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运营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20:31:44

资本运营

资本运营范文篇1

Abstract:Inamarketeconomycondition,thecapitaloperationisthefundamentalchangeofenterprise''''smanagementstrategy.Andthekeytothecapitaloperationisthestrategicchoicetothecapitaloperationmode.Whichmakethecapitalexpanded,gatheredanddisposedeffectively.

关键词:企业集团资本运营模式

Keyword:EnterprisegroupCapitaloperationMode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已进入以大公司、大集团为中心的时代。我国已经明确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作为今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中国企业正面临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转型期。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史蒂格勒曾说过:纵观世界上著名的大企业、大公司,没有一家不是在某个时候以某种方式通过资本运营发展起来的,也没有哪一家是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利润的积累发展起来的。随着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以及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传统的企业增长方式已无法跟上发展的步伐。只有把企业的各种要素,包括产品、技术、设备、厂房、商标、战略、服务、文化、管理团队等等,以资本的形式,进行流动、整合和重构,进一步优化配置,形成合力,才能实现新的突破。一些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的企业集团,为应对WTO的挑战,提升国际竞争力,把公司做大做强,借鉴一些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经验,采取了与众不同的资本运营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以谋求拥有独特的战略地位。所谓资本运营,就是对集团公司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值。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把企业的资本运营分为资本扩张与资本收缩两种运营模式。

一、扩张型资本运营模式

资本扩张是指在现有的资本结构下,通过内部积累、追加投资、吸纳外部资源即兼并和收购等方式,使企业实现资本规模的扩大。根据产权流动的不同轨道可以将资本扩张分为三种类型:

1、横向型资本扩张

横向型资本扩张是指交易双方属于同一产业或部门,产品相同或相似,为了实现规模经营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横向型资本扩张不仅减少了竞争者的数量,增强了企业的市场支配能力,而且改善了行业的结构,解决了市场有限性与行业整体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的矛盾。青岛啤酒集团的扩张就是横向型资本扩张的典型例子。近年来,青啤集团公司抓住国内啤酒行业竞争加剧,一批地方啤酒生产企业效益下滑,地方政府积极帮助企业寻找“大树”求生的有利时机,按照集团公司总体战略和规划布局,以开发潜在和区域市场为目标,实施了以兼并收购为主要方式的低成本扩张。几年来,青啤集团依靠自身的品牌资本优势,先后斥资6.6亿元,收购资产12.3亿元,兼并收购了省内外14家啤酒企业。不仅扩大了市场规模,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壮大了青啤的实力,而且带动了一批国企脱困。2003年,青啤产销量达260万吨,跻身世界啤酒十强,利税总额也上升到全国行业首位,初步实现了做“大”做“强”的目标。

2、纵向型资本扩张

处于生产经营不同阶段的企业或者不同行业部门之间,有直接投入产出关系的企业之间的交易称为纵向资本扩张。纵向资本扩张将关键性的投入产出关系纳入自身控制范围,通过对原料和销售渠道及对用户的控制来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

格林柯尔集团是全球第三大无氟制冷剂供应商,处于制冷行业的上游。收购下游的冰箱企业,既有利于发挥其制冷技术优势,同时也能直接面对更广大的消费群体。从2002年开始,格林柯尔先后收购了包括科龙、美菱等冰箱巨头在内的五家企业及生产线。通过这一系列的并购活动,格林柯尔已拥有900万台的冰箱产能,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具备了打造国际制冷家电航母的基础。格林柯尔集团纵向产业链的构筑,大大提高了其自身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混合型资本扩张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之间没有直接投入产出关系和技术经济联系的企业之间进行的产权交易称之为混合资本扩张。混合资本扩张适应了现代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要求,跨越技术经济联系密切的部门之间的交易。它的优点在于分散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环境适应能力。拥有105亿资产的美的集团一直是我国白色家电业的巨头,2003年的销售额达175亿元。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美的从来没有偏离过家电这一主线。专业化的路线使美的风扇做到了全国最大,使空调、压缩机、电饭锅等产品做到了全国前三名,巨大的规模造就了明显的规模优势。然而,随着家电行业竞争形势的日益严峻,进军其它行业、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美的集团的现实选择。与此同时,美的在资本、品牌、市场渠道、管理和人才优势等方面也积累到了具备多元化经营、资本化运作的能力。审时度势之后,美的毅然作出了从相对单一的专业化经营转向相关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决策。2003年8月和10月美的先后收购了云南客车和湖南三湘客车,正式进入汽车业。此后不久,又收购了安徽天润集团,进军化工行业。在未来的几年中,美的将以家电制造为基础平台,以美的既有的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内部重组和外部并购为手段,通过对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新产业的扩张,实现多产业经营发展的格局,使美的最终发展成为多产品、跨行业、拥有不同领域核心竞争能力和资源优势的大型国际性综合制造企业。

二、收缩型资本运营模式

收缩性资本运营是指企业把自己拥有的一部分资产、子公司、内部某一部门或分支机构转移到公司之外,从而缩小公司的规模。它是对公司总规模或主营业务范围而进行的重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企业价值最大以及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收缩性资本运营通常是放弃规模小且贡献小的业务,放弃与公司核心业务没有协同或很少协同的业务,宗旨是支持核心业务的发展。当一部分业务被收缩掉后,原来支持这部分业务的资源就相应转移到剩余的重点发展的业务,使母公司可以集中力量开发核心业务,有利于主流核心业务的发展。收缩性资本运营是扩张性资本运营的逆操作,其主要实现形式有:

1、资产剥离资产剥离是指把企业所属的一部分不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资产出售给第三方,这些资产可以是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也可以是整个子公司或分公司。资产剥离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不良资产的存在恶化了公司财务状况;(2)某些资产明显干扰了其它业务组合的运行;(3)行业竞争激烈,公司急需收缩产业战线。

中国人寿在上市之前,就进行了大量的资产剥离。2003年8月,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一分为三: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超过6000万张的1999年以前的旧保单全部被拨归给母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而2000万张左右1999年以后签订的保单,则以注资的形式被纳入新成立的股份公司。通过资产剥离,母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承担了1700多亿元的利差损失,但这为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12月在美国和香港两地同时上市铺平了道路。

2、公司分立公司分立是指公司将其拥有的某一子公司的全部股份,按比例分配给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通过这种资本运营方式,形成一个与母公司有着相同股东和股权结构的新公司。在分立过程中,不存在股权和控制权向第三方转移的情况,母公司的价值实际上没有改变,但子公司却有机会单独面对市场,有了自己的独立的价值判断。公司分立通常可分为标准式分立、换股式分立和解散式分立。

3、分拆上市指一个母公司通过将其在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分配给现有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分拆上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分拆包括已上市公司或者未上市公司将部分业务从母公司独立出来单独上市;狭义的分拆指的是已上市公司将其部分业务或者某个子公司独立出来,另行公开招股上市。分拆上市后,原母公司的股东虽然在持股比例和绝对持股数量上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可以按照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分成,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子公司分拆上市成功后,母公司将获得超额的投资收益。

2000年,联想集团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略调整,对其核心业务进行拆分,分别成立新的“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2001年6月1日,神州数码股票在香港上市。神州数码从联想中分拆出来具有一箭双雕的作用。分拆不但解决了事业部层次上的激励机制问题,而且由于神州数码独立上市,联想集团、神州数码的股权结构大大改变,公司层次上的激励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解决。

4、股份回购股份回购是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一定途径购买本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适时、合理地进行股本收缩的内部资产重组行为。通过股份回购,股份有限公司达到缩小股本规模或改变资本结构的目的。股份公司进行股份回购,一般基于以下原因:一是保持公司的控制权;二是提高股票市价,改善公司形象;三是提高股票内在价值;四是保证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认股制度的实施;五是改善公司资本结构。股份回购与股份扩张一样,都是股份公司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环境下采取的经营战略。因此,股份回购取决于股份公司对自身经营环境的判断。一般来说,一个处于成熟或衰退期的、已超过一定的规模经营要求的公司,可以选择股份回购的方式收缩经营战线或转移投资重点,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

1999年,申能股份有限公司以协议回购方式向国有法人股股东申能(集团)有限公司回购并注销股份10亿股国有法人股,占总股本的37.98%,共计动用资金25.1亿元。国有法人股股东控股比例由原来的80.25%下降到68.16%,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回购完成后,公司的业绩由98年每股收益0.306元提高到99年每股收益0.508元,而到2000年,每股收益达到了0.933元。这为申能股份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进一步提升了其在上市公司中的绩优股地位。

三、资本运营创新模式的探索

1、TCL集团—整体上市模式

2004年1月,TCL集团的“阿波罗计划”正式得以实施。即TCL集团吸收合并其旗下上市公司TCL通讯,实现整体上市。原TCL通讯注销法人资格并退市,TCL集团向TCL通讯全体流通股股东换股并同时发行TCL集团人民币普通股,TCL通讯的全部资产、负债及权益并入TCL集团。整体上市为TCL集团筹资25.13亿元,这将给公司带来产业扩张的新契机,也为其带来一个新的资本运作平台。这是企业集团资本运营的一个里程碑。集团整体上市将给集团以更大的运作平台。企业要面对全球化竞争,要做大做强,这都需要资金,金融资本集资是最有效的方式,集团上市后无疑可以让集团更加有效地通过集资发展。而在行业整合、产业重组方面,让大集团完全靠现金收购来进行产业重组显然不大现实,整体上市可以让大集团通过股权收购实现更有效的扩张,这对蓝筹大集团来讲极具意义。

2、德隆集团—行业整合模式

一个产业规模很大、很分散,怎么整合?德隆的选择是,把资本经营作为产业整合的手段。通过资本经营,收购同行业中最优秀的企业,然后通过这个最优秀的企业去整合和提升整个行业。

德隆把资本经营与产业整合相结合、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相结合。德隆现在控股5家上市公司,他们的做法是,把证券市场作为企业整合的一个手段。德隆一般不孤立投资一个项目,其投资某个项目,是为了整合整个行业。例如为了整合新疆水泥行业,首先控股屯河70%以上,然后把屯河的水泥生产能力卖给天山,用所卖得的钱买天山集团对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权,从而控股天山,通过天山整合整个新疆的水泥业。而屯河做红色产业,在国外与亨氏合作,进入欧洲的蕃茄酱市场,变成亚洲最大番茄酱生产和出口企业;在国内控股汇源果汁公司,迅速打开国内饮料市场。

3、海尔集团--产融资本结合模式

当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由于对资本需求的不断扩大,就会开始不断向金融资本滲透;而金融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也必须要寻找产业资本支持,以此作为金融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于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就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002年9月,海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海

尔集团全面吹响了进军金融业的号角。同年12月,海尔集团与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美国纽约人寿保险公司携手,成立海尔纽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而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海尔已先后控股青岛商业银行、鞍山信托、长江证券。如此,海尔在金融领域已经涵盖了银行、保险、证券、信托、财务公司等业务。海尔投资金融业是真正地开始搭建一个跨国公司的框架,由于金融业本身良好的资金流动性,产融结合将为海尔的资金链加入润滑油,加速其资金融通,为海尔冲击世界500强提供强劲的资金动力。

资本运营形成的原因即有企业内部的动因,也有企业外部环境的支持。重视资本运营的战略地位,借鉴成功的运营模式,并在现实的运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这对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范恒山资本运营·理论脉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资本运营范文篇2

冰山集团的资本运营战略管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认识到认识、由资本联合和资本积累到资本集中的过程。

一、资本运营战略管理的实施

(一)盘活资产的合理流动

1、变无效资本为有效资本。8O年代中期,公司将价值I000多万元的闲置设备作为资本对一些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进行投资人股,共控股了4个企业,参股了11家企业。目前这1000多万元已增值到1亿多元。

2、变低效资产为高效资产。对公司内同一门类、分散经营、重复生产、效益低下的资产,进行专业化重组,提高资产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了资产经营的集约化。

3、以存量资产吸引增量资本。用存量资产(闲置的土地、厂房等)吸引增量资本(外资等),活化了资产的合理流动,大大提高了资产的经营效益。

4、对经营效率不等的整体资产进行裂变。将资产运营效率不等的资产整体,按照高效、低效和无效进行分离,对低效和无效资产或转让、或租凭,使资产最终全部进入高效或有效运营状态。

(二)面向金融资本市场融资

通过金融资本市场吸纳社会资本,实现资金融通社会化,资本运营货币化,使企业资产和效益成倍增长。

(三)通过招商引资实现资本运营国际化

冰山集团先后与外商合资兴办了22个企业,总投资3.8亿美元,现已有15家企业盈利,5家企业全部收回投资。合资使企业实现了产品结构的优化组合,产品的水平和档次达到了世界一流,企业管理跨人国际先进水平行列。

(四)实现无形资产有形化。

冰山集团坚持不懈地走创“名牌”产品之路,使“冰山”牌产品居国内领先地位,并走向世界。冰山商标1992年被世界经贸组织授予“最佳商标奖”,1997年被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目前,“冰山”牌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40%,远销世界5O多个国家和地区,无形资产实现了有形的市场价值。

二、资本运营的管理

(一)构造母子公司管理。建立层次分明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明确母子公司的职责,建立“一办五部”的管理机构,保证资本经营的有效运转。

(二)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为了统一经营集团内国有资产,先后制定了七项管理奖惩制度,既保证了资本运营的可操作性,又保证了资本运营的质量和回避经营风险。

资本运营范文篇3

投资、资本运营中介组织以及企业资本运营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由这些影响和我国企

业资本运营的现状所决定,入世后我国企业资本运营将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当前我国企业资本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资本运营是企业继生产经营、商品经营之后,以所拥有的资本为对象,通过资本更大范围的流动,实现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经营活动,它是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层次。我国企业资本运营自保定、武汉首开先河以来,经过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次高潮,对加快我国企业改革步伐,提升企业竞争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企业资本运营还存在许多问题,在对入世的影响展开分析之前,对这些问题首先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知己知彼,才能有效地应对。

1.资本运营理念扭曲。

资本运营是相对于生产经营的概念,如果说生产经营是内部经营战略的话,那么,资本运营就是外部经营战略。同时,资本运营以生产经营为基础,只有在生产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资本运营才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主要指生产型企业的资本运营)。而且,首先搞好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谈得上搞好其资本运营。从资本运营的目的看,资本运营的目的是挖掘企业潜力,培育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市筹集资金和扩大规模只是资本运营过程中的两个环节。然而,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理念严重扭曲,表现在:一是将过程视为目的。将筹集资金作为资本运营的主要目的,为上市而上市,对企业进行过度包装,制造和虚假信息。更有甚者,将资本运营视为躲避监管的手段,假重组真逃债。近年来,频频曝光的上市公司恶性造假事件就是这种扭曲理念的反映。二是将规模经济误认为是简单扩大经济规模。企业片面追求规模,对并购对象缺乏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估,盲目重组、并购一些无发展前途的企业或本应该退市的上市公司,结果,非但没有通过并购壮大自己,反而背上沉重的包袱,有的被并购拖垮。三是脱离生产经营进行资本运营,有些企业不是以搞好自身的生产经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资本运营的基础,而是盲目实行多元化经营,盲目进入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导致战线过长,首尾不能兼顾,最终陷入被动。

2.资本运营主体模糊。

从理论上讲,企业是资本运营的天然主体,然而,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资本运营主体长期处于模糊状态。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现象是,政府往往成为资本运营的实际主宰者。企业资本运营的重心不在于企业之间的谈判,而在于政府的意愿,在于和政府对被并购企业权利与义务的谈判,在于政府对上市额度的分配,在于政府对资本运营的支持力度。也正是政府的这种特殊地位,使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的发展状况始终紧随政府政策的变化而进退。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的第二次高潮直接根源于“十五大”的召开。虽然政府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有其促进作用,但总的说来,它严重影响了资本运营效率的发挥,使资本运营中的“扶危济困”、“拉郎配”现象非常普遍,资本运营被扭曲变样,严重影响了资本运营效率。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是,企业经营人员主宰资本运营。这种现象在西方也很普遍,但我们与西方的不同之处在于,我国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非常严重,资本运营常常成为经营人员牟取私利的渠道。

3.资本运营人才缺乏,资本运营中介组织严重不规范。

资本运营是一种融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经营活动,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有广泛的金融、证券、税务、财务、法律、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管理手段,而且要具有企业家的市场洞察力和处理各种复杂事务的能力和谈判能力。然而,我国这方面的人才严重短缺,这也是我国企业资本运营难以走向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资本运营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决定了中介组织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中介组织在资本运营中承担着提供信息、咨询、资产评估、融通资金等作用。然而,我国资本运营中介组织发育严重不良;存在从事资本运营的中介组织数量过少、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中介组织的行为极不规范、中介组织与企业合谋欺骗投资者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等问题。

4.对外资本运营较少。

资本运营是企业将拥有的资本在全社会优化配置的过程,它没有地域和国别限制。我国企业资本运营在“十五大”之后的第二次高潮中,成功地突破了地区限制,在全国范围展开。但是,我国到国外进行资本运营的企业数量不多,只有几个大型国有企业在国外有资本运营活动。即使走出去的企业,有的资本运营也仅仅停留在融资这些相对简单的资本运营活动上,真正具有实质性的运营活动,如兼并、收购等很少。

二、入世对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的影响

扭曲的理念、模糊的主体、人才的缺乏、中介组织的不规范和有限的范围决定了我国企业资本运营总体水平低,仅处于资本运营的初期阶段。在这种状况下加入WTO,将会对我国企业资本运营产生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积极影响不会自然产生,需要主动应对、利用和争取。

1.入世将掀起我国企业第三次资本运营高潮。

首先,外国企业主要采取并购方式进入我国,会推动我国企业资本运营。受世界经济萧条的影响,随着我国入世后的开放步伐加快,外国企业将掀起进入我国的高潮。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企业已经拥有了较好的经济资源,并购便于快速占领市场,实现本土化经营。因此,外企在进入方式选择方面,与上世纪采用设备、技术与我国企业合资、合作相比,这次将会更多地采取兼并、收购方式。这虽然也会推动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的发展,但会使被并购企业降为从属于外企的地位。

其次,为应对入世,我国企业将主要通过资本运营增强自身竞争力。面对外国企业咄咄逼人的气势,我国企业将通过资本运营迅速整合各种资源,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掀起企业资本运营高潮。

最后,入世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为企业资本运营提供巨大舞台。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时期,结构调整是“十五”时期的中心任务。入世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加剧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性。资本运营是进行结构调整最有效的手段。通过同部门企业的并购可以形成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不同部门企业间的重组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等。

2.入世将为我国企业进行国际资本运营提供便利。

根据WTO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在我国对成员国开放的同时,成员国也对我国开放,这为我国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提供了契机。我国企业不仅可以对外输出商品、劳务,而且可以输出资本;不仅可以进行间接资本输出,而且可以进行直接投资,在国外投资建厂;不仅可以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而且可以通过国际资本市场兼并、收购外国企业,从而有利于我国企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运营两种资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加入WTO为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到国际市场进行资本运营提供了机会。长期以来,我们对资本运营,尤其是国际资本运营有一种误解,似乎只有大型企业才可以进行资本运营和国际资本运营。事实上,资本运营与企业规模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几乎都是中小型跨国公司,即使在发达国家,中小型跨国公司的比重也很高。英国和法国80%左右的跨国公司都是中小型跨国公司。联合国早在1993年就修改了跨国公司定义中对规模的要求,将跨国公司定义为由两个以上国家实体组成的、在一个经营体系下运营且通过股权与其他方式形成的企业。加入WTO后,必然采用这种标准,我国将拆除种种障碍,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将可以享受到我国和WTO成员国对跨国公司的各种优惠政策,促进我国企业的国际资本运营。

3.入世促使我国资本市场走向完善和国际化,为我国企业资本运营提供良好中介。

资本市场是资本运营的主要场所,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决定了资本运营的效率。然而,我国资本市场存在规模小、行政化色彩浓厚、市场结构不合理(间接融资市场与直接融资市场不协调、市场主体结构不合理和市场组织结构不合理)、中介组织功能不完善以及法规不规范等缺陷,很难为资本运营提供优质服务。加入WTO后,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和《金融服务贸易协定》,我国将开放资本市场,允许外国公司享有国民待遇,允许在我国建立资本市场中介组织,取消跨国界服务限制,并逐步开放资本项目,走向自由化。我国资本市场在外国资本强势的竞争下,将随着WTO规则的实施逐步完善,逐步国际化,从而为我国企业资本运营创造更好的条件。

4.入世有助于我国企业学习资本运营技术,规范资本运营行为,树立现代资本运营理念。

加入WTO之后,外国企业的资本运营活动,为我国企业学习资本运营技术、规范资本运营行为、树立现代资本运营理念带来了巨大的学习效应。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示范学习效应。我国企业可以近距离、全方位地了解外国企业资本运营的全过程,真实领略现代资本运营的效率,学习资本运营战略和技术的合理使用。二是“干中学”效应。我国企业通过与外国企业合作和竞争,或者被并购,或者并购外国企业,或者争夺同一个目标,亲身体验现代资本运营理念的作用,真正掌握资本运营的完整内容和全部过程,使我国企业资本运营尽快迈人规范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5.入世将促进我国相关法规和制度改革,为企业资本运营提供制度保障。

经济体制转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改革配套进行。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虽然已经走过20多个年头,但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刚刚形成,市场化程度还不是很高,资本市场发育很不成熟,各方面改革并不配套,再加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出于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和国民经济稳健发展的要求,我国对企业资本运营采取了谨慎态度,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加强监管和规范的法规、条例,建立了比较严格的管制制度,这也是必要的,但是对资本运营的发展重视不足。更重要的是,由于体制的原因,一些法规和制度演变为企业资本运营的障碍。入世后,我国将根据WTO的要求对这些法规、制度进行清理、改革,扫清企业资本运营的障碍,为其提供制度保障。

当然,入世不仅对我国企业资本运营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如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进行垄断性并购,将遏制我国企业的资本运营;外国企业大量争挖人才,加剧我国企业人才不足状况;我国企业难以与外国企业抗衡,导致大量被收购;国门开放引起资本外逃;资本市场开放易引发金融危机;我国企业急于做大做强,导致对货币资本运营钟爱有加,对实际生产运营重视不足、本末倒置等等。这些消极影响需要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管,我国企业也要积极应对。

三、入世后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的特点

1.资本运营向科技化、网络化方向发展。科技化和网络化是新经济的重要内容。尽管人们对新经济还有种种争议,尤其是作为新经济代表的美国经济在新世纪之初进入衰退期,有些人更对新经济持否定态度,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信息化、网络化以及高科技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人们还在对新经济争论不休时,作为对市场最具有发言权的企业已经开始行动。在当前正在进行的新的并购浪潮中,科技化、网络化作为发展方向已经得到展现。入世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将加快,世界并购浪潮中的科技化、网络化趋势将影响我国企业资本运营,我国企业资本运营将逐步向这个方向发展。

2.服务业成为并购的重要战场,资本运营中介组织的并购、重组成为热点。服务业是我国较薄弱的行业,同时也是受入世冲击较大的行业。入世后,我国将根据WTO《服务贸易总协定》和《金融服务贸易协定》,开放服务业。外资银行、券商、保险公司、投资银行等服务性企业的大批进入将加剧服务业的竞争,服务业将成为并购的重要战场。其中,资本运营中介组织的并购重组成为并购的热点。中介组织通过并购重组等使资本运营中介组织功能逐步完善。

3.产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结合形成金融资本,成为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的新特点。随着规模扩张,我国产业资本面临巨大的资本需求压力,为加快资本流动,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建立企业和银行之间的联盟非常必要。一些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通过资本运营进入银行业。如新希望入主民生银行,海尔通过入主长江证券,与以法国巴黎银行为背景的百富勤合资成立我国加入WTO以来第一家中外投资银行,以及许多企业建立内部银行等。随着我国对金融业的开放,这种趋势将会进一步发展。

4.我国将掀起一股对外资本运营热。我国企业有较强的对外直接投资和海外上市愿望,只是受信息缺乏、国家政策的限制,这种愿望难以实现。入世后,国家在这方面的限制将逐步取消,如果再出台相关鼓励措施、建立相应中介组织以及充分发挥我国驻外使馆的商务功能,将大大加速对外资本运营步伐。企业对外资本运营热将带动银行的对外资本运营,从而掀起对外资本运营热。

5.人力资本成为资本运营的新宠。人力资本是最重要、最稀缺的资本,企业竞争实质上是人力资本的竞争。入世后,外资企业的进入加大了企业竞争压力,对人力资本的争夺将趋于白热化,人力资本运营提上议事日程。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在我国的资本运营,首先是人力资本运营,而非货币资本运营,这种做法为我国的企业起到了示范作用,从而推动了我国企业人力资本运营。

四、我国企业资本运营健康发展的对策

1.努力实现资本运营形式的多样化。资本运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进行。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同行业及不同地区差别很大,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资本运营方式来优化我国企业的资源配置。在规模经济效益明显的行业,如汽车、电子、机电和化工等行业,可以采用横向并购方式进行资本运营,对于具有纵向一体化优势的行业,可以采用纵向并购方式进行资本运营。而中小型企业则可以与大企业和大公司联手,利用大企业、大公司的管理优势,进行混合并购。

从2001年企业资本运营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企业的资本运营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海尔模式。这是我国大多数实业领域企业模仿的榜样。其突出特点是,资本运营主体拥有强大的产业基础,围绕自己的产业扩展进行资本运营。第二种是德隆模式。其基本特色是充分利用了资本市场,首先通过买壳上市,改变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通过注人优质资产调整产品结构,使上市公司的主业结构发生变化;进而通过并购、托管等形式,对上市公司所处产业进行整合,优化产业结构;最后通过对销售网络和销售渠道的整合,扩大上市公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形成规模化、垄断性经营。这两种资本运营方式各有特色,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其进行借鉴和吸收,并在此基础上走出一条适合自身情况的有效的资本运营的路子来。

2.集中力量,通过资本运营组建一批大型企业和公司。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看,西方国家的大公司在国际市场上日益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入世后,要求我们集中力量,在我们具有一定优势的行业集中发展一批大型公司和企业,以尽快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据有关资料,目前我国大型国有企业500强的资产、销售收入总额还不及美国500强的前3家。如此势单力薄的单个企业自身是难以与海外著名跨国公司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竞争、抗衡的。为了应对入世的挑战,在将来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当以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为出发点,加大资本运营的力度,组建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但组建大企业集团,不能只追求规模而忽视效益与竞争力的提高。事实上,企业的规模大小不仅与技术水平、产业结构、行业特点、产品类别等因素相关,而且还要受到市场的制约和影响。因此,组建大型企业和公司,一定要以资本为纽带,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来进行。而决不能用政府行为搞人为的“拉郎配”,成立名不副实的集团。只有这样,新组建的大型企业和公司才会有规模效益和竞争力。为此,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以国内优势企业、特别是实力强的上市公司为核心,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通过兼并、收购,把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其次,建立战略联盟,开展既竞争又合作的“柔性竞争”,实现双赢目标。不仅强调国内企业的强强联合,而且在中外合资中,我们也应转变思路,积极与大型跨国公司“强强合资”,并做到同步技术更新。加入WTO,我们不仅要“与狼共舞”,而且要与“巨人同行”。这应是我国入世后应对竞争的新策略。

此外,通过无形资产筹资,进行资本扩张,也是组建大企业集团的有效途径之一。企业利用名牌效应、管理优势、销售网络等无形资产可以盘活有形资产,通过联合、承包、租赁、参股、并购等形式实现资本扩张。如海尔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名牌,为了应对资金、技术、人才等实力雄厚的外国企业的竞争,在自身的资金、技术、质量、服务达到一定水平时,以“海尔”品牌为主线,组建名牌集团,使企业由“一叶小舟”变成“联合舰队”。以青岛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70多家企业联手组建的全国最大的家用电器工业区——海尔工业园,不仅生产电冰箱,还生产冰柜、微波炉、空调、洗衣机等,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69大门类108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企业借助本身的无形资产求得了全方位的发展。海尔集团最近在美国纽约曼哈顿黄金地段买下格林尼治大厦作为其在北美的总部,并命名为海尔大厦。海尔能有今天的辉煌,与其成功的资本运营是分不开的。

3.努力培育各类市场中介组织。中介组织在资本运营活动中承担着提供信息、咨询、账务处理、资产评估、融通资金等作用。如果没有中介组织,或者中介组织不规范,资本运营活动都是不可能顺利进行下去的。目前,我国市场中介组织不但数量较少,从业人员素质也不高,很难适应入世后加快企业资本运营活动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培育我国各类市场中介组织。现在,不少外国中介组织已经进入我国,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4.我国企业要具有全球眼光,抓住入世为我们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开展对外资本运营。在此要特别注意的是,根据我国企业现状,目前应以发展中小型跨国公司为主。在对外投资地区选择方面,应以东欧、中亚等经济发展比中国“慢半拍”的国家为主要地区,中国的今天就是这些国家的明天,只要将我国市场经济的一些做法引入,再充分利用这些国家的资源,就能够成功。当然,有实力的企业也可以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同时,为避免我国企业在国外的互相残杀和增强抗风险能力,对外资本运营应该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外国企业在我国投资的经验,建立集约式投资群体,即众多的中小型跨国公司一起到一个地区投资,形成配套服务,获得规模效应。

5.加强人力资本运营。当今的国际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高科技人才和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的竞争。外国公司正在以其雄厚的实力、优越的工作条件、前瞻性的科研课题、灵活的创新机制吸引我国最优秀的人才。目前,已有45家跨国公司在京设立了48个研发中心。不到一年的时间,跨国公司总部已经招揽了我国40多位优秀青年人才,并且手中掌握有2000多位符合其条件的优秀人才的简历,还对我国高校优秀生进行跟踪调查,并建有档案。这只是未来人才竞争形势的冰山一角,我国对此要有足够的重视和应对措施,要通过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培育高效率的工作团队等手段进行人力资本运营。

6.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战略,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要使信息、技术网络和信息产业在资本运营和整个经济生活中发挥日益突出的作用;要加快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要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以提高我国企业在资本运营中的国际竞争力。

资本运营范文篇4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是指一家跨国公司内部的产品、原材料、技术与服务在同一产品生产、销售等过程有关的每一个国家里组织专业化生产,而又通过内部交易把这些生产活动联系起来。这种交易虽然导致商品跨越国界的运动,但是交易行为主体实际上是同一个所有者,它既具有国际贸易的特征,又具有公司内部商品调拨的特征,因此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际贸易。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获利动机并不一定是以一次性交易为基础,而往往以综合交易为基础,服从于公司整体利润最大化和资本增值的目的;其交易价格不是由国际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而是由公司内部自定的;其交易动机主要是实现企业内部的经营与管理,使经营过程中各构成要素实现正常的运动。

一、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理论基础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理论基础是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认为,现代企业经营的范围不仅包括生产,还包括销售、研究与开发以及职工的培训等。这些活动是相互联系的,由中间产品,其中主要是技术、专利和管理技能等知识产品的活动联系起来。但中间产品的市场不完全,使得企业利用市场交易的成本很高,因而导致企业创造出内部市场,将原先由市场连接和组织的各项活动置于统一的所有权控制之下,当市场内部化超越国界时,跨国化经营的舞台就形成了。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外部市场不完全是内部化形成的主要原因。企业外部市场失效促使内部市场的建立。存在于企业之外,受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支配的外部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的,存在种种不确定的因素,交易成本大。某些中间产品,特别是知识产品的市场尤不完善,使得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外部市场有效地协调其经营活动。通过内部贸易,以公司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以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目标和谋求最大限度利润为目的,使资源和产品在公司内部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充分利用。

第二,知识产品的特性促使内部市场形成。知识产品包括知识、信息、技术、专利、专有技术、管理技能及商业信誉等。知识产品要实现其专有权的价值,会因市场不完全而遇到困难。一方面,知识、技术和技能的研究与开发耗费的时间长,投资的费用大,一旦开发出来在一定时间内具有某种“自然垄断”的性质,其价值的实现要靠歧视性定价或差别性定价;另一方面,外部市场难以对知识产品准确定价,且外部交易极易使知识产品泄露出去而失去原有的价值。若将这一交易置于同一所有权之下,便可消除这种不确定性,借助内部市场的定价机制充分实现知识产品的价值,并可充分发挥企业的垄断优势,形成内部化优势。

第三,寻求交易成本最小化是内部贸易的形成动机。由于外部市场存在很多交易障碍,如信息不对称问题、关税壁垒、谈判成本等,通过外部市场所进行的交易会导致附加成本的增加,而企业内部资源的转移可使交易成本最小化,由此形成了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一般来说,外部交易成本越大,内部化程度就越高,反之亦然。图示如下:

附图

二、内部贸易在跨国公司资本运营中的作用

第一,在结构调整方面,内部贸易促进了国际分工和技术进步。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开辟了全球范围内一体化生产的可能性,促进和健全了公司内部网络的形成,即把生产加工的不同阶段分设在不同国家,或者由各子公司专门生产整个生产线的某种特定部件,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率,并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内部技术贸易还促进了跨国公司根据不同东道国在人才、科技实力以及科研基础设施上的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有组织地安排科研机构,推动技术创新,保持跨国公司的竞争力。据估计,目前跨国公司垄断了世界上70%的技术转让和80%的新技术工艺。

第二,在要素配制方面,内部贸易可以充分利用转移定价攫取高额利润和规避风险。内部贸易的产品和服务的定价根据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目标由公司上层人士制定的,通过转移高价和转移低价使整个公司的经营活动在全球战略目标指导下实现内部交换,在协调的基础上使各自的利益得到满足,并可减轻税负,实现内部资金配置,逃避东道国的价格控制,避免外汇汇率风险和东道国的外汇管制。例如,当跨国公司子公司所在国的外汇管制和利润汇出限制严、营业利润抽税高时,母公司就抬高供应给子公司的机器设备、原材料和劳务价格,使子公司生产成本增加,盈利减少,从而少纳税;当子公司产品面临当地产品竞争时,母公司可以大幅度降低转移价格,从而降低子公司产品的生产成本,加强其竞争能力,以掠夺性价格打垮竞争对手,操纵和垄断当地市场,然后再提高价格;当所在国货币将要贬值时,母公司就可以利用转移价格将子公司的利润和现金尽快汇出去;当子公司所在国货币坚挺时,母公司就利用转移价格使子公司扩资,从汇率中牟利。由此可见,转移价格已成为跨公司弥补外部市场结构性和交易性缺陷的重要措施,它既是跨国公司建立内部市场的重要手段,又成为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强大支撑点,为其最终获取高额利润起了重大作用。

第三,在无形资本运作方面,内部贸易可保持公司的技术优势。对技术的垄断是跨国公司的特有优势,也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如果公司的技术产品在公司外部交易的话,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摹仿而受损失。内部贸易就可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有助于公司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和竞争能力,实现全球利益的最大化。实践证明,实行内部贸易与公司拥有的技术水平有关,其技术水平越高,内部贸易的比重就越大。据邓宁教授研究,母公司内部出口贸易在总出口中的比重,计算机工业为91.3%,石油工业为51%,汽车工业为62.4%,电子工业为36.5%,纺织业为12.8%,食品业为9.8%。

第四,在人力资本管理方面,内部贸易解决跨国公司内部相对利益中心之间交换的矛盾,有利于公司高层人才的稳定。跨国公司的各个子公司虽然隶属于同一母公司,但各子公司又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即使是从母公司的全球战略的大局出发也应考虑到各个主体的利益要求,以保证工作人员的稳定,维持整个公司的凝聚力。因此,在跨国公司的内部交换过程中就不能以利益的完全一致性为基础进行无偿调拨,而必须采取贸易形式,通过内部市场机制满足各方的经济利益,以解决内部经济利益的矛盾。

第五,在追求风险最小化方面,内部贸易降低了外部市场造成的经营不确定风险,有利于跨国公司实行计划管理。完全受市场自发力量支配的企业经营活动面临诸多风险,如投入供应数量、质量、价格等不确定,以及不同生产工序和零部件由独立企业承担带来的协调问题等。公司内部贸易可以大大降低上述的各种经营不确定性,使公司的商品数量、商品结构以及地理流向都服从于公司长远发展战略计划、生产投资计划、市场营销计划和利润分配计划,优化公司内部的资源配置,使之不断适应公司发展战略的外部环境的要求,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内部贸易的负面效应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内部贸易在跨国公司资本运营中的作用功不可没,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其中包括:

第一,转移价格的定价机制改变了价格作为市场信号的贸易秩序。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转移产品、服务、资金时,人为地调高或调低价格与收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市场自由竞争赖以存在的供求调节价格的价格机制,破坏了国际市场价格与供求关系之间的联系。因此,内部贸易减弱了价格作为市场信号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原本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贸易秩序。

第二,转移价格往往损害了东道国的利益。由于内部贸易采用转移价格手段,达到跨国公司的特定目标,如将资金调出东道国,规避东道国的税收,绕过东道国的关税壁垒等。据有关部门的数字表明,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亏损高达40%以上,有些地区甚至达到75%,因此许多合资、合作企业的中方无利可分,甚至连年亏损。令人深思的是这些企业的外方却不断增资,合理的解释只可能是这些企业的外方通过“高进低出”的转移价格侵吞了中方的收益,实现了“虚亏实盈”、“中亏外盈”。可见,跨国公司通过转移价格侵吞了东道国合资方的利润,减少了东道国的税收收入。

第三,内部贸易降低了东道国引进外资的关联效应。很多东道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大力引进外资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跨国公司的投资带动上游产业或下游产业的发展。然而跨国公司从全球战略出发,有时宁可高价进口国外关联公司的原材料、半成品,因而降低了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直接投资的关联效应。例如,某合资企业生产用的主要原材料阿苯达唑,国内许多厂家均能生产,而且产品质量很好,但该企业的合资外方却拒绝使用高质价廉的国产原料,而高价从其他国家的子公司进口。

第四,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使国际关系复杂化。一方面,跨国公司通过内部贸易侵占了东道国的利益,破坏了东道国的投资声誉,而且使东道国在制定外经贸政策时左右为难;另一方面,内部贸易中的返销假活动使得进出口国地位改变,改变了双方的贸易差额。不利于东道国的国际收支改善。这些矛盾显然会造成国际经贸关系复杂化。例如,美国以巨额贸易逆差为由向其贸易伙伴施加压力,如要求日本开放市尝汇率升值;要求中国开放市场等。

由此可见,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一把“双刃剑”。如何运用好这把“双刃剑”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普遍关注。例如美国、法国、日本等拥有大量对外直接投资的发达国家都已制定出专门法规,限制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作用。发展中国家与跨国公司打交道的时间短,缺乏经验,要管制转移价格就比较困难。目前发展中国家应该从完善法令、法规入手,加强对外资企业财务报表的审核,并及时了解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动情况及有关国家的税率差别,了解国际市场同行业利率水平,及时发现问题,以对跨国公司转移价格进行限制,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资本运营范文篇5

首先,简单陈述下华瑞公司出现面临分家前出现的危机。

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汇率的变化造成外汇的短缺,外方股东造成损失。由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向好快速发展,造成人民币对国际货币汇率的快速变化,导致外方股东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巨大的损失。1990年中瑞双方的谈判,始终找不到解决外汇的长期办法,最后只能够和瑞典方面谈分家清算。

二、阿斯特拉公司意图分家。作为瑞典方面的股东之一的阿斯特拉公司,在其公司的产品中,销售非常不如人意,加上外汇等多方面的问题,阿斯特拉生出了伏尔加的意图

三、华瑞生产的药品在中国国内没销路。在90年当时的中国市场上,中国人的富裕程度还达不到使用外国价格昂贵的营养液产品,瑞典派出的市场调查团队得出的结论是,眼下中国市场上,脂肪乳最多能卖到每年25万瓶,而且每瓶价格不能超过30元,这在当时华瑞的期望值相差太远,市场销路的缺乏加剧了危机的产生,导致危机出现直接原因。

四、经济的困难加上政治的动乱。89年到90年的时候,中国经济上出现困难,政治上出现轻度动乱,把瑞方在中国投资的信心打沉了一下。

4个原因快速加剧了华瑞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急需进行新的资本运营模式的探索和改变来扭转华瑞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

危机的化解和得到的成果:

新上任的总经理措施。

中国医药工业公司承诺对华瑞发放130万美元无息贷款。

最后经过华瑞上下各方的努力,终于把危机初步解除并得到一定的骄人成绩:

(1)提前实现扭亏的现状。

(2)销售额上升了150%,脂肪乳生产线开始两班制生产。

(3)曙光初透,最艰难时期基本过去

并购模式的前提条件:

华瑞公司的主要并购模式是杠杆式,杠杆式并购模式,结果往往是公司资本结构基本达到双方的平衡状态,把原来退出去股东的股权采取对留下来股东相对平衡的方式出售给外来参股方,而不改变以往公司的管理结构和领导权的变化。

杠杆式并购模式能够降低资本重组后所带来的管理上断层的风险,可以使新资本重组的公司的适应期缩短,避免因资本过度而形成的适应期内部的混乱和矛盾。

进行杠杆式并购的前提条件主要有:

(1)稳定而充足的现金流量。

(2)良好的经营前景与升值空间。在阿斯特拉公司分家和1%股权转让后,华瑞进行了公司的有形与无形资产记性评估,得出的结论是:在正式投产7年之后,企业净资产已增值141%,达4.25亿元,而由于华瑞在制药行业、三资企业和无锡所占的地位、商誉及良好的前景,评估单位运用超额收益资本化方法估算出其无形自产价值也过亿。因此,华瑞公司的经营前景和升值空间非常乐观。

(3)收购者富有管理经验和良好信誉。收购1%股权以及阿斯特拉分家所出的股权的公司是德国著名只要企业费森尤斯有着先进的只要生产技术和零线的管理体制。

(4)管理层有一个可行的企业经营计划。

(5)收购前负债率特别是长期负债率较低。

(6)业务性质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小。华瑞所经营的是药品行业,药品是人所必须的物品,而且受到国家的严格管制和保护,因此,产品受到的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非常小。

综上,华瑞公司基本具备了进行杠杆式并购模式的前提条件,能够进行比较主流的此种并购模式来重组华瑞的资本结构。

并购模式的难点与分歧

(1)股权转让中费森尤斯公司没明确答复其在中国的计划。在最初的谈判过程中,在中方认为,法—普和费森尤斯的交易中没有提及、也不应该包含中国项目。这样给中方的错觉认为,费森尤斯是以资本运作为目的,而将来可能会将华瑞变卖以完成其资本的动作而产生对中方不利的各种因素风险的存在。

(2)费森尤斯北京公司和华瑞之间的重复生产和竞争关系难以解决。费森尤斯在北京建立的营养产品合资公司刚投产不久,与华瑞的产品线基本重合,一旦合并,公司的发展可能会受到抑止。而且费方也没就这个问题对中方作出详细的说明和书面协议上的承诺。

(3)中方和外方对华瑞公司控制权的争议。在这个问题上,中方坚持原来建立华瑞时的领导和管理权上的分配方案,就是1:1对等的方式,而对方缺不尽愿意以这种方式进行并购,其中控制权的争议是双方热论的焦点。

(4)中方资金的问题。由于控制权问题的争议没达到完全的双方统一意见,中方不得不行使“优先购买权”来迫使对方进行让步,使用优先购买权中方就要把51%的股权收购,产生的费用在中方资金面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杠杆式并购模式产生分歧矛盾的深度分析:

杠杆并购模式却不可避免地产生文化差异引起的纠纷问题。这在新形成的股东结构中要有个适应调整期。而在调整期中,这样的分歧需要双方进行长期的磋商与让步,中方在磋商中占有领先的地位,因为中方占有着巨大潜在市场和华瑞令人乐观的经营前景。因此进行谈判中中方要牢牢抓住这筹码。华瑞公司出现的文化差异主要出现在硬指标和不容商量的强硬态度上。中庸之道在中国根深蒂固,而外国的文化思想就是弱肉强食,凡事进行硬指标的标准。管理文化上巨大的差异需要时间来磨合。

但如果文化差异能够经过调整而形成公司的统一文化理念后,能够促成公司内部的团结和效益的提升。

并购模式模式的效果:

经过长时间的双方的谈判,让步,调整,并购协议最终1999年8月签订。

技术上的成功,华瑞获得原法—普公司和费森尤斯—卡比肠外营养产品在中国的独家生产、销售权以及费森尤斯的所有肠内营养产品专有技术,对费—卡开发推广的有关新产品,华瑞有12个月的优先选择权。

管理上的优化,华瑞信息管理上进行系统优化,引进MOVEX管理软件,使得生产、仓储、销售、财务和日常管理连成一体。公司每日内部信息能够快速、整齐、准确地反应出来。

杠杆并购模式给企业引来的进步体现在新技术的引进和管理上优化上。

通过新股东的新技术和优秀管理方式,使企业效益更进步,资源整合利用能够得到提升到新的层面。

但是如果不能得到迅速调整,会对企业造成损伤,带来的风险成本也会相当惊人。

因此,杠杆并购模式带来的高风险应该要提前做好准确的评估。

对华瑞公司资本运营模式深度研究:

1、资本的再投入问题:

作为中外合资企业的华瑞,在资本运营过程不可避免发生中外双方的资本再投入比例问题。

在华瑞控制权对等的模式上,双方对等的只是决策权的问题,资本的再投入问题一直是双方的争议性话题,且中方总处于被动的地位,这和当时的中国经济状况有很大的关系。中方可充分利用股权结构上双方的比例对外方进行磋商,寻求最有效且公平的投资结构比例。

中方资本的优势在于政府在中方股东结构上占有席位,这也是国营企业对于私营企业的最大优势。政府可采用一定的财政手段对必要的投资项目进行资金拨款。华瑞前期发展就在于政府资金的支持下顺利进行。

政府对华瑞的资金帮组不只是直接的作为股东方式投资,可充分利用行政手段的方式对华瑞进行低息甚至无息贷款。

2、外来资本参与方式: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企业的扩大和国际化的演变,资金的短缺必然会成为障碍。

在这过程中就必须要引进外来资金的参与。在不以技术作为条件的前提下,适度引进风险投资商的资金参与。风险投资投资的进入,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决策权和控制权不清晰的问题,这以中方股东和外方主要股东股权比例远高于风险投资作为前提,且引进风险投资必定要以这作为前提条件。

3、华瑞公司资金发展模式:

华瑞公司长期的发展模式应该要以继续进行并购的模式发展。

在中外双方股东不断地进行资金再投入的前提下,公司发展必然走向国际化道路。在制定国际化战略时,前期以产品出口为主要战略,目的是摸清目标市场的环境。

目标市场形成一定规模后,以收购或入资目标市场本地企业为主导,即直接资本投入,并购目标市场企业相对于投资建厂有着时间成本低,管理成本低的优势。积极利用并购的企业成熟的市场基础可以快速地将资本打进目标市场,一定程度上大幅降低营销成本。

而且,制药行业是一个高度依赖技术和质量的行业,各个地区对药物的需求程度不尽相同,采取并购目标市场企业的方式能够利用目标企业本身的资源和信息优势准确把握市场的信息并吸收其精华技术进行产品开发和制造

资本运营范文篇6

一、创造良好的企业外部环境

l、完善资本市场环境。资本市场的高效运作,必须具备合理的市场结构和良好的监管机制。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1)国家对资本市场管理仍有行政干预的现象;(2)市场割据,流动性不足;(3)市场价格机制尚未健全;(4)监督不力。对此,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减少行政计划因素;二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市场结构;三是增进市场流动性;四是完善市场的价格机制;五是建立与整个经济开放程度相适应的高度权威的管理体制。

2.完善法律制度。(l)完善证券法律制度,规范证券机构、发行公司和上市公司;(2)扩展金融市场容量,完善金融法规体系;(3)完善公司法律制度,规范公司的合并、分立和破产等行为;(4)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规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国有企业产权界定、国有资产评估以及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行为。

3、改善政治环境。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卸下企业的包袱,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投资,增加就业。这要具体做好下列工作:(1)打破社会保险分散管理格局,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基金营运的管理制度。

4、净化社会中介环境。资本运营是一项系统性、操作性极强的活动,这一活动的各个环节,均需中介机构参与运作,中介机构的行为直接关系到资本运营的成败。要建立并规范包括信息网络、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在内的中介机构。

二、营造必备的企业内部环境

首先,要提高企业管理者自身的素质。管理者应做到:(1)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用现代知识武装自己;(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并运用于实践;(3)提高创新能力,不拘泥于现状;(4)牢固树立风险观念和竞争观念。

其次是重视对人的管理。做到:(1)强化职工培训,提高全员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2)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3)弘扬先进,培育职工的团队精神;(4)关心职工生活,不断理顺职工思想情绪;(5)不断增强职工“主人翁”地位,加强民主管理,健全激励机制。

三是要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1)要立足现有基础,积极盘活存量资产;(2)对外拓宽融资渠道,对内抓好产品生产,降低产品成本,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3)应不断优化内部资本结构,扩大直接融资的渠道和比例,降低资金成本,提高盈利能力;(4)完善企业的科学决策体系,无论进行投资、扩大经营规模、拓宽经营项目或是兼并其他企业,都要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进行;(5)建立对资本运营项目的考核制度。

三、加强企业结构调整,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企业资本的优化配置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资本的产业结构关系。企业通过多个产业的投资,既可以避免单一行业经营的风险,又可实现资本的优化组合。二是资本的产品结构关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将资本投放在不同的产品上,使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顾客的需求。三是资本的空间结构关系。企业应考虑不同地域的资源条件、自然条件、投资环境和市场需求,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四是资本的风险结构关系。资本收益总是和一定的风险相关的。因此,要注意投资的安全性。首先,要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合资、合作等办法吸引多个投资者联合进行项目投资,共同分享利益,分担损失风险;其次,要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再次,进行投资的风险组合。投资要在不同的产业,不同风险的项目间进行组合,既保证资本的安全性,又保证资本的增值性。使之做到:运行协调、供求平衡、资产流动和风险适度。

四、拓宽融资渠道,实现多元化资本经营

筹资已成为企业一项重要而经常的活动,那种靠企业自我积累或传统的间接融资渠道,已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要。在资本市场,企业可以自身的法人财产权实现直接融资,也可以股权出让和转让的形式以及以存量资产出让、土地置换、发行债券等形式筹资。

五、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培育资本运营动力机制

一是要重塑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增强所有权虚拟化程度。将有竞争性、经营性的国有资产折成股份,组成一批国有控股公司,建立法人产权,代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成为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主体和一级企业法人,行使资产收益权和处置权,成为资本市场的主体。二是要改革国有资产管辖权制度,将管辖权由政府部门让渡给作为企业法人的国有控股公司,政府的资产管理方式则相应由收益权、处置权直接行使过渡到政策法律的制定,为企业资本运营营造法制化、规范化的市场氛围。三是要广泛建立法人产权制度,架构以企业法人产权为核心的企业资本运营体系。

六、理顺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的关系,建立企业资本运营的联动机制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扩大主导产品或主营业务的规模,使企业商品生产经营达到规模经济。因此,企业的资本运营应该有利于剥离企业非经营生产,提高企业资本质量,使商品经营成果直接转换成资本经营成果,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和商品经营效率。资本运营要在有关联的企业之间进行,尽量减少无关联企业的兼并,以合理的市场结构,形成企业适度的竞争状态。抛弃或防止资本运营中一哄而上的做法,将资本运营行为和商品生产经营的切实需要紧密结合,规划出有序的、渐进的资本运营轨道。

七、正确认识市场规模与资本规模的比例关系,建立有序的资本扩张机制

处理好国有企业资本运营中资本规模与市场规模的关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企业资本扩张不能依靠行政命令搞外延式的扩张,而要着重培育国有企业通过资本的运营和相关生产能力的配置增强竞争力,占领市场份额所引起资本利润率的提高来转增资本的机制。二是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过程中资本扩张必须重在存量盘活,而不是铺摊子,搞重复建设,通过存量重组,扩大相对市场份额。三是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必须注重无形资产的运营,通过创立品牌,运用品牌的市场渗透力来达到资本规模和市场规模的统一发展。四是国有企业目前资产状况是固定资产大于流动资产,存量大于流量,资产负债比率和净资产比率都相当低。要有效的达到规模经济即资本规模和市场规模的统一,还需依靠政府制定兼并政策、产业化政策和市场容量扩张政策来扶助和指导,以加速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扩张机制的培育。

八、处理好国有资产管理与企业法人治理的关系,完善资本运营的决策机制

企业资本运营必须正确定位,明确决策的权限和管理责任,形成良好、快捷、有效的决策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资本运营决策的分权模式,明确划分决策权限。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国有控股公司的决策权,应限于当企业资本运营涉及资产所有权在不同性质的主体之间重组或变更时作出明确的选择;而当资本运营在相同所有权主体之间发生,则只需企业法人批准;至于企业的资本运营只涉及所有权的派生权能如经营权、占用权,则其决策权利属于法人。二是明晰企业资产决策的责任,构建资本运营决策的风险约束机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国有控股公司资产运营决策的任务是促进企业中国有资产的价值保值和有利于提高资本的生产配置效率,降低资本运营风险。王是建立资产运营决策的价值实物协同机制,促进国有企业资本运营决策的回馈循环。资产运营决策必须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对经营性资产的运营决策确定价值量化指标,企业法人则根据这些指标运营法人财产,完成价值量化指标与资本运营协同,使国有资产运营决策形成回馈循环。

九、加强资产评估管理,力求评估结果正确公平

资本运营离不开资产评估。只有准确、完整、合法地评估目标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合理确定转让价格,才能保证国有资产不被侵蚀。

1、制定统一的资产评估标准。对同一资产用不同的评估方法,评估的结果往往会有较大的差异,但不同方法共存是与资产评估对象、评估要达到的目的及评估的经济环境相关的,即这三者的结合状态是决定采用哪种评估方法的内在依据。对企业整体分析时应主要采用重置成本法;对企业以某项固定资产投资入股时,则主要采用重置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在外部条件允许时,也可以考虑使用收益现值法,非特殊情况时,一般不采用清算价格法。

2、加强对评估结果的确认工作。资产评估结果是否合法、真实,标准和方法是否正确、科学,资料是否完整等都需要进行审核和鉴定,以保证评估结果正确无误、公平合理。

3、加强对评估机构的管理。资产评估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并非任何组织和机构都可以从事该项业务。对资产评估的从业人员,应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十、强化企业财会工作,促使企业资本有效运营

1、只要是两家或两家以上企业的经济资源和经营活动因资金纽带关系而置于一个管理机构或集团控制之下,就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2、准确地确认和计量企业的负债,并对坏帐发生的可能性和大小进行合理地估计。

资本运营范文篇7

一、创造良好的企业外部环境

l、完善资本市场环境。资本市场的高效运作,必须具备合理的市场结构和良好的监管机制。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1)国家对资本市场管理仍有行政干预的现象;(2)市场割据,流动性不足;(3)市场价格机制尚未健全;(4)监督不力。对此,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减少行政计划因素;二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市场结构;三是增进市场流动性;四是完善市场的价格机制;五是建立与整个经济开放程度相适应的高度权威的管理体制。

2.完善法律制度。(l)完善证券法律制度,规范证券机构、发行公司和上市公司;(2)扩展金融市场容量,完善金融法规体系;(3)完善公司法律制度,规范公司的合并、分立和破产等行为;(4)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规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国有企业产权界定、国有资产评估以及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行为。

3、改善政治环境。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卸下企业的包袱,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投资,增加就业。这要具体做好下列工作:(1)打破社会保险分散管理格局,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基金营运的管理制度。

4、净化社会中介环境。资本运营是一项系统性、操作性极强的活动,这一活动的各个环节,均需中介机构参与运作,中介机构的行为直接关系到资本运营的成败。要建立并规范包括信息网络、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在内的中介机构。

二、营造必备的企业内部环境

首先,要提高企业管理者自身的素质。管理者应做到:(1)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用现代知识武装自己;(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并运用于实践;(3)提高创新能力,不拘泥于现状;(4)牢固树立风险观念和竞争观念。

其次是重视对人的管理。做到:(1)强化职工培训,提高全员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2)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3)弘扬先进,培育职工的团队精神;(4)关心职工生活,不断理顺职工思想情绪;(5)不断增强职工“主人翁”地位,加强民主管理,健全激励机制。

三是要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1)要立足现有基础,积极盘活存量资产;(2)对外拓宽融资渠道,对内抓好产品生产,降低产品成本,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3)应不断优化内部资本结构,扩大直接融资的渠道和比例,降低资金成本,提高盈利能力;(4)完善企业的科学决策体系,无论进行投资、扩大经营规模、拓宽经营项目或是兼并其他企业,都要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进行;(5)建立对资本运营项目的考核制度。

三、加强企业结构调整,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企业资本的优化配置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资本的产业结构关系。企业通过多个产业的投资,既可以避免单一行业经营的风险,又可实现资本的优化组合。二是资本的产品结构关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将资本投放在不同的产品上,使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顾客的需求。三是资本的空间结构关系。企业应考虑不同地域的资源条件、自然条件、投资环境和市场需求,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四是资本的风险结构关系。资本收益总是和一定的风险相关的。因此,要注意投资的安全性。首先,要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合资、合作等办法吸引多个投资者联合进行项目投资,共同分享利益,分担损失风险;其次,要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再次,进行投资的风险组合。投资要在不同的产业,不同风险的项目间进行组合,既保证资本的安全性,又保证资本的增值性。使之做到:运行协调、供求平衡、资产流动和风险适度。

四、拓宽融资渠道,实现多元化资本经营

筹资已成为企业一项重要而经常的活动,那种靠企业自我积累或传统的间接融资渠道,已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要。在资本市场,企业可以自身的法人财产权实现直接融资,也可以股权出让和转让的形式以及以存量资产出让、土地置换、发行债券等形式筹资。

五、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培育资本运营动力机制

一是要重塑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增强所有权虚拟化程度。将有竞争性、经营性的国有资产折成股份,组成一批国有控股公司,建立法人产权,代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成为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主体和一级企业法人,行使资产收益权和处置权,成为资本市场的主体。二是要改革国有资产管辖权制度,将管辖权由政府部门让渡给作为企业法人的国有控股公司,政府的资产管理方式则相应由收益权、处置权直接行使过渡到政策法律的制定,为企业资本运营营造法制化、规范化的市场氛围。三是要广泛建立法人产权制度,架构以企业法人产权为核心的企业资本运营体系。

六、理顺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的关系,建立企业资本运营的联动机制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扩大主导产品或主营业务的规模,使企业商品生产经营达到规模经济。因此,企业的资本运营应该有利于剥离企业非经营生产,提高企业资本质量,使商品经营成果直接转换成资本经营成果,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和商品经营效率。资本运营要在有关联的企业之间进行,尽量减少无关联企业的兼并,以合理的市场结构,形成企业适度的竞争状态。抛弃或防止资本运营中一哄而上的做法,将资本运营行为和商品生产经营的切实需要紧密结合,规划出有序的、渐进的资本运营轨道。

七、正确认识市场规模与资本规模的比例关系,建立有序的资本扩张机制

处理好国有企业资本运营中资本规模与市场规模的关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企业资本扩张不能依靠行政命令搞外延式的扩张,而要着重培育国有企业通过资本的运营和相关生产能力的配置增强竞争力,占领市场份额所引起资本利润率的提高来转增资本的机制。二是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过程中资本扩张必须重在存量盘活,而不是铺摊子,搞重复建设,通过存量重组,扩大相对市场份额。三是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必须注重无形资产的运营,通过创立品牌,运用品牌的市场渗透力来达到资本规模和市场规模的统一发展。四是国有企业目前资产状况是固定资产大于流动资产,存量大于流量,资产负债比率和净资产比率都相当低。要有效的达到规模经济即资本规模和市场规模的统一,还需依靠政府制定兼并政策、产业化政策和市场容量扩张政策来扶助和指导,以加速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扩张机制的培育。

八、处理好国有资产管理与企业法人治理的关系,完善资本运营的决策机制

企业资本运营必须正确定位,明确决策的权限和管理责任,形成良好、快捷、有效的决策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资本运营决策的分权模式,明确划分决策权限。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国有控股公司的决策权,应限于当企业资本运营涉及资产所有权在不同性质的主体之间重组或变更时作出明确的选择;而当资本运营在相同所有权主体之间发生,则只需企业法人批准;至于企业的资本运营只涉及所有权的派生权能如经营权、占用权,则其决策权利属于法人。二是明晰企业资产决策的责任,构建资本运营决策的风险约束机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国有控股公司资产运营决策的任务是促进企业中国有资产的价值保值和有利于提高资本的生产配置效率,降低资本运营风险。王是建立资产运营决策的价值实物协同机制,促进国有企业资本运营

决策的回馈循环。资产运营决策必须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对经营性资产的运营决策确定价值量化指标,企业法人则根据这些指标运营法人财产,完成价值量化指标与资本运营协同,使国有资产运营决策形成回馈循环。

九、加强资产评估管理,力求评估结果正确公平

资本运营离不开资产评估。只有准确、完整、合法地评估目标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合理确定转让价格,才能保证国有资产不被侵蚀。

1、制定统一的资产评估标准。对同一资产用不同的评估方法,评估的结果往往会有较大的差异,但不同方法共存是与资产评估对象、评估要达到的目的及评估的经济环境相关的,即这三者的结合状态是决定采用哪种评估方法的内在依据。对企业整体分析时应主要采用重置成本法;对企业以某项固定资产投资入股时,则主要采用重置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在外部条件允许时,也可以考虑使用收益现值法,非特殊情况时,一般不采用清算价格法。

2、加强对评估结果的确认工作。资产评估结果是否合法、真实,标准和方法是否正确、科学,资料是否完整等都需要进行审核和鉴定,以保证评估结果正确无误、公平合理。

3、加强对评估机构的管理。资产评估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并非任何组织和机构都可以从事该项业务。对资产评估的从业人员,应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十、强化企业财会工作,促使企业资本有效运营

1、只要是两家或两家以上企业的经济资源和经营活动因资金纽带关系而置于一个管理机构或集团控制之下,就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2、准确地确认和计量企业的负债,并对坏帐发生的可能性和大小进行合理地估计。

资本运营范文篇8

Abstract:Inamarketeconomycondition,thecapitaloperationisthefundamentalchangeofenterprise''''smanagementstrategy.Andthekeytothecapitaloperationisthestrategicchoicetothecapitaloperationmode.Whichmakethecapitalexpanded,gatheredanddisposedeffectively.

关键词:企业集团资本运营模式

Keyword:EnterprisegroupCapitaloperationMode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已进入以大公司、大集团为中心的时代。我国已经明确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作为今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中国企业正面临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转型期。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史蒂格勒曾说过:纵观世界上著名的大企业、大公司,没有一家不是在某个时候以某种方式通过资本运营发展起来的,也没有哪一家是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利润的积累发展起来的。随着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以及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传统的企业增长方式已无法跟上发展的步伐。只有把企业的各种要素,包括产品、技术、设备、厂房、商标、战略、服务、文化、管理团队等等,以资本的形式,进行流动、整合和重构,进一步优化配置,形成合力,才能实现新的突破。一些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的企业集团,为应对WTO的挑战,提升国际竞争力,把公司做大做强,借鉴一些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经验,采取了与众不同的资本运营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以谋求拥有独特的战略地位。所谓资本运营,就是对集团公司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值。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把企业的资本运营分为资本扩张与资本收缩两种运营模式。

一、扩张型资本运营模式

资本扩张是指在现有的资本结构下,通过内部积累、追加投资、吸纳外部资源即兼并和收购等方式,使企业实现资本规模的扩大。根据产权流动的不同轨道可以将资本扩张分为三种类型:

1、横向型资本扩张

横向型资本扩张是指交易双方属于同一产业或部门,产品相同或相似,为了实现规模经营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横向型资本扩张不仅减少了竞争者的数量,增强了企业的市场支配能力,而且改善了行业的结构,解决了市场有限性与行业整体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的矛盾。青岛啤酒集团的扩张就是横向型资本扩张的典型例子。近年来,青啤集团公司抓住国内啤酒行业竞争加剧,一批地方啤酒生产企业效益下滑,地方政府积极帮助企业寻找“大树”求生的有利时机,按照集团公司总体战略和规划布局,以开发潜在和区域市场为目标,实施了以兼并收购为主要方式的低成本扩张。几年来,青啤集团依靠自身的品牌资本优势,先后斥资6.6亿元,收购资产12.3亿元,兼并收购了省内外14家啤酒企业。不仅扩大了市场规模,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壮大了青啤的实力,而且带动了一批国企脱困。2003年,青啤产销量达260万吨,跻身世界啤酒十强,利税总额也上升到全国行业首位,初步实现了做“大”做“强”的目标。

2、纵向型资本扩张

处于生产经营不同阶段的企业或者不同行业部门之间,有直接投入产出关系的企业之间的交易称为纵向资本扩张。纵向资本扩张将关键性的投入产出关系纳入自身控制范围,通过对原料和销售渠道及对用户的控制来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

格林柯尔集团是全球第三大无氟制冷剂供应商,处于制冷行业的上游。收购下游的冰箱企业,既有利于发挥其制冷技术优势,同时也能直接面对更广大的消费群体。从2002年开始,格林柯尔先后收购了包括科龙、美菱等冰箱巨头在内的五家企业及生产线。通过这一系列的并购活动,格林柯尔已拥有900万台的冰箱产能,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具备了打造国际制冷家电航母的基础。格林柯尔集团纵向产业链的构筑,大大提高了其自身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混合型资本扩张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之间没有直接投入产出关系和技术经济联系的企业之间进行的产权交易称之为混合资本扩张。混合资本扩张适应了现代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要求,跨越技术经济联系密切的部门之间的交易。它的优点在于分散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环境适应能力。拥有105亿资产的美的集团一直是我国白色家电业的巨头,2003年的销售额达175亿元。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美的从来没有偏离过家电这一主线。专业化的路线使美的风扇做到了全国最大,使空调、压缩机、电饭锅等产品做到了全国前三名,巨大的规模造就了明显的规模优势。然而,随着家电行业竞争形势的日益严峻,进军其它行业、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美的集团的现实选择。与此同时,美的在资本、品牌、市场渠道、管理和人才优势等方面也积累到了具备多元化经营、资本化运作的能力。审时度势之后,美的毅然作出了从相对单一的专业化经营转向相关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决策。2003年8月和10月美的先后收购了云南客车和湖南三湘客车,正式进入汽车业。此后不久,又收购了安徽天润集团,进军化工行业。在未来的几年中,美的将以家电制造为基础平台,以美的既有的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内部重组和外部并购为手段,通过对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新产业的扩张,实现多产业经营发展的格局,使美的最终发展成为多产品、跨行业、拥有不同领域核心竞争能力和资源优势的大型国际性综合制造企业。

二、收缩型资本运营模式

收缩性资本运营是指企业把自己拥有的一部分资产、子公司、内部某一部门或分支机构转移到公司之外,从而缩小公司的规模。它是对公司总规模或主营业务范围而进行的重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企业价值最大以及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收缩性资本运营通常是放弃规模小且贡献小的业务,放弃与公司核心业务没有协同或很少协同的业务,宗旨是支持核心业务的发展。当一部分业务被收缩掉后,原来支持这部分业务的资源就相应转移到剩余的重点发展的业务,使母公司可以集中力量开发核心业务,有利于主流核心业务的发展。收缩性资本运营是扩张性资本运营的逆操作,其主要实现形式有:

1、资产剥离

资产剥离是指把企业所属的一部分不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资产出售给第三方,这些资产可以是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也可以是整个子公司或分公司。资产剥离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不良资产的存在恶化了公司财务状况;(2)某些资产明显干扰了其它业务组合的运行;(3)行业竞争激烈,公司急需收缩产业战线。

中国人寿在上市之前,就进行了大量的资产剥离。2003年8月,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一分为三: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超过6000万张的1999年以前的旧保单全部被拨归给母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而2000万张左右1999年以后签订的保单,则以注资的形式被纳入新成立的股份公司。通过资产剥离,母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承担了1700多亿元的利差损失,但这为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12月在美国和香港两地同时上市铺平了道路。

2、公司分立

公司分立是指公司将其拥有的某一子公司的全部股份,按比例分配给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通过这种资本运营方式,形成一个与母公司有着相同股东和股权结构的新公司。在分立过程中,不存在股权和控制权向第三方转移的情况,母公司的价值实际上没有改变,但子公司却有机会单独面对市场,有了自己的独立的价值判断。公司分立通常可分为标准式分立、换股式分立和解散式分立。

3、分拆上市指一个母公司通过将其在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分配给现有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分拆上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分拆包括已上市公司或者未上市公司将部分业务从母公司独立出来单独上市;狭义的分拆指的是已上市公司将其部分业务或者某个子公司独立出来,另行公开招股上市。分拆上市后,原母公司的股东虽然在持股比例和绝对持股数量上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可以按照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分成,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子公司分拆上市成功后,母公司将获得超额的投资收益。

2000年,联想集团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略调整,对其核心业务进行拆分,分别成立新的“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2001年6月1日,神州数码股票在香港上市。神州数码从联想中分拆出来具有一箭双雕的作用。分拆不但解决了事业部层次上的激励机制问题,而且由于神州数码独立上市,联想集团、神州数码的股权结构大大改变,公司层次上的激励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解决。

4、股份回购股份回购是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一定途径购买本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适时、合理地进行股本收缩的内部资产重组行为。通过股份回购,股份有限公司达到缩小股本规模或改变资本结构的目的。股份公司进行股份回购,一般基于以下原因:一是保持公司的控制权;二是提高股票市价,改善公司形象;三是提高股票内在价值;四是保证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认股制度的实施;五是改善公司资本结构。股份回购与股份扩张一样,都是股份公司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环境下采取的经营战略。因此,股份回购取决于股份公司对自身经营环境的判断。一般来说,一个处于成熟或衰退期的、已超过一定的规模经营要求的公司,可以选择股份回购的方式收缩经营战线或转移投资重点,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

1999年,申能股份有限公司以协议回购方式向国有法人股股东申能(集团)有限公司回购并注销股份10亿股国有法人股,占总股本的37.98%,共计动用资金25.1亿元。国有法人股股东控股比例由原来的80.25%下降到68.16%,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回购完成后,公司的业绩由98年每股收益0.306元提高到99年每股收益0.508元,而到2000年,每股收益达到了0.933元。这为申能股份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进一步提升了其在上市公司中的绩优股地位。

三、资本运营创新模式的探索

1、TCL集团—整体上市模式

2004年1月,TCL集团的“阿波罗计划”正式得以实施。即TCL集团吸收合并其旗下上市公司TCL通讯,实现整体上市。原TCL通讯注销法人资格并退市,TCL集团向TCL通讯全体流通股股东换股并同时发行TCL集团人民币普通股,TCL通讯的全部资产、负债及权益并入TCL集团。整体上市为TCL集团筹资25.13亿元,这将给公司带来产业扩张的新契机,也为其带来一个新的资本运作平台。这是企业集团资本运营的一个里程碑。集团整体上市将给集团以更大的运作平台。企业要面对全球化竞争,要做大做强,这都需要资金,金融资本集资是最有效的方式,集团上市后无疑可以让集团更加有效地通过集资发展。而在行业整合、产业重组方面,让大集团完全靠现金收购来进行产业重组显然不大现实,整体上市可以让大集团通过股权收购实现更有效的扩张,这对蓝筹大集团来讲极具意义。

2、德隆集团—行业整合模式

一个产业规模很大、很分散,怎么整合?德隆的选择是,把资本经营作为产业整合的手段。通过资本经营,收购同行业中最优秀的企业,然后通过这个最优秀的企业去整合和提升整个行业。

德隆把资本经营与产业整合相结合、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相结合。德隆现在控股5家上市公司,他们的做法是,把证券市场作为企业整合的一个手段。德隆一般不孤立投资一个项目,其投资某个项目,是为了整合整个行业。例如为了整合新疆水泥行业,首先控股屯河70%以上,然后把屯河的水泥生产能力卖给天山,用所卖得的钱买天山集团对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权,从而控股天山,通过天山整合整个新疆的水泥业。而屯河做红色产业,在国外与亨氏合作,进入欧洲的蕃茄酱市场,变成亚洲最大番茄酱生产和出口企业;在国内控股汇源果汁公司,迅速打开国内饮料市场。

3、海尔集团--产融资本结合模式

当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由于对资本需求的不断扩大,就会开始不断向金融资本滲透;而金融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也必须要寻找产业资本支持,以此作为金融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于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就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002年9月,海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海尔集团全面吹响了进军金融业的号角。同年12月,海尔集团与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美国纽约人寿保险公司携手,成立海尔纽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而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海尔已先后控股青岛商业银行、鞍山信托、长江证券。如此,海尔在金融领域已经涵盖了银行、保险、证券、信托、财务公司等业务。海尔投资金融业是真正地开始搭建一个跨国公司的框架,由于金融业本身良好的资金流动性,产融结合将为海尔的资金链加入润滑油,加速其资金融通,为海尔冲击世界500强提供强劲的资金动力。

资本运营形成的原因即有企业内部的动因,也有企业外部环境的支持。重视资本运营的战略地位,借鉴成功的运营模式,并在现实的运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这对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范恒山资本运营·理论脉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资本运营范文篇9

资本经营的方式。资本经营有多种具体方式,且各有特点,但从总体上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种:1、扩张型资本经营,即企业通过资本经营扩大规模,资本扩张是资本最大化增值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企业通过资本扩张可以实现规模效益,发挥协同效应,降低交易费用,实现多元化经营等目标。2、收缩型资本经营,即企业通过资本经营缩减规模。传统的观念认为资本收缩是企业经营的失败,但从现代资本经营的理念来理解,资本收缩同资本扩张一样,都是企业的战略措施。3、重组型资本经营,即通过资本经营优化资本结构,合理配置生产资源,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与之相适应企业也必须经常进行资产重组,调整资本结构,改善资源配置。企业财务战略的类型。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是指是指以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为了实施这种财务战略,企业往往需要在将绝大部分乃至全部利润留存的同时,大量地进行外部筹资,更多地利用负债,大量筹措外部资金。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是指以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实施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的企业,一般将尽可能优化现有资源的配置和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及效益作为首要任务,将利润积累作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扩张的基本资金来源。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是指是指以预防出现财务危机和求得生存及新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实施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的企业,一般将尽可能减少现金流出和尽可能增加现金流入作为首要任务,通过采取削减分部和精简机构等措施,盘活存量资产,节约成本支出,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人力,用于企业的主导业务,以增强企业主导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资本运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存在的问题。企业兼并重组的问题和事项。在企业兼并重组的过程中,企业不仅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特点制定科学的战略计划,而且要在兼并重组中更多的人为因素的变化,把握兼并重组过程中的企业文化融合和行为方式融合,以便推进企业顺利的实行重组。首先,要审查兼并重组的动机。作为兼并方,要对被兼并方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了解其账外存在的各项法律责任。其次,要妥善处理好被兼并方企业职工的安置问题。企业运行效率的直接决定因素就是企业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高低会直接决定企业整个系统的运行质量。因此,在兼并过程中,必须重视对企业员工的安置和管理,避免对员工情绪造成负面影响。股份制改造在运用中的问题。我国企业在资本经营实践过程中,为达到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目的,股份制改造往往还包括对资产、人员和债务的剥离和重组,即:将优质资产及相应的人员和债务注入股份公司,将其他资产剥离出去,其目的是保证股份公司在未来的持续盈利和不断发展。但通过对众多股份制改造行为的考察发现这一过程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国企业的融资偏好问题。国内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企业具有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出现这种现象主要由于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在我国的二元股权结构下,非流通股东追求的自身价值最大化不以股票市场价值来体现,而是以每股净资产为基础,这与流通股股东的价值趋向明显冲突;第二,企业管理层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导致其在进行企业运作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扩张偏好,这本质上是由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所致;第三,经营业绩不佳导致企业即使存在内源融资偏好,利润增长与利润留存也不能满足企业扩张发展的需求。对策。成功的进行企业兼并重组。如何成功地进行企业兼并和重组。在企业兼并重组的过程中,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的科学性,而且在兼并重组中关注人的变化,把握兼并重组中文化,思想,动机更加有助于企业顺利的实行重组,保证公司变革的顺利实施。(1)对兼并重组动机的审查;(2)妥善处理被兼并方企业职工安置问题;(3)正确评估被兼并方的资产;(4)企业的兼并重组,应以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通过技术的重组推动资产的重组。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控制资本成本。要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必须根据市场情况变化及时调整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比重,利用财务杠杆来控制融资成本。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偏低,从长远发展来看应该尽可能的减少股权融资,增加债务融资数量。一般情况下,企业债券利率低于银行贷款利率,且其融资成本较低周期较长(以中长期为主),因此通过债券融资企业可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自由使用大量资金,能够显著缓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压力。并且由于债券融资不需要提供担保,而只以企业的信用评价为依据,因此对于信用较高的企业来说,发行债券是企业资金取得成本最低且取得效率最高的融资途径。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和信托凭证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和信托凭证市场在我国还属于新兴市场,无论从市场规模还是发展程度来说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不可否认其在未来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因此企业应充分地利用产权交易市场和信托凭证市场进行小规模融资,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自身资金的问题,也可以促进这些市场的发展和繁荣,实现企业和市场的共同发展。五、财务战略在对资本运营的作用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资本运营起着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是企业资本运营的基础。在企业资本运营模式下,所有者对经营者的考核标准,生产了什么和生产了多少不再是重点,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是否实现才是其评价的标准。因此,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把财务管理放在首位,努力实现企业的最佳财务状况。同时,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也对财务管理目标做了明确规范:在资本保值的前提下不断增值。财务管理是企业资本运营的必要条件。企业经营方式转化为资本运营以后,财务管理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而是不断向其他能够创造利润的领域扩展。财务管理也不仅仅是商品经营过程中的理财活动,也包含资本运营过程中的理财。科学的资本运营模式,需要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与之相适应。

资本运营范文篇10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资本运营;问题;解决措施

近年来,企业运营属于我国企业管理财务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财务人员必须熟悉资本运营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解决好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隐患,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

一、企业资本运营的内涵与作用

企业资本运营作为当前全球讨论的热点内容,属于当代社会中企业改革进程的重点。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运营模式,建立创新概念,使资本运营中的财务管理内容越来越全面,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资本运营涉及资本管理过程中的很多环节,包括组织环节、计划环节、管理环节等,资本运营的目的是增加资本的经济利益。资本运营的效果对产品的经营质量具有重要联系,企业应以资本为主,通过实施相应方案,促进资本提高经济利益。其中,最常用的方案为优化配置资源,企业通过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最大程度上减少经济损失,从而良好地进行资本运营。

二、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1.财务管理的作用

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将财务管理视为企业资本运营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决策者最为重视的部分。我国很多企业通过借鉴外企的资本运营模式,提高了自身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资本运营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财务人员必须减少财务安全隐患,从最大程度上降低财务引起的经济损失,因此,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对财务管理内容进行较为严格的监管控制,保障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2.财务管理属于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环节

财务管理属于企业的核心内容,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是资本运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改革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将经营方式进行改革创新,采取资本运营方式,不断促进企业经济利润的提高,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经费成本。另外,财务管理环节中节省的利润可以运用于企业的其他生产活动。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进行资本运营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地财务管理对策进行解决。

三、企业资本运营中的财务管理问题

1.缺乏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管理措施不到位

企业的态度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某些企业的管理部门为了加快项目进度,通过某些方式对会计制度进行修改,包括:人为调整、技术处理等,管理部门未能有效落实项目工作,导致财务人员在后期环节中缺乏正确思路,不能正确计算数据信息,使预测表出错,直接影响了决策者的工作。某些企业的企业风气存在问题,很多工作人员忽视企业的相关条例,为了便于对资金运营进行财务管理,出现了很多违反企业纪律的行为,对企业的信誉度带来负面影响,不仅危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而且不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某些企业不能合理配置资源,不能合理分配资金,导致决策者在预算工作中出错,降低财务管理的质量。

2.融资渠道质量低

企业在建立创新理念后,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改革,能够增加企业的融资渠道。但是由于某些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导致企业不能有效地进行融资工作,这些因素包括:筹资风险、金融市场缺乏稳定性、证券影响等。通常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银行进行贷款,但是向银行借款存在很多风险,不利于企业资本今后的运营工作,当银行借款期限到时,企业一旦不能还清欠款,将会面临很多信誉危机,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四、解决对策

1.增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度,转变管理观念

如今,在计划经济朝向市场经济所逐渐转变的同时,现代企业也在随之发生着改变。在市场经济的体制背景中,现代企业的运营制度也将随之不断创新,具体表现为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相互融合的状态。为了能够更好的迎合这种转变,现代企业必须要进一步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度,加快观念的转变速度。首先,充分满足资本配置方式的转换需求。在市场经济时期中,现代企业如果想要在经营的过程中实现资本流动与资本重组,就必须要在达成市场配置需求的前提下来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化配置,继而保证企业能够运营的更加高效。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市场配置方式为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一项主要手段,并且在应用的过程中有着较高的需求,因此现代企业一定要严格遵循价值规律,积极贯彻优胜劣汰的管理制度,在不影响财务管理质量的同时达到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经营目的。其次,积极转变管理观念,促进体制改革。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进程在不断的推进当中,因此在金融体制与财务税法等方面也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创新。在此条件下,现代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状态也正在发生着悄然的改变,致使绝大多数的企业在完成转型升级的同时出现了难以支撑的严重亏损。另外,还有部分企业还表现出了不良资产率大幅上升的情况,为了实现转型,拖欠金融机构的借贷利息更是成为了家常便饭,从而导致企业的经济利润在不断的下滑当中。基于此种情况,为了有效改善现代企业的现状,必须要从源头处来着手调整,促进管理观念的迅速改革。最后,尽可能的满足现代企业的创新条件。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现代企业如果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离不开创新力量的支持。企业原有的经营理念与运营方式很显然已经无法较好的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为此,现代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对财务管理工作给予正确的认识,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来不断的调整经营目标,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

2.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财务管理的质量。因此,企业必须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工作经验,从而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另外,领导必须重视管理财务人员的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重视财务人员的价值,及时满足财务人员的需求,使财务人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构建良好的企业形象。

3.加强原始数据信息管理

某些企业没有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某些工作人员出现违纪行为,给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些违纪行为包括:丢失财务数据表、更改财务数据表等,这些材料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企业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良好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应对原始数据进行备份,对于重要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保护措施,例如:密码锁定等,从而保障原始记录的安全性,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五、结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财务管理作为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的主导内容,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企业必须结合自身情况,采用相应地解决对策,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不断提高企业经济利益,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作者:杨梅 单位:四川财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