缺乏,不利于保险公司进行长期投资。因此应当积极改进债券发行,开发出更多的长期债券。

资产监管范文篇10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固定资产是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生产等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高校资产的使用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发展的速度、质量。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高校纷纷利用银行贷款投资建设新校区,高校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大幅度增加。但是,如何进行科学的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益,特别是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向管理要效益,相关研究者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多年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直是高校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资产管理体制不顺、机构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规范、家底不清、账物卡不符、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在新形势下加强和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已是各个高校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目前,提高资产质量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实现计划管理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加强监管检查已成为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要求。由于管理要求的不断细化,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一些基于历史原因以及现有体制不完善之处而产生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思想意识淡薄、观念落后、管理过程缺乏有机协调。我国高校大部分是公办性质,属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投资建设而成,长期以来高校无偿地使用固定资产,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导致了高校对财务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和教育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人们头脑中很难形成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这种思维定式是高校资产管理长期不被重视、人们头脑中至今还被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思想困扰的根本原因。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少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较多。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一是固定资产采购项目的计划指标被挪用,形成固定资产虚列;二是利用账外资金越权违规购建固定资产,但为逃避监管而不入固定资产账或部分入账;三是会计差错,即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账实不符问题来源于多年的积累,并未得到根除。其次,不少高校主要忙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忽视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从而造成高校普遍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轻管、公物私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使固定资产难以发挥其在高校教学科研中应有的作用,影响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制度落实不到位。高校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数量大,使用部门不集中,财务部门很难进行认真的清查,只能通过报表加以控制,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的数据很少一致。比如:许多仪器设备的占有使用部门早已将其淘汰报废,但因未履行报废手续,财务和管理部门未能及时销账;各部门、院系自筹资金购建的固定资产,未纳入学校的统一管理,这就造成“院系有实物,校方无记录”的局面;有的资产已交付使用多日,但入账手续仍未办理完毕;管理人变更移交手续不完善,甚至不交接,其名下的物品也就随时间延续而不知去向,导致资产总账不符等等,使得固定资产存量不明,家底不清。

(三)资产的建设和配置缺乏计划和论证。计划和论证是资产管理的工作之首,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加强资产建设和配置的计划和论证。在固定资产多头管理的高校,各管理部门站在各自的立场,带着或多或少的部门功利色彩,对资产的建设和配置提出计划上报学校,最终由学校决定投资决策,缺乏统筹规划和系统论证。而在资产粗放管理型的高校,也因其管理不到位而使计划和论证工作流于形式。

(四)资源配置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缺乏统一规划,浪费现象较为严重。许多高校进行资产管理时没有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存在着资产购置经费与现有资产存量状况脱钩的现象,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和资金使用部门之间资产存量信息不对称,往往使预算安排陷于被动局面,难以有效控制资产重复购置和超过实际需求购置资产。并且没有对预算配置相关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跟踪监督,部分部门不按预算规定的用途和标准配置资产,严重削弱了预算管理的严肃性。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各高校的资产规模都有大幅度增长,一些高校不顾现实和可能,相互攀比,贪大求全,千方百计地多要经费。为了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和顺利通过上级进行的各种评估,学校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添置资产,存在着无计划购置、盲目购置、重复购置等现象。学校内部资产配置则实行供给制、按需分配,而且一旦配置,终身拥有,很难做到资产在全校范围内资源共享。由于使用部门对配置得当与否、利用率高低与否不承担责任,因此常常贪多求全,致使各学院(部门)所拥有资产的数量和其所承担任务的实际需求之间很不平衡。一些部门宁可让资产闲置,也不允许其他部门使用,出现了一方面资产闲置;另一方面还要重复购置的怪现象,于是一方面设备购置经费紧张,另一方面从全校来看,却有许多闲置资产,没有发挥其使用效率,随着技术消耗和自然消耗,很快就淘汰报废,造成了大量资产的闲置和浪费。

(五)综合利用率低,缺少资产使用效益的评估体系。受政府办学体制的影响,很多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至今仍局限于资产账面管理,对资产使用效益缺乏必要的评估。部分高校对教学、科研所占用的资产使用没有进行完全成本核算;加之管理人员基本素质不高,理论基础薄弱,没有制定具体的资产成本核算及计提折旧的实施办法,使单位的资产成为不用白不用的“唐僧肉”。同时,没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对闲置资产漠不关心,使国家花钱购置的教学、科研设备形同部门的私有财产,甚至局限于个别人来使用,造成高投资、低效益的现象。众所周知,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的引导下,高校固定资产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产业。既然是产业,那就应该在市场中运作。那么,作为高校经济价值体现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也就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确定。然而,高等教育应是有序地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种社会效益明显的基地,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它的非盈利性、有序性、运作的长期性与整体性。因此,如何把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系统化、理论化,做到物尽其用,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推行绩效预算的基础。

三、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首先,领导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高校中心工作的保障和积极的推动作用。固定资产管理改革关系到学校其他各项改革能否顺利进行与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高校领导应彻底摒弃墨守成规的旧观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是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固定资产以最佳的状态为学校教学与科研提供最优服务和条件保障。既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又要研究探索资源合理配置,为固定资产的投资提供依据;其次,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法规的宣传和学习,使广大教职工统一思想,彻底纠正“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错误认识,积极配合,主动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努力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是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学、科研和其他事业发展的必要物资保障。高等学校要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根据财政部门、教育部门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一整套完备的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固定资产的计划、论证、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维护、转让、处置等制度。对先进设备的配置,贵重仪器的购买,以及房屋建筑物的购建,都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实行专家论证和咨询制度。大型设备的报废,房屋的拆除,也要严格审批,坚持“先报批,后处置”的原则,防止固定资产随意报废,真正做到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在制定制度的同时,要注意与校内其他职能部门管理制度之间的衔接与协调,使每项制度具有可操作性,执行权可落实到人,做到责任和权利相统一。为保证各项制度得到切实执行,高校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起便于实行和考核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和监督机制。另外,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机制,明确责任人。高校可实行单位主要领导人为全面责任人、分管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范围,层层分解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并真正落实到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要选拔和造就一支思想正确、作风踏实、责任心强、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善于管理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同时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努力增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业务技能,以保证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预算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预算制度就是将资产管理和部门预算相结合,在充分分析单位资产的现状及履行公共职能需要的基础上,解决单位需要购置什么资产、如何配置和处置资产的决策。实行部门预算后,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各部门以实物资产为依据,根据任务的需要提出实物资产的增(减)计划,编制部门资产预算,通过项目支出和公共支出的资金物化形成固定资产。这有利于运用资产预算和统计报告对单位的存量资产进行分析,运用资产预算管理对资产的投入形成、调节使用、审核报销、计价核算、处置报废进行监控,从而保证单位资产的购置科学、配置合理、处置得当,最终提高单位的资产使用效率。同时,将资产管理纳入部门预算,有利于使资产配置管理与预算编制相统一、资产处置与预算执行相匹配、资产报告分析与预算报告分析相印证。

(四)探索可行的绩效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固定资产的绩效评价是对高校占有、使用固定资产的效果进行评定,主要评定其是否得到了合理配置、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通过构建高校财务绩效综合评价体系,把高校资产纳入考核范围,以此来推动高校重视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高校改善资产管理工作。高校每年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清查工作,根据清查结果调整管理系统数据,并设定条件统计各类报表,建立以固定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以资产收益率、生均占用资产、固定资产利用率、资产闲置率等指标为体系的考核体系,从而促使使用单位合理、有效地使用所占用的资产。根据年末资产清查及绩效评价考核结果,给予资产收益率和利用率高、资产闲置率低的、本年度内无资产遗失损毁现象、资产清查时组织有序、认真负责,资产日常管理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给予精神和一定比例的物质奖励,而对于考核结果不合格、无故损毁学校资产或因保管不善被抢被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比例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