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08:13:54

中医医院

中医医院范文篇1

一、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活动

临汾市中医医院党支部、院委会积极组织医院的党员、职工,根据市卫生局党委的布置。积极开展各项思想教育活动。

发放“领导班子征求意见表”和“患者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群众对领导班子和医院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学习和召开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1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等文献书籍;邀请市讲师团贾成奎作集体辅导讲座;医院领导班子召开了由党员、中层干部参与的扩大民主生活会。撰写了医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检查演讲,找出了医院领导班子和医院存在差别和不足,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加大职工职业道德教育。依照市卫生局党委的布置,2加强医院管理。医院上下开展了医德医风和医护人员医德医风考评推进活动;医院内部广泛开展“感恩患者”优质服务活动,由医院院长亲自给职工讲授如何与患者沟通的技巧,组织职工收看全国著名医院管理、与人沟通专家的录像讲座,提高职工的服务沟通能力和爱岗敬业的自觉性。

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3依照市卫生局的要求。提高廉洁从政意识,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提高个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

二、深入开展行风政风活动。

维护群众的利益。加强长效机制,1认真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经常性地对容易滋生商业贿赂问题的重点科室和重要岗位人员加强反腐倡廉教育,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杜绝和减少开大处方,2扎实开展医疗临床科室“乱收费、乱检查、乱用药”自查自纠工作。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的现象,促进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继续搞好药品价格公示和患者住院“一日清单”制,让患者明明白白看病就医。

3治理医务人员吃“回扣”和收受患者及家属“红包”问题。

加强对医疗药品购销合同的签订履行,4完善药品集中网上竞价推销工作。按时回款工作。

设立“意见箱”为住院患者发放“征求意见表”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5继续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

三、搞好业务工作。稳定中求发展。

找出医院在临汾区域内的优势和不足,1医院领导根据医院资历、医疗技术、医疗设施、地理区域综合分析形势。选定只有抓好以服务为本的目标,推动医院的继续发展措施。经过努力,全院医疗工作取得较好效益,110月:门诊19559人次,住院1327人次,健康体检5852人次,下乡体检7800人次,手术561台次,血液透析5401人次,胃镜检查328人次,康复治疗76人次。

四、强化管理、完善建制、注重落实。

110月在度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中医院近年来十分注重医院的管理。进一步强化管理,完善建制。根据“建管理制度、抓责任落实、收工作效益”管理经验,注重落实二字。医院制订了各种责任考核制度,对科室实行月月核算、月月考核、月月兑现,使得科室有盈余,职工有收入,医院有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五、开设新的治疗业务。

临汾市中医医院在110月。

积极开设新的治疗业务,搞好内科、外科、中医科、妇科等日常医疗工作的同时。用特色和亮点发明医院的品牌。

医院了解到临汾全市范围内有大量肾病患者,1经过市场调查分析。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维持生命治疗,而临汾市区域内有关医院现有的肾透析设施数量较少、装置分散、操作技术落后、价格较贵,不重视这一群体患者的治疗需求。当我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了解决透析患者“看病难、治病贵”困难,投资三百余万元,购置了世界先进的德国、法国血液透析和水处理设施,组建了拥有21台透析机的血液透析中心”

血液透析中心”医护人员用热情的服务和优惠的价格,短短的半年时间。为患者提供接送条件,先后为5401人次的透析患者,提供了医疗服务,受到广大肾病患者的好评。

有很大一局部患者家庭均存在因残致贫的情况。因此,2当医院了解到目前在临汾市范围内约有34.5万余人的各种残疾患者当中。医院本着“治疗一个残人、拯救一个家庭”理念,投资四百余万元,改造病房,培训医护人员,购置治疗锻炼设施,中医院组建了全省最好的康复治疗中心”该中心目前已接收了76名残疾或脑瘫、偏瘫患者在此住院锻炼治疗。临汾市中医医院建立的康复治疗中心”受到临汾市残联的认可,并确定为临汾市残疾人治疗的定点医院,得到有关专家的好评,得到社会残疾患者的认可。

六、抓好骨干人员培训。

上半年医院选派了40多名学历高、素质好的年轻业务骨干,为了提高中医院的整体管理和业务技术水平。先后到北京、南京、郑州、太原等地大医院进行专业进修培训学习。通过培训人员,提高了医护人员的理论水平,为中医院的临时发展起到一定的保证作用。目前外出进修学习的人员已在医院的各个岗位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此外,由培训人员开发的半永久性单腔中心静脉留置术”山西省唯一一家医疗单位,填补了临汾市的空白。

七、积极备战。

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临汾市中医医院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医院首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鉴于甲流感的来。书记、副院长为副组长,护理、医务、防感等职能科室参与的医院救治h1n1甲流感领导组”组成了医疗救治梯队,组织了医护人员参与的救治h1n1甲型流感的专业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为了更有效地搞好救治工作,医院在第三人民医院建立了救治h1n1甲流感应急治疗病区,进行了防控h1n1甲型流感的演练,加强了救治物资的储藏,按收治20名患者进行防护用品、消毒用品、药品的储藏,保证救治的需要,配备了专人开展疫情的网络直报工作。五楼新建了两间救治重症甲流患者的负压病房。张建欣副省长、谢碧玲副市长、省卫生厅高国顺厅长,医院现场指导检查后,对医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沛的肯定。

中医院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为了更好地防控甲流感。参照卫生部预防甲流感中医配方,结合本院中医专家的治疗经验,配置了两方中医汤剂,已投入到预防甲流感的人群中。

八、开展医疗义诊服务。

深入社区义务为广大群众服务。医院组织的社区体检小分队,临汾市中医院继续开展医疗体检。不怕艰苦,配备先进的体检车,深入到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把医疗体检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和工作岗位,先后为几千人次进行了医疗体检,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配合市总工会、市政协民盟委员会,分别深入到大宁县、浮山县,为500余名教师和余名

中医医院范文篇2

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高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30.00%。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98例清洁手术患者全部预防使用了抗菌药物,比例为100.00%,远远超过了标准。预防用药对预防术后感染无积极意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术后感染,不合理应用不仅起不到预防作用,而且会造成菌群失调,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住院时间,增加耐药菌感染的危险[1]。

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件[2],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体表面》选用抗菌药物。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选择第一代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感染。本次调查的98例清洁手术患者中有6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选择的是一代头孢菌素,1例因头孢菌素过敏选择的是克林霉素,品种选择合格病例数为7例,合格率为7.14%。综上所述,在品种选择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1)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起点较高,36例选用了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1例选用了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2)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肠杆菌科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具有强大抗菌作用,不适用于预防清洁手术切口感染,喹诺酮类药物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高,并且在同类药物中易产生交叉耐药,预防用药不具备优势[2]。这样不仅造成社会卫生资源的浪费,而且加重患者经济负担,破坏人体正常菌群。

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及疗程不规范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件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1-2]:清洁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给药方法,在术前30min~2h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侵入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3h或失血量>1500ml,术中可给予第2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24h,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h。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首次给药时间及使用疗程不规范,术前>2h给药病例数为42例,占42.86%;其中术前≥3d开始预防用药者3例,占3.06%;有32例术前30min~2h未给药,而是在术后返回病房才开始使用。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疗程普遍偏长,术后平均用药时间为5.27d,并有21例用抗菌药物至出院当天。仅有4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疗程≤24h,合格率为4.12%。过早开始使用抗菌药物及延长术后给药时间并不能减少手术部位感染,反而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甚至造成菌群失调[3]。

中医医院范文篇3

医院现有职工41人,开放病床30张,在人少事多,一人兼几职的情况下,门诊住院合二为一,未发生大的医疗事故,急诊的应急能力及抢救危重病人的能力逐渐提高,收治的疑难危重病人越来越多,专科建设成绩更为显著,收治病种较前广泛,来诊病人扩展到全县各乡镇及相邻县乡。医院的业务不断得到拓展,努力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全面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了历年来新的突破。

二、临床医疗工作持续稳步推进,医疗设施逐步得到改善。

1、全年业务收入有新的突破。门诊量、住院病人量业务收入都明显上升,全年门诊量4.7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万多人次,其中,住院人数757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44.2%,截止12月1日全年共完成业务收入240万元。

2、设备设施的改善提高了各项设备的使用率。为满足医院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医院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采取了询价赊购的办法,取代了原有B超老化、淘汰的现象,另外还招商投放了大型检验设备,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3、积极开展了“2009年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平安医院”创建工作。我院根据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卫安排部署,继续开展了中医医院管年活动。拟定了**县中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主要目标要求是: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进一步使全院职工在思想上树立医疗质量第一的意识,真真正正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放在医疗工作的首位,把医疗质量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形成全院人人、处处、时时抓医疗质量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级人员职责、各种技术操作规程,逐步使各项工作制度化、职责明确化、技术规范化、并建立起长效机制,确保了我院医疗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广大干部职工政治思想素质和文明程度,促进医院快速发展,经医院研究决定,开展管理年活动。医院拟定了创建平安医院工作计划,召开了全院动员大会,进行安排布署,明确了目标要求和创建标准,使职工提高了思想认识。在科室之间、同事之间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调动全院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为了把创建工作做好,我院还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将创建活动与考核“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由考核组制定考核细则,进行打分登记,年终根据平时考核情况综合评出文明科室和个人,年底进行表彰和奖励。

4、认真搞好“新农合”工作。

我院非常重视“新农合”这项工作,成立了“新农合”管理办公室,落实专人管理、专人负责。积极响应新农合政策,自觉遵守新农合相关规定,广泛宣传,把服务落到实处。为满足参合农民看病、治病的要求,在门诊大厅设立了健康教育咨询点,在新农合办设立了新农合政策咨询点,热情主动地为参合农民服务。在医疗质量相当的情况下,需要的是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由点及面,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微笑服务走在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5、专科专病建设效果明显,充分展现出特色和优势。针灸理疗、皮肤病、中医肛肠专科品牌效应日倾突出,让老百姓享受到了低廉优质的医疗服务,从而带动医院全面发展。去年**省卫生厅下达我院皮肤科建设项目资金30万元,积极拟定了实施方案上报,省厅正在进行设备招标中。同时今年11月份又申报了中药房建设项目和急诊急救能力建设项目,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6、加强医院宣传。在练好内功的同时,注重加强医院宣传的力度,利用各种形式,采取各种办法,把医院宣传出去,使医院知名度越来越高。注重信息沟通,把医院发生的重大事件、情况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使领导了解中医院,支持中医院。

7、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工作长抓不懈。抓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开展学习与教育工作,逐步拟定各项制度,一边学习,一边整改。坚持物价部门收费标准,坚持收费项目、药品价格公示制度,坚持院务公开制度,坚持药品招标采购制度,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实行了住院病人一日清单制,提高了医院收费的透明度。

8、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任务繁重,在开展好临床工作的同时,抽调专人负责搞好健康档案建立的查缺补漏工作,健康教育工作形式多样,在娱乐广场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每月1-2版宣传栏,发放传染病防治知识等各种健康教育资料一千余册,慢性病管理建档百余份。先后两次派出医务人员4人次到曲靖医专全科医师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服务理念已有所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逐步探索、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明确工作内容,积极争取人员编制,充分发挥中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中医医院范文篇4

关键词: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探讨

当前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社会逐渐朝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水平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各个行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能够很好地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将患者作为服务的中心内容,使得医院的管理和医疗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1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当前社会各个方面不断发展推进,医疗、社保等体系也呈现出好的发展态势,因此必须要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进步。现如今医院的医疗系统信息化建设已经出具规模,很多医院出现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如门诊服务、就诊服务、缴费以及转院记录等,为患者就医、医院医护人员工作提供便利。这些信息系统在中医医院中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并与整体医疗信息体系相对接,为中医医院的数据信息、社保数据以及其他医院数据等连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1]计算机软件技术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发展,能够为科学管理以及服务等提供信息化的技术保障,医院也开始使用信息化管理软件为患者以及医疗人员的工作开展提供服务,并取得了好的效果。中医医院也开始使用信息管理软件,与其他医院和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衔接。中医医院中设置员工的内部沟通系统、患者数据库系统、员工出勤、绩效考核等。[2]由于员工的职称变化比较大,相应的福利也能够通过数据库进行智能化的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力和物力消耗。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好地在对患者服务中进行跟踪问责,利用数据对整个就诊以及治疗过程进行再现,将数据保留下来,通过智能化的方式进行展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医患纠纷出现,并且对于出现的医疗事故也能够很好的进行问题排查,并追究相关责任。此外信息化建设管理也能够使医院的信息储备得以提升,为医院的医疗研究以及员工培训等提供服务。

2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2.1树立信息化意识,加快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中医医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保障医院顺利实现管理目标,提高服务质量。医院信息化建设还能够使得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简化患者就医的流程,能够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就医提供便利。因此需要中医医院的管理者树立信息化建设的意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医院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3]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放在首要位置进行把握,并有专门的分管领导对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主持。积极引导全体医院员工关注信息化建设,使其积极参与到其中,为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合力。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医院未来信息化发展的情况,进行短期以及长期规划设计,加强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使用信息化手段,将业务需要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提高中医医院的整体竞争力,使得中医医院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2.2积极投入资金,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当前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入,医疗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也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要积极强化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保证区域内的医疗卫生信息资源能够实现共享。我国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基层中医医院信息化服务保障能力建设项目”,[4]为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之后要很长时间才能够获得效益,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很大的人财物,并且是不间断的,所以国家需要加强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但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单纯依靠政府拨款是不行的,在国家投入的基础上,完善信息化项目的考核制度,组织专家考核国家投入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医院自身资金的利用情况,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与规划,使得相关投入能够真正的应用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完善信息化建设的激励机制,对于考核结果比较优秀的医院,要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帮助其发展,并引导其发展成为中医医院信息化的示范性单位,更好地带动周边市县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市县信息化建设的区域均衡发展。

2.3完善标准制定,提高标准化水平

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了卫生信息建设的标准,如《卫生信息数据元标准》等,国家的中医药管理局也有《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表(试行)》,[5]此外还有很多信息化标准在开发研究中。信息标准化建设中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当前的标准宣传不到位,很多人不知道,而且缺少有效的落实机制,执行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就需要在医疗卫生改革背景下,实现医疗卫生的信息联通,保证资源信息有效共享,避免医疗资源出现严重的浪费。强化认可认证相关的软件产品,完善医疗部门的检查评审办法,使得相关标准有完善的实施应用机制作保障,保证医疗卫生机构、行政主管部门等能够严格按照相关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开展工作。同时积极宣传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开展示范应用工作,使得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更加标准。

2.4强化员工信息素养,奠定信息化建设基础

医院的员工是信息化建设和使用的主体,医院员工的信息素质水平以及能力对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并且会关系到信息资源的利用。因此在积极推进医院信息建设时,还需要强化医院员工的信息素养培养,进而使医院信息化建设有充足的动力作为基础。强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医院信息部门的人才不仅要了解计算机信息技术,还需要熟悉医院的相关工作流程。如果单纯懂技术,但是不了解管理方面的知识,会使得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如果不懂信息技术,就会使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受到影响。因此医院需要加强人才的专业化培训,针对性的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加强行业间的交流,避免信息化建设中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能够将世界上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引入到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此外还需要积极建立医院图书馆,强化文献信息管理人才培养,为医院的科研以及医疗服务提供保障。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逐渐推进,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极为重要的任务。当前信息技术等不断融合发展,社保、医疗体系也逐渐完善,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也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是由于中医医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需要制定个性化的信息技术的服务,凸显出中医医院的特点,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

作者:邵坤 单位:安徽省宿州市中医医院信息科

参考文献

[1]邓文萍,孙静.湖北省扶贫县市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J].湖北中医杂志,2014(05):70-71.

[2]肖勇,沈绍武,田双桂,等.我国基层中医医院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数字医学,2013(12):50-53.

[3]杨伟吉.浙江省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04):451-454.

中医医院范文篇5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也逐步受到了各界重视[1~3],医院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发展。福建省相关单位对此问题相当重视,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致力于福建省中医医院信息系统一体化工作,但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不同,医院的管理水平不同,各医院的软硬件环境千差万别,信息技术人员的水平高低不一,严重影响福建省中医医院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由此可知,对福建省的中医医院信息化状况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与研究尤为必要。因此,在福建省卫生厅中医处的支持下,调查小组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启动了福建省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状况的普查研究项目,对全省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普查。通过调查得到的数据能够为卫生行政部门领导的决策以及技术团队制订实施方案提供系统、全面的基础数据支持;同时对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或建议,有利于中医医院信息系统顺利改造,提高全省的信息化水平,最终促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调查相关基本情况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参与本次调查的医院一共87家,基本涵盖了福建省各地区的中医医院。在这87个调查对象中,三级医院14家,其中福州市共有5家,除极个别地市级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市级地区至少都有一家三级中医医院;二级医院有52家,占总量的绝大多数;二级以下级别医院有21家,包括一级医院和未定级医院。福建省中医医院的床位规模普遍不大,绝大多数床位数在250张以下,其中床位数在100~250张之间的医院有36家,床位数在100张以下的医院有28家,而床位数达到1000张以上的医院仅有2家,且均为三级医院,见表1。2.2调查方法。首先,通过对成熟的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开发人员进行访谈,借鉴澳大利亚医院信息管理先进经验,仔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4,5],设计福建省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状况的调查问卷;其次,选取福建省内有代表性的3家中医医院进行预调查,根据结果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改、定稿;然后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到全省各地区所有中医医院分步骤地实施调查,将结果回收后对数据做进一步整理,主要利用统计工具SPSS19.0对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3调查结果

3.1医院信息化人员情况。本次对各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包括人员数量、专业以及职称等。首先,中医医院信息化相关人员普遍不多,且有随着医院等级越高人员越多的现象。从图1中可以查看到相关统计数据,对其数据利用统计学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根据医院级别的差异,医院信息化人员数目具有显著性差异。参与调查的87家中医医院中只有5家医院的信息化相关人员数目超过10人,且这5家医院均为三级医院。其次,信息化人员中计算机相关专业人员所占比例普遍较高。参与调查的医院中有80%的医院的该比例数达到50%,其中有45%的医院信息化人员全均计算机相关专业。再次,各中医医院的高职称者普遍偏少,特别是二级以下的医院中不仅没有高级职称的信息化人员,仅仅只有3家医院各拥有一名中级职称信息化人员;三级医院信息化人员的学历较其他医院的信息化人员而言普遍偏高。同时,针对信息化人员人均床位数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近三分之一的医院的人均床位数超过100张,且床位数低于100张的医院达到28家,这其中绝大多数医院配备的信息化人员只有1名,有的医院甚至没有。的各医院在信息化投资的金额进行统计,见图2,仅8%的医院投入比例超过5%,且超过半数的医院的投入比例不超过1%。图1参与调查的中医医院信息相关人员人数统计情况(按医院等级划分)图22014年度参与调查中医医院信息化投入占医院年收入比例的分布情况图3参与调查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机房面积分布情况3.2医院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情况。调查2010~2014年各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投入的金额,对每年各医院在此方面的投资进行合计对比发现,前三年各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总投资金额基本维持在3400万元左右,而在接下来的两年,投入资金基本呈线性增长,2013年4814.78万元,2014年到5991.31万元。由此可见,各中医医院也在逐步加大投入推进医院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3.3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是各医院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不仅包括机房相关建设,还包含信息化相关硬件设施的建设与使用以及安全设备的使用。首先,总体上各中医医院的机房面积偏小。如图3所示,近80%的医院其机房面积不足40平方米,其中有31家医院的不足20平方米。其次,机房配套设施配置不够完善。信息化中心机房的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对于信息化建设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各中医医院配置并不完善,不能较为全面地保护机房物理安全。安全建设在信息化建设中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础建设,然而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医院中除了防火墙的应用较高,有60多家医院应用之外,其他类型的安全设备应用率都不高。统计各医院应用的核心存储器、核心交换机以及核心服务器的品牌,医院选择这些重要设备时以主流知名品牌的产品为主,较少数医院选择其他品牌。3.4软件应用系统使用情况。通过对各中医医院软件系统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累计获取到共计84套软件系统的应用信息。对这84套软件系统进行分类整理,可分为临床诊疗应用、药品管理应用、经济管理应用、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应用、中医特色应用、数据共享与接口应用以及其他系统。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首先,信息化软件系统在全省中医医院的整体应用率极低。如图4所示,有9%(即8家)的医院还未应用任何软件系统,87%的医院应用的系统数量不超过30套,而应用系统套数超过40套的医院仅占2%。其次,各中医医院信息化起步较晚。统计这些医院信息化建设最初应用软件的年份信息(此年份很大程度上代表该医院信息化建设开始的时间),大多数中医医院都是在2010~2014年间才开始软件系统的应用,说明这些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起步都比较晚;而在2000~2004年间开始应用软件、起步较早的仅7家。再次,各中医医院使用的软件产商比较杂乱。应用较多的主要来自易联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泉州市正骨医院、鑫捷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亿能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甚至有医院不同软件系统采用不同产商的产品,导致院内的系统彼此不兼容,院内信息难以共享。此84套软件系统在参与调查的中医医院中的应用率达到60%的仅15套,这15套软件都是作为一个医院进行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基础软件。此次调查对象皆为中医医院,具有中医特色的软件系统的应用情况不容忽略。此次调查中中医特色应用主要有:中医临床研究分析系统、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信息系统、中医辅助诊疗系统、中医特色治疗管理系统、中医药综合统计网络直报系统、中医慢病管理系统、中医体质辨证管理系统以及中医电子病历系统。然而,通过调查得到的结果不容乐观,电子病历系统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电子病历系统在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却仅有50%左右的医院有应用,且现有的中医电子病历系统还不够完善;此外,除了中医慢病管理系统有22家医院应用之外,其余几套系统都极少医院应用,中医临床研究分析系统更是没有医院使用,见表2。

4结果分析

4.1医院领导对医院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医院的领导层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目的、特性和实现方式,就不能将信息化建设摆在正确的位置,使得信息化建设无法受到重视,从而产生一系列问题,如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人员配备不足等,这往往会造成医院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甚至走向失败。有的医院领导将信息化看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将信息化看成完成上级要求,应付上级考核任务;有的甚至把信息化当成医院的包袱……这些或急功近利或无所作为的思想与行为,不但会使医院信息化建设变成劳民伤财的负担,而且会进一步放大整个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抵触情绪,严重阻碍医院信息化建设前进的步伐。4.2资金投入不足,难以维持医院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中有提及“中医医院应将信息化建设经费列入医院年度预算,年均投入应达到年医疗业务总收入的1%~5%”,而通过调查统计所得,福建省中医医院中超过半数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年医疗业务总收入的1%。显然福建省中医医院总体信息化建设投入是较为不足的,然而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作为基础,信息化建设难以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和进步。4.3医疗信息化建设相关人才缺失。信息化人才缺乏一直是医疗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大问题,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同样难以避免此问题。现阶段,福建省中医医院的信息化技术人员存在人员比例小、人数少、学历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此问题在二级医院以及二级以下级别的医院中尤为突出。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中提及“中医医院应按开放床位与人员比例100∶1~100∶2配备信息管理和技术人员,开放床位低于100张床的医院人员配备应不低于2人”。这无疑体现了福建省中医医院信息化人员的配备情况不够理想、人员配备严重不足的问题。4.4基础建设不够完善,硬件配置不足、资源浪费。通过调查得知,福建省近一半中医医院的机房建设面积不足20平方米,有的甚至不到10平方米。其次,机房相应的配套安全设备建设不够完备,这些安全设备对于保证机房内部重要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的物理安全至关重要,不容忽视。同时,硬件设备配备不足,质量不保证的问题也存在其中。最后,调查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得知,根据2012年福建省卫生厅印发的《福建省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省卫生厅分期分批为多家医院配送部分信息系统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终端计算机、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然而事实上很多医院对这些设备未进行充分利用,甚至有多家医院连设备都未拆封,造成资源浪费。4.5软件系统建设混乱、缺乏标准。调查结果显示,福建省中医医院在信息化建设的软件系统应用方面情况不容乐观,绝大多数的中医医院使用软件系统的套数偏低,同时软件提供商各有不同,有医院应用的软件甚至来自多家提供商。由于各软件提供商在开发软件时采用的标准不一,同一医院内使用不同产商的软件系统,软件系统彼此间容易出现不兼容、数据不能共享的问题,导致院内信息不能真正做到互联互通;同时混乱的软件系统不利于系统的统一升级和维护管理,严重影响院内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软件提供商的资质能力不一,开发的软件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医院由于某些原因选用的软件系统质量较差,难以真正让信息化建设走进医院日常工作、管理,使之成为摆设。各软件的建设标准不一,导致日后在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区域信息共享成为难题。4.6中医特色严重缺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曾在某会议上指出:各级中医医疗机构要依托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促进中医特色优势的发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勇于创新[6]。而福建省中医医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很大程度上照搬综合医院的信息系统,同时中医电子病历系统不够完善、应用率不高,且其他具有中医特色系统的应用率极低,造成医院信息化建设在中医特色建设方面极大缺乏。缺乏中医特色的信息化建设难以适应中医医院的特色需求,阻碍中医医院的发展,更不能为提升中医药疗效做出贡献,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5讨论及建议

5.1强化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要让医院领导层拥有重视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只有让医院领导层真正体会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强大优势,认识到不进行信息化建设将逐步失去竞争力而被淘汰的严重后果,医院信息化建设才会有发展的基础。通过让一些信息化建设处于较高水平的医院联合举办医院院长培训班,分批次培训各医院的领导班子,让他们切实体会到信息化建设给医院带来的各方面的经济效益,认识到投资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用实例来坚定医院领导班子信息化建设的决心。5.2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资力度。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其资金的投入是持续性的,不是一二次投资就能完成,这样的性质让医院管理者望而却步,多数医院管理者更愿意选择那些可以在短时期内提高医院效益的项目进行资金投入。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想要持续性发展,医院就需要将医院信息化建设纳入每年年度预算中,每年划拨一定比例的资金进行建设。5.3注重人才培养,重视人才引进。医疗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加强学校培养力度;二是医院加大对自身现有人员的培养。首先,督促学校加强对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的研究,切实将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绑定在一起,使得学生成为真正的信息化建设人才,毕业后能更好地胜任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工作,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其次,医院也需加大对现有人员的培养力度,提高相应人员在医院的地位,给予其工作上的肯定,投入一定的资金以及时间,给予现有人员进修学习相关缺失知识的机会,加强现有人员医学知识、医院管理和计算机知识方面的培训,辅以一定的政策,督促相关人员的学习,使其成为满足医院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第三要注重人才的引进,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新的活力,促进医院信息化新的发展。5.4加强信息化相关基础。建设基础建设是医院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前提要素,没有好的基础建设,则难以维系好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首先,应该建立相应的参考标准。组织信息化建设相应专家建立省内各级别中医医院相应的机房建设的参考标准(包括机房面积、相应安全设施等方面),并采用一定的政策督促相关医院按照标准进行机房建设。其次,选用好品牌的硬件设备,多数的医院缺少这方面的人员,信息化相关专家可以提供相应的数据供各家医院进行参考。建议各中医医院选用硬件设备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口碑好、知名品牌的产品,省去一些后期可能产生的不必要的麻烦。再次,硬件的配置等级要与医院的实际情况相匹配,满足当前医院多方面的信息化建设需求,或者配置等级稍超前,便于以后系统升级,这样既有利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又能够使设备资源等得到充分利用。在进行类似2012年《福建省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实施方案》这样的项目期间,应先对省内各中医医院进行一定的资质考察,根据各家医院信息化建设需求进行资助,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在进行信息化项目资助后应加强后期的监督管理,对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成效进行跟踪、检查,对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并取得成效的医院给予鼓励和奖励,而对于未充分利用资源的医院进行原因调查和指导,保证项目开展的质量。5.5加强软件系统的管理,加快软件的推广应用。加强省内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软件系统的建设管理,包括软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可以选择两至三家省内资质较好的软件开发商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建立统一的软件开发标准,按照标准专注于开发适合省内各级别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各类软件系统,并严格按照标准对软件进行验收,从源头上加强对软件系统的管理,提高软件质量,减少软件更换的频率。在省内各级中医医院中加强相应软件系统的推广,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和资助,鼓励各中医医院使用通过验收的软件系统,督促各医院加强软件系统的应用,完善院内信息化功能建设,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这样既能保障软件系统的质量,保证推广效率;同时,统一标准的软件系统兼容性强,方便系统升级、院内信息的互联互通以及区域信息共享的建设[7]。5.6加强中医特色建设,走具有中医特色的信息化建设之路。中医医院进行信息化建设不能生搬硬套综合医院的信息系统,否则容易被其牵着鼻子走,失去中医特色,走具有中医特色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之路才是正确之选[8]。中医电子病历作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不能缺失其中医特色,并且应形成完善结构化、标准化、规范化的中医电子病历体系,引导和帮助临床提高疗效、质量和效果。例如在中医电子病历中嵌入经典中医药方剂知识库、经络图谱、中医药文献知识库等中医知识,同时也要加强中医医院对其他相关中医特色的应用,真正将中医特色植入信息化建设中,并促进医院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

6总结

中医医院范文篇6

1.医务人员的抵触心理。实施精细化管理中出现的微小事物及要求会涉及到个人,其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会触及到个人的利益。而对于长时间进行粗放管理的医疗人员,因其思维模式已经固定,加上部分医疗人员对其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认识不深,理解不到其中的内涵与深远影响,从而出现了抵触的情绪,缺乏了主动性与自觉性。

2.管理者认识的不足。中医医院很多管理者都是从专业的技术操作人员而转向管理层的,虽然他们有着过硬的技术操作能力,但在管理方面还缺乏相关经验。管理者只能一边学习一边管理,就出现了“摸着石头过河”的现象。精细化管理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较新型的模式,有很多中医医院的管理者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入,有些管理者还会认为繁琐,甚至嗦,从而对其产生排斥心理。而又有些医院只是为了用作装饰门面,没有全面的去实施。

3.管理运营不顺畅。精细化管理的中心在于将所有的管理规章制度与相应的政策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及每一个医务人员的肩上。在实施的过程中带着约束性与强制性,所以执行难度较大,甚至在个别科室无法顺利的进行。

4.管理力度较弱。在精细化管理中,较多的管理者是从基层科提升到管理层的,管理者和同事共处多年,碍于情面不能进行深度的管理,对于出现细小的问题不及时进行追究,从而累积成大的问题,不仅损害了管理者的威严,还使被管理者养成了在“宠”中工作的不良习惯。

二、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1.医院文化。在进行精细化管理中,需要建立起好的医院文化。例如:培养每一位医务人员做事情要做好、做细、做精。对于医疗人员的管理情况,不仅要培养其成才,还要更多的关注医疗人员的日常生活,制定相关的员工计划表,使医务人员能够在紧张的工作中释放排解出自身的压力,在繁杂的工作中感受到医院的温暖。为了将医院文化传输给广大患者,我们可以通过发放优惠卡、义诊、召开医患关系沟通座谈会、到基层帮扶等形式进行。

2.精通管理。管理者不仅要有管理协调能力,还要有市场的敏锐性。所以管理者要不断地学习,吸取大量的知识,例如:加大我院中低层管理者的知识培训,并在医院内开展相关管理讲座,发放一些管理书籍。为加强各科主任的管理水平,组织院内的中层干部到外地学习进修。

3.制度精准。在进行精细化管理模式时,需要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基本制度,在制定之前要对以往传统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且向医务人员及患者收集相应的意见,结合医院相应的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制度。针对岗位、操作、服务、职责等进行详细的规划,将制度表发放给每位医护人员并按其严格执行。

4.细分科室。在中医医院中有很多患者出现挂号乱的情况,很多患者对各科室了解很少,因此我院必须对科室进行细分。医院挂号处要有明确的标记,做到让患者一目了然。同时在交费高峰期的时候,可以将挂号窗口临时变更成交费窗口,这种灵活变更不仅减少了患者的排队时间,而且也提高了我院的工作速率。

5.细分疾病。疾病的种类繁多,临床症状相同的疾病也有很多,虽然有着相同的病症,但其治疗方法与原则有着很大的差别。一旦出现了误诊情况,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中医辩证诊断中也有着细致的分类,例如对于感冒中的风寒与风热是大不相同的,因此对于疾病管理我院需要做到细分。待医生对其疾病有了精准的确诊后,在根据差异的不同进行治疗,防止出现医疗纠纷问题。

6.细分责任。医院中经常发生纠纷事件,如果不进行责任细分管理,就会出现医生与医生、医生与护理之间发生踢皮球的情况,从而查找不到责任的根本。所以,我院将责任进行细分,将每个责任落实到相关的科室、个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我院必须提高各科室及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做到工作严谨、细致、规范。

中医医院范文篇7

【关键词】县级中医医院;药事管理;药事服务能力;持续改进

根据《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卫医发〔2018〕45号)文件要求,医院药学服务模式应进一步实行“两个转变”,即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从“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变为“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基础上,以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1]。然而,在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医院中,药学服务模式和服务能力不尽相同,与大型三甲医院相比,县级中医院药事服务能力存在明显短板亟待补齐。

1县级中医院药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药事管理组织机构待健全

药事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密切相关,建立健全医院药事管理组织机构尤为重要。根据药事管理相关规定[2],医院应当设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组),二级以上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委员由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临床医学、护理和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行政管理等人员组成。然而,部分县级中医院缺乏完备的药事管理组织,导致药事管理规章制度存在缺陷,药学专业人员资质与素质存在短板,岗位权责不清晰等问题。

1.2药事管理规章制度待完善

药事管理规章制度是医务人员开展药事活动的指导性和约束性文件,有助于药事管理工作规范化,岗位程序化,方法科学化,以确保国家药事法规政策顺利落地及医院药事管理与服务活动的有序开展,药品的遴选、采购、保管、调剂、使用都与之息息相关。不完善的药事管理制度会导致医院难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及时性,也难以保障药品质量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削弱了药事服务能力。

1.3药品储存硬件设施待优化

为保障医院临床用药的及时性,药品质量的安全性,规范储存和养护是前提。但是,部分县级中医医院,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医院药库面积狭小,硬件欠缺,管理落后,导致待验区、不合格区与与合格区界限及色标不清晰,非药品与药品未完全分开,不同品种和批号混放,冷藏、阴凉、避光等特殊保管设施及措施存在缺陷。

1.4药事服务人员素质待提高

药学专业人员是医院药事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其服务意识、知识储备、专业技能及学习能力等直接影响了药事服务质量。服务意识薄弱,就容易出现生硬服务、冷落患者的现象,知识和技能的短板容易导致药品调剂差错,都有可能导致医疗纠纷。学习能力薄弱的人员难以掌握新知识,导致思想和知识技能都停滞不前,不利于个人和科室的发展。

1.5药学信息平台建设待加强

根据国家“健康中国”战略部署,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完善“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3]等,“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正逐步深入推进,并在肺炎期间发挥了巨大作用。章晓茜等[4]运用互联网药学服务,完善药学审方平台数据库,满足了疫情期间常见慢性病种患者的远程配药需求。边原等[5]针对疫情建立了四项远程药学服务规范,包括处方医嘱审核与点评、用药咨询、药物治疗管理和用药教育,实现了远程处方医嘱审核与点评,合理用药规则云平台共享。相对来讲,县级中医医院因资金和人才方面等的短板,信息化药事服务能力相当薄弱。

2县级中医医院药事管理及药事服务能力提升实践

阆中市中医医院药剂科不仅承担了医院药事管理工作,在为临床提供药学专业服务的同时,还要保障全院高值和低值医用耗材的及时供应,在有限的场地、设施、人力资源条件下,须同时满足全院药品和医用耗材需求,给规范化药事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尽管如此,该院近年来以创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为契机,以上级主管部门督查问题为导向,以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为依托,以省级药事管理专家意见为指引,找准问题,持续改进,不断优化药事管理模式,提升药事服务能力,现报告如下。

2.1健全药事管理组织,厘清岗位职责权限

药事管理和药学服务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医院的支持,近年来,阆中市中医医院事业不断发展,成立了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以下简称“药事委员会”)并持续完善组织架构。药剂科作为常设机构,定期组织召开药事委员会会议,由委员会制定管理制度、目标、持续改进计划、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药剂科成立药事管理质控组,下设中药和西药两个质控小组,定期开展全院、全科药事质控检查,提高院、科两级药事管理水平。医院在引进新药前,先由临床药师从药事法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药物经济学等角度对拟引进药品进行评估,若医院已有同类品种,则比较二者优缺点,并汇集资料,在药事委员会现场发放给参会委员进行集体讨论。

2.2完善药事规章流程,防范医疗事故发生

2018年,医院以国家相关法律政策为前提,以原有制度职责汇编为基础,全面修订各项规章制度与职责,共汇编十一册制度,药事管理分册共包含中西药事管理规范、制度、流程、岗位职责。涉及药品的遴选、采购、保管、调剂及使用各个环节,涵盖特殊药品与抗菌药物管理、处方点评、药械不良反应上报、临床药学等各个方面,能满足医院的日常所需。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各项药事管理相关新政的陆续出台,该院药事管理制度也在不断更新完善,确保医院各项药事活动依法依规进行。

2.3加大硬件设施投入,确保药品规范储存

随着医院事业的发展,该院药品和耗材的品种数量和使用量都逐渐增多,原有库房更显逼仄,加之耗材还要挤占药品保管空间,场地设施已不能满足药品规范保管需求。经过协调,经医院审批,重新规划布局药库药房,购买全新保险柜、冷藏柜、阴凉柜、置药架,安装新空调,制作新的高警示、易混淆、多品规、近效期等标识标牌,确保药库和药房药品的阴凉、冷藏、避光等特殊要求符合规定,确保包含麻精药品在内的各种药品规范、安全储存。

2.4定期开展质控检查,保障临床安全用药

安全是医疗的核心内容之一,药事质量控制是确保患者安全用药的必要手段。该院定期开展药事质控检查,对麻精药品、抗菌药物、高警示药品、冷藏、阴凉、避光保存药品等进行重点检查监管,对中西药房、中西药库、煎药室进行药品质量检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全院病区药事质控检查每季度开展一次,药剂科内部质控检查每月一次,每次的检查结果在科室质控会议上进行通报,按照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6]理论持续改进。

2.5提供多种学习平台,提升药学人员技能

人才有进步,科室才会有进步,进而医院才会有进步。近年来,在医院的支持下,药剂科积极主动加入省、市级药学相关协会,积极参加国家、省、地市组织的各种药学培训会议并将所学知识在药剂科管理月会上分享。为提升临床药学服务能力,陆续派出药师到三甲医院脱产进修临床药学专业,并顺利取得临床药师证。同时,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为依托,借助省内知名三甲医院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指导,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药品管理,巩固和更新专业知识,开展新业务和新技术,比如创办院内刊物《临床药讯》,开展患者用药教育等。除此之外,医院还邀请省药事质控专家到本院进行全方位指导,进一步提升本院药事管理和药事服务能力。

2.6加强临床药师队伍建设,优化药学服务模式

在“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药学部门从盈利部门变成了成本部门,对药师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参与临床会诊与患者用药方案制定,开展处方点评、用药教育与培训,开展血药浓度监测、基因检测及药师门诊业务等。近年来,该院通过外派人员进修,引进临床药学本科毕业生,使临床药师队伍逐渐壮大,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目前能参与教学查房、临床会诊,开展门诊处方、住院医嘱、抗菌药物、麻醉药品等专项处方点评,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及时向临床医生反馈不合理用药情况,并在院内文件和院内刊物公示处方点评结果,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2.7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提高药事服务能力

医院在5年前购置国内某知名品牌合理用监测系统、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合理用药支持系统,有力助推了医院合理用药工作。电子处方能有效解决纸质处方效率低、成本高、流转难、资源密集等问题,显著提高处方质量,并降低医疗服务成本[7-8]。该院药剂科联合医务科、信息科,加强医院信息平台的建设,从电子处方的开具、传输、审核、存储、管理各个环节进行设计,目前,该院的普通处方均能实行线上操作,提升了药事服务质量。前置审方是处方调配的基础,而药师是处方审核第一责任人[9],前置审方系统,可以极大提高审方效率,降低调配差错,减少医疗事故,保障患者用药安全[10]。目前,该院正在进行调研,从系统运行环境、购入成本、技术参数、人员要求等角度论证购入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的可行性,同时,基于0A系统的药学服务模块也正在开发中,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药学服务。

2.8创新药事管理模式,提升药事服务质量

随着国家第三批集采药品政策的落地,四川省医疗保障局要求各地市州认真研读政策,并上报预采购量。为推进政策的平稳落地,确保患者使用国家集采药品的合法权益,节约医保资金,药剂科于2020年6月组织药事委员会成员召开了第三批集采药品报量专项工作会议,由医保、药事、临床专家集体决议本院病种涉及的药品品种和上报数量,该做法得到当地医保局的充分肯定。中药院内制剂是中医医院的一大特色,但是占地广,设施投入大,人员素质要求高,小型医院缺乏开展该项业务的资金、场地和专业人员。该院药剂科目前仅有煎药室,能为患者提供汤剂个体化服务,其他剂型都无法自制,通过与三甲医院合作,已成功开发4个品种。

3讨论

中医医院范文篇8

【关键词】中医医院文化核心竞争力

自20世纪80年代,CI由日本传入我国,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而言并不陌生,而且不少成功企业如海尔形成了自身极具个性的企业文化,成功赢得市场竞争力。

文化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所以企业以文化论输赢,中医医院以文化定胜负,如果一个医院没有文化就像身体没有了灵魂。中医传统文化精神内容非常丰富,可以有力地促进中医医院的创新与发展,成为中医医院独特品牌特色。

目前医院文化已日益成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代医院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中医医院如何利用文化的力量,全面提升中医医院的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制定和实施中医医院“文化强院”新战略,已成为中医医院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最佳选择之一。

一、构建中医医院文化的时代背景

在当今新形势下,新医改政策中“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技术”和《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要求中医医院须高举中医药文化旗帜,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中医医院很大的政策支持,因此中医医院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实现更大的飞跃。在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中医医院必将参与医疗市场的竞争,塑造和构建中医医院文化,创建优良的就医环境,提高医护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对内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对外提升中医医院在公众当中形象。构建良好的中医医院文化是中医医院永葆核心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1.构建中医医院文化是中医事业发展的时代需要。中医药学一直处于曲折的发展历程中,甚至有人提出“废除中医”等言论,虽然这其中存在着各种层次的原因,但是不可否认,中医在宣传方面不如西医,对中医药基本理论和特色优势知之甚少,传统中医药文化有被边缘化的倾向,中医药的群众基础逐渐削弱,因此构建中医医院文化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当务之急。

2.有利于区别西医医院,塑造中医医院品牌形象,增强中医医院核心竞争力。有朋友说,但从建筑风格和内部装饰上,根本无法区分中医医院还是西医医院,因此构建中医医院文化尤为重要,要使中医医院有别于西医医院,应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中西医的区别源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每一种医学都打上了厚重的文化烙印,塑造中医医院品牌形象就从中医医院环境建设着手。中医医院文化体现了一个中医医院形象和精神,良好的医院形象,需要依托文化为载体。中医医院通过做好中医药文化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建设,让更多的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中感受中医、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提高医院的知名度。正如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所言,任何企业如果想创造一个长盛不衰的品牌,必须有文化的支撑。

3.构建医院文化有助于增强医院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医院的无形资产。企业的发展源动力来自于企业文化,中医医院的发展需建立适合自己的价值体系,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为“仁、和、精、诚”四字概括,医院文化是医院在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文化管理模式,会使医院职工大大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企业员工的归属感,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二、构建现代中医医院文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加强中医医院文化环境建设,中医文化环境能充分体现中医的职业特点、人文情怀,让中医文化起到凝聚人心、团结力量的作用,对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打造中医医院品牌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中医医院建筑物外观设计,古朴大方,具有中国传统特色,成为中医医院标志性建筑。医院在环境形象设计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的特色,增强了中医药文化底蕴,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达到医院内部、医院与社会的和谐,为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供有力保障。

2、弘扬中医文化,制定办院方针。确定办院理念,要把医院文化体现在办院理念、办院特色和办院定位上。中医医院文化是医院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浓缩的精华,就我院而言办院方针(中医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体现了我院的医院文化。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医院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办院理念、办院特色、办院定位。当今新形势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体现自己的办院理念、如何强化自己的办院特色、如何进一步准确定位,需要医院根据自身的文化而制定。

3、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理念,更新观念,努力构建现代中医医院文化。“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营造一个关心人才、尊重人才的发展环境。我院的“人才强院”的办院方针,就是坚持了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重视人的本质和个性发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促进职工的价值实现。中医院文化建设离不开创新,在继承中医传统文化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技术创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多种中医药服务形式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让人们能享受到中医“简便廉验”和“绿色疗法”。同时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形式,传播中医药文化,以满足多方面、多层次对中医的渴求。公务员之家

中医医院范文篇9

一、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活动

根据市卫生局党委的安排,**市中医医院党支部、院委会积极组织医院的党员、职工,积极开展各项思想教育活动。

1、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等文献书籍;邀请市讲师团贾成奎作集体辅导讲座;医院领导班子召开了由党员、中层干部参加的扩大民主生活会,发放“领导班子征求意见表”和“患者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群众对领导班子和医院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在学习和召开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撰写了医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检查报告,找出了医院领导班子和医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2、加强医院管理,加大职工职业道德教育。按照市卫生局党委的安排,在医院上下开展了医德医风和医护人员医德医风考评推进活动;在医院内部广泛开展“感恩患者”、优质服务活动,由医院院长亲自给职工讲授如何与患者沟通的技巧,组织职工收看全国著名医院管理、与人沟通专家的录像讲座,提高职工的服务沟通能力和爱岗敬业的自觉性。

3、按照市卫生局的要求,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提高廉洁从政意识,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提高个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

二、深入开展行风政风活动,树立医院新形象

1、认真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维护群众的利益。加强长效机制,经常性地对容易滋生商业贿赂问题的重点科室和重要岗位人员加强反腐倡廉教育,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2、扎实开展医疗临床科室“乱收费、乱检查、乱用药”的自查自纠工作,杜绝和减少开大处方,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的现象,促进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继续搞好药品价格公示和患者住院“一日清单”制,让患者明明白白看病就医。

3、治理医务人员吃“回扣”和收受患者及家属“红包”问题。

4、完善药品集中网上竞价采购工作,加强对医疗药品购销合同的签订履行,按时回款工作。

5、继续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设立“意见箱”,为住院患者发放“征求意见表”,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搞好业务工作,提高救治水平,在稳定中求发展。

1、2009年,医院领导根据医院资历、医疗技术、医疗设施、地理区域综合分析形势,找出医院在**区域内的优势和不足,选定只有抓好以服务为本的目标,推动医院的持续发展措施。经过努力,全院医疗工作取得较好效益,1—10月:门诊19559人次,住院1327人次,健康体检5852人次,下乡体检7800人次,手术561台次,血液透析5401人次,胃镜检查328人次,康复治疗76人次。

四、强化管理、完善建制、注重落实。

中医院近年来十分注重医院的管理,2009年1—10月在2009年度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管理,完善建制。根据“建管理制度、抓责任落实、出工作效益”的管理经验,我们注重落实二字。医院制订了各种责任考核制度,对科室实行月月核算、月月考核、月月兑现,使得科室有盈余,职工有收入,医院有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五、开设新的治疗业务,选中亮点创品牌。

在2009年1—10月,**市中医医院在搞好内科、外科、中医科、妇科等日常医疗工作的同时,积极开设新的治疗业务,用特色和亮点创造医院的品牌。

1、经过市场调查分析,医院了解到在**全市范围内有大量肾病患者,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维持生命治疗,而**市区域内有关医院现有的肾透析设施数量较少、装置分散、操作技术落后、价格较贵,不重视这一群体患者的治疗需求。当我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了解决透析患者“看病难、治病贵”的困难,投资三百余万元,购置了世界先进的德国、法国血液透析和水处理设施,组建了拥有21台透析机的“血液透析中心”。

在短短的半年时间,“血液透析中心”的医护人员用热情的服务和优惠的价格,为患者提供接送条件,先后为5401人次的透析患者,提供了医疗服务,受到了广大肾病患者的好评。

2、当医院了解到目前在**市范围内约有34.5万余人的各种残疾患者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家庭均存在因残致贫的情况。因此,医院本着“治疗一个残人、拯救一个家庭”的理念,投资四百余万元,改造病房,培训医护人员,购置治疗锻炼设施,在中医院组建了全省最好的“康复治疗中心”。该中心目前已接收了76名残疾或脑瘫、偏瘫患者在此住院锻炼治疗。**市中医医院建立的“康复治疗中心”受到了**市残联的认可,并确定为**市残疾人治疗的定点医院,得到了有关专家的好评,得到了社会残疾患者的认可。

六、抓好骨干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为了提高中医院的整体管理和业务技术水平,上半年医院选派了40多名学历高、素质好的年轻业务骨干,先后到北京、南京、郑州、太原等地大医院进行专业进修培训学习。通过培训人员,提高了医护人员的理论水平,为中医院的长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保证作用。目前外出进修学习的人员已在医院的各个岗位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此外,由培训人员开发的“半永久性单腔中心静脉留置术”,是山西省唯一一家医疗单位,填补了**市的空白。

七、积极备战,应对H1N1甲型流感疫情。

鉴于甲流感的到来,**市第三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医院首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书记、副院长为副组长,护理、医务、防感等职能科室参加的“医院救治H1N1甲流感领导组”,组成了医疗救治梯队,组织了医护人员参加的救治H1N1甲型流感的专业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为了更有效地搞好救治工作,医院在第三人民医院建立了救治H1N1甲流感应急治疗病区,进行了防控H1N1甲型流感的演练,加强了救治物资的储备,按收治20名患者进行防护用品、消毒用品、药品的储备,保证救治的需要,配备了专人开展疫情的网络直报工作。在五楼新建了两间救治重症甲流患者的负压病房。张建欣副省长、谢碧玲副市长、省卫生厅高国顺厅长,在医院现场指导检查后,对医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为了更好地防控甲流感,中医院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参照卫生部预防甲流感中医配方,结合本院中医专家的治疗经验,配置了两方中医汤剂,已投入到预防甲流感的人群中。

八、开展医疗义诊服务,帮助弱势患者群体。

中医医院范文篇10

1.流失严重,基层人才整体环境需要改善。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患者对医院的住院条件、检查设备、服务态度等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医生的素质要求,也逐渐提高;但是,相对来说,基层乡镇的社区服务体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是人员数量不够,后继乏人;二是质量不够,缺少骨干力量。从县级医院自身的发展来说,医务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工作压力大、医患矛盾紧张。同时,和同类型的医院相比,没有办法提供较优厚的薪酬来吸引高技能的人才,以湖北十堰市县级医院为例,新进员工在拿到医师资格证之前,工资还不到1000元。与之相对的,刚刚毕业的中医院校毕业生对工作后的待遇期望较高,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让很多毕业生的不愿意来到县级基层医院就业。人才的流失,也局限了县级基层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

2.误解重重,中医药事业同社会认知之间存在隔膜。从西医的引进开始,中医文化就一直屡屡受到冲击。自清末太医院被废止,中医就走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鲁迅先生曾在他的作品中多次提到中医的愚昧和落后,他自己本人也是为学习西方的医疗手段而求学日本,更有现代学者中南大学的张功耀教授提出应废止中医的论调,并由此引发了全国医疗界对中医科学性的一次大讨论,打假卫士方舟子在网络上攻击中医不可信。此外,县级中医院前来就诊的多是来自农民,很多人对中医治疗的效果也是半信半疑,缺乏中医治疗的意识。其实,作为一个绵延华夏五千年的重要遗产,中医自有其可取之处,以整体观来观察病症,寻求解决之道。中医不仅是一种医学知识,它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对自然、山川的一种哲学思考,讲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内心自身的和谐相处。在尊重非物质文化的现代社会,我们应当学会用科学、全面、理性的眼光去分析、研究、筛选出其中的合理成分,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3.欲盖弥彰,中药市场与需求矛盾突出。中医与中药的关系密不可分,中药市场的有序管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广大患者的就医环境。伴随全球老龄化的趋势,人们日益看重中药的养生保健功能,对中药的需求越来越多。有数据显示,2007-2014年,很多中药材价格上涨了两倍以上,中药材价格上涨过快不利于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不利于中药产业的发展。患者服用中药消费成本提高,不利于中医药在基层的推广应用。

二、县级中医医院管理以及当下中药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

1.重视人才,注重基层中医药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早先时期,中医的培养模式一直是师徒授业,这种私人性质的培养模式限制了人才队伍的扩大,也满足不了现代化医疗环境建设的需求。首先应特别重视老中医专家的作用,以新带老,发扬原有的师承传统,使原有的中医历史不致失传。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专业的积累,特别是对中医这样一个传统行业。同时,加强同相关中医药学校的合作和培养,以实习基地、进修等方式进行联合培养,吸引优秀的年轻专业人才前来筑巢。其次,加强县级中医院中医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加强乡村和社区医生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农村与社区医疗服务中的作用。为员工创造上升空间,建立良好的上升渠道,做到人尽其才、优才优用,发挥人才的最大价值。最后,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专业中医学院毕业生到基层县级卫生机构展开工作,加大对基层医生培养工作的经费投入,保证县级医师的工作待遇,形成相关的稳定配套政策,合理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和收入。

2.加强宣传,建立积极、健康、协调的中医文化。中医是一门十分复杂的自然科学。在形成初期,它吸收了天文、地理和数学等自然科学,是一种经验科学,带有朴素的自然哲学的特点。由于其自身缺乏一定的参照物和行业标准,因此经常会遭受到他人的质疑。但我们应当看到其具备优势的一面,将其延续下去。在平时的工作中,鼓励医务工作人员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将政治思想工作同中医的文化内涵结合在一起,定期展开学习,通过对中医历史的了解,提高自身修养。借助多种自媒体途径,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向广大群众宣传养生保健知识,介绍中医的文化,弘扬中医尊重生命的入世情怀,提高中医事业在人们心中的可信度。

3.统筹协调,营造中医药发展的良好环境。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在2008年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曾提出“充分发挥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由此可见,国家对中医事业发展的看重,希望借助中医的治疗手段为广大群众谋福利,实现医疗系统的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