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元素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19:36:22

艺术元素

艺术元素范文篇1

一、实用性特征

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大多孕育于民间艺术,是在生产、生活等民俗活动之中孕育产生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是最为主要的制约因素,对传统造型元素的衍生发展形成了双重制约。中国传统造型元素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在其衍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有机的将意象内涵、表象形式和制作表现技法等因素与造型元素的实际运用联系在一起,它的实用性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得到较为突出的表现。这一特征不仅仅表现在造型元素形态上,在造型元素的风格上实用功能倾向也十分强烈。以剪纸为例,民间剪纸的艺术造型元素依附于民间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生活环境,表现出受存在目的制约的依附特性,不同的用途以不同的形态出现。窗花是剪纸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实用性特征要求其在创作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形式上必须适合窗格的形状,必须考虑到透光性的功能需求,从而形成了剪纸强调适合、镂空的造型的形式意识特征,在视觉形式上形成了独特的的审美效果,造型元素虚实相生、阴阳互补,给人错落有致的视觉审美享受。团花则是剪纸艺术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在适应窑洞顶部的造型的实用性特征影响下,其造型采用一种从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的表现形式,从视觉上给人营造饱满灵活的视觉感受,更显构图上的装饰性。从总体上来看,传统艺术的诸多造型元素中,许多造型的形式样式都被打上了实用功能的价值烙印,在造型过程中受到实用性功能制约。

二、完美性特征

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崇尚完美。中国传统的朴素哲学观形成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在中国的传统艺术造型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中国传统造型元素追求的是什么样的完美呢?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完,即是指外在视觉表象形式的圆满、完整;美,即是指内在蕴涵的意象境界的美好、美满。对于造型元素的完美性的追求,可以追溯到原始艺术,从现有的发掘出的原始艺术造型中我们可以发现,崇尚完美的造型观念在原始先民们创造的造型艺术中就被突出地表现出来。在原始先民的艺术审美观念中,人的造型不论正面侧面,双手、双腿、五官等,都应该要完整的表现出来。这种对传统造型元素的完美性的艺术追求,在原始岩画、彩陶纹样、剪纸等传统艺术形式中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传统造型元素的完美性的追求上,民间艺术家利用“互不遮挡”的艺术造型法则来进行艺术创作,追求对人物、动物等造型元素的完整结构的完美表现。不同于西方的造型表现理念,中国传统艺术的造型观念,在追求造型元素的完美性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民间特有的时空观念为基础的特殊造型手法。民间艺术家们通过对创作对象的长期接触观察,形成了对物象的全面深刻的认知,在二维的画面上通过特殊造型手法表达对物象的由表及里的多维的感性理解。传统造型元素对完美性的追求,不仅仅表现在对造型视觉表象的求全,同时对于美学价值在造型元素中的体现也有执着的追求。在传统艺术元素的创作上追求完整与美好的有机结合,在外在视觉表象形象与内在意象境界上达到审美观念的和谐与统一境界。这种质朴的哲学观念、内在的思想蕴涵和直观的审美需求,在传统造型元素中被以独特的手法表现塑造表现了出来。如在民间剪纸中通常在水果中把籽剪出来、在动物身上装饰花卉等。但是,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对于完美性的追求,从不拘泥于一般的生活现象,更不是对生活现象的简单复刻。传统造型元素的创作者在追求完美的造型效果的过程中,不断突破常规,不论是外在的表象形式还是内蕴的意象境界,创造出独特的造型艺术符号,形成了传统艺术博大的造型元素库。

三、象征性特征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象征性是传统造型元素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象征作为一种表现形式、表现手段,在传统艺术造型元素中被广为运用。在传统造型元素中的象征性的表现手段,主要是指通过一些特定的、具有一定指向特征的具体形象,用来表现作者所要表达的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造型手法。象征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它将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意象境界隐藏在一定的物象后面,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共知性和共通性,在长期的传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人所共知的指向性外部特征。荣格在《分析心理学集》第二卷中曾经指出,象征的意义在于试图用类推的方法,阐明仍隐藏于人所不知的领域,以及正在形成的领域之中的现象。在中国传统艺术造型中,造型元素的种类繁多,其中绝大多数的造型元素在其外在的表象形式背后,都有深刻的象征寓意蕴含着,这些具有明确的符号化特征的造型元素,借助比喻、暗示的手法深刻诠释了其内在蕴涵的象征意意。在中国传统造型元素中,象征表现的手段有很多种,谐音手法就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种象征手段。在传统造型元素中通过画面的构成元素组成的吉祥寓意的谐音,来表达对美好愿望的象征意义。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常见用三只羊和太阳的组合来表达三阳开泰的吉祥寓意,用喜鹊站在梅花枝梢的组合表达喜上眉梢的吉祥寓意等。在我国多姿多彩的传统造型元素宝库中,像这样的利用谐音来表达对吉祥愿望的象征寓意的例子还有很多,形成了传统艺术造型中的独特元素符号。在中国传统造型元素中,喻意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象征手法,如用石榴喻意多子,用并蒂莲等喻意夫妻恩爱等。传统造型元素的象征性还通过一些独特的符号加以体现,利用一些约定俗成的、固化的形象符号来表达象征,如梵文的万字符号、佛家的盘长符号以及方胜、古钱、如意头等。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的传承发展的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在这个传承衍变发展的过程中中,人们借助谐音、喻意等象征手法来表达对吉祥愿望的向往,从而创造出了众多的具有深刻内涵的象征性造型元素。这些造型元素蕴藏的深刻内涵,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吉祥寓意被一代代传承下来,成为传统艺术造型中重要的造型元素。

四、概括性特征

中国传统造型元素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具有概括性。以概括性的手法进行元素造型,展现物象造型的自然本质,塑造质朴的审美风貌,是中国传统造型元素最常见的造型手段。概括造型元素最突出的造型手法是对原始物象的大胆取舍。“所谓取:即夸张、提炼;所谓舍:即省略、简化。”传统造型元素造型活动中的“取”,主要是指在造型活动中通过对所要表现的物象进行深入的观察理解,充分利用夸张变形、提炼归纳等造型手法进行造型元素创作的过程。夸张在传统造型元素是最常见的造型表现形式之一,是传统造型元素重要的塑造物象特征的造型表现手法之一。传统艺术家们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理解,提炼出造型元素的原型符号,利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对这些原型符号加以改造、修饰,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规范的有意味的造型元素的形式。比如武强年画对于门神造型的创作,在参照现实人体结构比例的基础上,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将人体比例进行缩减变化,在身体结构上进行横向拉宽的夸张,使得人物变为四头身。夸大的人物头部造型突出了人物的粗眉大眼的神形特征,厚重的身体又能够营造出厚重如山的力量感。同样的造型手法也出现在剪纸、布偶等传统造型中。而“舍”作为传统造型元素造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造型活动中对造型元素符号细节的精简省略,通过对结构的简化表现来塑造物象形态,着重于对造型元素内在的神韵气质的追求,而在造型上的形似则放在了相对次要的位置。“舍”的造型手法从其外在视觉表象来看,主要表现在造型物象主体的突出,而对物象的繁琐细节则有选择的进行了省略处理。在传统艺术剪纸中表现尤为突出,只注重大轮廓而省略细微部分。

五、抽象性特征

中国传统造型元素的特征还表现在造型的抽象性上。在我国多姿多彩的传统造型元素艺术宝库之中,有许多的造型元素都是用抽象性的造型手法来进行视觉表象的塑造的,尤其是在传统的纹样主题中,很多都是用抽象的形式来表现的。这里所说的抽象与西方当代的抽象艺术表现不同,我国传统造型元素的抽象性表现是建立在实际客观生活的基础上的,是在对实际的造型物象进行深入观察研究的前提下进行的再现性造型表现活动。这种抽象性表现形式在造型元素中的应用,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不论是在原始的彩陶上,还是在留存下来的壁画等艺术形式上,都出现了大量典型的抽象性造型元素,比较典型的诸如圆点纹饰、三角纹饰、旋涡纹饰、网纹和绞索纹饰等,这些现存的大量的几何纹样纹饰都是抽象性的造型表现。景颇族的织绣图案、苗族的织花、土家的织锦、木刻年画等都有大量的抽象几何形纹样造型元素。以抽象几何方式造型,是原始心态与造型观念的消化与潜存。

艺术元素范文篇2

1传统造型元素中

“形”的传承衍生发展从造型元素在整个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发展历史来看,我们不难发觉,总有一些主题是永恒不变的。不论是在原始社会陶器、壁画等文物上遗留下来的一些图形、符号,还是后来的分门别类的种类繁多的各种民间传统艺术的造型元素,总能够看到一些存在于造型艺术中的恒常不变的主题。造型元素作为这些主题的外在表现形式要素,借以表达主题的内在意韵。这些造型元素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在时代的更替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自身的衍变发展,不论是材料的工艺技术,还是造型元素的艺术表现技巧,在这个历史变更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时代特征,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艺术审美风尚。以龙形纹样这个在中国传统造型纹样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为例,龙形纹样的造型在每一个时期都不同,都有变化。龙的初始形象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现在广为熟知的“大首、大口、长身、有爪、头生双角”的公共形象在商代基本定型。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造型艺术上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龙的造型则是这个时期最为典型的造型元素,在青铜器的造型艺术上具有象征意义。青铜器造型艺术中龙的造型形态多为侧身、单角、单爪的图案化造型,追求对奢华、庄严的审美象征需求的表达,通过对龙的造型元素在外在形式美、内在造型结构特点等要素的塑造,在青铜器造型艺术上实现了千变万化的、浓郁的、极具装饰风格的龙纹形态。到了汉魏时期,造型艺术形态随着时代的审美需求的变革,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风格特征,龙的造型作为典型的造型元素,也在这个时期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我们通过对画像砖或西汉帛画中出现的龙的造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龙的造型元素与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龙纹造型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不论是在极具粗犷风格的画像砖上,还是在精美绘制的西汉帛画上,摒弃了对奢华装饰的追求,着重追求对龙在奔驰飞腾中展现的雄壮气派的表达,在写实中带有适度的夸张的造型表现风格,营造出了形神兼备、浪漫洒脱的新的龙的造型元素。随着时代进入唐朝,国力达到一个鼎盛时期,与外国在艺术文化上的交流沟通的日益增多,一些国外优秀的造型艺术被学习吸纳,融入到传统的造型艺术之中,尤其是随着佛教东传带来的佛教造型艺术的盛行,造型艺术的审美需求进一步促进了造型风格的变更,尤其是龙的造型形象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唐代的龙与商周以来的造型相比,体态更显丰腴华贵,造型形象被进一步加以丰满,现代我们所熟知的龙的造型元素包括背鳍、腹甲、腿爪、肘毛、髭、髯等构成肢体器官的结构都已具备。传统造型元素中这种“形”的传承衍变发展,并不仅仅只存在于龙的造型元素的变化这单一方面。在我们所熟知的其他许多具有代表意义的传统造型元素中,都存在着相类似的传承衍变发展的脉络,譬如凤纹、云纹、鱼纹、涡纹等。这种传统造型元素“形”的传承衍变发展,在对原始母题的内在审美精神蕴涵进行继承与延续的同时,又通过对其外在造型元素的形式进行衍变与拓展的过程实现这一审美精神的升华。传统造型元素中这种“形”的传承衍变发展,其审美意识的发展的内应力是一方面,同时不断参考、吸纳外来造艺术的精华,不断实现与本土造型艺术的交汇融合,也是造型元素产生衍变发展的重要源泉。这种融合的造型元素成为了我国传统造型元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敦煌莫高窟中常见的造型元素———千姿百态的卷草纹样,就是由忍冬草为原型创造出来的,这种造型元素就是由西域在汉魏时期传入的;再比如唐代最典型造型元素———纹样宝相花,其造型就是在我国传统造型元素莲花的基础上融合了牡丹花、海石榴花纹样的特点,形成的一个极具中国民族风格的纹样,其中的海石榴花元素就是来自于波斯。诸如此类的交汇融合生成新的衍变发展的例子还有很多,辟如葡萄纹、番莲纹、狮子纹等。在这样一个衍变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这些外来的造型艺术元素并没有进行生搬硬套,而是在融会贯通中外造型艺术元素的造型特征及其内在韵味的基础上,逐步吸纳分化,使之成为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元素中重要的一部分。

2传统造型元素中“意”的传承延伸发展

对于传统艺术造型中优秀的造型元素,历代以来,许多的传承者都对其进行了反复的描摹研究。究竟是什么吸引了历代许多的传承者进行不懈的研究呢?仅仅是因为其具有美学审美价值的外在造型元素吗?如果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就可以发现,在这些我们看得到的、表象的外在造型元素符号的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外在的表象层面下的“意象”象征表达,深刻地反映了我国传统造型艺术元素的意象内涵。传统艺术造型元素作为一种外在的、表象的符号,是我们内在的审美观念的外化表现,是民族内在文化的意象内涵借以表达的外在视觉表现方式。这些内在的富有文化内涵的意象,是古人在对自然的神秘现象产生敬畏之后,所形成的对自然神秘因素的崇拜,以及因此产生的宗教崇拜,并在这些崇拜的心理期许中衍生出的对生命和生活的积极期望,正是这种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企盼,给这些多姿多彩的造型元素符号赋予了富有吉祥寓意的象征。这种对造型元素的内在文化意蕴的“意”的执著追求,对于“形”的衍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作为传统造型艺术外在的表现元素,“形”在“意”的促使下得以不断的传承衍生,诞生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内涵。可以说,传统造型元素的外在表象视觉元素“形”的衍生发展,是在富有内在文化意蕴的“意”的历史衍变发展过程中催生出来的。例如图腾崇拜中对凤凰的崇拜,使得中国传统造型元素中鸟纹元素的外在视觉形象元素的“形”有了从原始的“阳鸟”到“朱雀”,最终再到我们现在熟知的“凤鸟”的历史衍变过程。传统造型艺术元素符号的这种“形”的延伸与衍变,与其内在的“意”的文化底蕴的衍变发展是分不开的。作为外在视觉元素的“形”,在其衍变发展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对其富有文化意蕴的原始母题的“意”的不断丰富和拓展的延伸发展的过程。

3传统造型元素中“神”的文化精神传承发展

艺术元素范文篇3

关键词:茶元素;艺术设计风格;文化理念;审美内涵;风格创新

艺术设计活动是一种基于文化内涵为底蕴的审美创意与创新活动,就传统的设计活动开展状况看,其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和不足在于其中未能融入人文内涵和艺术审美特征,从而限制了整个艺术设计活动的理想效果。客观地看,艺术设计风格的诠释与表达,所向我们反映的是一种成熟的人文理念和价值思维,这就为茶元素的合理融入提供了系统化的可能。

1茶元素的具体内涵分析

茶文化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为当前我们更好开展多种设计活动,提供了重要推动力,尤其是在当前整个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茶元素的生态内涵,有效丰富了艺术设计活动的具体理念和元素应用。这是设计价值提升的基础,也是实现艺术设计活动全面创新的核心。茶元素的基础是一种生活元素,茶元素是围绕社会大众整体饮茶生活习惯所具体形成的元素体系,正是因为茶元素是一种稳定的元素内容,其中在向我们展示其生态内涵的基础上,合理全面的表达了成熟的文化内涵,从而为当前我们开展系统化的艺术设计活动的具体开展,提供重要支撑。客观来说,茶文化的基础源自与茶相关的自然内涵。特别是从整个茶文化体系发展创新角度看,在茶文化体系不断发展与交流过程中,赋予了茶元素体系更为深厚的内容。所以,总的来说,茶文化中所彰显的精神和价值,都是茶元素的价值得以全面展现的关键与本质所在。当然在当前整个时代背景下,利用传统元素时,不仅要具体挖掘这些资源中所具有的优势,也要选择合适载体。

2艺术设计活动的实施诉求

在当前整个艺术设计活动全面实施过程中,其整体展现形式和内涵理念之间,未能形成足够创新,特别是未能实现整个艺术设计活动的内涵化展示与外在表现,特别是要将艺术设计活动的现状与其具体方向和发展趋势之间形成深度融合。尤其是要通过选择合适的元素内容,通过合理融合,从而实现整个艺术设计风格的系统化和全面诠释及表达。相对于传统的艺术设计活动开展来说,如今艺术设计活动的具体开展更多是一种成熟、系统化的设计活动,尤其是在具体艺术设计活动开展时,其中更多需要的是设计者自身能够系统化理解设计本身的特点和内涵,进而全面、层次化融入到具体的艺术活动之中。艺术设计活动本身就是一门内涵丰富、综合性深厚的综合性学科,整个活动中关系到社会文化、科技市场和人文艺术等等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影响,特别重要的是在艺术设计活动成熟发展中,其具体的审美内涵,也结合多种因素的具体变化而不断创新,从而实现从内涵诠释到外在展现上的全面创新。对于设计者来说,想要做好艺术设计活动,其中所需要的内容是多样化的,除了基础的设计技巧及具体规范外,必须充分注重展现和诠释设计者自身的综合素养,尤其是设计者自身的表现和想象能力等诸多技能的综合诠释与表达。对于现实生活来说,整个艺术设计活动就是通过充分发挥设计活动的美学内涵,从而实现生活内涵与多种美学内涵的综合融入,从而使得艺术设计活动不仅有着良好的实用功能和价值,同时也能更好诠释审美理念。对于整个艺术设计而言,其最终目的在于服务社会大众,无论是具体的服务对象,还是其中所具有的功能特点,都在现代化元素的整体影响下,实现了内涵上的丰富与体系上的完善。

3茶元素与艺术设计的融入可行性

茶元素是一种生态元素,其中所能够应用到设计活动之中的,不仅仅是具体的设计元素,更重要的是其种所诠释和包含的理念都是当前我们更好开展设计活动的基础前提。我们在认知和应用整个茶元素过程中,不能从单一的人文视角来对该文化形成相应理解与认知,尤其是要看到茶元素的系统化和内涵化。通过对当前艺术设计活动的实际开展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其中所表现的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设计形式,更为关键的是其中诠释和表达了相应情感理念和人文底蕴,特别是在整个艺术设计活动中,我们必须看到整个设计活动本质上的不同,在与不同设计者站在不同立场和角度来认知具体设计活动所存在的内涵差异。当然,在对茶元素进行具体应用,并且诠释相应的艺术设计风格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整个茶元素中所诠释的特殊性,比如茶元素体系是生动、生态的元素机制,因此完善而系统化分析该元素体系中所具体诠释的价值内涵,就极为必要。如何更好去展现茶元素的应用价值,这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时代特点,同时也是基于社会大众生态诉求的重要价值点,所以在生态理念日益成熟的今天,想要更好开展茶元素的综合应用各种,就需要我们具体探索合适的模式内容和思维理念。客观地看,艺术设计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基于人文内涵前提下的审美表达,良好的审美特性正是茶元素理念内涵阐述的表现,其中所给予我们的理解和认知恰恰是美的综合表达和诠释。茶元素是一种基于长期稳定社会历史中所形成的人文思维,尤其是人们在品茶过程中,通常将自身的感知与理解融入其中,从而提升了人们的价值理解。人文化和内涵化已经成为当前艺术设计的实质性切入点,因此,茶元素对艺术设计风格的影响尤为突出。结合茶元素的基础特点看,如果想要实现其整体设计的理想效果,就需要立足茶元素的生态特点,打造与之相匹配的具体风格内涵和价值特点。

4融入茶元素诠释艺术设计风格的具体思路

融入文化内涵和审美要素的元素和设计活动,正是基于当前大众对艺术设计认知成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所形成的新理解和新认知。基于艺术设计活动所具体形成的设计成果,其根源更多在于对当前艺术设计活动的深度反思和全面理解,特别是人们具体关注的不再是普通的设计内容,是目的复杂,设计信息更鲜活,以及更渴望参与具体设计活动的重要过程。艺术设计活动背后所具体反映的实际上是艺术设计机制的链条化。总的来说,在现代艺术设计活动的影响下,进行具体的设计活动时,必须注重从以下视角有效切入:首先,立足茶元素的生态特征,诠释艺术设计的生态美,打造风格独特的艺术设计体系。就整个茶元素的简约、绿色等特点看,在我们开展艺术设计时,确立和阐述相应的风格特点,极为必要。在当前社会大众日益关注休闲、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理念时,所有的设计活动都需要围绕具体的艺术设计机制来全面实施。所以,就整个茶元素的生态特色和价值内涵看,这客观上为艺术设计活动的转型,提供了重要诉求。其次,系统化考虑艺术设计活动的人文内涵和独立的艺术美,客观的看,我们所具体开展艺术设计活动时,其中包含和诠释的不仅是设计理念的合理应用,更是因为其中所独有的文化诉求和艺术审美特征,决定了我们在开展艺术设计活动时,必须要注重文化理念的合理表达,尤其是我国茶文化中,其不仅是一种元素呈现,更是基础理念上的诠释与表达。所以,对于当前具体开展的艺术设计来说,如果我们选择合理元素应用其中,才能实现艺术设计的最佳效果。最后,将具体的茶元素融入艺术设计风格之中,还要充分注重立足大众的具体消费需要。任何好的、成功的艺术设计风格一定是经得起市场和社会大众考验的设计活动,这是整体诉求,也是关键所在。结合当前社会大众的具体消费习惯看,简约新中式、后现代主义等等,都成为整个艺术设计活动的重要风格内容,而这客观上也为艺术设计风格的合理定位和再塑造,提供全新视角。

5结语

不仅如此,在目前社会大众消费诉求日益成熟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诉求日益成熟,尤其是对健康和生态、人文诉求的高度关注,正在成为人们所具体关注的重要元素内容。这也对当前我们利用茶元素资源优化艺术设计诠释合理风格,提出了更具生态化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文军,姜吴平.应用数量化一类理论的感性意象与造型设计要素关系的研究[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105-106.

[2]张域,贾丹.基于项目管理理念的工业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实践———以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8):159-161.

艺术元素范文篇4

【关键词】民间艺术;元素;多元文化;公共艺术

21世纪是中国公共艺术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时期,这一文化现象的蓬勃兴起,开创了公共艺术的一个新时代,中国公共艺术从理论引进到相关实践探索,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光景,时间虽然不长,但影响巨大。公共艺术从字面上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由广大公众,城市建筑和景观,艺术作品三部分构成的一种艺术。宏观上讲,公共艺术是存在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有着独特文化魅力和诉求的艺术载体,是特定环境和空间中的视觉形象与符号,也是公众耳濡目染和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现代公共艺术具有传播文化艺术和审美价值,开拓艺术视野,引领社会文明,营造优美环境的功能。

一、公共艺术与多元文化价值

公共艺术属于环境文化的范畴。它的概念起源于美国,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然而城市建筑,环境,空间与公共艺术关系等深层次问题研究,还处在一个不断实践和探索完善的阶段,取得的成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扩张及其空间的不断开发,是世界性城市发展普遍面临的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公共艺术的美化、公共空间与环境、景观的营造以及公共艺术重要地位和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公共艺术不同媒介、特质和形态功能与表现,传统和现代两个不同时代文化融合及其艺术审美特点,对创作理念、表现风格和手法在公共空间艺术方面诉求所进行的全面研究。从美学的视野和角度对公共艺术的起源、形成、演进和发展的过程,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进而对公共艺术的理念与实践的相互关系与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公共艺术社会化的趋势,公众化的前景进行了现实与未来的科学分析,对公众介入艺术创作和评价的参与性———人人皆可成为艺术家的新艺术观念、审美能力和价值方面进行的探索和研究。公共艺术其实就是公共空间大众化的艺术,着力解决的是人类的社会活动空间、生存环境空间与公共艺术之间的相互的关系问题,然而,由于体制的问题导致了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城市建设规划部门与文化艺术创作单位各自为政、互不关照、少有合作,使得公共空间和环境的艺术创作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提到建筑场所、居住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互相作用,许多人就直观地认为它是物理空间、自然空间和艺术空间不同学科的问题,看成是各自孤立的关系,忽略艺术与环境及文化生态和谐关系。而公共艺术的兴起,开启了人们对该领域的重新认识和探索。公共艺术的创作理念与实践,是多元文化与环境之间关系问题。即把自然中的物理空间植入并赋予文化精神,并以艺术的形象呈现于公共空间,将建筑、环境、景观和历史、文化、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和谐的、有人文特质的空间整体,来表现一个时代的文明与面貌[1]。近年来,人们对学习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重要性认识普遍有所提高,本土化、民族化、大众化的文化创新意识也有所增强,民间艺术这种古老的文化,成为目前人们热议的话题,并且影响波及到公共艺术领域,怎样从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中汲取最经典、最精华的元素,使中国公共艺术既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又有多元文化共存的艺术特点成为研究课题。公共艺术与民间艺术都讲究文化的生存环境和艺术传播的氛围以及公众的参与性。可以说,它们之间相互矛盾,又相互补益、相互趋同,正是这种共性的存在,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在公共艺术领域里有着合作与发展的巨大空间,通过艺术元素的合理重构、改造,实现民间艺术与公共艺术完美结合。

二、民间艺术图形元素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与创新

人类最早的艺术语言是以图形方式出现的,它是造型艺术始端。新石器时期黄河流域先民就用图形符号记录人类对自然和生活的直观印象,并且用刻绘手法在陶器留存符号的图像,这是人类在生活中首次应用图形装饰生活器物的表现。其后,刻绘符号由“形”的美化装饰逐渐转向了图案化,图形符号由朦胧演化为比较成熟的图案,是早期实用艺术的一大进步,标志着图形符号化、图案装饰化在民间有了更广泛应用价值。时至今日,人们生活的环境和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图形和图案美化装饰的影子,是名符其实的“生活艺术”。图形艺术是民众和民间孕育的艺术,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有着千丝万缕、割舍不断的关系。当代人以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对民间图形、图案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提取传统精华在传承的实践中广泛应用。如敦煌莫高窟中的藻井图案就是经设计师移植和改造,成功地应用到人民大会堂外立面柱廊上面琉璃瓦门楣的设计上,图案与繁华的建筑风格浑然一体,庄重而典雅。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顶部灯饰设计,依然受莫高窟盛唐时期壁画图案的影响和启迪,给予了艺术家构思和创作灵感,赋予作品以宏大辉煌的视觉效果。公共艺术是将外在形象与文化内涵精神用象征性的视觉符号诠释的艺术。地处兰州国际会展中心建筑群的甘肃大剧院,是西北地区的一个文化标志,其内部构造和装饰设计的创意来自马家窑文化的陶罐。众所周知,彩陶文化是陇原大地灿烂夺目的文化遗产,彩陶的造型和纹饰被公认为具有很高的文化品味和价值,由简单的线条组合而成的装饰美令人赞叹不已。走进甘肃大剧院大厅内的共享空间,浓郁的彩陶文化的艺术气息迎面扑来,入口处硕大的黄土陶罐造型体上,绘刻有马家窑陶器上特有的装饰曲线,犹如兰州黄河卷起的浪花,彩陶顶端设计超大祥云图案的水晶灯,借鉴了敦煌壁画中祥云嵌入大厅顶部,敦煌图案之美在灯光照射中更显得富丽堂皇。步入演出大厅,跃入眼帘是一个巨大的、能容纳1500人的、彩陶罐形的大礼堂,雍容雅致,功能齐备。从大剧院内部屋顶、墙体、地面,甚至在不显眼的装饰材料上,处处都能领略到彩陶文化的印记。大剧院内的各地方厅的设计,也都采用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装饰和美化。如兰州厅以黄河文化为设计的基本元素;天水厅以麦积山为设计策划品牌;陇南厅则以摩崖碑刻文化为设计切入点;庆阳厅以当地特色民间艺术剪纸为表现形式;临夏厅则以民间砖雕为创意元素。独具匠心的地标设计把西北地区彩陶文化、黄河文化和敦煌文化串联汇聚一体,运用民间元素设计,凸显了地域文化的特殊魅力,使大剧院从建筑设计到内部公共空间装潢,从整体到局部细节以及公共空间的陈设,均具西北地区本源文化韵味,它的建成和启用,成就了陇原大地的文化标杆、建筑标杆、精神标杆。图形、图案是平面造型艺术,公共艺术大多是立体空间艺术,它们在两度和三度空间里表达艺术语言,展现艺术信息。两种艺术形态有很大差别,但也有密切关联,这是因为它们都是空间形态和艺术,两者都可以在平面的基础上向空间维度发展延伸,如平面图形、图案根据构思需要,改造成半立体(浮雕),常见于民间艺术中的木雕、砖雕、石雕、瓦当、地面砖等,还可以经过制作成为完全立体化造型艺术,由金属、石材等材料制作的镂空状文化标志或符号、艺术墙等,成为一种既有平面图案构成美,又有立体艺术形象美的公共艺术。因此,图案应用与开发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另外将建筑实体作为平面艺术的载体,也能产生奇妙的艺术效果。三亚凤凰岛建筑,造型新颖、富于美感,建筑的墙体在夜空下,采用了数字技术灯光投射,呈现出色彩斑斓的图形之美,随着灯光的变化,整个建筑如巨大的彩色大屏幕,海洋生物和各式各样几何图形异彩纷呈,动态和不断变幻的图案,引起人们极大关注,在夜幕中使人产生一种图像艺术的特殊效果。

三、公共艺术中民间艺术题材的挖掘与应用

中国西部最大的优势在于自然地理的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与艺术的原生态资源优势,在民间文化中,通过文字记载和口传心授及图像方式流传着浩如烟海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这些都是西部题材公共艺术的素材。挖掘整理这些创作素材,完全能够产生一批反映西部历史和经典题材的优秀作品。在中国西部青海湖畔的日月山,由当地政府出资建造的《文成公主》公共艺术群,偌大的苍穹下,《山月山坊》《唐蕃古道》《文成公主纪念馆》《日月山神牛雕塑》《公主泉》《回望石》,以及高达9米《文成公主》雕像和其身后的长20米、宽6米的青铜浮雕,在山顶日亭、月亭的呼应下构成了宏大规模的公共艺术景观,再现了1300多年前的一段美丽感人的历史,将历史、自然之景和人文艺术融汇在一个特定空间,打造了公共艺术创作的大手笔,大创意,成为青海文化旅游风情线上独特的历史文化景点。西部历史典故和传说的题材很广泛,也很丰富,如位于敦煌市区中心《反弹琵琶》雕塑就是从敦煌壁画中挖掘出的题材,取材于中唐112窟中的《观无量寿经度》内的“反弹琵琶”壁画原型创作的,运用敦煌艺术中舞蹈元素,将壁画中舞者移至公共艺术中的雕塑,成为相同题材,不同艺术形式再创作的公共艺术经典之作。公共艺术是城市环境、建筑、历史和文化的交汇点,在现代社会环境中,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和城市特色建筑、古建筑和老旧街巷,是城市文明程度的一种体现。因为在这些建筑中仍然保存着许多民间、民俗特征的文化艺术,他们是曾经的历史记忆和见证,正是因为这些建筑的存在,才使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能有一种归属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才能在社会变迁与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里,不会因为文化的不自信而迷失方向。当下,中国各地商业街、步行街、食品街、历史文化街的建设与改造都非常重视挖掘民族的、地域的、民间的元素和传统文化符号,塑造“中国式”的特色街区,展现一种强烈的文化回归和怀旧情结。云南大理的“寺登街”,南京的“夫子庙”,西安“书院门”等古街道,既注重商业、休闲和购物功能,又体现了建筑上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等因素。街市和建筑、店铺牌匾、餐馆的装潢、标志幌子,照明灯饰以及不同材质雕塑和其它公共艺术,都呈现出许多民间艺术的特征。古旧的街市,怀旧的风格,让更多人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产生联想,产生心理的共鸣。老城区公共空间的改造,要尊重古城历史文化,植入一些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元素,以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成都宽窄巷是一处承载300多年历史的古街小巷,它是旧时老成都建筑文化的缩影,记载着老成都市井文化浓浓的色彩。老成都建筑风格明显带有民间文化特质,对研究川西民居建筑有着现实的价值和意义。成都宽窄巷属于中国老旧街区文化范畴,其历史文化价值远远大于商业价值,一条古街小巷,经过抢救、保护、改造和重塑,复原了成都老街巷的原真面貌,不仅成为“修旧如旧”老街改造的成功案例,还使它旧貌换新颜,改造后的街巷依旧是从前传统的民间建筑,但是环境氛围和人脉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当前历史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集购物、休闲、饮食为一体的商业文化街区。管理、设施、功能完善齐备,为参观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温馨、和谐、能调剂和放松精神的去处。成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宽窄旧街巷的改造创意上,突出民间文化和艺术元素应用,获得了成功,并且创造了民间文化题材在旧城改造中传统古朴美的范式。在题材和元素的应用方面,贵阳高铁站的设计,有地域文化和特色的独到之处。贵阳北站是贵阳高铁核心站,是西南最大的综合性铁路交通枢纽,设计创意以传统的黔文化做铺垫,突出文化旅游主题———“旅游天堂、贵州印象”。其设计虽然以现代建筑为主,但在外部造型上吸收了贵州民居形式,从鼓楼、花轿中提取出的“重檐”元素,与贵州的山水胜景梯田、瀑布的“层叠”线相结合,建筑外形勾勒出视觉与想象中的贵州,使贵阳北站建筑蕴含了现代与传统双重文化要素,成为建筑类公共艺术,运用民间题材和元素在空间形式上的新表达。

四、艺术形态的借鉴、转换与公共艺术多样性表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新媒体文化在艺术领域广泛应用,给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空间,极大地拓展了艺术的创作理念和表现形式,使公共艺术载体和媒介由比较单一的传统模式,不断扩延为多元文化、多维艺术。中国民间艺术最常见的剪纸,是传统的平面化的图形艺术,它制作的流程和工艺复杂,以剪、刻、雕、镂等方法完成作品创意,剪纸的基本材质顾名思义是纸张,艺术语言由点、线、面的组合构成了图形符号的装饰风格,但由于长期受到材料制约、剪纸艺术应用性和广泛性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因而艺术的功能和张力难以表现。在当下的社会条件下,经过艺术家的大胆探索和创意,传统的平面剪纸工艺,完全可以新的艺术思维方式,打破二度空间束缚,把不同空间造型元素调动起来,使平面造型空间发生维度的转换,从静态转换为动态,从平面转换为立体,甚至是四维和更多维度的空间。除此而外,平面造型艺术运用材质的转换也能改变空间形态,达到新的视觉美感。西安曲江寒窑遗址公园入口北侧悬崖上,雄伟而壮观的雕塑墙“惊世情缘”,是以唐代历史人物薛平贵和王宝钏爱情故事为题材的公共艺术,作品创意源自民间剪纸,而材料是由红色铁艺制作成长270米,高11米的巨幅剪纸效果的大型公共艺术,开创了剪纸艺术材料应用和空间表现的成功转换,赋予了古老剪纸在现代公共艺术多样性表现形式的有益探索。艺术形态的转换与借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创意无限。传统的书法艺术是绝对的平面艺术,然而兰州黄河风情线上的“龙源”,以雕塑的造型把书法家王国文的书法“龙”,由平面变成了立体龙,坐落在黄河北岸龙源文化公园中,从不同视角观赏这条“龙”,竟有不同条“龙”的感受,这种独特的创意,来自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研究,运用艺术借鉴和形式的置换,创造了书法字体立体造型艺术的新思路,成为公共艺术中,传统书法新的视觉表现形式。传统的说唱艺术,是西部民间艺术中接地气的表演形式。以皮影为例,在西北地区广大农村是受民众青睐和欢迎的艺术形式。但是,它的表现方式既传统又古老,演出范围十分有限,艺术传播空间受条件的限制,影响到观赏艺术表演的受众不多,皮影艺术属于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这样珍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首先要考虑原生态的艺术形式的传人,培养一批热爱古老的传统说唱艺术,使之后继有人。其次,充分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运用数字化技术和多媒体视觉图像,完整保存、真实记录富有价值的原生态艺术。并且应用现代媒介和手段,在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公众面前传播其文化艺术价值和魅力,使人们对该艺术从内涵到形式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了解,让民间流行的皮影、地方曲子、相声等走向更大的艺术表演空间。最近,在甘肃景泰黄河石林景区举办的一场极具震撼力,有国内顶级民谣水准的“黄河石林•谣途”民谣音乐节,是一种以黄河文化为背景,文化旅游创意为引导的民间音乐的文化盛宴。西北是中国民谣的发祥地,以此为创意的艺术策划,营造了“天人合一”的意境,气势磅礴,音乐会用民谣歌曲和音乐拥抱自然,赞美自然,与东去黄河水形成了大自然最美的和声。开创了民谣表演艺术的新天地,使民谣真正回归于民间和大自然之中,演出环境和场地的转换,不仅给艺术本身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激活了公共艺术更广阔的表演空间。中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有着太多的东西需要总结,特别在今天,当我们回眸昔日的辉煌文化之路,有一点总是在提示我们,永远不能忘却和丢失孕育我们民族的文化艺术之根,它来自民族,生存并繁衍于民间,未来还将以新的面貌和形式传承和延续。民间艺术为当代中国公共艺术发展开掘了一条传统文化的“大运河”,不仅通到今天,也通向未来。

【参考文献】

艺术元素范文篇5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除了我们熟悉的艺术样式如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等之后,影视艺术跃然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影视艺术虽然是相对较晚出现的,但是却具有不可抵挡的魅力。影视艺术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他们是以直观的画面影象表现事物运动的,首先电影艺术的现代性特征在于它们既是技术的产物,也是人类精神的产物,它们以技术的影象为媒介,实现的是与现实世界的审美联系;另一方面,影视艺术的现代性特质还在于它们运用技术性的媒介实现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段的综合。在电影艺术语言中既有小说戏剧的故事、人物,又有音乐的节奏、韵律、还有绘画上午构图,雕塑的造型等等。它是一门综合了各种艺术语言的艺术门类。它借助科技的手段,采用动态的画面与声音的组合使物质现实复原来反映生活,其艺术语言符号可直接诉诸观众的视听感官。这个综合体把静的艺术和动的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全部包括在内,并加以创造性的吸收和消化,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语言——动态的、具有三维立体感和逼真视听效果的视觉世界。各种造型元素自然是影视艺术中不可或缺。

写意是本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写意本为中国画中的绘画技法,是指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对象的意态神韵,而人物造型的写意是指当一定的形象比生活的还原更有符号价值的时候,通过象征,比拟,抽象的手法使真实的形象更诗化,重在刻画人物的内在,也更注重形式美。写意的造型设计,较多地运用在古装影视剧中。例如贾静雯饰演的《至尊红颜》,它的人物造型设计可圈可点,但是作品没有刻意交代具体的历史事件,剧情并没有限定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不强调历史细节的真实性。剧中的人物造型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的同时也会让人感到赏心悦目。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完美的表达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戏中的武则天是清纯善良的。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历史事实。而是就武则天的某一方面加以夸大,而弱化不适于表达剧主旨的事实。影视中的服饰是根据剧本和导演对剧中的人物和事情的描写、刻画而进行设计的。影视服饰不同于舞台上的戏曲服饰,戏曲服饰经过几百年的沿袭旧制已成为人们认可的塑造舞台人物的一种外在手段。影视服饰忠实于生活,设计依据就是生活,到生活中进行社会调查,成功的服饰设计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电影语言必不缺少的一部分。影片中的角色服饰的构成不是中国传统服装基本元素。为了营造超级视觉效果,吸引现代大众的眼球,在角色服饰设计上,要在形象的塑造和角色的心理表达上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功效,我们设计师不能不做出认真的思考。人物内心世界的直观化和象征化上,与作为一种对角色心理的外在化表达的媒介相比,在影视中服饰更多时候被应用在对角色的形象的塑造与衬托上。在服装上,完全是以色彩来表现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内心的情感。武则天最喜欢的服饰色系浅淡,主色调为白,蓝,粉红三色,目的在于表现人物的个性之纯澈。尤其是白色,剧中的大部分时间所穿的均为白色,充分演绎了她的纯情

写实即使利用写实的手法真实再现自然本身。影视中的写实的造型设计就是真是的记录某一历史时期的历史事实,通过较为真是的模拟当时的着装打扮,力求逼真的再现,重在表现人物形象对于历史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写实造型设计的艺术魅力写实的造型设计多见于历史正剧,如《贞观之治》历史剧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题材内容的,是对历史事实的反映,剧中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都是于史有据的。历史剧要遵守历史主义的原则,因此剧中人物角色造型要有历史的可信性和真实性,要具有历史时代的鲜明烙印。这就要求忠于历史,逼真地展示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的精神风貌,而写实的造型手法刚好符合这些要求。写实的人物造型设计还经常出现在由古典名著改编而成的电视剧当中。古典名著中对人物形象的详尽描述,为角色的造型提供的原形,角色的设计根据文中的描写而定,而书中的描述又是根据历史而定的,因此,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剧的人物形象也是以写实的风格为主的。

两者都有长处也都各有所短,将写实和写意的结合可以使两者取长补短,注意历史真实的同时又强调造型的形式美,写实和写意的结合可以使人物形象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即在写实的造型基础上加入写意的创新,在写意的同时又不忽视历史,将写实与写意结合,将历史和创新融合,既保持了历史感又加入时代感,使角色形象更充分,更完善,具更强的艺术效果。从而使角色得到更完善的表达。

艺术元素范文篇6

关键字:民间;美术艺术元素;美术设计;价值;方法

一、民间美术艺术元素与美术设计的相关含义界定

(一)民间美术艺术元素的含义。民间美术艺术元素,指的是对民间美术整体形态构成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文化内涵、色彩元素以及造型元素等方面。民间美术艺术元素是以一种简单的方法,在自然的空间里所制造出来的一种适用的东西,这些民间美术艺术元素是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彰显。民间美术艺术家将其独特的造型意识和思维方式与民间美术艺术元素相糅合,形成其风格迥异、形式万千的艺术作品。民间艺术打破了生活与艺术之间原有的界限,对生活与艺术的自然重叠格外注重,呈现出艺术的民俗化与生活化。(二)美术设计的含义。美术设计主要指的是设计师的一种构想与计划,并且将这种构想与计划通过一定的表现手法与审美理念使其具体化、形象化与视觉化的创作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将设计师脑中的构想转化为现实的实物过程。美术设计所涉及的领域极广,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环艺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工业设计等方面。

二、民间美术艺术元素在美术设计中运用的重要价值

(一)民间美术艺术元素在美术设计中运用对拓展美术。设计的创作思维,增强其艺术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将民间美术艺术元素运用在美术设计中有利于借鉴民间美术艺术元素所蕴含的创作理念,拓展美术设计的创作思维,从而使得美术设计与民间美术艺术元素相糅合,使民间美术艺术元素中的“形”在美术设计中得到了提取,使民间美术艺术元素中的“神”在美术设计中得到了传扬,使民间美术艺术元素中的“意”在美术设计中得到了延伸,从而对增强美术设计中的艺术创造力具有其重要的意义。(二)民间美术艺术元素在美术设计中运用对增强艺术。效果,丰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民间美术艺术作品在图案绘画上大多具有其象征含义,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创作手法上采用抽象、夸张以及异性同构等技巧,使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美感。因此,将民间美术艺术元素运用在美术设计中有利于激发创作者的创作灵感,丰富其想象力,从而增强美术设计的艺术效果,其次,民间美术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会延伸到美术设计中,从而丰富其文化内涵。(三)民间美术艺术元素在美术设计中运用对美术设计。色彩的运用以及审美思想的凸显具有重要的意义。色彩运用的异彩纷呈是民间美术艺术作品独具特色的一大特点,将民间美术艺术元素在美术设计中运用,有利于借鉴民间美术艺术作品的色彩运用,丰富美术设计的设计色彩,为当代美术设计增添了多元的创作元素,满足美术设计所需的变化,从而凸显现代美术设计的艺术价值与审美思想。因此,民间美术艺术元素在美术设计中运用对美术设计色彩的运用以及审美思想的凸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探析民间美术艺术元素在美术设计中运用的具体方法

(一)民间美术艺术元素之色彩元素在美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民间美术艺术元素中色彩元素在美术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单色崇拜和五色彰失。单色崇拜就是对某一种颜色的使用,利用民间会利用红色来营造喜庆、吉祥的热烈气氛。如果将民间美术艺术元素中色彩元素的单色崇拜引入到美术设计之中,能够给受众群体带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从而传达出所要表达的感情。五色彰失就是指青、黄、黑、赤、白这五种颜色在民间美术中的搭配与运用。将民间美术艺术元素中色彩元素的五色彰失运用到美术设计中,有利于表达出所要表达的艺术效果,传达出深刻的文化价值。(二)民间美术艺术元素之造型元素在美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民间美术艺术元素中造型元素主要来源于民间的日常生活,它是人们对美好愿望的深刻反映,例如:梅、竹、菊是坚贞友谊的代表,早生贵子可以用枣、花生、桂圆、莲子来象征美好寓意。将民间美术艺术元素之造型元素在美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主要是将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理念灵活的运用到美术设计中,从而使得两者有机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态。具体来看,民间美术艺术元素之造型元素在美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和谐过渡与阴阳相济。和谐过渡就是指将抽象事物与具体实物之间通过一些处理手法将其自然过渡,这种和谐过渡的方法运用到美术设计中,有利于彰显差异化的艺术魅力。阴阳相济就是指在整个作品上追求互补美与对称美,将这一方法运用到美术设计中有利于作品的和谐统一。

四、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将民间美术艺术元素在美术设计中运用,对拓展美术设计的创作思维,增强其艺术创造力、增强艺术效果,丰富文化内涵、美术设计色彩的运用以及审美思想的凸显具有重要的意义。探析民间美术艺术元素在美术设计中的运用,有利于更好地借助于民间美术艺术元素所具有的优势来充分的运用到美术设计之中,从而促进当代美术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浩鑫,肖宇窗.传承与超越——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几点启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2]麻可.解构与重建:中国民间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09).

艺术元素范文篇7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木雕艺术创作;应用

随着工艺品市场需求的发展,面对文化多元化背景,木雕艺术创作者必须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给消费者提供功能性、实用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的多重体验,从而提升艺术品位,形成独特的个性作品。

一、传统文化元素概述

(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笔者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经演变积淀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世代相传、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思想、观念形态的文化,主要种类有思想、文字、语言,表现形式有宗教哲学、民间工艺、传统文学等。(二)传统文化元素。传统文化元素是传统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表现为极具特色的事物、概念、图案和艺术造型等物质或非物质的承载,具有一定的文化延续性和传承性,主要包括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与吸引力。

二、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在木雕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木雕艺术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的精神体现。中国木雕题材丰富,内容广泛,展现了传统文化意蕴。在木雕艺术创作中,灵活运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长期不断的艺术实践,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体现了创作者所追求的精神内涵,对继承和发展木雕艺术创作意义深远。(一)木雕艺术创作与传统文化元素之间的关系。木雕艺术创作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代表传统文化精髓的元素在日益丰富多元的现代木雕作品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其实,现代和传统之间并不相悖,两者可以多元互补,充分交融。可以说,木雕艺术创作与传统文化元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交融。木雕艺术是传统文化元素展示的载体,传统文化元素则是木雕艺术创作的灵魂。只有将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木雕艺术创作,才能赋予木雕新的文化内涵和感染力。传统文化元素为木雕艺术创作注入了生命力与活力,反过来,木雕艺术创作又有效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和传承。二者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相互提升。(二)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木雕艺术创作的必要性。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对于木雕创作者来说,也是如此,必须靠作品说话、立身。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木雕艺术创作,并不仅仅是创作者的艺术观体现和灵感的具体表达,还具有丰富和深化作品内容和现实意义的必要性,具体表现在:1.丰富作品的文化韵味。木雕作品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展示和继承,也就是说,作为原始的文化源动力,传统文化元素往往是创作者获得艺术创作灵感来源的重要来源,借助木雕技法、语言体现出创作者所要反映的艺术理念、价值追求、审美理想和精神气质。这个艺术创作过程,是以独特的视角来审视、挖掘、发现、展示传统文化元素,从而丰富作品内涵和艺术韵味。2.保护发展传统文化。进入互联网时代,新材料、新技术、新观念对传统文化艺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党的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审美观念的多元要求创作者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元素在木雕艺术创作中的作用,要保护发展传统文化,从而创作出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角度来看,木雕艺术创作的题材、技法等日益多样,但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吸收和借鉴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即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新,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吸收传统文化精髓而增添作品的内涵和厚重感。

三、传统文化元素在木雕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方式

传统文化元素是木雕艺术创作的源泉。如何正确应用、开发传统文化元素,是每个创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而木雕艺术创作是传统文化元素的呈现,亦是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内涵、思想观念、艺术形式等的一种方式。当前,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艺术创作,并加强创作者的文化修养,有助于提高木雕的艺术魅力。(一)直接搬用。所谓直接搬用,指木雕艺术创作选用所需的人物故事、形象等传统文化元素,直接用恰当的技法表现作品主题,表达富有传统韵味的艺术理念,使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在作品中得以完美体现。当然,直接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必须在掌握传统文化元素的含义、构成、特点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到构思创作中。笔者经常直接将传统文化元素恰当地应用在木雕创作上,突出作品的意境,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如常见的观音、弥勒佛、罗汉等传统题材。妈祖信仰是福建莆田地区带有地方巫觋特色的传统文化,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创作《妈祖巡海图》《妈祖赐福》时,笔者直接搬用了妈祖的相关元素,并结合妈祖巡海、妈祖赐福的传说故事,用浮雕、透雕等技法使作品形成一定的想象空间,让观赏者仿佛身临其境,与作品产生共鸣。此举发挥了传统文化元素在构建作品的完整性和吸引力方面的作用,让这一系列当地民间关注的妈祖形象具备一定的艺术感。(二)提炼概括。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木雕艺术创作也需要与时俱进。创作者要根据人们的审美眼光,提炼传统文化元素中的优秀内涵,通过对各种传统文化元素的提炼概括和去繁就简进行重新构思,将其精华部分应用到作品创作中。如简化一些人物的脸部表情、动作或传统吉祥图案,省去其中较复杂的部分,保留原有的形态,经提炼概括后重新赋予新的艺术含义;既不失去原有的美感,又产生新的审美趣味。民间宗教信仰所倡导的忠孝仁义、好善乐施、克己利他、赏善罚恶等优秀传统伦理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行不悖。如《如意观音》《佛陀渡人间》《济公》等作品,笔者首先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认真思考提炼所需的元素,形成作品的主题与内容;然后以活泼自由、富于变化的技法,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美好愿望和艺术需求,使作品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三)解构重构。不破不立,艺术创作实践总是在解构与重构中“重生”。木雕艺术创作中的解构和重构,即有意识地打散原有的一个或者几个传统文化元素,再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组合,使传统文化元素富有崭新的个性和意义,从而超越其原定艺术意义和审美范围,形成相对个性化的木雕艺术语言。在这里,可进一步理解为:创作者以新的思维模式、创作手段和表现形式,解构某种传统文化元素,并借助创作实践重构、表达作品的新主旨、新理念。解构具有反传统、反标准的破坏性,重构是建立新的构成秩序和系统,二者互为矛盾、互为依存。莆田地处福建中部,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妈祖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古典艺术家具之都、中国银饰之都、中国木雕之城。莆田木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名家辈出,是中国木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题材丰富,内容广泛,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朴实无华和地域特色。如祭祀用的礼器和法器,以及宗教人物雕刻,甚至是小物件、现代工艺木雕作品,都透露出传统文化元素在莆田木雕艺术创作中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创作者把精彩纷呈的现实生活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相融合,并巧妙地转化为一件件承载着主流价值观、充满艺术感染力的木雕作品。梅妃(710—756年)是今福建莆田黄石人,多才多艺,不仅长于诗文,还通乐器,善歌舞,是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笔者从描写梅妃的古诗《谢赐珍珠》入手,通过对诗句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形成构思,创作了木雕作品《梅妃亭》,凸显了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四)转换创新。当代人们的审美观既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又受现代观念的冲击,在木雕作品上追寻简洁、自然、实用、便捷的新审美文化观。这需要木雕艺术创作不断创新,并在创作过程中打破原有的模式,创作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及感染力的艺术作品。这要求创作者突破思维定势、转换视角,从传统文化元素中激活自己的创作激情和灵感。转换创新指将传统文化元素中具有相对稳定内涵的符号或元素转换成现代人所熟悉的形象语言,成为具备现代观念意义的元素,具体就是用现代的审美观念适当地改造传统文化元素,使之转换成富有时代特征的元素,这是对传统文化元素的领悟、发掘、创新、把握和传承。创作者要透过传统文化元素的表相去探寻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按照新的手法和技术呈现出来,实现传统文化元素的转换创新。如笔者的《春游乐•十二金钗》《兰亭雅聚》《十八学仕》等木雕作品,就是通过转换视角,重新审视人物故事,用传统文化元素来支撑和表现生动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其中,雕塑作品《兰亭雅聚》除人物脸部表情外,笔者还用精美的线条和图案勾勒出兰亭山水,作品的完整性、观赏性和艺术性都比较强。该作品于2014年荣获第九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当前,各种艺术思潮给传统文化艺术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创作者既要尊重传统文化元素艺术的独特性,又要体现当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只有合理应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木雕艺术创作,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与质量,让作品在艺术界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张新宇.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装饰艺术创作[J].装饰,2005(08).

[2]文艺,走进新时代[N].人民日报,2015-10-15.

[3]俞黎媛,谢金森.论福建民间宗教信仰与和谐社会之构建[J].莆田学院学报,2008(06).

艺术元素范文篇8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禅学元素;个性化表现

禅学元素目前已经逐渐渗透到多个领域当中,如在绘画、书法、茶艺以及诗歌等多方面,禅学元素都是通过实体的形式出现并不断发展,其所能够展现出的不仅仅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理念以及人文精神的有效诠释。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到多个学科,但核心依旧是一种对于美的改造和追求的过程。而随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被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当中,成为设计的主要元素,突出表现了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特点。本研究将关注点放在这一研究内容上,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以及禅学元素的个性表现提供保障。

一、禅学意境及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1.禅学意境"禅"是从梵文的"禅那"这个词音翻译过来的,而于今天,对于“禅”有了全新的理解,将其赋予了全新的含义,认为“禅”可以理解为“思维修”或“静虑”的内容,属于一种修行的方法①。对于禅学的意境理解,还是需要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其本质内涵。在禅修的方法当中,涉及到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一种境界的达成。从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园林景观设计可以看到,禅学元素在其中的表现,通常是将这些园林景观建立在深山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来传递一种深刻的禅学意境。总的来说,当前山林和宗教已经逐渐走向融合,两者互为影响,相互依存。例如当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五台山、杭州西湖灵隐山麓的灵隐寺等,都能够看到禅学元素在园林景观当中的表现。这些园林景观的核心都是围绕一个“禅”字着手,使其矗立于深山之中,带给人无限的向往②。2.禅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是近现代才出现并流行开来,并且高校纷纷开设相关的专业,使得现代艺术设计走入到更多人的眼中。而从中国古典的园林设计来看,其审美围绕的核心要素则是从农作物开始。利用植物本身不同的特性,以此来装点园圃,使得植物逐渐从食品转向为观赏品。古代园林的发展历程中,在唐代时期进入到全盛阶段,各种园林景观设计思想的交流碰撞逐步完成,禅学文化以及禅学元素开始从诸多的文化体系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从我国整个古典园林的发展成就来看,其实质上与禅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处处都能够看到禅学元素的影子。例如,避暑山庄的“千尺雪”景点,强调的则是一种“色空一如”、“法我两净”的禅学观点,该园林景观真正实现了自然植物与建筑之间的有效融合,并且充分将禅学的思想呈现出来。以自然的流淌为核心,真正打造了中国古代的禅意园林③。不可否认,这种传统园林景观当中的禅学元素浓郁,也使得艺术观赏性明显提升。而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角度出发,禅学元素同样是构成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环境艺术设计得以表现出其个性化的根本要素。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禅学元素的个性化表现

禅学元素在中国古代的园林景观当中屡见不鲜,并且成为构成古典园林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这种禅学元素在现代的观赏性提升,也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中禅学元素得到不断应用和实践。对现阶段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禅学元素的个性化表现进行剖析,通常需要从设计理念、设计元素以及设计手法等多角度着手。1.设计理念的个性化表现。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是决定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走向,充分将“禅”的思想作为设计理念,则能够带来全新的设计内容和规划模式,从而更好地传递出一种安静祥和的状态,这使得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之所以禅学元素逐步成为一种流行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主要是新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速度较快,在这种躁动不安的环境当中,禅学思想更容易使人“净化心灵”,寻求一种文化内涵层面的共鸣,获得一种平常心,达到与自然景观以及和谐环境之间的有效互动和沟通,以禅学为核心,达到“动”、“静”的有效结合,寻求一种可融合的方法④。环境艺术设计中全新的禅学思想,使得设计理念也发生改变。并且禅学思想的核心与现代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之间有密切的关联关系。很多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都倾向于禅学元素的具体表现。现代人的生活方向追求的是一种平淡,而禅学思想所想要表达出的是一种纯真和朴实,少一些矫揉造作,环境艺术设计也会展现出新的发展特征,多一些禅学思想层面的灵性空间。可以说,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层面,禅学元素的个性化表现主要体现在健康、生态以及淳朴的设计理念层面,引领着广大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向着强大的精神磁场以及禅意空间发展和迈进。2.设计元素的个性化表现。环境艺术设计中禅学元素的个性化表现,能够呈现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设计元素之中。随着禅学思想近年来得到发展,一些具备禅学思想的造景元素逐渐出现了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成为代表着中国传统禅学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如在现代景观设计当中,一些禅学元素已经得到运用,包括石灯笼、佛像等等。然而,佛寺的诸多造型元素也实现了拓展,摒弃传统禅学元素的繁杂内容,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其本质内涵层面,以抽象的设计元素来展现出“静谧”和“朴实”。如禅学元素当中的“卍”符号,则可以将其运用到现代景观的设计当中,完成意义的拓展延伸之后,可以铸造更多风格的设计小品⑤。该符号在形式层面简洁明快,能够用来装点氛围与环境,同样能够构成较强的代入感和深刻意蕴,符合现代设计简洁明快的审美要求。因此,充分运用这种禅意元素,可以营造出更多的禅意景观。而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材料层面,也需要充分的意识到这种禅学元素所能够带来的新变化。每一种元素都是展现环境艺术设计内涵的关键构成,用好每一种材料都能够展现出不同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效果。在现代艺术的设计当中,可以充分的秉承禅学思想的核心,将材料当中的真实性展现出来,体现出无污染、粗犷的内容,这正好符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生态设计思维,尊重自然,倡导一种平等的环境艺术设计氛围。材料作为构成现代艺术设计的主要原因,禅学思想在其中的呈现则代表着材料层面的平等性,将材料当中的本质特性挖掘出来,反而能够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以常用于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清水混凝土”为例,其外观并无特别之处,而是平整光滑、棱角分明、色泽均匀,在这种外观之下所展现出的是一种自然沉稳的韵味,这其中所蕴含的禅意思想是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⑥。3.设计手法的个性化表现。从禅学思想的出发,其强调的是一种“空即色,色即空”的理念,即世间的一切事物和色相都来源于人的本心。禅学当中的这一主张,实际上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重意不重形,重神不重像”,以营造空间氛围和已经为主导因素,从而构成一种精神家园。在意境的构造当中,要协调好各个方面内容的关联关系,通过景观设计构思主体的形成,具体内容可以由心灵的悸动而生,在其中找到温润的心灵磁场,从而更好地去点缀其中的细节要素。总的来说,环境艺术设计手法,要强调一种空间层面的协调关系,最终去抚慰心灵,真正让人们感受到与环境之间的共鸣关系,以塑造精神生活为核心。当然,禅学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运用,也能够很好地满足现代人的心灵追求,感受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所呈现出的本质和内涵。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禅学元素的个性化的实例分析

艺术元素范文篇9

1.1内涵解析

艺术设计包括多个范畴的设计内容,例如,广告、服装、产品包装、产品外形等方面的设计,这些设计对一个时代的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优秀的设计艺术可推动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的发展。现代设计应体现当下的新理念、新思想,并保留传统的设计精粹,利用恰当手法融合二者的契合点,实现传统元素、现念的充分结合,塑造独具风格的设计作品。此外,现代设计会受到多种外部条件的影响,如,现代文化、社会条件、经济因素等。新时期的艺术设计要秉持“和而不同”的原则,以柔和、包容的思想看待很多新出现的元素,尝试融入各种新兴的表现元素,实现现代设计的创新发展。

1.2发展趋势

现代艺术在发展中呈现出“新”的设计美感,要实现艺术设计的“新”发展,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总的来说,现代设计应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尤其要注重美学元素的融入及创新。彰显设计之“新”,不是盲目地接纳所有新事物,也不是一味的尊古守旧,而是融合两者的优点,既传承中国美学的传统精髓,也要促进现代设计的创新发展。艺术设计的现代创新既要对传统美学进行突破,也要传扬传统美学的精髓成分,以现代手法演绎传统美学的表现元素,全新界定传统美学的风格、内涵及视觉效果。现代人们对艺术设计提出了更多新要求,设计者应善于挖掘各种表现元素,巧妙运用恰当的手法,将美学元素嵌入现代设计中,实现传统美学的突破发展,形成有现代性的设计艺术,不断丰富、繁荣我国艺术设计的美学成果。

2、传统美学表现元素融入现代艺术设计的研究

2.1传统美学表现要素

传统美学包含各方面的表现元素,主要体现思想、文化、形象方面的特征,元素内容丰富,例如:绘画、陶瓷、汉字书法、刺绣、剪纸、皮影等艺术。这些艺术流传至今,许多要素已演变为另一种全新的演绎方式、表现效果。基于此,设计人应以“发展眼光”看待艺术设计工作,深入感悟美学元素的内涵思想,以新思路、新方法表现方方面面的美学元素,充分展示出设计作品的意境美感,提升现代设计的艺术品位,实现传统美学、现代美学的完美融合,创作出兼具传统性、时代性的设计精品。

2.2美学元素结合于家具设计中

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提高,对家居用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高档次的现代家具被设计出来,其中,中式家具带有显著的中国风格,其典雅古朴的设计风格深受现代人的青睐。设计者不能简单照搬古典美学的设计形式,而要能够展现其中的内涵思想,以提升中式家具的设计美感,实现古典、时尚风格的设计融合。总体来说,现代家具设计中糅合古典美学,是艺术设计的发展新思路,但在设计时,设计人员切莫将其理解为简单怀旧,而要以“创新”、“反思”的态度对待传统、现代元素的结合问题,创作出更多带有古典意蕴的现代中式家具。

2.3美学元素结合于服装设计中

服饰设计中融入传统元素,采用复古手法实现各种新、旧的拼接融合,能够体现现代服装的独特美感。现代服装的复古设计运用于色彩搭配中,可呈现两极化的视觉效果,即同一种色系的协调设计或不同色系的撞色拼接。此外,不同材料拼接也能获得非同一般的搭配效果,例如:缎带、精锻组合或古典纹样、缎带相互结合等。这种古典、现代元素的充分融合,将复古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2.4美学元素结合于包装设计中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现代设计的理念转变,新的材料、工艺引入产品包装的设计中,促使包装艺术展现出新、旧元素结合的设计风格。另外,国外的设计理念也对我国包装设计产生影响,为了打造兼有民族性、世界性的包装风格,设计者应在融合传统元素的前提下,吸纳国外的优秀元素,利用现代技术整合古典元素与外来元素,科学渗透传统的美学理念,提升产品包装的艺术内涵。

3、结束语

艺术元素范文篇10

[关键词]环境艺术;传统文化元素;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具有特殊的艺术形式和魅力,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特点。因此,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效应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成为每位设计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含义

1.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是在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以及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情况下提出的,是一种关于环境设计的现代化艺术,注重作品和环境的结合,通过对空间结构进行设计,选择合适的材质和比例,巧妙利用光影搭配,实现艺术作品和环境的和谐性融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工程学、生态环境学、设计美学、环境行为学等学科,在日常中所见到的园林、室内装修、雕塑等都是现代环境设计的内容,实现人与环境的近距离接触。1.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内涵。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主要是在服饰、建筑、书画、音乐、物体、小吃等方面具有文化特征的元素,比如旗袍、唐装、雕刻、中国漆器、篆刻印章、二胡、中国结、灯笼、中药、茶等,还有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思想,比如道家、墨家思想,具有历史性。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2.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物件的应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将西方设计理念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产物,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应用传统文化,直接赋予设计作用新的价值,给人一种新鲜的视觉体验,才能将传统物件中的文化内涵展现出来。现代和传统的结合,更新了设计理念,是一种现代艺术作品的创新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进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作品自身价值以及周围环境情况,这样才能大大提升环境作品中的文化内容。在设计要求下,进行室内陈列设计,可以选择合适的中国文化元素中的物件,让作品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例如,陈列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木雕花纹、瓷器、屏风、书法和字画,家具可以选择带有花纹的实木圆桌、长桌和方桌等,餐厅可以选择圆桌和方桌,客厅选择长桌,可以选择使用红木材质的长桌,要求做工和装饰文化的刻画精细,给人一种高端、沉稳的感受。在摆放设计中,可以在玄关处放置一幅中国字画,在走廊中放置一些书法,客厅角度放置瓷器等等,在室内设计中有效运用这些中国传统物件,给人更好的体验。2.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图形的应用。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图形的应用也是一种常见的设计方式,借助图形元素,能够让环境艺术作品的视觉效果大大增加,有效发挥传统图形的价值。创新使用传统图形也就是对图形的整合,考虑图形背后的深刻内涵,使用合理的组合方式,让图形中的文化内涵更加显著。比如,春节时张贴的门神、对联、福字,悬挂的红灯笼和门口摆放的狮子,都有相对应的典故和传统。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巧妙融合这些图形元素,能够带给人们一种亲切的感觉,更容易接受艺术作品,让中国传统文化无处不在。在环境艺术作品中融入中国传统图形元素,能够提升处于特定环境中人的一种认可感,并不会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抵抗心理。比如,上海市经贸大厦的设计,设计师本身并不是中国人,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图形元素,给这座大厦赋予了新的生命,让人感受亲切。另外,在中国苏州园林的设计中,更能体现出环境和传统文化的结合,让环境和文化和谐相处。2.3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意象的应用。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承担着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责任,在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环境与传统文化元素的结合,以此充分展现出环境艺术作品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对此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想有效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就需要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选择,结合现代化设计理念,从审美、艺术和设计方面出发,对文化元素进行创新,让艺术作品具有现代化理念和传统文化特点。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合理利用传统意象,对意象中的内容进行创新变革,提取出其中具有美学的方面,进行抽象、转变和重塑,让现代环境艺术作品中含有传统文化气息。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结合所要设计的建筑项目,将现代化审美理念融入其中,寻找中西文化的结合平衡点,让传统意象成为环境艺术作品中的点睛之笔。例如,中国园林合宅院、园林一体,可以观赏和游览景物,还可以居住在其中,舒服的生活,提升居住环境的美化程度,在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的同时,还能让古典的诗情画意和现代化生活有效结合起来。

3总结

总而言之,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也是一种对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的手段。因此,在进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设计,在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同时,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价值以及环境作品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韩毅.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19(02):115-116.

[2]范玉洁.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评论,2019(01):185-189.