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17:56:06

艺术专业

艺术专业范文篇1

1.更新教学观念,重组优化课程体系

(1).共研“岗位课程”目标任务首先应明确毕业生在企业专门岗位上做什么和怎么做,应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这就要求共研“岗位课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应根据就业岗位来设计,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课程教学团队,根据学生专业所涉岗位,共同深入细致研讨该岗位的目标任务,进而形成课程的知识和能力点,最终构建“岗位课程”目标、任务、知识和能力体系。

(2).开发“双堂双标”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方案的执行需要课程教学标准。制定课程标准要规定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明确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出课程实施建议(教学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学生学习评价建议)等。专业课程要融“教、学、做”为一体,交融“课堂”与“店堂”、理论与实践,必需要开发“双堂双纲”教学标准,包括在校教学和在企业教学标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标准。

(3).围绕专业课程与企业合作开展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实训在实训中可采用“主题———合作式”的学习模式根据社会需要提出项目并结合项目进行实践教学。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利用学校自有的教师和企业的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结合企业要求真题真做,利用小组工作法,以培养协作意识;

(4).发挥装潢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协调和指导作用加强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的联系,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引导作用;继续发挥与大型骨干企业联合办学的途径,吸纳企业对人才培养设备投入,并参与教学建设和管理;成立产学结合领导小组,加强对产学结合的组织与管理。

2.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突显本专业的职业特色

(1).工学紧密结合,实现教学与岗位的连通构建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技能的需要,构建教学内容模块,将学生的实习、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使毕业生离校即能上岗,并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2).深入校企合作,实现人才的共同培养积极探索学校与企业、设计公司、相关事业部门合作培养人才的有效方式,使学生了解社会设计行业的发展,适应设计行业的需要。要聘请企业、公司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的专家为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顾问,并参与教学改革的全过程。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突出了实践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

(3).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衔接在教学中突出强化实践课教学,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优势。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实践课的比重。配合“双证书”制度的实施,增设与职业标准相关联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应针对各个不同等级的技能要求增设相应的培训课程,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一职业的专业技能,并为以后申请更高等级的职业资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4).建设“双职”“双师”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的打造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环节,教学团队建设中,要做到“校企合一、专兼结合、双职双师、结构合理”,重点是“双职”“双师”。“双职”是指专任教师既在学校任职又在企业兼职,兼职教师既在企业任职又在学校兼职。“双师”是指专任教师既有教师职称又有专业职业资格和能力,兼职教师既是企业岗位实习教师,又是学校项目实训教师。

3.建立科学并具有高职教育特点的考试评价体系

考试评价体系应将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与考试评价紧密结合起来。在实习、实训中评价学生成绩和能力应实行专任老师和企业师傅的“专兼双考”评分机制。在专兼职教师双考评机制下正确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专兼双考”评分机制,一方面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改革方向,另一方面可以调动三方积极性,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专任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兼职教师指导的积极性。通过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引导和促进教学改革,形成教与管,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机制。

艺术专业范文篇2

一、明确艺术实践目的

艺术实践教学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造型艺术专业或艺术设计专业必须经过的学习内容。实践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收集有关创作素材,磨练课堂所学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创作和设计打下坚实基础。要搞好实践教学,针对具体专业和各种年级阶段,应该有明确的实践目的,制定相应的实践计划。首先,艺术实践是专业知识的强化与补充。高等美术教育培养目标是明确的,虽然各自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但在培养学生对社会、对自然、对艺术的亲和度和敏锐洞察力上是一致的。无论是美术学还是艺术设计都离不开实践教育,实践环节是对课堂学习知识的加强与补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美术专业通过艺术实践提高学生对艺术的认识能力和审美判别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不仅专业知识得到了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和表现能力同时也得到培养。其次,艺术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方式,从广义而言,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虽也有实践的机会,但这与专门的外出实践活动是有区别的,艺术实践是将课堂理论运用于具体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有较多的机会探索艺术规律,结合课堂理论知识,探寻表现方法和审美追求,对于高等美术教育的学生来说,充分的实践训练是学生感受和体验大自然,寻找生活与艺术的衔接点,培养高尚情操和检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环节。同时,艺术实践也是学生技能提高与锻炼的良好机会。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技能是相对有限的,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对事物的表现激情,学生在写生和艺术活动中,表现技巧得到提高的同时,还获得了审美经验的积累,既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也为将来学生毕业创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拓展艺术实践形式

艺术实践的目的是一致的,但实践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实践的意义在于学生参与实践过程中知识水平得到提高,理论知识得到检验,通过实践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加知识的横向联系。

单一的艺术实践仅仅局限于绘画写生或摄影收集素材,这种走马观花的单一实践模式远远不适应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为了达到实践目的,除增加艺术实践内容外,结合时展需求,按照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就业因素,探索新的实践模式,适当拓宽艺术实践面相当重要。无论造型艺术专业还是美术学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多数院校都把艺术实践单纯看作艺术采风活动,既没有制定计划和方案,也没有明确目的和要求,更没有确定实践的形式,艺术实践等同于学生旅游,学生基本没有什么收获。由于办学指导思想和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学校对艺术实践的片面认识,现在许多高校对实践教学没能足够重视,出现了既浪费时间也没有学习结果的遗憾现状。

其实,根据不同的专业需要,选择适合的时间、内容以及实践方式不难做到,不同的专业有各自的培养目标,不同的社会岗位也有各自的岗位要求。美术学专业是以培养中等学校教师和实用美术人才为主的,设计专业是培养时代建设所需的设计专业人才,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的各类专业是培养拔尖型的美术创作设计人才,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取向和要求,实践的方式也就应该有所区别,倾向于绘画的专业实践的形式,以写生为主无可非议,其他专业的实践方式就值得推敲了。对于当今多元化的社会,艺术实践应考虑学生就业、知识提高与巩固等因素,单一的实践模式已经不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积极探索多种艺术实践模式是时展所需,分专业、分年级、分特长、分阶段考虑艺术实践形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合理培养实用人才和创新人才十分重要。

三、拟定艺术实践计划

美术专业艺术实践计划是指导和安排学生实践的基本依据。系统性、目的性明确的实践计划,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有目的地进行实践非常重要。“随着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的影响,美术和艺术设计院校原有的教学模式受到强烈冲击,人们怀疑原有的教学模式滞后,而新的模式又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反映在教学上有些混乱。”现在许多美术院校都在探讨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得到了足够重视,但对艺术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把艺术实践搞成了游山玩水的简单形式。学生无论是深入农村、少数民族地区还是城市工厂,都只带一个相机,拍点资料就回来了,甚至连写生和速写都没有,就更没有什么调查和研究。科学的实践计划是实践教学的指南,针对美术院校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结合院校所在地区的资源优势,考虑教学进度因素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安排,才是实践教学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

科学的艺术实践计划应该对学生和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艺术实践要实现的目的、时间内容和活动方式都是必须列入计划的内容,计划中既要体现学生作业和作品或草图的基本要求,也要体现实践中应掌握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因素,提出建议和提前布置任务,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信号和努力目标。

艺术实践是学生收集创作素材的基本手段,是学生接触创作活动的最初形式,由于我们安排艺术实践去的地方往往是有地方特色,具有代表性且可以入画的地方,这些因素都能激发学生的作画激情,触动学生表现自然的欲望。我们知道学生的激情对学好某种知识是十分有益的,由于学生长期是在画室里作画,外出体验生活的机会少,尤其是城市学生对乡村的建设变化以及民风民俗不太了解,这一切都是引发学生好奇心的因素,正是这种好奇往往会转化成学习的力量。所以,艺术实践计划如何体现关注学生因素,是值得大家注意的问题。

高等美术教育倡导培养个性化人才,其核心就是激发人的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磨练学生意志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美术创作首先应有情感体验,创作是一种主动追寻、探求、思考的品质,不可能无病呻吟。任何艺术作品都是时代的反映,艺术感觉的提炼都来自于现实生活,缺少生活体验的创作,所谓的创新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在于提升学生对艺术理解的深度,对艺术的批判、鉴赏能力,艺术实践是为了夯实学生功底和基础,激发创作灵性的重要方式,通过实践将生活美的元素转化为自己的创作动力,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作者的情感、主题精神运用视觉媒介传达的过程。著名画家罗中立说:“对我而言,艺术创作其实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呈现,我一直忘不了我们去大巴山写生的经历,我们在那里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他们的生活成为我人生经历中不可遗忘的一部分。他们艰辛的劳动,平凡的生活,原始的情感,质朴的性格,以及对我的心理触动,是任何重大题材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任何一个艺术作品的产生,都应该是作者感情的倾注与投入,通过实践体验,陶冶学生性情、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情操。实践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最终使学生对社会、对自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自觉不自觉地将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融为一体,得到最终的实现和升华。所以说美术专业艺术实践对于学生一生成长和艺术发展来说很有意义。

四、探索艺术实践的方法

1.带任务开展实践教学

艺术实践教学进行前组织学生召开实践动员会,明确具体的任务和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美术专业实践教学低年级以写生为主,中高年级逐步转向观摩作品和进行创作活动,写生一直是美术专业艺术实践的基本形式,根据专业不同,选择不同的写生地点,派出相应专业指导教师。室外写生是造型基础课程训练的延续,长期以来都是在沿用美术专业院校的模式进行,艺术院校把它看作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艺术感受能力的重要训练方式。针对不同的专业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规定具体的作业量,任务中适当考虑一些文字性的感想、体会、日记、小型座谈会等内容,这样会对学生有较大帮助。

2.结合教学进度配备相应指导教师

艺术实践教学指导安排适合的指导教师十分关键,由于扩招的影响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学生的专业方向区别较大,针对实际情况安排专业对应、责任心强、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才能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由于现在一部分教师轻视室外写生,无论是色彩还是速写的表现能力都有限,带学生开展艺术实践就会有较大难度,学生抱怨实践一趟回来,钱花了但没学到东西的情况也较多,所以,对实践教师的选择必须考虑专业过硬、基础扎实并经常从事创作实践活动的教师参加。

3.正确选择和运用实践器材

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不少院校的专业教师无法顾及学生的个性培养,面对人数众多的大班,学生可获得指导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情况也大不如从前,这样的局面在高校中比较普遍,体现在艺术实践教学中更是无能为力。一些院校为了图方便,学生外出时干脆只带相机,绘画材料和工具等一律不带,这样虽然省事,但难以达到实践的真正目的。摄影器材对于当今作为收集素材的一种辅助工具当然重要,但光靠它帮助完成实践学习内容实在不可能,现在艺术院校美术类专业较多,光凭照片资料进行加工和创作这完全违背了艺术实践的本意,实践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基层和具有特色的乡村或城市,采风写生、了解民风民俗以及社会发展变化,探究课堂教学之外的一些艺术存在形式及审美特征,通过写生,调查、记录、走访、收集、创作等形式把感受表达出来,通过这个过程使专业知识得到强化,审美判别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升华。如果只借助相机拍下一些照片,走马观花,实践的目的就无法实现。

4.建立写生实践基地

建立实践基地是保障实践教学正常化的关键,现在美术专业的学生多,全国相当一部分非艺术院校都在招美术专业学生,有时候一个写生景点突然出现数百学生在同时写生的情况,食宿、交通无法保证。艺术实践应建立相对固定的实践基地,对于实践经费预算,安排学生步调一致参加艺术实践是很有益的,因为现在所有高校的实践经费基本由学生承担,如果没有相对固定的实践基地,给教师制定实践计划也造成困难,许多学生往往由于经费制约,教师制定的实践地点最后只有少数学生有条件参加。实践基地的选择应根据专业不同,考虑风景、民俗、地域及人文历史因素,每个院校分别建立相应的一至五个艺术实践基地,既便于预算经费,也便于教师指导和开展工作,对艺术实践的质量提高也会有所帮助。

5.探索展示实践成果的形式

实践汇报展览:汇报展出是展示美术专业艺术实践的最好形式,经过一段实践锻炼学生收集和画了一定数量的东西,通过一定形式展示出来既是对学生实践情况和教师指导情况的检验,也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好渠道。展览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可以以组为单位,也可以以年级或班为单位,鼓励个人专题的汇报展出。无论什么形式对于学生和老师而言都是好的,学生回到学校后有了一个再创造的体验过程,这对将来打下创作基础有好处。探索展出的形式是搞好实践教学后期工作的内容,原来的展览往往只展出学生写生的一些作业或草图,笔者认为只要能反映学生实践学习、实践生活的一些图片以及收集的原始素材资料,甚至包含文字记述都可以列入展览内容。

艺术专业范文篇3

一、从工艺美术到工业设计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工艺美术领域经历了一场历时二十多年的变革。这场变革始于设计概念的争论,继而影响到了工艺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这场变革无论是在实践领域还是在理论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冲击着我国艺术设计,尤其是外来艺术设计理论和作品的不断涌入,使得我国艺术设计和设计教育界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当20世纪70年代末包豪斯的某些突出成就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工艺美术教育时,一场重大的艺术设计教学变革开始迅速蔓延开来,范围涉及我国各大高等院校。其具体内容表现在“三大构成”作为设计基础教学体系和“技术与艺术新统一”设计观念的引入。“三大构成”的引入逐渐取代了我国长期推行的基础图案教学,弥补了我国以往基础设计教20世纪末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名称的变革徐芳李海源学领域的不足,为专业设计教学做出了良好的铺垫,同时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新领域。最先把这一“构成教学”引入学校教育的是广州美术学院。

“三大构成”是发生在院校中的改革,而“技术与艺术新统一”观念则是当时艺术设计行业的新设计原则。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在广告、包装、室内设计、产品设计等领域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然而,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面对时代的要求,工艺美术教育开始备受关注,其教育规模也随着各类院校增设设计类系科而逐渐扩张,教学规模和系科建设迅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例:1978年,其工艺美术系仅开设了4个专业,即装潢、陶瓷、染织、磨漆。1986年,其工艺美术系已增设至7个专业,即装潢、陶瓷、染织、装饰、服装、环艺、工业品造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往的工艺美术逐渐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而与现代工业机器生产关系密切的工业设计概念开始在我国盛行,并逐渐取代了工艺美术的地位。工业设计崛起,使得设计的概念也被广泛运用。我国引进工业设计概念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起初被称为工业美术,直到1987年10月14日我国工业设计协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新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时期,我国学术界出现了关于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概念的争辩,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柳冠中先生曾撰文指出“:工业设计时代文明必然取代工艺美术时代文明。”同时,广州美术学院设计研究室撰文指出“:在设计发展上,工业设计与工艺美术自应有适当的轻重关系。”因为“在当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都是两条泾渭不同的设计道路。前者是指手工艺方式、密集型劳动生产的传统工业产品设计,而后者则泛指大工业生产方式、机器制造的产品设计”。

工业设计和工艺美术概念的学术讨论,虽然最终没有得出一致的结果,但却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等概念及其内涵的关注。1992年7月,国家轻工业部颁布的《推进轻工业工业设计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增强轻工业企业工业设计意识,加速培养工业设计人才是搞好轻工业设计工作的关键。”①同时,《意见》还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了七点改进措施,其中的第六点为“将‘工业设计’列为全国轻工业院校各专业的必修课;对已设立工业设计专业的轻工业院校(包括轻工业成人院校),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和教材的建设,加强师资资格的考核,优先从事所需教学设施;通过专业培训,抓紧造就一批训练有素的高、中级轻工业工业设计人才”。②这为艺术设计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此,越来越多的院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和系科,尤其是与国际接轨的工业设计专业开设的更为普遍。据资料统计,1991年初,全国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约为二十余所,而据1995年8月的一项不完全统计显示,全国仅设有工业设计专业的理工科院校已达一百余所;1998年,这一数据更是猛增至二百余所,涉及全部美术院校、大部分理工类院校和师范院校以及部分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院校就是这样通过增加现代设计教育的比重及减少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比重,并合理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得我国逐渐从工艺美术教育向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过渡,其专业名称也由原来的工艺美术转换成艺术设计。原来开设工艺美术或工业设计系科的院校纷纷更名为设计学院或设计系,部分原来没有开设这个系科的院校也开始增设设计系科。

二、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名称的发展与变化

艺术专业范文篇4

业课程体系亟待健全正是由于我国艺术设计专业起步较晚,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因此目前所采用的课程体系亟待完善。很多高校在学生入学初还在对艺术素养和美术基础进行再培训,专业核心课程时间相对就被削弱了,选修课程和主干课程的布局也不太合理。教师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计划,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随意性大,而二级教学督导又没有办法根据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来进行约束。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评价标准主观性很强,不像工科类课程有明确的考核标准。

理论和教材建设跟不上学科建设的需要清华大学杨教授认为:一个学科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撑,就不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比起其他学科,艺术设计学科在理论建设方面一直比较薄弱,理论建设亟待加强。在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的学科和社会大环境下,这方面的工作更容易被忽视,发表的高质量论文少之又少。1.5盲目扩大规模带来的不良后果首先,是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教学条件和实验设施无法满足教学和科研的要求。其次,生源质量的降低和参次不齐,使得专业建设的教与学都大大增加了难度。第三,教学质量的无法保证,使得学生的毕业水准下降,就业也成了问题。

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建设要素

扩招后的一些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办学定位不明确,办学质量下降,教育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些对现代的艺术设计专业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要使得艺术设计专业能在现代激烈的艺术设计教育竞争中取得优势,推进艺术设计教育事业并大踏步发展,就必须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专业品牌优势,提升品牌竞争力,从自身建设、师资、精品课程、社会合作、实验室、国际交流、证书考核、学生就业等方面提升,创建一流的品牌专业。建设品牌专业是高校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获得持续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作为品牌专业,在教学大纲、课程体系、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名师培养等方面都要具有鲜明的亮点和特色。

(1)专业建设目标是艺术设计专业品牌建设实施的根本导向。其中即包括外部环境:国家教育政策,政府产业政策,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等。也包括高校自身的条件:办学历史、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社会声誉及高校所在的地理位置等。

(2)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是品牌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①创建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得以实施的保证。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本科生人才的培养模式把课程体系分为通识类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专业课程又分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实践和专业选修课;这些课程从基础到专业、从专业到方向,循序渐进,层层递进,遵循着学习知识的客观规律,有利于专业学习的进度和效率。②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3)师资队伍建设是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只有具备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专业建设才具有坚实的基础和生命力。因此,专业建设管理模式中必须要确保师资队伍建设环节处于核心地位。①专业学术带头人是专业建设的领导者与组织者,是高校师资队伍中的骨干与核心。一个专业如果没有专业带头人,这个专业在社会上很难被承认。②专业建设带头人。由于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科研、人事管理、各部门协调等多方面的内容,专业建设带头人是如何处理好学术权利与行政权利的关系问题的协调者。③专业师资梯队建设。首先是要拥有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都较合理的学术队伍,如此,才能开展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活动。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鼓励积极参加各项教学改革项目、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等活动,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④项目成果建设。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实体项目成果、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有计划地选择若干领域的课题进行研究,做好产、学、研结合工作,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使学校办学之路愈走愈宽。促进相关专业建设的良性循环。除了项目成果之外还有教学成果。师资梯队应该齐心协力完善精品教材、精品课程建设;完成优秀学术论文、学术著作的发表;取得专业实践的获奖项目。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就更应该脚踏实地、增强实力、勇于创新,不断出新成果。

(4)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是专业品牌建设中的支撑条件。本科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等个人素质的培养是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素质优劣、关系到高校专业建设能否为社会所承认的关键所在。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不能单靠课堂教学,还要有实践环节。首先,是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如基础设计实验室、模型制作实验室、展示设计实验室等。其中重点建设好一到两个具有鲜明企业特征的实验室。同时,应完善艺术设计专业图书馆与资料室建设,逐年增加专业所需的各类图书资料,包括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教材、专著、国内外有关艺术设计类专业期刊等各类教学资料、声像光盘等。图书馆与阅览室分类管理,有效发挥专业教学中资料的辅导作用。其次,通过产学研结合,建立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基地。坚持开放办学,增强竞争能力。加强校校、校企合作,建立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多家企业和机构建立并开展实质性的人才联合培养实习基地,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5)实践体系建设是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建设的重要方向。采用多元化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凝练学科方向,制订“厚基础、宽口径”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对以实习、实训为主的大学生项目创新活动进行重点推广和应用。鼓励学生多参加国家和国际的设计大赛,参加企业和协会组织的比赛。着力在实践中强化专业的应用性,提升品牌。

(6)学术交流和建设是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建设的高级指标。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交流与合作,了解最前沿和行业发展动态,打破“学科壁垒”,定期举办学术报告,通过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和学术思想的碰撞、切磋、互相渗透和融合,启迪教师的学术思想,激励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将能很快地吸收、消化学术前沿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信息,能够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思维模式的变革,对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将有极大的启发作用。

(7)管理制度建设是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建设高校运行的保障。一个专业的品牌建设要想取得良好的实施成效。关键在各个工作的系统整合,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完善相应的人事制度、财务制度、激励制度、后勤保障制度等,为高校品牌专业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制度条件。

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建设原则

品牌是一个最能够综合反映我们高校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的标志。在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建设中要遵循以下原则:(1)求变原则。艺术设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只能是因地制异,因国情而设立,随市场需求而发展,并且随时都处在这种为因社会需求而改变的状态之中。那种希望建立一个稳定的、标准的、以不变应万变的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休系的想法,只能是空想。(2)内外结合的原则。艺术设计的品牌专业建设要从不同维度来综合考量,以专业定位、专业规划、专业教师、课程体系、评价体系等为代表的专业内部建设,以及以媒体宣传、经验推广、招生宣传、校企合作等为代表的外部建设,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品牌专业建设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即内外结合的原则。(3)驱动原则。2011年12月,省委书记卢展工到省内各高校考察参观后,提出了发展我省高校的四驱动原则,即人才驱动、学科驱动、创新驱动和品牌驱动。在与高校负责人进行的调研座谈会中,卢书记指出,这四个因素是解决我省高校发展的关键问题,它同时也很好地揭示了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坚持好四驱动原则,有助于我省高校提升办学能力和办学层次、增强学院和专业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创新原则。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设计专业的本质。艺术设计专业从诞生到发展至今,不断的走向成熟,这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曲折向上的过程,蕴含了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精髓。专业不断细分、软硬件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科研和教学成果趋向高水平,综合促进了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我校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思考与回顾

学生方面:(1)创办应用型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建设,积极探索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项目式教学,增强艺术设计专业各核心课程的应用性。通过与企业对接和调研的方式,积极将项目和实际的设计任务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提高学生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的同时也促进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推进。(2)职业技能和素质教育的双轨制教学模式,在不断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来增强学生的就业砝码,实现课程教学与岗位需求零对接。切实做到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能使学生掌握一种专业技能,对应一个工作岗位,通过职业技能认证等方式增加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度。(3)通过参加国内外设计竞赛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院办学知名度。通过一定的激励制度,增加学生和指导教师参加设计竞赛对的热情,使学生在“赛场”环境中,以赛代学,以赛促学,技能水平和心理素质得到有效提。师资方面:要先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先有一桶水。由此可见师资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品牌专业建设中也是一个重要指标。通过教师学历提升、技能培训、企业实践能够锻炼等方式来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必将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品牌建设的关键点和基本出发点。学校方面:(1)要以提高就业率为创建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建设的动力。毕业生就业率高,专业“进口畅,出口顺”。在市场上有巨大的影响力,在社会上有很好的口碑,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对口就业、优质就业。近年来,南阳师范学院以提升“卧龙学子”就业竞争力为主线,构建校、院两级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实施一年级学生有职业目标、二年级学生有职业素养、三年级学生有职业技能、四年级学生有就业岗位“四个阶段”职业指导工作法。(2)加强校企深度结合,产学合作紧密。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品牌专业一般都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企业作为紧密型合作伙伴,双方共同培养人才。学校引进企业的师资、企业的标准、企业的设备、企业的需求,实行开放办学,实现学历教育与学生岗前培训的有机结合,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3)具有很强的办学特色。专业的特色化是一个专业能够成为品牌专业的基石,是品牌专业能够长盛不衰的动力之源。玉雕专业目前国内唯一的本科特色专业,随着玉雕专业的不断开展和深入,将为南阳乃至全国的玉雕设计人才提供更好的人才。

结论

艺术专业范文篇5

关键词:艺术设计办学特色

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教育部对原有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一次较大幅度的调整。其中,将原属于工艺美术范畴的装潢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整合,设立了一门新专业——艺术设计。由于市场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大,这也使得该专业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一门迅速发展壮大的新专业,国内绝大多数院校均纷纷开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有1100多所大学或学院设有艺术设计专业。

然而,当人们的头脑渐渐冷静下来,回顾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历程,却不难发现,伴随着中国20多年来经济的巨大发展和社会的激烈变革,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也在经历着一场爆发性的突进。今天,无论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数量,还是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数量,还在以几何倍数激增。办怎样的艺术设计院校,艺术设计教学如何展开,培养什么样的艺术设计人才成为摆在许多人面前的问题。这其中,对艺术设计专业办学特色的研究是许多学校正在艰难探索的课题。这是因为,一方面在开办艺术设计专业之初,许多学校对此并没有明确的思路,只是觉得有生源,市场又需要,因而一哄而上,唯恐错失发展良机;另一方面,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涵盖了原有的装潢、室内设计等多门专业,因而许多学校在开办艺术设计专业后,不从实际情况出发,人云亦云,大家千人一面,以至于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方向成为大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主流方向,课程设置也是大同小异,大家几乎按照一个模子在培养学生,结果是平面设计、环艺设计的学生满天飞,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可言。

那么,如何在艺术设计专业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从特色谈起。

一、关于特色

关于“特色”一词,《辞海》中并无解释,只有对“特”字的释义。“特”是多义字,其中有一种解释是“独”的意思,出自《庄子·逍遥游》:“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引申为“专一”。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认为,所谓特色,应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有特征或标志。换句话说,特色就是与众不同,是在相互比较中凸显出来的。特色既是一种差异,更是一种优势。基于以上观点,我们认为,所谓办学特色,是指优于其他相关学校的独特品质,是一所学校办学历史的沉淀,是传统和风格的长期积累。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教育模式、人才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

放眼世界,我们不难从发达国家中找到实例。如同美国多元的社会文化结构,美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呈现着明显的多元化状态。各个学校有着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如我们既可以看到像耶鲁大学艺术学院这类重视学生思辨能力、个性、社会参与意识的精英教育模式,也可看到类似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设计学院一样设在理工大学氛围中的重理性、重功能的艺术设计教育,当然还有在纯艺术氛围中的艺术设计专业,如库帕联盟等。正是这些形形色色、各具特色的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广泛选择的余地,也为社会的需求提供了广泛的专业人才。

二、准确定位是寻求办学特色的基本前提

笔者认为,研究“办学特色”,必须把握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准确定位。而定位,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具体而言,就是要懂得取舍。只有通过对各自学校具体情况的客观分析,做出较为理性的定位判断,才能逐步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以笔者所在的湖南商学院为例。首先,关于学校情况的分析是:建院时间短,办学历史不长,学校名气小;但学校为典型的商科类院校,所开设的专业与市场接轨较紧密,如市场营销、广告学等,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能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在艺术设计专业办学过程中,学校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劣势(学校名气小,报考生源质量不太高,学生在起跑线上就比对手要弱),因而并没有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因为如果这样做,很有可能不但在专业素养上赶不上人家,毫无优势可言,而且又会丧失发挥自我的某些特点和长处来形成差异甚至于形成比较优势的时机。与此同时学校也看到了自身的优势,即处在学校大的商科背景下进行艺术设计专业办学,可以努力使艺术设计专业与现代商科的各个分支、专业相互渗透和交叉,形成优势互补,并产生一种交叉学科的新优势。如艺术设计专业广告设计方向,就是将艺术设计与广告学、传播学及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的知识相互渗透、交叉,从而形成了具有湖南商学院特色的艺术设计专业办学模式。在具体办学过程中,一方面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有意识加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传播学、广告学等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和鼓励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完成专题作业及参加专业竞赛时与广告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合作,使其在发挥各自所长的同时又能取长补短,学生的整体策划与创意、表现能力显著提高。如由湖南商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和广告学专业学生合作创作,主题为《雅倩佳雪防晒霜——躲避不是办法》的平面广告作品在全国9000余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2004年度中国广告协会学院奖唯一全场大奖,充分显示了专业办学的成效。除此之外,艺术设计专业和广告学专业学生合作创作的一系列作品自2004年以来多次荣获国内外知名专业广告竞赛(如美国ONESHOW等)各种奖项,在国内广告业刮起了一股旋风,甚至于被业内人士称为“湖南商学院现象”。可以说,艺术设计与广告学专业的交叉融合,成为湖南商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办学的一个亮点。正是有了较准确的自我定位,经过十余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湖南商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特色正逐渐突显出来。

三、比较优势是突出办学特色的关键

如果说准确定位是寻求办学特色的基本前提,那么,制定合理的定位策略,创造差异,从而体现出自身的比较优势,是突出办学特色的关键所在。就艺术设计专业而言,突出办学特色就是要避免在专业建设中的“大而全”“人云亦云”和“随大流”,要突出重点方向,要与众不同,要努力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的状态。这也就是说要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先从某一个方向寻求突破,而后带动其他方向的相应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形成不同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特色。而这种特色一旦形成,就会在教育市场上形成一面旗帜,就会铸造成自己的品牌,就会更容易被教育市场认可而形成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就会形成“产出——有效产出——资源回笼——有效产出”的良性循环,并在这种良性机制下推动专业建设跃上新台阶。

以英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为例。不少院校十分注重与当地产业相结合,为服务地方经济培养人才,同时,又各自形成自己的专业学科优势与办学模式。如英格兰中央大学伯明翰艺术设计学院的家具专业、珠宝专业,考文垂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交通工具、汽车设计专业,伍尔弗汉普顿大学的玻璃、陶瓷专业都是地方特色鲜明的优势专业,同时又是服务与地方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拥有巨大市场需求的特色专业。

实际上,在我国,也有不少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办学过程中通过准确定位找到了自己的突破口,专业办学特色逐渐显现。如湖南工业大学(原株洲工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前身为1985年在全国首创的包装设计专业,其在专业办学过程中敢为人先,20余年来,始终坚持走有特色的办学之路,高举包装大旗,以包装艺术设计方向为重点突破口,结合学院工科背景(特别是结合了包装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较好地打造出了“包装设计”这一品牌。今天,该校培养的包装设计人才已遍布全国各地,有的也已经成为我国包装设计行业的精英。

艺术专业范文篇6

一、适应地方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探索与地方文化相应的教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成功的文化设计作品都具有让人产生认同感的思想理念。这种认同多来自于文化的特色,其作品也许不是使用最先进的材料与工艺,但通过更新设计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就能使其拥有好的表现方式。针对这一设计特点,在公共艺术实践教学中就必须让学生学着运用市场规律来调整设计思维,避免仅仅强调某一工艺或制作方式的单一模式。要增加有思想主题的综合性的设计内容,使其成为公共艺术实践教学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对接的重要步骤。但是目前的设计课程的版块都是根据学期、学年用单元课程来进行课程类型和性质的单元构架。这些版块看似层层推进,但各单元课程之间缺少连贯性。尤其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虽有案例的设计和制作分析,却更多时候难以与专业实践联系起来,导致较难进行实际应用。因此,在不同学期的特定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设定中,可以结合地方特色,改变教学中传统单纯的实践制作方法,根据课程内容设定具有地方特色的鲜明主题,做系统的实践训练。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对课程及地方文化设计的需求进行理解并确定设计的主题方向,而这个主题不仅应该涵盖所学的课程知识,还应论证课程的科学性和应用性。在不限定任何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自主收集、整理设定设计的内容,根据其表现形式,确定作品的材质及制作过程。采用这样的教学实施方案,大多数学生都能进行自主深入细致的调研、思考及设计,再结合课程要求逐一展开设计实践。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又解决地方文化产业服务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我院曾经以“武汉商学院校史馆”为教学主题对学生进行教学尝试,为了使场馆空间的展示布置更具有学校独有的文化特点,任课教师带领学生走访了各大院系及过去的老校区,充分了解了各院系的历史背景、当前特色和远期规划,并收集了相应的大量资料。又经各小组分析讨论、整理并综合不同的设计思维,每个同学依据自己得出结论,做出了多种具有可行性方案的设计版块。然后进行项目实施,最终成功投入使用,达到了与地方文化实践教学的预期目标,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认可。

二、培养专业应用能力,注重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

要真正服务于地方文化产业,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这个观点并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新观点,只是在过去的实践教学中,多采用手把手相授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实际动手方面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性,这对实践课程的创新有很大的阻碍。但从地方文化产业的需求出发,设计实践教育的根本讲,应该培养学生对市场的开拓和创新,不只是盲目地跟风,要学会在设计上有明确的定位和准确的捕捉。当今经济是市场经济,有特色的作品是以设计的实用为基础,通过与艺术相结合进行再设计的成果。作品的研发设计涉及科学、经济、心理、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作品的制作过程包含市场调研、设计构思、设计制作等诸多环节。因此高校只有通过培养既有创新素质又能引领市场需求动向的设计人才,才能把握现在及未来的社会文化风向。从这个层面来讲,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应了解实际设计需求、接触实际生产过程、积极接受社会反馈,才能掌握创新设计的方法,提高创新设计的能力,使作品使用功能的丰富性得到尽可能地提高。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就是要基于实际的问题,紧紧围绕地方特色文化进行教学设定,达到地方特色文化与现代大众文化并存、兼容的效果。并对地方文化特色及地方传统工艺进行创新,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比如:在武汉地铁4号线关于楚文化的公共空间中,将传统故事中的黄鹤、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越王勾践、编钟以及历史文化中辛亥首义、张之洞主政湖北20年等元素,结合现代公共展示的审美理念,提取出故事情节的图案样式作为设计元素进行运用,既拓展地方文化,又拓宽了创新思路。使实践设计在立足于本土文化创新的基础上,服务于地方城市建设产业,让地方特色文化与现代空间设计融为一体,可呈现出和谐的美感,同时也可使地方文化得到了生态回归,开发出既具有现代审美观念又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共设计。

三、改变单一的教学环节,发展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培养理念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以“制造大国”著称,侧重于加工、贴牌等低技术含量的产品输出,近年来开始注重产品的自主开发设计,这个现实转变势必会影响到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所以,应结合地方文化、改变现有单一的实践教育环节,实现发展“艺技并重”的培养模式。高校可通过对地方文化的挖掘,探索服务于本地区文化发展的方向,让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形成产、学、研、用等多方面结合的应用层次,实现高校与企业深度结合的实践模式。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可结合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方向,聘请企业及社会专业人士指导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设计市场最前沿的需求,快速与市场接轨;可建立校企合作实验室,与地方中小企业合作,把企业的实际项目放到实验室里的实践课程中实施,在专业设计公司的引导下,以新的设计思路和工艺技术为依托,更快地使学生将设计理念通过技术转化为设计作品;可与地方专业研究机构开发地方文化特色作品,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设计品牌,并随时根据地方市场的需求调整实际课题中实践课程模式,在专业人员及教师的带领下,提高学生对地方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了解。以上这些多层次、动态的实践教学方法,必将激励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实践方法相互渗透、转化,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艺术与技术并重发展,当学生走出校门,用从学校所得来的知识很快就能接受市场的挑战。此外,在实施本节实践教学的方案中,地方文化也在随着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发生着变化。为了让学生能更快、更好接受设计前沿的资讯,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文化产业,在实践教学中可增加一定学分的课外专业阅读,扩展他们的视野;可要求学生结合自己不同时段的实践案例,通过分析、总结,最终以汇报的形式交流学习心得,并评定分数,考察效果;可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创造新工艺、新材料,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参加各种专业性竞赛、展览赛事,并将所获得的成果记入课外实践学分,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大众文化让人们眼花缭乱,地方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缺乏内涵的文化信息让人们迷失了方向,人们对地方文化越来越怀念。作为输出设计人才的高校,应重视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满足人们对地方文化的心理需求,给人们的心理需求留下的一点期待。所以,要培养服务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合格设计人才,关键是要让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的属性,有目的地利用相关知识与技术去设计作品。一方面,在新型教学模式中引入了地方文化与新实践方法的环节,改善了学生动手能力差、无法自主设计的问题。使课程的最终成果具有地方特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设计市场对相关专业人才要求接轨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在校企合作实验室、专业型设计公司的实践过程中,所做出的设计产品,也应符合当下万众创新,发展民族工业的时代要求。因此,建立一套能够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公共艺术实践教学体系,有针对性地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人才,不仅是高校公共艺术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高等教育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周斌,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思考[J].装饰,2010.

[2]马昌永,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实践课题的切入——以环境艺术方向为例[J].装饰,2012.

[3]潘登福,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装饰,2012.

艺术专业范文篇7

一、艺术设计专业做好实践教学的意义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为人们服务而设的专业。艺术设计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艺术设计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美国甚至还把设计纳入了国家关键技术领域。艺术设计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艺术设计专业要培养出复合型和研究型的人才。实践课程的安排能够有效地找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从而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同时,在进行设计理论的讲授时,教师也能够结合实践课程中的真实案例来进行讲解,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这对提高艺术设计的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实践课堂上,教师如果能以企业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还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毕业后适应社会和工作的时间缩短,尽快地展示出自己的才华。

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1.实践教学内容定位模糊很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并没有建立起实践和实训规范,在实践和实训的过程中,往往是根据任课教师的学科背景和研究方向,结合学校的现有教学资源进行组织和设计的,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往往并不能通过实践完成教学目标,以致学生的技巧能力及对设计方法、市场要素的认知和掌握较为薄弱。

2.缺乏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是各种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对学生的学校学习和生活有着不可取代的引导作用。但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比较少,很大一部分教师是直接从美术学专业分离出来的,这些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以前美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还有一些教师则是从高校毕业以后就直接在高校中任教,本身并没有艺术设计方面的实践经验。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并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3.没有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很多高等院校的考核体系一般都是针对课程的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学科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基础技能等,但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实践教学中并没有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4.缺乏合适的实践教学基地虽然每个学校基本上都有一些自己的实践基地,而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来自各行业的不同层次、多种领域的教学基地,但现在的高校实践教学基地的形式比较单一,不能满足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需求。

5.实践教学脱离市场、企业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在设计理念、设计手段、表现形式等各个方面都更新得很快。但是在实际的高校实践教学中,学校与企业、社会的联系并不紧密,并没有与各个行业建立起合作共赢的机制。这就导致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市场、企业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

三、完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措施

1.明确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地位,学校领导和相关管理者要给予高度重视,明确教学目标,在课程的安排上要尽量加大课时量,提高学分。同时,校方还要不遗余力地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条件,如资金、教学设备、教学地点等。教师更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不断更新实践教学理念。

2.建立、健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基地教学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健全是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环节,高校必须借助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基地,让学生能够通过在实践基地的学习,更加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以此缩短他们进入社会以后的磨合期。因此,建立和健全艺术设计实践基地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第一,聘请社会上有一定名望的专家来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相关的课题,带领学生进行这个课题的研究,让教学科研也成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载体,在研究过程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第二,因为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呈现出两种状态,一是低年级的学生对设计的接触比较少,基础知识也比较浅薄,想要在企业中得到实践的机会比较难。二是高年级的学生经验比较丰富,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低年级学生的实践就成了一个问题。学校要解决低年级学生的实践问题,可以在政策上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优惠和扶持。学校可以提供场地和设备,为低年级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保证低年级学生的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完成。第三,高校可以学习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多和各类企业联系,把学生送进企业中实习,让教师到企业中加强实践经验,也可以把企业中经验丰富的员工引入学校,辅助实践课程的教学。

3.建立合适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作为学校实践教学的主体,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能否取得成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高校要建立合适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不断开展对于实践教学的研究、开发各种教学资源。高校还要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习,增加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利用培训、交流等手段不断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去企业中共同学习。主要的政策有:第一,教师参加培训、带领学生去企业进行定岗实习,学校要在经济方面给予支持,为他们发放补贴;第二,教师、学生在实践项目中的设计方案被客户采纳以后,学校应给予奖励;第三,在同等的条件下,对这些教师的职称评定和攻读学位方面给予优惠。

4.建立艺术设计素材电子库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要根据艺术设计行业的市场发展情况,对国内外以及各种地方、民族文化的设计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建立一个实用的电子素材库,让广大师生能够及时了解艺术设计方面的发展动态,同时与当地企业的素材库进行联合,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共享。

5.举办学生成果展示会学校要为学生举办成果展示会,主要展览作品可以是学生的优秀作品、毕业设计和结业作品等,把这些作品向各个企业进行展示,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提高高校专业办学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还能够为毕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艺术专业范文篇8

关键词:素描教学;中职艺术专业;运用分析

在中职学校美术专业中,素描是学生进行考试的必考点,也是进行美术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中职教师为了有效的锻炼学生们的抽象思维,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素描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的素描学习中学好专业课程。现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被广泛的应用,社会市场的需求也发生着极大的改变,但在此过程中,中职教师并没有紧跟时代的变化,仍然采用陈旧的素描观念进行教学。为了改变这一问题,中职教师就应该在素描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创新,并将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进行结合,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一、在中职艺术专业中素描所体现的作用

现如今,随着艺术专业的快速发展,素描引起了中职教师的极大重视。总的来说,在中职艺术专业中素描作为最重要的存在,对于提升学生们的艺术学习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基于此,下面就对素描在中职艺术专业中所体现的优势进行分析,从而有效的将素描的作用体现出来。

(一)素描是进行艺术创造的基础

服装、造型以及平面都是艺术创造中所体现的内容。素描的训练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学生都需要将设计的内容用草图的方式描绘下来之后,再进行其他方面的完善,但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达到良好的绘制效果,就需要拥有扎实的素描基础以及丰富的艺术文化素养。对于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来说,这并不是天生就存在的,是需要学生在后天进行不断的训练、学习而形成的。素描所存在的多种要素都与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关,例如,素描中的明暗关系、大小比例以及线条的变化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将学生的形象思维提升。学生在对可视的物体进行描绘时,通过大量的素描训练就可以从大脑中将物体的线条和面组合在一起,从而将可视化的物品形象的描绘出来,而且,学生在对素描进行创作时,不仅是一种素描再现实物的过程,更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过程,不仅如此,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有效的锻炼自己的想象力、观察力以及空间思考的能力。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都在使用电脑进行设计,如果学生只是采用电脑进行设计,放弃素描学习的话,这样的素描作品是没有灵魂的,而且学生在进行素描训练的过程中,也是情感表达的过程,只有融入学生情感的素描作品,才是有血有肉的好作品。只有热爱生活,懂得生活乐趣的学生,才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很好地融入素描作品中,才会创作出打动人心的素描作品。

(二)素描是提高艺术创作质量激发灵感的存在

通常情况下来讲,在面对真实的物品进行创作时,学生首先就会在看到实物后,大脑对整合物品的画面以及线条进行整理,最后通过素描的方式将大脑中整理好的轮廓描绘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的阶段,将实物以素描的形式再现,也是学生情感融入、思想表达的关键时刻。基于此,中职教师想要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就可以让学生不断的进行素描的训练,让训练中激发灵感、提高作品的质量。因此,学生在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之前,大量的进行素描训练是少不了的,而且学生在素描训练的过程中,也是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进行融入的过程。

二、素描在中职艺术专业的发展状况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都对素描的学习给予很大的重视,但是素描的教学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进步,在中职艺术专业中,都开设了许多与素描有关的课程,但是,由于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以及教师观念的影响等因素,导致素描在实际的学习中并没有将教学质量提升上去,除此之外,素描在进行训练学习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这也为素描在中职艺术专业上起到了阻碍作用。根据大量的实验表明,我国素描教学在中职艺术专业中,中职教师并没有转变课堂教学的落后方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中职教师仅仅为学生将教学中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而且学习内容枯燥、授课方式单一,这也使得素描教学的课堂中显得没有激情,让学生丧失了素描练习的兴趣。除此之外,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对于素描在练习中所运用到的经验和技巧只是被动的听授课教师的讲解,并不是自己亲身实践而来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的素描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对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此,这就需要中职教师转变教学模式,对新型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让学生在新模式的学习中实现自我发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三、在中职院校中素描进行改革的措施

(一)更新落后的教学理念

现如今,中职学校最新的教育目的要求学生在全面掌握学习能力之后,可以进行合理的应用。基于此,就需要中职院校不断的创新素描的教学观念,将创新放在课堂教学的中心,并将对社会、对岗位的适应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而且,中职教师在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的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对学生的创新创作意识进行强化,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素描练习时,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还需要不断的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力、对物体的观察力以及对抽象物品的理解力等等。

(二)更新素描教学的模式

在中职艺术专业中,素描课程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课程。中职教师想要在这一过程中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素描能力,就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的更新教学方式,改变课堂沉闷、无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对素描的学习充满激情。其中,素描项目教学法以及素描信息化教学法得到了教师们的广泛应用。1.素描项目教学法素描项目教学法讲的就是将完整的素描分成几个项目,教师再将分好的项目合理分配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好自己所需要完成的素描任务。中职教师在素描课堂中使用这一方法时,首先就应该将学生所要学习的任务和所要达成的目标给学生讲解清楚,其次,还应该将学生需要完成的内容,给学生进行细致的分配,并让学生在不断的商讨之中制定出项目所需要的计划。最后,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练习。采用实践教学就是通过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不断的练习过后,将素描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知识运用其中,从而有效的培养自己的创作灵感。除此之外,学生在进行素描项目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素描的相关知识主动的查询并了解清楚,在不断的了解中找到自己对什么素描项目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素描学习的兴趣,而且,素描项目教学法还是一种团队合作的方法,在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中还可以有效的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素描项目教学法,就是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项目任务,积极的寻找知识、查询答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用再去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且在项目教学法中,采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还可以有效的使学生自由的创作能力得到激发。2.素描信息化教学法现如今,互联网普遍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时,教师通常是在网上收集一些与本次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这样一来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一途径,在收集学习内容的同时,把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材料都可以下载下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给学生普及课外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的眼界不仅仅只局限于课本,而是了解课本以外更多的东西。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教师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有很多的优势,不但可以节省教师在课堂板书的时间,方便授课,而且还可以收集与本次教学内容相关的大量信息进行教学,使学生在信息化的使用中激发课堂学习的兴趣。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教师在课堂上只采用黑板板书这种教学方式是非常慢的,而且效率还不高,黑板板书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对学习的需求,这个时候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将学习的重点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等直接呈现到学生面前,对于教师来说也有效的节省了课堂时间。然而,素描信息化教学法就是通过多媒体的优势进行教学,这一模式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素描练习的积极性,而且,这种模式还可以改变教师传统的不停讲解教学模式,将素描的相关知识以及案例,通过动画或者是视频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出来,这样有趣的素描授课形式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对素描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了解素描知识,学习素描技巧。不管是学习什么科目,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让自己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只有这样去学习素描知识,学生对素描知识的理解才能更深刻,对素描的兴趣才能越浓厚,就算学生离开了老师,其运用自己扎实的知识基础,也能去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还可以使学生对素描知识的运用更加灵活。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方法在素描的学习过程中还有很多优势。首先,从知识的吸收上来看,素描信息化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原因就在于使用信息化教学,有很多的素描对象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学生只有对这些素描对象见得多了,才会提高对素描的分析鉴赏能力。其次,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在素描的学习中,学生不只是会停留在简单的手绘阶段,学生在有一定的素描基础之后,需要对应用各信息的产品上进行素描的学习。再次,学生想要在艺术中有效的提高素描形象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就需要使用信息化技术,将素描的知识立体化的展示给学生。最后,对于教师来说,使用信息化教学法还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那就是通过了新技术、新形势,创造新的教学方法。

(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现如今,大部分的课堂都是以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只是被动的接受,处于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什么,学生只能学习什么的课堂教学现状,对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对此,需要中职学校时刻谨记要以学生为主体,尽最大努力去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全面满足学生的各项学习需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将本节课所需要讲解的所有知识明确好任务要求,并划分几个模块分配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完成板块内容。采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们在课堂育儿的积极性,并牢固的掌握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知识内容,与此同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还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将学生自身的素描能力全面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本节课所需要讲解的相关知识与其他的素描项目联系在一起,在完成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任务之外,巩固学生们的素描练习能力,从而全面、有效的提升学生们学习的艺术水平。

四、结语

根据上文内容可知,在中职学校艺术技术课程中素描是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对学生进行素描训练,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从而为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做铺垫。但是,我国许多中职院校在目前素描教学上来说,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从而导致素描的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对此,就需要中职教师分析素描教学在中职院校所面临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有效的提高素描的教学质量。不仅如此,中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需要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夏艳青,刘超英.基于A+T·CDIO理论的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设计,2021(05):113-115.

[2]刘光炜.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以南粤古驿道文创设计作品中的传统工艺美术应用为例[J].文化产业,2021(06):134-135.

[3]熊梦洁,贾琦.传统手工皮雕技艺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J].纺织科技进展,2021(02):62-64.

[4]杜娟.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客教育实施路径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04):99-101.

艺术专业范文篇9

在现代社会中,广告时刻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成为社会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带给人们异常丰富的各类信息,有力地冲击着我们的感官系统,直达心灵深处。但广告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强,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等特点。《市场营销策划》作为广告学的一门核心课程,对于广告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这门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如何讲好这门课,特别是面向艺术类学生的时候,一方面,要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好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能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的与实践联系起来,这是身为一个广告学的教师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这种情况下,分别从教学体系、学生提升等两个方面对《市场营销策划》课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策略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对《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建议

(一)教学体系层次

1.制定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设计就缺乏方向性的指导,后续内容设计也变得盲目。高等院校的课程教学中,教授一门课程的知识不是根本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达到学以致用[1]。《市场营销策划》作为广告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不仅承担着传达广告基本知识的任务,还具有培养学生的宏观广告意识和微观广告操作实践能力,树立品牌意识和广告意识的任务。本文认为这应该成为艺术类广告学专业总的教学目标,在具体操作中,各课程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调整。

2.强化对于课程内容的建设应当调整先前一本教案常年用的手段,借助一主多辅等模式,来有效的贯彻教育规划。《市场营销策划》课程包括的知识非常全面,各个领域知识框架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要按照相关标准科学合理的设置教育内容。再比如,市场营销专业非常强调广告和营销策略实现有机统一,工商管理专业非常强调在广告运行及控制[2]。而笔者认为,艺术专业则应该在阐述营销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清楚了解广告与市场营销的关系,同时应强调广告创新还有设计。首先,从课程之内部分知识点没有价值循环进行传授,不然能够给学生积极性造成沉重打击,要根据教学目标方面的差异科学合理的设置教学,来维持其科学合理性。比如,艺术专业《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之内,创意理论从另外的课程之内有所包括,若依旧在理论方面进行传授能够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其次,教学内容应当不断延伸。作者普遍采纳的手段为:开放网络课程,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来当成延伸资料等等。这种手段除了实施难度比较低,能够快速搜集有用的信息,同时可以调动学生自身积极性,推动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不断健全完善,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3.针对学生实行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借助个性化教育模式,防止出现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借助系统分析学生自身特征,根据具体情况安排教育内容。从所有课题作业马上结束之前,能够借助要求学生能够从课堂上表明自己的看法,推动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比较占优势的方面。通过上述方式老师同样能够快速了解学生自身突出特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安排教育内容。推动学生思维方式能够出现明显的转变,此为广告学教育非常基础的内容,同时为保证广告学教育水平的关键角度。

(二)学生提升方面

1.不断激发学生思考从平时教育过程之内,往往能够通过相关定义、内涵调动学生自身积极性,推动学生在市场营销定义方面产生直观的认知。从案例教学过程之内,能够根据所讲的知识,提供恰当的案例。从在案例开展系统研究之前,往往能够根据实际案例进行下述提问:此案例是采用的何种营销策略?营销突破点为何?营销创意能不能保持新颖?若希望能够顺利开展创作,那么要怎样开展创意?科学合理的提问,往往和溯水寻源非常的相像,给学生带来无限的启发[3]。

2.鼓励学生讨论与练习推动学生树立参与观念。在安排了恰当的内容之后,同时开展了充分的研讨,若老师没有进行设置,学生往往能够自主设置相应的内容。比如作者始终应从学期过程内为学生设置相应的标准平面广告设计还有与其保持一致的营销策划案写作,学生往往热情特别高涨。借助从网络中获取相关信息,另外,借助部分Photoshop、Coreldraw等画图工具在创意方面做出优秀的展示,同时部分广告作品往往能够得到部分广告企业借助,给学生及时进行肯定,而在营销策划案方面而言,也符合非常科学有效的理论和具体操作有机统一的教育模式。

3.注重对于多媒体工具的利用《市场营销策划》作为广告学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必然要注重和广告方面的联系。市面上广告学方面的教材多种多样,不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在老师方面而言,要结合学生具体现状安排教育内容,结合各个水平的学生开展合理的教育,教育内容方面要呈现非常突出的针对性。

所以,从确定教材的过程中应当广纳百川,同时能够摆脱教材的约束限制。推动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有机统一,推动学生能够从具体操作过程中有效应用;对案例进行分析往往可以推动学生系统的了解理论,推动学生思维不断拓展,调动学生自身发散性思维;从观看广告录像的过程中能够开展研究,推动学生了解其实际内涵。现阶段广告从社会中非常的常见,从开展广告学教学过程之内,能够根据具体案例进行讲解推动学生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理论。不过确定案例过程中一定要呈现突出的针对性,老师能够借助原有经典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特别强调在现阶段的社会中所内找到的良好的案例。比如,广告创作应当始终作为广告学课程之内应当非常关注的环节。从广告文案这一环节之内,按照诉求方式方面的差异,能够将广告文体细化成不同类型:理性诉求、情感诉求还有情理交融诉求。理性诉求广告文案又能够细化成说明体、论说体、陈述体还有证明体。在对陈述体广告文案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部分广告大师的作品,比如美国著名的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的经典作品,往往被当作陈述体广告文案之内的典型代表。另外,在讲授广告策划和创意这一章节的时候,不仅会对广告策划和创意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内涵以及其实质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外,还挑选了一些的优秀的中外广告作品给学生们欣赏和讨论。同时,也会安排一至二课时的录像教学,让学生在欣赏优秀的中外广告影视作品之后,讨论所获得的收获。

例如:在讲授广告创意的时候,介绍了多种创意的方法,以其中的发散思维法和类比法为例。在介绍发散思维法时,介绍的是长城奖的获奖广告——七宝美髯丸广告《恐龙篇》《熊猫篇》和《老虎篇》,这是七宝美髯丸的系列广告,其产品功能定位为专治脱发。在最容易发现脱落的毛发,同时也是最让人发出感慨的场景——浴缸、洗脸池和床上,用脱落的毛发构成珍稀动物或已经灭绝的动物——恐龙、熊猫、老虎,配以“让灭绝的重生,拯救稀有五种”的文案,让产品功效一目了然。这则广告构思巧妙,画面制作精细,打款的白色底色和纤细的脱发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使得画面具有某种律动感,同时也让学生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介绍类比法时,通过包益民先生在美国求学时经历的一次训练为例,让学生们先在2分钟内写下与主题相关的5个词语,然后再在1分钟内写下与主题完全无关的10个词语。通过实践发现,学生们往往在2分钟内很难完成5个相关词语的任务,却很容易在1分钟内写与主题完全无关的10个词语。然后让学生们在与主题无关的10个词语中找出1个词语与主题建立联系。学生通过实际的训练,很容易能够对这种创意方法留下深刻的印象。

艺术专业范文篇10

关键词:扩招;艺术专业学生;特点;艺术实践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对艺术人才的需要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持续大规模扩招,许多院校相继增设和开办了艺术类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1080所本科院校中,已有632所院校设立了艺术类专业。艺术专业学生在非艺术专业院校的出现,既给这些传统上学风比较严谨的高校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也对其原来相对单一和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和学生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已设有艺术专业的高校,由于大规模的扩招。比如我校。扩招前,每年招收艺术专业学生百把人,扩招后,每年招收300~500人。2004年,艺术学院有学生376人;2007年,艺术学院学生数增至1426人。人数的大量增加,其教育方式方法和学生管理模式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为此,认识和了解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探索适合艺术专业学生自身特点的教育与管理方法,对于当前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的多样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艺术专业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丰富,思维活跃,求新求异意识较强,但遇事不够理智,表现为行为散漫、情感偏激

艺术教育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可使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且富有创新精神。同时,艺术活动本身对学生的形象思维有特别要求,如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情感体验等,这使得学生情感丰富,理想化成分多,思维浪漫,情绪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追求新奇和怪异。在考虑问题时容易脱离现实基础,过于情绪化,遇事不冷静,偏激,不能辨证地认识和理性地看待人和事,对政治时事缺乏关注,对学校组织的活动也不热心参与。针对艺术专业学生这一特点,在教育与管理方式方法上要更加注重“以情动人”、“以感化人”。只有在尊重学生个性情感的基础上,教育人、培养人,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做到入耳、入心、入脑,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追求自我,注重个性,自我意识强,但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不够

应该说,追求自我、注重个性、自我意识强烈是时下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太阳”般的独生子女们普遍性的特点,但艺术专业学生体现得更为突出,这是因为一是艺术教育特别是艺术创作和艺术实践方面都比较注重突出和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二是学艺术的学生大多家境比较殷实,家长平时比较溺爱。自我意识过强,具体行为上表现为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自由散漫,我行我素,懒于打扫卫生,经常迟到旷课,人际关系紧张,不服教育管理。如设计艺术专业学生,由于专业学习的需要,要求配置电脑,但不少学生不是用电脑来学专业,而是通宵上网聊天、玩游戏、看影碟,且大开音响,无视旁人,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又恶化了人际关系。对此,教育和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协作中、在各类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切身感受和体会相互配合的重要,学会与人交流沟通,掌握团结协作的技巧,潜移默化地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重专业掌握、轻文化学习,缺乏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

艺术类考生文化课成绩普遍偏低,有些学校录取本科生的文化课分数线不足200分,专科不足120分,这与居高不下的文理科考分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一些学习平平的考生在报考文理科无望的情况下转入或突击学习艺术,其目的是为了能进入大学学习,这样就造成了一些艺术专业的学生既缺乏艺术天赋又缺少学习兴趣,其教育与管理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由于文化基础差,又缺乏认真塌实、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听不懂、没用处”便成为其经常逃课或不听讲的理由。其实。文化素养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记得一个资深教师说过这么一段话:“学文化就是学做人,伴随着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但遗憾的是很多学生对此并不理解。

另外,由于艺术专业学生过多参加社会艺术实践活动,其很多业余时间甚至课堂学习被专业技能训练或参展、演出、比赛等艺术实践活动所占用,这也影响了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四、重艺术实践、轻理论学习,缺乏必要的艺术素质和艺术修养

虽说艺术专业的学生普遍重视专业,但这种重视也仅仅表现在重视艺术实践上,如音乐专业的学生只重视声乐、器乐等专业术课和文艺演出;设计专业的学生则过分依赖电脑。而对专业理论学习普遍轻视,上课不认真听讲,迟到、早退,甚至逃课,所以理论功底差,知识不系统,表演或创作的作品只求“形似”,难达“神肖”,更别说“形神兼备”,抑或创新。有的学生自己不会画,就临摹老师或同学的画作,甚至还有“拿”同学的作品去“交差”,既缺乏艺术素质,又缺乏艺术修养。

针对艺术专业学生“重专业、轻文化。重实践、轻理论”的特点,首先,要解决他们对专业和文化、实践和理论等关系的认识问题,告诫他们眼光应放远一些,不能急功近利,只顾眼前赚钱或就业。要知道,在当今社会,仅有专业技能而无专业理论修养,尤其是人文修养是不可能出色地做好工作的,更谈不上有创造和成大“家”了,就连中央电视台组织的青年歌手大赛,也还有文化素质考核项目。其次,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特点,修订教学大纲,适当增加人文素质必修课或选修课,如影视文学、现代科技常识、唐诗宋词欣赏、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其文化素养。再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或收看学校举办的“濂溪讲坛”、九江市政府举办的“白鹿讲坛”和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等各种高雅文化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欣赏品位。

五、经常参加艺术实践活动,“见多识广”,但由于缺乏理性判断,易受社会负面因素和不良现象影响而沾染不良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