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理财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10:53:34

政府理财

政府理财范文篇1

一、现阶段我国政府理财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居民收入在全国GDP中的比重偏低且分配不公平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但在我国经济总量在不断攀升的同时,资本收益过分压低劳动报酬的现象已成为当前全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1980年、1990年和2000年我国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7%、16%和12%,2000年至2005年这一比重依然徘徊在12%~12.5%之间。与之相对应,美国2000年以后这一比重一直稳定在50%左右。从1999年以来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最终分配比例上看,政府最终可支配收入的规模迅速扩大,企业的份额进一步上升,居民的份额则明显下降,相应地居民可支配收入也明显削弱。有很多学者认为,仅能勉强糊口的“生存工资”使我国产业具有低成本国际竞争优势是一种错误认识。在我国20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本应由全社会合理分摊的改革成本过多地由“弱势群体”承载了;本应由全社会合理分享的经济成果,过多地由所谓“精英团体”瓜分了。概括起来,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具有如下特点:(1)目前反映全国收入分配差异的基尼系数为0.46,收入分配相当不均;(2)收入差距拉开的速度非常快,短短20多年时间从相当均等拉开到如此差距,在世界范围内较罕见;(3)与收入分配结果相比,起点不公平较过程不公平更严重。起点不公平主要指有关社会政策的选择,表现为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就业的机会、健康的机会等的不公平;过程不公平主要指进入市场和发展事业的机会不平等,表现为不同所有制企业实行区别对待的企业所得税,国有企业改制中内外勾结低价处置资产,利用内部信息或散布虚假信息恶意炒作股票获取暴利,通过征地剥夺农民,通过关系或贿赂低价获得国有土地等;(4)公共政策对起点不公平和过程不公平关注得不够,民众只能接受效率优先形成的结果不均等,每万元GDP增长所包含的就业机会在最近若干年内不断减少,就业机会减少进一步恶化了收入分配;(5)农民工的工资增长缓慢,工资水平普遍偏低,如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GDP年增长率平均在20%以上,但目前珠江三角洲农民工的工资绝大多数在600元左右,最近12年仅增长68元。

(二)优势产业占垄断地位导致行业发展差距过大目前我国各行业的发展不平衡,某些产业得益于先天性或行政性垄断而获得高速发展,行业收入也远高于其他竞争性行业。电信、铁路、电力、民航、金融和烟草等垄断性行业职工平均工资较轻纺、建材、采掘、塑料制品、林业等行业职工平均工资高2倍~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别,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倍~10倍之间。垄断行业囤积的巨额资源及利润,使其应对国家宏观管理的能力和空间大大增加,客观上减弱、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这在房地产业表现得最为突出。另外,一些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价格,强制交易;一些地方政府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企业间的合并、重组日趋活跃,部分地区、行业垄断苗头开始显现,形形色色的限制性竞争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而且阻碍了国家经济和技术创新的发展。

(三)国有企业的发展没有体现全民利益的增加1994年税制改革后,国有企业的税后利润全部归企业所有,因此有些企业既垄断了国有资源又享受税收返还等财政支持政策。对这些企业而言,它们不需支付任何资本成本,但对市场中的其他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来说,客观上形成了不公平竞争。财政部统计的数字显示,2006年全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1.1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同时,由于未建立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制度,效益好的企业职工收入不断膨胀,困难企业职工收入却不断减低,以至2006年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加强对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发放的调控,避免工资水平过快增长,导致社会分配不公平。国有企业利润持续增长,与国有企业大多属各种形式的垄断行业、享有对诸多资源和要素的垄断特权不无关系。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虽然源源不断地获取了高额利润,却并未按国际惯例向企业的所有者——国家分红。2006年初,世界银行发表的一份分析报告指出,尽管我国中央国有企业近年来利润持续大幅度增长,但是不论财政部、国资委还是其他任何中央政府部门,都未从中央国有企业获得股利,这与其他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德国、法国、丹麦、新加坡等国家,国有企业向国家上缴红利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这部分收入可以用来解决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改革中的资金短缺问题。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提出的“社会分红”理论认为,在一定地域内,政府从投入国有企业或社会化企业的资金和土地中获得利润后,应将一部分作为“社会红利”分给全体公民,以体现公民对企业或资源的全民所有性质。“社会分红”在一些国家已成为现实。从操作层面看,中央国有企业的利润应向国家分红,省市级国有企业的利润应应向社会分红。因此应理顺机制,创造条件,认真解决与落实国家和人民对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与收益权。

(四)政府参与分切房地产利润蛋糕无助于降低房价我国目前高昂的房价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不多的情况下,房地产价格却高歌猛进。近10年来,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几乎没有增长,但房地产价格同期却上涨了至少5倍以上。造成房价上升的原因很多,但囤积土地是开发商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待机获取高额利润的重要方式。土地本应受政府有关部门的严格监管,但在国家整顿土地批租背景下愈演愈烈的囤地风潮显示有关部门对此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土地资源的流失,导致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手段减弱,而房地产商对楼市的操纵空间更大。大规模的圈地囤地使房地产商通过垄断土地垄断房价,形成区域性房地产主导价格。一些地方政府将土地作为城市经营的重要手段,也为开发商圈地囤地提供了机会。开发商大肆囤地的背后,是地方政府谋求通过房地产开发创造GDP增量纵容的。被囤积的土地长期处于待开发或闲置状态,对国土资源造成了巨大浪费,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公共利益的瓜分。在房价调控上,国家开征土地增值税、房产交易所得税等税收政策无法抑制房价上升的势头,相反推动了房价上升。古往今来,征税从不能压低商品的价格。拉姆齐说:在食盐的交易中,由于需求者好歹都得吃盐,需求较缺乏弹性,所以政府即使向供应者征税,税负也必定会转嫁给需求者;而在青菜交易中,由于供应者好歹都得把当天的青菜卖掉,供给较缺乏弹性,所以即使政府向需求者征税,税负也必定会转嫁给供应者。房地产属于食盐类商品。在房地产市场总体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开发商或卖房者定会将这部分税收转嫁给买房者负担,在这点上,所有的开发商或卖房者是利益一致的。因此,政府通过征税方式调控房地产,税收最终会转嫁给购房者,加重购房者的负担。降低房价需要灵活的调控手段,“一刀切”的征税办法只会加重普通购房者的负担。

二、现阶段我国政府理财中应把握的原则和战略

政府理财范文篇2

一、现阶段我国政府理财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居民收入在全国GDP中的比重偏低且分配不公平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但在我国经济总量在不断攀升的同时,资本收益过分压低劳动报酬的现象已成为当前全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1980年、1990年和2000年我国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7%、16%和12%,2000年至2005年这一比重依然徘徊在12%~12.5%之间。与之相对应,美国2000年以后这一比重一直稳定在50%左右。从1999年以来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最终分配比例上看,政府最终可支配收入的规模迅速扩大,企业的份额进一步上升,居民的份额则明显下降,相应地居民可支配收入也明显削弱。有很多学者认为,仅能勉强糊口的“生存工资”使我国产业具有低成本国际竞争优势是一种错误认识。在我国20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本应由全社会合理分摊的改革成本过多地由“弱势群体”承载了;本应由全社会合理分享的经济成果,过多地由所谓“精英团体”瓜分了。概括起来,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具有如下特点:(1)目前反映全国收入分配差异的基尼系数为0.46,收入分配相当不均;(2)收入差距拉开的速度非常快,短短20多年时间从相当均等拉开到如此差距,在世界范围内较罕见;(3)与收入分配结果相比,起点不公平较过程不公平更严重。起点不公平主要指有关社会政策的选择,表现为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就业的机会、健康的机会等的不公平;过程不公平主要指进入市场和发展事业的机会不平等,表现为不同所有制企业实行区别对待的企业所得税,国有企业改制中内外勾结低价处置资产,利用内部信息或散布虚假信息恶意炒作股票获取暴利,通过征地剥夺农民,通过关系或贿赂低价获得国有土地等;(4)公共政策对起点不公平和过程不公平关注得不够,民众只能接受效率优先形成的结果不均等,每万元GDP增长所包含的就业机会在最近若干年内不断减少,就业机会减少进一步恶化了收入分配;(5)农民工的工资增长缓慢,工资水平普遍偏低,如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GDP年增长率平均在20%以上,但目前珠江三角洲农民工的工资绝大多数在600元左右,最近12年仅增长68元。

(二)优势产业占垄断地位导致行业发展差距过大目前我国各行业的发展不平衡,某些产业得益于先天性或行政性垄断而获得高速发展,行业收入也远高于其他竞争性行业。电信、铁路、电力、民航、金融和烟草等垄断性行业职工平均工资较轻纺、建材、采掘、塑料制品、林业等行业职工平均工资高2倍~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别,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倍~10倍之间。垄断行业囤积的巨额资源及利润,使其应对国家宏观管理的能力和空间大大增加,客观上减弱、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这在房地产业表现得最为突出。另外,一些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价格,强制交易;一些地方政府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企业间的合并、重组日趋活跃,部分地区、行业垄断苗头开始显现,形形色色的限制性竞争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而且阻碍了国家经济和技术创新的发展。

(三)国有企业的发展没有体现全民利益的增加1994年税制改革后,国有企业的税后利润全部归企业所有,因此有些企业既垄断了国有资源又享受税收返还等财政支持政策。对这些企业而言,它们不需支付任何资本成本,但对市场中的其他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来说,客观上形成了不公平竞争。财政部统计的数字显示,2006年全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1.1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同时,由于未建立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制度,效益好的企业职工收入不断膨胀,困难企业职工收入却不断减低,以至2006年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加强对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发放的调控,避免工资水平过快增长,导致社会分配不公平。国有企业利润持续增长,与国有企业大多属各种形式的垄断行业、享有对诸多资源和要素的垄断特权不无关系。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虽然源源不断地获取了高额利润,却并未按国际惯例向企业的所有者——国家分红。2006年初,世界银行发表的一份分析报告指出,尽管我国中央国有企业近年来利润持续大幅度增长,但是不论财政部、国资委还是其他任何中央政府部门,都未从中央国有企业获得股利,这与其他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德国、法国、丹麦、新加坡等国家,国有企业向国家上缴红利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这部分收入可以用来解决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改革中的资金短缺问题。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提出的“社会分红”理论认为,在一定地域内,政府从投入国有企业或社会化企业的资金和土地中获得利润后,应将一部分作为“社会红利”分给全体公民,以体现公民对企业或资源的全民所有性质。“社会分红”在一些国家已成为现实。从操作层面看,中央国有企业的利润应向国家分红,省市级国有企业的利润应应向社会分红。因此应理顺机制,创造条件,认真解决与落实国家和人民对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与收益权。

(四)政府参与分切房地产利润蛋糕无助于降低房价我国目前高昂的房价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不多的情况下,房地产价格却高歌猛进。近10年来,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几乎没有增长,但房地产价格同期却上涨了至少5倍以上。造成房价上升的原因很多,但囤积土地是开发商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待机获取高额利润的重要方式。土地本应受政府有关部门的严格监管,但在国家整顿土地批租背景下愈演愈烈的囤地风潮显示有关部门对此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土地资源的流失,导致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手段减弱,而房地产商对楼市的操纵空间更大。大规模的圈地囤地使房地产商通过垄断土地垄断房价,形成区域性房地产主导价格。一些地方政府将土地作为城市经营的重要手段,也为开发商圈地囤地提供了机会。开发商大肆囤地的背后,是地方政府谋求通过房地产开发创造GDP增量纵容的。被囤积的土地长期处于待开发或闲置状态,对国土资源造成了巨大浪费,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公共利益的瓜分。在房价调控上,国家开征土地增值税、房产交易所得税等税收政策无法抑制房价上升的势头,相反推动了房价上升。古往今来,征税从不能压低商品的价格。拉姆齐说:在食盐的交易中,由于需求者好歹都得吃盐,需求较缺乏弹性,所以政府即使向供应者征税,税负也必定会转嫁给需求者;而在青菜交易中,由于供应者好歹都得把当天的青菜卖掉,供给较缺乏弹性,所以即使政府向需求者征税,税负也必定会转嫁给供应者。房地产属于食盐类商品。在房地产市场总体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开发商或卖房者定会将这部分税收转嫁给买房者负担,在这点上,所有的开发商或卖房者是利益一致的。因此,政府通过征税方式调控房地产,税收最终会转嫁给购房者,加重购房者的负担。降低房价需要灵活的调控手段,“一刀切”的征税办法只会加重普通购房者的负担。

二、现阶段我国政府理财中应把握的原则和战略

政府理财范文篇3

一、现阶段我国政府理财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居民收入在全国GDP中的比重偏低且分配不公平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但在我国经济总量在不断攀升的同时,资本收益过分压低劳动报酬的现象已成为当前全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1980年、1990年和2000年我国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7%、16%和12%,2000年至2005年这一比重依然徘徊在12%~12.5%之间。与之相对应,美国2000年以后这一比重一直稳定在50%左右。从1999年以来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最终分配比例上看,政府最终可支配收入的规模迅速扩大,企业的份额进一步上升,居民的份额则明显下降,相应地居民可支配收入也明显削弱。有很多学者认为,仅能勉强糊口的“生存工资”使我国产业具有低成本国际竞争优势是一种错误认识。在我国20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本应由全社会合理分摊的改革成本过多地由“弱势群体”承载了;本应由全社会合理分享的经济成果,过多地由所谓“精英团体”瓜分了。概括起来,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具有如下特点:(1)目前反映全国收入分配差异的基尼系数为0.46,收入分配相当不均;(2)收入差距拉开的速度非常快,短短20多年时间从相当均等拉开到如此差距,在世界范围内较罕见;(3)与收入分配结果相比,起点不公平较过程不公平更严重。起点不公平主要指有关社会政策的选择,表现为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就业的机会、健康的机会等的不公平;过程不公平主要指进入市场和发展事业的机会不平等,表现为不同所有制企业实行区别对待的企业所得税,国有企业改制中内外勾结低价处置资产,利用内部信息或散布虚假信息恶意炒作股票获取暴利,通过征地剥夺农民,通过关系或贿赂低价获得国有土地等;(4)公共政策对起点不公平和过程不公平关注得不够,民众只能接受效率优先形成的结果不均等,每万元GDP增长所包含的就业机会在最近若干年内不断减少,就业机会减少进一步恶化了收入分配;(5)农民工的工资增长缓慢,工资水平普遍偏低,如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GDP年增长率平均在20%以上,但目前珠江三角洲农民工的工资绝大多数在600元左右,最近12年仅增长68元。

(二)优势产业占垄断地位导致行业发展差距过大目前我国各行业的发展不平衡,某些产业得益于先天性或行政性垄断而获得高速发展,行业收入也远高于其他竞争性行业。电信、铁路、电力、民航、金融和烟草等垄断性行业职工平均工资较轻纺、建材、采掘、塑料制品、林业等行业职工平均工资高2倍~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别,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倍~10倍之间。垄断行业囤积的巨额资源及利润,使其应对国家宏观管理的能力和空间大大增加,客观上减弱、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这在房地产业表现得最为突出。另外,一些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价格,强制交易;一些地方政府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企业间的合并、重组日趋活跃,部分地区、行业垄断苗头开始显现,形形色色的限制性竞争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而且阻碍了国家经济和技术创新的发展。

(三)国有企业的发展没有体现全民利益的增加1994年税制改革后,国有企业的税后利润全部归企业所有,因此有些企业既垄断了国有资源又享受税收返还等财政支持政策。对这些企业而言,它们不需支付任何资本成本,但对市场中的其他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来说,客观上形成了不公平竞争。财政部统计的数字显示,2006年全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1.1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同时,由于未建立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制度,效益好的企业职工收入不断膨胀,困难企业职工收入却不断减低,以至2006年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加强对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发放的调控,避免工资水平过快增长,导致社会分配不公平。国有企业利润持续增长,与国有企业大多属各种形式的垄断行业、享有对诸多资源和要素的垄断特权不无关系。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虽然源源不断地获取了高额利润,却并未按国际惯例向企业的所有者——国家分红。2006年初,世界银行发表的一份分析报告指出,尽管我国中央国有企业近年来利润持续大幅度增长,但是不论财政部、国资委还是其他任何中央政府部门,都未从中央国有企业获得股利,这与其他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德国、法国、丹麦、新加坡等国家,国有企业向国家上缴红利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这部分收入可以用来解决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改革中的资金短缺问题。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提出的“社会分红”理论认为,在一定地域内,政府从投入国有企业或社会化企业的资金和土地中获得利润后,应将一部分作为“社会红利”分给全体公民,以体现公民对企业或资源的全民所有性质。“社会分红”在一些国家已成为现实。从操作层面看,中央国有企业的利润应向国家分红,省市级国有企业的利润应应向社会分红。因此应理顺机制,创造条件,认真解决与落实国家和人民对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与收益权。

(四)政府参与分切房地产利润蛋糕无助于降低房价我国目前高昂的房价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不多的情况下,房地产价格却高歌猛进。近10年来,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几乎没有增长,但房地产价格同期却上涨了至少5倍以上。造成房价上升的原因很多,但囤积土地是开发商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待机获取高额利润的重要方式。土地本应受政府有关部门的严格监管,但在国家整顿土地批租背景下愈演愈烈的囤地风潮显示有关部门对此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土地资源的流失,导致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手段减弱,而房地产商对楼市的操纵空间更大。大规模的圈地囤地使房地产商通过垄断土地垄断房价,形成区域性房地产主导价格。一些地方政府将土地作为城市经营的重要手段,也为开发商圈地囤地提供了机会。开发商大肆囤地的背后,是地方政府谋求通过房地产开发创造GDP增量纵容的。被囤积的土地长期处于待开发或闲置状态,对国土资源造成了巨大浪费,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公共利益的瓜分。在房价调控上,国家开征土地增值税、房产交易所得税等税收政策无法抑制房价上升的势头,相反推动了房价上升。古往今来,征税从不能压低商品的价格。拉姆齐说:在食盐的交易中,由于需求者好歹都得吃盐,需求较缺乏弹性,所以政府即使向供应者征税,税负也必定会转嫁给需求者;而在青菜交易中,由于供应者好歹都得把当天的青菜卖掉,供给较缺乏弹性,所以即使政府向需求者征税,税负也必定会转嫁给供应者。房地产属于食盐类商品。在房地产市场总体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开发商或卖房者定会将这部分税收转嫁给买房者负担,在这点上,所有的开发商或卖房者是利益一致的。因此,政府通过征税方式调控房地产,税收最终会转嫁给购房者,加重购房者的负担。降低房价需要灵活的调控手段,“一刀切”的征税办法只会加重普通购房者的负担。

二、现阶段我国政府理财中应把握的原则和战略

政府理财范文篇4

一、理财的必要性

理财对于政权的稳固,国家的兴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谓“《洪范》五福先言富,《大学》十章半理财。”可见中国自古以来就把理财列为治理国家的大事。宋代的苏辙曾说:“财者,为国之命而万事之本。国之所以存亡,事之所以成败,常必由之。”南宋叶适更是指出:“财者,今日之大事也,必尽究其本末而后可以措于政事。”可见理财与否,理财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安宁,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兴衰。重视理财并善于理财,就能富国裕民,国盛民兴。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以“相地衰征”、“向壤定籍”、“官山海”等理财措施而使齐国迅速强大起来,确立了齐国的霸主地位。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开阡陌而赋税平”,“訾粟而税,上壹而民平”,从而充实了国家财政,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雄厚的财力基础。西汉的桑弘羊通过统一铸币权、实行盐铁酒专卖和“均输”、“平准”等政策,统一了国家财政,成功地解决了当时十分沉重和紧迫的财政需要,对完成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连不赞许他的司马迁也不得不承认他的财政成绩是“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唐朝的刘晏在发生安史之乱国家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以“转运、盐法、税制与常平”等财政措施,恢复了由安史之乱所摧毁的唐帝国之经济繁荣。北宋的王安石一反以往儒者服官“耻言财利”的旧传统,推行了多项财政改革,极大地改善了宋朝的贫困状况,使宋朝一度出现中兴景象。可见,理财好坏直接关系一国财力的强弱。若理财不善,势必是民不聊生,社会动荡,政权倾覆,国家灭亡。秦朝由于赋役征收过急、过重,同时支出又十分浩大,最终仅建朝十五年就被汉朝所取代。元朝因不屑于财政的筹划,以致于自建元以来,国家财政就是一塌糊涂。不用说“尽究其本末”,就是进行一些简单的策划,也是浅尝辄止,最终偌大江山在财政的崩溃中而灭亡。明朝自中期以后,统治者日趋腐朽,政以贿成,财政积贫积弱日渐加深,最终明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清朝后期,由于统治者理财不善,加之政治上的腐败,使中国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可见,理财关系社稷安危,百姓幸福,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理财,不可小视。

在中国古代的理财思想中,有一种理财观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即“讳言财利”思想。该思想认为,不用理财,理财就是头会箕敛。如:孔子曾明确地肯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表示了其以社会伦理规范制约人们获取财富活动的倾向。孟轲对梁惠王提出的“何以利吾国”的答复就是“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宋代的司马光提出君子“固不能言利”,并认为“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明代的方孝孺认为“以理财为先,此文、武、周公之所诛,而周官之所弃者”。其实,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这种思想是不对而应加以批判的。从理论的角度来说,该思想就站不住脚。理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富国裕民。如果不理财,甚至“讳言财利”,那么国家的财源从何而来,国家如何能够长治久安?如果不理财,甚至“讳言财利”,难道任由统治者挥霍无度而坐视不管吗?国家的兴盛必须有强大的财力做支撑,而财力的强大则要求必须重视理财,善于理财,理好财。否则,将沦入国将不国的悲惨境地。从实践的角度来说,财盛国兴,财贫国衰的众多事实已有力地证明了“讳言财利”思想的局限性。这一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诸多消极的影响,造成了人们普遍的不敢名正言顺的追求财利,不敢理财或不屑理财。这一思想也成为中国古代财政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理财家对“讳言财利”思想进行了批判。其中,北宋的李觏否定“贵义而贱利”的传统观点,指出“圣贤之君,经济之士,必先富其国焉”的反传统观点。他不仅认为“人非利不生,曷为不可言”,还认为“欲”也应该谈,因为“欲者人之情,曷为不可言”。南宋的叶适从功利主义角度出发,根本否定了传统的讳言财利的思想。他认为理财是天经地义的,不善于理财,就不能成为圣君贤臣,从而对"圣贤不为利"的古老命题进行了批判。他说:“夫聚天下之人,则不可以无衣食之具,或此有而彼亡,或彼多而此寡;或不求则伏而不见,或无节则散而莫收;或消削而浸微,或少竭而不继;或其源虽在而浚导之无法,则其流壅竭而不行。是故以天下之财与天下共理之者,大禹、周公是也。古之人未有不善理财而为圣君贤臣者也”。明朝的邱浚认为不能以聚敛为借口反对理财,讳言财利。他认为财用是不可一日缺少的“国之常经”。如讳言理财而使国用不给,“终不免于横取于民,则是以理财为讳者乃所以为聚敛之张本也”。意思是说,以聚敛为名,反对理财,而不做好生财工作,那么当国用不足时,必然要横征暴敛。所以,讳言财利,其实是为聚敛开了方便之门。

二、理财的涵义

政府理财范文篇5

关键词:打破刚性兑付;居民理财风险;风险防范

2018年4月,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明确规定打破刚性兑付,2020年延期一年执行。国内学者对刚性兑付的成因及其影响做了很多研究,认为其严重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客观规律,引发投资者不理性行为,对金融市场配置效率产生影响,加剧道德风险。资管新规出台后,严禁金融机构承诺保本保收益,希望以此来打破刚性兑付。此前,我国理财是在刚性兑付的背景下由金融机构担保提供保本收益。居民理财思维固化,没有考虑思考投资与风险并存,再加之没有稳健、健全的法律来规范居民理财,存在巨大法律风险。政府提出“防范金融风险”作为三大攻坚任务之一。因此,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防范和化解居民理财业务的风险愈发重要且刻不容缓。本文在对江苏地区居民理财情况的调查基础上分析居民理财风险的状况,提示存在的风险,最后提出打破刚性兑付下居民理财风险防范对策。

一、打破刚性兑付下居民理财现状

(一)调查基本情况。在对相关文献和政策深度解读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实际发放调查问卷来了解打破刚性兑付下居民理财的现状,主要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对理财产品的认识、对理财的风险认识和对打破刚性兑付的认识四个方面进行设置。本次调查,我们针对江苏银行南京支行、中国农业银行南通支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等银行,在各大行经理和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我们共发放300份问卷,剔除72份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28份,有效率为76%。对受访者的基本信息进行简单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下:(1)在性别方面,男性占比46.05%,女性占比53.95%,男女比例相当,数据受性别因素的影响较小。(2)在年龄方面,40岁以下的所占比重为76.32%,表明年轻人是当今理财的主体。(3)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受到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所占比例为65.79%,受过大专教育的为5.26%,受到高中教育的为9.21%,受到初中及以下教育的占比19.74%,表明理财涉及一些专业知识,受教育程度低的居民很难参与其中。(4)在家庭年收入方面,年收入水平在10万~20万元的人数最多,约占总受访人数的36.84%,年收入水平在5万~10万元和20万元以上的人数占比相当,年收入水平在5万元以下的比重最小。(5)在家庭所处地理位置方面,位于城市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6.05%,位于乡村的占比53.95%,城市与乡村居民的比例约为1∶1。(二)居民理财情况。根据调查情况,从居民理财主要目的、居民选择理财方式的考虑、居民对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的认识情况、居民理财的风险意识等四个方面对问卷进行分析,情况如下:1、居民理财主要目的。我们在设计问卷时,考虑到居民理财往往存在多个目的的情况,设置了多个选项。统计表明,大部分居民理财的主要目的是合理安排收入,占比67.11%,为了家庭保障的占比50%。居民理财主要是为了合理安排家庭剩余财产,并且居民更多的在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进行投资理财,以此保障家庭成员的健康和未来发展。2、居民选择理财方式的考虑。理财方式和理财产品的不断增加,一方面丰富了金融市场产品;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居民投资理财的风险,因此居民选择何种理财方式需要谨慎考虑。被调查者反映在其选择理财产品时,首要考虑的是产品的收益及安全性的比例为72.37%;紧随其后的是金融机构信誉,占比为57.89%;对理财产品的了解程度,占比为53.95%。看重产品服务的占比为23.68%,关注周围人选择的占比为17.11%,这两点人们考虑的不多。表明居民在进行理财时,还是保持着低风险的原则,最先关注产品的收益性和安全性。金融机构的信誉和了解程度,对于那些依托金融机构进行投资理财的人群十分重要,在缺乏足够理财知识时,选择一个信誉度高的金融机构,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理财方式。就产品服务,跟从他人理财这块,人们还是较为谨慎,不会因为服务到位而忽视理财产品的实际优劣情况,也不会盲目地跟随众人进行理财,这是很值得肯定的。3、居民对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的认识情况。为了解居民对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的认识情况,我们对被调查者认为购买的理财产品出现了亏损,金融机构应多大程度给予赔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89.94%的居民认为金融机构应给予刚性兑付,2.21%的居民对金融机构给予刚性兑付持反对意见,剩余被调查者认为两种结果均可以接受。从调查结果来看,居民对理财出现亏损是很反感的,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理财亏损应该由金融机构给予赔偿,但这是不符合当前打破刚性兑付下理财的实际情况的。这说明大部分的居民并不了解刚性兑付,更是没有去了解我国居民理财的相关政策,这种情况对于居民规避理财风险是不利的。4、居民理财的风险意识。此次问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居民理财时对理财风险的认知情况,以及分析其对打破刚性兑付下理财的看法。因此,居民理财的风险意识是理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居民保守理财所占比例为18.37%;不希望本金损失,愿意承担一定幅度的收益波动,厌恶风险的占比78.89%。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基本没有阅读,直接在工作人员指引下签名的人所占比重为87.32%;有4.68%的居民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详细阅读产品合同;8%的人只阅读利率、期限等基本要素。说明大部分居民理财时都没有充分重视理财产品的风险提示以及操作流程、买入卖出的手续费等相关事宜。

二、打破刚性兑付下居民理财风险表现

(一)利率变动风险。利率变动风险属于市场风险,而金融市场一直处于不断波动的状态,则会对理财产品的收益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很多居民在投资理财时并未重视收益以外的其他风险提示,相关风险意识不足。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利率变化不确定性的逐步上升,理财产品的本金和收益也会随之发生变动,银行若未能及时采取与利率变动方向一致的风险防范措施,就会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损失。(二)操作风险。理财业务相关从业人员未能严格遵守相关从业规范和管理制度而对投资者带来的操作风险,以及投资者自身未在风险承受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的操作风险,都会加大居民投资理财的风险,进而影响理财产品的收益。(三)法律风险。我国并没有任何法律和法规约定理财产品应给予刚性兑付,理财产品刚性兑付是一种不成文的行规,并未在法律上得到规范,不具备法理依据和契约保护基础。因此,目前理财产品刚性兑付处于无法可依的状况,没有相关资产管理业务领域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居民在进行投资理财时应要充分考虑到收益和风险相对等的现实。

三、打破刚性兑付下居民理财风险成因

(一)缺乏对理财产品的正确认识。很多居民不知道如何在众多的理财产品中选择适合自身的理财产品,缺乏对理财产品的正确认识,而且部分居民在进行投资理财时,仍怀着对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固有理念,从而忽视对产品相关的其他信息的了解,风险意识不足。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居民进行投资理财时,应该对理财产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够控制预期收益和防范可能的风险,确保自身经济利益。

(二)理财意识不足,理财方式单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可供居民选择的理财产品越来越多,但居民的理财意识不足、理财观念较为落后,再加之理财专业知识的匮乏,导致大部分居民难以充分了解到各理财产品的特点,使得居民往往倾向于去选择收益率低、安全性高的一种投资理财方式,如储蓄和利率较低的银行理财产品。尤其是一些中低收入的家庭,没有合理规划家庭资产,不愿意接受风险程度较高、收益率较高的投资产品或投资组合,从而无法实现资产的收益最大化。

(三)金融机制不够健全。刚性兑付容易引发金融风险,很多金融机构将不同时期产品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分离开来,仍承诺投资理财保本保收益,到期实现预期收益,使得居民的实际投资风险与预期收益不对等。相关金融机制的不够健全让许多投资理财行为没有得到规范,导致资理财市场存在着很多问题,这样就容易让一些违法组织乘虚而入,骗取居民的资产,增大了居民投资理财的风险。

四、打破刚性兑付下居民理财风险防范对策

(一)居民方面

1、提高理财的风险意识。居民在理财过程中,要正确认识金融机构义务与刚性兑付的关系,不能只追求高收益而忽略潜在的投资风险,必须清楚“收益越高,风险越高”的基本市场规律。居民应转变固有的刚性兑付的理财观念,提高理财的风险意识,科学地进行投资理财,并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理性地对待可能产生的风险。2、合理科学地进行投资组合。居民没有必要因存在风险而把所有的资金都放在像储蓄等收益较低的一种理财方式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财务状况选择多种方式进行投资组合,正确认识收益和风险的关系,学会分散风险,并在不断的理财实践中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理财观念,将有限的资产实现保值增值,进而实现最大化收益。3、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财知识。居民应多关注投资理财市场及相关的政策,增强“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的观念。同时,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实现预期收益,居民可以加强对投资理财知识的自我学习,多了解投资理财产品,具备一些基本的理财知识。通过对理财产品利率、期限、可行性、风险可控性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做出科学的理财决策,并根据金融投资市场的变化灵活地做出调整。

(二)金融机构方面

1、提高理财人员业务素质。金融机构应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选拔多种途径,积极建立具备各类投资市场专业知识的理财营销团队,加强理财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优化理财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为居民提供理财服务,以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同时,金融机构应加强对理财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并定期组织内部管理者或外聘专家进行培训,从根本上改变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痼疾。2、加强普及金融知识、宣传金融政策的力度。金融机构可以借助各种媒体和组织,以免费讲座等形式向居民普及专业的投资理财知识,强调居民理财的重要性,让居民清楚地了解各种理财产品,同时要充分披露理财产品的风险,正确引导居民正视风险、防范风险。同时,金融机构也应向居民宣传相关的金融政策,向居民传递“买者自负,卖者有责”的理念,提高居民投资理财的风险认知水平,从而促进理财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政府方面

1、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维护居民理财权益。为了促进理财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切实保护打破刚性兑付后居民理财的合法权益,政府应加快制定和完善金融行业各类规章制度和法律,规范各类理财产品的经营活动,真正实现对可能发生的风险的全面覆盖,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要在相关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加强其执行力度,促进各金融机构公平竞争,做到有法必依,积极营造打破刚性兑付背景下公平、公正的理财市场环境。2、加强监管力度,维护理财市场秩序。尽管资管新规要求打破刚性兑付,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居民对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的认识不足,仍怀有对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期待,而忽略了理财产品高收益背后的高风险,一些平台则借助居民的这一理财心理,在销售理财产品时承诺居民高收益无风险,从而出现了很多刚性兑付的风险。所以政府要加强对理财市场的监管力度,坚决打击非法理财组织,有序维护理财市场的秩序。同时,政府也要促进金融机构加强内部监督与自律,避免行业间发生不正当的竞争,共同促进理财市场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理财服务。综上所述,随着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化以及打破刚性兑付政策的实施,一方面政府要细化打破刚性兑付的措施,丰富居民理财产品,加大金融机构理财业务的监管;另一方面要加大居民理财风险教育,培养“理财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的观念。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凯冰.我国居民个人投资理财规划的策略探讨[J].消费导刊,2019(18).

[2]刘昊卿.浅析营业信托“刚性兑付”的法律问题[J].商讯,2020(17).

政府理财范文篇6

关键词:农村居民;理财模式;理财建议

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为了进一步降低贫富差距,国家也越来越注重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并不断地出台一些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使得农村经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农村居民长期受到传统理财理念的制约,农村居民的实际理财状况与其收入增长状况并不协调。农村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将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于如何完善我国农村居民的理财模式,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健康度,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鱼台县农民经济收入现状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周楼村现有农户100余户,村民近500人,以种植大蒜、棉花、玉米、小麦等为主,还有很多农户以种植蔬菜、喂猪养羊为辅业。此外,很多农户在闲暇时会外出打工,甚至还有一些常年在外打工。因此,他们的收入包括务农收入和务工收入两部分。无论是纯农户还是外出打工者,2013年到2014年其收入整体都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外出打工者的收入要比纯农户高一些。通过对农户访谈可以发现,2014年的人均收入普遍高于2013年的人均收入,其中种植业仍然是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另外,随着近几年养殖业热潮的推进,周楼村一些农户还通过饲养猪、羊以及各种家禽来进一步扩大收入,由于饲养规模并不是很大,其承担的风险也相对较小,所以收入也比较稳定。

二、鱼台县农村居民理财模式分析

本文通过访谈的形式,对周楼村居民如何处理可支配收入进行了调查,总结出了几种主要的理财模式,其中包括银行储蓄、房屋投资、保险、民间借贷、股票等。总的来说,农村居民理财方式选择现状具有其明显的特点。

1、银行储蓄在农村居民的理财模式中仍占据着

不可撼动的地位据统计,将近95%的受访者都选择了储蓄这一方式,几乎每个家庭都离不开储蓄。农村居民之所以将储蓄作为其首选的理财工具,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居民的收入低,承担风险的能力有限,而储蓄又被认为是最安全稳定的理财工具,具备风险低、手续简单方便、变现能力强、收益稳定的优势;另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市场形式不够稳定,相比银行储蓄,其他的一些理财方式风险较大,对于思想普遍保守的农村居民来说,对于其他的一些理财方式还是比较难以接受的。

2、选择投资房产

随着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有一部分农村居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居民都陆续在城里购买了房产。他们之所以选择在城里购买楼房,一方面是因为这部分年轻人不愿再从事田间劳动而选择进城务工,并且在城里生活更方便快捷;另一方面是因为近几年的楼市给了他们信心,随着近几年房价的不断上涨,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应的限价政策,但对于那些小县城的房价几乎是没有什么限制,房价依然是逐年上涨,因此这让很多农村居民认为,买房子总是不会吃亏的,从而选择投资房产。

3、农村居民的保险意识逐渐提高

保险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投资方式,近些年受到农村居民的普遍追捧。保险实际上是对未来发生意外事件的风险转移,以减免对个人或家庭带来的财产损失。目前农村居民选择的保险种类主要有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意外保险等。虽然在农村居民的理财活动中,保险投资并没有占据很大的份额,但确是普遍存在的。因为农村居民普遍意识到,意外无法预知,而一旦意外发生,其带来的结果可能是他们难以承受的,为了减少意外给他们带来的损失,他们愿意为自己和家人购买一份保障。尤其是对于那些家庭收入较低的居民而言,保险显得更加重要。

4、民间借贷逐渐活跃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特殊的理财模式,普遍存在于农村地区。其手续简便、灵活,不受时间、地域等的限制,只要经过双方当事人的同意,即可实现快速借贷。由于农户之间收入的不平衡以及特殊状况的发生,一些农村居民自有的资金可能一时无法满足其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这个时候民间借贷就起着调节平衡的作用。与正规的金融机构相比,民间借贷手续简单,期限灵活,可以任意约定借款数额和借款期限,且交易费用少、要求门槛低,主要以信用为基础,很少需要抵押或担保,因此受到广大农村居民的欢迎。

5、股票投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也逐渐了解到了一些其他的投资方式,如股票。股票投资收益率比较高,流通性也比较好,使得那些不满足于储蓄增值的农民也投身其中,但较高的回报伴随着较高的风险,也需要比较丰富的理财知识作为支撑,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年轻人选择这种投资方式。而且,他们在进行投资时,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财知识,往往是靠运气和跟风购买,因此承担着较大的风险。

三、农村居民理财的影响因素

影响农村居民理财行为和理财方式的因素有很多,居民家庭本身的条件,如年龄、职业和家庭人均年收入,以及市场和政策都能够对其理财行为和理财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

1、收入水平是决定理财模式的最主要因素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多少影响着他们的理财程度和理财方式,而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理财的资金来源于其资金闲余部分以及农村居民外出务工的收入,这都为农村居民理财提供了资金保证。而不同层次的收入水平对居民的理财方式有很大影响,在理财产品的选择上也有很大区别。对于那些高收入者,由于他们的结余资金较多,生活压力较小,因此他们愿意尝试不同的理财方式和新鲜的理财产品,除了储蓄外,他们还会选择保险、购买房产,甚至是股票,因为较高的风险也伴随着较高的收益。而对于那些低收入者,其生活支出本身就占据了他们收入的大部分,因此他们能用于理财的资金较少,相应地他们承受风险的能力也较差,为了保险起见他们只能选择一些收益低但较为稳定的理财方式,如储蓄。

2、不同年龄段的农村居民具有不同的投资理财行为

在农村居民投资理财中,青年群体占绝大部分。一方面,青年群体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他们的收入水平处于稳步提升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的投资理财提供了资金来源;另一方面,青年群体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对理财市场认知较多,做事比较大胆激进,因此大多主要选择房产、股票这类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而那些中老年群体,由于文化水平较低,且受传统保守思想的影响,他们多选择一些稳健的理财方式,如去银行储蓄或购买医疗、养老保险等。

3、受教育程度也会对居民选择理财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

高学历居民的理财意愿更容易受专业金融机构广告的影响,而对于学历较低的居民,他们更多的是盲目跟从,理财行为更容易受到亲戚朋友的影响。通过访谈发现,选择投资股票的居民基本上都是学历较高的年轻人,而那些学历较低的居民大多选择储蓄、保险等。分析其原因,高学历居民由于自身的一些知识储备,使得他们愿意并且有能力去研究一些金融业务,也会去试着了解相关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的情况;而学历较低的居民由于自身知识上的一些欠缺,使得他们很难对一些金融业务有较准确的认识,为了保险起见,他们只能选择一些稳健的理财方式。

4、市场和利率水平对农村居民对理财模式选择的影响

随着加息进程的推进,农村居民的储蓄意愿不断上升,考虑到利息所得税和上涨的物价指数,目前银行存款的实际利率为负,但是由于农村居民对于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指数并没有清楚的认识,使得农村储蓄存款仍然持续上升。

四、改善农村居民理财状况的建议

1、提高农民居民的学习意识,不断充实自身文化素质

为了改善鱼台县农村居民现有的理财水平,首先应该让农民朋友认识到知识对投资理财的重要性,让他们能够自觉地去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从而为自己今后选择正确的理财方式奠定基础。尤其是对于年老的农村居民来说,由于时代的限制,导致其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这就需要加大对其的基础知识教育,比如在子女的引导下学习科学的理财知识。

2、基层政府和金融机构积极加强对投资理财的宣传、教育

首先体现在理财观念上,地方政府应当重视对农村居民理财观念的宣传教育,为农民朋友灌输新的理财知识,转变他们的投资理财观念。比如政府可以组织聘请专家为农民朋友开办一些培训课程,促进他们对其他投资模式的认识和了解。同时,金融机构也应当重视农村居民的理财行为,向农村居民大力宣传适合他们的理财产品,使农村居民对其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促进农村居民理财观念的转变和理财意识的提高。

3、根据农民的理财需求,设计符合适宜的金融产品

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对农村居民的知识水平、理财观念和资金状况进行充分地调研了解之后,并结合农村居民收入支出季节性强、抗风险能力低等特点,制定出符合他们需求,迎合他们心理的理财产品。比如开发操作手续简单,风险较低、收益相对稳定、能随时赎回的金融理财产品,如短期债券、基金等,让农村居民轻松理财,稳定收益。

4、规范理财市场,打击违法行为

随着理财手段和理财工具的日益繁多,越来越多的金融衍生品进入人们的视野,在泥沙俱下的情况下,不免出现一些假借“理财工具”之名的虚假信息。由于农村居民本身知识水平有限,对理财知识理解甚少,且辨识真伪的能力欠缺,使得他们很容易被所谓的高额回报蒙骗,从而蒙受巨大损失。为此,政府应对于违法的理财渠道,如违规高息揽储、和,加大打击力度,没收其不正当收入,遏制其不良风气的传播,对于不明真相的群众,采取教育和批评的方式,引导农村理财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五、总结

农村居民理财水平的提高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其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状况的优劣。我国农民数量多,社会普及面广,如何做好农户理财的改革和实践,教会农民理财、服务农民,并在此基础上保障农村收益的持续增长,需要相关工作者和农民的共同努力,完善农村理财模式,提高实际操作水平,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增长。

作者:薄建奎 周明明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栾宇:庆安县农户理财现状分析[J].当代经济,2013(6).

政府理财范文篇7

第一条为加强对投资理财类公司的监督管理,规范各类投资理财行为,促进投资理财行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参照中国银监会等七部委下发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制度》,结合全市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设立投资理财类公司及分支机构,从事投资理财业务活动,适用本制度。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投资理财业务是指以自有资金对外投资、融资咨询、投资顾问、资金中介等行为。

本制度所称投资理财类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经营投资理财类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合伙制企业。

第四条投资理财类公司应当坚持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诚实守信的经营原则,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审慎经营模式。

第五条投资理财类公司开展业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投资理财类公司应当为客户保密,不得利用客户提供的信息从事任何与业务无关或有损客户利益的活动。

第六条投资理财类公司开展业务应当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

第七条投资理财类公司由各级政府实施属地管理。

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是本辖区投资理财类公司风险防范处置的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市政府成立市投资理财类业务监管联席会议(以下简称市级联席会议),负责投资理财类公司的政策制订和督导检查工作;市金融办、市工商局、市公安局、银监分局、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市金融办为牵头部门,负责日常工作的联系和调度。

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也要成立相应的联席会议(以下简称县级联席会议),负责本辖区投资理财类公司的管理与服务。

第九条投资理财类公司建立行业自律组织,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督促会员单位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依法合规经营,并自觉接受市级联席会议的指导。

第二章设立、变更和终止

第十条设立投资理财类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二)有符合本制度规定的注册资本。

(三)主要负责人应具备金融、信贷、担保、投资或理财从业经历。

(四)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

第十一条投资理财类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万元;其实收资本金必须为货币资金,并且一次性缴付。

第十二条企业法人投资入股投资理财类公司,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当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

(二)法定代表人无犯罪记录,信用记录良好。

(三)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

(四)入股资金来源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五)法人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30%。

第十三条自然人投资入股投资理财类公司,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犯罪记录,信用记录良好。

(二)坚持股东本地化原则,本辖区股东持股比例不低于60%,原则上不吸收市外股东入股。

(三)有持续出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入股资金来源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四)具备一定的经济金融知识和投资理财从业经历,熟悉国家、省市有关投资理财行业的各项规定。

第十四条设立投资理财类公司,应向工商部门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申请书。应当载明拟设立的投资理财类公司名称、住所、注册资本和业务范围等事项。

(二)章程草案。

(三)工商部门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四)股东名册及其出资额、股权结构。

(五)法人股东的企业信用报告,个人股东的个人信用报告、资金来源证明;法人股东的法定代表人、个人股东的无犯罪记录证明。

(六)主要负责人和其他高管人员基本情况。

(七)营业场所证明材料。

(八)工商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资料。

第十五条工商部门收到投资理财类公司的设立申请后,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审查,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并及时告知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

第十六条投资理财类公司有下列变更事项之一的,应报经工商部门批准后,提交联席会议重新备案:

(一)变更名称。

(二)变更注册资本。

(三)变更公司住所。

(四)调整业务范围。

(五)变更主要负责人和其他高管人员。

(六)变更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

(七)分立或者合并。

(八)其他变更事项。

第十七条市辖区内投资理财类公司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在市范围内设立分支机构,需按新设立公司的要求向拟设分支机构所在地工商部门提交文件资料。原则上不允许市辖区外投资理财类公司在设立分支机构。

第十八条投资理财类公司有重大违法经营行为,严重危害市场秩序、损害公众利益的,由工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第十九条投资理财类公司解散或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应依法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按照债务清偿计划及时偿还有关债务。县级联席会议监督其清算过程。

第三章业务范围

第二十条投资理财类公司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全部业务:

(一)以自有资金对外投资。

(二)融资咨询业务。

(三)投资顾问业务。

(四)资金中介业务。

(五)金融管理部门批准的其他经营业务。

第二十一条投资理财类公司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吸收存款。

(二)发放贷款。

(三)受托发放贷款。

(四)受托投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非法活动。

第四章经营规则和风险控制

第二十二条投资理财类公司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内审制度,保持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第二十三条投资理财类公司应当配备或聘请经济、金融、法律、技术等方面具有相关资格的专业人才。

第二十四条投资理财类公司应当按照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等要求,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

第二十五条投资理财类公司所收取的各种费用,可根据项目的风险程度,与当事人协商确定,但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十六条投资理财类公司与当事人应当按照协商一致的原则建立业务关系,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各方承担责任的方式。

第二十七条投资理财类公司与债权人应当建立债务人相关信息的交换机制,加强对债务人的信用辅导和监督,共同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八条投资理财类公司应当每季度将公司治理情况、财务会计报告、风险管理状况、资本金构成及运用情况、业务开展情况等信息报送至当地金融管理部门。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市级联席会议对全市投资理财类公司履行以下监督管理职责:

(一)负责起草有关规章、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

(二)负责全市投资理财类公司信息统计工作。

(三)指导全市投资理财类行业自律组织建设。

第三十条明确市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市金融办负责搞好组织协调;市工商局负责投资理财类公司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市公安局负责受理有关部门移交和群众举报的涉嫌犯罪线索,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人行市中心支行、银监会监管分局负责对涉及银行业金融机构投资理财业务活动的监管,及时向联席会议反馈有关监测情况。市工商局、市公安局负责加强对投资理财类公司经营活动的监管,其中对有合法手续的投资理财类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由市工商局负责监管和查处;对无合法手续的投资理财类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由市公安局负责查处。

第三十一条各县(市、区),经济开发区联席会议负责辖区投资理财类公司风险防范与处置,具体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审核备案投资理财类公司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设定业务范围。

(二)负责对投资理财类公司负责人、高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任职资格管理。

(三)负责本辖区投资理财类公司重大风险事件的报告和应急管理,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市级联席会议报告本辖区投资理财类行业的重大风险事件和处置情况。

第三十二条投资理财类公司应当按照《企业年度检验制度》的规定及时向工商部门报送经营报告、财务会计报告、合法合规报告等文件和资料;提交的各类文件和资料,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工商部门审核后抄送县级联席会议其他部门。

第三十三条县级联席会议根据监管需要,有权要求投资理财类公司提供专项资料,或约见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谈话,要求就有关情况进行说明或进行必要的整改。

第三十四条县级联席会议根据监管需要,每半年对辖内投资理财类公司现场检查一次,投资理财类公司应当予以配合,并按要求提供有关文件、资料。

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向投资理财类公司出示检查通知书和相关证件。

第三十五条投资理财类公司发生风险案件,金额可能达到其净资产5%以上的投资损失,以及主要负责人和其他高管人员涉及严重违法、违规等重大事件时,县级联席会议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市级联席会议报告。

第三十六条投资理财类公司的经营活动涉嫌违规经营的,由相关部门进行行政处罚。涉嫌违法犯罪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及时将案件线索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符合立案条件的,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对于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公安机关可以邀请检察机关介入侦查。

第三十七条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贪赃枉法、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涉嫌职务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办理。

第六章附则

政府理财范文篇8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依法理财观念

俗话说:“穷家难当”,我县是山区县,经济基础相对较差,政府可支配财力不足。*年,全县一般地方财政收入2876万元,财政供养人口近1万人。如何在保工资、保运转的同时,保障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我县财政工作急待解决的一个难题。对此,我局党组认清形势,统一思想,以党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基本方略和国务院颁布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契机,将依法理财工作列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在局机关开展依法理财大讨论,使全局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推进依法理财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实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公共财政的必然趋势;是加强财政自身建设,提高政府理财水平的有效途径。

在深刻领会推进依法理财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我局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务必树立依法理财观念,重点提出要树立三种意识:一是法制意识。必须忠实履行宪法和《预算法》等法律赋予的职责,围绕建设法治财政的目标,努力实现靠人理财向靠机制理财的转变。二是时不我待意识。正确认识依法理财的艰巨性和重要性,既不能过于乐观,也不能消极等待,要立足于从财政自身抓起,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推进依法理财工作。三是艰苦奋斗意识。牢记“两个务必”,坚持“量力而行、量财办事”原则,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高依法理财能力

(一)强化财政法制教育和业务培训

近年来,我局以“四五”财政法制宣传教育为载体,积极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法律和财政法规,不断提高依法理财意识。学习中,局领导坚持带头学法、用法,给广大干部职工起到了表率作用。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依法理财大讨论,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强教育学习。重点学习了《宪法》、《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有效地提高了财政干部的法律素质和法制观念。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业务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组织财政干部参加省、市财政部门举办的培训班等,对财政干部进行新知识、新政策、新制度、新技能的培训,切实提高全体财政干部的业务素质,更好地服务于依法理财工作。

(二)加强五种教育,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

一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努力营造“廉洁、务实、为民、高效”的机关作风;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加强权利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四是加强群众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提高联系群众的能力;五是加强纪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在学习中,突出警示训诫强化教育。以《腐败警示录》一书为教材,以案例作警示,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教育,机关作风明显转变,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树立了良好财政形象。在*、*全县开展“万众评公务”活动中,我局连续两年在全县89个参评单位中排位第二。

三、完善制度,落实措施,加大依法理财步伐

(一)规范理财行为和程序,建立依法理财约束机制

规范理财行为和程序,是全面推进依法理财,建设法治财政的重要环节。对此,我们重点做了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制定了《龙门县财政局党组议事规则》,有效规范了局党组理财决策行为和程序。二是完善了财政局机关工作制度,先后制定了领导干部廉政建设责任制、局长办公会制度、局务会议制度、首问责任制、各股室办事程序和限时办结制度等30多项制度,并把制度汇编成册,做到人手一册,用制度来规范党员干部从政行为。三是制定了若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了各项资金在申请、审批、划拨、使用、监督等环节上的责任主体、行为标准和工作程序,杜绝了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的随意性。制定了《龙门县财政性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追加预算的范围、审批程序及相应的行政责任,有效强化了预算约束力。四是严格贯彻实施《会计法》和财会制度。在全县开展了实施《会计法》监督检查,规范了县直部门单位财务管理行为。规范了理财行为和程序后,我县财政工作的法治化程度明显增强,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年我县临时性经费追加支出比上年减少1018万元,下降33%,核减经费737万元。

(二)推进各项财政改革,建立了依法理财运行机制

改革是推进依法理财的动力,只有不断推进财政改革,逐步消除体制障碍,才能真正建立起依法理财的运行机制。近年来,我局按照公共财政要求,结合实际,重点深化四项财政改革:一是深化部门预算制度改革,切实提高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通过实行部门预算,细化了预算支出科目,实现了预算内外资金的统一,公开了预算编制政策和经费定额,改变了过去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提高资金分配的科学性,节省了财政资金。目前,我县纳入部门预算的单位有33个,占应纳入单位的44%。在*年部门预算安排中,按公共财政要求,对不该安排的资金共核减885万元。二是启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为提高国库资金管理水平奠定基础。目前,已有6个单位纳入试点,通过集中支付的财政资金达300多万元,不仅提高了国库资金拨付效率,增强了国库资金调度能力,而且还从源头上杜绝了截留、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的违法违纪行为。三是继续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我们严格贯彻执行《政府采购法》,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使政府采购规模不断扩大,节约资金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年,政府采购预算总金额为656万元,实际支出591万元,节约资金65万元,节支率为11%。四是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增强政府可支配财力。政府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织部分。近年来,我局始终把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完善管理办法,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第一,健全征管制度。先后制定了《龙门县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龙门县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罚没收入委托银行代收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龙门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等文件,为加强和规范我县非税收入管理提供制度保障。第二,强化票据管理。严格执行《广东省财政票据管理办法》,对所有非税收入票据实行“购前审批、限量领购、检旧换新、票款同步”的管理办法,把“以票管收”落到实处。第三,加大监督力度。我们采取日常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认真做好每年一次的收费检查。*年,联合审计、监察部门对全县80个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税收入进行检查,共补缴非税收入377万元。目前,我县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全面推行了“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征管体制,确保了“票款分离;罚缴分离”。据统计,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政府非税收入从*年的2887万元增加到*年的5877万元(不含教育收费),增长一倍多。既杜绝了“三乱”现象,规范了收费行为,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现象的发生,又有效增强了政府可支配财力。

(三)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了依法理财惩戒机制

实行责任追究是维护法制权威性的根本保障,也是推进依法理财的必要手段。局党组对此非常重视,并采取了切实措施。一是局“一把手”与副局长,副局长与各股室负责人层层签订行政执法责任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把行政执法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执法岗位和执法人员,并纳入年度评议考核的内容,增强财政干部严格执法的自觉性。二是建立健全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年制定了《龙门县财政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各股室及其工作人员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决策、财政执法等工作中,因故意或过失而违反财政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文件的行为,都要实施过错责任追究。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到位,近年来我县财政系统从没有发生财政干部违法违纪行为。

四、强化财政监督,促进法治财政建设

政府理财范文篇9

内容摘要:在公共危机已具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的现代社会里,作为公共利益代表者和维护者的政府,必须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对包括公共危机处理在内的所有公共活动开展各种有效的管理,提供及时周到的公共服务,实施多种多样的惠民利民政策和举措,助推系列公共目标的实践和实现。这其中同样要求政府会计进行转型,形成一种融理财会计、服务会计、民生会计和公共会计于一体的新型政府会计体系。

关键词:公共危机政府会计公共利益转型

在突如其来的地震、流行病、经济波动、恐怖活动等对社会公共生活与社会秩序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政府必然和必须要对这些事件的处理投入大量人财物,全力保障灾区人民生活生产、基础设施使用、交通运输运营、救死扶伤工作等方面的正常有序。而这些投入是否合理有效地被利用和运用,是否适合与满足了救危扶危的根本需要,则既要求政府会计充分发挥其核算、监督、管理和调控等职能,为政府科学有效地及时决策提供高质量信息,又要求政府必须认真考虑和做好科学理财、服务救灾、体恤民生、维护公益等应对策略,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和政府会计的积极转型。

一、政府会计向理财会计的转型

一般谈及理财,多从企业和个人角度考虑,很少涉及国家理财、政府理财,特别是政府理财的质效问题几乎成了边缘性问题。政府理财是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一条轨道,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更应该讲求理财的质量,确保作为政府重要理财活动内容的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而理财水平的高低和理财质量的优劣直接反映一个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高质量的政府理财是公共财政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协调以及保持宏观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方小桃,2005)。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的原则,进而实现生财有道、聚财有度、用财有效、管财有法的良性循环及其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满足公共需要的目的。这种本领就是政府理财能力,具体包括生财能力、聚财能力、用财能力和管财能力四个方面(蒋国发2008)。

与政府培植、发展和提高理财能力相适应和配合,政府会计也必须积极向理财型会计转变,对一直以来只有预算会计,没有政府会计,而预算会计又主要围绕财政预算收支来展开工作和发挥职能的现状进行改进和改观;突破现行以现金收付制为特征的预算会计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财政资金科学化管理的局限;克服预算会计无法将政府资本性支出的使用过程和结果保留在政府和公众的视野中,无法通过政府财政部门对外披露的信息全面反映政府资产存量、增量和流量信息,无法对政府债务的发生与清偿进行连续核算和反映等不足。因为政府理财不仅仅只为自己理财,不仅仅只有聚集和使用财政收支的单一内容,不仅仅只用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形式对外公开理财情况,可以说,政府为发展社会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的理财来源、渠道和方式的选择运用情况,政府理财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质效情况,政府理财信息的公开数量、质量、范围、时间、程度等情况,都会在很大程度与范围上对财政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政府会计理财功能的发挥、政府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和威信树立产生重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强化政府会计的理财管理功能,是实现政府科学理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的现实而必然的选择。

同时,公共财政的本质是公共选择,是民主财政,因而具有依法理财和民主理财的内在要求。公共财政的建立与建设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存在着城乡有别、人物有异等不公平现象的格局,实现了阳光财政、民主理财的新财政理念,推动了政府公共管理向关注效能、效率和效益的转变,这将促使政府在有效发挥有限职能时,在内外监督管理制度的规范约束下,发展成为宏观调控有力的政府。公共危机的爆发所产生的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大大扩大了,它会导致社会脱离正常轨道而陷入危机的非均衡与非正常状态,极易威胁社会的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影响和破坏社会稳定和健康,而在其发生之前,需要投入必要的人财物做出积极有效的预防应对举措,以预控和减少危机的发生。政府在这其中会充分发挥协调、组织、调配社会各种人力、物力、财力,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社会资源整合的职责和作用。政府会计必须对此积极反应和跟进,积极向理财会计转型。这种理财会计需要政府既能合理融通社会各种资金,合理分配和使用社会各种资源,又能对这些资金和资源的流动过程与结果有所掌控,能知其来源与流向,能晓其效用与效益,以明确自身的受托责任,更能通过必需的记录、计量程序与确认、报告、披露方式形成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

二、政府会计向服务会计的转型

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把政府主要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大战略任务,着重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要求现在的政府不再是统治阶级的政府,而是为民服务的政府,应该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或者说由经济主导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政府转型的基本趋势是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发展并成为其核心职能,必须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基本价值取向,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社会管理型政府(高尚全,2008)。

与此呼应和适应,政府会计向服务会计转型,就需要其在国际安全、国防外交、行政管理、公共危机等国家性公共服务,在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竞争秩序建立等市场性公共服务,在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公共医卫等社会性公共服务等方面发生和发展的各种经济业务活动或事项加强规划、核算、监督、管理、控制等,以此全面而真实反映政府的受托责任情况及其中的有用信息提供情况。尤其在公共危机发生前后,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政府,更需承载着和承担起治理国家、整合社会、服务民众的职能。我国目前以预算会计代替政府会计的做法,使得政府所体现的服务民众的职能不明显,这就导致政府会计在有没有服务职能、有多大的服务职能上存在疑虑和分歧。政府会计不论是作为一种理财会计还是服务会计,其基本的目的都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政府筹集和安排使用资金的过程和结果。而在危机之中的政府会计,更需凸显其服务会计的功能与作用,强化政府对市场主体的产权保护和对市场个体的权益维护,协调社会经济有关各方在危机和非危机状态下的和谐关系,提供为保障国民安居乐业的公共产品服务,通过利益协调机制和利益表达机制来缓解利益社会的失衡情况;应围绕政府所开展的系列公共危机治理活动,为企业和老百姓合法权益的享有提供良好的、安全的、公平的信息环境;为政府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加快解决受灾企业和民众的就业、生活、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三、政府会计向民生会计的转型

民生,自古以来就有“国计民生”之说,在《辞海》中被解释为“人民的生计”,孙中山将其作为三民主义的核心纲领之一,十六大、十七大对其作了深刻的诠释,从而使其不断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部门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从责任角度看,民生就是党和政府以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为施政最高准则的一种大众情怀和神圣使命。民生与民族、民主、民权相互倚重,其层次范围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提供与满足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精神状态、幸福程度等需求保质保量供给与满意。政府在处理和解决关乎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等现实民生问题时所进行的各种资金(资本)筹集、投放、分派等工作,所开展的让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活动,都需要政府会计向民生会计转型,对政府投入到公共领域、供给到基本公共服务、使用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政策机制完善落实的各项民生事项资金(资本)进行充分的记录、计量、确认、报告,使政府所拥有或可支配的资源最大可能地用于改善民生、体现民意、反映民愿;实现全面、及时、准确和真实地核算、监督、反映和管理为改善民生而开展的资金流动、资源派送行为。

亚里士多德曾说:“许多人共有的东西总是被关心最少的,因为所有人对自己东西的关心都大于其他人共同拥有的东西”。事实亦如此,越是共有的、公共的,它遭到破坏性的可能性就越大,尽管它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如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茂密的森林、珍稀的动植物、不可再生的能源等。对这些通过市场调节无法使其改变和改善的资源和环境,只有政府有能力和实力来设计规划和建设保护,政府会计转型为民生会计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规划和建设。尤其在面对公共危机时,政府会计要时刻和始终站稳“行人民民主、对人民负责”的立场,对政府为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帮扶社会弱势群体、关乎千家万户生活命脉而投入的扶危救困资金、抗震救灾资金、流行病害防治资金、灾后重建恢复资金等,要加强核算、反映、监督、控制和管理,确保这些资金的流量和流向真正惠及人民、由人民共享,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政府会计向公共会计的转型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无论是从道义、经济和能力等方面看,政府应该是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主体,不能看轻自己作为公共产品和服务天然提供者的地位和作用。

政府理财范文篇10

加强财政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加强财政管理制度建设,完善财政体系和机制建设,规范财政行为和运作程序建设,不断深化财政改革,创新财政管理方式,建立稳健的财政机制,提高财政运行效能,为建设法制财政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与加强财政法治建设相结合。

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与财政改革相结合。

三是坚持财政规范化管理与强化服务意识相结合。

四是坚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满足公共需求相结合。

五是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

六是坚持作风转变与工作效能、工作质量相结合。

三、目标任务

(一)目标:经过三年在财政系统开展依法理财工作,力争达到财政公共服务功能健全,财政各项制度完备,财政运作体系和机制健全,财政管理规范有序,监督检查职能充分发挥,法制建设制度化、经常化,财政队伍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

(二)任务:

1、加强财政公共服务功能建设。改变财政面貌,改善办公环境和条件,加快财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办公设施配备工作,尽快满足和适应依法理财工作的需要。

2、加强制度建设。一要依据《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财政违法处罚处分条例》,建立健全社会经济发展与财政改革发展同步的法规制度,与地方性文件相统一的财政制度,与强化财政管理相配套的制度,形成科学严密、立章有据、规范有文的财政管理机制。二要修订、完善局领导机构设置及职责、局属单位设置及职责、内设科室设置及职责。三要修订、制订、完善财政各项管理制度和办法,使财政各项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违法必究。在此基础上,将各项制度和办法汇编成书,发送相关单位,部分制度统一内容、统一规格,挂牌上墙。

3、强化预算管理,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和机制。一要依法完善县乡新一轮财政收支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转移支付范围和责任,达到县乡各部门、单位人权、事权、财权相统一的目的,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基础建设力度,保障全县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二要建立稳健的财政机制,制定新一轮财源建设规划和3—5年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规划及考核办法,极大地调动县乡两级政府生财、聚财、理财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严防财政收入大起大落,导致预算运行循环不畅、失调。三要建立规范、严谨、流畅、高效便捷、公开、公平、透明的预算收支管理机制,对预算收支各项指标实行科学的精细化管理,完善县乡两级政府财政收支责任制,实行严格的考核考评奖罚制度,确保预算高效运行,建立预算收支数据信息网络系统,做到及时、全面、准确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并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四要积极推行综合预算,依法确定政府非税收入范围和基数,全面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收缴分离,统一政策”的非税收入管理模式,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五要积极探索国库集中收付制管理和国库现金管理制度,大胆创新财政支出管理新模式,不断提高国库运转水平。六要制订“两政一教”债务化解方案,逐年消化“两政一教”债务。七要建立预算运行分析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全县预算执行情况,全面准确把握,判断经济形势和财政动态,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八要规范公务行为,严肃财经纪律,严禁铺张浪费,坚持勤俭办事,高效运作的原则,严控超预算支出。

4、建立健全政府采购组织、管理体系和政府采购管理办法。严格政府采购申报、审批、资金拨付程序,严格实行政府采购招投标制,接受人大、政协、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增强政府采购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最大限度地节约财政资金。

5、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一要科学合理地配置资产,保障工作正常运转。二要加强资产使用管理,严防资产损坏和丢失。三要严格资产处置工作,严防国有资产变相低价处置。四要加强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工作,严防资产流失。

6、强化会计管理工作,规范会计业务,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作用。一要依法设置会计帐薄和会计科目,规范使用会计凭证,严格记帐规则,规范会计核算流程,真实、全面、及时编写会计报表,大力推进会计电算化,加强会计档案管理,达到会计资料合法完整统一。二要加大会计培训教育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培训教育活动,实行会计人员长期再教育战略工程,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法律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三要经常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工作,不断规范会计行为和会计业务。四要加强会计考核考评工作,制订会计考核奖惩办法,对会计人员的德、能、勤、绩、廉,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考核考评,将考核考评结果作为年度综合考核的主要依据。

7、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全面促进依法理财工作。一要根据财政“十一五”普法规划和法律进机关进岗位活动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工作内容,在全系统长期开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活动。每个干部每年学法时间不少于60小时,撰写学法体会不少于2篇,笔记不少于32k200页。二要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大小会议、普法宣传月、周、日开展形式多样、独特新颖、主题鲜明的宣传活动,让社会各界更多的人了解、支持依法理财工作。三要加大法律培训教育力度,制定培训教育计划,卓有成效地开展培训教育工作,举办岗前政策法规培训考试和依法行政程序规则培训考试每年不少于2次,实行持证上岗,达到合法合理理财。四要明确执法工作,落实执法责任。把财政法制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全盘量化,层层落实责任,与各乡镇财政所长、局机关科室负责人、局属单位负责人签订法制工作目标责任书,使财政法制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工作开展情况实行月检查、月评比、季通报、年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财政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统一表彰奖励。五要清理规范地方性文件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地方性文件和各项规章制度与中、省、市、县文件、政策、法规及要求相统一,使国家、集体、部门、个人之间不相矛盾,避免政出多门,政令不畅现象。六要严格执法,建立理财过错责任追究机制。重点明确执法主体、执法责任、执法范围、执法任务、执法程序、执法依据、执法权限,制订严格的执法考核办法,对执法工作绩效实行考核考评制。建立及时有效的理财过程纠错机制,明确过错责任追究对象、追究方式、追究程序、追究程度,区别不同过错情况,严格依据《财政违法处罚处分条例》有关条款,坚持“有错必纠,处罚到位,惩教结合”的原则,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质量。

8、强化监督,完善机制,发挥职能。一要完善监督检查体系和机制,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改革发展、与其职能充分发挥相适应,与省市财政会议精神要求相统一的财政监督检查机构,重点是做好监督检查机构的性质改变,建制级别的提升,人员编制的扩编等相关工作。二要建立规范的监督检查方法和程序,强化监督措施和手段,积极推行全方位监督、全过程监督、全系统监督、信息化监督,认真开展内审和多层面的外查工作,把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与公、检、法、审计、监察部门联合起来,实行资源共享,提高财政监督检查整体效能。三要建立财政社会义务监督员体系,制订财政义务监督员实施办法,把财政义务监督员工作与人大、政协监督工作紧密联合起来,形成强有力的社会义务监督体系和机制。四要依据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财政监督检查办法,制订县财政监督检查实施办法,对全县财税政策执行情况,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收入征管情况,退税免税情况,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实行静态和动态监督检查管理。静态就是在行政企事业单位实行三年轮回监督检查制,动态就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不定期的专项检查活动,使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五要构建财政电算化信息网络监控系统,加快实施“金财工程”建设,在县、乡财政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对各部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国库资金拨付、专项资金管理使用、项目立项申报、政府采购、国有资产流动等情况实行电算化信息网络监控,做到随时掌握和了解财政资金的动态流向情况,闲置资产的处置情况,国税、地税、农税退税情况,非税收支使用情况。

9、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依法理财能力。各乡镇财政所、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进一步加强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和业务培训,建立学法用法制度,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加强财政财务工作人员新知识、新政策、新制度、新技能和通用法律法规制度培训,按照《公务员法》和依法行政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依法理财知识培训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培训方式、学时要求和考试标准,不断提高财政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更好地服务于依法理财工作;要进一步加强财政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财政法律机构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中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作用,努力建立一支懂财政、懂法律、政治强、作风硬的高素质队伍。

四、实施步骤

依法理财工作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底为宣传动员和全面启动阶段。重点抓好宣传动员和思想发动,成立机构、制订方案、明确目标、安排部署、落实责任工作。

第二阶段:底为分解任务,组织实施阶段。按照“合法理财、合理理财、程序规范、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和实施工作,采取行之有效、切实得当的方法和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有效地开展,妥善解决财政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及矛盾,促进依法理财各项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保证财政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目标实现。

第三阶段:为巩固成果,总结经验阶段。重点工作一是抓好全面自查自纠,查漏补缺工作;二是抓好回顾总结工作,通过开展依法理财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工作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三是抓好各项资料收集和归档工作;四是认真总结,撰写好总结材料和相关上报材料工作,迎接上级验收准备工作。

第四阶段:为检查验收,考核评比阶段。重点工作一是制订检查验收考核评比办法;二是抽调人员,组成若干个检查验收考核评比小组,分片进行达标检查验收、考核评比。三是做好省市检查验收所有相关工作。四是依法理财试点工作经省市检查验收后,根据对各基层单位检查验收考核评比结果,组织召开全财政系统依法理财经验总结交流表彰大会,表彰奖励在依法理财试点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先办法另行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一是确定依法理财责任人,局领导、局属各单位、各乡镇财政所、各科室负责人是依法理财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把依法理财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安排部署工作,不定期检查指导督促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二是抽调人员,成立依法理财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副局长、纪检组长、财政监督检查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局属单位、各科室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工作人员由局办公室、税政法规科部分工作人员组成,负责日常工作,使依法理财工作得到组织和力量的保障。三是全盘量化依法理财各项工作,实行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采取局长包全盘,副职包联片,科室包所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办法,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亲自组织和实施工作,把依法理财各项工作贯穿于财政工作各个环节、方方面面,真正抓紧、抓实、抓出实效。

(二)建立严格的依法理财考核工作机制。一是制定依法理财检查验收考核办法。二是日常管理工作采取月安排月检查月报告制,季小结季通报制,年考核年表彰制。三是依法理财工作实行单项考核,不纳入财政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依法理财工作考核将由依法理财领导小组进行专一组织考核,对考核结果前3名进行表彰奖励。

(三)加大经费投入。依法理财工作全局性强,涉及方方面面,硬件和软件建设比较多,标准高,任务重,因此,县乡财政要在省、市补助经费的基础上,要在本级预算中安排一定的经费,保证依法理财工作正常开展。

(四)实施理财过错责任追究。建立健全理财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实现理财行为权责统一,各所、科室、局属单位要明确过错责任追究范围、追究程序、追究方式,要坚持有错必纠、处罚到位、惩教结合的原则,不断强化依法理财的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